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的处理及补液 (1)
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1)

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1)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是指在手术期间和手术后,利用各种途径及时、合理地给予机体所需的液体,以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在手术期及术后,正确的补液处理可以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促进病人身体的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一、围手术期的补液目的1、保持机体内液量平衡:手术期间机体脱水严重,导致肾脏等器官出现功能障碍,因此要适当地给予生理盐水等明胶液体进行补液。
术后还需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不同情况,针对性地给予补液。
2、维持电解质平衡:电解质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组分。
手术期间患者泌尿系统排液能力受限,导致体内电解质异常。
因此,补液过程中应注意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并在有必要时进行补充。
3、保障心血管功能:病人有心血管障碍或血容量不足时,要强化补液过程中的监测和管理。
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以免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二、围手术期的补液方式围手术期的补液方式主要有经口、经静脉和经胃肠道等途径。
在术前进行液体预处理,术中持续动态监测,术后则要适当地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纠正和调整。
1、经口补液:适用于一般手术、年轻健康患者。
一般给予糖盐水、咖啡或茶等饮料,避免营养素摄入过多。
术前给予足量的水分,术后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2、经静脉补液:适用于一些特殊手术、高龄病人、病情较重的患者等。
一般先给予生理盐水,根据病情和电解质情况在术后恰当调整。
3、经胃肠道补液:适用于较长时间的手术,有减少术后口干、口渴、胃痉挛等优点。
通过胃管、肠道等途径给予营养液、生理盐水等液体。
三、围手术期的补液注意事项1、术前评估病人身体状态,确定补液方案。
2、术中注意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恰当调整液体治疗方案。
3、尽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如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4、避免补液过多或缺少,以免对病人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造成损伤。
五、结论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补液处理能够保证机体正常的代谢及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一)

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一)对于一位正在接受手术的患者来说,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补液处理旨在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从而确保手术期间生理功能的稳定运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以下是对围手术期的补液处理的详细分析。
1.预防术前低血容量在短期内进行适当的补液可以缓解术前低血容量,尤其是对于存在失水、脱水等情况的患者。
一般情况下,这种情况下饮用足量的水,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在需要大量饮水前,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应该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
2.术中适当补液术中,要根据手术时的失水量和出血量来补液,术中需要密切监测,并随时调整补液的量。
手术期间可能需要输注输液,静脉内肝素,输聚丙烯酰胺钠等药物。
此外,还可能需要补充适当剂量的血小板输注,以防止手术过程中发生大出血的风险。
3.控制术后失水手术后,体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失衡,这就需要适当的补液来维持生理平衡。
一般情况下,术后第一天,饮食要以流食为主,患者只能饮水或吃果汁或汤。
在此过程中,应该保证床旁存在喝水杯,并随时监测患者所需要的水和电解质。
4.术后反应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会感到口渴,出现口干舌燥的情况,这是由于患者失去了相应量的水分,这个时候患者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在此过程中,特别是在心脏和肾脏患者中,应当避免使用含钠食品或饮料,以防止钠过多。
