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登封历史建筑群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我国第一个朝代夏王朝定都阳城,即今天的登封市告成(镇)。
登封原名“嵩阳”(意嵩山之南),“登封”、“告成”则因公元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登封),大功“告成”而得名。
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后两县合并为登封县。
登封拥有“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10年列入世遗名录)。
现存国家、省地市县文物古迹1512处,享有“中华文化圣山·世界功夫之都”的美誉。
登封嵩山可以概括为古寺庙、古宫观、古书院、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天文、古碑刻、古塔林、古文化、古武功、古艺术、古地质、古物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众多的寺庙、宫观、书院、遗址、碑刻、宝塔、文物、地质、天文、山峰、水景、名人、传说等等,令游人炫目。
嵩山历史文化建筑群包括太室阙、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少林寺塔林、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等名胜古迹,一一看下来也要三两天时间。
作为普通游客,看得也会晕的。
简介一些寺院和嵩阳书院。
中岳庙 2004年门票25元中岳庙,即嵩山中岳庙,原名“太室祠”,始建于秦。
原为祭祀嵩山太室山神的场所,随着祭祀山岳制度的消失,中岳庙后来成为道教的活动场所,但仍保留着礼制建筑的特点。
说是庙,其实是道教全真派的圣地。
现存庙制基本上保留着清代重修以后的规模,中轴线建筑共十一进。
2004年9月中岳庙牌楼2004年9月中岳庙峻极殿2004年9月中岳庙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初名嵩阳寺,为佛教寺院。
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更名为嵩阳观,成为道教活动场所。
五代后周时改为太乙书院,成为儒学活动中心,宋初又更名为太室书院,宋仁守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重修太室书院时赐名嵩阳书院,并设院长掌理院务。
北宋鼎盛时期,理学大师程颢、程颐曾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北宋与河南睢州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
登封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五年级

登封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五年级
《神奇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咱们登封,有一处超级神奇的世界文化遗产,那就是“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这里面有好多好多让人惊叹的建筑。
就说嵩岳寺塔吧,它高高地耸立在那里,就像一个巨大的巨人。
听爸爸说,它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啦,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依然坚强地站着。
还有中岳庙,那可真是大呀!一走进里面,就好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古代世界。
红墙黄瓦,庄严肃穆。
我听导游姐姐讲,每年都有很多很多人来这里祈福,希望能得到神灵的保佑。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我们的骄傲。
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它的美丽和神奇!
《登封的文化瑰宝》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我们登封特别厉害的一个地方——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登封有个少林寺,那可是闻名全世界。
电影里的少林功夫高手可厉害了,他们就是从这里学的功夫。
我去少林寺玩的时候,看到好多人在练武,那一招一式,可真带劲!
还有观星台,这是古代的人用来观测星星的地方。
我就在想,古代的人可真聪明,能想到用这样的办法去了解天空。
登封的这处世界文化遗产,就像是一个装满宝贝的大箱子,每一个宝贝都有它的故事。
我们要爱护它,让它一直闪耀着光芒。
天地之中

天地之中天地之中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8处11项历史建筑: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少林寺建筑群三处:塔林、初祖庵、常住院,会善寺,嵩阳书院,中岳庙和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2010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中国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在内的8处11项古建精华有了新的“护身符”。
中岳庙“天地之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登封市“天地之中”少林寺历史建筑群,共8处11项: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中岳庙、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会善寺、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
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观星台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同周公测景台、周公庙一起组成一座完整的院落,现存建筑有:照壁、大门、戟门、周公测景台、周公祠、观星台、帝尧殿等中轴线建筑和明清碑刻17通。
[1]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峻极峰下,是中国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
