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滚翻教学设计
体育教案《后滚翻》

体育教案《后滚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体育教材《体操技巧》中第五章“翻滚动作”,具体内容为“后滚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后滚翻的动作要领,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后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动作质量。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运动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后滚翻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教学重点:后滚翻动作要领的掌握,以及动作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体操垫、口哨、计时器。
2. 学具:运动服、运动鞋、体操垫。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解后滚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紧急情况下,后滚翻可以迅速避开危险。
2. 动作讲解与示范(5分钟)a. 讲解后滚翻的动作要领,包括:起始姿势、动作过程、注意事项。
b. 示范后滚翻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过程。
3. 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队长带领,在体操垫上进行后滚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例题讲解(10分钟)a. 选取一名动作标准的学生进行示范。
b. 讲解示范学生在后滚翻过程中各部位的协调配合,以及动作要领的掌握。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后滚翻练习。
教师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出指导意见。
六、板书设计1. 后滚翻动作要领:起始姿势: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伸直上举。
动作过程:身体向后倒,双手撑地,脚尖向上,向后翻滚。
注意事项:动作连贯、身体协调、保持稳定。
2. 课堂练习安排:分组练习:每组进行后滚翻练习,队长负责组织。
随堂练习: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后滚翻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家庭作业:每天进行后滚翻练习,每次至少5次,连续练习5天。
2. 答案:a. 家庭作业:完成后滚翻练习,记录练习次数和感受。
《后滚翻》体育教案精选范例

《后滚翻》体育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体操”中的第三节“滚动动作”。
具体内容包括后滚翻的动作要领、练习方法以及相关安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后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动作质量。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后滚翻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2. 教学重点:后滚翻动作的要领及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体操垫、口哨、计时器。
2. 学具:运动服、运动鞋、水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关节活动等,提醒学生注意运动安全。
2. 理论讲解(5分钟)介绍后滚翻的动作要领、练习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3. 动作示范(5分钟)教师进行后滚翻动作示范,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后滚翻的动作要领,教师针对学生疑问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后滚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6. 小组竞赛(10分钟)进行小组后滚翻比赛,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后滚翻动作要领:身体挺直,双脚并拢,双手撑地。
向后倒,腰部、背部、颈部依次着地。
双脚同时用力,使身体向后滚动。
双手撑地,将身体推起,回到原位。
2. 安全注意事项:保持动作连贯,避免中途停顿。
避免头部、颈部受到撞击。
练习过程中,保持场地整洁,避免绊倒。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后滚翻动作练习,每组10次,共3组。
2. 作业题目:以小组为单位,拍摄一段后滚翻练习视频,至班级群。
3. 答案:正确完成动作,动作连贯、稳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练习其他体操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具体操作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互动方式4. 小组竞赛的组织与反馈5. 作业设计的实施与评价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动作分解:将后滚翻动作分解为倒立、滚动、推起三个部分,分别进行教学和练习。
小学体育《后滚翻》优质教案教学设计(1)

小学体育《后滚翻》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体育教材《体育与健康》三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主要内容为体操技巧——后滚翻。
详细内容包括:后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安全注意事项以及相关体能训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后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动作质量。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3. 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后滚翻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教学重点:后滚翻动作要领的掌握和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体操垫、口哨、秒表、教学视频。
2. 学具:运动服、运动鞋、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后滚翻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动作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讲解后滚翻的动作要领,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2)教师进行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过程。
