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教学教案
初高中衔接教案(语文)

衔接之一——心理篇用心学语文学习目的:1、认识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
3,做好语文学习的相关准备。
4,明确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1、自我介绍,建立良好的师生初次见面印象。
2、谈语文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提学习语文的要求,规范学习行为。
学习时数: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语文的魅力语文学科的魅力在于语音的抑扬顿挫,文字的象形意会,词语的丰富多彩,话语的妙趣横生。
--朱学坤《语文的魅力》二、走进语文(思)(一)语文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什么?1,(自由回答)组织讨论。
2、给大家三分钟时间,然而小组内交流,请把大家认为精彩的话作上记号,待会儿请一个同学组织一下代表小组发言。
A.独立书写,小组交流;B.各组奉献,前面已经被人讲过的就不必再说(发言者自己先报姓名。
老师遇到十分精彩的,要问这个创作者的姓名,要求课后交上来)。
3、出示有关语文音趣,字趣,意趣,篇趣实例,请大家大声地朗读。
(小结)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语文的魅力在于读和写。
当你静下心来,烹一壶清茶,煮一杯咖啡,放一曲悠扬的音乐,打开书卷,书中世界,洋洋大观,尽收眼底,可观宇宙之大,可察品类之盛,可神交于古人,可觅知音于今人,岂不雅哉?岂不乐哉?(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文?1、从语言产生的角度:表情达意的需要;“言之无文,其行不远”“诗言志,歌言情。
”2、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请同学们结合现实需要说一说)1)学习的工具2)工作的工具“艺术人生”主持人朱军“家父门”事件引争议在2007年4月18日播出的“艺术人生”特别节目“恰同学少年”中,朱军请上了毛泽东同志的嫡孙、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上台讲述爷爷奶奶的往事。
高一语文初高中衔接语法教案

高一语文初高中衔接语法教案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语文初高中衔接语法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语文初高中衔接语法教案》。
第一篇:高一语文教案一、齐读学生齐读课文,温习巩固,加深理解。
二、研讨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后人认为,作者的结论也是片面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让学生查阅有关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资料,或发给学生有关资料,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畅所欲言。
[明确]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艰险,亲身探访,是难能可贵的。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但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段提出结论,也就是本文的中心:“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话无疑是正确的。
虽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认为石钟山是因山形像覆钟而得名的,今人经考察又认为石钟山是因“形”和“声”两方面而得名的。
苏轼的说法不完全正确。
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的。
三、比较比较《石钟山记》与《游褒禅山记》两篇文章。
让学生思考、讨论,畅所欲言,老师引导、点拨、归纳。
相同点――通过记游来说明道理,叙议紧密结合,前后呼应,事、理浑然一体,这是两篇文章写法的相同之处。
它们与一般游记不同,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
它们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记游来说明事理。
不同点――1.叙议结合的安排和文章的结构不同。
《石钟山记》全文分为议论、记游、议论三部分,先议沦,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抒发感想。
它的第一段是质疑,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表示怀疑,属议论部分;第二段是解疑,通过实地考察探究石钟山得名由来,属议论部分;第三段是结论,在质疑、解疑的基础上得出要认识事物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臆断其有无”的事理,属议论部分。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材料学案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材料学案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材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能够掌握各种短语的结构类型学习过程:Ⅰ、基础知识:短语的定义:短语是比词高一级的语法单位,是由语素或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又叫词组。
如:开关、红花、花红、骑马、向东、我的短语的分类:1.按结构分: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结构。
2.按功能分: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
短语中有一个中心词,决定了整个短语的性质和功能。
Ⅱ、结构类型一.并列短语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是代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这样的短语叫并列短语。
类型:1、名词性的并列短语:师生、花草、丰功伟绩、春夏秋冬、我和你们2、动词性的并列短语:调查研究、听说读写、讨论并通过、又哭又笑3、形容词性的并列短语:雄伟壮丽、光荣而艰巨、又白又胖、又年青又能干二.偏正短语定义: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
类型:1、名词性的偏正短语:以名词或代词为中心词组成。
你的作业、五个学生、那所学校、眼保健操、新鲜(的)空气、讨论的问题2、动词性的偏正短语:以动词为中心词组成。
非常欢迎、永远记住、站着喝酒、小心(地)翻阅、这样做、为人民服务3、形容词性的偏正短语:以形容词为中心词组成。
很可爱、完全相同、更加坚强、十分艰巨、多么伟大、比你高、对时事关心三.动宾短语定义:由动词与后边支配或涉及的对象组成的短语。
举例:看电影、修理机器、佩服你、找什么、盼望放假、提倡优生优育、爱干净、感到沮丧、控制物价上涨、裂了一条缝四.主谓短语定义:由具有陈述和被陈述关系(即主谓关系)的两个部分的词组成的短语。
举例:书香、日食、红旗飘扬、春天到来、他聪明、劳动光荣、布置妥当、明天星期天、这样做不对、昆明四季如春五.后补短语定义:由动词或形容词与它后面起补充作用的词组合而成的短语。
初高中语文基础语法衔接教案

