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古诗译文注释及赏析

合集下载

萧衍《有所思》鉴赏-《有所思》译文及赏析

萧衍《有所思》鉴赏-《有所思》译文及赏析

萧衍《有所思》鉴赏-《有所思》译文及赏析《有所思》是由萧衍所创作的,这首诗抒写对意中人的深爱,风格细腻含蓄,寄托深远。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有所思》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有所思》南北朝:萧衍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有所思》译文离别的时间虽然很长,自己却刚刚感到与丈夫分别。

还闻得见对方衣服上的香味,对方交给自己的情书还握在手里,字迹尚未磨灭。

我腰襟上佩戴的两条绸带,在梦中变作了同心结。

恐怕自己的心思被他人看出,不敢去折瑶华赠给情人。

《有所思》注释适:才。

意:当作“忆”。

芳:情人留下的体香。

书:情人的书信。

绮带:绸带。

同心结:用锦带制成的菱形连环回文结,表示恩爱二之意。

所思:指自己思慕情人的感情。

瑶华:琼花,指情人。

《有所思》创作背景《有所思》为汉乐府《铙歌》名,以首句“有所思”作篇名,描写女子与情人诀别时的悲思。

南朝齐刘绘、王融、简文帝、王筠等都有拟作,多以思亲离别为主题。

梁武帝萧衍有感于同期文人诗作,创作了此诗。

《有所思》赏析“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

”才离别,好像是与你分离很久了,这是对情人的深情的怀念,是一种思想情况;另一种情况,是离别很久了,但情人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宛然如在眼前,分离也好似在昨日,这也是对情人的深情的怀念。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感情,就是后一种,谁说“生离”已很久了,还记得才与你分别。

“适忆与君别”即文通《古离别》“送君如昨日”意。

两句表现了“生离”的痛苦,写得十分细腻。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这两句承接“适意与君别”,具体写出送君如昨日:我衣服上还留有你的香气,你的书信还握在我的手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这两句表现与意中人结为夫妻的愿望,我腰中所系的两条丝罗绸带,梦中也在想打成“同心结”。

这是用比喻来说明结为夫妇,万般恩爱之意。

比喻之巧,爱情之深,不言而喻。

含思慧的古诗词

含思慧的古诗词

含思慧的古诗词《有所思》原文: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一、衍生注释:1. “有所思”:这是诗的题目,也是诗歌主题的一种提示,表示诗中的主人公正在思念某人或某事。

2. “乃在大海南”:说明思念的对象在遥远的大海南边。

3. “何用问遗君”:问遗(wèi),即赠送。

这句是说拿什么送给你呢。

4. “双珠玳瑁簪”:玳瑁是一种海龟,其壳可以制作装饰品。

双珠玳瑁簪就是用玳瑁做的簪子,上面有两颗珠子。

5. “用玉绍缭之”:绍缭,缠绕。

用玉把簪子缠绕起来,形容这个簪子很精美。

6. “闻君有他心”:听到你有了二心。

7. “拉杂摧烧之”:拉杂,折碎。

把精心准备的礼物折碎并且烧毁。

8. “当风扬其灰”:在风中把灰扬掉,表示彻底断绝关系。

9.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这可能暗示他们之间曾经有过幽会之类的事情,鸡鸣狗吠的时候兄嫂可能知道了他们的事情。

10. “妃呼豨”:这是一个感叹词,没有实际意义。

11. “秋风肃肃晨风飔”:肃肃,风声;晨风,一种鸟;飔(sī),凉风。

秋风瑟瑟,晨风鸟在凉风中飞。

12. “东方须臾高知之”:须臾,一会儿;高,同“皓”,指天亮。

东方一会儿就要亮了,天亮后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了。

二、赏析:这首诗非常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女子的心理变化。

一开始,她深深思念着远方的爱人,精心准备了双珠玳瑁簪想要赠送给他,这簪子精美华丽,可见她对爱人的深情。

可是当她听到爱人有了二心,她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把簪子折碎烧毁,还扬了灰,表示坚决断绝关系。