3. 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在体操垫上进行后滚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5分钟)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后滚翻动作的练习,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6. 体能训练(10分钟)进行与后滚翻相关的体能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立卧撑等。
六、板书设计1. 后滚翻动作要领:身体向后倒,双手撑地,脚跟抬起,用力向后翻滚。
2. 安全注意事项:保持动作连贯,注意头部、颈部保护,避免受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学生课后向家长展示后滚翻动作。
(2)完成一篇关于后滚翻的学习心得。
2. 答案:(1)学生向家长展示后滚翻动作,家长签字确认。
(2)学习心得模板: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我学习了后滚翻,我觉得很有趣。
我掌握了动作要领,注意了安全,感觉身体更加灵活了。
课后我会继续练习,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教案《后滚翻》(通用8篇)

体育教案《后滚翻》体育教案《后滚翻》(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体育教案《后滚翻》,欢迎阅读与收藏。
体育教案《后滚翻》篇1教学目标:(水平目标二)1、运动技能:能试做出后滚翻动作,能模仿做出动作全过程2、心理健康:对学习后滚翻感兴趣,乐于重复练习教学重点:团身要紧教学器材:海绵块若干块体操垫教学过程:一、基础性诊断练习1、问题(1):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设计师把车轮设计成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学生:(因为圆形好看、圆形物体滚动的快……)问题(2):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做个实验,我们拿一块砖头和一只篮球来实验,老师用力把砖头和篮球向前滚去,看看哪一个滚动的远……结果很显然是篮球,大家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学生:球形物体滚动时的摩擦力比较小,所以滚得远师:我们在练习后滚翻时一定要使身体团得像球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把动作做好,练习时大家可以好好的体会一下。
2、提出问题:在后滚翻练习中怎样使身体团紧?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1、让学生提出方案2、教师提供器材3、分组进行练习得出可操作性的办法三、优化评讲1、各组推荐一名学生将本组的练习方法展示给其他小组观看2、教师提出要求:(1)安全性(2)可操作性(3)简便易练性3、从中可以得到几种最理想的练习手法A、利用海绵块分别夹在下颚、两膝之间、两踝之间B、利用红领巾将膝盖、两踝捆绑起来(合作学习)C、双手抱膝连续团身起练习四、学生自我诊断与矫治1、分组练习体会这两种方法究竟是否合适2、相互帮助3、得出结论:这三种方法都很适合与团身练习五、发展性诊断练习1、讲解:我们光学会了团身练习还不够,这只是后滚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我们还要借助推手翻掌贴肩等辅助动作。
2、教师示范着重让学生看清预备姿势(两脚两膝要并拢,低头含胸必须要)3、学生尝试性的进行练习4、教师巡回指导六、自主性学习诊断(课堂小结)师:在今天的练习中大家得到哪些东西?生:为了解决后滚翻团身问题我们想了好多种方法,通过实践我们也知道了哪些方法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有危险。
体操后滚翻教案完整版

体操后滚翻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基本体操”中的第3节“滚翻动作”,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后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后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动作质量。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
3.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后滚翻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教学重点:后滚翻动作的起立、倒地、滚动等环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体操垫、口哨、计时器、音乐播放器。
学具:运动服、运动鞋、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关节活动等。
教师通过讲解后滚翻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后滚翻动作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后滚翻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包括起立、倒地、滚动等环节,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3. 学生分组练习(15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在体操垫上进行后滚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名动作规范的学生进行后滚翻演示,分析其动作优点,并对其他学生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后滚翻动作的随堂练习。
教师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6. 比赛与评价(10分钟)7. 放松活动(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后滚翻动作要领:起立:两脚并拢,身体挺直,两手自然下垂。
倒地:身体向后倒,两手迅速撑地,腰部用力。
滚动:身体沿地面滚动,脚尖带动腰部,保持身体连贯。
2. 后滚翻练习方法:1. 单人练习:学生在体操垫上独立完成后滚翻动作。
2. 两人合作:一名学生完成后滚翻,另一名学生进行保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后拍摄一段自己完成后滚翻的视频,分享至班级群。
2. 答案:视频内展示动作规范、连贯的后滚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 邀请专业体操教练进行课后辅导,提高学生后滚翻动作的质量。
后滚翻教学设计(汇编3篇)

后滚翻教学设计(汇编3篇)本文为大家分享后滚翻教学设计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一、指导思想:本课以主体教育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活动与游戏内容为载体,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主动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乐趣。
在游戏实践活动中掌握学习动作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到实处。
二、教材的选择与学情分析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选择了以身体健康目标为主的跳跃教材,双脚跳。
