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原地运球评课稿讲解
水平二(三年级)体育《篮球原地运球》示范教案(附教学反思)

体育教案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
下面我自己对本节课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
一、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篮球运球技术课的准备部分我给学生下达本节课的内容同时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
从教学内容上是没有问题的但男女生的兴趣爱好差异很大直接反映在上课的过程中刚开始女生觉得运球很好玩兴趣很浓全都参与练习。
但到后面有一部分女生明显兴趣减弱积极性不够。
所以在以后上课要多考虑女生爱好,并且分组进行教学分组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水平相当为一组这样的安排效果更显著。
二、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
首先在队形上打破常规常规的队形都是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练习但学生练习效果不是很好比如在原地练习运球时学生之间只能看到相邻的运球动作没有互相对比练习的效果如果让学生几个人一起练习喜欢打篮球的在一起互相比着练习差点的跟着教师来练习同时也互相指点互相学习这样的练习效果比较好这种队形以后值得运用。
其次是教学方法上要灵活。
老师一般上课都是讲解与示范的方法有时有一些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的话对动作要领没有领会学生就很难正确地学会动作。
如果将运球的图解摆出来学生主动去看图分析动作结构掌握动作技术再加上老师讲解与示范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很快。
所以说以后上课不要怕麻烦多准备一些教学辅助资料。
最后在练习方法上多采用游戏性质的练习发现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比平时要好所以以后在备课时多花心思设计好游戏部分让学
生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学。
篮球原地运球评课稿

篮球原地运球评课稿一、引言篮球是一项团队性、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而运球是篮球技术的基础和重要一环,原地运球是篮球运动中最常见的基本功之一。
在篮球比赛中,掌握好原地运球技术对于球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评课稿将从原地运球的重要性、正确的原地运球姿势、原地运球练习方法以及技巧训练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
二、原地运球的重要性(二级标题)原地运球是篮球技术中最基础的一项,也是其他技术的基石。
具备良好的原地运球技术,能够帮助球员更好地控制球权,提高球感和控球能力,增加对球的操控能力。
同时,原地运球还有助于球员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增强对手防守的突破能力,提高比赛中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三、正确的原地运球姿势(二级标题)1. 身体姿势(三级标题)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身体微微弯曲,重心放在前脚掌,保持身体平衡。
上身略微前倾,肩膀放松,肘部稍微贴近身体,双臂呈放松状态。
头部保持正直,视线保持向前。
2. 手部姿势(三级标题)运球时,手部托着篮球,掌心朝下,手指自然张开,用手掌护住球的侧面。
拇指和食指夹紧篮球,其他手指放松,控制篮球掉落的幅度,保持篮球与地面的接触时间。
3. 运动轨迹(三级标题)原地运球时,运球篮球的运动轨迹应该是直线下行,并且弹起的高度要控制好,保持合适的力度和节奏,避免过高过低,以免给对手偷袭机会。
四、原地运球练习方法(二级标题)1. 基础练习(三级标题)•单手原地运球: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通过一只手将篮球以力量适中的强度往地面运球,控制好球的弹性和高度,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接住球。
•交替手原地运球: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分别用左右手进行原地运球,运球顺畅后,可以加快运球速度。
•原地往返运球: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同时用双手进行原地运球,将篮球从一只手传给另一只手,练习手眼协调和球的控制能力。
2. 进阶练习(三级标题)•带步伐的原地运球:在运球的基础上加入步伐变化,通过前后左右的步伐变化,不断调整运球的速度和节奏,让对手无法捕捉到你的意图。
小篮球原地运球小学体育评课稿

