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艺术的社会功能
浅论艺术的社会功能

浅论艺术的社会功能摘要: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社会生活的全面的审美的反映,因此更要重视和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此文从艺术的不同角度阐述了艺术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进而论证了三者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关于艺术的功能,不同的理论家有各自不同的考虑和归纳。
如前苏联美学家卡冈在他的《美学教程》中,把艺术分为交往功能、启蒙功能、教育功能、享乐功能等。
还有人指出,艺术具有情感或情绪的宣泄功能、精神慰藉功能、心理医疗功能等等。
但就艺术的社会功能或社会作用而言,我们则将其分为三种,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一、艺术的认识功能艺术往往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欣赏者则可以从不同的艺术作品中认识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从而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认识真理。
鲁迅先生认为艺术可以表现文化,实际上说的也就是艺术的认识作用。
他在一九一三年写的《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明确指出了艺术的认识功能,鲁迅在这里所说的“美术”,是包括文学、戏剧、绘画、雕塑、音乐等在内的广义的“美术”,亦即艺术。
他看到时代变了,艺术也会随之变化,如果一个时代的“武功文教”等都毁灭了,过去的时代已去而不复返,但只要有艺术作品能够保存留传下来,后人就可以通过这些作品认识当时的时代。
我们可以从周口店遗存的石器或阿尔塔米拉的洞穴壁画中认识原始社会的狩猎经济;可以从《诗经》中认识两三千年前我国奴隶社会的生活情景,了解当时人民的劳苦与追求、婚姻和爱情以及他们的智慧、反抗和斗争;也可以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认识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的文化、信仰和统治阶级的奢侈豪华的生活;更可以从敦煌艺术宝库中比较全面地认识从十六国到宋、元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民族生活的情况。
音乐美学论文

音乐美学论文浅论我国古代各个时期音乐美学的社会功能姓名:赵雅琪学号:20091542 班级:汉语言文学0902 摘要:周训能用之,和乐如一。
“移风易俗,莫乐于安;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 孔子提出“兴”、“观”、“群”、“怨”这组观念,叶郎先生对这组观念有提出新的看法,他认为:“一般认为,孔子在这里谈的是诗的社会作用。
但是如果单就“兴”、“观”、“群”、“怨”这组概念来说,我以为主要是对诗歌欣赏的美感心理特点的一种分析。
荀子,著有《乐论》。
荀子认为,“礼”和“乐”的社会作用与功能是相辅相成的。
乐合同,礼别异。
如果每个人都无限制得去追求自己的欲望,必将产生“争”和“乱”。
因为“乐”最终是体现“道”的,是“道”对于人的情感欲望的节制和规范。
由此可见,在荀子看来,音乐所起的“和”的作用,首先作用于人的心灵,有了人心灵的净化与“和”,才会有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的“和”。
《乐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比较系统的音乐美学著作。
《乐记》认为,“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记》认为,不但“乐”和“礼”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而且它们同“刑”、“政”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
有关音乐的功能作用主要集中在对所谓“淫声”的论述。
各歌其所好,各咏其所为。
而“太平由实非由声”,则否定了音乐社会功能的无限性。
关键字:音乐美学社会功能孔子荀子《乐记》白居易音乐美学从诞生开始,就渗透着人的认识思维与人的某种需要的欲望,正因为有了这种认识思维与需要的关系,才有了音乐起源的各种学说。
虽然,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需要的实际性远远大于审美的表现性,而只有当创造以表现性审美为目的的感觉的形式,也就是艺术形式不再被简单的定义为模仿的时候,表现的审美功能才得以显现。
古代文献中曾对《葛天氏之乐》做过如下描述:“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本》,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长》,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浅论艺术设计发展与需求

浅论艺术设计发展与需求作者:韩光渝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2期设计是人类的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它的产生源于人类初始的生存需求。
在其后的发展中,新的设计产生始终与新的需求紧密结合,推动人类的进步。
到了现今社会,艺术设计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其集实用功能与艺术审美于一身的特性,被大众接受认可并不断追求着。
1. 设计的产生源于功能的需求远古石器的产生便诞生了人类的第一件设计品,它的问世是为了满足原始人类获取食物的生存需要。
石器锐利的尖角不是天生的偶然得出,而是原始人刻意的打制而成,使随处可见的大自然物品,成为猎取食物的利器。
先有了生存的需求,人类靠着自己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意识,制作了利于自己生存的设计品。
此后发展出的原始陶器、青铜器皿等,无一不是顺应人类逐渐衍生出的新的需求而产生的物质生产。
这些人工制品的造型、结构、装饰图案等,都是经过设计后才制作而成的,是为了满足功能上的需求。
如陶器的设计是为了盛放、保存物品。
原始陶器中造型优美的尖底瓶,其上重下轻的结构设计正是为了便于汲水。
由于人类具有这样的意识,为了实现使用需求而设计,用设计解决问题,人类的发展才得以延续;设计作为实现需求的必要途径,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
2.需求引导设计需求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需要则是指人对外界的某种依赖性。
人不是孤立的存在,人是社会的构成要素,其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与外界不断接触、交换和发生作用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因其需要而产生,为了解决满足这些需求的种种问题,人类往往依靠的是设计的手段。
因此,设计是围绕着需求而发展的,需求的不断产生引导着设计的更新。
2.1因功能需求而产生实用设计设计产生于人类下意识的前提下,而这种下意识又是以物品功能为前提的,因而为满足实用功能而设计是人类的本能活动。
为满足某功能需求的设计初衷是为“用”,这时期的设计品都是以实用为前提的,初始形态只为追求功能上的实现而设计。
艺术领域资料

