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徐渭

合集下载

最新《题葡萄图》赏析

最新《题葡萄图》赏析

《题葡萄图》赏析作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一、徐渭其人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或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

天资聪颖,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然而后来连应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于功名,“不得志与有司”。

青年时还充满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孜孜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之中,并一度style='LETTER-SPACING: 0px; LINE-HEIGHT: 26px'>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于嘉靖37年(1558年)招至任浙、闽总督幕僚军师,徐渭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多有筹划,并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

他在诗文中热情地歌颂了抗倭爱国的英雄,曾为胡宗宪草《献白鹿表》,得到明世宗的极大赏识。

本以为能施展抱负,但后来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刺激,一度发狂,精神失常,蓄意自杀,竟然先后九次自杀,自杀方式听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

还怀疑其继室张氏不贞,居然杀死张氏,因之下狱,度过七年牢狱生活。

后为好友张元忭(明翰林修撰)营救出狱。

出狱后已53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著书立说,写诗作画。

晚年更是潦倒不堪,穷困交加。

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其中只在张元汴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出,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

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

命运的困蹇更激发了他的抑郁之气,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放浪曲蘖,恣情山水”,一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

当官的来求画,连一个字也难以得到。

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

徐渭《墨葡萄图》赏析

徐渭《墨葡萄图》赏析

浅谈徐渭徐渭(1521—1593年‎),字文清,后更字文长‎,号天池,晚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明文学家、戏曲家、书画家。

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等。

徐渭的作品‎主要是水墨‎写意花卉,在继承沈周‎、陈淳写意技‎巧上,笔墨更为自‎由活泼,纵横驰骋,淋漓满纸、不受任何拘‎束,加上题句,以表达他心‎中的愤懑,对世态的讽‎刺,并真正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果而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法,因此被誉为‎中国大写意‎花鸟花派的‎创派始祖。

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内容上的文‎人画物质和‎形式上的水‎墨大写意技‎法。

文人画物质‎突出体现在‎作品的主体‎化和个性化‎方面,徐渭擅长绘‎文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四‎君子、荷花、芭蕉等,尤喜以花木‎在凄风苦雨‎中的姿态,来象征他人‎生的苦痛。

牡丹属宝贵‎花,色彩绚烂,但他却常以‎水墨绘之,不着意刻画‎花卉的自然‎生趣,而是从主观‎出发,有意改其本‎性,从而借题发‎挥,直抒胸襟,抒写自己的‎怀才不遇。

横溢雄阔的‎才情、变幻莫测的‎意境、高旷脱俗的‎情趣。

诗书画的三‎结合也是其‎文人画的特‎质。

徐渭的水墨‎写意法,不仅将技巧‎升华到新的‎高度,还强化了文‎人画特色。

他笔下的形‎象,以寥寥几笔‎,倾倒墨汁的‎淋漓水墨,浑然天成地‎传达出物象‎的神韵,将写意法演‎变为大写意‎法,真正达到了‎“逸品”和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此诗出自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墨葡萄图》的题画诗,作为徐渭的‎代表杰作,《墨葡萄图》成为研究徐‎渭不得不提‎的一幅重要‎作品。

徐渭把水墨‎花卉大写意‎推向颠峰并‎开宗立派。

从《墨葡萄图》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大师的艺术‎精神之所在‎。

《墨葡萄图》,纸本,水墨,纯以水墨写‎葡萄,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

徐渭《墨葡萄图》鉴赏

徐渭《墨葡萄图》鉴赏

徐渭《墨葡萄图》鉴赏1、作者介绍:徐渭(1521—1593年),字文长,号天池、青藤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书画家。

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等。

2、作品特点:徐渭的作品主要是水墨写意花卉,在继承沈周、陈淳写意技巧上,笔墨更为自由活泼,纵横驰骋,淋漓满纸、不受任何拘束,加上题句,以表达他心中的愤懑,对世态的讽刺,并真正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果而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法,因此被誉为中国大写意花鸟花派的创派始祖。

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内容上的文人画物质和形式上的水墨大写意技法。

文人画物质突出体现在作品的主体化和个性化方面,徐渭擅长绘文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四君子、荷花、芭蕉等,尤喜以花木在凄风苦雨中的姿态,来象征他人生的苦痛。