它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经历代重修,目前书院保持了清代(公元1644-1911年)建筑布局,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院,中轴线两侧有配房和西院敬义斋等,共有古建筑25座108间。
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汉三阙嵩阳书院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建于东汉年间(公元118-123年),是中国仅存的时代最早的庙阙,代表了中国古代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
雕刻于汉三阙上的图画、篆书、铭文十分精美,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
[3]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世界遗产. v R0 H v0 L F
m
欠
{ ‘
曼
: 段
林 寺 ¨ ^ 之中. ] 地
I ee tⅡ c oIe S a lnT mmc h nr n ct h h oi e
塔2 1 4 座和现 代塔2 . 座 教蘑惊 人, 是 综 台研 究中国建 筑发 展 史, 刻艺 雕 术发展 皿和宗教 发展 史的实物 资料 宝库 . 做 誉为 “ 中国古塔 艺术 博物
少林寺建筑群( 塔林、 初租庵、 常 筑、 教育制度以 及儒 家文化具 有不可 仲 住院) 见证了佛教通过在 天地之中 替代的标本意义 。 嵩阳书院作为中华 始创于公元前二世纪的中岳庙. J 蜂避为背 景.却独立建造 的传播 . 加强、 巩固其影响力, 井由此 文明瑗氍 的组成部分——懦学中理 虽以太室li 学的开创 地. 因公 认的 “ 天地 之中” 于 “ 炎地之中”盆地 平原,自成建筑体 形成丁中国堆犬的禅宗教派。 会普 寺始建 于北魏 孝文帝时期 理念而落脚于嵩山地区 东. 胎于中国皇家规制的规划布局 脱
世界遗产大会在评价 中说: 郑州 中特有的文化地 位. 而且 “ 天地之 中 在人文 方面对 ‘ 天地中’ 的崇 拜和认 登封 “ 天地之中 历史建筑群 . 包括周 这~文化 理念也 比较形象 , 便于外国 可。 ” 公测景 台和登封观 星台、 嵩岳寺塔、 评委理解 . 该概念是此次 嵩山建 筑群 中原的核 心则 在 郑州登 封 . 因 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 启母阙 嵩 申遗的竞争力所在。 而这里 成为中国 早期王朝 建都之 地
蚺 ” 。
情品之 , 匿是中固砖术结 拘建筑 宝 少林寺初 祖惑妊 为纪念佛教 东 典——宋代 《 槽造法 式 颁市后螋初
一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作者:肖婷来源:《文化交流》2010年第11期北京时间8月1日上午,正在巴西举办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本次中国唯一一个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登封“天地之中”嵩山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次申遗终获成功的嵩山建筑群也成为河南省继龙门石窟、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至此,我国世界历史遗产的数量增加到39个,居世界第三。
世界遗产大会在评价中说: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去年申遗受挫的嵩山历史建筑群在今年二次申遗时改名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据介绍,“天地之中”凸显了嵩山建筑群在中华文明中特有的文化地位,而且“天地之中”这一文化理念也比较形象,便于外国评委理解,该概念是此次嵩山建筑群申遗的竞争力所在。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世遗大会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中方有效地解释了“天地之中”与中国古代天文概念和至高无上的皇权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对这一地区的历史建筑、宗教、艺术的综合影响,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的一致认可,最终申遗成功。
澳大利亚文化遗产专家茱丽叶·拉姆齐评估验收后表示,考察过程中她认识了“中”字。
她说:“少林寺、观星台、中岳庙、嵩阳书院的碑刻上总是出现这个字,这充分说明了一个民族在人文方面对‘天地中’的崇拜和认可。
”中原的核心则在郑州登封,因而这里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中国几大主流文明——儒、佛、道都在这里建立了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这里也成为人们测天量地的中心。
“天地之中”实至名归

中岳 庙
中岳庙 即指 嵩 山 中岳 庙 ,位 于 河南 嵩 山南 麓 的太
室 山脚 下 ,它 背 倚 黄 盖 峰 ,面 对 玉 案 山 ,西 有 望 朝 岭 ,东有 牧 子 岗 ,群 山环 抱 ,布 局谨 严 ,规 模 宏伟 ,
红 墙 黄瓦 ,金 碧辉煌 ,总面 积 1 万 平 方米 ,为 中州祠 1 宇 之 冠 ,也 是 五岳 中 现存 规模 最 大 、保 存较 完 整 的古
建筑 群 。如 此宏 大 而又 幽雅 庄严 的庙 宇在 全 国罕见 。
建
遗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太 室 阙
位于 登封 市嵩 山南 麓 中岳庙 前5 0 处 , 0米
太室阙原是 汉代 太室 山庙前 的神 道 阙 ,石 阙为 汉 安帝元初 五年 时的 阳城 长 吕常所建 ,与 少室 阙、启母 阙并称 为 “ 中岳 汉三 阙”。 太室 山是 中岳 嵩 山的- { 分 ,早在 秦代 的时候就 已经设 - 1  ̄ 立寺 庙祭祀 山神 ,汉 代 的时候扩 建寺庙 ,隋唐 时 期 香 火 最 为 兴 盛 。 到 明 末 : 崇祯 十 四 年
2 1年 8 1 0 0 月 日,联合 国教科文 组织第3 届世界 遗产大会 审议通过 ,将 中国的登 封 “ 4 天地之
中”历史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天地之 中”历史建筑群位于河南省嵩 山地 区。包括周公测
