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逃课问题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标题: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摘要:逃课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次调研旨在探索大学生逃课的原因、频率以及对学业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厌倦课程内容、缺乏动力和学业压力是主要的逃课原因。

逃课频率与学业成绩呈负相关,同时逃课也会对大学生的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调研结果对学校和教育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1. 引言逃课是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与个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逃课的原因、频率以及对学业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共有500名大学生参与,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逃课原因、逃课频率以及逃课对学业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3. 结果分析3.1 逃课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包括:- 厌倦课程内容:大部分学生认为一些课程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

- 缺乏动力:由于缺乏兴趣和动力,很多学生会选择逃课。

-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导致一些学生选择逃课以减轻压力。

3.2 逃课频率调查发现,大学生逃课的频率相对较高。

约70%的学生表示每学期会逃课不超过5次,20%的学生则表示每学期会逃课10次以上。

3.3 逃课对学业和个人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逃课与学业成绩呈现负相关关系。

逃课会导致学生在课程中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交流,从而影响其学习成绩和理解能力。

此外,逃课还会对大学生的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造成负面影响,这些能力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4. 结论与建议本次调研结果显示,逃课是大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原因主要包括厌倦课程内容、缺乏动力和学业压力。

为了减少逃课现象,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更有趣和引人入胜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 提供适度的学业支持和辅导,帮助学生减轻学业压力。

- 强化学生自律性的培养与引导,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近年来,大学生逃课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场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大学生频繁逃课,给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探讨逃课的原因和对策。

一、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我们在某一所大学抽取了1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问卷中包括了关于逃课频率、原因、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1.逃课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60%的大学生曾经逃过课,其中有30%的学生逃课频率高于一次/周。

这一数据表明,大学生逃课现象普遍存在,且一些学生逃课频率较高。

2.逃课原因对于逃课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缺乏兴趣:约有4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

这可能与教学内容的不吸引人、教学方法的单一等因素有关。

(2)时间安排冲突:约有3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与其他活动时间冲突。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学生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活动和任务,时间安排的冲突使得一些学生不得不选择逃课。

(3)学习压力:约有2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

现代大学生面临着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和竞争压力,适当的放松和调整也是他们需要的。

3.逃课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知识缺失:逃课导致学生错过了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得他们在该门课程上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2)交流机会减少:逃课使得学生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机会减少,影响了他们的学术和社交发展。

(3)成绩下滑:逃课频率高的学生往往在该门课程上的成绩较差,这对他们的学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对策建议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提高课堂吸引力: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一、引言逃课是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大学教育的实施和学生自身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本调查报告对该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旨在为学校提供有效的对策措施。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本调查以在线问卷形式发放给本校500名大学生,其中包括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以保证结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2.深度访谈:选择了5名主动逃课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以了解他们逃课的原因和动机。

三、调查结果1.逃课现象普遍存在:调查发现,有60%的受访大学生承认曾经逃过一次或多次课程,其中有20%的学生表示经常逃课。

2.逃课原因多样: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无聊枯燥的教学内容:约40%的受访学生表示,部分课程的内容不具有吸引力,导致了他们对上课产生了抵触情绪,选择逃课。

b.重复内容的讲解:有30%的学生认为,一些课程中教授将内容过多地重复,与他们自己的学习进度不符,因此选择逃课来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c.心理压力和焦虑:约20%的学生表示,他们逃课是因为面临着学习压力和其他个人压力,需要通过逃课来缓解。

d.其他原因:剩余10%的学生逃课原因包括与同学约会、没有对上课的重视等。

3.逃课行为对学生学业和发展的影响:调查结果发现,逃课行为会给大学生的学业和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包括:a.学习成绩下降:约一半的受访学生逃课后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被迫进行额外的学习弥补知识。

b.缺乏交流和合作机会:逃课使得学生错过了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的机会,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c.职业规划受影响:逃课导致学生错过了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或讲座,可能影响他们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和未来职业规划。

四、对策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针对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和授课方式的改进,使得课程内容更为丰富、生动,吸引学生的兴趣。

逃课调研报告

逃课调研报告

逃课调研报告逃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学生逃课行为的原因和影响。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问卷包含了关于逃课频率、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共有100名学生参与了调研。