本课设想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使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通过在反复游戏活动中,主动探索并初步掌握浅易的知识和学习简单的动作技能,寓学习于游戏活动之中,寓乐于教学之中,发展学生柔韧、灵敏、协调素质,提高跳跃能力。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双脚起跳和双脚落地的方法。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及弹跳能力,培养学生双跳双落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刻苦锻炼及集体协作等思想品质。
四、课的结构与组织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兴趣广泛,模仿力强、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等特点,在教学实施中,采用游戏的方法,内容及组织形式,使教材的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情引趣,学习新知发展个性,寓教于乐,恢复调整,四个阶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引起思维与探索的兴趣,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仅使学生学会双脚起跳的动作,而且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体现现代教学,不仅为学生“授之以鱼”,更应为学生“授之以渔”的思路。
本课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个性得以展示,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得到满足,合作得到加强,身心得到发展,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也就提高了相互关注与合作的能力与意识。
五、教法与学法的运用在教法上,采用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方法,注意捕捉和发挥课堂上各种教育因素,以情导教。
辅以欢快的音乐,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
小学体育《后滚翻》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后滚翻》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技巧”部分,具体为教材第五章《翻滚与倒立》中的《后滚翻》。
详细内容包括:后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练习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后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动作质量。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韧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后滚翻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教学重点:后滚翻动作的正确姿势和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体操垫、口哨、计时器。
学具:运动服、运动鞋、水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翻滚接力”游戏,激发学生对翻滚动作的兴趣。
讲解后滚翻的动作要领,引导学生注意安全。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示范后滚翻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分步骤指导学生练习,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后滚翻,教师巡回指导。
纠正学生动作中的错误,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4. 团队合作(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后滚翻比赛,提高动作质量。
评选出最佳团队和个人,给予表扬。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后滚翻动作要领:身体向后倒,双手抱头,脚跟抬起。
用力向后翻滚,保持身体蜷缩。
双手推地,恢复站立。
2. 安全注意事项:保持场地平整,避免碰撞。
练习时,注意保持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人共同练习后滚翻,互相纠正动作。
2. 答案:正确完成后滚翻动作,注意安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后滚翻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2. 安全注意事项的落实。
3. 教学过程中的分组练习和巡回指导。
一、后滚翻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1. 分步骤教学:将后滚翻动作分解为几个关键步骤,如身体后倒、双手抱头、脚跟抬起、用力翻滚、双手推地等,逐一进行教学,确保学生掌握每个步骤的动作要领。
后滚翻教学设计教案【完整版】

后滚翻教学设计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三章“体操”中的“后滚翻”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后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练习步骤、安全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的身体素质训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后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动作质量。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敢品质。
3. 增强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和核心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后滚翻过程中的身体协调、节奏感和力量控制。
教学重点:后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练习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体操垫、扩胸器、瑜伽垫。
学具:运动服、运动鞋、水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扩胸运动等。
邀请一位学生进行后滚翻示范,引导其他学生观察并思考动作要领。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讲解后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包括起始姿势、动作过程和结束姿势。
示范后滚翻动作,强调动作细节和注意事项。
3. 练习与指导(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4. 例题讲解(5分钟)选取一个典型的后滚翻动作错误,进行分析和讲解。