景台和登 封观 星台、嵩 岳寺塔 、太 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 、嵩阳书院 、会善寺 、少林寺 常住院和塔林等8 1 优秀历史建筑。 1 项历史建筑 历经汉、魏 、唐 、宋 、元、明、清 ,构成 处1 项 1 了一部中国中原地 区上 下两千 年形象直观 的建筑史 ,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 、建筑种类最多、文化 内涵最丰 富的古代建筑群 ,是 中国先 民独特 宇宙观 和审美观 的真 实体现 ,是 中国古代 建筑 的卓越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学生版——专题01 基础知识综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学生版——专题01 基础知识综合1.(2024·河南·中考真题)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介绍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共8处11项,其中有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少林寺、久① (符负)盛名的学府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观星台等。
这些历史建筑宛如镶嵌在② (崇祟)山峻岭间的颗颗明珠,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
数千年来,它们以各自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何为“天地之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2024·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
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甲(落成/坐落)着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它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
23日11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日4时出发,11时许到达保定,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日改乘平汉线火车,(líng chén)出发,6时到达北平清华园站。
这一路风尘仆.仆,向着新中国走去。
75年过去了,重温“进京赶考”这段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不断乙(激励/激荡)着我们,(bǐng c hí)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前行。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líng chén)②(bǐng chí)(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ú)B.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ú)C.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ū)D.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ū)(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作文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作文在华夏大地的广袤版图上,有一处神秘而迷人的所在——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这可不是一般的建筑群,它们就像是一部部活着的史书,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曾有幸亲身感受过这片神奇的建筑群,那种震撼和美妙,至今仍在我心中萦绕。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怀揣着满心的期待,踏上了前往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旅程。
当我第一眼看到那些建筑时,我简直被惊得合不拢嘴。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的嵩岳寺塔。
这座塔高高地耸立在那里,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它的外观独特极了,那密檐式的塔身,一层一层的,仿佛是用岁月的砖石精心堆砌而成。
我走近它,抚摸着那古老的砖石,心里头不禁琢磨起来,这得经过多少能工巧匠的手,才能造出这么精美的塔啊!每一块砖石都好像在跟我诉说着它的经历,那粗糙的质感,带着岁月的痕迹,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
从嵩岳寺塔出来,我又奔向了中岳庙。
刚到门口,那宏伟的气势就把我给震住了。
朱红色的大门,金色的门钉,还有那威武的石狮子,一切都显得那么庄严肃穆。
走进庙里,香火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心里莫名地感到一种宁静。
我看着那些精美的建筑构件,雕梁画栋,美轮美奂,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手艺。
大殿里供奉着的神像,威严而庄重,让人忍不住心生敬畏。
我在那里站了好久好久,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了人们虔诚祭拜的场景。
接着,我来到了观星台。
这地方可太有意思啦!想象一下,古代的人们就在这里夜观天象,试图探索宇宙的奥秘。
那巨大的石圭和石表,在阳光下闪着神秘的光芒。
我站在观星台上,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心里想着当年的天文学家们是不是也像我这样,期待着能从星空中找到答案。
还有那少林寺,那可是闻名遐迩啊!一进寺庙,就能听到阵阵诵经声。
寺庙里的和尚们有的在打坐,有的在练武,那一招一式,虎虎生风,可真带劲!我看着那些古老的建筑,想象着曾经有多少少林高僧在这里修行,又有多少英雄豪杰从这里走出。
在这片建筑群中游走,我就像一个好奇的孩子,不停地探索着每一个角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洛阳自古称“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是中国著名的古都,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
特别是在周、东汉、北魏、唐(武则天)以洛阳为都城时期,在中岳嵩山创建了无数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经历代风雨沧桑,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留下来的成了珍贵文物。
