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论文写作技巧(四):史学论文撰写的几种主要方法—论证、批驳、叙述

史学论文写作技巧(四):史学论文撰写的几种主要方法——论证、批驳、叙述

1.论证

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主要方式,所谓论文就是用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因此,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论文的“三要素”,关于这三要素,学界都有一些共同的认识、共同的要求。

关于论点,一般的要求是:

①论点要正确。

②论点要有新意。

③论点要深刻。

④论点要有针对性。

关于论据,一般的要求是:

①论据必须真实。

②论据必须是已知的。

③论据必须典型。

④论据必须充分。

关于论证,一般的要求是:

①论点和证据必须统一。

②论证必须合乎逻辑规则。

论点,是作出所持的看法和主张,也即作者的观点。任何论文,不可能没有观点,没有观点的论文也就不成其为论文。但一篇论文只能有而且必须有一个总论点,这个总论点就是主题。论文不论如何展

开,都必须围绕这个论点,这就是紧扣主题,而不能偏离主题(总论点)。偏离了,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走题”、“跑题”。那这篇论文就写失败了。

当然,有的论文内容比较丰富,它的结构也较为复杂。包括若干部分,涉及若干方面,还有若干层次,所以在总论点下有若干个分论点,经过论证的分论点就就成了论据,为论证总论点服务。

例如,高敏《论侯景之乱对南朝后期社会历史的影响》(《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3期)

本文总论点就是“侯景之乱对南朝后期社会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了论证这个总论点,作者提出了4个分论点:

①促进了南朝兵户制的瓦解和募兵制、私兵制的兴起。

②推动了南朝奴隶解放运动和南朝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③造成了南朝后期统治集团民族成份与士庶阶层数量比重的变动。

④促进了南北朝北强南弱格局的进一步形成。

当然这4个分论点都需要论证,论证以后就成了总论点的依据了,论证了分论点也就论证了总论点,即总论点成立了。

论证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分析法:

分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思维方法,因此,它也是史学论文写作中最重要,最常用的论证方法。

所谓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成部分,把复杂事物分解为各个要素,并对这些部分或要素进行研究和认识的思维方法。人们认识一个复杂的事物不能一下子就认识清楚的。总是先认识事物的一个个局部,或一个个侧面或一个个层次,然后才能逐步认识事物的整体、事物的全部、事物的本质,这是符合认识论规律的。因此,我们论文的写作,也要遵循这个规律。

运用分析法进行论证,就是要善于把事物分解成若干个侧面、要素、层次,化整为零,化大为小,以便于论证。当然,这是不容易的,要熟练地掌握分析法,就必须对事物有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分析得准确。

例一:高敏的文章就是如上面所说,把“侯景之乱”对南朝后期社会历史的巨大的影响分解成四个方面。

①兵制的变动(兵户制瓦解,募兵制、私兵制兴起)。②奴隶解放和阶级关系变动。③统治集团民族成份与士庶阶层数量比重的变动。④北强南弱格局的形成等。

作者为何能作这样的分析呢?也就是说分析的根据何在呢?当然来源于史料,来源于对史料的深入钻研,来源于作者深邃的洞察力。

例二:南炳文的文章《从“三言”看明代奴仆》既然是“看”,那么作者从“三言”中关于明代的奴仆看到一些什么呢?通观全文,作者看到了四个方面:①明代奴仆的广泛存在;②明代奴仆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属性;③明代奴仆的反抗斗争;④明代奴仆问题的复杂性。这实际上是本文的结构,也是一种分析。

再细看,作者如何分析“明代奴仆的广泛存在”的呢?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也就是说,作者把“明代奴仆使用之广”这个分论点又分解成4个方面,或是从四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论证:①奴仆使用者的身份多样;②奴仆的名目多样;③奴仆被役使的领域广泛;④奴仆被役使的地区广和时期长。

每个角度还可以再细分,如奴仆使用者的身份就有:文官、武将、吏员、簪缨之族、暴发户、大地主,作坊主、商人、高利贷者、水盗、妓女甚至上中农等十几种。“奴仆的名目”又可细分为二十多种。“役使奴仆的部门和领域”又分解为农业、家庭手工业、商业(典当业)、家内杂役等多种行业和部门。

关于明代奴仆的社会地位,作者是如何分析的呢?作者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①人身归属(属于主人),何以见得?作者又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论证:a) 随意出卖、转让;b) 主人迁徙,奴仆跟随;c) 主人安排奴仆的婚姻;d) 主人可以打骂。②身份地位低(对家长、全家乃至同族都低一等或几等)。③经济地位(没有独立经济)④拥有家眷(但也由主人随意役使)

至于奴仆的反抗斗争,作者将其分解成四种形式:①“奴变”即武装反抗(由于不是三言所写的,故略提,完全不提也会被人误解作者不知道)。②逃亡。③搞“私房”。④告主。

例三,《论徽商与封建政治势力的关系》在论述徽商与封建政治势力的关系时,作者就把封建政治势力分解成三个要素:①封建官员

(封建政治势力的载体)②封建政府(封建政治势力的象征)③封建皇帝(封建政治势力的总代表)

②例证法

就是引用具体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就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作为史学论文,就是引用具体史料来论证某个观点,这是史学论文写作中运用最多的方法。因为史学研究就是要凭史料说话,凭史料说话就是引用史料来论证提出的观点。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的是:①引用的史例要有针对性,确实能说明观点的。如胡如雷文,作者认为唐太宗一生的言论,经常突出一个“怕”字,以下引用了4条材料,均有“惧”字和“畏”字,这样的例证、针对性就很强。②要有代表性,也就是说要有典型性。③要有普遍性,如果要证明一个普遍性的观点,完全引用个别事例的史料就不行了,必须有一个概括性的材料。例如,高敏一文在论证反侯景一方也在募兵时举了十几个将领的例子,最后有一条总括性的材料:“时江表将帅,各敛部曲,动以千数,而鲁氏尤多。”这就很有说服力。

③比较法

史学论文写作中常常要用到比较法,即将两个事物拿来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深刻的认识。

例如,胡如雷《论唐太宗》一文就运用了这一方法,在第一部分,他虽没有提到其他皇帝,实际上是将唐太宗与其他皇帝进行了比较,因为历史上的皇帝那么多,治世也不少,为什么唯独唐太宗受到古代历史家的同声赞颂以及当今史学家的重视和肯定呢?经过比较,他才

得出结论:唐太宗不仅是个模范皇帝,而且他的治国之道可以垂戒于将来,具有超时间的价值,后人能从两方面在他身上吸取教益和力量。也就是说他既有治道,又有实践,并且取得成效的全面人物,其他皇帝一般只具有一点,不具备两点,他这个结论是通过比较后才得出的。