小篮球原地运球小学体育评课稿小篮球原地运球小学体育评课稿本课,教师选择了小篮球原地运球作为主教材,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体育的实际技术水平,符合新课标要求。
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把小篮球比喻成“球宝宝”,把一对相互学习和练习的学生分别比喻成“球爸爸”和“球妈妈”,在教学里分别扮演了3个生动有趣的角色,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教学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老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原地运球的方法,提出了“球爸爸”和“球妈妈”如何才能让“球宝宝”听话的.学习问题,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在老师的层层引导下进行学习,交流,练习。
学生非常感兴趣,整个课堂深动活泼,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校,约有85%的学生掌握了原地运球的基本方法。
二、抓重点,突难点,解决技术难题教师抓住原地运球的重难点,即运球的手型、运球的力度、触球的部位等问题,采用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高运球到低运球,由原地到行进间运球。
在教学中,老师的时时点评与鼓励性评价,学生间的提示性评价与判断性评价相结合,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兴趣,通过本课学习,多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基本掌握了原地运球的基本方法。
体育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课也不例外,针对本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场地的布置应该科学合理本课的场地设计是“U”字型,显得很紧,学生间间隔距离较近,影响了运球的充分发挥,老师也不容易观察到全体学生。
教师在讲解的时候站在场地的中央,站在老师身后的学生听讲困难,不适合。
假如站成半圆型(如下图),每个学生不但能清楚地看到老师的示范,还能听到老师的讲解,同时老师也能全方位地观察到每个学生,课堂教学也显得规范有序,场地设计也很美观。
二、精讲多练讲解应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把动作要领归纳成几个字或者几个词反复强调,评价时也用这几个字或词进行观察点评,即省时间,学生又能记得住。
如:手型如——锅盖;用力——下压松;手心——空等。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教案《原地运球》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教案《原地运球》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教材第四章《球类运动》,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原地运球》。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篮球运球技巧,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身体灵活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篮球原地运球的基本技巧,知道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身体灵活性,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的品质,激发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原地运球的力度和节奏控制。
教学重点:原地运球的姿势和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篮球若干个,计时器一个。
学具:每位幼儿准备一个篮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运动服装,以篮球教练的身份带领幼儿进入篮球场,展示一段精彩的篮球运球表演,激发幼儿兴趣。
2. 技能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讲解原地运球的技巧,包括姿势、手法、力度和节奏。
(2)教师示范原地运球,让幼儿仔细观察。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轮流进行原地运球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动作。
4. 游戏环节(10分钟)“运球接力赛”: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按照规定路线进行运球接力,最快完成的组获胜。
六、板书设计1. 原地运球技巧: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弯,身体前倾。
手法:用手腕的力量,让篮球在两手之间来回跳动。
力度:适中,保持节奏。
2. 篮球运动规则:不允许抱球跑动。
不允许推、拉、撞等危险动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原地运球练习,记录每天练习的时间。
2. 答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每天练习时间不少于10分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原地运球技巧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在力度和节奏控制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
2. 拓展延伸:(1)组织篮球比赛,让幼儿在实战中运用原地运球技巧。
《篮球原地运球》评课稿

《篮球原地运球》评课稿今天听了崔老师的运球课,感受颇深。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篮球运球练习为教学内容。
通过教师的导学、设疑、来组织学生进行分散练习、自主练习、比赛、游戏互相参差的教学方式达到在比赛,游戏当中使学生练习并、掌握到篮球的基本技能技巧,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以下,我就谈谈对崔老师课堂上的闪光点。
一、教学目的的人性化本课的教学内容,崔老师选择了学生非常喜欢的篮球运动。
但本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又是反复枯燥的原地运球练习,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
所以,老师在本课的教学目的定位,在比赛游戏当中练习到篮球的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突出比赛游戏为主要教学方法,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同时以学生合作意识为隐形目标,从比赛、游戏的生活化行为体验中体验合作的无处不再和及其重要性!二、教学程序的科学化课的开始就提问学生关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篮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
切入主题,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热身运动,再是拨球、抛接、饶球、转球练习使学生熟悉球性。
接着运球练习和运球过障碍游戏比赛,意在强化运球技能。
最后,用篮球游戏-胯下传球,来进行放松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恢复。
三、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课堂首先球操导入,在富有现代气息中学生渐入佳境。
它不再是以往的绕圈惯例,绕圈长跑,而是有针对性的,又有时代个性。
而接下来的练习、比赛、游戏一条龙的多样化训练中主要考虑到队形,充分利用上课的基本队形,灵活变化队伍,进行分组,即使减少了排队的时间,又增加了学生练习球的次数。
当然也有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1、球操练习中,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还可以有什么玩法,让孩子自己变换模式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2、“在组织的比赛中发现有些学生动作变形,学生刚学习了新动作还没有完全熟悉掌握,而且在比赛中学生一般都会注重比赛的结果自然就会忘记动作的要求,因此在比赛期间老师应该多提醒学生规范动作;还有要不断强调比赛奔跑中的安全性。
总得来说崔老师的这堂课设计新颖独特,符合新课程标准。
模块四《篮球原地运球》案例评析

模块四《篮球原地运球》案例评析
《篮球原地运球》是浙教版小学体育三年级“篮球”中的教学内容,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使全体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篮球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
掌握篮球运球基本的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灵敏、协调和反应能力。
让学生在学练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精神。
在此模块中,教师首先观看交互环境下信息技术助力《篮球原地运球》这堂课教学的案例实录,并学习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并思考,在这堂案例实录中,授课教师是如何将信息技术工具运用到各教学环节中的,哪些地方用的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通过观看案例实录,使教师对交互环境下信息技术助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通过思考,有意识的引导教师去运用这些信息技术工具开展小学体育教学。
随后,专家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角度对《篮球原地运球》这一案例实录进行点评,总结亮点,改进不足,帮助教师进一步消化所学知识,提升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技巧,使教师能够自主地设计信息技术助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教案,并将信息技术灵活的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去。
学习目标
1.理解案例中授课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突破《篮球原地运球》这堂课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2.教师能够举一反三,说出将信息技术工具运用到这堂课教学中的方法。
3.通过专家点评,学会信息技术助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应用方法。
4.学会撰写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方案。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教案《原地运球》及教学反思5篇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教案《原地运球》及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教案《原地运球》及教学反思《中班体育活动教案《原地运球》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体育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体育活动教案《原地运球》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用按压方法作原地运球。
2、初步学会手掌粘球的缓冲动作。
3、锻炼股四头肌的静力性。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篮球若干个。
活动过程:一、热身运动。
带领幼儿排四个纵队,根据节奏做热身运动。
二、活动导入,教师示范。
1、以“和篮球宝宝一起玩”导入活动。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和篮球宝宝做游戏。
”(2)请个别幼儿先上前试着原地运球。
要求其他幼儿认真观察,他们是怎么拍球的,拍的好不好,好在哪里?(3)组织讨论。
2、教师示范原地运球,注意手掌粘球的动作,幼儿认真观察。
3、请个别幼儿尝试运球,教师从旁指导。
注意:1、用按压方式运球;2、注意手掌粘球的缓冲动作。
3、脚要像大树生了根一样,在原地不动。
4、幼儿练习原地运球,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1、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
2、请幼儿有序地回教室,喝水、擦汗。
教学反思:运球给幼儿带来了快乐,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机能,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去,在配合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养成了守规则好习惯,更进一步感受了集体的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中班体育活动教案《原地运球》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578字。
相关文章《中班教案《动物运动会》含反思》:中班教案《动物运动会》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掌握游戏的玩法和规则,练习绕障碍物跑,发展幼儿的平衡力、协调性,感受模仿游戏的快乐,通过游戏,教育幼儿爱护、保护小动物,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动物运动会》含反思教案吧。
《中班教案《小鸭上坡》含反思》:中班教案《小鸭上坡》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并进行初步的环保意识教育,练习走斜坡,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小鸭上坡》含反思教案吧。
篮球原地运球评课分析

