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比热容》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比热容教学设计

b.鼓励学生主动提出疑问,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引出比热容的概念。提问:“为什么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爽?这与物质的比热容有关,那么比热容究竟是什么呢?它与我们生活有哪些联系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讲解与练习:对比热容的计算方法进行讲解,结合实例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过程。
a.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习题,让学生逐步提高对比热容计算方法的掌握。
b.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环节,如单位换算、公式运用等,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练习。
5.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
a.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b.根据实验数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c.解释生活中的比热容现象。
2.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热容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3.教师强调比热容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运用物理知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比热容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物质的热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对比热容的计算和应用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比热容定义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梳理概念,形成清晰的认识。
2.学生在计算比热容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单位换算、公式运用等,教师应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比热容》优秀教案

比热容教案一、教学目标①通过探究会说出影响物质吸收热量的因素。
②通过学习会说出比热容的概念和物理意义,并且会利用比热容解释一些简单问题。
③.通过学习会推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探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
三、教学难点热源的选择及对加热时间的限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
四、教学教具比热容演示器、酒精灯、火柴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先介绍新疆气候的特点之一:日气温差较大。
一般是白昼气温升高快,夜里气温下降大。
许多地方最大的日气温差在20~25℃。
在吐鲁番,年平均日气温差为14.8℃,最大日气温差曾达50℃。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沿的若羌县,年平均日气温差为16.2℃,最大日气温差达27.8℃。
一天之内好像经历了寒暑变化,白天只穿背心仍然挥汉,夜里盖上棉被方能安眠。
这些现象在全国是罕见的。
播放图片,介绍海边的故事:中午,砂子很烫而水不烫;傍晚,砂子很凉而水不凉设问:①新疆日气温差为什么很大?②同样的日照情况下,为什么沙子和海水升高的温度不同呢?是因为沙子和水是不同的物质么?引入新课,比热容二、进行新课比热容(1)探究物质的吸热本领议一议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①用同样的炉火分别烧一大锅水和一小杯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谁吸热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②把一壶水烧热和烧开,哪种情况需要吸收更多的热?说明: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有关,与温度变化有关猜一猜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体的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外,还可能与其他的什么因素有关?不同物质,当它们质量相同、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做一做用不同物质比一比吧!看看不同种类的物质,吸收热量的性质是否相同。
实验设计怎么验证你的想法?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说一说设计思路①要研究这个问题,必须保持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物质种类不同。
②取两个相同的烧杯盛放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水和煤油),用相同的两个电热器给它们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它们所用时间的长短。
比热容教案(精选3篇)

比热容教案(精选3篇)比热容教案1复习提问:1、什么叫热量?2、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多少热量?讲授:提出问题: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1、猜想: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液体初温t1/℃液体末温t2/℃升高的温度t1-t2/℃通电时间t/min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
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比热容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热容。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教案2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__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九年级比热容的教案

九年级比热容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比热容的概念。
(2)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比热容的计算。
2、教学难点(1)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2)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相同规格的烧杯、温度计、水、食用油、秒表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同样阳光照射下,海滩上的沙子很烫,而海水却比较凉;傍晚往秧田里灌水,以防止秧苗被冻坏。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热容。
(二)新课讲授1、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2)猜想与假设: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
(3)设计实验:介绍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变量,如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
实验方案:取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分别装入相同规格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加热时间长,说明吸收的热量多。
(4)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2、比热容的概念(1)通过实验结果,引出比热容的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案教学设计

质量(㎏)
初温(℃)
末温(℃)
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长短
水
食用油
二、比热容:符号:C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
教学
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教学
难点
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课前
准备
实验法观察法
架台、电加热器、水、食用油、温度计、手表、烧杯、搅棒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由主备教师撰写)
批注
(由使用教师补充)
一、探究:物质吸热能力与什么有关
1、实验方法: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升高的温度有关。,我们要探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相同,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年级Βιβλιοθήκη 九年级科目物理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比热容
总1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规律情感。
2、实验器材: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并说出你的理由
(2)怎样比较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讨论后总结:需要保证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天平、温度计、同规格电加热器或者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定。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模板6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模板6篇为大家收集的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篇1)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复习上一课的结论,引出比热容。
第一,帮助学生构建比热容的定义、单位、符号、意义。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基本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练习来巩固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第二,通过举出物质的质量不同,温度不同,来判断物质的比热容,即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会不会改变,总结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第三步,通过查阅比热容表中的数据,对比水和煤油的比热容的大小,帮助学生强化水的吸热能力是最强的,建立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利用比热容来表示的。
第四步,教师讲授水不仅仅吸收热量,同样会放出热量,同一种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和放出热量的能力是相同的,让学生练习运用这样的定义来表述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这一步也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巩固教学任务。
第五步,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同等条件下吸收和放出的热量都是最多的,让学生学会利用比热容,尤其是水的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物理现象。
最后,通过练习判断不同质量和不同变化温度下的物质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多少,总结出计算物质吸收热量或者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练习运用公式来解答,通过板演来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第五步在实际教学中不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师教学设计中不能充分的估计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所以在设计中害怕学生不能够分析出水的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用教师的活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分析了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于估计不足,以及害怕学生活动停滞,所以仅接着教师又代替学生进行了下列的活动,即帮助学生分析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教室取暖、机器冷却、稻田对稻苗保温,并且帮助学生解释了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的原因,充分的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活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一环节上是忠实的听众。
总体上这一节课个人感觉还是成功的,大体上一直是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生的活动也比较多,尤其是单个学生的提问,几乎达到学生总数的一半,学生活动面广,活动量大,并且最后的板演,很好的发现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提醒学生以下面的练习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效果不错。
比热容教学案例