初高中语文基础语法衔接【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现代汉语的词类、短语、句子成份等基础语法知识。
2.学习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翻译的原则。
【教学重点】1.掌握现代汉语的句子成份语法知识,学会划分句子成份。
2.学习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翻译的原则。
【教学难点】学习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翻译的原则。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现代汉语部分一、词类根据功能标准,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先划分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指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虚词指没有词汇意义光有语法意义的、不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1、实词:名词一般名词:天、教室、雷锋、思想、花朵方位词:上、下、前、后、以上、之后时间词:秋天、早晨、明年、现在处所词:中国、亚洲、里屋动词一般动词:跑、吃、整理、研究、恨、喜欢、开始、竞赛趋向动词:来、去、起来、下去、进来、出去心理活动动词:爱、怕、恨、喜欢、羡慕、希望、讨厌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在、存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失判断动词:是能愿动词:能、肯、应该、可以、敢、会形容词一般形容词:好、大、热、优秀、光荣、美丽、雪白、重要非谓形容词:正、副、慢性、大型、人为、共同、主要数词:零、半、一、七、十、百、千、万、亿量词物量词:个、件、条、斤、斗、棵、块、箱、张、只、元动量词:趟、遍、次、回、顿、番、场时量词:天、月、年、季、日、周代词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自己、大家、咱们指示代词:这、那、这儿、那儿、这里、那里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哪儿练习下列实词各属于哪类词?按提示将ABCD填入下列括号中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代词1、简洁()2、关心()3、知识()4、知悉()5、以前()6、积极()7、友好()8、友谊()9、渴望()10、愿望()11、火线()12、火红()13、专家()14、大家()15、底层()16、关闭()17、企图()18、咱们()19、意图()20、目的()21、限制()22、怎样()23、放假()24、特征()25、寒冷()26、成绩()27、成功()28、坚决()29、坚持()30、疑问()31、怀疑()32、使用()33、效用()34、约束()35、拘束()36、这里()37、热爱()38、可爱()39、多少()40、兴趣()41、兴奋()42、决定()43、决心()44、那些()45、存在()46、失望()47、亲切()48、限度()49、它们()50、伟大()参考答案一、1、C 2、B 3、A 4、B 5、A 6、C 7、C 8、A 9、B 10、A 11、A 12、C 13、A 14、D15、A 16、B 17、B 18、D 19、A 20、A 21、B22、D 23、B24、A 25、C26、A27、C28、C29、B30、A31、B32、B33、A34、B35、C36、D37、B38、C39、D40、A41、C42、B43、A44、D45、B46、C47、C48、A49、D50、C2、虚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教学pptx课件及教案