这种由爱到恨的转变十分强烈。

诗中的细节描写很到位,像对簪子的描述,让我们能感受到女子之前的爱意。

而“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这一句又增添了故事性和神秘感。

结尾处通过描写秋风和晨风中的鸟,以及等待天亮再做决定,又给人一种复杂而纠结的感觉,仿佛她的决心又有了一丝动摇,让读者对女子的情感有更多的遐想。

古诗有所思·何用问遗君翻译赏析

古诗有所思·何用问遗君翻译赏析

古诗有所思·何用问遗君翻译赏析《有所思·何用问遗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汉铙歌十八曲。

其古诗全文如下: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注释】①有所思:指她所思念的那个人。

②何用:何以。

问遗:“问”、“遗”二字同义,作“赠与”解,是汉代习用的联语。

③玳瑁:即玳瑁,是一种龟类动物,其甲壳光滑而多文采,可制装饰品。

簪:古人用以连接发髻和冠的首饰,簪身横穿髻上,两端露出冠外,下缀白珠。

④绍缭:犹“缭绕”,缠绕。

⑤拉杂:堆集。

这句是说,听说情人另有所爱了,就把原拟赠送给他的替、玉、双珠堆集在一块砸碎,烧掉。

⑥相思与君绝:与君断绝相思。

⑦鸡鸣狗吠:犹言“惊动鸡狗”。

古诗中常以“鸡鸣狗吠”借指男女幽会。

⑧妃呼豨:妃,训为“悲”,呼豨,训为“歔欷”。

⑨肃肃:飕飕,风声。

晨风飔(ī):据闻一多《乐府诗笺》说:晨风,就是雄鸡,雉鸡常晨鸣求偶。

飔当为“思”,是“恋慕”的意思。

一说,“晨风飔”,晨风凉。

⑩须臾:不一会儿。

高:是“皓”、“皓”的假借字,白。

“东方高”,日出东方亮。

【翻译】我所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边。

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簪,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

听说他有二心,心里伤悲,拆碎它。

捣毁它,烧掉它!烧掉它,风把灰尘扬起!从今往后,不再思念你,我同你断绝相思!当初与你约会时,不免引起鸡鸣狗吠。

兄嫂也可能了知道此事,哎~听到屋外秋风声里鸟儿飞鸣,情绪更乱,一会儿天亮了,我就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鉴赏】这是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

铙歌本为“建威扬德,劝士讽敌”的军乐,然今传十八曲中内容庞杂,叙战阵、记祥瑞、表武功、写爱情者皆有。

清人庄述祖云:“短箫铙歌之为军乐,特其声耳;其辞不必皆序战阵之事。

”(《汉铙歌句解》)本篇就是用第一人称,表现一位女子在遭到爱情波折前后的复杂情绪的。

李白《有所思》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李白《有所思》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有所思
【题解】
李白少有大志,一直希望自己能做一番事业,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他得到推荐,被唐玄宗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但此时的玄宗,已经由励精图治变为腐朽昏聩,不久,李白便受到小人进谗,被迫离开长安,从此远离了长安城。

此诗是李白离开长安之后在外郊游时所作。

《有所思》是一个古题,出自汉乐府。

用此题者,一般但言男女离思,而李白将其引入游仙,并赋予整首诗以深刻的寓意,于营造的空灵缥缈中,暗批社会现实,抒发怀才不遇之愤。

【原文】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

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①。

长鲸喷涌不可涉②,抚心茫茫泪如珠③。

西来青鸟东飞去④,愿寄一书谢麻姑⑤。

【注释】
①连山:一作“连天”。

蓬壶:蓬莱,因形如壶器而得名。

②长鲸:巨大的鲸鱼。

此处是比喻用法。

③抚心:抚摸胸口,表示感叹。

④青鸟:传说是西王母使者。

⑤麻姑:这里指仙女麻姑,麻姑是传说中的女神仙。

【译文】
我所思念的仙人,他就仙居在碧蓝碧蓝的大海之东方一角。

那片海域的气温低寒,而且还有很大的天风,翻滚的浪涛连接天际,每当巨浪掀起的时候,仿佛能冲倒状如壶器的蓬莱仙岛。

深海之中,庞大的鲸鱼喷涌出巨大的水柱,其势之猛,没有人敢靠近,更不用说涉足将它捕捉。

面对这种情景,我也只能是抚摸胸口,茫茫然无奈地哀叹,忍不住的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珍珠。

