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可以有!6款车型防撞梁拆解调查

合集下载

上汽通用雪佛兰科鲁兹整车拆解讲解

上汽通用雪佛兰科鲁兹整车拆解讲解

z拆车总要有个先后顺序,我们就先从难度比较低的前保险杠开始吧,一位熟练的技师拆除一个保险杠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不过和防撞梁比起来,保险杠更准确的称呼应该叫做“保险杠蒙皮”。

和一般车型前防撞梁后面直接连接缓冲吸能区不同,科鲁兹的防撞梁后面直接连接的是强度很高的钢梁,而不是吸能区,吸能区则位于它后面的上下两部分。

从结构上来说,科鲁兹的前防撞梁看上去很宽,使用的是强度高、重量轻的铝合金材质,外表涂了一层车身同色油漆。

既然都打开了发动机舱盖,我们不妨再看一眼发动机舱内还有哪些与安全有关的设计。

首先我很稀奇的是,安全气囊的触发机构在哪里?工作原理是什么?科鲁兹的正副驾驶安全气囊触发机构位于车身前部横梁的背面,发生正面碰撞之后,横梁发生足够变形之后便会与气囊触发机构发生接触,触发机构受到足够的力之后便会向气囊发出触发信号。

发动机舱内还有另外一项于安全息息相关的装备,不过与防撞梁不同的是,它负责的是主动安全:让车辆顺利、及时地停下来,也就是ABS刹车防抱死。

科鲁兹的ABS系统使用的不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博世8.0”或者“博世8.1”,而是由大陆特维斯提供的“MK70”,相比博世8.1 128K的内存容量,MK70的内存容量提升至384K,从而具有更快的响应时间。

而在物理结构上MK70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一般紧凑型车的刹车助力泵内都只有一个膜片,但MK70和更高档次的车型一样具有双膜片,而且膜片的尺寸为9寸,丝毫不逊色于更高档次车型。

接下来我们进入车内,看看前后车门的防撞梁和气囊的情况,首先要拆除的前车门。

与保险杠大部分由螺丝固定不同,车门除了少数几颗螺丝,大部分都是用卡子固定,所以拆除的时候需要小心,如果卡子折了有可能影响以后的牢固性。

科鲁兹的车门防撞梁采用圆形的钢管结构,这种结构与大众车型的扁形钢材有很大区别,市面上绝大部分车型使用的都是这种结构,但尽管看上去差不多,但实际的直径大小、覆盖范围和强度等级区别还是很大的。

6款时尚微型车防撞梁(保险杠)对比

6款时尚微型车防撞梁(保险杠)对比

比亚迪F0上面已经说过,受制于成本,很多微型车在防撞梁方面的表现并不出色,但是比亚迪F0并没有令我们失望,虽然外形看起来小巧可爱,但在看不到的地方,防撞梁比较厚道,看起来和更高一档次的小型车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F0的前部防撞梁很宽,而且有缓冲吸能模块,这在微型车中是很难见到的。

缓冲模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碰撞对于车体结构的伤害,从而保护车内乘员,但也意味着增加了一定的成本。

虽然在我们找到的照片里面并没有F0后部防撞梁更全面的照片,但这张照片已经清晰说明:F0有防撞梁!可以说F0的表现已经超过大部分的微型车。

但在侧面防撞梁方面,微型车清一色使用的是成本相当比较低的圆形防撞梁,我管这种防撞梁一般称为“自来水管”,F0虽然在前后的表现不错,但始终不同挣脱成本的束缚,所以使用了水管的防撞梁,但在车门中部,F0还有一根防撞梁来起加强作用。

● 长城精灵长城炫丽在我们之前小型车的对比中脱颖而出,超越了很多合资车型,令我们刮目相看,所以我们对于这款比较热销的长城微型车精灵也充满信心,但愿它不会令我们失望。

炫丽的前部防撞梁是和酷熊一样的,但精灵的和他们比起来要略差一些,防撞梁的面积稍小,也不是一个完整的钢板,而在中间开了一些孔,会不会影响强度不知道,但尺寸和能保护的面积的确不如炫丽。

