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1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重难点1、发挥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2、通过再现画面,学习把握“悬想”的写作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准备: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意思2、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知识。
3、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两幅画面,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我们全世界母亲的节日,这一天,我们会为母亲送上一枝康乃馨,表达我们的关心和祝福;亲友结婚,我们会送上百合,祝愿好友百年好合。
珍贵自古寓于常物,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的人们都有送花这种情怀,将最美好的情感寄托在花草中。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涉江采芙蓉》,同学们芙蓉是什么花呢?明确:芙蓉别称“荷花、莲花、菡萏、芙蕖、君子花、凌波仙子、水波仙子、六月春、中国莲、玉环玉芝等”二、导学检测1、关于《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2、字词解释三、诵读感知1、听录音,感受诗歌内容及节奏。
2、齐读(老师指导五言诗朗读“二三”格式)3、请学生试读四、体悟情感1、诗歌是用来表情达意的,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从诗中哪个词语看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明确:忧伤以终老2、是因为什么而忧伤呢?明确:所思在远道;同心而离居。
3、学生再次全读全诗,读出那种思而不见的忧伤之情。
(老师点评)五、赏析采莲图1、诗人借助什么来表达这种忧伤呢?诗中有两幅画面,找一找。
(采莲图、望乡图)2、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下面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成果(课前预习作业)3、学生展示后老师点评:这几位学生的描述,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女子孤单、忧愁、怅惘地立于船头,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
这是以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衬托相思而不能见的忧伤,起到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板书:采莲图——以“乐景”衬“哀情”六、赏析“望乡图”1、请发挥想象,描绘这幅“望乡图”。
国家一等奖必修二《涉江采芙蓉》优质课件

认读 正音断句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涉江江/采芙蓉,兰泽多/多芳芳草草。。 采采之之/欲遗谁,所思在/在远远道道。。 还还顾顾/望旧乡,长路漫/漫浩浩浩浩。。 同同心心/而离居,忧伤以/以终终老老。。
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遗(wèi):赠
诵读 体会感情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唐.李商隐《无题》
❖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 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 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宋.李之仪《卜算子》
❖ 红酥手,黄縢(téng)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 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 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 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 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 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 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 个风流的季节……
——朱自清《荷塘月色》
对写法
对写法即从对面写来,又叫主客移 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 现手法。简单说就是“此处相思,彼处 着墨”,即自己思念对方,却不直抒胸 臆,而是落笔对方,说对方不忘自己。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泰戈尔
涉
江
采
古 诗
芙
十 九
蓉
首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刘勰(xié) 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 千金”。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认识诗歌的多元叙述者——《涉江采芙蓉》活动教学【教学目标】通过诵读体会文章浓郁的忧思之情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摹诗歌画面,体会诗中的意境。
3、通过探究活动的设置由浅入深地认识诗歌的多元叙述者。
【重难点】引导学生能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认识其中的多元叙述者。
【教学方法】引导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悠悠中华,是诗歌的国度,是诗意的民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溯流而上,站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历史河岸,靠近《涉江采芙蓉》,去聆听这朵诗花的吟唱,去感受一份丰富的诗情。
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请同学们齐读,用自己的声音来初步感知,并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首诗的情感。
明确:忧伤、思念提问:曹操的忧思是因为时光短暂、功业未就、求贤不得;《登高》中的忧思是久客独悲,望远怀乡,而本诗中的忧思又是因为什么呢?明确:分离。
李清照曾这样吐露相思别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分隔时间是否缩短、交通是否便利,分离让人思念、忧伤这样的情愫是不会变的。
而《涉江采芙蓉》中又藏着怎样挥之不去的思念与忧伤,这样的忧思又是谁抒发的呢,我们来通过活动探讨。
【任务一、个性理解诗意,认识叙述者】活动一:为诗创作分镜头脚本概念阐释:分镜脚本的制作是电影拍摄及动画制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开拍之前应该设计好要拍摄的人物、画面和情节,相当于摄影构图。
如果将这首诗转变成一些镜头,你觉得可以拍摄出几组分镜头?请创作你的分镜头脚本,为你的作品命名并添上有画面感的内容。
要求:用三个字命名你的分镜头;依照人物、情节、环境来进行想象。
分镜头画面内容(人物、情节、环境)明确:分镜头画面内容(人物、情节、环境)采芙蓉夏秋时节,主人公荡一叶小舟,在江中泽边采集了许多荷花和芬芳的兰草。
遗所思主人公采呀采,想着要将这些芳草要送给心上的人,可所思念的人却身在远方,主人公发出了“采之欲遗谁”的浩叹。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