指出错误原因,给出改进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后滚翻动作练习,教师观察并给予评价。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6. 身体素质训练(10分钟)进行与后滚翻相关的身体素质训练,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
结合扩胸器、瑜伽垫等教具,提高训练效果。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动作质量。
六、板书设计1. 后滚翻动作要领起始姿势:站立,双脚并拢,身体挺直。
动作过程:向后倒,双手撑地,身体团紧,滚动一周。
结束姿势:站立,双脚并拢,身体挺直。
2. 后滚翻练习步骤熟悉动作要领,进行分解练习。
逐渐增加动作难度,提高动作质量。
3. 安全注意事项保持场地平整,避免碰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滚翻教学设计单位:朝阳区高碑店中心小学授课内容:后滚翻姓名:***后滚翻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科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课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对后滚翻教学产生兴趣,并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消除学生惧怕心理。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通过后滚翻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互相合作精神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材内容教材内容:选自人教版、第(三)册内容名称:1、技巧:后滚翻2、游戏:春播秋收本单元共(4)课次,本课是第(2)课次课次目标: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小学三年级的技巧部分《后滚翻》教学,后滚翻教学是三年级学生初步接触的一项教学内容,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低头、团身向后滚翻的动作,能够团身紧、向后滚翻圆滑。
后滚翻教学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学习以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消除惧怕心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并就在练习中如何正确的进行自我保护对学生进行讲解示范,使学生在身心愉快和放松的基础上完成这节技巧课。
后滚翻的技术动作是:学生背向滚翻方向蹲撑,两手同时推垫,身体后倒,低头、团紧身体向后滚动,要使臀、腰、背、肩、颈、头依次着垫的同时,迅速的屈肘,把两手放在肩上,手背尽量靠近肩胛,这时用力推垫,推起成蹲撑,站立。
重点:滚翻时,团身要紧。
难点:滚翻动作连贯,推手有力。
2、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在二年级的技巧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会并很好的掌握了前滚翻和连续前滚翻的技术动作,后滚翻的技术动作与前滚翻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二年级必须较熟练的掌握前滚翻的动作方法,才能为后滚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练习中仍发现有个别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例如:身体较胖、有惧怕的心理,不能完成前滚翻的技术动作,在后滚翻第一次课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知道并基本理解了动作方法,学生对后滚翻动作初步进行了练习,在本次课的教学中还要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在课中我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并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后滚翻的技术动作,并放慢速度让学生看清楚。
本节课合作探究学习是主要手段,我在课中通过正确运用引导、鼓励策略,引导学生形成合作、探究氛围。
围绕本课的重难点,运用教师示范和学生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并进行相互评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评价能力。
三、预期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后滚翻的技术动作,使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认知后滚翻的技术动作,并做到在滚翻时团身紧,推手有力。
2、发展学生灵敏素质和协调、平衡能力,以及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快速奔跑能力。
3、培养学生勇敢、克服困难的品质以及培养互帮互助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4、本课评价重点是学生在练习后滚翻中做到团身紧、推手有力,滚翻动作比较连贯。
5、平均心率预计:125—130次/分练习密度预计:30%—35%重点:滚翻时,团身要紧。
难点:滚翻动作连贯,推手有力。
四、教学过程: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后滚翻”和游戏“春播秋收”是第二次课。
主要教学目标是:进一步学习后滚翻的动作方法以及游戏“春播秋收”的规则与方法。
本课的评价标准是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在滚翻时团身紧,推手有力。
本课主要是发展学生灵敏、总体来说,我在设计每个环节的时候都安排的比较紧凑,在教材的搭配上也注重了上、下肢合理搭配。
让学生全身都得到了锻炼。
在上课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本节课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教学中应用了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借助一定高度的斜坡垫子让学生从高处向低处做后滚翻动作,让学生把海绵垫分别夹在下颚和两膝之间进行后滚翻练习,起到让学生低头、团身紧的作用。
借助图解对学生进行讲解练习,这样学生就更直观的了解了后滚翻的技术动作。
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跟合作意识。
以及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
后滚翻图解示意图1、蹲撑背部朝垫子2、身体快倒双手插肩3、团身向后翻滚4、滚动时成直线开始部分:(5分钟左右)1、队列练习:三面转法、1—2报数、连续报数、四列横队变八路纵队2、小游戏:快快排队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练习了队列和小游戏“快快排队”,学生除了练习基本的队列以外,我还增加了一点难度,让学生练习四列横队变八路纵队,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较复杂的队列变换。
小游戏的练习,也是队列的一部分,其目的不光使学生养成排队快的习惯,还提高了学生大脑的兴奋性,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
准备部分:(5分钟左右)徒手操:1、头部运动2、肩绕环3、扩胸运动4、腰部运动5、体前屈下振6、弓步压腿7、活动踝腕关节设计意图:准备部分的徒手操让学生充分的把身体活动开为基本部分的练习打下了基础。
尤其是头部运动,主要是让学生把颈部充分的活动开,以免在练习时受伤。