但精灵的后部防撞梁和炫丽的没有明显不同,看上去仍然感觉用料很足。

这样的防撞梁在微型车中并不多见。

而在侧面车内内部,精灵的防撞梁位置比较靠下,不过有一根纵向的钢梁来加强,是比较平均的表现。

SPARK乐驰乐驰和QQ的车型关系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我们关心的是:这款合资车型背景的乐驰的防撞梁表现出色吗?QQ的表现和它有差距呢?可以说,SPARK乐驰的前部防撞梁面积和结构在微型车中非常先进,既有横向和纵向的结构加强件,也有后面打孔的钢板,而且面积很大,保护的区域较广,所以很值得其他微型车借鉴。

但在后部防撞梁上,乐驰却没有继续前面的优势,而仅仅是在车身后部钢板上又焊上了一块铁皮,和上篇文章介绍的广汽本田锋范十分相似,你很难相信它会有比较出色的强大,保护的面积也很有限。

多款汽车防撞梁(保险杠)对比

多款汽车防撞梁(保险杠)对比

发生追尾之后的SX4,表面看上去问题并不严重:但防撞梁却已经弯曲:● 广汽本田锋范虽然我们没有找到锋范的前保险杠拆解图片,但是从车身构架图中可以看出前杠结构和飞度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可以拿飞度的前防撞梁作为参考。

↓下图为飞度的前防撞梁,锋范结构和飞度几乎一模一样,大家可以参考飞度前防撞梁。

↓其他方面,锋范的侧面防撞梁都和飞度的一样。

不过飞度没有后部防撞梁,锋范有,只不过锋范的后防撞梁是一块铁皮压制成型的。

东风标致307307的防撞梁在同级别中是比较优秀的,但这里我主要想说的是大嘴307,也就是小改款之后的307和之前的小嘴307前部防撞梁是不一样的。

老款307的前部防撞梁整体都是铁的,与车体的连接处有溃缩机构用来吸收碰撞时的能量,但大嘴307的前部防撞梁改为了铝部件,与车体之前也改为硬连接,虽然铝部件的强度会更高一些,但改为硬性连接之后,对碰撞时的能量吸收不利,也容易对车身结构和车内人员造成伤害。

● 东风雪铁龙世嘉世嘉的前部防撞梁和改款之后的大嘴307的一模一样,没有溃缩机构,但是在防撞梁前部多了一块突出的区域来缓冲。

世嘉的后部防撞梁看上去也和307的一样,但侧面的就不一样了,世嘉用一根较粗的防撞梁代替了307上面两根较细的设计。

通用雪佛兰科鲁兹虽然新上市的车型一般都很难得到这方面的资料,但我们还是找到了科鲁兹防撞梁的图片,而且他的后部防撞梁在紧凑型车中不多见。

铝合金防撞梁拥有更轻的重量和更高的强度,同时成本也比普通的钢材质好不少,一般在只有在中高级车型上才能见到,所以科鲁兹的后部防撞梁十分出色。

●比亚迪F3在之前的文章里面,自主品牌车型经常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我们试图找全比亚迪F3的防撞梁,但始终没有找到后部防撞梁的。

虽然无法对比亚迪F3做出全面的判断,但起码他的前部防撞梁还是不错的,相对而言,侧面的钢管开上去粗细程度很一般。

上海大众斯柯达明锐明锐是和速腾同平台的一款车型,所以前后防撞梁的表现没有差异,都非常厚实,可以说是同级别车型中的楷模。

国产第八代索纳塔底盘解析

国产第八代索纳塔底盘解析

索纳塔YF(厂商更喜欢叫它第八代索纳塔),单凭一张颠覆以往商务风格的崭新面孔就已吸引了无数人,它从外到内对运动和前卫的设计取向一表无疑。

但是,光靠一副动感装扮是无法真正打动我们的,相信你也想知道,在外表之下,这个俊俏的小子究竟有多少能够标榜“运动”的资本?那就让我们从底盘开始,窥探它的真正实力吧。

