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卢卡奇是20世纪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文学评论家,他的物化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亟需对社会现象进行科学深入的认识和分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能够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我们需要了解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什么。

物化理论是卢卡奇对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分析的产物。

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的物化,使得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交往方式变得肤浅和虚假。

这种物化不仅表现在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中,更深层次地影响了人的本质和自由。

卢卡奇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劳动变成了商品,导致劳动者失去了对自己劳动的控制权,劳动本身变得异化和物化。

人们的社会关系被金钱和物质财富所支配,使得人们变得孤立和自私。

这种物化使得人失去了对自己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控制权,成为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被支配者。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人们在追逐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对人的本质和社会关系的思考和关注。

这种物化现象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表现为劳动者失去对自己劳动的控制权,社会关系被利益和权力所左右,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虚假和肤浅。

物化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借鉴和理解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以便更好地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指出,要解决物化现象,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交往方式。

他认为,只有通过人的自由和创造性的活动,才能摆脱物化的束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自由。

他提出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呼吁建立一种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由和幸福的社会制度。

这对于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代中国社会,我们需要重视人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建立更加公平和人性化的社会制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自由。

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卢卡奇(Georg Lukács)是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而他的物化理论是他最为人称道的思想之一。

物化理论是他在文学、哲学、政治和社会学领域中的许多著作中所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

本文将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卢卡奇的思想和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物化理论。

在卢卡奇的理论中,物化被定义为对人的异化和固化,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被迫将自己的劳动力和生产力作为商品交换,从而使他们的劳动力和生产力被异化和固化为一种商品。

这使得人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而变得像是被自己创造出来的物品所控制。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变成了不再具有自主性和主体性的“东西”,即物化。

在卢卡奇看来,物化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它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心理现象和文化现象。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渐渐地失去了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取而代之的是对物质财富和权力的追逐。

这种追逐常常会导致人们变得冷漠、自私和利己主义,从而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和人性的发展。

在物化的社会里,文化也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和商业化,人们更倾向于追求“流行”和“时尚”,而不是真正的艺术和美感。

这种状态导致了今天社会的“自我的失落”和“品位的萎缩”。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不仅仅是对社会现象的一个描述,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批判和决心。

他希望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能够唤起人们对自身处境的认识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不仅会导致人们的灵魂受到伤害,也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在这一点上,他和一些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如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者有着相似的看法。

与一些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同的是,卢卡奇并不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结果。

在他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他认为可以通过阶级意识的唤醒和社会变革来实现社会的解放和人的自由。

试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试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试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物化”是卢卡奇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概念。

他根据马克思《资本论》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提出“物化”范畴,并且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作了完整阐述。

主要探讨卢卡奇所提出的物化理论的内涵、物化的具体表现以及物化的克服,力求较为全面地把握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并发掘出物化理论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意义。

标签:物化的内涵;物化的表现;物化的克服;当代意义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自马克思以来第一次通过物化概念来论述资本主义的异化问题。

他认为,物化现象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资本主义社会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现象就是“物化”。

时至今日,分析、探索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物化的内涵卢卡奇是通过分析马克思《资本论》中对拜物教的阐述得出物化的理论的,他引用马克思的话说:“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的社会关系”[1]。

卢卡奇指出,人的“物化”的特性,正是在此基础上,把按照可计算性来加以调节的合理化原则,把由于社会分工导致的生产的机械性,把掩盖在物与物关系的虚幻形式下的生产者人格的破碎以及生产者的原子化和孤立化都包含在了其中。

因此,卢卡奇认为物化就是“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2]。

卢卡奇对物化的本质规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物化产生的前提是商品形式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范畴。

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它不具有谋取永恒的自然规律的资格,它与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相关联,并遍及社会的一切方面。

所以,卢卡奇的物化概念和对象化是不完全相同的,他只是将资本主义范围之内的对象化理解为物化。

第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核心内涵是指社会关系的物化。

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对现代社会之意义

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对现代社会之意义

现象 。就像人们所熟知 的人类社会 的发展一样 , 商品 的 产生和商 品交换 的出现绝不是资本 主义 时代 的特有产 物,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低级阶段 , 原始社会 以及后来逐渐 发 展 起来 的农 业 社会 中 , 有 着 零 星 的 商 品交 换 和 简 单 都 的小农经济商 品生产 , 而由于那 时的商品生产还 尚未形 成一定的规模 , 商品的交换也 只是人们为了获得更多 的 自己生产 的产品以外 的生活必需品说 进行 的, 品在社 商
主体经济 , 品结构及其特性普遍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一 商 切领域 , 就连劳动力本身也成为特殊的商品, 物品之间的 关系已经成为主导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曾说过:商品 “
形 式 的 奥秘 不 过 在 于 : 品形 式 在 人们 面前 把 人 们 本 身 商 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 的性质 , 反映 成这 些物 的天 然 的 社会 属 性 , 而 把生 产 者 同劳 动 的社 从

