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苯硝基苯实验室制备最全总结,有答案
溴苯、硝基苯的实验室制法及注意事项

1、实验室制取溴苯
注意事项
1、反应物为液溴 2、可用Fe代替催化剂FeBr3 3、纯净的溴苯是一种无色液体,有特殊的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 4、溴苯中因溶有Br2而呈褐色,除去粗溴苯中的Br2:
①NaOH溶液 ②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 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
2、实验室制取硝基苯
注意事项
1、药品加入顺序:浓硝酸、浓硫酸、苯 2、纯净的硝基苯是一种无色液体,有苦杏仁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 3、硝基苯中因混有NO2而呈黄色,除去粗硝基苯中的NO2:
①NaOH溶液 ②分液。
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
红色 C.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解析 苯和溴均易挥发,苯与液溴在溴化铁作用下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 释放出溴化氢气体(含少量苯和溴蒸气),先打开K,后加入苯和液溴,避 免因装置内气体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A项正确; 四氯化碳用于吸收溴化氢气体中混有 的溴单质,四氯化碳呈无色,吸收红 棕色溴蒸气后,液体呈浅红色,B项 正确; 溴化氢极易溶于水,倒置漏斗防倒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易吸收溴化 氢,发生反应为Na2CO3+HBr===NaHCO3+NaBr,NaHCO3+HBr=== NaBr+CO2↑+H2O,C项正确;
反应后的混合液中混有苯、液溴、溴化铁和少量溴化氢等,提纯溴苯的 正确操作是①用大量水洗涤,除去可溶性的溴化铁、溴化氢和少量溴; ②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剩余的溴等物质; ③用水洗涤,除去残留的氢氧化钠; ④加入干燥剂除去水,过滤; ⑤对有机物进行蒸馏,除去杂质苯, 从而提纯溴苯,分离溴苯,不用“结 晶”的方法,D项错误。
制取溴苯和硝基苯的实验设计

化学人教版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苯及其同系物
制取溴苯的实验设计
1.溴苯的实验室制取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1)试剂添加顺序: (2)长直导管的作用:一是冷凝回流;二是导气; (3)导管末端不能伸入液面中的原因:防止倒吸; (4)说明发生了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的方法 及现象是:向蒸馏水中加入AgNO3溶液, 产生 浅黄色沉淀 (溴化银)。
(5)反应完毕以后,将烧瓶中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可以观察到烧杯 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 ,原因是:因为制得的溴苯中混有了溴的缘故。 纯溴苯为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 (6)简述获得纯净的溴苯应进行的实验操作: ①水洗分液→除去FeBr3和HBr ②碱洗分液(NaOH溶液 )→除去Br2 ③水洗分液→ 除去NaOH溶液及其反应生成的盐) ④干燥过滤(无水CaCl2) →除去水 ⑤ 蒸馏 → 除去苯 (7)改进→ 见下图
改进
图1 图2
制备硝基苯的实验设计
(1)水浴加热的好处:受热均匀,容易控制温度; 温度计的位置:水浴中;
(2)试剂添加的顺序:先将浓硝酸注入大试管中,再慢慢 注入浓硫酸,并及时摇匀和冷却,最后加入苯;
(3)浓硫酸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4)将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一个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分离出粗硝基苯; (5)纯硝基苯为无色、具有苦杏仁气味的油状液体,其密度大于水。
(6)简述粗产品获得纯硝基苯的实验操作:
①水洗分液
除去硝酸、硫酸和NO2
②碱洗分液(NaOH溶液 )
除去硝酸、硫酸和NO2
③水洗分液
除去NaOH溶液及其反应生成的盐
④干燥过滤(无水CaCl2、无水Na2S去水
实验室制取溴苯

实验室制取溴苯实验室制取溴苯,这个听起来有点复杂的过程,其实并没有那么吓人。
我们先从实验背景说起。