只有从西方飞来的那只西王母的青鸟才可以东渡,越海而过,我真希望托青鸟寄一封书信,捎给碧海之东的仙女麻姑。

汉乐府《有所思》赏析

汉乐府《有所思》赏析

汉乐府《有所思》赏析《有所思》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首著名情歌,有人称它为爱情绝唱。

它用曲折回环的笔法,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热恋——绝交——犹豫的恋爱历程,有力地表达了热烈深厚的情感,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痴情女子形象。

全诗如下: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有所思”到“用玉绍缭之”,写热恋。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意思是说,有一个我所思念的人,他却远在大海的南边。

男女相爱,只想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可他们却天各一方,这怎能不令她朝思暮想呢?一个“乃”字,表达了她十分惆怅而又无可奈何的悲苦心情。

然而,人虽千里,她的心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他,爱着他。

她要怎么办呢?于是她选择了“双珠瑇瑁簪”。

“簪”本来已极精美,而她却仍觉得不足以寄托她的满腔情思,还要“用玉绍缭之”,其情意何等真挚,何等深厚!这里面,凝聚着她的多少心血,寄托着她的多少情意啊!第二部分,从“闻君有他心”到“相思与君绝”,写绝交。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当意识到自己纯真的情感被玩弄、被欺骗时,悲伤、痛苦和愤怒撕扯着她的心,她实在难以面对,难以承受。

骤然之间,爱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悲痛的心房烧起了愤怒的烈火。

花费了她满腔热血、作为爱情信物的“玳瑁簪”,便理所当然成了她发泄怨愤的直接对象。

她毫不犹豫地把它折断,烧毁,以示决绝。

可是,这样做仍然难以消除心头之恨,她又“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以示彻底绝交。

接着,她又咬牙切齿地说:“从今以后,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这一部分,从行动和言语两个方面表现绝交,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生动而又深刻地刻画了一个愤怒而近乎发狂的失恋者形象。

这几句,把姑娘的满腔怨恨和愤怒,像暴风骤雨一般倾泻出来,一个敢爱敢恨、爱恨分明、爱如烈火、恨如炸药的血性女子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有所思》古诗译文注释及赏析

《有所思》古诗译文注释及赏析

《有所思》古诗译文注释及赏析《有所思》古诗译文注释及赏析《有所思》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

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斜。

译文翻译西征登上大陇山头,往东眺望看不见故乡。

边关树木抽出紫叶,塞外小草发出青芽。

昆明春水当已涨满,葡萄也该已经开花。

对着汉使热泪长流,请把捎信寄往长安的曲巷里头。

注释解释有所思:属乐府古辞鼓吹曲。

陇(lǒng)首:今陕西陇城县有大陇山曰“陇首”。

关树:边关的树木。

昆明:长安附近有昆明池,武帝时造成。

春能积雪,江湖水满。

作花:开花。

因书:捎去书信。

狭邪:长安的街道,代指故乡。

创作背景《有所思》原是乐府《鼓吹曲辞·汉饶歌》十八曲之一,写一个女子决意要与负心郎断绝关系而又难下决心的复杂而悲伤的心情。

南朝齐永明初年,沈约也以“有所思”为题作诗,以与其他诗人所作的“有所思”相与唱和。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和诗,刘绘、萧衍所作的和诗主旨均为一般男女相思之作。

刘绘“佳人不相见,明月空在帷”托意思妇,萧衍“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也是思念良人之作。

而这首诗特点在于写征人思家情绪,并描绘了边塞风光。

首两句“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陇首,表明抒情主人身份是征戍之人。

远征在外,登大陇山东望而见不到故乡的情景,领起全篇。

三、四句承接“望”字,东望不见家,见到的.是边关景物,塞上风光:“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草木抽叶发芽,意味着时序变换,春到人间,紫叶、青芽,色彩新美。