悬挂及车轮解析:很平凡,很不极端►进口“铝脚”+慢跑鞋我们拆解的这台国产第八代索纳塔配备了18英寸的铝合金轮圈,拆下车轮后发现,这一漂亮的花瓣形镂空五幅轮圈是韩国进口的产品,并非来自国内的轮圈厂商,不知道日后的国产车型是否仍然会使用进口轮辋。

韩国进口轮圈,可惜根据轮圈上的标识并没有查询到相关的供应商轮胎是车辆唯一与地面接触的部分,眼前这样一款运动味道十足的中级轿车有四只18英寸的漂亮“铝脚”,却只有四只“慢跑鞋”----米其林的PRImacy LC博悦轮胎,这个系列轮胎注重的是低滚阻、静音以及耐磨表现,是一款偏舒适和经济性的轮胎,并非擅长运动,和米其林PP2轮胎的抓地表现差了一大截。

这种奇怪的匹配不禁让我想起了新君威----那四条宽度达到245mm、价格不菲但是在运动性能上毫无长处的泰然者EL400......PRImacy LC博悦的配方和轮胎花纹侧重于低滚阻、静音表现和耐磨性►双横臂悬架消失粗壮的横向稳定杆+刚性连接车身的副车架上一代索纳塔NF(御翔)以及国内后来改款的领翔使用的都是双横臂的悬架结构(这种结构的优势请参见《超跑的最佳拍档详解双叉臂独立悬挂》的解析),在新一代的索纳塔车型上,双横臂悬架被结构更简单、尺寸更紧凑且成本更低的麦弗逊悬架所取代,这种结构本身主销倾角更容易因为车身姿态的改变而改变,对于车辆前倾、侧倾抑制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像双横臂或双叉臂那样精确的控制车轮的运动轨迹、将倾角变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在激烈驾驶时麦弗逊的悬挂结构在操控精度上的劣势会更加明显。

这一代索纳塔用麦弗逊悬挂代替了之前的双横臂悬挂当然,很多人会说,后天的调校是可以改善这种先天不足的,但是,“改善”和“克服”是两码事,从之前车168编辑的试驾体验来看,新索纳塔的底盘功力并没有给人留下什么鲜明的印象。

拆车坊新速腾拆解点评 减配不仅仅是悬挂

拆车坊新速腾拆解点评 减配不仅仅是悬挂

拆车坊新速腾拆解点评减配不仅仅是悬挂2012年05月29日 06:24 来源:车讯网作者:郭磊我要评论(6)【车讯网报道】新速腾从网络上查到最多的内容就是与老速腾的各种对比,看到的结果就是漫天飞舞的斥责和不满。

《拆车坊》秉承公平公正的态度来看待每一款车,下面将还原记录拆解的每一个过程,并加以评论。

拆解过程中有惊喜有惊讶还不时陪伴着惊悚,心情的忐忑程度不次于龚丽娜的歌。

当然也可以提前分享我的感受:“减配的不仅仅是悬挂”。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拆解旅程。

新速腾/新福克斯全面PK精彩大片点击进入《拆车坊》第六期专题整车防护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保险杠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常见的保险杠系统一般由保险杠外皮、低速缓冲泡沫、配有吸能盒的金属杠铁三部分组成。

其中保险杠外皮主要起到装饰作用,低速缓冲泡沫可以吸收和衰减碰撞力度,当泡沫的缓冲达到极限失效时,剩下的就交给带有吸能盒的金属钢铁来保护。

现在我们来看看新速腾的前防撞梁设计是否符合以上说的几个标准,首先看到的是塑料材质的保险杠外皮,也就是车的“脸面”,这个不用说肯定每车都会有。

其次是低速缓冲泡沫,在新速腾并没有见到。

最后一个就是金属杠铁了,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多聊两句,新速腾的保险钢铁设计较为独特,除了考虑到车内自身防护以外,还嵌入行人保护的安全设计理念,在主防撞梁下方设计一根防护梁加以保护行人腿部。