目 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 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 • 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 • 总结反思与改进建议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程概述
必修二课程在高中语 文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和作用
必修二课程与前后课 程的关联和衔接
歌意象、探讨情感表达等。
讨论成果展示
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促 进交流互动。
讨论过程引导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 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教师总结点评
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点 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
进建议。
创作分享: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并分享心得
分享一些名家朗诵《涉江采芙蓉》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利用网络平台,分享一些与《涉江采芙蓉》相关的图 片、插画等视觉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鼓励参加校内外诗歌朗诵或创作比赛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的诗歌 朗诵比赛,展示自己的朗诵才
华和对诗歌的理解。
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诗歌创作 ,可以写一些与《涉江采芙 蓉》主题相关的作品,参加
3
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
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汉代社会风貌和文人 心态。
学生表现评价及激励措施
01
02
03
学生参与度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发言 、小组讨论等表现,反映 出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和掌握程度。
文学鉴赏能力评价
通过课堂测试和作业,评 估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和 文学手法的掌握情况。
激励措施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 扬和奖励,鼓励他们在文 学学习和创作上继续努力 。
《涉江采芙蓉》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

3、作者所采摘的芙蓉有没有送出去呢?
没有,从文章中作者的自问自答可以看出
心情变化:
轻松欢乐—乐极生悲—忧从中来—愁苦绵绵
请找出这首诗歌当中的意象?
1、芙蓉即荷花 2、兰泽 3、芳草
高洁、清幽的意境
“涉江采芙蓉”和“采之欲遗谁?”
以乐衬哀,抒写了独自怀远的忧伤。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画满感强烈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似乎能 看在美丽的荷花中间见欢乐的人群背后一个主 人公孤单忧愁地站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 方向张望,可是展现在他面前的是山水迢迢路 遥遥。
小结
•
本诗通过诗人采摘芙蓉赠送给远方的爱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2、学会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背诵全诗
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是南朝萧统 《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 包括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的19首作 品。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做。而《古诗十九首》 的出现也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了 成熟的阶段。刘勰在《文心雕龙》 中也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注 意: 1、停顿。二三式 2、第三个字音稍延长 3、有感情的朗读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提问诗歌中的主人公是通过什么方 式表达他的情感的呢?
3、作者所采摘的芙蓉有没有送出去?
全诗大意: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
泽中长满了香草。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 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回头看 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 无际。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 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一声叹息
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一声叹息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所思在远道,一霎时,天地为
之变色,此中有无限凄凉寂静,等 一场离别,衰老的离别……
一句叹息,有雷霆万钧之力
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永远的乡愁 对等的爱情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王维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驿 寄 梅 花
鱼传尺素
赠范晔诗 陆凯
折花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 聊寄一枝春。
❖
——李白《长干行》
执着 专一
我看过很多地方的云,路过很多 地方的桥,喝过很多城市的酒,但 在我的一生,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 年纪的人。
——沈从文写给妻子张兆和
坚强 独立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谈一谈】
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 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 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 死生新故之感。
清·沈德潜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Ⅰ以物传情
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花草传情
以花草相赠
•第一组:红豆 •第二组:杨柳 •第三组:莲子 •第四组:梅花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永远的乡愁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涉
江
采 芙 古
诗 十
蓉 九
首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张九龄《折杨柳》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乐府民歌《西洲曲》
初读,晓故事
掌握诵读节奏。 知晓故事内容。
析读,品感情
根据故事内容, 领悟故事情感变化。
赏读,悟深情 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
男子? 女子? 其他?