二、调研结果1. 逃课频率调研结果显示,80%的学生承认曾逃过课,而且有40%的学生逃课次数超过5次。

逃课的频率相当高,这一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2. 逃课原因分析逃课原因得出以下几点:(1)缺乏兴趣:有85%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对某些课程没有兴趣。

这是导致学生逃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2)困难过大:有60%的学生认为逃课是因为课程内容和难度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他们害怕失败和低分。

(3)外部因素:约有3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个人外部原因,如兼职工作、家庭问题或身体不适等。

3. 逃课影响逃课对学生和学校都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学业成绩受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有70%的学生认为逃课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产生了不利影响。

他们逃课后无法及时掌握课程内容,无法参与到课堂讨论和互动中,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缺乏学习动力:逃课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和课程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到学习动力的持续性和积极性。

(3)违反纪律:逃课是对学校纪律的违反,会对学生的行为和品德素质产生负面影响。

三、结论和建议1. 加强课程吸引力: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减少逃课行为的发生。

2.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场所,提高学习动力。

3. 提高教育质量:学校需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避免给学生过大的压力。

4. 加强纪律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提高学生对违纪行为的认识,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

四、总结逃课行为在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其背后有多种原因,如对课程缺乏兴趣、难度过大等。

逃课对学生个人和学校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等方面。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范文篇一: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文章摘要:大学生一直以来是被家庭、社会、国家寄予厚望的一个群体,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呢?事实上,在当今的大学中,上课已经成了很随便的事情,逃课之风更是风靡所有高校。

如何准确把握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和心理,如何正确看待逃课现象,如何通过调查分析来引起大学生本人的反思,如何从逃课现象中反思当前的教育体制,这些都是很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的事情。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反思。

调查背景及目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还十分短缺,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虽然已达17%,但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6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在中国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必须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在历经了千辛万苦的求学竞争之后进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却似乎并不珍惜这种机会。

原本备受中小学升学压力的学生们进入大学就如同出了笼的小鸟,远离了父母的唠叨和老师的管教,感觉获得了自由。

然而,大学也是学校,学习仍然是大学的主旋律。

甚至很多学者和教授都说过:大学应当是学生时代最苦的阶段。

因为大学有太多东西需要去学,有太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储备。

但实际上,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身边的大多数同学,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大学过的太轻松,太自由了。

逃课成了无法根治的顽疾,上课是要看心情来决定的。

而且从大四的学姐学长到大一的新生,都流传着诸如:“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不逃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等等逃课宣言。

无论如何,逃课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大学的重要现象。

作为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作为每一个家庭将来的顶梁柱,作为未来社会中的中上层群体。

大学生的行为已经越来越偏离传统的观念和认识。

大学生的数量在急剧的增加,而大学生的质量却在各种报道中被贬的越来越低。

社会已经不再信任我们这个群体,作为当事人的我们,更应当时刻反思我们当前的行为,意识到我们将来所担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

最新逃课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逃课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逃课社会实践报告
逃课现象在学生群体中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学生逃课行为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逃课原因分析
1. 学习压力:部分学生因为课业负担过重,感到压力巨大,选择逃课作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2. 兴趣缺乏:对于某些课程内容缺乏兴趣,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3. 教育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无法吸引所有学生,使得一些学生感到课堂乏味,从而选择逃课。

4. 社交因素:同龄人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朋友逃课而跟风。

5.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和家长态度也会对学生的出勤情况产生影响。

二、逃课的影响
1. 学业成绩:逃课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进度。

2. 学习习惯:长期逃课可能导致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 心理健康:逃课可能是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表现,长期下去可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4. 社会适应能力:学生时期是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逃课可能会影响这一能力的培养。

三、解决策略建议
1. 教育改革:探索更多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心理辅导:学校应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应对压力,解决心理问题。

3. 家庭教育:加强家长教育,引导家长正确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学习。

4. 同伴教育:利用同伴的影响力,鼓励学生之间建立正面的学习激励
机制。

5. 社会实践:增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增强
学习的实际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逃课问题是一个多因素交织的复杂现象,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关于大学生逃课问题的调查

关于大学生逃课问题的调查

关于大学生逃课情况的调查报告调查人:调查时间:2010年11月关于大学生逃课情况的调查报告一、调查基本情况在这个全球经济高速发达的时代,因为我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这句至理名言,因此,愈来愈多的人选择继续读大学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实现人生的目标。