牡丹属宝贵花,色彩绚烂,但他却常以水墨绘之,不着意刻画花卉的自然生趣,而是从主观出发,有意改其本性,从而借题发挥,直抒胸襟,抒写自己的怀才不遇。

横溢雄阔的才情、变幻莫测的意境、高旷脱俗的情趣。

诗书画的三结合也是其文人画的特质。

徐渭的水墨写意法,不仅将技巧升华到新的高度,还强化了文人画特色。

他笔下的形象,以寥寥几笔,倾倒墨汁的淋漓水墨,浑然天成地传达出物象的神韵,将写意法演变为大写意法,真正达到了“逸品”和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3、《墨葡萄图》鉴赏:(1)、常规范式:本图位从民间收集来的,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纸本,墨笔。

纵165.7厘米,横64.5厘米。

就总体审美来讲,本图以水墨画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鲜嫩欲滴,晶莹透彻,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葡萄枝则用干墨勾勒,对比鲜明,,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但无处不神似,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

就技法来讲,构图奇特,信笔挥洒,藤条错落低垂,枝叶纷披,以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是典型的大写意花鸟画。

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露凝沙上雁声低,古木村南谢绝人。

寒腰缠雁雪,黄蘼妆台凤,晓烟疏带纱窗四。

酒斟影销思碧苔,语断黄泉百尺台。

千山晓为血溅狐颈斩,万木秋穿黄泉埋。

芦花净土官渡河畔,有冢皆无名。

赏析:
《天净沙秋思》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首辞章。

这首诗以天净沙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中人事如梦的感慨,以及对战争带来的杀戮和无名英雄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凄美的秋天景色。

诗人以露凝沙上雁声低为入景,通过描写古木村南谢绝人,展现了天净沙的寂寥与荒凉。

诗中的寒腰缠雁雪、黄蘼妆台凤、晓烟疏带纱窗四等描写手法娴熟,气氛凄美。

接着,诗人以酒斟影销思碧苔、语断黄泉百尺台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与思索。

通过这种寓言的手法,诗人运用比喻和象征,表达了
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无法挽回的岁月流转的感慨之情。

黄泉、百尺台等象征性的词语,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最后几句,“千山晓为血溅狐颈斩,万木秋穿黄泉埋。

芦花净土官渡河畔,有冢皆无名。

”通过对战争和无名英雄的描写,使整首诗带有一种深沉的哲理与悲壮。

这些描述反映了作者对战乱和杀戮的痛心,以及对那些无名英雄的纪念和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天净沙秋思》通过对天净沙秋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时光的流转、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战乱和无名英雄的纪念之情。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情感真挚而深沉。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共鸣,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古诗题墨葡萄诗翻译赏析

古诗题墨葡萄诗翻译赏析

古诗题墨葡萄诗翻译赏析《题墨葡萄诗》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徐渭。

其古诗全文如下: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前言】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

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来了。

【翻译】半生落魄已成翁,我这大半辈子潦倒失意,已然老朽(成了一个老头)独立书斋啸晚风。

常常独自站在书房里对着晚风长啸(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笔底明珠无处卖,我画了很多珍贵的明珠却没地方去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只有无聊的把这些明珠扔到(添加到)野藤蔓之中改成黑葡萄。

【鉴赏】徐渭是一个我看不懂的艺术家,不是因为他的书画,而是行为。

他的狂放让他的画充满了一股直冲霄汉的气势,也许是时代的因素,他并不得志,甚至是失意。

但他的诗书曲画却开创了一个新的空间,那是属于他自己的,在那里他是自由的。

第一,二句刻画了诗人晚年苍凉,孤苦伶仃,从“翁”“独立”“萧”可以看出。

“明珠”就是指葡萄,作者借葡萄画无处卖,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闲”字。

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

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各种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来了。

徐渭的这首《题墨葡萄诗》,是他自己的一幅自画像。

“独立书斋啸晚风”句,仿佛画出了一个一生怀才不遇、落魄失意的倔强老人,在面对命运的多次捉弄后,仍不失傲骨,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形象。