总之,围绕手术期的补液处理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医疗风险很高的过程,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调节和监控。
患者应该向医生询问所有相关问题,以确保获得最好的补液效果。
在一些非高危患者的情况下,不应盲目进行补液处理。
出现手术并发症的患者应当及时向医生寻求建议并调整治疗方案。
围手术期处理

3、心脏疾病 1)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整齐, 而无心衰趋势的,手术耐受力良好。 2)冠心病:容易发生心脏骤停,手术耐受力差。 3)急性心肌炎:手术耐受力甚差,除急诊抢救外,均应推迟手术。 4)长期低盐饮食和用利尿剂病人:术前应纠正水、电解质失调。 5)心律失常:区别对待,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 房颤伴心室率快,应用西地兰或心得安,使心率控制 在正常范围。 6)贫血病人:氧和能力差,对心肌供氧有影响,术前应少量多次输 血纠正,最好是新鲜血。 7)老年冠心病:有心动过缓心率在50次/分以下,术前应用阿托品 0· 5—1mg肌注,增加心率。 8)有心衰病史:心脏扩大,心电图有心室劳损,术前 应给 毛地黄 一类强心药。可口服地高辛0· 25mg,每日1—2次。
4、术前一日的准备 1)手术区皮肤备皮,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用酒精涂擦。 2)做好麻药试敏。 5、术前晚的准备 1)手术前夜:病人发烧、呼吸道感染、手术区皮疹或感染、 妇女月经来潮,应推迟手术日期。 2)术前晚:给镇静剂以保证充分睡眠。 6、进手术室前的准备 1)应排空膀胱,全麻病人或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应留置导尿。 2)前列腺肥大留置尿管的病人应拔除尿管。 3)术前用药 安定10mg肌注。 4)全麻病人给阿托品1mg肌注,减少腺体分泌。 5)备好需带入手术室的物品如胸、腹带,IVP片等。
。
5、肝脏疾病 加强保肝疗法:给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 给维生素B、C、K等。 6、肾脏疾病 1)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2) 补充血容量:避免发生低血压和肾缺血。 3) 避免使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如磺胺类、卡那等。 4) 尽量避免应用血管收缩药来提高血压,以防减少 肾血流量。 7、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化脓性感染,影响切口愈合, 并可出现酮症酸中毒和昏迷,术前应将血糖降至 10mmol/L以下,尿糖(+~++)。 术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按5
围手术期处理

二、卧位 1、全麻而尚未清醒者,平卧、头转向一侧,避免
误吸;
2、蛛网膜下腔麻醉者,平卧或头低卧位6小时,防 头痛;
3、全麻清醒后、腰麻6小时后、硬脊膜外腔麻醉、 局麻者,可根据手术需要安置卧位:
(1)颅脑手术后,如无休克或昏迷,可取 150~30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2)颈、胸部手术后,多采用高半坐位卧式,以 利呼吸及引流;
3、择期手术:良性疾病,有时间充分 准备,对预后无影响。
1、急症手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手 术的基本要求,立即手术。
创伤:机械因素(锐器切割、钝器打击、重力挤压、火器射击)
烧伤:电流、高热、化学物质、放射线
2、限期手术:恶性疾病,可充分准备 ,但尽量快手术。
气管肿瘤
气管肿瘤CT图片(三维立体重建)
拆线时间: 头面颈部在4~5天, 下腹部、会阴部6~7天, 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天, 四肢10~12天, 减张缝线14天。
六、引流装置的处理
引流装置:
妥善加以固定,
记录引流量和颜色的变化。
拔除时间:
乳胶片引流一般在术后1~2日拔除,
烟卷式引流2日拔除,
引流管需视具体情况决定拔除时间,一般为2~3日,
不需特殊准备
⑵口服降糖药者
继续服用至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如服长效降糖 药如氯磺丙脲,应在术前2~3天停服。改用短效 胰岛素皮下注射。
⑶禁食者
GS+胰岛素ivgtt,使血糖控制在轻度升高状
态(5.6~11.2mmol/L)为宜。
⑷平时用胰岛素者
术前GS+胰岛素ivgtt,(5:1的比例)
表 心脏病与手术耐受力的关系
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病人评估
确定疾病的病因和范围,了解全身情况 评估对手术的耐受力,是否存增加手术危 险或不利恢复的异常、可能影响病程的潜 在因素,如心、肺、肝、肾、内分泌、血 液、免疫功能及营养代谢等的变化。 详细的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大手术,还需作重要器官的特殊检查。