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 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 系。由于这种转换 , 劳动产品成 了商品 。成了可感觉而 又 超感 觉 的 物与 社会 的 物 … …这 只 是人 们 自己 的一 定 的 社会关系 , 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 的关系的虚幻 形 式 。m 人类 社会 从 原始 社会 发展 至 今 , 动产 品从 ” , 在 劳 最初是由人类勤奋劳动的结 晶目的为满足其生存需要到 如今发展成为商品 , 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人 们 在 劳动 过 程 中 , 赋予 了他 们 在 劳动 中产 生 的劳 动 产 品 以社会性质 , 而随着社会的演变发展 , 商品形式的出现就 进一 步把 劳动 的社会 性 质强 加 给 了劳动 产 品 。 卢 卡 奇从 《 本论 》 资 中所 提 出的商 品拜 物 教 这一 概 念 得 出 了现 代 人 的物 化 现 象 。他 认 为 , 化 现 象 使 商 品 结 物 构 中物 的关 系掩 盖 了人 的关 系 , 或者 换 一种 说 法 , 使 人 它 的关 系变 成 了一种 物 的关 系 。卢 卡奇 认 为 “ 品结 构 的 商 本质 常常被人们所指 出。它的基础是 , 际关系具有一 人 种 物 的特 征 , 样 它就 获 得 了一种 ‘ 想 的客 观 I , 种 这 幻 生’一 自主性 , 似乎它成 了如此精确 的理性和包囊一切的东西 , 以致人际关系——它的这个根本性质的一切痕迹都被掩 盖住 了 。n ” 卡奇在 做 出这 一结 论 时认 为 , 种商 品拜 ”" , 卢 这 物教 现象和物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 的现象 , 是 生存在现代社会 的人们所面临的特有 问题。卢卡奇主要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卢卡奇(Lucian Pye)是美国著名学者,他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问题,并提出了物化理论。

物化理论指的是将文化、社会和政治现象看作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非主观的概念或观念。

在卢卡奇看来,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物化现象的研究和理解。

他认为,物化现象是一个社会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对物化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一个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物化理论帮助我们认识到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

物化现象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还涉及到价值观念、信仰体系、道德规范等非物质层面的事物。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我们不能只注重经济建设和技术创新,还要关注文化建设和价值观念的引导。

只有通过积极引导物化现象,我们才能够塑造更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文化环境。

物化理论提醒我们重视社会问题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通过对物化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社会问题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因素的问题。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我们要避免片面化、单一化的观点,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从多个角度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

物化理论强调了社会发展中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个体的追求和集体的利益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我们不能只注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还要关注集体的利益和共同发展。

只有在个体与集体之间找到平衡点,我们才能够实现更为稳定、和谐的社会发展。

物化理论提醒我们关注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问题。

物化现象往往是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的体现。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我们要坚持科学合理的社会结构,确保权力的公正分配,以增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能力。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于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及时关注物化现象,深入剖析其中的规律,从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只有通过对物化现象的研究和理解,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试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

试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

试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历史与阶级意识》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安东尼奥·卢卡奇于1967年出版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提出了“物化”(Commodity Fetishism)理论。

本文将探讨卢卡奇在该著作中对“物化”理论的阐释和意义。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中的“物化”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物化一词最早出现在《资本论》中,用来描述商品社会中人们对物品的神秘化和异化。

卢卡奇继承了马克思的思想,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扩展。

卢卡奇指出,物化并不仅仅是对商品的神秘化,而是更深层次的社会现实。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不仅体现在商品交换上,还贯穿于整个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交往方式都被商品逻辑所支配,导致了人际关系的表面化和虚无化。

这种虚伪性和异化现象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人们被迫以商品的形式来对待自己和他人,从而失去了人性的本质。

卢卡奇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现象对人们的思想和意识的影响。

他指出,由于物化的存在,人们的意识被资本主义逻辑所左右,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的实际处境和社会现实的无知。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真正利益和立场,而是按照资本主义的需要和规定来行动,从而成为了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和受害者。

卢卡奇认为,只有当人们通过批判性的思考和意识形态的改变,才能从物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立场和人生价值。