鉴读,悟深情
游子思乡与思妇怀远皆有
男: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拓读,探主旨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东汉民谣
且夫交游者出也,或身殁于他邦,或 长幼而不归……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 罪无辜,而亡命是效。
——徐干《中论.谴交》
小结
透过《涉江采芙蓉》40个汉字,我们站在1800 年的历史河岸,采摘了诗歌中那朵难以送达的莲花 ,聆听了那一声声悲哀而无奈的叹息,更感受到了 人类那生别离的普世悲哀。
思妇怀远:一个女子借采莲来表达思念,想象自
己的爱人也在远方回望故乡,思念自己。(前4句为实, 5、6句为虚)
游子思乡:游子想象家中的爱人正在思念自己采
莲想要送给自己,而自己却只能望乡不能归乡。(前4 句为虚,5、读。
女: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谢 谢!
苏 幕 遮(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 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
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 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主客 移位,对面落笔,更加衬托出我对家 乡亲朋的思念,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 法。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了解诗歌意境,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渲染气氛,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平平仄仄的诗行里,摇曳着多少美好的情感,而正是因为这些丰润情思的滋润,我们的灵魂里才永驻着浪漫和感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去感受流传千年的经典吧!二、诵读诗歌,初步感悟(约5分钟)1、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全班诵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意。
2、学生读,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味诗歌的韵味。
3 问:在诵读和听读后,你对这首诗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明确:思念,忧伤.....三、反复吟咏,深入体味诗歌的情感(约25分钟)将你的心与诗中的那颗心契合起来,让诗中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词句、每一个细节都跳动在你柔软的心灵上。
也许,我们再来读这一首诗,我们还可以感受得更细腻。
. 1、这是怎样的一种忧伤?2、诗歌怎样表现这种忧伤?1、学生再次自由诵读、小组讨论,用一个短语或者句子表达你品鉴诗歌的感受,,并结合相关诗句表达你的理由。
2、学生自由表达交流阅读感受,教师相机点拨A读《涉江采芙蓉》,我感受到了美好高洁的意境与形象——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重点意象:芙蓉、兰泽、芳草。
芙蓉也称之荷花是一种清雅高洁之物,再配之兰泽、芳草营造出的是一种清幽、高洁的意境。
诗人将抒情主人公置于其中,这就衬托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优雅。
让我们不禁想到一江南女子在风和日丽中采摘晶莹可爱的荷花。
幽香袭人,教人醉心,此可谓“诗中有画”或者“画中有诗”了B读《涉江采芙蓉》,我感受到了浪漫、优雅的传统——物寄相思,表达思念、爱慕“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往往不是什么财宝,而是一枝花或一株芳草。
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见面时托一支梅花给朋友既传达浓浓的思念,又表达深深的祝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 不是生与死 •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 你不知道我爱你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 却只能深埋心底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 你不知道我爱你 •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作业
• 背诵《涉江采芙蓉》。 • 查找资料:文人五言诗。
探究思考
《涉江采芙蓉》的抒情主人公
是谁?
悬想——诗从对面飞来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悬想
•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悬想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而是彼此相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请同学们运用想象和 联想描摹诗歌的画面。
•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北宋∙李之仪《卜算子》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知识链接
《古诗十九首》 • 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总共是十九 首。
• 这十九首诗并非出自同一个人的手笔,但 是在同一个时代所作的。
《古诗十九首》主要的思想内容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 新故之感。”
东汉宦官外戚专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在这 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 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留下 妻儿,然往往一事无成,只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 因此,《古诗十九首》主要抒写离愁别绪,或游 子思归,或闺房怀远,其次是人生易逝的感叹, 或及时行乐,或不甘贫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