边地异域风物变换触动征人的乡思。

五、六两句,用设想推开出去,宕出故乡景象来:“昆明当欲满,蒲萄应作花。

”春天到来,冰融雪化,江湖水满,征人想象故乡当是春池水满,景色宜人,比起关塞来另是一种风光。

内地比边塞暖和,引进的葡萄该已开花。

那葡萄开花的庭院里,居住着眷念边塞的亲人。

多少往事堪回想,家中一切,今又如何,本是虚写之笔却如此具体亲切。

最后两句“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邪。

”正在急切思念家园的时候,见到朝中派来的使者,不禁热泪长流,请他捎去深情的书信,转达到我那望不见的家园。

有所思-贱妾留南楚翻译赏析

有所思-贱妾留南楚翻译赏析

有所思-贱妾留南楚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有所思-贱妾留南楚翻译赏析《有所思·贱妾留南楚》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炯。

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原文|翻译及赏析这是一首拟古乐府。

《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

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

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

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

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洛阳城东暮春色。

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十分繁华;繁华的都市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

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

这两句是诗的起兴。

下文表达的对大好春光、妙龄红颜的憧憬和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和惋惜,都是由此生发开来的。

洛阳女儿好颜色以下十句,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飞舞的落花生出无限感慨。

洛阳女儿所感伤的,实际上是由大自然的变化而联想到美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的有限。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表现的是因为春光的流逝而感叹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心理。

松柏摧为薪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桑田变成海,指陆地变成海洋,典出《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这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世事变化很大。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则揭示人生易逝、宇宙永恒的客观规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历来广为传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所思》古诗译文注释及赏析
《有所思》古诗译文注释及赏析
《有所思》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

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斜。

译文翻译
西征登上大陇山头,往东眺望看不见故乡。

边关树木抽出紫叶,塞外小草发出青芽。

昆明春水当已涨满,葡萄也该已经开花。

对着汉使热泪长流,请把捎信寄往长安的曲巷里头。

注释解释
有所思:属乐府古辞鼓吹曲。

陇(lǒng)首:今陕西陇城县有大陇山曰“陇首”。

关树:边关的树木。

昆明:长安附近有昆明池,武帝时造成。

春能积雪,江湖水满。

作花:开花。

因书:捎去书信。

狭邪:长安的街道,代指故乡。

创作背景
《有所思》原是乐府《鼓吹曲辞·汉饶歌》十八曲之一,写一个女子决意要与负心郎断绝关系而又难下决心的复杂而悲伤的心情。

南朝齐永明初年,沈约也以“有所思”为题作诗,以与其他诗人所作的“有所思”相与唱和。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刘绘、萧衍所作的和诗主旨均为一般男女相思之作。

刘绘“佳人不相见,明月空在帷”托意思妇,萧衍“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也是思念良人之作。

而这首诗特点在于写征人思家情绪,并描绘了边塞风光。

首两句“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陇首,表明抒情主人身份是征戍之人。

远征在外,登大陇山东望而见不到故乡的情景,领起全篇。

三、四句承接“望”字,东望不见家,见到的.是边关景物,塞上风光:“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草木抽叶发芽,意味着时序变换,春到人间,紫叶、青芽,色彩新美。

边地异域风物变换触动征人的乡思。

五、六两句,用设想推开出去,宕出故乡景象来:“昆明当欲满,蒲萄应作花。

”春天到来,冰融雪化,江湖水满,征人想象故乡当是春池水满,景色宜人,比起关塞来另是一种风光。

内地比边塞暖和,引进的葡萄该已开花。

那葡萄开花的庭院里,居住着
眷念边塞的亲人。

多少往事堪回想,家中一切,今又如何,本是虚写之笔却如此具体亲切。

最后两句“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邪。

”正在急切思念家园的时候,见到朝中派来的使者,不禁热泪长流,请他捎去深情的书信,转达到我那望不见的家园。

全诗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情景相融。

虚实并举,文辞精拔;韵律和谐。

唐封演《闻见录》载:“周颞好为韵语,因此切字皆有平上去入之异,永明中,沈约文辞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

时王融、刘绘、范云之徒,恭而扇之,由是远近文字,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

”这首诗正属于永明年间出现的佳作,所谓永明体诗歌。

音调之美是永明体诗歌的首要条件,沈约言:“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为文。

”如果以浮声理解为平声,切响理解为仄声的话,此诗所有诗句均做到了“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如首两句“平平平上上,平去入去平”,四声变化有节,发音轻重协调,若第九字“见”为平声,则完全符律句要求。

从句法结构上看,中两联已是对句,若在声律上稍作调整,就与五言律体无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