比热容教学案例第一篇:比热容教学案例比热容教学案例(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二)重点: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难点: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三)教具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2、什么是热量? 家里烧水时,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学生猜想:水的质量越多,升高温度的度数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
提问:3、举例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
水和煤油,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 学生猜想:是或不是教师总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跟它的质量、变化温度有关,还可能与它本身的特性有关,你用什么方法来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生:实验。
师:该实验怎样设计?用什么器材?实验怎样操作?怎样观察现象,记录数据?(提示:可以参考使用研究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这一段话用投影打出)? 学生讨论后回答二、质疑探究,合作交流:该实验怎样设计?采用控制变量法。
用什么器材?酒精灯,温度计,2个烧杯,2个相同的电加热器,水。
实验怎样操作?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归纳: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质量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烧水时,水的质量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
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质量有关(提醒学生注意前提条件: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控制比热容和温度差。
)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差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烧水时,水温升得越高,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
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差有关(提醒学生注意前提条件:水的质量相同;控制比热容和质量。
)3.物质种类不同,如水和煤油,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学生思考)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吸热相同或不同呢?生:做实验.师:好主意!那么如何来设计实验呢?生:(讨论)生A:我们可以取1千克水和1千克煤油,让他们都升高1℃,看看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生B:我们还可以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观察各自升温是否一样.师:我们一起按第二个思路设计实验装置.(教师出示酒精灯,温度计,水及煤油.)师:我们的加热源就用常见的酒精灯,下面请同学们讨论实验怎样做?生:(讨论)生C:把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各自的加热时间相同,这样它们吸收的热量便一样,然后看看升高的温度是否相等.师:有道理,但是请看!(教师点燃火焰大小明显不同的酒精灯)师:用这样两只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吸热会相等吗?生:不相等.师:看来我们应该用火焰大小相同的酒精灯以保证放热速度相同.那么对用来盛放水和煤油烧杯有何要求呢?生:(思考)……生D:要用完全相同的烧杯!师归纳:我们使用的两组器材应一模一样,以保证水和煤油吸热速度一样.师:我们已保证了相同的质量,相同的酒精灯,相同的烧杯,相同的加热时间及相同的初始温度,这些因素都相同了,液体温度升高的差异情况就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了.下面我们就来演示一下.(教师量取100克水与100克煤油,按上述要求同时加热,几分钟后可见插在煤油中的温度计示数已明显高于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师:可见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相等.那么要使它们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生:不相等.师:从实验可知,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哪种物质吸收的热量更多些?生:水.师:若换用其他两种物质做实验,使它们升温相同,发现吸收的热量应也不同.前人都已大量做过实验了,时间关系,我们不演示了.师:综上所述,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可由学生总结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板书)可见不同的物质在这一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如何方便地比较这一区别呢?生:可以用一个概念来表明这种性质.师:对,我们把“相等质量”取为“单位质量”,“升高相同温度”取为“升高1℃”,这样就有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板书)师:同样,实验也证明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跟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都等于它的比热.那么比热的单位是什么呢?(生讨论片刻,教师引导)单位:J/(Kg℃)比热容的符号:C;注意:(1)比热单位的写法与读法,应适当练习一下.(2)教师指导学生会看会用物质的比热容表,引导学生叙述某些数据的物理意义。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比热容》教案设计

