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热学分组实验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水、温度计、秒表、海波、蜡等。
设计实验: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3.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4.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做一次上述实验。
物态变化: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注意事项:1.探究过程中,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直接加热,目的是让固体受热均匀。
2.调节实验装置:顺序从下到上。
3.严禁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4.在用描点法作熔化图象时,应将所得点用用平滑曲线相连。
5.海波熔化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
可以通过增加水的质量、增加海波质量或调小酒精灯火焰,来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
问题探究:1.在做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呢?提示:这种加热方式叫作“水浴加热”,目的是:(1)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2)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
2.比较图甲和图乙,会发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有什么不同?提示: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即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3.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有什么特点?提示: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最后全部变成液态,此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非晶体凝固过程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全部变成固态,此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
练习: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示数为℃,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报告

3.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名称:提出问题: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猜想假设:实验设计:(提供粉末状的海波和蜡这两种固体物质)二.实验目的:海波(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三.实验注意事项:(1)组装实验仪器:组装顺序是自下而上,各位置要适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使用时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
(2)对试管中物质使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3)实验中温度计的作用:测量温度,使用时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到试管底部或侧壁。
(4)注意实验安全。
如意外酒精在桌子上燃烧用湿抹布盖住灭火。
(5)实验中人员分工:报时、报温度值、报物质状态(固态、液态、固液混合)、记录数据、安全员关顾好仪器,防止烫伤等安全事故发生。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步骤;(1)组装实验装置:按照课本(P54图3、2-1)由安装。
(2)进行实验: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的变化情况,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
(3)观察物态变化、记录温度。
(三报一记录到位)①待海波的温度升至 40 ℃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和物质状态。
②待蜡加热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并观察蜡的状态记录于表格中。
(4)根据的熔化实验数据,在表格中绘出它们熔化的图像。
(5)根据数据绘制熔化图像,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实验数据表格:()时(min)01234567891011温度(℃)状态五、分析与论证:实验结论: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过程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1.海波在熔化前,不断热,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热,温度;熔化后继续吸热时,温度。
2.石蜡在熔化前,不断热,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热,温度;熔化后继续吸热时,温度。
六、交流评估:(第二课时完成)1.实验过程是否合理?结论与设想的差异?和其他小组结果是否相同?有没有可能出错?2.凝固过程是熔化的逆过程,实验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液体凝固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七、巩固练习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作规律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作规律从古至今,人们对物质的转化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讨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内容中,我们选择了银、铜、铝、石英、锡和锑六种常见的金属元素,仔细地测量它们的温度变化,以及阶段性的记录。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准备了必要的仪器和材料,并进行了安全演示。
实验过程中,我们逐步增加6种金属的温度,并精准地测量他们的变化,直至它们熔化为液体形态。
在记录数据的同时,我们也仔细观察了哪种金属熔化时需要更高温,哪种金属溶解时温度变化较为平缓。
根据实验结果,当金属温度升至熔点时,表面开始出现凝固的状态,温度远远高于它的凝固点,随着温度的上升,金属的物质状态也发生了变化,最终达到液态形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也发现了6种不同金属元素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区别。
具体来说,石英和锑是具有较高温度需求的金属,而铜、铝、银和锡是具有相对较低温度需求的金属。
另外,我们还发现,不同金属在温度变化的数据和图表中呈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
在本次实验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的金属元素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完全不同的,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判断,其中锡、银、铜和铝的熔化温度最低,而石英和锑的熔化温度需求最高。
本次实验体现了物理学的基础原理,增加了我们对物质转化的认识,是我们完善实验技能的一个经典实例。
总体来说,本次实验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物质转化过程中各元素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也让我们更深刻理解到,物质实际上是一种可以改变状态的物质,只要给予足够的能量,它就能进行物质转化,达到相应的目的。