如今,经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政府和郑州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中岳嵩山登封的古建筑群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虽然登封现在行政上隶属郑州管辖,但毕竟与洛阳有很深厚的渊源关系,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
祝贺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时间2010年8月1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大会上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遗产。
(央视新闻截图):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调整后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位列其中。
申遗期间,国家文物局多次派员和组织专家赴现场实地考察,指导开展各项工作。
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国家文物局的意见,组织力量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完成了申遗文本编制、遗产本体保护和展示、环境整治、专项法规建设、管理机构建设、档案资料建设、遗产监测、社会宣传、等工作,为申报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申遗过程中,不仅使登封市的景观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美化,而且使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公众的遗产保护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而为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乃至全省的文化遗产长期、有效的保护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河南登封原名阳城(告城),武则天当上了大周皇帝,将郑、汴划归王畿范围,武则天有《以郑汴等州为畿制》诏书曰:“朕膺此符合,绍隆周之睿业,因丕洛之鸿基。
相彼土中,实唯新邑。
五方入贡,兼水陆之骏奔。
六气运行,均霜露而调序。
山川形胜,祥祉荐臻,远无乾心,近收亡欲,式建宗社,大启神都。
”登中岳嵩山祭祀封禅,遂将阳城改为登封,并投金简于嵩山。
金简1982年出土于中岳嵩山峻极峰,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0.1厘米,重223.5克,唐代早期金简,呈长方形。
正面镌刻双钩楷书铭文3行63字: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
太发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此简是武则天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七月七日来嵩山祈福,谴宫廷太监胡超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这是中国目前发现唯一的皇帝祭神祈福金简。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文化珍品,宝贵价值熠生辉在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而天地中心则在中原河南,这里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中国几大主流文明--儒、佛、道都在这里建立了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这里也成为人们测天量地的中心,这一历史背景使得这里汇聚和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纪念建筑,其精华,即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它们都与中国“天地之中”传统宇宙观发生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是“天地之中”宇宙观形成的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其价值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高度认可。
周公测景台最早是西周(约公元前1037年)为测日影定地中而建的土圭,唐代(公元723年)在其旧址仿旧制建成了留存现在的石圭测景台。
观星台为元代(1276年)天文学家郭守敬所建,是当时27个天文观测站的中心观测点,见证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的测量演算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的建筑之一。
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充分验证了"天地之中"的信仰,是科学、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
太室阙,是中岳庙前身太室祠前的神道阙,位于登封市区东太室山黄盖峰下中岳庙天中阁前600余米处的中轴线上,后来便成为历代中岳庙前导空间的重要建筑。
太室阙中心点坐标为北纬34°27′06.81″,东经113°04′04.09″。
太室阙始建于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东汉首都在洛阳。
东汉王朝崇信道教,在中岳庙(当时名称叫太室祠)前以青灰色块石砌筑,分建东西两阙,间距6.75米,相对如门,是太室祠的象征性大门。
阙身平面呈长方形,上有出檐的四阿顶,为石质仿木结构,东西两阙分别由母阙和子阙组成,各通高3.96米,长2.13米,厚0.7米,子阙比母阙低1.31米。
阙身四周雕饰有反映汉代社会风俗和信仰的画像,保存较好的有50余幅。
阙的题额刻在西阙南面上部,阳刻,仅存“中岳太室阳城”六字。
铭记刻在西阙北面,阴刻,计27行,每行7字,内容主要是赞颂中岳神君的灵应和阳城县长吕常等建阙的缘由。
东汉三阙,雕刻精美,上面生动记载的历史画面和生活场景体现出无可取代的艺术、建筑、历史价值,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