这根梁的作用非同小可,当发生与行人碰撞时,如果没有这根防护梁行人的腿很容易卷入车下,如果是小朋友可能会碾入车底,非常危险。

从下方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发生碰撞过程中增加腿部保护防护梁的作用明显,改变了碰撞后人体的运动轨迹。

我们在说说保险杠横梁的作用,横梁是在发生碰撞吸收能量的同时,尽量把碰撞中的能量分配给与之关联的吸能盒结构,吸能盒是汽车在发生低速碰撞过程中的主要吸能构件,要吸收低速碰撞过程中大部分的能量,前纵梁在低速碰撞过程中是不允许产生塑性变形的。

理论上防撞梁是起到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但是仅仅是低速状态。

多款汽车防撞梁(保险杠)对比

多款汽车防撞梁(保险杠)对比

发生追尾之后的SX4,表面看上去问题并不严重:但防撞梁却已经弯曲:● 广汽本田锋范虽然我们没有找到锋范的前保险杠拆解图片,但是从车身构架图中可以看出前杠结构和飞度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可以拿飞度的前防撞梁作为参考。

↓下图为飞度的前防撞梁,锋范结构和飞度几乎一模一样,大家可以参考飞度前防撞梁。

↓其他方面,锋范的侧面防撞梁都和飞度的一样。

不过飞度没有后部防撞梁,锋范有,只不过锋范的后防撞梁是一块铁皮压制成型的。

东风标致307307的防撞梁在同级别中是比较优秀的,但这里我主要想说的是大嘴307,也就是小改款之后的307和之前的小嘴307前部防撞梁是不一样的。

老款307的前部防撞梁整体都是铁的,与车体的连接处有溃缩机构用来吸收碰撞时的能量,但大嘴307的前部防撞梁改为了铝部件,与车体之前也改为硬连接,虽然铝部件的强度会更高一些,但改为硬性连接之后,对碰撞时的能量吸收不利,也容易对车身结构和车内人员造成伤害。

● 东风雪铁龙世嘉世嘉的前部防撞梁和改款之后的大嘴307的一模一样,没有溃缩机构,但是在防撞梁前部多了一块突出的区域来缓冲。

世嘉的后部防撞梁看上去也和307的一样,但侧面的就不一样了,世嘉用一根较粗的防撞梁代替了307上面两根较细的设计。

通用雪佛兰科鲁兹虽然新上市的车型一般都很难得到这方面的资料,但我们还是找到了科鲁兹防撞梁的图片,而且他的后部防撞梁在紧凑型车中不多见。

铝合金防撞梁拥有更轻的重量和更高的强度,同时成本也比普通的钢材质好不少,一般在只有在中高级车型上才能见到,所以科鲁兹的后部防撞梁十分出色。

●比亚迪F3在之前的文章里面,自主品牌车型经常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我们试图找全比亚迪F3的防撞梁,但始终没有找到后部防撞梁的。

虽然无法对比亚迪F3做出全面的判断,但起码他的前部防撞梁还是不错的,相对而言,侧面的钢管开上去粗细程度很一般。

上海大众斯柯达明锐明锐是和速腾同平台的一款车型,所以前后防撞梁的表现没有差异,都非常厚实,可以说是同级别车型中的楷模。

科鲁兹整车拆解讲解

科鲁兹整车拆解讲解

Z拆车总要有个先后顺序,我们就先从难度比较低的前保险杠开始吧,一位熟练的技师拆除一个保险杠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不过和防撞梁比起来,保险杠更准确的称呼应该叫做“保险杠蒙皮”。

和一般车型前防撞梁后面直接连接缓冲吸能区不同,科鲁兹的防撞梁后面直接连接的是强度很高的钢梁,而不是吸能区,吸能区则位于它后面的上下两部分。

从结构上来说,科鲁兹的前防撞梁看上去很宽,使用的是强度高、重量轻的铝合金材质,外表涂了一层车身同色油漆。

既然都打开了发动机舱盖,我们不妨再看一眼发动机舱内还有哪些与安全有关的设计。

首先我很稀奇的是,安全气囊的触发机构在哪里?工作原理是什么?科鲁兹的正副驾驶安全气囊触发机构位于车身前部横梁的背面,发生正面碰撞之后,横梁发生足够变形之后便会与气囊触发机构发生接触,触发机构受到足够的力之后便会向气囊发出触发信号。