第二部分是通过一系列比较逐渐深化对产生李世民的历史条件的认识的。

首先,是将隋末农民战争与此前农民战争(秦末、新莽末、东汉末的农民战争)相比较,得出结论:“隋末农民起义,不是一次一般的农民起义,而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特别沉重”。从而使唐太宗“怕”字当头,特别谨慎,因为“他所处的时代不允许出现暴君和坏皇帝”,这是唐太宗之所以能够成为开明、进步的皇帝的重要原因。

其次,作者又将隋末农民战争与元末、明末农民战争相比较,得出结论:元末、明末两次农民战争的规模均超过隋末,但明初、清初为什么没有出现象唐太宗这样的皇帝呢?因此唐太宗的出现,农民起义的作用只是一个重要方面,并不代表全部。这种比较、设问,使作者再从其他方面去找原因,作者把唐初和此前各王朝初年相比较,终于找到了两个相似的王朝,即唐初和西汉初。西汉初总结亡秦的教训,唐初总结亡隋的教训,通过这种比较,得出重要结论:“如果一个还比较强盛的王朝,主要不是因为土地兼并等无法抗拒的经济规律所起的作用,而是由于皇帝个人的残暴引起农民战争,那么继起王朝的君

臣就特别留心从前朝统治中汲取惨痛的教训。”隋朝就是这样灭亡的,所以唐太宗就特别注意和研究“君道”。

第三,作者又进一步比较,既然西汉初和唐初的情况类似,那么为什么文帝、景帝不能像唐太宗那样呢?由此而想到是不是与他们所遇到的反面教员有关?于是作者又将隋炀帝与秦始皇相比较,发现“残暴”是两人的共同点,除此之外就不一样了,隋炀帝“骄矜自负”拒谏饰非,生杀任情、嫉才妒能,偏听偏信,秦始皇则不突出,正因为有隋炀帝这样特殊的的反面教员,才造就了唐太宗这样特殊的开明皇帝。

第四,以上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呢?作者又将唐太宗和一前一后的李渊、李治相比较,为什么客观原因完全一样,而李治、李渊就不能成为李世民呢?这就足以说明,唐太宗的政治品质确有过人之处。通过这一比较,又找到了唐太宗之所以成为开明、进步皇帝的主观因素。

总之,作者十分善于作多种多样的比较,通过比较,使作者对唐太宗的认识逐步深化,最终达到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运用比较法对历史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时必须遵循“可比较原则”。因为历史比较研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能进行的。它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时,必须具备共同的基础与联系。如果没有这个共同的基础或联系就不能进行比较。这就是“可比较原则”,具体地说就是只有同类事物才能比较,不同类的事物不能比较,如果二者风马牛不相及,毫不相干,就无可比较性,如人与

树,王安石变法和德国农民战争,岳飞和圈地运动等等,都不能进行比较。

比较的方法有很多种:大致说来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宏观比较,微观比较,比较时自然不限于一种方法,也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比较方法。

运用比较法也有一定的步骤:①确定可比性主题。②分别研究可比各方的特点、过程、根本属性。③综合起来比较异同,意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④提出命题假设,寻求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⑤验证理论,通过比较研究说明提出的理论的真实性。

运用比较法一定要注意两点:

一是对所比较的事物要有充分的了解和研究,否则很难进行比较。如前述将严嵩、徐阶进行比较,就必须对严嵩、徐阶要有充分的研究,然后才能进行比较。中西服装文化也如此,如果你只了解中国服装,而对西方服装不甚清楚,也不能进行比较。

二是防止流于形式上的比较,比较如果仅仅看到两个事物之间的异和同,这是不够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下显而易见之异,比如能区别一枝笔和一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认识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小逻辑》P:262页,三联书店1954年版),而要看出两个事物之间的“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就必须在比较的过程中同时运用分析

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逻辑方法,才能深入到历史的本质,得出正确的结论:

2.批驳

批驳就是对错误观点的批评、批判,或是对不同观点的反驳、驳斥。这也是史学论文写作中常用的方法。在史学研究中经常会有一些不同的观点的争论,人们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就免不了反驳对立的观点,只有驳倒了对立的观点,自己的观点才能站住脚,因此要掌握批驳的方法。

批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方法。

①驳论点:在论辩文章中,常常直接用事实或理论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

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笼统而不精确的,要想驳倒这一观点,最有说服力的当然是事实了。因此,一位学者在文章中列举七个方面的事实,反驳这种观点:一、中国古代的天文记录极为丰富,公元1500年前出现的40颗彗星,其近似轨道几乎全部来自中国的观测。二、植物、动物、药物的识别分类,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析族、区类、振纲、分目”,表现了科学分类的先进性。三、对空间的测量—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地形图已相当准确;宋代天文学家测定的28星宿距度误差绝对值平均只有1.5度;人体经络图与现代科学仪器所显示的结果完全吻合。四、时间的测量有对回归年长度、行星会合周期、交食周期、岁差测定都取得很高的成就。五、演算—祖冲之圆周率求出第七位有效数、明代

发明十二平均音律达到尺单位以下24倍。六、参数配合—春秋战国时,中国已有当今世界上最早的一份铜锡合金配方表;康熙、雍正两朝的彩瓷瓷胎的化学成份AC2O3、SiO2等含量都掌握了一定的比例。七、仪器制作——北宋沈括制作的浮漏,其读出的时刻值每昼夜误差竟小于20秒。秦汉时期,我国已掌握精确的割图技术、指南车、水运仪等仪器的齿轮。作者在列举了以上七个方面的事实以后说,这些考察是极其粗劣的,“但这些考察也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科技在许多活动领域都呈现很高的精确性。”“所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笼统而不精确的说法是值得怀疑的(吾敬东《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笼统而不精确的吗》1990.7.23《光明日报》)。

驳论点最有力的就是以事实说话。前述关于宋江是否受招安、打方腊问题,之所以各种观点相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就是因为未掌握过硬的事实材料,后来马泰来先生找到了李若水的一首诗,立即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把宋江未投降的论点驳倒了。

②驳论据。观点是由论据支撑的,驳论文章为了驳倒对方的观点,往往采取驳论据的办法,论据驳倒了,论点自然也就驳倒了。所以我们在撰写驳论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先弄清对方的论据是什么,然后想办法如何驳倒对方的论据。

例如:关于宋朝的“杯酒释兵权”究竟有无此事,学术界曾经争论不休。否定此事的学者有两条重要论据(理由):