艺术领域
在当今社会,艺术领域一直是吸引着人们注意的焦点之一。
艺术,作为人类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形式和表现方式,传递着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
艺术可以是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形式的表达,它们展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艺术领域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领域,它不仅鼓励个体的创造力和独特性,还可
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生活的理解,引导观众思考和感悟。
在当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艺术领域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新兴
的艺术形式如数字艺术、影像艺术等逐渐兴起,使艺术的表现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艺术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创作方式,而是与技术相结合,探索出更多可能性。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现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寄托。
艺术作品所
传递的情感和思想能够深深触动人心,引起共鸣。
艺术家们用他们的作品为世界增添色彩,为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艺术领域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和无限魅力的领域。
它不仅为人们提
供了欣赏和享受美的机会,更为人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艺术在人类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珍视和尊重。
希望在未来,艺术领域能够继续蓬勃发展,为我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和思想的
启迪。
让我们怀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共同探索和领略艺术给我们带来的无穷魅力。
浅论音乐美育的功能

浅论音乐美育的功能【摘要】音乐美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对个体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和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音乐美育,个体可以提升自身的情感认知能力,培养情感和情绪的调节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社会层面,音乐美育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传递正能量,还可以在教育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未来,音乐美育将持续发展壮大,其重要性不可替代。
通过对音乐美育的深入探讨和应用,可以进一步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和人们整体素质的提升。
我们应该重视音乐美育,让其在教育体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以造福个体和整个社会。
【关键词】音乐美育、重要性、定义、影响、个体、社会、教育、情感、情绪、调节、认知能力、促进、未来发展、不可替代。
1. 引言1.1 音乐美育的重要性音乐美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音乐美育可以帮助个体发展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提升个体对美的感知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个体可以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作品,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音乐美育可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
音乐具有治愈和舒缓心灵的功效,可以帮助个体释放压力和消除焦虑,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音乐美育还可以培养个体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合唱团或乐队演出中,个体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创作出优美的音乐,从而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音乐美育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升个体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还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合作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教育环节。
1.2 音乐美育的定义音乐美育是指通过音乐教育和音乐活动培养个体对音乐进行欣赏、理解和创造的能力,以及提高个体的审美情感和文化修养。
音乐美育旨在通过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引导个体认识音乐艺术的内涵和意义,提升个体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培养个体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激发个体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音乐美育是以音乐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旨在通过音乐教学、音乐活动和音乐表演等方式,促进个体的心智发展、情感表达和社会交往,从而提高个体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浅论美术及美术的社会功能

浅论美术及美术的社会功能摘要: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以其作品的静态性、可视性、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性为主要特点而区别于其他艺术。
在现代生活中,美术作用不仅存在于展厅和博物馆,它的作用更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美术不是单纯“图画”、不是简单的“涂鸦”,而是通过这一视觉的方式,在社会大环境中、在整个人类的发展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认识事物的一种意识形态。
在这种过程中,一方面体会用视觉的认知方式,另一方面在过程中体验自我的价值,反过来这种意识形态又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尽管各类功能侧重不同,但都以审美性实现其效用,通过审美发挥其社会功能却是一致的。
因此美术教育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关键字:什么是美术、美术的社会功能、“什么是美术?美术学了有什么好处啊?”这是我们很多人都曾问过的一个问题,不论小学生、初中生或者高中学生,他们开始都认为美术就是画画,而美术其他的就不知道了,下面就这个问题我谈谈我的一些肤浅认识和理解。
美术的范围非常广泛。
从大的方面说,它可以大体分成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种类型。
从观赏性艺术来讲,它主要包括绘画和雕塑两大类。
而绘画,由于它使用的物质材料和工具的不同,又可分成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画种。
雕塑也有圆雕和浮雕等多种形式,所用材料则有石、木、泥、石膏、青铜等。
实用性艺术同样包括两大类:工艺美术和建筑。
目前,国内外对工艺美术这个概念的理解虽有不同的看法,但按照通常的说法,工艺美术包括了传统手工艺品、现代工业美术和商业美术三大部分。
传统手工艺品如玉雕、象牙雕刻、漆器、金属工艺品等;现代工业美术(或称“工业设计”)包括一切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适用而美观的生活用品,以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机械的造型和色彩设计;现代商业美术主要是指商品标志、包装装潢和商业广告等。
建筑之所以也属于美术的范围,那是由建筑本身包含的技术科学和艺术的两重性所决定的。
艺术对社会的影响演讲稿

