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节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情绪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情绪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情绪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摘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作用机制、发展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梳理,并对有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干预及培养进行展望。

关键词: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作用机制;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干预及培养一、情绪自我效能感概念Bandura(1986)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与能力有关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应付或处理环境事件的效验或有效性。

作为自我的一个方面,它是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层面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Schultz(1990)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是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自信、自重与自尊等方面的感受。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概念最早由意大利心理学家caprara等人提出。

Caprara等人(1999)认为个体在管理日常情绪体验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不仅在于个体的管理技巧和能力,还在于不同个体对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干上有很大差异,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

Bandura等人(2003)同样强调个体管理情绪生活的能力感,他们认为个体具有自我情绪调节技巧是一回事,在不同的场合中能够坚持运用这些技巧是另外一回事。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Bandura,caprara等,2003)。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身情绪的形成、保持、回避和抑制能力的评价及对内部情绪调控的信心/信念(Caprara, Alessandri&Eisenberg, 2012)。

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作用机制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与测量Watson &Tellegen(1985)认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为两个维度:感受正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expressing positive affect , POS)和调节负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managing negative affect , NEG)。

情绪调节综述-正式版

情绪调节综述-正式版

关于情绪调节,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情绪调节的定义。

Koop把情绪调节看作是应对高水平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如高兴、悲伤、痛苦、愤怒等)的过程及特性(Koop,1989)。

Thompson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监控、评估和修正情绪反应的内在与外在过程(Thompson,1991)。

Gross认为情绪调节(emotionregulation)是个体对他们所拥有的情绪及怎样去体验与表达情绪施加影响的过程(Gross,1998)。

乔建中等对已有的关于情绪调节的概念界定做了三种分类:一类称为适应性界定方式, 强调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原情绪和行为反应;一类称为功效性界定方式, 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目的;一类称为特征性界定方式, 即从情绪调节的某一特征着手来加以界定(乔建中,2000)。

Cole等把情绪调节看作是与被激活的情绪的相关变化, 包括情绪本身的变化及在其他生理、心理过程中的变化(Cole,2004)。

巫文胜等将情绪调节定义为个体对情绪的生理唤醒、认知、体验及外部行为表达进行控制和调节, 以实现个人目的, 适应社会现实的动态过程, 是情绪智力的具体体现(巫文胜,2007)。

我国学者孟昭兰总结情绪调节是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部情景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孟昭兰,2005)。

Gross认为,情绪调节既有故意控制下的这个过程也包括内隐的操作的过程(Gross,2015)。

Gross 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基于情绪的模块模型,Gross 进一步提出了情绪调节过程模型: 情绪调节是引发新情绪产生或改变正在进行的情绪性反应的过程,即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调节( Gross,1998; Gross &Thompson,2007) 。

情绪调节过程的个体差异出现在情绪发生的五个过程: 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和情绪反应调整(图1) 。

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综述

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综述

知以及社会技能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学龄期的儿童 部分 [ 2 ] 。可见,情绪调节是与情绪理解 、情绪表
在心理 、情绪能力的发展上出儿童情绪理解能力 、情绪表达能力有了 解的范畴 。在情绪理解 中,只有情绪观点采择和
生 、强度 、或持续时间的调节 ,以及和情绪有关 殊儿童在情绪表达方面的能力显然是不足的 ,那
的生 理 过 程 I T o po) 4 hm sn 。情 绪 调节 实 际上 是 个 么他们在情绪理解 以及情绪调节的认知方面与正 ](
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策略管理和改变 自己或他人 常儿童相 比,是否也存在很大的缺陷以及存在什 情 绪 的过 程 。 我 国学 者 黄 敏 儿 、郭 德 俊 (00 么缺陷等都是需要进一步实证研究的。 2 0) 认为情绪调节过程是在一些策略和机制作用下 ,
摘 要 :近二 三十年 来 ,国 内外 学者 对儿 童的 情绪 能 力进行 了不 同程度和 不 同侧 面的研 究 ,但 大 多集 中于儿童 情绪理 解 能 力、儿童 情绪 能 力的 影响 因素 等 方 面’ ,对儿 童情 绪调 节的元认 知 以及 情 绪调 节策略 方 面的研 究却 比较 少 。儿童 情 绪调 节策略 的研 究 可以揭 示 儿童在 不 同的情绪情 境 下 ,为应 对和 适应这 一情 境所 采取 的 方式和 方 法 。 良好 的应 对 策略 可 以帮助 儿童更好 地应 对 不 良情绪情 境 ,促进 儿童健 康 心理 的发展 。对 于 家长和教 师 ,了解儿童 的情绪调 节和 管理 策 略 ,可以有针 对性地 帮助 儿童应 用 良好 的 、合适 的应 对策略 。 关 键词 :儿 童情绪 能力 情绪调 节 策略
如 ;对 引发 情 绪 的情 境 的调 节 和 自动 的调 节 , 可以将 其 理解 为 一个 从 意识 到无 意 ( :情 绪 的表达 )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中性材料记忆的研究综述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中性材料记忆的研究综述