然而,如今的校园里却弥漫着一种极为严重的逃课的风气,而且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

慢慢的,逃课成了大学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并且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这已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

而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应该自我反省一下,当四年的大学生活将要悄然逝去的时候,两手空空的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大学生活是否会有遗憾?调查目的:初步了解同学的逃课情况及逃课原因等调查时间:2010年11月——12月调查对象:四川理工学院部分学生调查方式:随机抽样调查分层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二、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与统计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男生女生人数分别为78人,122人。

其中大一50份、大二80份、大三40份、大四30份,有效问卷为196份,根据学校的性别比例、年级比例等标准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分布情况表1.大学生逃课情况从性别层次分析,有过逃课经历的男生81. 13%,其中经常逃课的10. 06%;有过逃课经历的女生66. 67%,其中经常逃课的2. 47%。

由此可见男生更容易出现逃课行为。

从年级层次分析,有过逃课经历的的大一学生60. 93%,其中经常逃课的1. 99%;有过逃课经历的大二学生83. 03%,其中经常逃课的6. 06%;有过逃课经历的大三学生82. 58%,其中经常逃课的19. 35%;有过逃课经历的大四学生88. 89%,其中经常逃课的33. 33%。

由此可见高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出现逃课行为,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经常逃课的学生比例也升高。

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近年来,大学生逃课现象日益普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总结我们的调查结果,并探讨逃课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调查结果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择了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曾经逃过课,其中近40%的人称逃课频率在每周一次以上。

这些数字显示了逃课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二、逃课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有近50%的人表示他们逃课是为了追求自由和放松。

大学生们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渴望有一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以缓解压力。

其次,约30%的人逃课是因为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或者觉得无用。

他们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更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表示逃课是为了追求社交活动和娱乐,他们认为这些活动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同样重要。

三、逃课的影响逃课现象对大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逃课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逃课的学生往往错过了重要的学习机会和知识点,难以跟上课程进度。

其次,逃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频繁逃课的学生往往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对自己的未来也缺乏规划和目标。

此外,逃课还会对学校和社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教育质量和社会发展。

四、解决逃课问题的建议为了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具吸引力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 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觉性。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克服逃课的诱惑。

4. 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

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逃课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逃课问题的调查第一部分调查方案设计现在在同学们之中,逃课现象并非新鲜事,虽然有违校纪,是错误的做法,但这是事实。

我在此就逃课问题作一调查分析,试图初步揭示一点情况。

调查目的:初步了解同学们中的逃课问题的状况及同学逃课的原因等。

调查对象:金融学院2000级和2001级同学调查项目:见“关于逃课问题的调查问卷”调查方式:随机抽样调查抽样方法:分层抽样,00级和01级各抽样50份,其中每个年级各有男女抽查单位25个具体调查方式:发放调查问卷。

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100份抽样时间:2002年6月12日调查人员:焦宝平,孙旭,韩雪,宋科关于逃课问题的调查问卷同学,您好:首先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填写此调查问卷。

请在您同意的选项上面打对号。

谢谢。

首先,请您填写您的简单个人资料:您的年级 A. 2000级 B. 2001级您的性别 A. 男 B. 女好了,填写完您的资料后,我们进入正式的问卷问题:Q1。

您逃过课吗?A. 从来没有B. 偶尔逃过几次C. 经常逃课注意:如果您选择A“从来没有”,谢谢您的合作,调查到此为止。

如果您选择B“偶尔逃过几次”或C“经常逃课”,请您接着填写以下问题。

Q2。

您逃课的理由是:(可多选)A. 这门课没意思B.老师讲的不好C.这课很简单,不用听,自学就行D. 有事情耽误E. 身边同学影响F. 其他Q3。

逃课后你一般用这些时间做什么?A. 自学、上自习B. 玩,比如打球、打电脑游戏等C. 做自己的事情D. 其他好了,调查到此为止,再一次感谢您的配合,祝你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

谢谢。

调查分析报告一、 对“逃课状况”的分析“逃课状况”是指“从不逃课”,“偶尔逃课”和“经常逃课”三种。

先看统计数据。

见下表1:表1 逃课状况的原始数据 2000级 2001级 男 女 总计 从不逃课 1 7 5 3 8 偶尔逃课 31 35 29 37 66 经常逃课188161026(一) 从整体上对逃课状况分析为了更直观明了地观察样本总体逃课状况,请先看图1:图1 逃课状况总计图8662620406080从没逃课偶尔逃课经常逃课逃课状况人数①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些数据。