溴苯是有机化学里一个很重要的化合物,广泛用于合成其他有机物,比如染料、农药等。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趣?一、实验准备1. 材料准备首先,你得准备好溴和苯。
苯,大家都知道,就是那种芳香的液体,溶于有机溶剂,挥发性强。
溴呢,是一种红褐色的液体,强氧化剂,别碰到皮肤,真是个“刺头”。
此外,你还需要一些催化剂,比如铁粉或者铁氯化物。
2. 器材准备接下来,器材就不能马虎。
需要圆底烧瓶、冷凝器、加热装置和搅拌器。
把这些设备都准备齐全,实验才能顺利进行。
二、实验过程1. 混合反应物首先,把苯倒进圆底烧瓶里,量要合适哦。
然后加入适量的溴。
这个时候,注意安全,最好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操作。
接着,加入催化剂,这一步很关键,催化剂能加速反应,帮助溴苯的生成。
2. 加热和搅拌开火,加热烧瓶里的混合物。
温度要控制好,一般在60到70摄氏度之间。
这个过程就像做菜,火候掌握得好,菜才能美味。
反应过程中要不断搅拌,让混合物均匀加热。
反应时间大约需要半小时。
3. 观察变化在加热和搅拌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混合物的变化。
溴的红褐色会逐渐变浅,说明反应在进行中。
这时可以偷偷期待,心里也会有些小激动。
三、分离和纯化1. 冷却反应完成后,先关火,让烧瓶冷却。
冷却的过程,心里也松了一口气,成功的希望越来越大。
2. 提取然后,利用分液漏斗将生成的溴苯分离出来。
要小心,尽量不让其他杂质混进去。
分离后可以用水洗涤几次,这样能去除残留的催化剂和其他杂质。
3. 蒸馏最后一步,进行蒸馏。
蒸馏能进一步提纯溴苯。
收集到的液体就是我们要的溴苯了。
看着那清澈的液体,心里满是成就感。
四、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成功制取了溴苯,虽然过程有点繁琐,但每一步都充满了乐趣。
实验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对耐心和细心的考验。
每当看到那些漂亮的实验器材,心里就像开了花一样,仿佛在进行一场小小的化学魔法。
乙烯、乙炔、溴苯、硝基苯的制备

CH3CH2OH+ 2H2SO4(浓)
Δ
2 C + 2 SO2 + 5H2O
C + 2H2SO4(浓) 5.除杂
△
2CO2↑+ 2SO2↑+ 2H2O
可能存在的杂质气体:CO2、SO2、C2H5OH; 除杂一般依次通过盛有浓NaOH的洗注意
a.V(酒精):V(浓H2SO4) = 1:3 b.先加酒精,再在搅拌下小心加入浓硫酸 c.浓硫酸的作用: 催化剂、脱水剂 d.使用温度计控制温度在170 ℃左右 e.温度计的量程:200℃; 水银球泡的位置:液面以下,不与烧瓶器壁接触 f.碎瓷片的作用:防暴沸
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乙炔的实验室制取
• 1.原料:CaC2与H2O • 2.原理:CaC2 + 2H2O • 3.装置: • 4.收集方法
• 5.除杂
实验中为什么要 采用分液漏斗?
C2H2 + Ca(OH)2
制出的乙炔气体 为什么先通入 硫酸铜溶液? 实验中采用块状 CaC2和饱和食盐水, 为什么?
5. 如何得到纯净的硝基苯? 用蒸馏水、NaOH溶液洗涤,后分液,蒸馏
干燥
。
(3)经过上述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 杂质为 苯 ,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 的是 C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4)在该实验中,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 B (填入 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25 mL B.50 mL C.250 mL D.500 mL
【资料】 1.硝基苯,无色,油状液体,苦杏仁味,有毒,密度 大于水,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硝基苯蒸气有 毒性。 2.苯与硝酸的反应在50℃ --60℃ 时产物是硝基苯, 温度过高会有副产物。 3.硫酸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和硝酸混合时剧烈放热。 4.反应过程中硝酸会部分分解。 5.苯和硝酸都易挥发。 6.观察到烧杯中有黄色油状物质生成。用蒸馏水和氢 氧化钠溶液洗涤,得纯硝基苯
实验室制溴苯

的作用:制取催化剂FeBr3。 2Fe+3Br2=2FeBr3 ⑶是纯溴不 是溴水:仪器必须干燥。 ⒉长导管的作用: ⑴ 导气:把生成HBr气体导出去⑵冷凝回流: 将苯蒸气和溴蒸气(反应物)冷凝后回流到烧瓶中。 ⒊导管口接近而不是接触水面的原 因------------------------导管口产生白雾的原因-----------------------反应后取少量 水滴加AgNO3溶液的现象--------------------------------------。 ⒋反应后将烧杯中的混合液倒入水中,现象:有红褐色的油状 液体沉于水底(含溴的 ) ⒌用滴管吸取油状液体,使之成为无色液体的方法:用NaOH溶液 后分液,取下层得纯溴苯(该过程不叫萃取)。