由太室阙和中岳庙构成的礼制建筑群,是古代祠庙建筑群空间处理的优秀范例。
少室阙、启母阙则以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和艺术内容代表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的一种传统--祖先崇拜,这种传统是中国血缘政治和家族关系、伦理道德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准则,也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之一。
汉三阙是建于"天地之中"的古代都城选址登封地区的遗迹证明,证实了早期人类对“天地之中”的信仰。
太室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庙阙,是古代祭祀太室山神的重要实物见证,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
为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
太室阙为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阳城县长吕常所建。
分东西两阙,中间相隔6.75米。
东阙通高3.92米,西阙通高3.96米。
两阙结构完全相同,由阙基、阙身、阙顶3部分组成。
太室阙东阙:太室阙西阙太室阙身以减地平雕手法,刻百戏、狩猎、神话故事、奇禽怪兽以及贵族生活等画面。
画像久露荒野,风雨剥蚀,有的已漫漶不清,幸存下来的尚有60余幅。
题额刻在西阙南面上部,阳刻篆书“中岳泰室阳城口口口”9字,今仅存6字。
题额下刻篆隶参半的铭记,在西阙北面也刻有铭记,为阴刻隶书,计27行,除3、4两行为10字,其余每行9字,每段之前均以圆圈作标识,为汉代石刻文字所罕见。
主要是赞颂中岳神君的灵应和吕常等人建阙的缘由。
太室阙对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情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创于公元前二世纪的中岳庙,虽以太室山峰遥为背景,却独立建造于"天地之中"盆地平原,自成建筑体系,脱胎于中国皇家规制的规划布局和保存完好的建筑物,是中国道教建筑最完整的代表作。
中岳庙前身是太室祠,最迟在西汉汉武帝时已经存在,原为祭祀嵩山太室山神的场所。
庙内的宋代铸铁神人、北魏以降的历代碑刻和壮观肃穆的古柏林更增添了这一庞大的道教寺庙的传统韵味与独特价值。
中岳庙见证了印刻"天地之中"信仰的道教文化发展史。
中岳庙全景:嵩阳书院,前身为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的嵩阳寺,北魏的首都在洛阳,历代王朝为使儒学成为官方和民间最权威和显赫的主体教育、学术体系,对嵩阳书院格外重视,至北宋时(公元960-1127年),嵩阳书院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著名理学家程颢曾在此讲学,是程朱理学的策源地。
嵩阳书院现存清代建筑26座,规划布局和实物留存独具特色, 对研究我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
嵩阳书院作为中华文明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儒学中理学的开创地,因公认的“天地之中”理念而落脚于嵩山地区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作为密檐式塔的鼻祖,在佛塔的类型上有极大的开创性,是中国建筑艺术和西域建筑交流的见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佛塔,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
它代表了东亚地区同类建筑的初创与典范,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嵩岳寺塔是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传播而确保并扩大其影响力的建筑实物见证。
少林寺,位于登封市西北13公里太室山南麓。
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
该寺因山而得名,清景日昣《说嵩》:“少林者,少室之林也。
”少林寺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拳法的发祥地。
少林寺,创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第二年(公元496年),为北魏京师洛阳畿内属地。
直至1949年,随登封县划归郑州。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太和二十年(496年)孝文帝为安置北天竺僧高僧跋陀赦建少林寺,公给衣供。
跋陀于寺西台建舍利塔,塔后建译经堂。
熙平二年(517年)洛阳永宁寺建成,十七年后毁于火。
其间南天竺僧菩提达摩曾见此寺,后入少林寺后五乳峰山洞坐禅。
正光初(520年)跋陀弟子僧稠任少林寺主。
北周承光元年(577年)周武帝下诏毁佛法,少林寺被废。
大象二年(580年)周静帝下诏重兴佛道二教。
少林寺复立,更名陟岵寺。
隋开皇元年(580年)恢复少林寺名。
开皇中(581-600年)隋文帝诏赐少林寺柏谷坞地一百顷。
大业十四年(618年)天下大乱。
少林寺被山贼所劫,僧徒拒之。
塔院被焚,灵塔尚存。
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廿七日,东都洛阳少林寺上座善护等十三僧,联合伪轘州司马赵孝宰等翻轘州城,执王世充侄王仁则归唐有功。
三日后,秦王李世民派员至寺颁赏。
武德五年(622年)少林寺因居伪郑之地,被废省。
武德七年(624年)寺僧不服减省上诉。
七月,敕少林寺依旧置立。
武德八年(625年)二月,重赐少林寺柏谷坞地四十顷,水碾一具。
咸亨中(670-674年)高宗巡幸少林寺,御题《金字般若碑》,留幡像及施物。
弘道元年(683年)禅宗大师法如入少林寺。
九月廿五日,武则天遣武三思送金、绢等物至少林寺,立《大唐天后御制愿文》,为亡母杨氏造功德。
嗣圣元年(684年)高宗薨,武则天至少林寺为高宗造功德。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定都洛阳的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又称佛陀),在登封嵩山首创少林寺,传播小乘佛教。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住持少林寺,传播大乘佛教,后人称之为“禅宗初祖”,称少林寺为“禅宗祖庭”。
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周武帝宇文邕禁灭佛道,少林寺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