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
耐受力良好。术前只要进行一般性准备 疾病对全身的影响较少,且易纠正; 病人全身情况较好,重要器官无器质性
术后处理
术后一般处理:床位、氧气、输液、 引流、安静、保暖。
生命体征监护:血压、脉搏、呼吸,每1530分钟,直至平稳。 特殊病人监护室行心电监护、中心静脉压 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监测,气管插管者 及时吸痰,必要的呼吸治疗。 体液平衡 详细记录液体的入量、失血量、 排尿量、胃肠减压及各种引流的丢失量。 必要时观察每小时的尿量。
发热
术后可有不同程度发热(变化在1℃左右), 不用特殊处理,3天内可自行消退。
体温升高明显,持续较长,就应找原因, 可能是感染、致热原、脱水等所致
如发热持续不退,>39℃且伤口没有明显 感染征象,应考虑存在更严重的并发症, 应作必要的检查,如胸部X线片、B超、CT、 创口分泌液的涂片和培养、血培养、尿液 检查等。
向病人及其亲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 手术效果、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以 及术后恢复过程和预后,取得信任和 配合,并愉快地接受手术。
病人或家属在详细了解上述情况后后, 要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
适应性锻炼
适应术后在床上大小便的练习; 教会病人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 避免术后因切口疼痛而不愿咳嗽; 吸烟者术前2周必须戒烟。
高血压
病人血压在160/100mmHg以下,可不 作特殊准备。 血压过高者,麻醉诱导和手术应激可 引起脑血管意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术前应适当用药物控制血压,但并不 要求降至正常。 必要时延期手术
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准备
(二)特殊准备
• • • • 营养不良 高血压 心脏病 呼吸功能障碍
• 肝疾病 • 肾疾病 • 糖尿病
第二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术后处理
(一)卧位 (二)活动和起床 (三)饮食和输液 (四)缝线拆除 (五)引流物的处理 (六)各种不适的处理
第三节
• • • • •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术后出血 切口感染 切口裂开 肺不张 尿路感染
Bey bey !
围手术期处理
• 术前准备 • 术后处理 •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第一节
术前准备
• 急症手术:需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手术 • 限期手术:手术时间可以选择,但不 宜过久延迟 • 择期手术:施行手术的迟早,不致影 响治疗效果
术前准备
(一)一般准备
1.心理准备
2.生理准备:适应手术后变化的锻炼 输血和补液 预防感染 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胃肠道准备 其他
围手术期处理

愈合分级: (1)甲级愈合,有“甲”,指愈合优良, 无不良反应; (2)乙级愈合,用“乙”,有炎症反 应—红肿、硬结、血肿、积液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指切口已化
脓,需切开引流与换药。
术后切口愈合的记录,是Ⅰ/甲, Ⅰ/
乙。 引流物处理。
三、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术后并发症有两类: (1)各种手术后都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2)另一类是与手术方式相关的特殊并 发症(胃大部切除后倾倒综合征)。
1、一般准备
(1)心理准备
①医务人员就诊断、手术方法、可能 发生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进行充分研究。 ②对病人及家属,要讲明手术的必要 性、治疗效果、手术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 发症、恢复过程及预后,取得病人的信任和 配合。 ③签署手术及麻醉同意书(家属)。
(2)生理准备 目的是调整与维护良好的生理状态,使 病人能安全度过手术与术后过程。 ①适应手术后变化的锻炼,练习床上大 小便、深呼吸、咳嗽与咯痰,术前2周停止吸 烟。 ②补液、输血,血型合血、备血纠正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体位 (三)各种不适的处理
1、疼痛 2、恶心和呕吐 3、腹胀 4、呃逆 5、尿储留
(四)活动和起床 原则上应早期床上活动 动、深呼吸,坐床沿。
翻身、四肢活
(五)饮食 依据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来定。
(六)拆线
切口愈合情况: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 (2)可能污染切口(胃、小肠道手 术),用“Ⅱ”代表; (3)污染切口(阑尾穿孔,肠坏死 手术),用“Ⅲ”代表。
(一)术后出血 (二)术后发热与低体温 1、发热是术后常见症状,72%的 病人体温超过37 ℃,41%高于38 ℃.