卢卡奇还指出了物化对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和艺术被商品化和商业化,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这导致了文化和艺术的内容日益空洞化和商业化,失去了原本的创造性和思想性。

由于物化的存在,人们对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也变得肤浅和功利化,使得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被掩盖和扭曲。

卢卡奇呼吁人们对文化和艺术进行解体和批判,以恢复其原本的创造力和人文精神。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对抗物化的可能途径。

浅论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浅论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2 0 1 3年第 4期 总第 5 3期
海 南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 o u ma l o f Ha i n a n Ra d i o& T V Un i v e r s i t y
2 0l 3 No . 4
Ge n e r a l S e r i a l N o . 5 3
个 问题 。 ( 一) 道德 发展 方面
劳 动者 与劳动 对 象 在 归 属 权 上 分 离 开来 , 劳 动对 象不 属 于劳 动者 , 劳动 者 成 为 劳 动 过 程 中 的 客体 , 为 了 生 计 被 迫 出卖 劳 动 力 , 被 迫 忍 受 劳 动 过程 商 品化 , 劳动 者退 化 为 物 , 受 物来 支 配 , 他 们 的活 动越 来越 多地 失 去 了 主体 性 和创 造 性 , 失 去 了对整 个 社会 的理 解 力 和批 判 力 , 这 是 资本 主 义 私有制 条 件 下最 基本 的 体 现 j 。 随 着 社 会 分 工 的发展 , 机 器 出现 , 人们机械化使用机器 , 完 全 抛 弃 了 自我 意 识 的发 展 , 麻木又熟 练地使用 机器。 人 与人 之 间 也 是 “ 经济 ” 关系, 即物 品 与 物 品关 系。正 如卢 卡奇 所 说 : “ 随 着 经 济 关 系 的 发 展 形 式越 来 越 间接 、越来越 复杂 , 人们 就 越来 越 难 干 ,
之 间 的内 在 联 系 从 而 把 实 践 目的 局 限在 一 些 局
部的、 低层 次 问题 上 。这样 必 然 会 无 希 望 地 陷人 到“ 抽 象 的乌 托邦 主义 ” 和“ 粗 糙 的经 验 主 义 ” 之 中 。在卢 卡 奇 观 点 中 , 物化是 一个完整体 系 , 在 论 证 过程 中 , 他 批 判 了古 典 哲 学 的 局 限性 , 由 于 古 典哲 学 在物 化 问题上 的“ 二 律 背反 ”, 从 而不 能 消 除 。我们 要 用辩 证 、 发 展 的哲 学 观点 来 看 待 这

试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

试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

试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卢卡奇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在他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物化”(reification)的理论,这一理论被视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和丰富。

本文将结合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探讨“物化”理论的含义、作用和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物化”这一概念的内涵。

在卢卡奇的著作中,他将“物化”定义为“把人类的活动或人的关系转化成物或物的关系,使其具有伪装成物的特征”。

简单来说,就是将人的活动和关系看作是客观存在的物体或事物。

这样一来,人的活动和关系就失去了其本质的人性和活动性,被冷冰冰地看待成为了客观存在的东西。

这种“物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化和异乎寻常,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奴役和控制。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现象比比皆是,它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变得异化和疏离,进而导致了社会和个体的不幸和痛苦。

卢卡奇认为批判“物化”现象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议题。

那么,“物化”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卢卡奇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导致了“物化”现象的产生。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和商品成为了社会上最基本的交换和交往媒介,而人际关系和人的活动也被纳入到了这种商品交换的范畴之中。

这使得人的活动和关系被对象化了,被看成是可以交换和买卖的商品,进而“物化”了。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在加剧了“物化”现象的产生。

经济利益被神圣化,物质利益被张扬为一切的追求,而个体的精神追求和人文关怀则被冷嘲热讽。

这种意识形态加剧了“物化”现象的发展,使得人的活动和关系更加地“商品化”,变得更加冰冷和异化。

卢卡奇指出,“物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深刻反映。

“物化”又是如何影响着人的意识和社会变迁的呢?卢卡奇认为,“物化”是导致人的意识形态的虚假和扭曲的根源。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意识受到了商品交换的影响,认为一切都可以用金钱衡量,一切都可以用利益来推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意义
[摘要] 格奥尔格.卢卡奇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文学批判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人,发表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主要讨论了资本主义物化现象,物化理论成了学术界讨论的重点问题,他本人也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开创者之一。

[关建词] 卢卡奇物化理论
“物化理论”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探讨的重要问题,是其进行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及基本思想的主要体现。

他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属性出发,指出商品交换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物化的直接原因。