尽管已是白发苍苍,却仍要在书斋前,夕阳西下的晚风中,独立啸傲。

这一“啸”,是作者对自己多舛命运的无尽悲叹。

这一“啸”,也是作者对自己一生落寞命运的发抒。

这一“啸”,还减缓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冲突。

自古有才气的文人,大多心比天高,可命,却都如纸般薄。

李白如此,苏轼如此,徐渭也一样。

《徐文长传》赏析

《徐文长传》赏析

《徐文长传》赏析《徐文长传》赏析《徐文长传》从徐文长的诗文不得行于世写起,突出他怀才不遇、备受冷落的坎坷一生,同情之心溢于言表,景仰之情流注行间。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徐文长传》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徐文长传》作者:袁宏道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

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土之目。

然数奇,屡试辄蹶。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

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土,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土无可当意者。

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

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

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

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

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日: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

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徐渭生平及作品赏析潦倒的晚年

徐渭生平及作品赏析潦倒的晚年
徐渭生平及作品赏析
简介
•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 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 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 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 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 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 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 何捉弄官宦等。
画如其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 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 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实在是一 位性情中人。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题墨葡萄诗》来概 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凉, 形影相吊,他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创造了一幅 又一幅惊世骇俗的水墨名画。他笔下的墨竹,枝淡叶浓,,逸笔草草, 竹枝气势劲健,竹叶俯垂含情,虽属竹枝而高洁清爽之气不减。这正 是画家身处下层,怀才不遇,品格高洁,绝世独立人格的光辉写照。 他的泼墨牡丹,不拘于牡丹的富贵高雅特征,色彩绚烂,他却常常以 水墨绘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赋予牡丹清雅脱俗的格调和神 韵,所谓“从来国色无装点,空染胭脂媚俗人。” 作品流传至今 的较多,著作有:《四声猿》、《南词叙录》、《徐文长佚稿》、 《徐文长全集》等;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 鸟》册。
• 明清两代,出现过不少多才多艺的文人。不过象徐文长那样,在诗文、 戏剧、书画 徐渭全身像 • 等各方面都能独树一帜,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的,却也颇为难 得。他的诗,袁中郎尊之为明代第一,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 推崇,至于绘画,他更是我国艺术史上成就最为特出的人物之一。郑 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近代画 家齐白石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 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 而不去,亦快事故。”吴昌硕说:“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徐 渭在《书谢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指出:“……画病,不病在墨轻 与重,在生动与不生动耳。” 然而,徐文长的一生却很不幸。他 虽然有着强烈的功名事业心和报国愿望,却连举人也不曾考取,中年 因发狂杀妻而下狱七载,晚年靠卖字画甚至卖书卖衣度日,终于潦倒 而死。老百姓倒是十分喜爱他的,至今在浙江还流传着许多徐文长的 故事。他在绍兴的故居——青藤书屋,历尽四百余年的人世沧桑,还 依然保存,维系着后人对这位富有平民气息的文学艺术家的长久怀念。

题葡萄图(徐渭)全诗赏析,原文翻译

题葡萄图(徐渭)全诗赏析,原文翻译

题葡萄图(徐渭)全诗赏析,原文翻译题葡萄图(徐渭)原文及原文题葡萄图徐渭半生潦倒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写作背明朝嘉靖年间,官居别驾的雷鸣阳在净众寺后的南上,由下至顶建筑了三座十分雅致的山亭。