2、低体温
轻度低体温也是一个术后并发症, 多因麻醉药阻断了机体的调节,开腹、 胸热量散失,输注冷的液体和库存血, 但对机体影响不大。
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办理一、归并症的围手术期办理1.心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办理。
高危患者,术前完美心脏彩超,心梗 6 月内不建议择期手术,心力弱竭患者,最幸亏心力弱竭控制 3~4 周后在实行手术。
术前连续口服降压药物至术前,检测血压,控制血压在 160/100mmHg之内。
术前 1 周停用利血同等长效降压药,房颤伴心率 >100 者,术前应专心房纤颤伴心率增快 (100 次 / 分以上 ) 者,术前应用毛花苷 C 或口服普萘洛尔,尽可能使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冠芥蒂出现心动过缓 ( 心率50 次/ 分以下 ) 者,术前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1mg增添心率。
2.脑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办理。
近期有脑卒中病史者,择期手术推延2 周-6 周。
3.肺功能阻碍患者的围手术期办理。
高危患者,术前完美肺功能检查,术前戒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择期手术推延至治愈后 1-2 周,急诊手术,可加用抗生素,堵塞性肺疾病,应用支气管扩充剂,喘息发生者,择期手术应推延。
4.凝血功能异样患者的围手术期办理。
术前 7 天停用阿司匹林,术前 2-3 天停用非甾体抗炎药,术前 10 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
血小板小于 5×109,需要输注血小板,使血小板达到以上,脾亢所致者不建议输注。
易栓患者术后需应用抗凝药物,间气绝袋加压下肢。
5.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办理。
6.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办理药物选择,防止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非甾体抗炎药。
7.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办理。
术前停服 2-3 天停服长效降压药如氯磺丙脲,口服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至术日晨,术后禁食病人以静脉输注葡萄糖加胰岛素保持正常糖代谢,保持血糖轻度高升(,尿糖+~++),如应用降血糖药或长效胰岛素,均应改用短效胰岛素,可皮下注射,4~6 小时一次。
8.营养不良患者的围手术期办理。
(轻 34-28中27-21重<21)白蛋白低于30g/l,需应用肠内或肠外营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的处理及补液
围手术期的处理及补液.txt
受版主之约现对围手术期处理及补液的有关问题作一讲座,供战友们学习讨论和提高。
不妥之处希望战友们批评指正。
首先对补液的有关话题进行探讨。
补液问题是一个涉及面较广、临床应用较多的一个重要问题,可以说他关系到我们每个医生的治疗安全及每个患者的生命安全的问题,所以我们大家必须重视。
多年来我有很深的体会,有时临床上手术做得很成功,但术后突发不明原因的死亡的情况在每个医院都有发生,有时还因此发生医疗纠纷。
这种情况不论是患者家属及临床医生都措手不及。
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病例似乎都归咎于重要器官的梗塞,而忽视了患者内环境的紊乱的问题。
那么内环境紊乱能不能导致患者死亡呢,这就是内环境的认识问题。
内环境的补液重要性我相信我们每个临床医生都有充分的认识。
但通过我的学习和应用体会到由于教材上介绍的比较分散,导致我们不易理解和掌握。
故我用我的理解做一综述。
人体总的来看是由大量的液体及大量的细胞组成,细胞生存于液体环境中,所以液体的成分及量和动力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细胞的生存环境,例如心肌细胞生存环境的变化可导致心律失常,脑细胞生存环境的变化可导致细胞水肿及萎缩凹陷,心率失常可心跳骤停、脑细胞的水肿可导致发生脑疝、脑细胞的萎缩可发生颅内的出血。
所有这些都可突然致命的。
通俗的说人体内的液体可分这几个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是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是存在于细胞之外的液体。
细胞外液包括存在于血管内的血液,及存在于血管外的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同时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分泌液,如脑脊液、关节液、及胃肠分泌液等。