“从不逃课”的仅占8%,经常逃课的占26%,大部分都是偶尔逃课,占66%。

这说明,同学中绝大多数曾经逃过课,并且,有一小部分同学经常逃课,这值得我们注意。

② 众数为“偶尔逃课”,异众比率为34%,说明“偶尔逃课”较能代表逃课状况。

③ 我对全体学生的逃课状况做一区间估计。

在95%得置信水平下,运用“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方法,求得,全体学生中,“从不逃课”的置信区间是(17.4%-34.6%),偶尔逃课的置信区间时(56.7%-75.3%),经常逃课的置信区间时(1.7%-13.3%).所以,我可以以95%的概率保证,全体学生中“从不逃课”的所占比例在(17.4%-34.6%)之间;“偶尔逃课”的所占比例在(56.7%-75.3%)之间;“经常逃课”的所占比例在(1.7%-13.3%)之间。

(二) 对两个年级逃课状况的比较分析首先看一下两个年级逃课状况的比较图。

见下页图2和图3。

图2 2000级和2001级逃课状况比较图一13118735810203040从没逃课偶尔逃课经常逃课逃课状况人数01级00级图3 2000级和2001级逃课状况比较2%62%36%14%70%16%从没逃课偶尔逃课经常逃课①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年级逃课状况的差异。

主要差在“两个极端”即“从不逃课”和“经常逃课”上。

00级“经常逃课”的比01级高出20个百分点,而“从不逃课”的低12个百分点。

这说明00级逃课情况比01级要严重的多。

②两个年级的逃课状况中,众数都是“偶尔逃课”。

但00级的异众比率为38%,这说明偶尔逃课并不能很好的代表00级的逃课状况;而01级的异众比率为30%,相比00级,更能代表本年级的逃课状况。

③再运用“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方法,在95%的置信水平下,对整个00级和01级的逃课状况进行比较。

求得,两个年级相比,“从不逃课”的比例差的置信区间是(1.6%-22.4%),“偶尔逃课”的比例差的置信区间是(-9.7%-25.7%),“经常逃课”的比例差的置信区间时(3.3%-36.7%).所以,我可以以95%的概率保证,整个00级和整个01级“从不逃课”的比例差在(1.6%-22.4%)之间;“偶尔逃课”的比例差在(-9.7%-25.7%)之间;“经常逃课”的比例差在(3.3%-36.7%)之间。

(三) 对男女生逃课状况的比较分析首先看男女生逃课状况的比较图。

见下页图4和图5。

① 观察两个图。

男女生均以“偶尔逃课”为众数,分别占逃课状况的58%和74%。

但是,男生的异众比例为42%,女生的异众比例为26%。

这说明,用偶尔逃课来代表男生的逃课状况并不好,代表性较差。

看数据就明白,这是因为男生走“两个极端”的有不少。

而对女生而言,偶尔逃课能够很好的代表她们的逃课状况。

男女逃课状况比较图一529163371010203040从没逃课偶尔逃课经常逃课逃课状况人数男女图5 男女逃课状况比较图二10%58%32%6%74%20%从没逃课偶尔逃课经常逃课②再运用 “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方法,在95%的置信水平下,对两个年级加总的男生与女生的逃课状况进行比较。

求得,“从不逃课”的的比例差的置信区间是(-6.6%-14.6%),偶尔逃课的比例差的置信区间是(-2.3%-34.3%),经常逃课的比例差的置信区间时(-5.0%-29.0%).所以,我可以以95%的概率保证,整个00级和整个01级“从不逃课”的比例差在(-6.6%-14.6%)之间;“偶尔逃课”的比例差在(-2.3%-34.3%)之间;“经常逃课”的比例差在(-5.0%-29.0%)之间。