4、动补短语:前面的词的意义是主体 (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词来 补充说明前面的词。(即补语) 示例:酷得很 看透了
5、主谓短语:主语是陈述的对象(往 往是名词、代词),谓语是陈述的内容 (往往是动词、形容词) 示例:上帝死了 脑袋晕
练习:指出下列短语的类型
天翻地覆 大肆渲染 讳疾忌医 精神矍铄 人声鼎沸 潜滋暗长 义愤填膺 声色俱厉 笔耕不辍 三顾茅庐 迟疑不决 麻木不仁 前功尽弃 沁人心脾 抑扬顿挫 怒不可遏 慷慨激昂 无私奉献 挑拨离间 爱国青年 奔向未来 棒极了 和睦家庭 幼年时期
句子的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 ——三种主要成分 定语、状语、补语; ——三种附属成分
主语
句子的成分 谓语
五种基本的短语类型
1、并列短语:词和词之间表示并列关系。 示例:老师和学生、大狗和小狗、王菲和谢霆锋
2、偏正短语:前面的词来修饰后面的词,后面 的词的意义是主体。(动词、形容词前的修饰语 叫状语,名词代词前的修饰语叫定语) 示例:鳄鱼的眼泪 很酷 苗条的身段
3、动宾短语:前面的词表示动作,后面的词是 动作支配的对象。(动词支配的对象即宾语) 示例:吃苹果 痛打落水狗
分类 助词 叹词 拟声词
概念
例词
结构助词、 的、地、得、 动态助词、 着、了、过、 语气助词 呢
表强烈感情 或呼唤、应 答的词
啊、哎呀
模拟声音的 丁当、扑通、
词
喵喵
把下面一段话分解成词,并指出词性。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 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 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 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 光明!
练习答案
我 提 着 这 灵巧 的 小 桔灯,慢慢 地 在 黑暗 潮湿 的 山路 上 走 着。这 朦胧 代动助代 形 助 形 名 形 助介 形 形 助 名 名动助 代 形 的 桔红 的 光,实在 照 不 了 多远;但 这 小 姑娘 的 镇定、勇敢、乐观 的 精神 助 名 助名 副 动副助 形 连 代形 名 助 形 形 形 助 名 鼓舞 了 我,我 似乎 觉得 眼前 有 无限 光明! 动 助代 代副 动 名 动 形 名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案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案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案11、了解--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联系和区别2、了解--学科的特点和高考的要求3、了解--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老师的学习要求4、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讲授要点:一、开场白和自我介绍二、理解语文1、语文--语言、文字(1)听(会听课,听懂别人的话,别人说话自己能够专心听)(2)说(大胆说话,大声说话,说得条理明白)(3)读(表情朗读,理解阅读)(4)写(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达到表达的目的)2、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联系与区别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高中语文学习比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更高:(1)初中固定一块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选修,还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块构成;(2)初中学习只要阅读理解,会写600字作文,高中是阅读赏析,表达与交流,会写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3)初中学的文体不完全系统,高中完全系统--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4)高中实行学分式学习。
三、语文学科的特点1、最难学好,因为主要靠自学,老师的作用小;2、积累要求高,记忆的东西要求多,了解的东西要求多,要记性;3、语言文字的领悟力难以形成,要悟性;4、好作文难写,要灵性;5、个人成绩会时高时低,进步缓慢,不能迅速达成;6、高考三桩之一,成绩160--200分。
四、学好语文需要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学习的习惯你养成了吗?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知识信息量大,自修实践性强。
这就告诉我们:第一学好它不容易,第二依赖于学习者自身努力。
语文考试在五个层级上考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赏析评价。
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说到底,就是考学生的记性和悟性。
而记性和悟性绝不能在短时间内速成,需要长时期的积累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怕记怕背,懒于动手,是学语文的大忌。
要学、会学、坚持学,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这个主体的一个根本性的要求。
初升高语文衔接班教案(教师版)

初升高语文衔接班教案(教师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初升高学生进行语文学科的衔接,帮助他们在研究上更好地过渡和适应。
教案内容涵盖了初升高语文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初升高语文学科的重点和难点。
2.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语文修养。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语文知识的巩固与扩展- 复初中语文重点知识点,包括文字、文言文等。
- 引入高中语文知识,包括新课程标准和重点篇章等。
- 组织语文知识的综合巩固与拓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针对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要求,进行专项训练。
-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 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惯。
3. 写作能力的培养- 分析高中语文写作的要求,进行写作技巧的讲解。
- 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写作实践,包括议论文、说明文等。
- 组织写作比赛和作文辅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4. 文学素养的培养- 介绍中国和世界文学的经典名著,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 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与情节,让学生理解和欣赏。
- 组织文学活动和讲座,加深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热爱。
5. 语文修养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语言修养。
- 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演讲训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 注重语文修养的培养与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知识检测和能力评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2. 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和活动,展示研究成果。
3. 通过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教材:根据学校或教学机构的教学要求选用合适的教材。
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辅助教学实施。
3. 参考书籍和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教学资料,供学生拓展阅读使用。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案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案教案标题: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顺利过渡从初中语文到高中语文的学习,适应高中语文学科的要求和学习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
3.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内容:1. 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的区别与联系,包括教材内容、学科要求、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比较。
2. 高中语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诗歌鉴赏、作文写作、文言文阅读等。
3. 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培养,包括批判性思维、文化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利用课前调研或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高中语文的期望和困惑。
2. 通过回顾初中语文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初高中语文的衔接问题。
第二步:比较初高中语文的区别与联系1. 分析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和学科要求,与初中语文进行对比。
2. 引导学生讨论高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与初中语文进行对比。
第三步:介绍高中语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1. 介绍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包括诗歌的基本结构、修辞手法等。
2. 介绍高中语文的作文写作,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
3. 介绍高中语文的文言文阅读,包括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积累等。
第四步:培养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1.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包括对文本的分析、推理和评价。
2. 引导学生培养文化素养,包括对文学作品、历史背景等的了解和鉴赏。
3. 引导学生发展创新能力,包括对文本的重新解读、创作等。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提供学习资源和推荐读物,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语文学科的学习。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评估学生对初高中语文衔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和考试,评估学生对高中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3. 个人或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和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