第一个论据,也是“最过硬”的理由是:“建隆二年六月甲午(初三),太祖母杜太后病逝,六月初到七月初,及国丧期间,朝廷上不

作乐,不宴饮,而李焘所考'杯酒释兵权’之事恰恰发生于此时,恐难令人相信。”第二个论据是:“有关太祖'杯酒释兵权’之记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详的过程……”。

王育济为了论证“杯酒释兵权”确有其事,必须驳倒上述这两条论据,且看作者是如何反驳的:(略)

③驳论证方法。也有的文章驳论据比较困难,这时可以采取驳对方的论证方法来达到驳倒对方观点的目的。

例一:1990年4月29日《科技日报》上的《唯心主义预测观的荒诞结论——评〈1999年人类大劫难〉一书》(此文作者司有和,《新华文摘》1990年第10期转载此文),就是用的这种反驳方法。

1558 年法国人诺查丹玛斯写了一本四行诗诗集《新世纪》,对一些事情和人类的未来作了神秘的预言。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人五岛勉对该诗集中的部分诗篇作了“创造性”解释,来证明诺查丹玛斯的预言99%准确可靠。他特别渲染了这样一个预言:人类将在1999年遭到大劫难,宣告灭亡。他将自己的书名叫作《1999年人类大劫难》。《科技日报》的文章驳斥了这个荒缪的“预言”。文章指出,这种“预言”所运用的论证主法,是任意的,反科学的,为严肃的科学工作者所不取。

首先,五岛勉运用了错误的逻辑推理,他的全书采用了一个演绎推理结构。写成三段论的方式就是:

大前提:诺查丹玛斯的预言都是应验的;

小前提:1999年的诗是诺查丹玛斯写的;

结论:1999年的诗也能应验。

五岛勉的推理过程表面看来似乎没有错。但是要保证推理的正确,首先必须要求大前提绝对正确,那么它的大前提是不是正确呢?五岛勉从《新世纪》的1013首诗中摘取了16首所谓“应验”了的诗,便作出结论:诺查丹玛斯的“预言命中率高达99%”,“几乎全被社会发展的现实所验证”,因此,他的预言“今天还将继续得到应验”。

作者抓住了五岛勉论证方法的错误,指出这是用简单枚举法作出的不完全归纳推理。逻辑学的常识告诉我们,通过简单枚举法作出的逻辑推理,列举的事件即使件件都是真实正确的,结论仍然是“或然的”,即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若列举的事件不真实不正确,(如他所摘取的那些并不能自圆其说的诗),那结论就肯定不正确了。要保证推理结论的正确,只能大量收集真实资料,即进行完全归纳法的逻辑推理。

《科技日报》的文章接着列举事实,证明五岛勉书中“在科学上、常识上和史实上的错误比比皆是。”说明大劫难逻辑大前提是虚假的。

五岛勉找到1999年天象将会出现“大十字”形的排列,作为人类特大毁灭的根据。所谓“大十字”,指的是太阳系九大行星加上太阳和月亮共11个星体运行到1999年将会以地球为交叉点排成一个“大十字”。耶酥是在十字架上殉难的,所以行星“大十字”标志着人类的毁灭。《科技日报》的文章用许多天文学的科学知识和十分精确的数字,驳斥了五岛勉荒唐可笑的牵强附会,并且指出,科学的预

测(“假设”)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根据已知的客观事实所呈现的规律和趋势,经过理性思维和科学论证而推知的。至于唯心主义的预言必然导致荒诞的结论。(戴知贤书P:137-139)

例二:近年来,史学界曾对宋代官员俸禄水平的评价,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宋王朝采取“益俸”政策,当时的官员俸禄都很高,“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宋代官员的俸禄是最为优厚的”,并多以清代史家赵翼《宋制禄之厚》条中所述宋代官员俸禄“给赐过优”,可谓“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作为重要佐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宋代“官吏的待遇并不优厚,在官史中鲜有不穷窘者”,当时,“大多数官员的所得俸禄低于实际支出”,并以宋代史家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中引述宋太祖所讲的“吏员猥多,难以求其治;俸禄鲜薄,未可责以廉;与其冗员而重费,不若省官而益俸”等语作为基本论据。

究竟哪一个观点正确,或者两个都不正确呢?一位学者认真研究了两种观点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发现了问题:认为宋代官员俸禄水平低者,多以北宋初有关官员俸禄的史料,尤其是以那些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感叹自己俸禄低廉,有失体面,或生活确有一定困难的官员之所述作为立论依据。相反,认为宋代官员俸禄水平高者,又多以北宋中期不断“益俸”以后元丰时期规定的官员俸禄数额,尤其是以当时待遇优厚的中级以上官员所享有的较高俸禄数量作为立论的根据。由此可知,双方在具体时间性的界定和所指对象的层次上,缺乏同一性,其结论自然有别。

而且,这位学者还认为上述两种观点论证的方法也存在问题。他认为,衡量一个时期官员俸禄的高低,如果按照不同的标准和价值体系作比较,结论肯定不一,评价自然也有差别。若仅根据宋代俸禄制度中确定的某一时期的俸禄数量对整个宋代官员的俸禄水平作简单的判断,显然是不科学的。若仅根据当时个别官员生活奢侈,富裕或节俭,则更是欠客观与公正的。实际上,宋代官员俸禄的多少,是一个动态性的复合变量。仅从当时俸禄制度规定的发放数量来看,从宋初至宋末,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且大多时候都较高;若按折米比较,则有少数时候低于盛唐官员的俸禄水平。从实际含金量或购买力来看,宋代官员的俸禄水平则随社会的治乱与物价的涨落而有所变化,呈现出时高时低的特点,不可一概而论。这是因为,官员的俸禄水平,不仅随官吏等级、官品大小有高下之分,而且俸禄的发放,在较长时期中,即使按《禄令》所载数量,官品相同,所定俸禄待遇无别,实际收入也因官员是否担任实职、俸禄发放的是实物或货币以及购买力的大小变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作者提出了一个新方法:就是在衡量、评价宋代官员的俸禄水平时,拟根据宋代各个时期俸禄数量的变化与物价指数的涨落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实际生活状况等,作一些具体的定量的比较分析,力求得出较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结论。

由于作者采取了新的方法来研究,得出的总结论是:从总体上看,其官员的俸禄水平大致处于中国历朝的中上等水平,不同时期官员的俸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论是哪一时期,绝大多数依靠俸禄为

生的官员在整个社会中,都是处于相对富裕地位的阶层。(张全明《也论宋代官员的俸禄》,《历史研究》1997年第2 期)。

上述作者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显然比较科学,所得出的结论也很有说服力,他虽然不是批驳所提的两种观点,但实际上是指出了他们所采取的论证方法不科学,那么,采用这种不科学的论证方法得出的观点自然也是不科学的。

