中国古建筑图集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图解,超全

中国古建筑图解,超全

中国古建筑图解,超全标签: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建筑屋顶中国古建筑图解•平常复习烦躁的时候,来看一看干货分享,既能补充知识,又能调节一下状态~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单体构成,一般都由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从上向下依次为:屋顶、屋身、台基也可从上到下分为:屋顶、斗拱、墙与柱、台基。

01屋顶屋顶最上方为一条横向的屋脊,称为正脊.较大的殿宇的正脊两端有鸱吻(鸱尾、龙吻).垂(斜)脊的外端(檐角一端)排列着一系列脊饰,最外面是若干个小动物称为蹲兽,最后面龙头状的,称为垂兽。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山火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古建筑屋顶等级划分:第一位:重檐庑殿顶。

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

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

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

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

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

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

民间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

亭台楼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传统建筑中的“空花墙”(4组)

传统建筑中的“空花墙”(4组)

传统建筑中的“空花墙”(4组)传统建筑中的“空花墙”台风华绝代的千年风韵尽在古建平台空花墙是⼀种镂空的墙体结构,指⽤砖砌成各种镂空花式的墙。

⽤砖或者蝴蝶⽡(也叫本⽡)按⼀定的图案砌筑的镂空的花窗,按设计图⽰尺⼨以空花部分外形体积计算,不扣除空洞部分体积。

⼀般⽤于古典式围墙、封闭或半封闭⾛廊、公共厕所的外墙等处,也有⼤⾯积的镂空围墙。

中国四⼤古建筑群春暖花开我国四⼤古建筑群为:避暑⼭庄(河北省承德市),曲⾩三孔(⼭东曲⾩)、故宫(北京)、岱庙(⼭东泰安),四⼤古建筑群均已列⼊世界⽂化遗产名录,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承德避暑⼭庄承德避暑⼭庄(the Mountain Resort)⼜名承德离宫或热河⾏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

建造于18世纪初,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事,都在这⾥处理。

因此,避暑⼭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个政治中⼼。

它不仅有丰富的⽂化内涵,同时,是中国统⼀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象征,也是⼀部研究⼗⼋世纪中国历史的教科书和珍贵历史⽂化遗产的博物馆。

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称紫禁城。

历代宫殿都“象天⽴宫”以表⽰君权“受命于天”。

由于君为天⼦,天⼦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年(1420年)建成。

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

故宫东西宽750⽶,南北长960⽶,⾯积达到72万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条宽52⽶,深6⽶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的城墙,墙⾼近10⽶,底宽8.62⽶。

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还耸⽴着4座⾓楼,⾓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东曲⾩三孔位于⼭东省曲⾩市南门内,是祭祀孔⼦的庙宇。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为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完善,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古建的八个典型类别: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城市公共建筑、园林、民居、桥梁。

宫殿宫殿是皇帝居住并进行统治的地方,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是国家政权和家族皇权的象征。

为了突出皇帝权威的至高无上,历朝历代的宫殿建筑虽风格各异,却都显示出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特质。

目前中国发现或保存下来的宫殿建筑或遗址,年代较早的有商代时的二里头宫殿建筑遗址,晚近的有明清时期的紫禁城。

坛庙坛——即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如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祈谷坛、社稷坛等。

坛类建筑的共同特征,在于其均形体规整,色调简单庄重,周以壝墙,环以柏树,以造成远隔尘嚣的环境。

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

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

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

天坛内的祈年殿,原本琉璃瓦的颜色上檐是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

至乾隆十六年改为三层均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

庙——即中国古代祭祀建筑。

庙的建筑形制要求肃穆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1)祭祀祖先的庙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宗庙。

帝王的宗庙称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庙制历代不同。

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其中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北京太庙前殿(前殿面阔11间,进深4间,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