2、长导管的作用:是苯蒸气和硝酸蒸气冷凝回流。 3、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而不是灯焰加热⑴优点:温度控制,
受热比较均匀⑵缺点:反应温度必须在0—100 ℃之间(冷、 温、沸水浴) ⑶混合液的液面必须低于水面,否则混合液 的温度不均匀⑷温度计的位置:插入水中(不是反应物中) 以不接触杯底为宜⑸温度计的作用:测定或指示水浴的温度 (控制温度的是灯焰)
Br2+2NaOH=NaBr+NaBrO+H2O
实验室制取硝基苯:
1、反应条件: ⑴该反应的温度要严格控制在50—60℃。温度太高,会生成二 硝基苯,同时苯挥发,硝酸分解(不须碎瓷片等惰性固体); ⑵混合酸的作用: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 ⑶试剂加入顺序:浓硝酸 浓硫酸 苯 (振荡:加速溶 解 或反应,同时加速散热)。
有--------味,不慎贱到皮肤上先用---------擦洗;⑵与新制氢气发
4 逢考必备--溴苯和硝基苯

逢考必备--溴苯和硝基苯一、书上这样讲1.苯与溴的反应(1)实验原理:(2)反应原料:苯、纯溴..、铁(3)反应装置:S + l g (具支试管、(或锥形瓶、广口瓶、烧瓶、大试管等)、分液漏斗等)(4)尾气处理:吸收法(用碱液吸收,一般用NaOH溶液)(5)几点说明:①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呈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是因为未反应的溴溶解在溴苯中的缘故,可用碱溶液(NaOH溶液)反复洗涤在分液。
②不能用甲苯的方法来除去溴苯中溶解的溴,因为苯也能溶解溴苯。
③AgNO3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说明有HBr气体生成,该反应应为取代反应。
④若无吸收管,则AgNO3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该反应为取代反应,因为Br2(g)溶于水形成溴水也能使AgNO3溶液中产生浅黄色沉淀。
⑤吸收管中CCl4的作用是吸收Br2(g),防止对HBr检验的干扰。
2、硝基苯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2)反应原料:电石、饱和食盐水(3)反应装置:大试管、长玻璃导管、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等,如下图。
(4)注意事项:①硝化反应一定要用浓硝酸和浓硫酸。
②实验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温度,采取水浴加热。
水浴温度不宜过高,如温度过高不仅会引起苯和硝酸的挥发,还会使浓硝酸分解产生NO2等,也容易生成较多的副产物二硝基苯(有剧毒)。
因此控制好温度是做好本实验的关键。
③苯和混合酸是不互溶的,为了使反应进行得充分要不断振荡试管,并且加热十分钟,其目的也是为了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
④纯净的硝基苯为无色油状的液体,密度比水大,又苦杏仁味,因混有少量NO2而使制得的硝基苯呈淡黄色。
⑤硝基苯有毒,沾到皮肤上或它的蒸汽被人体吸收都能引起中毒。
如果硝基苯的液体沾到皮肤上,应迅速用酒精擦洗,再用肥皂水洗净。
二、平时这样练、高考这样考1.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主要步骤如下:①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加入反应器中。
②向室温下的混合酸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合均匀。
硝基苯制取和溴苯的制取

硝基苯制取硝基苯制取实验硝酸硫酸冷滴苯,黄色油物杏仁味。
温计悬浴加冷管,硫酸催化又脱水。
解释:1、硝酸硫酸冷滴苯:意思是说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后,必须立即在50-60℃的水浴中冷却后再滴入苯(否则,一方面两酸混合产生大量的热,使混合酸的温度升高,那么一部分浓硝酸将分解了;另一方面,苯的沸点比较低,大量的苯将蒸发掉,影响硝基苯的产率)。
2、黄色油物杏仁味:意思是说反应完毕把试管里的混合物倒入盛着水的烧杯中去,则过量的硝酸和硫酸就溶解在水里,而聚集在烧杯底的具有浓烈的苦杏仁气味的黄色油状液体就是硝基苯,硝基苯是无色的液体,由于溶解了一些杂质,所以常显黄色。
3、温计悬浴加冷管:"温计悬浴"的意思是说温度计必须悬吊在水浴中,切不可与烧杯底接触;"加冷管"的意思是说为了防止苯的蒸发,需在试管口塞上一个起冷凝管作用的长玻璃导管。
4、硫酸催化又脱水:意思是说硫酸在这里既做催化剂又做脱水剂。
溴苯的制取溴苯制取实验苯溴铁屑诉离情,微沸最佳管冷凝,云海茫茫卤酸雾,溴苯无色常变棕。
除溴需用碱液洗,漏斗分液便告成。