基本部分:(25分钟左右)技巧:后滚翻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设计师为什么把车轮设计成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学生回答后得出结论,因为圆形滚动的快。
2、教师再次出示篮球和砖头做实验“让两个物体同时滚动看哪个物体滚的远”?让学生通过实物观察的更直观,理解的更透彻。
3、教师完整示范后滚翻的技术动作。
(出示后滚翻完整动作图解示意图)4、借助有斜坡的垫子,进行从高处向低处做后滚翻动作(分解动作练习)。
5、教师指导学生两人一组合作练习,把海绵垫分别夹在下颚和两膝之间。
(一人做一人保护)这个环节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夹海绵垫做出团身的动作,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6、学生进行展示、师生评价。
通过展示、测验,检查学生本节课的练习效果,最后通过师生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下节课需要改进的方面。
设计意图:基本部分是本节课的主教材,后滚翻是本节课进一步练习的内容,我设计的队形是两个半圆形,主要目的是教师便于观察,学生也都能看到教师。
在一开始先练习了向后滚动的练习,这是辅助练习,让学生知道做后滚翻只有把身体团起来才能顺利完成动作。
然后我出示了篮球跟砖头,并进行了对比实验,让学生观察哪个物体滚的远、滚的快。
通过实验,学生更直观的看到了,只有把身体团成球形,才能顺利完成动作。
在练习中为了让学生能把头低下去,把身体团起来,我让每个学生在下颚部位和两膝间夹住海绵垫进行后滚翻练习,一人做一人保护。
利用两人合作练习的方式进行后滚翻练习,虽然学生保护的不是很到位,但是通过尝试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
在两人合作练习中,我首先讲解了应该保护的部位,并进行了示范,虽然三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做到保护到位,但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了,也知道了自我保护的部位。
游戏:春播秋收设计意图:小游戏“春播秋收”主要是培养学生不怕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通过游戏的练习,让学生知道农民伯伯种地很辛苦,所以同学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学生练习积极性高,练习效果很好。
结束部分:(5分钟左右)1、放松小游戏:快找伙伴2、教师小结设计意图:结束部分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放松游戏“快找伙伴”使学生充分得到了放松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为整节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随后通过教师的小结,学生知道了本节课自己的不足以及下节课的努力方向,为下节课的练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流程示意图:五、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教师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自身的优缺点。
从而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并通过交流看到自己不足的一面加以改正。
后滚翻评价操作方法标准:优秀:学生能独立完成后滚翻动作、并做到动作规范标准。
良好:学生动作连贯,并能团身翻过,站立。
合格:学生在老师的辅助下能较好的完成技术动作。
游戏评价操作方法: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哪个组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并能体现互帮互助的精神。
六、教学设计特色1、在后滚翻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利用了两种教学手段来对学生进行练习,一是借助一定高度的斜坡垫子让学生从高处向低处做后滚翻动作。
二是把海绵垫分别夹在下颚和两膝之间让学生进行后滚翻练习。
2、本课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拿砖头和篮球做比较,让学生回答那个滚的快,为什么?通过回答学生从中知道了球形物体的地面摩擦力小,所以只有把身体团成球形,才能更好的完成动作。
3、利用一些辅助手段例如:图片、海绵垫、砖头、篮球不仅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了动作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
七、教学反思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后滚翻”和游戏“春播秋收”是第二次课。
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学习后滚翻的动作方法以及游戏“春播秋收”的规则与方法。
我预计有85%的学生能够做到在滚翻时团身紧,推手有力。
本课主要是发展学生灵敏、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跟合作意识。
以及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
总体来说,我认为在设计每个环节的时候我都安排的比较紧凑,在教材的搭配上也注重了上、下肢合理搭配。
让学生全身都得到了锻炼。
在上课过程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本节课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教学中应用了一些教学手段,例如:借助一定高度的斜坡垫子让学生从高处向低处做后滚翻动作,让学生把海绵垫分别夹在下颚和两膝之间进行后滚翻练习,借助图解对学生进行讲解练习,这样学生就更直观的了解了后滚翻的技术动作。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练习后滚翻,虽然学生保护的不是很到位,但是通过尝试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
在开始部分教学中,主要是练习了队列,学生除了练习基本的队列以外,我增加了一点难度,让学生练习四列横队变八路纵队,学生也能很好的完成动作。
队列的效果我认为不错。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
准备部分我安排了徒手操让学生充分的把身体活动开为基本部分的练习打下了基础。
基本部分是本节课的主教材,后滚翻是进一步练习,我的组织队形是两个半圆形,主要目的是教师便于观察,学生也能都看到教师。
在一开始先练习了向后滚动的练习,这是辅助练习,让学生知道做后滚翻只有把身体团起来才能顺利完成动作。
本节课我首先出示了篮球跟砖头,并进行了实验,让学生观察哪个物体滚的远、滚的快。
通过实验,学生更直观的知道了,只有把身体团成球形,才能顺利完成动作。
在练习中为了让学生能把头低下去,我就让每个学生在下颚部位夹住海绵垫。
在两人合作练习中,我首先讲解了应该保护的部位,并进行了示范,有些学生保护的很到位。
虽然三年级的学生还很小,但是我认为应该培养他们这种合作的意识。
在后滚翻的练习中,小游戏“春播秋收”主要是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生练习积极性很高,练习效果很好。
本节课我也设置了评价环节,评价分三个等次:优秀、良好,合格。
评价包括:自我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评价,并且制定了评价的标准,让学生能有据可循,通过评价,每个学生都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