发动机舱内还有另外一项于安全息息相关的装备,不过与防撞梁不同的是,它负责的是主动安全:让车辆顺利、及时地停下来,也就是ABS刹车防抱死。

科鲁兹的ABS系统使用的不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博世8.0”或者“博世8.1”,而是由大陆特维斯提供的“MK70”,相比博世8.1 128K的内存容量,MK70的内存容量提升至384K,从而具有更快的响应时间。

而在物理结构上MK70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一般紧凑型车的刹车助力泵内都只有一个膜片,但MK70和更高档次的车型一样具有双膜片,而且膜片的尺寸为9寸,丝毫不逊色于更高档次车型。

接下来我们进入车内,看看前后车门的防撞梁和气囊的情况,首先要拆除的前车门。

与保险杠大部分由螺丝固定不同,车门除了少数几颗螺丝,大部分都是用卡子固定,所以拆除的时候需要小心,如果卡子折了有可能影响以后的牢固性。

科鲁兹的车门防撞梁采用圆形的钢管结构,这种结构与大众车型的扁形钢材有很大区别,市面上绝大部分车型使用的都是这种结构,但尽管看上去差不多,但实际的直径大小、覆盖范围和强度等级区别还是很大的。

拆解大众途观

拆解大众途观

拆解大众途观整车防护大众途观的保险杠结构是常见的两层防撞设计,一层为了防护低速碰撞而设计的泡沫缓冲区,另外一层是金属保险杠,厚度为2.63mm金属杠与132mm长吸能盒相连,单独从保险杠尺寸来看比CR-V强悍一些。

保险杠距地面高度相差不多。

途观与CR-V 的前翼子板隔音几乎相同,均使用两层用料充足的隔音海绵,降低来自发动机和高速行驶产生的风噪,但途观使用的材质相对CR-V 较好,我们前几期拆过的车型中几乎均只有一层隔音设计。

比较有意思的是途观变速箱ECU 安装在翼子板内侧,思考如果发生侧面撞击造成ECU 损坏,会不会增加维修成本。

后防撞梁与CR-V 相同仅适用一层防护,厚度为2.21mm 的钢制、弓形变截面,配合120mm 的吸能盒设计,后梁中心点距地面高度为520mm 。

从途观前后防撞梁的实际量程看,CR-V 与途观相差甚远。

测量数据会与实际杠铁厚度少有偏差,因为杠铁外表会喷涂一层防锈漆。

门板做工途观门窗升降器采用分体设计,成本较高但比较方便维修,尤其是金属材质成本和重量上均会有上升;升窗器四周均有胶皮作为防水和减震作用,分体式升窗器由于卡口过多,实际拆卸并不是很快捷。

前后门使用1.62mm厚的W异型材防护钢板,在相同材料强度和相同厚度的前提下W异型材结构比普通圆钢的强度稍好一些,门板内侧使用两块很厚的止震板用来防止共振,防撞梁中心点高度与地面垂直距离为700mm。

前门内饰板并没有使用常见的泡沫而是硬质复合材料。

后门升窗器使用的是塑料材质的分体式设计,这一点与前门大不相同,密封方式和安装方式类似,但与前门使用材料不相同。

后门防撞梁使用1.37mm厚的W异型材,钢梁中心点与地面垂直高度为600mm。

后防撞梁看似与门板分离但实际并不是,使用镜子倒影可以看出防撞梁与门板之间有一层发泡海绵缓冲层。

后门内饰板内侧也是用硬纸质复合材料,密集的固定点也同样可以减少门板异响,这一点与使用海绵隔音止震功能类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消费者对车辆的了解程度也是逐渐深入,以前大家买车之前可能就看看价格、配置、油耗之类的表面内容,但现在这些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有些挑剔的消费者,他们更加关注更深层次的内容,比如发动机技术、车身结构以及此篇文章即将提及的防撞梁等。