艺术对社会的影响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灵魂,它不仅是我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艺术是如何影响社会的。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的方式,能够深刻地触动人们的内心。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都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引发人们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
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能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激发社会变革的动力。
其次,艺术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创新和进步。
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创作,不断地挑战传统观念,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
这种创新精神不仅在艺术领域有所体现,更能够影响到社会的其他领域。
正是这种创新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最后,艺术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艺术作为一种跨越
语言、文化和国界的交流方式,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通过艺术的交流与互动,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他文化,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总之,艺术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思想,促进社会的创新和进步,更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艺术,为艺术家们提供更多的支持与鼓励,让艺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的美好与希望。
谢谢大家!。
浅论艺术的社会功能(可打印修改)

浅论艺术的社会功能 摘要: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社会生活的全面的审美的反映,因此更要重视和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此文从艺术的不同角度阐述了艺术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进而论证了三者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关于艺术的功能,不同的理论家有各自不同的考虑和归纳。
如前苏联美学家卡冈在他的《美学教程》中,把艺术分为交往功能、启蒙功能、教育功能、享乐功能等。
还有人指出,艺术具有情感或情绪的宣泄功能、精神慰藉功能、心理医疗功能等等。
但就艺术的社会功能或社会作用而言,我们则将其分为三种,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一、艺术的认识功能 艺术往往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欣赏者则可以从不同的艺术作品中认识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从而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认识真理。
鲁迅先生认为艺术可以表现文化,实际上说的也就是艺术的认识作用。
他在一九一三年写的《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明确指出了艺术的认识功能,鲁迅在这里所说的“美术”,是包括文学、戏剧、绘画、雕塑、音乐等在内的广义的“美术”,亦即艺术。
他看到时代变了,艺术也会随之变化,如果一个时代的“武功文教”等都毁灭了,过去的时代已去而不复返,但只要有艺术作品能够保存留传下来,后人就可以通过这些作品认识当时的时代。
我们可以从周口店遗存的石器或阿尔塔米拉的洞穴壁画中认识原始社会的狩猎经济;可以从《诗经》中认识两三千年前我国奴隶社会的生活情景,了解当时人民的劳苦与追求、婚姻和爱情以及他们的智慧、反抗和斗争;也可以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认识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的文化、信仰和统治阶级的奢侈豪华的生活;更可以从敦煌艺术宝库中比较全面地认识从十六国到宋、元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民族生活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我们说艺术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但并不是说艺术中的某一类作品是以认识功能为主,另一类作品是以教育功能为主,第三类作品则是以审美功能为主。
我们说艺术中有真、有善、有美,也并不是说在艺术中真、善、美是相互分割的、互不相关的。
如果那样看待问题,就割裂了真、善、美三者的关系,割裂了艺术的认识、教育、审美三种功能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艺术的认识、教育、审美三种功能的关系,正如艺术中的真、善、美三者的关系一样,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我们只有在进行理论分析时才可以暂时把它们分开来加以说明,而实际上在每一件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它们都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
艺术的认识功能基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真实性是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缺乏真实性的作品也不可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生活的真理。
但艺术的真,既不同于普通实际生活的真,也不同于科学的真。
它既是现象的真,又是本质的真;既是形象的真,又是典型化了的真。
这种显现着真理的本质的现象或典型的现象,也就是艺术的美。
而美在一定条件下总是要引起人们的美感,所以,艺术的认识功能,总要通过审美功能才能得以实现。
一件枯燥无味、不能引起人们美感的艺术作品,也不可能帮助人们认识任何生活真理,起到艺术的教育作用。
但反过来说,艺术的审美作用又都包容着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艺术的思想教育作用和道德教育作用也必须通过艺术的审美作用来完成。
一件艺术作品,要达到影响人、教育人、改造人的目的,必须首先感染人的情绪,打动人的心灵,陶醉人的精神。
艺术不是单纯的说教,政治报告代替不了艺术。
另一方面,如何看待抒情诗、山水画、花鸟画或轻音乐呢?有人认为山水画、花鸟画的艺术社会功能主要是审美功能,而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是不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的审美作用有其独立的审美意义。
这种理论上的偏差根源在于对美和美感的片面看法。
事实上,一切好的、健康的或者说美的艺术作品,除能给人以美感之外,同时又都对人们有一定的认识作用和教育意义。
一幅好的山水花鸟画,不但能使人悦目,而且会给人以理智的满足,使人更好地认识自然的美,领悟艺术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
纯真的思想感情,并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
人们在欣赏齐白石的作品时,除了欣赏画家那鲜明的色彩和简洁的笔墨(形式美)之外,也欣赏那栩栩如生的花鸟草虫的神情和动态(自然美),更欣赏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对生活的强烈的爱和淳朴的思想感情(艺术家的个性美),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欣赏者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响,即从中受到了教育。
正如马克思所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美的大众”。
这也就是说,好的艺术能够培养和提高人们高尚的艺术趣味和对美的认识能力。
在这个意义上讲,审美作用同样也是艺术对人们起到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