中国建筑史历代建筑表格3

中国建筑史历代建筑表格3
“高台榭,美宫室” 章华台 姑苏台
石窟等

寺庙
其它教
观,祠庙
其它民间建筑 资料
(甲骨文) 青铜器
周礼 井田制 营国制度
井田制瓦解 齐《考工记》
鲁班 云纹铜屋 采桑猎钫宫室图 装饰性釭
秦 前 221 前 206
秦咸阳
汉 前 206220
汉长安
咸阳宫 离宫别苑(渭南:上林苑 阿房宫,兴乐宫,信宫 渭北:六国宫,兰池宫,甘泉宫) 桂宫,明光宫,长乐宫 未央宫,北宫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福州华林寺-大殿 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 日本平等院凤凰堂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仿唐佛寺-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
布达拉宫
《营造法式》
四门塔(济南神通寺)(隋)
金卢沟桥
宋艮岳 (私)1 宋沧浪亭
陀罗尼经幢(河北)
释迦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 北寺塔(苏州报恩寺) 虎丘塔(苏州云岩寺) 开元寺双塔(泉州) 料敌塔(河北定县开元寺) 繁塔(开封相国寺)
宫殿
陵墓
礼制建筑及其他
二里头 1 号宫殿 二里头 2 号宫殿
盘龙城宫殿
河南登封王城冈
殷墟墓葬区(羡道) 妇好墓
陕西扶风召陈建筑遗址 陕西岐山凤雏村建筑遗址
周公墓
秦雍城 1 号建筑遗址宗庙
雍城墓地
明堂 辟雍
秦咸阳 1 号宫殿遗址
中山王墓及《兆域图》 铜案(斗拱的萌芽)
长城
园林
“囿” 沙丘苑台 灵囿,灵台,灵沼
佛教四大名山 1 普陀山观音道场 2 五台山文殊道场 3 峨眉山普贤道场 4 九华山地藏道场 道教:武当山,青城山
住宅: 窑洞住宅 干阑式住宅 吊脚楼 四合院,成因 一颗印 传统村落的认识,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 里弄 广式里弄 居住大院 阿以旺 客家民居 骑楼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展开全文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独立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

2、保持构架制原则,中国古代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实质上是将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的构架体系。

3、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形制,它既是上部梁架和立柱之间传递荷载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

是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与一体,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等,不论其规模大小,外观体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1、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置。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大多以庭院为组合单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围合成中间的庭院。

这样的庭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内部开敞而富于变化,外观较封闭。

按照中国的封建礼制观念,庭院强调中轴对称布局,以突出主体建筑,并求得整体的平衡。

沿轴线作多层次的纵身布局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一个鲜明的特色,有着丰富多彩的庭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造成的单调感。

这种建筑群体组合的手法,甚至影响到城市规划,并取得辉煌的成就。

只有园林建筑是个例外。

中国园林建筑以“师法自然”为原则,极尽自由灵活之能事,与欧洲的几何图案式的园林建筑布局绝然不同。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构架式的结构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木构架的一个突出缺点是易腐、易燃。

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

古建筑:殿堂设计图纸汇总

古建筑:殿堂设计图纸汇总

古建筑:殿堂设计图纸汇总- 园林相关古建筑:殿堂设计图纸汇总殿堂是古代汉族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包括殿和堂两类建筑形式,其中殿为宫室、礼制和宗教建筑所专用。

堂、殿之称均出现于周代。

某寺庙大雄宝殿建筑结构施工图某古寺庙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天王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古建筑维修施工图某寺庙古建群建筑结构图某寺庙大雄宝殿施工图某寺庙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某仿唐建筑改建施工图某宝殿设计方案图仿古建筑药师殿施工图某古建大殿建筑施工图某圣母殿施工图某道家仿古建筑大殿施工图金殿建筑施工图纸某旅游区仿古建筑工程建筑施工图某宝殿施工图某佛殿立面图某禅寺殿施工图“堂”字出现较早,原意是相对内室而言,指建筑物前部对外敞开的部分。