各部分的液体可相互转化及生成,但这种转化不是无条件的。
血管内外之间的转化是这样的:晶体液可以自由进出血管的,而胶体是由大分子物质组成的不能通过血管壁的,故只能留在血管内,这样血管内比血管外多了一个胶体液,血管内的胶体物质主要是血管内的白蛋
白。
组织液和血管内的晶体渗透压是相等的,所不同的是血管内存在胶体渗透压。
这种胶体渗透压的存在正是血压高于组织液压的原因。
所以要想使液体在血管内外之间发生流动及转移,调节胶体渗透压是一个重要的方式,当然这也是提升血压的一个重要方式。
机制是这样的:当血管内的胶体物质增多时-------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升高---------组织间的晶体液向血管内转移到达高渗区---------血管内的总渗透压下降-------最后血管内外液体达到一个新的平衡-------血管内的液体增多-------在有限的空间内血管壁压力提升-------血压升高。
组织细胞浸在组织液内,细胞内外的液体亦发生流动及转移,这受细胞内外液体的晶体渗透压所影响的。
当细胞内的晶体物质浓度增高----------晶体渗透压增高--------细胞外的水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的晶体渗透压下降------细胞内外的液体流动达到新的平衡。
大家都清楚细胞壁对形成晶体渗透压的金属离子来说是不能自由通过的,需要离子泵来维持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晶体与胶体的作用是不同的,晶体液的作用是调节组织细胞内外的液体平衡的,而胶体液的作用是调节血管内外的液体平衡的。
同时血管内的液体携带营养物质及氧气透过血管壁到达组织液,到达组织液的营养物质及氧气等在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到组织细胞。
我们必须明白一切液体存在及流动都是为组织细胞的存活而服务的,所以我们决不能把我们的目光仅仅聚焦在血管内的液体上,而把维持血压的正常作为我们临床医生的唯一目的。
我们要真正关注的是组织细胞的灌注问题。
血压的正常不一等说明组织灌注的良好,但血压不正常可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灌注,也就是出现了微循环的障碍。
故我们必须明白维持血压的根本目的是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而不是单纯为了血
压,血压的直接作用只是维持血液正常快速的流动,血液的正常快速流动的同时进行了微循环的灌注,最后把氧气等传递给组织细胞,同时把细胞代谢物质带回血液。
同时我们还必须明白,血管内液体任何成分的变化也是间接影响组织细胞生存的重要因素,例如血液中钾离子浓度升高,因为钾离子直接出入血管壁,最后组织液的钾离子浓度和血管内的浓度几乎相同,进而组织细胞所生存的环境是高钾的,如果是心肌细胞,那么结果就是致命的。
围手术期的病人补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因为手术的病人术前要禁食,术后也要禁食,同时还要术中出血等问题,故内环境紊乱是十分容易发生的,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否则发生任何后果也是有可能的。
现在说一下这个围手术期补液的问题。
在多数情况下术前一般可以不补液的,因为术中有麻醉师要输液的,一般的手术应该该没什么问题的,但有几种情况还是要注意一下这个问题的,一个是儿童,因为小孩体液所占的比例大,但可缓冲能力小。
故手术较大的情况下术前给点糖,进行适量的糖原储备是必要的,还有在下午进行的手术也有必要进行糖原储备的,因为在下午进行手术禁食的时间很长的,有的医生又不愿意在清晨令患者适量进食,所以糖原消耗较多的,同时许多麻醉师又不愿意在术中进行补糖,这样就加重了患者糖异生的程度,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增加了机体的负担,对病情不利的。
还有对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应注意这种情况,糖尿病的患者糖原储备更低,所以不论是在上下午手术都应该进行补糖的,补糖时一定要在糖液中加胰岛素,4—5g糖可加1个单位的胰岛素,这样就既增加了糖原储备,又不引起血糖过高。
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至于补糖的量的问题,可适当掌握,500ml 10%的葡萄糖含50克的糖,必要时为增加补糖效率可适当加入50%的葡萄糖,但不可使糖的浓度过高,应控制在20%以下为好。
正常人体内成人糖原储备约300-----400克,有些器官是必须由葡萄糖提供能量的,如:神经细胞和红细胞,每天消耗的糖原约100—150g。
但重病患者进食不佳可使糖原消耗无几了。
加之手术时间较长,所以补糖就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