3.叙述

史学论文中离不开叙述,所谓叙述就是将历史人物的经历、行为以及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叙述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叙述有不同的形式:有顺叙、有倒叙、插叙、概叙和评叙。

叙述最常见的毛病有两个:

一是裹杂不清。一些同学在写作时,思路不清,层次不明,缺乏内在联系,往往有“断气”之感,尤其是段与段之间没有逻辑联系,让人看后不知所以,或者看时非常吃力。

二是详略不当。叙述时该详的不详,该略的不略。叙述详略应遵循的原则是:重要的材料宜详,次要的材料宜略;“新”材料宜详,“旧”材料宜略;人所难言者宜详,人所易言者宜略。

历史论文写作要点

历史论文写作要点 每位毕业班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那么,历史论文应该怎么写? (一)历史论文写作的基本立足点和论文取向 在历史科学工作者的宏大队伍中,中学历史教师是一支重要方面军,在历史科学的广阔领域里,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重要分支。中学历史老师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在撰写历史教学论文时除具有一般史学论文的共性外,也必然还带有自己的特性,这就是首先要紧紧围绕如何教好历史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到科学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历史老师除教学外,安排适当的时间精力撰写历史教学论文,也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在职称评定工作中,在主要考评教学实绩之同时,也看有没有论文、论文写的怎样,就更表明了中学历史教师写历史论文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历史论文的内容取向与主要类型,是应很好考虑的。首先应该肯定,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能够并且已经撰写出不少各种题材和内容的历史学论文,跟专业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教师同样为历史科学做出了贡献。同时还应看到,通过长期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学历史教师积累下了极为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这样,把教学经验加以总结提高,形成围绕历史教学的各种类型的历史教学论文,更是优势所在,最为擅长的,

而这却很可能是其它史学研究者较为生疏或不谙其道的。我们在虚心向大学教师、专业研究人员学习,并研读他们的撰著的同时,也应看到在撰写历史教育教学论文时,我们特有的优势,在历史科学的总体建设中,在这方面,我们担负着的是一种“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劳作。 (二)教学总结是历史教师撰写历史论文的主要内容 围绕历史教育、历史教学这条主线来写历史论文,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主要的着眼点。同时也要看到某些现实条件,也使得我们侧重写这类历史教学论文,才更符合实际,事半功倍,易出成果历史论文写作要点。写这类历史教学论文,具体说可以“教学总结”为基础、为雏型,这能更有效地服务于提高教学,历史教学论文的针对性也更为明确,避免“教课”、“论文”两张皮,在繁忙的教学及班主任等工作中,因写论文而分夺过大精力。这样,写论文就不是额外负担,而是广义的历史教学的组成部分,与教学紧密相连,互相推动,较易引起撰写者的兴趣,增强写好历史论文的信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县、乡以下中学,有的老师是非历史专业毕业,有的老师以大局为重,服从工作需要,克服困难,不辞辛劳,身兼数科;有的老师迫于师资、课程情况而“改行”任课,教非所学。再加上参考资料相对缺乏,借阅、交流并不容易,等等。在清醒地看到这些实际情况之后,我们感到,若空泛地鼓励老师们大写一般性

史学论文写作技巧(三):史学论文的基本格式

史学论文写作技巧(三):史学论文的基本格式 史学论文写作技巧(三):史学论文的基本格式 史学论文尽管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遵循基本的格式。一般来说,较长的史学论文的格式如下: 1.引言(导言,绪论)。即文章开头,用一段或几段文字表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a) 开宗明义,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一开始就让读者了解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 b) 解决论题中各概念定义; c) 说明研究背景,点出所研究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d) 说明研究缘由,点出研究本专题的目的; e) 论证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f) 摆出所要批驳的“靶子”; g) 回顾本专题的研究史,指出他们的长处和不足,表明自己研究的角度和重点。这一条尤为重要,大凡比较重要的课题,引文必须交待本课题的研究史,从交待中就可发现你对这一问题研究史掌握的情况以及认识的高度,从你选取的角度和论述的重点,一般就可判断出这篇文章的价值。因此,如果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史不熟悉,这段文字就最难写,如果熟悉了,又有较高的认识,这段文字也就不难写。 下面我们摘录几篇论文的引言: 其一,胡如雷《论唐太宗》(《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2期)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杰出政治家,开明的封建皇帝。他不但受到古人的同声赞颂,而且在今天史学家的笔下也是一个非常受重视和给予肯定评价的历史人物。关于他一生的政治成就和政治思想,内容极为丰富,远非短短一篇论文所能全部涉及。在这篇文章里,仅就唐太宗的特点、产生这个政治家的条件和他的局限性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这段引言150字左右,三句话,三个意思。第一句话说明李世民是个重要人物,既然是个重要人物,就有研究的价值。第二句话,表

史学论文写作技巧(一):史学论文的类型及文体

史学论文写作技巧(一):史学论文的类型及文体 史学论文写作技巧(一):史学论文的类型及文体 史学论文的表现形式并非只是一个面孔、一种形式,它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如果从文体上区分,广义地说,史学论文可分专题论文、札记、考证、评论(综述)、传纪、随笔等。 专题论文,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最能反映一个人德、识、才、学的,最能锻炼我们研究能力、写作能力的就是这一种。从字数上要求,一般应在5000字以上,乃至几万字、十几万字,通常在5000-1000字之间,各大历史刊物及大学学报上发表的史学论文基本上属于专题研究论文。专题研究论文,根据论文的内容和用途,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即基础性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研究论文。 所谓基础性研究论文,是指以解决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要任务的论文,这种论文多是对历史规律、历史本质的探讨。比如,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东方专制主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历史上的爱国主义问题、中华民族凝聚力问题、如何认识和引进现代科学方法问题等等,这种类型论文的特点是:自由度大,涉及面宽,影响大,探索性强,研究周期也较长,难度较大,但一旦取得成功,则影响广泛。撰写基础性研究论文,主要使用宏观方法。 所谓应用性研究论文,是指以解决历史学领域中的具体问题和具体方法为任务的论文,这种论文多是以局部问题、具体问题为研究内容,如历史中的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军事方面、社会方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有助于揭示历史的规律和本质,但论文本身不是直接探讨历史规律和本质问题。比如,关于某一个历史遗址的社会性质和断代问题,关于夏都阳城的遗址问题,关于商鞅变法的历史评价问题,关于中外文化交流、倭寇、外国传教士、天朝田亩制度、皖南事变等问题,这种类型的论文特点是:问题具体明确,定向性强,成功把握较大,但影响范围有限,难以取得惊人成就,当