得出物化不仅是经济学的中心问题,而且是囊括一切方面的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结构问题的结论。

一、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卢卡奇根据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得出物化概念,包括两个方面: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自然现象,是在商品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他把物化和异化等同一个概念,是人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来的产物反过来支配和主宰着人。

他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分工与专门化、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等理论以后指出:商品拜物教是我们这个时代,即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特有的问题。

从而得出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物化的直接原因是商品的交换。

他认为商品交换的世界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商品结构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物的性质,从而获得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这种对象性以其严格的、十全十美和合理的自律性掩盖着它的本质,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所有痕迹。

揭露了物化产生的实质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发展。

“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

这原本只是人们自己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

”②物化既是一个经济方面的问题,也是囊括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进一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别对物化理论进行了阐述。

卢卡奇说:“在主观方面­——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地方——人的活动同人本身相对立的被客体化,变成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服从社会的自然规律的异于人的客观性,它正如变为商品的任何消费品一样,必然不依赖于人而进行自己的运动,在客观方面是产生出一个由现成的物与物之间关系构成的世界,规律虽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作为无法制服的、由自身发生作用的力量同人们相对立。

商品形式的普遍性在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
都制约着在商品中对象化的人类劳动的抽象。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占据了支配地位,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人的关系被物化了。

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内容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普遍的物化,经济活动、政治和意识形态都处于物化状态,人也从外在到内在都被物化了。

人们只注重对商品的崇尚和追求,使人们的日光愈来愈短浅,这造成了人们只注重眼前的物和物的关系,忽视对未来前途的思考。

物化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僵硬化和机械化,内容可分为劳动物化、人的物化、经济物化、政治物化和意识物化。

劳动物化: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劳动过程转化为狭隘、精细的分工,它使人们的社会生活被分割为一块块碎片,人们被局限在一个越来越小的圈子里劳动和生活。

劳动的过程逐渐地分化为抽象的、合理的、专门的操作过程,以致工人失去了同最终产品的接触,工人的工作被归为一个专门的固定动作的机械重复。

人的物化: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使人屈从于这个分工的范围之内,这样就把整个社会生活分解成一个个微小的部分,一块块的联系不紧密地碎片,以至于工人同作为整体的产品的联系被切断。

其结果是使人们的目光停留在周围发生的局部的事情上,失去了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经济物化: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不仅要求一个社会应当根据商品交换来满足其一切需要、不仅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而且劳动者还要以自身劳动力的形式表现为商品,从而将自己降低到与劳动商品相当的水平。

商品拜物教成了一张无形的网,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颠倒为物与物即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

政治物化:卢卡奇认为物化现象一旦转化为社会生活的每一种表现形式,那么最突出的首先表现在国家形式和法律制度上。

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框衡于法律范围之内,都受到国家机器的强有力的干预和调治,在虚假的“客观性”面纱之上,又添加了一层“公正无私”、“合理合法”的更为虚假的人为掩盖。

国家机构分工越细,越合理,那么它的物化也就越严重。

尽管国家管理和生产领域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就其实质而言是一致的。

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不是在减弱物化的结构,而是在强化这种物化结构。

三、研究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意义
卢卡奇中论述了物化和物化意识产生的根源、表现及其造成的影响,为社会发展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通过研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在马克思影响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批判性的研究,提出了物化理论,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物化现象在经济、政治、意识领域里的不同表现,并进一步提出了克服物化的总体性理论。

提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不断的斗争中树立“总体性意识”才能消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以总体性的辩证法为基本原则,以人本化的思维取向为
价值尺度,以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和成熟为扬弃物化的现实途径,这一理论对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及辩证法思想至关重要,但也因最终倒向唯心史观而存在重大的理论失误。

由于卢卡奇的关于总体性方法的运用仅仅停留在被普遍物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表象,而没有找到导致物化的真正根源,连卢卡奇后来也意识到,它的总体性方法在分析经济现象时,不是以劳动,而只是以发达商品经济的复杂结构作为出发点。

卢卡奇是杰出的,也是多面的,物化理论固然存在种种偏颇和失误,但是能在比马克思在1932年出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面试早十年的时间提出已经很接近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理论,这本身就值得敬仰。

其直面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物化理论,无疑给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并且其物化思想的阐述建构也具有独创性,他的理论失误、教训对理论思维的发展至今仍不失警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馆,1998.
[2] 张翼星:卢卡奇申辩—卢卡奇哲学思想若干问题辨析[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3] 李立培.透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0).
[4] 张卓,王俊卿.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8.2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