比热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知道比热容的单位,会查比热容表,会用公式进行计算热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2)通过运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理解一些简单现象,认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激发探究热情。
(2)通过比热容的运用,感受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比热容概念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形成过程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1.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学生答…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学生答…3.师(继续提出问题):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学生答…(说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师: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师:在水的质量一定时,水的温度变化不同,如何判断水吸收的热量多少呢?生:……师:通过加热时间来判断吸收的热量多少的。
学生讨论:并尝试总结结论结论: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Q)与水的质量(m)有关,与水升高的温度(Δt)有关在水的质量一定时,水的温度变化越大,水吸收的热量越多且在水的温度变化一定时,如果水的质量越多,水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1.师(继续提出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师(总结说明):吸收热量多少、或温度变化多少,都反映了物质吸热本领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安全用电》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比热容是研究热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描述物质吸放热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
学好比热容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物质的热性能奠定了基础。
二、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三、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热现象均有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至于在微观世界层面研究热现象还不曾接触。
学生对于比热容的概念比较陌生,由于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物质的微观世界,对于学生学习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的展开想象,教师可结合宏观的具体事例进行讲解,并类比密度、速度等概念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构建起比热容的概念,并学会应用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比热容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物体吸热、放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有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本节包括“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两部分内容,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海边的沙子和海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它们的温度不同,从而提出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吸收相同热量升高温度不同的研究问题。
通过实验引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就叫比热容,它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它可用于解释生活中吸热升温的一些现象。
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从分析物理事实到抽象出这个概念,再提升到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其思维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比热容概念和应用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为了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可以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写出比热容的计算式,比热容本身也是利用了比值定义法,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密度等概念,类比得出计算式,利用及其公式变形进行计算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重点:比热容概念和应用,以及热量的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六、教学策略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生活经验,如海边的沙子和海水中午时的温度不同,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吸热温度变化可能不同。
再通过实验来验证,做好实验是关键,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相反如果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也不等。
根据实验得出比热容的定义,根据定义还可以写出比热容的计算式,根据计算式得出比热容的单位。
通过阅读不同物质的比热容表,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与密度、熔点等相似,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等因素无关。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可以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以及利用Q=cmΔt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七、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温度计、水、食用油、烧杯。
吗?可以借鉴密度的定义方法。
比热容也可以描述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你能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写出计算式吗?请说出公式中各符号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比热容的单位就可以使用这些物理的单位组成起来,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阅读课本中常见的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结合比热容表,说说你对物质比热容的认识。
投影比热容概念辨析的例题。
强调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它的大小与物体吸收热量、质量和温度变化无关,只是比热容的计算式。
学生自己在草稿纸上试着写。
Q吸表示吸收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t1表示末温,单位是℃,t表示初温,单位是℃。
学生读出几种常见的物质的比热容,熟悉比热容的单位。
学生交流通过阅读比热容表获得的一些信息。
1.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比热容不同。
3.水的比热容比一般的物质比热容都要大。
学生练习,巩固比热容的概念。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热容的应用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可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
因此,比热容大的物质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
解释:1.同样的日照条件下,为什么中午的沙子比海水的温度要高?2.我国吐鲁番盆地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想想议议:我国北方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学生讨论,交流。
由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表可知,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得多,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如果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温度上升的比沙子小得多,所以中午的沙子温度比海水温度高。
学生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此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
水的比热容大,质量一定的水和其他介质相比,升利用比热容解释实例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利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高了”。
3.物体吸热升温和放热降温的计算公式相同,注意温度的变化。
4.还可以利用公式变形计算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
应用:1.质量为2kg的某金属块,温度从30℃升高到8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4.6×104J,则此金属块的比热容是多大?2.一冰块温度从-20℃升高到-10℃,吸收的热量为4.2×103J的热量,求此冰块的质量。
[c冰=2.1×103J/(kg·℃)]3.质量为2kg的水,温度为25 ℃,吸收6.3×104J的热量,温度升高到多少?学生练习,计算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熟悉Q=cm△t的应用。
通过公式变形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
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变形计算,提高物理应用能力。
讨论:1.在测量少量水的温度时,从比热容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选用测温液体为水银的温度计,而不选用测温液体为水的温度计?2.有同学说:夏天的中午,海水的温度比沙子的温度低,是因为海水蒸发吸热,使海水的温度低于沙子的温度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
拓展延伸:“用传感器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体会现代信息化数字技术在科学实验中的巨大学生讨论分析。
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通过热传递使测温液体与被测物体的温度相同。
水的比热容比水银大得多,质量相等的水和水银温度变化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也比水银大得多,对被测物体的温度影响较大。
学生讨论。
可以采用反证法,如果该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则到了晚上,海水也会蒸发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第3节比热容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2.比热容3.比热容的应用4.热量的计算十、典题练习1. 将某种固态物质放入加热功率恒定的装置中,对其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BC )A.固态时是晶体 B.在ab段内能增加C.在cd段仍需吸收热量D.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大2. 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秒表。
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长短来判断的。
(2)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组别液体质量/g 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1 水200 25 40 13.5煤油200 25 40 6.52 水200 25 40 12煤油200 25 40 5.5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
(3)图乙是第1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一时间”和“温度一时间”图象,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象是 C (选填序号)。
(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
(5)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答案:(1)秒表;加热时间长短;(2)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3)C;(4)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5)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