怎样写学术论文

怎样写学术论文 一、什么是学术论文 1、学术论文的定义 学术论文,顾名思义,“学术”是指专深而有系统的学问,“论文”是指研究、讨论问题的文章。学术论文就是专门对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领域中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论证的文章。 2、学术论文的内容特点 学术论文首先应当具有独创性。要在论题涉及的范围内,言他人所未言,提他人所来提。要有所发明,有所发现,要有独特的,合乎客观实际的看法。只是重复、模仿别人的意见,称不上学术论文。如在社会科学领域内,独创性常见于这样三条途径: (1)结合新的社会实践对以往理论加以继承和发展,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结合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的完善; (2)对新发现的资料加以研究,史学,考古学的研究常常如此; (3)通过搜集、整理前人已有的成就的途径获得新结沦,例如哲学史、语言史的研究。独创性是学术论文的生命。 学术论文还应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科学性是指论文必须有翔实可靠,准确无误的材料作依据,它所提出的观点,所作的结论,绝不带任何随意性和主观性,而是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论文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深刻揭示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也就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专业性是指论文从题目、选材到文字表达,都要具有某一学科、专业的特色,要摸透“行情”,用“行话”,如图书馆学的论文常常要运用款目、标注、二次文献、情报检索语言等专业词汇。法学论文则常用法人、主体意志、仲裁、诉权、罪行法定主义等等。学术论文不必人人都看懂。好的学术论文是独创性、科学性、专业性高度的统一和结合。 3、学术论文的类型

学术论文按不同的标准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类型。按学术论文的性质功能,学术论文可分为: ①论说性,即用大量的事实、数据和材料,正面阐述,以证明自己的观点。考 证性文章归入此类。 ②综述性,即对某一时期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加以概括总结,分析现状,指出问题,并明确发展方向和趋势。 ③评论性,即对某一学术成果、期刊论文或专著的内容进行估价、鉴定、指出其成就,分析其价值,挑明其中的问题与不足。 ④驳论性,即反驳对方的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我们常见的商榷性文章就属此类。 按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我们大学生常常要碰到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学位沦文。大学三年级要写学年论文,这是在学习了两年基础课程后,初步锻炼运用已学到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在实践中初步掌握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在学术水平上要求不一定很高,可以说它是写作毕业论文前的准备和练笔。大学四年级要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要能反映运用大学几年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学术问题的实际能力,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硕士论文应该对本专业的基本问题和重要疑难问题有一定的独到见解。而博士论文则必须在掌握某一学科深邃广博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较大突破,从而对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投稿论文,命题论文等等。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各有其不同的特色,风格和要求,只有有的放矢,才能写出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 4、学术论文的形体特点 尽管存在各种类型,学术论文还是有着基本的结构形式。一篇学术论文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论文题目

问题意识、资料搜集与史学论文写作

问题意识、资料搜集与史学论文写作 王晖 摘要:论文写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论文写作的关键是其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需要有反向思维,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看问题。史学论文写作要注意搜集史料,尤其是与所涉问题同时代的史料。要把发现的学术界还没有解决学术问题的意识体现在文章的题目、开头及论文写作之中,也要把自己研究学术问题的新角度、新材料和新思想体现在题目开头及其论文写作之中。 意识到学术问题的存在并且提出学术问题是研究学术的起点,问题意识是学生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思考,进一步分析学术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研究工作的基础。问题意识的培养主要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不迷信书本、老师或者学术权威,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独立的观点。但是,在我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都是应试教育,各种知识、问题都有标准答案,而且只有一种标准,学生只需要记住这些标准答案,就可以在各种考试应付自如,取得高分。这是我国现存中小学包括大学阶段教育制度中最大也是最为严重的缺陷。它培养了年轻一代代学子们人云亦云的思维方式,在遇到学术问题时,只想直接去寻找现成的也是最为标准的答案,直接扼杀了学生质疑和自己探索学术问题的能力,也直接造成了学生们看书学习时,面对各种说法却不问一个为什么的思维机制,阻碍了学生发现学术问题的意识。因此在大学上研究生阶段,各位同学才感到写论文的困难,才知道学术问题的复杂性,甚至无所措手足。因为任何学术问题都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各有各的证据和自为一家之说的理由,似乎根本不存在一个形成的标准答案。 一篇优秀学术论文的核心是创新,而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所以问题意识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条件,也是一个判定其价值大小的重要条件。有了问题意识,如果没有资料的可以支持其论点就不易成立。这是我们在这里需要强调问题意识及资料搜集对论文写作重要性的原因。 一、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及培养过程 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研究能力,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没有问题意识,会不会提问题,是学术研究的基础。一个研究生连一个研究问题都发现不了,提出不了,这样培养出了的研究生是不成功的。如果你真的发现不了问题,不妨看看当前史学界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在探讨什么方面的问题,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哪些问题还存在争议。沿着这样一些问题去看书,看论文,看自己赞成什么说法,不同意什么说法,哪些学术观点的证据更为过硬。这样你就逐步融入到一个学术

文献综述写作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写作的基本格式 导读:本文文献综述写作的基本格式,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文献综述写作的基本格式(一)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二、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一)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

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二)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排比叙例——一种行之有效的议论文论证方法

议论文之设置分论点、叙例、排例 (一)、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1、扣得住 2、分得开 3、排得顺有一个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符合不符合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 1、扣得住(扣住中心,扣住题目) 例一:(1)读书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 (2)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良好的阅读方法; (3)读书可以使人掌握足够的本领,服务社会。 2、分得开(多角度、多方面) 例二:(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 (2)读书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活动,二乐; (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3、排得顺(要有一定的顺序,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下而上等等) 例三:(1)读书,乐在它是个人成长的必需; (2)读书,乐在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读书,乐在它是民族繁荣的保证。 (二)、分解分论点的步骤与方法: 常见的方法(或思考角度): 1、概念分析法 2、因果分析法 3、条件分析法 4、辩证分析法——对比 5、层层推进法——递进 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历来我们都将议论文分 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明清楚,可以择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 1、概念分析法 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整个论点的含义。 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性质和内涵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 例1:勇敢: A.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B.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C.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例2:奋斗是理想的阶梯 1、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 2、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 3、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2、因果分析法 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例1:《勤有三益》中心论点:“为人当勤劳” 1、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2、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3、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 主要是从原因这个角度来设立分论点,通过用“为什么”来设问达成,在论述过程中,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证明应不应这样做。 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全国高考题:) A.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B.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C.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3、条件分析法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 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 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 例1:谈意气(湖南高考题): 中心:人要有意气。(湖南省高考题) (1)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 (2)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 (3)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 例2:学会欣赏别人: (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2)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3)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它包括两个方面: ①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分析,