暂视 觉呈 现 的中性 单 词 的识 别 ,但是 ,看 见一 ・ 个 能 引起情 绪 的刺 激进 行评 价 ,尽 可能 地不 去感 受
情绪唤醒词却损害了随后 的视觉单词的识别 。E l ~ 情境 可 能引 起 的情绪 。 “ 重 视 ”是一 种增 强型 调
l i s( 1 9 8 5 ) 的实验 发 现 ,抑 郁被 试在 记 忆 任务 中 节方式 ,表现为个体通过增强对可能引起情绪 的
这种偏好加工被称作心境一致性记忆。二是心境 依存性记忆 ( m o o d — d e p e n d e n t m e m o y r ) 。不管材料
本 身 的情感 背 景 如何 ,如果 被 试学 习 时的 心境是 愉 快 的 ,记忆会提 高; 反之亦然 。 相 比来 说 ,对后 一种 情况 即作 为影 响源 的情
V u i l l e u m i e r ,A r m o n y ,2 0 0 1 ) 。而 Z e e l e n b e r g和 材料主要是指不具有任何感情色彩 ( 正性情绪或 ( o c a n e g r a( 2 0 1 0 )的研究则得 出了混合 的结果 , 负性情绪)的记忆材料,此时唤醒情绪的刺激并 B
与认知的关系、形成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提 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情绪作为影
响 源 时对 此过程 中对记 忆 的调 节作 用等相 关研 究 进行 了介 绍 ,同时提 出了存在 的 问题 并对 未来的研 究方向进行展 望 。 关键 词 :情 绪 情绪调 节 策略 中性材 料记忆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8 卷 总第 1 4 2 期 2 0 1 3 年第 1 期
总第 0 5 9 页
・ 应 用研 究 ・
情绪 、情绪调节策略与 中性材料记忆 的研究综述

情绪调节研究综述_郑容

情绪调节研究综述_郑容

2009年10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Oct .2009第26卷第10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 onVol .26 No 110情绪调节研究综述郑 容(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州350007)摘 要:目前关于情绪调节的研究已得出了很多成果。

本文主要从情绪调节的定义、相关理论、当前研究现状等方面着手进行阐述,同时在总结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尝试着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情绪;情绪调节;现状收稿日期:2009207210中图分类号:B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4X (2009)1020088203作者简介:郑容(1985-),女,重庆合川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到目前为止,有关情绪调节的研究已取得许多成果。

在国外,除了相关理论研究之外,他们更注重实践方面的研究,现已得出很多有意义的结论。

在国内,关于情绪调节研究理论方面的文章比较多,。

本文尝试着通过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情绪调节的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主要从情绪调节的定义、情绪调节的相关理论、当前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等方面着手进行阐述,同时在总结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尝试着提出一些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情绪调节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尽管研究者们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但是,对于“情绪调节”这个词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Kopp (1989)[1]把情绪调节看作是应对高水平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如高兴、悲伤、痛苦、愤怒等)的过程及特性。

Thomp s on (1991)[2]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监控、评估和修正情绪反应的内在与外在过程。

Gr oss (1998)[3]认为情绪调节(e moti on regulati on )是个体对他们所拥有的情绪及怎样去体验与表达情绪施加影响的过程。

Cole 等(2004)[4]把情绪调节看作是与被激活的情绪的相关变化,包括情绪本身的变化及在其他生理、心理过程中的变化。

Gross情绪调节理论及相关实验研究综述

Gross情绪调节理论及相关实验研究综述

Gross情绪调节理论及相关实验研究综述作者:王春梅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07期摘要首先介绍Gross情绪调节过程理论,然后对研究者们以Gross情绪调节理论为基础所做的实验研究做初步的总结,并尝试性地提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本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情绪调节 Gross情绪调节过程理论实验研究中图分类号:B842.6 文献标识码:A1 Gross 的情绪调节过程理论Gross(2003)认为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

Gross提出了5种情绪调节策略,即情景选择、情景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和反应调整。

上述5种情绪调节策略中,最重要的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是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

认知重评是一种先行关注策略,发生在情绪产生的早期,试图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应对负性生活事件。

表达抑制是一种反应关注策略,是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

它能有效地减少负性情绪的行为表现,却不能降低内心体验。

多项研究证实,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后继的认知务任、情绪反应、和社会功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认知重评更多地与积极的结果相联系,表达抑制更多地与消极的结果相联系。