史称鸣阳三亭。

亭子建好后,还没有为亭子题名立匾。

想请一位博览群书的名士,依山景变换之状,题写三座亭名,雷鸣阳想到了会稽山阴才子徐渭。

徐渭不负厚望,上山观景拟名,劳苦一天,为鸣阳三亭题写了滴翠亭、怡心亭、观潮亭三块匾额,见彩霞吐彩,日色已晚,就借宿在净众寺中。

闲来无事,徐渭想与住持奕棋一局。

刚踏进住持室,迎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墨葡萄图》吸引他。

他认真赏析,精心揣摸,感觉此图神形皆备,物似当今、绘声绘色,非能手难以绘就,不过这样精巧之图,为什么没有题字落款!徐渭感觉十分疑惑就向住持讨教。

住持解说道:这是先朝敝寺祖师智渊大师遗作。

因他一世喜欢自己种植的野藤葡萄,又善于绘画,留下此图,成为本寺历代传世之宝。

至于没有题字落款,先祖师曾有遗嘱,凡能看得中此画的人,必是饱学之士,务请题字落款,平凡之辇,不行与之涂鸦,省得污了此图。

所以多少年来,无人敢为此图题字落款。

噢,本来这样!徐渭豁然道。

住持又道:施主乃大明才子,贫僧早有耳闻。

今天有缘莅临敝寺,实在是荣幸之至,恳请施主为先祖师遗图添色,题既为敝寺增光,亦为先祖师遗图,请施主幸勿推辞。

徐渭见住持一片至诚,难以推委,只得从命。

赏析徐渭满腹文才,却似明珠复土无人识得,只落得怀才不遇,宦途失落,一世崎岖,现在年已五旬,还流浪失所想到这里,不由悲从中来。

这悲凉悲凉的诗句,徐渭从心底里发出了世道不公,壮志难酬的时代叹息!明珠就是指葡萄,作者借葡萄画无处卖,抒发了自己无人欣赏,壮志未酬的无穷感触和年迈力弱,举目无亲的悲凉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徐渭“笔底珍珠无出卖,闲抛闲掷荒野中”
-行知11绘画新媒体魏茹茹11203435
网页中一搜索“徐渭”,立刻出现,一位落魄潦倒但又放荡不羁的诗人。

悲剧性的天才艺术家。

看来,徐渭一生的不幸与其艺术成就的卓越是所有人的共识。

在他的晚年绘画作品《墨葡萄》中,画的是山野间的野葡萄,以饱含水分的泼墨法,随意挥洒,点染出藤条和葡萄。

藤条错落低垂、葡萄晶莹欲滴。

好几幅葡萄图中诗人题了相同的词“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表面上比喻所画的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的才识。

诗人用珍珠喻己。

“明珠”却无处可卖,蕴含着诗人激愤、苦痛、狂傲的情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字里行间道出他有才能而不能施展的心境,叹息自己纵有才华却不能被人赏识。

只能像野葡萄那样在荒野中自生自灭,那串串“闲抛闲掷”的野葡萄正是徐渭的化身。

徐渭是晚明时期的代表画家,其庶出的社会地位,饱经磨难的身世命运,怀才不遇的人生经历,畸变的心理冲突以及晚明世风日下的风气,使其长久压抑的情感以绘画的形式得到宣泄,开创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

徐渭作为明清大写意画派的开山大师,他的绘画艺术是我国文人画发展到明代的一个新的突破。

超然物外,寄情山水,借物抒情乃是文人画产生的思想基础。

文人画的“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和“怡悦情性”的理论,被唐代张彦远肯定并加以宣扬之后,经五代荆浩、到北宋得到进一步发挥。

此际文人名流辈出,对宋代和后世文人画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凡诗、书、画,皆以尚意为高,强调主观心意的重要性,使绘画艺术从重在表现客观而转向表现主观心灵。

这是明朝嘉靖时徐渭写的一首诗,徐渭工于诗、文、书法,又是戏曲专家,同时被尊为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开山鼻祖。

但他一辈子不曾及第做官,仅沦落官员下潦,中年还因精神受到打击而一度疯癫,亲手用锥子刺聋了双耳,用槌子击碎了睾丸,然而终于不死,相反的,活到七十有三。

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

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徐渭的书法和画法都极为娴熟,功底深厚,他的题字,如他的泼墨写意画,纵横不羁,洋洋洒洒;他的泼墨写意画,融合了精熟的笔法,意趣横生,极富韵味。

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但他在书画、诗文、戏曲等方面均获得较大成功。

明代多狂人,可真正如荷兰的梵高那样发疯,生时寂寞,死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

徐渭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人物。

郑板桥推崇他的绘画.甘愿为“青藤门下走狗”。

近代的吴昌硕题徐渭的书画册亦说:“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

”齐白石对徐渭更是倾慕备至。

他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

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

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