总之,本次实验成功实现了对不同金属元素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深入研究,也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物质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实验室学生实验报告单 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班 级
姓 名
桌 号
日 期
实 验
内 容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 验 目 的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通过探究固体蜡和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用实验的方法找出固体熔化时的规律;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物 态
注意:物态栏中选填“固态”、“固液态共存”、“液态” 。
实验
分析
结果
结论:
(1)蜡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没有明显的弯折停顿现象,说明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
(2)海波在熔化前温度直线上升,熔化时温度为℃,继续加热但温度,等全部熔化后,温度又,说明海波有一定的,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
(3)将盛蜡的试管换成盛海波的试管重复上述操作,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4)将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分别制成蜡(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5)小组讨论得出结论;(6)实验完毕,整理实验仪器。
实
验
记
录
将蜡和海波的温度变化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蜡温度t/℃
物 态
海波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仪 器药品
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铁圈(或三脚架)、温度计、蜡、海波、大号试管两支、烧杯、石棉网、水、火柴等
实
验
步
骤
(1)按图所示组装器材,在试管中加入一些蜡,将温度计的上端悬挂在铁圈上,下端插入蜡中,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报告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3.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名称:提出问题: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猜想假设:实验设计:(提供粉末状的海波和蜡这两种固体物质)一.试验器材:二.实验目的:海波(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三.实验注意事项:(1)组装实验仪器:组装顺序是自下而上,各位置要适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使用时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
(2)对试管中物质使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3)实验中温度计的作用:测量温度,使用时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到试管底部或侧壁。
(4)注意实验安全。
如意外酒精在桌子上燃烧用湿抹布盖住灭火。
(5)实验中人员分工:报时、报温度值、报物质状态(固态、液态、固液混合)、记录数据、安全员关顾好仪器,防止烫伤等安全事故发生。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步骤;(1)组装实验装置:按照课本(P54图3、2-1)由安装。
(2)进行实验: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的变化情况,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
(3)观察物态变化、记录温度。
(三报一记录到位)①待海波的温度升至4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和物质状态。
②待蜡加热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并观察蜡的状态记录于表格中。
(4)根据的熔化实验数据,在表格中绘出它们熔化的图像。
(5)根据数据绘制熔化图像,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实验数据表格:()五、分析与论证:实验结论: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过程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1.海波在熔化前,不断热,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热,温度;熔化后继续吸热时,温度。
2.石蜡在熔化前,不断热,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热,温度;熔化后继续吸热时,温度。
六、交流评估:(第二课时完成)1.实验过程是否合理?结论与设想的差异?和其他小组结果是否相同?有没有可能出错?2.凝固过程是熔化的逆过程,实验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液体凝固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七、巩固练习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报告

1.研究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进行组装。
2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 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 1 分钟记录一次温
度;在海波和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 4----5 次。
时间/min
012345678
实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四、分析论证:
1 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便
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验
温度/℃
14
温度/℃ 140
12
120
10
100
8
80
步6
60
4
40
2
20
00Βιβλιοθήκη 时间/min时间/min
海波的熔化过程
蜡的熔化过程
骤 2.根据你对实验数据、图像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
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通过探究得出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海波、蜡、水、铁圈、火
柴 一、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二、猜想和假设:
三、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实验探究: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探究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探究展示】1.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水、温度计、秒表、海波、蜡等.2.实验步骤(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3)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4)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做一次上述实验.3.实验分析:把读取的实验数据记录入表格,并在坐标轴上做出图象.4.实验结论【问题探究】1.在实验中,为什么采用水浴法加热? 提示:(1)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2)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2.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提示:严禁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等.3.在用描点法作熔化图象时,应将所得的点用折线相连还是用平滑曲线相连?提示:用平滑曲线相连.4.在给海波或蜡加热时,为什么要把它们做成很细的颗粒状?提示:便于放入温度计,且温度计能更好地与它们接触,使测量的温度更准确。