解释:1、苯溴铁屑诉离情: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是用苯、溴在铁屑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溴苯[联想:加药品时应先苯再溴后铁]。
2、微沸最佳管冷凝:"微沸最佳"的意思是说注意控制反应速度,以反应物液面微微沸动为宜,不可太激烈,否则大量苯和溴蒸发出来造成实验失败;"关冷凝"的意思是说跟瓶口垂直的一段长导管除导气外,还可以兼起冷凝器的作用,使蒸发出来的苯或溴回流回去。
3、云海茫茫卤酸雾:意思是说在常温时很快就会看到在导管口出现白雾,这是反应生成的溴化氢遇水蒸气所形成的酸雾[联想:溴化氢溶入锥形瓶中的水中,生成氢溴酸。
因此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里滴入硝酸银溶液,则有浅黄色溴化银沉淀生成:HBr+AgNO3=AgBr↓+HNO3]。
4、溴苯无色常变棕:意思是说把烧瓶里的生成物倒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烧杯底部有褐棕色的不溶于水的液体,这是溴苯,它本是比水重的无色液体,由于溶解了溴而常显褐棕色。
溴苯硝基苯实验室制备最全总结,有答案

溴苯硝基苯实验室制备最全总结,有答案溴苯、硝基苯的实验室制备实验题⼀、溴苯的制备1)原理:2)2Fe+3Br2=2FeBr3实验试剂:苯、液溴、铁粉实验装置:实验资料:1.溴是⼀种易挥发有剧毒的药品2.溴的密度⽐苯⼤3.溴与苯的反应⾮常缓慢,常⽤铁粉作为催化剂4.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5.反应最后苯和溴会有剩余它们易挥发6.长导管在很多实验中被⽤作冷凝蒸⽓使之回流7.溴化氢的性质与氯化氢相似8.液体轻微翻腾,有⽓体逸出.导管⼝有⽩雾,溶液中⽣成浅黄⾊沉淀。
烧瓶底部有褐⾊不溶于⽔的液体问题:(此问题答案的得出可依照上⾯“反应物说明”的信息)1.本实验的现象有?2.试剂的加⼊顺序是怎样的?各试剂在反应中起的作⽤是什么?3.导管为什么要这么长?末端为何不插⼊液体?4.纯净的溴苯是⽆⾊的液体,⽽烧瓶中液体倒⼊盛有⽔的烧杯中,烧杯底部是油状的褐⾊液体,为什么?产物中含有什么杂质,如何分离?分离步骤?5.实验过程中看到导管⼝有⽩雾,为什么?6.哪种事实说明苯与液溴发⽣了取代反应⽽不是加成反应?7.该反应为什么不能在溴⽔中⽽在液溴中进⾏?能⽤浓溴⽔代替液溴吗?为什么?8.反应的速度为什么⼀开始较缓慢,⼀段时间后明显加快?9.⽣成的HBr中常混有溴蒸⽓,此时⽤AgNO3溶液对HBr的检验结果是否可靠?为什么?如何除去混在HBr中的溴蒸⽓?答案:1、圆底烧瓶内液体微沸,液⾯上⽅有红棕⾊⽓体,导管末端有⽩雾出现。
2.①为防⽌溴的挥发,先加⼊苯后加⼊溴,然后加⼊铁粉。
②溴应是纯溴,⽽不是溴⽔。
加⼊铁粉起催化作⽤,实际上起催化作⽤的是FeBr3。
3、①伸出烧瓶外的导管要有⾜够长度,其作⽤是导⽓、冷凝。
②导管未端不可插⼊锥形瓶内⽔⾯以下,因为HBr⽓体易溶于⽔,以免倒吸。
4、①这是因为溴苯溶有溴的缘故。
②含有溴单质、溴化氰、苯等杂质。
③精确步骤:⽔洗、⽤10%的NaOH溶液洗、⽔洗、⽤⼲燥剂⼲燥、过滤分液、蒸馏说明各步骤的作⽤:a.⽔洗洗去溴与苯反应⽣成的氢溴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溴苯、硝基苯的实验室制备实验题
一、溴苯的制备
1)原理:
2)2Fe+3Br2=2FeBr3
实验试剂:苯、液溴、铁粉
实验装置:
实验资料:
1.溴是一种易挥发有剧毒的药品
2.溴的密度比苯大
3.溴与苯的反应非常缓慢,常用铁粉作为催化剂
4.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
5.反应最后苯和溴会有剩余它们易挥发
6.长导管在很多实验中被用作冷凝蒸气使之回流
7.溴化氢的性质与氯化氢相似
8.液体轻微翻腾,有气体逸出.导管口有白雾,溶液中生成浅黄色沉淀。
烧瓶底部有褐色
不溶于水的液体
问题:(此问题答案的得出可依照上面“反应物说明”的信息)
1.本实验的现象有?
2.试剂的加入顺序是怎样的?各试剂在反应中起的作用是什么?
3.导管为什么要这么长?末端为何不插入液体?
4.纯净的溴苯是无色的液体,而烧瓶中液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烧杯底部是油状的褐色
液体,为什么?产物中含有什么杂质,如何分离?分离步骤?
5.实验过程中看到导管口有白雾,为什么?
6.哪种事实说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7.该反应为什么不能在溴水中而在液溴中进行?能用浓溴水代替液溴吗?为什么?
8.反应的速度为什么一开始较缓慢,一段时间后明显加快?
9.生成的HBr中常混有溴蒸气,此时用AgNO3溶液对HBr的检验结果是否可靠?为什么?
如何除去混在HBr中的溴蒸气?
答案:1、圆底烧瓶内液体微沸,液面上方有红棕色气体,导管末端有白雾出现。
2.①为防止溴的挥发,先加入苯后加入溴,然后加入铁粉。
②溴应是纯溴,而不是溴水。
加入铁粉起催化作用,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3、①伸出烧瓶外的导管要有足够长度,其作用是导气、冷凝。
②导管未端不可插入锥形瓶内水面以下,因为HBr气体易溶于水,以免倒吸。