史学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史学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How to Write Historical Papers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08级历史学学时数:32 学分数:2 执笔者:柯亚莉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史学论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讲授史学论文资料的蒐集和整理、论文撰写的步骤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史学论文写作是大学本科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检验和考察。作为大学历史系本科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对史学论文写作过程各个要素的研讨以及实际的写作训练,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知识和搜寻新的专业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在学术领域开拓创新的能力。作为人文科学素质和技能培养的重要内容,《史学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既是相关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从事本专业的科研活动,并拓宽学科视野,从事其他领域学术研究并将其成果科学表述出来的必要条件。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重在实践,并须结合范文的学习和实际写作训练,。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上编:资料蒐集方法(共6学时) 第一章:蒐集资料前的预备工作(2学时) 一、研读古籍的相关知识 二、充实研究论题的相关知识 三、购置相关参考用书 重点:充实研究论题的相关知识 难点:研读古籍的相关知识 第二章:工具书利用法(2学时) 一、如何利用工具书 二、检查人物的工具书 三、检查书籍的工具书 四、检查论文的工具书 重点:如何利用工具书 难点:如何利用工具书 第三章:资料的蒐集、整理和摘记(2学时) 一、资料蒐集的方法 二、资料蒐集方法示例 三、资料的整理和摘记 重点:资料蒐集的方法

初中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

初中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 初中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研究 历史小论文写作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一种较高层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历史知识的积存与应用、情感价值的体验与提升、思想认识的深化与表达高度结合,表达了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提高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与重要方法。在近年来从事的九年级历史教学中,本人一直将培养与提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写作能力作为毕业班教学与复习工作的一个重点,反复实践,不断积存,以求发挥历史教学鉴往知来、学以致用的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表达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与论证 1、学情背景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经济状况较差,农民工子女较多,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阅读书籍少且缺乏习惯,文科素养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差,相当部分学生不能用学科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体验。 我校长期缺乏专业历史教师,本人因此长期担任初中毕业班历史教学任务,初中七、八年级课程有年长的非专业教师担任,教学经验尽管丰富,却难以习惯新课程改革的形势,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历史基础知识的简单讲解而忽视思维品质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三维目标难以贯彻,学科教学与学生的学科素养相对薄弱。 2、行动研究的必要性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与知识迁移能力,逐步熟悉一定的归纳、分析与推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要求学生“初步具备阅读、懂得与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与书面语言,与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历史小论文写作能力的指导,通过搜集与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在理性分析与推断的基础上,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懂得与认识,并用书面陈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与体会是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提出的内在要求,能够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的结合。 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学生历史小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认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存历史知识、从积存历史知识到懂得历史的过程,要求历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反思探究,逐步确立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历史写小论文作属于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意识,鼓励学生从不一致角度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与概括,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探究,加深对人类历史进展进程的懂得,并做出自己的解释。历史小论文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学史、用史与究史的过程,始终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历史小论文写作表达学习的体验与看法,能够很好的发挥历史学鉴往知来的教育功能。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应着重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历史思维品质,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历史进展规律,客观地认识与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与民族忧患意识,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求真、求实与创新的科学态度,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形成面向世界、

历史小论文的构思和写作方法

历史小论文的构思和写作方法 第一,全面准确理解背景材料,从材料中领悟历史信息和内在含义。 要写好文章,必须从这幅对联中所包含的历史发展路径,文明交融与传承的宏观过程入手,揭示其所蕴涵的历史真谛。在人类蜿蜒曲折的历史长河中,文明演进的线索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向度:一是纵向的传承,主要指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二是横向的拓展,主要指不同间的接触、交流、融合和主流文明的扩展。 “文明新旧能相益”,实际上阐明了文明在时间纵向传承中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例如,没有希腊、罗马文明所奠定的基础,就没有欧洲的近代文明。 “心理东西本自同”,实际上阐明了文明在空间横向交融与拓展过程中的彼此交流与联系。人类社会的早期文明呈点状分布,在各个原始民族的群落独立的发展。但是,诸文明区域间的接触和交流就已经存在。在交通相对便利的欧亚大陆和北非,通过商人、宗教使者、探险家推动着文化的交流。 只有全面准确的把握了材料的内涵,才能紧扣主题,从文明在时间纵向的传承和空间横向的交流两个角度加以论述。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二,围绕主题寻找论述的切口,形成文章的基本构架和思路。——“小切口,深分析”。可以从政治、经济、外交、思想、科技、生活方式、社会进步等多方面,选择一个切入口加以论证。 例如:《穿越时空隧道的儒家思想》、《四大发明与西方社会的转型》、《民本思想的西渐与人权观念的东渐》、《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与工业文明》等。也可以从宏观层面选题,例如:《文明在交融与传承中发展:东西融合·古今交汇·求同存异》、《中国近代的“中体”传承与“西用”交汇》、《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纵谈古今中外文明的时空对话》、《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文明交融与传承的历史启示》等。 第三,题目要高屋建瓴,统帅全文,要独具匠心、富有哲理。内容来自dedecms 文章的题目关系到作者的总体思考,是小论文的窗口,同时也是文章的灵魂。一个偏重理性,一个偏重文采。如:蜕变与新生——工业文明的曙光及其拓展;科学·理性·革命和蒸汽机——从分散的区域到联系的世界。 第四,在具体行文过程中要充分关注观点与史料的互动关系。 要善于抓住复杂材料的核心思想,使材料概括凝练,避免在行文中陷入繁琐。要充分运用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历史史实加以论证,要有理论思考,具有启示意义,切忌泛泛罗列、简单堆砌。 第五,文章要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后贯通,一气呵成。 第六,要认真体悟考题的相关提示和特殊要求。小论文一般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分、史论对应、逻辑严密、文笔顺畅等,不能离题作泛泛之论。 题目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内悬挂着一幅清末民初一位诗人写的对联:“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 对联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与交融。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各有评论。假如你是历史学家,对这幅对联作何评论?请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注意 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要泛泛而谈。 2、联系中外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文字通顺,条例清晰,结构合乎逻辑。 解析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议论文的写作指导——论证方法一