堂的左右有序、有夹,室的两旁有房、有厢。

这样的一组建筑又统称为堂,泛指天子、诸侯、大夫、士的居处建筑。

观音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宝殿建筑施工图某宝殿建筑施工图纸某仿古建筑大殿建施图某宝殿建筑施工图纸财神殿全套施工图某宝殿设计图大观楼古建施工图某寺庙大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大雄宝殿剖面图某寺庙大殿施工图某寺庙万佛殿立面图某寺庙大雄宝殿施工图某古建金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观音殿建筑施工图某古庙工程施工图某寺庙大殿建筑施工图某古寺庙设计方案图“殿”字出现较晚,原意是后部高起的物貌;用于建筑物,表示其形体高大,地位显著。

自汉代以后,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筑,但宫殿、寺观中的次要建筑也可称堂,如南北朝宫殿中的“东西堂”、佛寺中的讲堂、斋堂等。

某寺庙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某大雄宝殿设计图大殿全套施工图某寺庙大雄宝殿剖面图某古建寺庙天王殿设计图古建万佛殿立面图某古建大殿建筑施工图某大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观音殿建筑施工图仿古建筑大殿施工图大殿建筑施工图纸古建宫殿设计图大雄宝殿施工图大雄宝殿建筑结构施工图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禅寺天王殿建筑施工图大雄宝殿施工图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纸殿堂是中国佛寺中重要屋宇的总称。

因这些屋宇或称殿,或称堂,故统名之为殿堂。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从造型上看一栋古建筑明显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

北宋著名匠师喻皓在《木经》中称之为“三分”,并指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根据古建筑房屋这三部分的构成机能,古建筑构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下分——基础、台基、地面二、中分——屋身墙体、木构架、斗栱三、上分——屋顶四、装饰装修本篇介绍古建筑中分——墙体和木构架。

古建筑中分概述古建筑屋身由墙体、木构架、斗栱(仅在高等级建筑中使用)等部分组成。

屋身构造按照受力方式有①梁柱造(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作用而不承受屋顶重量);②承重墙构造(屋架落在墙体上,墙体承受屋顶的全部重量);③混合构造(梁柱和墙体共同起承重作用,一般后檐为墙承重构造,前檐为梁柱构造)。

古建筑墙体作用(1)承载作用,主要应用于砖木混合结构的房屋中,常见做法为:后檐墙不设木柱,屋架荷载由前部木构架和后檐墙共同承担,或者整个建筑均不设木柱,屋盖和楼盖重量直接搁置在砖墙上。

(2)围护与分隔空间,主要应用于传统木构架结构的房屋中。

房屋主体结构为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

外墙为围护结构。

内墙为分隔结构,通常将室内或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形成“一堂二内”的基本格局,也有少数建筑除了左右划分外,还进行前后划分,在建筑内部形成前堂后寝的格局。

(3)防火作用,古建筑墙体材料多为砖、土坯、石等,其防火性能远高于木材,在古代城市建筑中,尤其是沿着商业街道两侧,建筑相互毗邻建设,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常常将相邻两幢建筑的边墙高出屋顶设置,形成防火山墙。

另外在古代凡有藏书要求的建筑,也常常采用砖石结构来替代木结构,也是利用了砖石结构良好的防火性能。

还有一些大型的建筑群,如北京故宫,由于两侧的庑廊过长,在庑廊中部还设置了厚度达3米多的墙体专门用作防火墙。

(4)装饰作用,古建筑在墙体砌筑中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不同的墙面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18张图读懂木结构,古建筑木屋顶

18张图读懂木结构,古建筑木屋顶

18张图读懂木结构(一)。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木结构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期周元带大家重温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中木结构部分。

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椽、栿:四椽栿图1: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

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

图2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

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

脊槫、叉手、平梁:图3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

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

六椽栿:图4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

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

劄牵:长一椽的梁:图5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

阑额、普拍方、栌枓:图6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

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

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

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

铺作:图7山西沁县普照寺正殿:铺作是由斗拱组成的构造单元,分为三种,立于柱头的称柱头铺作;立于两柱之间阑额或普拍方上的是补间铺作,立于转角处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