4、①这是因为溴苯溶有溴的缘故。
②含有溴单质、溴化氰、苯等杂质。
③精确步骤:
水洗、用10%的NaOH溶液洗、水洗、用干燥剂干燥、过滤分液、蒸馏
说明各步骤的作用:
a.水洗洗去溴与苯反应生成的氢溴酸。
(HBr易溶于水而其它不易溶于水)
b.用氢氧化钠洗去溴单质(溴和氢氧化钠反应)
c.用水洗去多余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而其他不易溶于水)
d.干燥剂除去多余的水
e.蒸馏分离溴苯与苯(两者沸点不同,笨的沸点小,被蒸馏出,溴苯留在母液中)
5、导管口附近出现的白雾,是溴化氢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氢溴酸小液滴。
6、苯与溴反应生成溴苯的同时有溴化氢生成。
7、溴化铁,注意在有水存在时,溴化铁就会电离和水解,改变了溴化铁的结构,失去了
催化作用,反应就无法进行,
8、该反应是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
9、不可靠,溴与硝酸银溶液种水反应生成的HBr也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将导管内的气体通入盛有四氯化碳的洗气瓶后再通入硝酸银溶液。
【典例导析】 1、图a是某教师完成苯与液溴反应的演示实验。
(1)苯与液溴反应属于(填反应类型);图(a)装置中缺少什么仪器(如果不缺不必作答);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b)所示,请分析其优点。
①
②
③
④
答案(1)取代反应
(2)b的优点有:①有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控制液溴的量控制反应的速率;②加装一个用CCl4除溴蒸气的装置,防止实验结果被干扰;③烧瓶上方的导气管较长,可以使反应液冷凝回流;④加有防倒吸装置
迁移应用
1.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如下图装置制取溴苯。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2)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4)若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
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现象是。
答案 (1)反应液微沸,有红棕色气体充满A容器
(2)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
Br2+2NaOH = NaBr+NaBrO+H2O(或3Br2+6NaOH = 5NaBr+NaBrO3+3H2O)
(3)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4)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2.实验室制备溴苯可用下图所示装置
填空:
(1)关闭F夹,打开C夹,向装有少量苯的三口烧瓶的A口加少量溴,再加入少量铁屑,塞住A口,则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D、E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
(3)待三口烧瓶中的反应进行到仍有气泡冒出时松开F夹,关闭C夹,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4
2.3
+ HO-
(硝基苯)
实验试剂:
实验资料:
1.硝基苯,无色,油状液体,苦杏仁味,有毒,密度大于水,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硝基苯蒸气有毒性。
2.苯与硝酸的反应在50 ℃ --60℃时产物是硝基苯,温度过高会有副产物。
3.硫酸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和硝酸混合时剧烈放热。
4.反应过程中硝酸会部分分解。
5.苯和硝酸都易挥发。
6.观察到烧杯中有黄色油状物质生成。
用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得纯硝基苯。
问题:(此问题答案的得出可依照上面“反应物说明”的信息)
1.如何混合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液?
2.为何要水浴加热,并将温度控制在60℃?
3.浓硫酸的作用?
4.温度计的位置?
5.如何得到纯净的硝基苯?
答案:
1)①先将浓硝酸注入大试管中,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并及时摇匀和冷却。
②向冷却到50-60℃后的混酸中逐滴加入苯,充分振荡,混和均匀。
切不可将浓硝酸注入浓硫酸中,因混和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以免浓硫酸溅出,发生事故。