而我们的防撞梁系列文章已经进行到第七期,今天又有6款车型的防撞梁将展示在大家眼前。

调查防撞梁的车型都是我们随机抽取的,什么车有条件拆就拆哪个,所以每次文章里也会出现不同级别的车型,希望大家理解。

我们的拆解更多的是一种展示,而不是对比什么,因为防撞梁与整个车身框架都有联系也无从比较,不过多多少少还是能看出厂商的一些态度问题。

爱唯欧采用了双防撞梁的结构,当然最重要的部分还是在于上面的横梁,它拥有着防撞梁+可拆卸低速吸能盒的标准结构,很明显这是近几年新设计的车型。

下面的小横梁主要起到在碰撞中保护行人的作用,在碰撞瞬间尽量避免让腿部弯曲,从而减低受伤程度,大家可以自己想象一下,这不难理解。

主防撞梁采用滚压成型的B型结构,它的制作成本比D型或者单片的成本更高,同等情况下,B型结构的强度更高,在同级车里爱唯欧的设计还是比较严谨的。

行人保护横梁的结构同样很标准,当然了,在低速碰撞时对保护水箱和节约维修成本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总的看来,爱唯欧的前防撞梁设计得比较厚道且到位。

国内不乏有些小型车在防撞梁设计上比较马虎甚至为了节约成本而省略掉的现象存在,因此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也对家用车的后防撞梁特别关注,让我们一起拆开后杠来看看爱唯欧的表现。

有些同级车尾部的防撞梁其实是象征意义的,爱唯欧并没有这么做,长度比前面的还长,只是换成了片状的结构,不过结构还是比较严谨的,让人感觉很踏实。

其实这与之前预想的相似,因为这款车原本就比同级对手贵一些,做得厚道一点也是应该的。

我们又拆开了一辆两厢版的车型,发现它的后防撞梁与三厢版是完全一样的,在没有尾厢作为缓冲的两厢车上,防撞梁显然更加有必要。

总体来看,爱唯欧还是比较厚道的,再综合做工、驾驶感受等因素,基本可以称作是一款精品小车了。

● 一汽-大众高尔夫
高尔夫6自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着紧俏的销售状态,直到今天,加价、长时间等待的现象也依然存在,尽管营销策略的合理性有待商榷,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它的受欢迎程度。

高尔夫被很多人看作是安全的标杆车型,那么今天我们就拆开它的保险杠,先从浅显的层次来验证一下。

高尔夫的前防撞梁外面裹着一层薄铁皮,这是为了保护行人而设计的,在撞击时可以提供一定的缓冲来减轻行人的受伤程度,类似的设计还有丰田的雅力士。

高尔夫前防撞梁采用相对简单的片状结构,但是2.77mm的厚度明显高于同级别相同结构的车型,吸能盒也做得很长,碰撞过程中可以减小对车身骨架的伤害,节约维修成本。

补充一句,这辆高尔夫是轻微受伤的,力量被防撞梁外面的铁皮吸收了,还没伤及防撞梁,此图片可以驳回那些一提防撞梁就说它无聊和没用的朋友们。

高尔夫的后防撞梁同样采用片状结构,经过弯折后既增加强度又能起到吸能的作用,它的厚度依然是名列前茅的,尽管这不能完全代表横梁的强度,我们也无法对它的刚性进行测量,但我相信这肯定也不会是样子货。

看来那么民间传言没错,高尔夫的防撞梁确实比较扎实。

东风日产骐达
骐达是一款非常适合家用的车型,宽敞的乘坐空间和舒适的驾乘感受深得消费者喜爱,最近全新骐达刚刚上市不久,将原本的优势扩大化,它势必也会成为接下来的必火车型。

不过,上代骐达没有后防撞梁的做法让很多人失望,那么新一代骐达是否有所改善呢,我们拆开了骐达的车型的保险杠。

骐达前防撞梁的宽度很好,能达到车宽的70%,这样无疑可以提供更大的保护范围。

前防撞梁采用环形设计,吸能盒达到180mm,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对于防撞梁缸体强度的要求。