第二单元论证的方法(一) 一、训练重点 1、了解例证法的基本要求 2、学习运用例证法 二、训练重点解说 例证法也叫事例证法,就是用事实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人人都会用,但不一定人人都用得好,原因在于有人对运用例证法的基本要求不十分清楚。 1、选择论据的事例要能准确地证明论点。这是运用例证法最重要的一条。因为例证是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的,所以选用的事例必须能充分说明论点,而不能论点论据不相干或不完全吻合,形成“两张皮”。 2、选作论据的事例要确切并有代表性。既然举事例是为了证明论点,事例就要确切,不能含糊,更不能有差错。不然的话就成了“伪证”,就失去说服力了。举事例又不能罗列事实,要使每一则事例都能从不同方面证明论点,这就叫代表性。例如:要证明“逆境成才”的论点,一般都举司马迁、马克思、居里夫人等例子,这些人物既有中国古代史学家,又有外国现代思想家;既有社会科学家,又有自然科学家;既有男性,又有女性,这就做到了例证的代表性。 3、选作论据的事例要力求新颖。由于例证法大家都在用,为人熟知的事例在各种文章中反复出现,你再去不厌其烦地引用,就有“鹦鹉学舌”之嫌,容易影响文章的论辩力量。最好搜集一些新颖的,即有时代气息的、很少为人引用的事例,给读者以新鲜感,往往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量。 4、选作论据的事例要表述概括清晰。事实论据要以记叙的方式表述出来,却与记叙文写作要求不同。事实论据的表述要求概括清晰,不求情节的动人和形象的丰满,所以多为客观陈述,不用形象描写,文字力求简洁。 三、写作技巧指导 1、要学会概括 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事例,是例证法的基本技巧。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从字数上看也应以议论文字占主要成分,不能以成篇大套的记叙和描写代替议论。概括表述只要求说清事情梗概,不要求形象生动。例如我们要以李时珍的事例证明“勤奋出天才”的论点,查到了如下材料: 在回家的路上,他经过河南省的一个驿站,看到几个赶车的把一种粉红色的花放到锅里去煮。他知道这种花叫旋花,就问赶车的老人煮它有什么用。老人说:“喝了这种花熬的汤,可以治筋骨痛。我们整天在外边奔跑,风里来雨里去的,筋骨容易得病,所以经常煮点旋花汤来喝。”李时珍听了,心里想:“老百姓有这么些治病的好经验,我的知识太有限了,今后还得多向他们请教。” 从此以后,李时珍经常到各地游历访问,一边采集药材标本,一边搜集民间药方。他给人看病经常不收诊金,只要求别人告诉他一点验方偏方,一点有关药材的知识。他还记录了不少民间谚语。李时珍觉得民间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医药宝库,因此无论走到哪里都认认真真地向老百姓学习。他的足迹踏遍了江西、江苏、安徽、湖南、广东、行程不下万里。 李时珍花了整整三十年工夫,记下了几百万字的笔记,经过一遍又一遍修改,最后剩下一百多万字。这时候李时珍已经61岁了,仍然不知疲倦地加工整理。他的儿子、孙子、徒弟帮他抄写、画图,他自己又反复校订,著成了举世闻名的中药巨著《本草纲目》。

学术论文中的历史研究与分析方法

学术论文中的历史研究与分析方法学术论文是一种以系统性、科学性、总结性的方式对某一特定主题 进行研究、探究和阐述的文本形式。而历史研究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其论文的写作同样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本文将介绍学术论文中常 见的历史研究与分析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深入研读相关文献 来获取信息和材料,以支持论文的观点和论证。在论文中,可以分析 和解读历史事件、人物、社会现象等在不同时期的文献材料,从而推 断出其变迁和发展的规律性。同时,也可以对不同文献的观点进行对 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二、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历史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 量的历史事实和数据,来验证或证伪某个历史问题的假设。在论文中,可以利用史料、统计数据等资料,通过比较和观察,进行客观真实的 分析和解读。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确 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三、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历史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比较不同时间、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揭示其共性和差异性。在论文中, 可以通过比较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社会发展的模式、文化差异等,

来寻找历史规律和共同点。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较来发现问题和提出 新的研究思路,拓展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四、理论分析法 理论分析法是历史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运用相关的历史 理论和学说来解释和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在论文中,可以运用不同 的理论视角来解读历史问题,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人类学等。这 种方法要求研究者对相关理论有较深的了解和把握,能够将理论和实 际相结合,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五、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历史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深入研究某一具 体历史事件或人物,来揭示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和规律。在论文中, 可以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案例,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 析和解读。通过对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提 出新的观点和见解。 六、史料分析法 史料分析法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历史史料的收集、整理、鉴别和分析,来获取历史信息和推断历史真相。在论文中,可 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史料,如官方文件、个人信件、报纸杂志等,通过 综合运用史料分析法,揭示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和深层次内涵。这 种方法要求研究者具备较强的史料搜集和分析能力,确保论文的准确 性和可信度。

史学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史学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史学论文写作 2、课程类别:必修 3、适用专业:历史学教育 4、课程地位:一般课程 5、总学时:20 6、总学分:1 7、先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对史学论文写作程序、写作方法的讲述,通过对范文示例的评析以及适当的写作实践,使学生逐渐了解史学论文选题的原则,掌握查阅史学信息与文献资料的方法,熟悉史学论文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规范,培养对史学研究和史学论文写作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写出初步的选题或开题报告,为该课程结束后进行的毕业论文写作做好准备。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学术论文的特点与要求(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学术论文的含义和文体,学术论文的特点以及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论文的含义及其文体 一、论文的含义 二、论文的文体 第二节论文的特点 一、科学性 二、创造性 三、抽象性 四、理论性 五、说理性 六、专业性 七、实践性 第三节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言人未言 二、言之有物 三、言之有序 四、言之有文 第二章学术论文的种类、层次和价值(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学术论文常见的类型以及每种论文主要组成部分;学术论文包含的层次;学术论文价值的三种形态以及评价学术论文价值的方法。 第一节学术论文的种类 一、科学论文 二、调研报告 三、实验报告 四、学位论文 五、教研论文 第二节学术论文的层次 一、科学论文的层次 (一)理论层次的科学论文 (二)技术层次的科学论文 (三)应用层次的科学论文 二、调研报告的层次 (一)理论层次的调研报告 (二)实践层次的调研报告 三、实验报告的层次

《史学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史学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16 总学分数: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历史学[师范]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史学论文写作,是人文学院给针对历史教育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这一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历史学研究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文献学的初步性介绍与训练、史学论文选题与写作的基本技巧等。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历史研究论文是历史学专业的一项基本要求与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与要求,根据有关规定将本课程设计为历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文献学、历史学研究方法,史学论文撰写的一般方法、技巧、规模等基础知识。通过撰写开题报告和学年论文让学生得到实践的训练,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基本内容:本课程目前拟开设八章: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历史研究方法 第三章历史研究的工具知识 第四章史料与文献 第五章文献解读释例(一) 第六章文献解读释例(二) 第七章史学论文写作 第八章目前史学研究中的几种常用方法 第九章学年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讲解 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平常多从事读书札记、小论文的写作训练。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 任课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将来毕业论文的选题,做好选题的相关准备,包括了解论题的相关研究现状和认真梳理学术史的综述。 四、教学时数分配:

五、其它项目(含课外学时内容):无 六、有关说明: 1、教学和考核方式: 考核形式:论文写作考察 2、习题: 3、能力培养要求: 文献阅读的基本能力,发现问题的意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与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 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后续课程和教学环节: 平行开设课程和教学环节: 5、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自编讲义 (2)主要参考书目: ①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②严耕望《治史三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③郑木梁生《史学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④吕思勉《史学与史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史学论文写作技巧(五):史学论文撰写中应注意的事项

史学论文写作技巧(五):史学论文撰写中应注意的事项 史学论文写作技巧(五):史学论文撰写中应注意的事项 1.遵守学术规范 学术规范就是学术研究中人们公认的规则和范式。就象游戏中的游戏规则一样,没有游戏规则,任何游戏都玩不成。没有学术规范,更谈不上学术研究。学术规范是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及至大家公认并通行的规则和范式,它也是学术道德的一种体现。 学术规范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为人类的知识库等提供(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新东西;发掘新的材料,作出新的解释,使用新的方法,构筑新的范式等等,没有这种求新、创新的精神,一味吵冷饭,学术事业就不能进步。而我们的很多所谓“研究”工作,只是无休无止地在低水平上重复旧的内容,因而就不可能产生正面的效应。 第二、在研究过程中了解和重视已有的经验和成果,否则就可能重蹈他人的覆辙,或者只是复述他人的成果,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一个问题时一定要搞清这个问题的研究史,了解前人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水平。 第三、在展示成绩的时候尊重(使自己受益的)他人的劳动,尊重合理分享荣誉的原则。根据这一条,不仅在引用他人论著中的观点、思想时,一定要注出、标明,甚至在转引别人论著中的史料时也应标明,抄袭、剽窃更不应该。 第四、在技术上也应遵照通行的规则,文字要规范,标点要规范,注释要规范,数字的写法要规范。 2.遵守技术规范 (1)标点符号: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标点使用不准确,有的一逗到底,有的句点用“·”代替,有的不会使用引号。 试看以下几个例句: a)放假了,究竟是回家呢?还是不回家?(×) 放假了,究竟是回家呢,还是不回家?(P)

b)你吃过饭了吗?王平。(×) 你吃过饭了吗,王平?(P) c)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P) d)运用双引号,双引号内又有引文就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内又有引文,那就再用双引号。格式如下: “……'……“……”……’……” 使用引号要注意两点: (一)引号里引用的话必须依照原样,一个字都不能改动;如利用的只是原文大意,则不必加引号。 (二)引号里的引文是完整的照录,那么引文的末了的点号就在引号之内;如果引文中只是摘引一个片段,或几个字,那么点号就放在引号之外。 标点符号的写法:(一)标点符号应占一格(二)引号、括号、书名号原则上两端各占一格。省略号、破折号均应占两格。引号和括号当和其他标点符号连在一起时,书写时可以占1/2格。如:他猛地喊道:“不准动!”。(三)所有的标点符号都不能用在第一行的第一格内,遇到回行时,一定要尾随文后,和本行最后一字共占一格。如: 错:,(第一格,下同)对:在最困难的时候, ”“中国的卓别林” )给全校各院(系) 》买了《四库全书》 (四)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部分遇到回行时,不得孤立写在本行之末格,应移到下一行的开头,或是一行末再带上一个字,如:“给(语《资 (五)省略号、破折号、不能拆成两行写。 (2)数字的用法 史学论文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许多数字,用来表示时间、长度、重量、面积、容积等。数字有汉字和阿拉伯字。什么地方用汉字,什

高考历史小论文方法技巧

高考历史小论文方法技巧 认识:该试题分值固定、属于开放性试题。它的开放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材料开放、问题开放、答案开放、学生的思维开放。 解题技巧指导: 步骤一:看问题、明要求、确定对象 步骤二:细读材料提炼观点 在提炼观点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并要用专业术语表述。 步骤三:组织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 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第一段观点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要求你做到两步,第一步用专业语言写出你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第二步亮明你选择的观点,表述时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同意……等。(2---3分) 第二段:史论结合部分(7---8分) 在这一部分中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运用史实来论证你选择的观点,尽量要做到史论结合。 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第三段:评论部分。(2---3分) 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和相关的历史史观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势等来论证。) 具体解题技巧 一、题型 1、从常规出题来看,它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针对某种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明确表态(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等)后再进行分析解答;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另一类则是一题中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或先后明确表态,然后分别进行论证。 2 、从材料陈述看 一类是材料观点直接给出; 另一类是观点间接(观点隐含)给出 3、设问类型看:包含评述,评价,评论三种 (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

史学论文写作技巧(四):史学论文撰写的几种主要方法—论证、批驳、叙述

史学论文写作技巧(四):史学论文撰写的几种主要方法——论证、批驳、叙述 1.论证 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主要方式,所谓论文就是用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因此,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论文的“三要素”,关于这三要素,学界都有一些共同的认识、共同的要求。 关于论点,一般的要求是: ①论点要正确。 ②论点要有新意。 ③论点要深刻。 ④论点要有针对性。 关于论据,一般的要求是: ①论据必须真实。 ②论据必须是已知的。 ③论据必须典型。 ④论据必须充分。 关于论证,一般的要求是: ①论点和证据必须统一。 ②论证必须合乎逻辑规则。 论点,是作出所持的看法和主张,也即作者的观点。任何论文,不可能没有观点,没有观点的论文也就不成其为论文。但一篇论文只能有而且必须有一个总论点,这个总论点就是主题。论文不论如何展

开,都必须围绕这个论点,这就是紧扣主题,而不能偏离主题(总论点)。偏离了,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走题”、“跑题”。那这篇论文就写失败了。 当然,有的论文内容比较丰富,它的结构也较为复杂。包括若干部分,涉及若干方面,还有若干层次,所以在总论点下有若干个分论点,经过论证的分论点就就成了论据,为论证总论点服务。 例如,高敏《论侯景之乱对南朝后期社会历史的影响》(《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3期) 本文总论点就是“侯景之乱对南朝后期社会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了论证这个总论点,作者提出了4个分论点: ①促进了南朝兵户制的瓦解和募兵制、私兵制的兴起。 ②推动了南朝奴隶解放运动和南朝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③造成了南朝后期统治集团民族成份与士庶阶层数量比重的变动。 ④促进了南北朝北强南弱格局的进一步形成。 当然这4个分论点都需要论证,论证以后就成了总论点的依据了,论证了分论点也就论证了总论点,即总论点成立了。 论证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分析法: 分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思维方法,因此,它也是史学论文写作中最重要,最常用的论证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