5.海波熔化时间太短为什么不好?怎样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提示:海波熔化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增加水的质量、增加海波质量或调小酒精灯火焰.6.在此实验中描述固体的熔化过程使用了什么重要的方法?有什么优点?提示:图象法.图象能够形象、直观地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的关系.7.海波或蜡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共同点?提示:不同点: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共同点:熔化过程都吸收热量.8.在实验中,熔化完毕后,为什么还要加热几分钟?提示:通过对比便于观察熔化过程中和熔化结束后温度变化的规律.9.观察海波熔化图象,可发现海波熔化后升温变化比熔化前慢,这是什么原因?提示:海波熔化前为固态,熔化后为液态,液态海波的比热容大于固态海波的比热容.【典例】(2010·肇庆中考)如图甲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乙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2)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____________;(4)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是否与冰的相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精讲精析】本题考查探究冰的熔化过程.(1)先在坐标纸上将表格中的温度及时间值找点,再用平滑的线将各点依次连接,即得温度-时间图象.(2)由题图,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且液柱在0℃以上第4刻度线处,故示数为4℃. (3)较大的冰块在测温度时,不能和玻璃泡充分接触,导致温度测量时误差较大;而较小的冰块可以和玻璃泡充分接触,使温度测量较为精确,减小了误差.(4)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0℃不变;而石蜡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答案:(1)如图所示(2)4(3)较小的冰块(4)不同因为冰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达到熔点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而石蜡是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一直上升.【考点示例】考点一:对实验设计的考察12版人教八上360教材解读P·205【精讲精析】(1)实验中要采用水浴法加热,使试管里面的冰受热均匀.(2)由表格数据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蜡的温度在不断的上升。
实验04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解析版)

实验04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式实验,得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实验器材】(1)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停表(2)主要器材作用:①温度计:测物体温度。
②石棉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③停表:记录加热时间3.【设计实验】(1)提出问题:①熔化和凝固发生的条件是什么?②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会怎么变化?③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2)猜想假设:点燃蜡烛,蜡烛熔化了;寒冷的夜晚,湖水结冰了。
由此我们猜想熔化要吸收热量,反之凝固则会放出热量。
(3)如何验证你的猜想:①实验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②由此需要什么器材?③怎样组装实验器材?④如何进行实验,收集证据?4. 【器材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5. 【实验步骤】让我们分别加热碎冰(或海波)和石蜡,多次测量其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比较其温度变化规律。
(1)分别将碎冰和石蜡放入两支试管中,按上图所示的装置分别加热碎冰和石蜡,观察碎冰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2)实验时,尽量使酒精灯的火焰等外界条件相同。
每隔相同的时间将测得的温度值及对应状态填入表中,并分别在坐标纸上设温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碎冰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6. 【实验表格】7.【实验现象】(1)海波或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2)石蜡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一直升高。
8.【实验结论】(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2)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一直升高。
9.【注意事项】(1)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试管浸没水中深度要适当。
(3)为保证物质受热均匀,采取:A.水浴法加热;B.用玻璃棒搅拌;C.把物质压成粉末。
1.选用粉末状或较小的固体颗粒的好处:(1)小颗粒固体受热更均匀。
(2)温度计玻璃泡与小颗粒充分接触,测量温度更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3.2----1
中学物理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班级
任课教师 时间
组长
组 员
实验名称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熔化实验器,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蜡、热水、三脚架、火柴
实验步骤:
一、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二、猜想和假设: 三、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研究海波和蜡的熔化过程,参照图3.2----1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并照图进行组装。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和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四、分析论证:
1.图3.2—2和图3.2—3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写上。
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根据你对实验数据、图像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变化。
数据统计、处理及实验结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结论:
1.海波在熔化前,不断 热,温度 ;熔化过程中,不断 吸热,温度 ;熔化后继续吸热时,温度 。
2.石蜡在熔化前,不断 热,
温度 ;熔化过程中,不断 吸热,温度 ;熔化后继续吸热时,温度 。
学生 自评
教师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