2)水浴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在60℃以下,因为温度过高,苯易挥发,且硝酸也会分解,同时苯和浓硫酸反应生成苯磺酸等副反应;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很慢。
3)①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
4)①反应装置中的温度计,应插入水浴液面以下,以测量水浴温度。
5)①把反应的混合物倒入一个盛水的烧杯里,烧杯底部聚集淡黄色的油状液体,这是因为在硝基苯中溶有HNO3分解产生的NO2的缘故。
除去杂质提纯硝基苯,可将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NaOH溶液洗涤,再用分液漏斗分液。
实验步骤:
①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加入反应器中;
②在室温下的混合酸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合均匀;
③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④除去混合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
⑤将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较纯的硝基苯
(1)苯的硝化反应是在浓H2SO4和浓HNO3的混合液中进行的,其中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在往试管中加入苯时为何要逐滴加入且不断振荡试管?
(3)温度计悬挂在烧杯中的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
(4)本实验用水浴加热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
(5)被水浴加热的试管口都要带一长导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6)反应完毕后,如何从试管内混合物中分离出硝基苯?
答案:(1)催化剂、脱水剂
(2)防止反应液温度过高,减少苯的挥发和副产物的产生。
(3)控制水浴温度在50—60 ℃
(4)使试管内反应液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5)使苯蒸气冷凝回流,减少挥发
(6)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水中,再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下层的硝基苯。
练习1: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加入反应器中;
②在室温下的混合酸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合均匀;
③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④除去混合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
⑤将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较纯的硝基苯。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
(2)步骤③中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____。
(3)步骤④中洗涤、分离粗硝基苯应使用的主要仪器是____。
(4)步骤④中粗产品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
(5)纯净的硝基苯是____色,密度比水____,具有____气味的油状液体。
答案:(1)先加浓硝酸,再慢慢加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2)水浴加热 (3)分液漏斗 (4)除去残余的硫酸、硝酸
(5)无;大;苦杏仁
练习2:实验室用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物与苯反应制取硝基苯。
得到粗产品后,要选用如下几步操作对粗产品进行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进行干燥④用10%的NaOH 溶液洗涤。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①②③④②(B)②④②③①
(C)④②③①②(D)②④①②③
解析:先水洗溶解大量的酸而且分层,取下层得到出产品;其中必然含有少量的酸,再用碱洗,取下层的略带碱性的初产品,水洗除碱,鉴于除杂不引杂的原则干燥出水,再根据其物理性质进行精制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