整体来看,骐达前防撞梁结构还是很合理的。

不过,在拆开后保险杠时,我还是没有感到惊喜,新骐达依然没有安装后防撞梁,依然保留着防撞梁的支架。

既然越来越多的人在谴责老骐达没有后防撞梁,原本以为东风日产会良心发现一下,结果事实上还是令我失望了。

新骐达目前是在中国首发,如果海外版本也是如此的话我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反正海外版本的Polo是有防撞梁的国内没有。

● 东南翼神
翼神来源于三菱的Lancer,与同级车相比优良的操控性是它的优势,那么它的防撞梁结构如何呢?其实我们之前文章里写过翼神的防撞梁,但那时候只是从网上找的图片而已非常简单,这次是真真正正把保险杠拆了,详细观察一下防撞梁如何。

翼神的前防撞梁设计与其他车型相比没有大的不同,前防撞梁采用片状钢材,面积还还不错,但形状比较直板基本没有弧度,看起来似乎有些单薄,不过这应该只是感观印象而已,实际上厚度也达到了2.55mm。

它的防撞梁同样位于大灯里面,避免对行人造成直接冲击,目前越来越多的车采用这种设计。

都知道很多日系车紧凑型车都省略掉了后防撞梁,但翼神没有这么做,而且厚度还不错,只是低速吸能盒相比欧美车型来说的确是单薄了些,不知道实际效果是否有不同。

翼神在防撞梁方面应该与原装车型相同,如果在做工方面加强一些的话,这车还是不错的。

东风日产天籁
天籁最大的卖点就在于它出色的舒适性,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也曾报道过天籁的防撞梁,不过是从网上找的图片,今天我们找到了一辆实车进行拆解。

天籁前防撞梁挺不错,它采用铝合金材质,对减轻车重有积极作用,B型结构也有助有保证更高的强度,因为材质原因,同强度下它要比钢的厚一些,因此3.84mm的厚度也属正常,不必大惊小怪。

与前面相比,后防撞梁就让人看着缺乏信心了,相比同级别的欧美车型相比它的防撞梁明显偏细,不过还好使用了环状的结构,比单片的要稍微好一些,但不得不承认,同级别欧美车系的后防撞梁确实要比天籁厚道很多。

● 东风悦达起亚 K5
彼得·希瑞尔入主起亚后给这个品牌带来了不少活力,近期生产的车型在外观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起亚K5凭借运动时尚的造型也赚得了很高的关注度,那么在华丽的外表下,起亚K5的防撞梁表现是否也一样优秀呢?
拆开起亚K5的前保险杠,你会发现它有着和规整的前防撞梁结构,使用了时下流行的滚压成型横梁作为防撞结构,从这点也能推断出K5是一款上市时间不算长的车型。

吸能盒的结构也很标准,上面有多处皱褶来吸收碰撞中的能量,它的前防撞梁结构与目前主流的中型车没什么区别。

不过,后保险杠里面裹着的不是“防撞钢梁”,而是厚达毫米的硬塑料(也或许是玻璃钢),好处是在5km/h左右碰撞时保险杠能迅速回位,但是强度还是不及钢或者铝。

记得上次采访长城汽车的安全专家时,提到韩国车习惯使用这种材料,它也是可以通过碰撞标准的,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节约生产成本。

至少到现在我没看见过日本和欧系品牌的中型车使用塑料防撞梁,如果说起亚K7、显得雅尊或者雅科仕等车型也是如此的话,我也就没话可说了。

● 全文总结
今天调查的这6款车型相对而言年代都较新,因此结构方面相差也不大,尽管我们无法得到防撞梁的实际保护效果,但是厂商的态度是可以明确的,新骐达依然省略后防撞梁的做法显然很不道德,起亚K5塑料后防撞梁的作用也值得商榷。

本篇文章除了在展示这六款车型的防撞梁外,目的还希望能够引起厂商的重视,尤其是想钻空子的企业,不要将这个车辆应该必备的内容省略掉。

我没有资格特意针对某个厂家,只是通过展示让大家了解到真实现象,老百姓花钱买你的车,你也应该尊重老百姓,这是最基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