篮球原地运球评课分析谷城一中朱斌一、概述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快乐体育”为目的,充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新的课程理念赋予了体育课堂教学新的内涵,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2012年2月20日下午,谷城县有关体育教师在谷城县第一中学对《课内比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听、评研讨会。
本次活动首先由来自县一中的黄鹏老师进行执教,在黄老师执教的同时由县其他教师分组进行量化观察,并制表记录统计各项课堂数据后进行比对分析后作为本次主题的讨论研究依据。
本课主要以教学组织形式、讲解、示范、练习强度及密度、场地、有效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为观察点来渗透进行统计分析。
再由各位记录即听课教师根据观察量表中的数据结合本次课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发表意见和建议,最后达到本次公开课主题的有效性研究目的。
二、讨论分析本课黄老师执教的是高二年级的篮球原地运球这一主教材。
其重难点分别为手指分开,掌心空出和手指、手腕柔和用力。
课中主要运用了讲解、示范、口诀记忆法、分组练习、合作探究、师生共评和生生互评等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与各种辅助性小游戏相结合来突破这次课的重难点。
课中讲解在18次左右,其中80%是练习前讲解,主要体现在组织形式、动作方法讲解和练习要求这三个方面。
其有效性在85%左右,但是不足的是在重难点的讲解上略显不够。
全课评价在15次左右,多以师评、生平、生生互评为主。
不足的是教师的评价形式单一,主要以积极评价为主且大多在练习后,另外在有些环节上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对学生的鼓励不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激励作用,视为无效评价。
在示范上全课共有14次左右,面向全体学生示范只有2-3次,在巡视辅导学生纠错过程中面对个别学生单独示范次数较多。
根据观察分析,本次课教师在示范位置上的选择还应更合理更有针对性。
在组织形式上本课多以全班性练习为主,其中学生个人练习和小组练习都在3次左右;在场地设计上主教材是以双半圆弧为练习场地,辅助教材和放松游戏是以两个同心圆为练习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全国优秀课《篮球原地运球》的思考9月17日下午,听了基本功大赛的选手们的演讲比赛之后,李在森主任让我们观赏了一节全国优质课《篮球原地运球》,这节课从开始到结尾都给人一种完美的感觉,课的内容紧凑完整,目标指向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各个环节之间都能做到承上启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课的准备部分,首先是队列练习,他运用的是左右转法和行进间队列练习,主要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练习的同时老师会提醒学生各种转法的动作要领,由学生自己反省,自己改正。
然后他组织学生分散传球练习,接着是一套球操,他让学生自己喊口令,一排一排的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是熟悉球性,设计的是手指拨球和单手抛接球,为下面的课的内容做准备。
课的主题部分,练习占了重要成分,练习的同时,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动作的要领。
练习中还分左右手练习,反复的体会。
在学习新内容时,设计了一个小道具,很是新颖,用一个抓手系上橡皮筋,让一个学生提着橡皮筋,另一名学生手抓小抓手,下按回弹,体会抓手反弹时的缓冲。
用这个道具把篮球运球的不固定变成固定,有利于学生体会篮球运球的手的迎球缓冲。
游戏部分,设计的是一个时钟,学生做分针和时针,教师喊时间,学生在钟表上摆好时针和分针的位置,重点要求学生运球移动时要整齐,主要体现的是学生运球时的控球能力。
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技能练习在课上占了很大比重,学生
在课上学到了技能和知识,也体会到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在课上不断提醒和纠正学生,多次讲解和示范技能的动作要领,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帮助,全课中,教师鼓励性的语言特别多,激励了学生。
从课的设计和组织,还有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姿态,都给我很大启发,我们年轻教师需要这样的榜样,也需要这样的机会发展自己,展现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