(四) 方差分析我以年级和性别是否会对逃课状况之中的“经常逃课”产生影响为例进行无重复的双因素分析。

表2 逃课状况的原始数据性 别年 级 男 女 00级 12 6 01级44假设:对因素“年级”, H 0: 年级之间没有差异 H 1: 年级之间有差异对因素“性别”H0:性别之间没有差异H1:性别之间有差异表3 Excel输出的方差分析表方差分析:无重复双因素分析SUMMARY计数求和平均方差行1218918行22840列1216832列221052方差分析差异源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行25125 2.7777780.344042161.4462列91910.5161.4462误差919总计433对于因素“年级”,F=1< F crit,故接受H0,说明不同年级在“经常逃课”上没有显著差异。

对于因素“性别”,F=2.778< F crit,故接受H0,说明不同性别在“经常逃课”上没有显著差异。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年级在“经常逃课”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的性别在“经常逃课”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对于在其他逃课状况中,年级和性别是否有显著差异,方差分析方法与上完全相同。

在此省去过程,结论是:不同的年级在“偶尔逃课”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的性别在“偶尔逃课”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不同的年级在“从不逃课”上没有有显著差异;不同的性别在“从不逃课”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通过方差分析,我的结论是:不同的年级在逃课状况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的性别在逃课状况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看来,逃课这一问题,的确是普遍存在的,它不因年级、性别的不同而不同,这值得我们思考。

二、逃课理由的分析在我的调查中,将逃课理由归结为六条,在此分别用A、B、C、D、E、F代表。

这六条理由是:A:这课没有意思B:老师讲得不好C这课简单,自学就会D:有事情耽误E:身边同学影响F 其它。

这个问题被调查者可以多选。

调查结果如下表4表4 逃课理由调查的原始数据00级01级男女总计A 20 28 23 25 48B 26 21 25 22 47C 7 12 13 6 19D 28 20 20 28 48E 9 6 9 6 15 F53358(一)从整体上分析逃课理由首先看图6和图7。

图6 各逃课理由总计图48471948158102030405060ABC D E F逃课理由人数图7 各逃课理由所占比例图27%25%10%26%8%4%A B C D E F可以看出,理由A 、B 、D 有很大的认同。

三项合计得到了78%的支持。

并且,理由A 、D 都是众数。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同学把逃课的理由归结在课程本身(没意思或太简单)和老师身上,同意这些理由的达到了62%,而不是把逃课的主要原因归于自身问题,这也许说明同学们并没有真正的反思过自身存在的逃课问题!对全体逃课同学的理由的区间估计,方法与上同。

结论是,在95%的置信水平下,全体学生中,支持理由A 的置信区间是(18.3%-35.7%),支持理由B 的置信区间是(16.5%-33.5%),支持理由C 的置信区间是(4.1%-15.9%),. 支持理由D 的置信区间是(17.4%-34.6%),支持理由E 的置信区间是(2.7%-13.3%),支持理由F 的置信区间是(0.2%-7.8%)。

所以,我可以以95%的概率保证,两个年级中支持理由A 的所占比例在(18.3%-35.7%)之间;支持理由B 的所占比例在(16.5%-33.5%)之间;支持理由C 的所占比例在(4.1%-15.9%)之间;支持理由D 的所占比例在(17.4%-34.6%)之间;支持理由E 的所占比例在(2.7%-13.3%)之间;支持理由F 的所占比例在(0.2%-7.8%)之间。

(二)对00级和01级逃课理由的比较首先还是看图8。

图8 2000级和2001级逃课理由比较图20267289528211220630102030AC E 逃课理由人数01级00级图9 2000级和2001级逃课理由比较图二21%28%7%30%9%5%32%23%13%22%7%3%A B C D E F结论和总体分析时基本相同,理由A 、B 、D 在两个年级都得到了很大的认同。

而且各个理由所获得的支持率都相差不大。

对两个年级逃课理由做区间估计的意义并不大。

在此,我不做区间估计。

(三)对男女生逃课理由的分析首先看下页图九和图十结论和总体分析时基本相同,理由A 、B 、D 在男生中和女生中都得到了很大的认同。

而且各个理由所获得的支持率都相差不大。

对两个年级逃课理由做区间估计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在此省去。

图10 男女逃课理由比较图一23251320932522628650102030A B C D EF 逃课理由人数女男图11 男女逃课理由比较图二25%26%14%22%10%3%27%24%7%30%7%5%A B C D E F三、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得结论如下:(1) 大学生逃课现象十分普遍,且随年级的提高而有逐步扩大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