因而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相比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2以Gross情绪调节理论为基础的实验研究2.1对情绪调节的外周生理反应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是借助专门记录情绪生理反应的多导生理记录仪进行的。

上文中提到过Gross(2002),本人就对情绪调节的生理反应做过研究,发现对于厌恶情绪,抑制增强了心血管和皮肤电系统的交感神经活动,重评对心血管和皮肤电系统的交感神经活动则没有明显的影响。

Ray, Wilhelm, & Gross (2008)发现采用认知重评策略时,引起了较强的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并且降低心率,皮肤电水平和呼吸频率,心血管的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中国心理学界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的综述

中国心理学界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的综述
从2 O世 纪 8 O年代 开 始 , 中 国基 础 医 学界 、 教育 界 和 心 理 学 界 女生常采用转移注 意的方式 , 男生则多采用压抑 的方式 。 大 学 生情 绪调 节 策 略 多元 化 研 究 主 要涉 及 情 绪 调节 策 略 的学者 先后将研究的兴趣放置到 了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上。
的趋势, 可 粗 分 成两 个 阶 段 。 第一阶段为 2 0 0 0 - 2 0 0 7年 , 此 阶 关, 与 自我肯 定因子呈显著正相 关。差异检验结果也表 明, 除 段的 7年关注者甚少 , 平均每年仅有论文 5 . 7 篇; 第二阶段为 抑郁这一 因子外,认知重评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 2 0 0 8 - 2 0 1 4年 , 平 均每 年 1 6 . 7篇 。 题、 自我 肯 定 、 焦 虑 上 的 得 分 都有 显 著 差 异 。可见 , 认 知 重评 心 理 学专 业 杂 志 刊 登 大 学生 情 绪 调 节 文 章情 况 如 下 。1 4 策略与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 。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 ,
关键词 国内 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 现状 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 : B 8 4 2 . 6 文献标识码 : A
G r o s s 认 为 情 绪 调 节 是指 “ 个 体 对 具 有 什 么样 的情 绪 、 情 意 。性别差异表现为女生多使 用情感分享和情感表露 的方式
绪什么时候发生、 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 ” 来调节积极情绪 , 男生 多用克制、 升华的方式 。 对消极情绪时,
着 负相关关系, 正性情绪的克制和 负性情绪的发泄、 压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
1 文献的总体情况 验与人际关系困扰有正相关关系。负性情绪 的压抑、体验和 中 国知 网显 示 ,中 国心 理 学 界 的 第 一 篇大 学 生 情 绪 调 节 发泄对人 际关系困扰有 显著 的正向预测作用 。大学生情绪调 的研究论文发表于 2 0 0 0年 。在 2 0 0 0 ~ 2 0 1 4年 间的 1 8 3篇学 节策 略与抑郁的研究发现 ,情绪调节中重新评价策略与抑郁 术论文 中, 会议论文集 1 6 篇, 占1 0 %; 学位论文 5 6 篇, 占3 1 %; 呈 显著 负 相 关 , 重 新 评 价策 略 的使 用有 利 于 减 少 抑 郁情 绪 。 大 期刊文章 1 0 8篇 ,占5 9 %。各年份论文发表数量呈逐渐递增 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 问题 、焦虑及忧郁呈显著的负相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研究综述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研究综述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研究综述作者:孟祥蕊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1期摘要:幼儿情绪调节能力是指,幼儿监控、评估和改变情绪反应,已达到预定目的一系列外部活动和内部过程。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是衡量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方法有自我报告法、问卷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师评定法等。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情绪理解能力。

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应重视,执行功能、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情绪调节;情绪理解;情绪调节策略幼儿阶段是个体情绪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情绪调节能力作为幼儿情绪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幼儿情绪社会化的进程以及幼儿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和未来的社会适应。

情绪调节能力是衡量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幼儿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大量研究表明,进行情绪交流和维持积极的同伴交往是幼儿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而情绪调节能力则是这些发展任务的中心。

1幼儿情绪调节的含义情绪调节是指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者他人情绪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情绪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等方面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研究者对情绪调节含义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强调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原情绪和行为反应。

第二类强调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目的。

第三类从情绪调节的某一特征或特性着手,对之加以定义。

这三种定义之间相互关联,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方面认识情绪调节的本质。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是指,幼儿监控、评估和改变情绪反应,已达到预定目的一系列外部活动和内部过程。

2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划分幼儿情绪调节的策略,主要分为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两种。

结合以往研究,按照调节的内容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我们可以将儿童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分类。

就积极情绪调节而言,黄敏儿、郭德俊在研究中发现,在积极情绪调节中,儿童更多采用重视和宣泄两种策略。

相反,针对消极情绪的调节则分类较多,如姚端维、陈英和、赵延芹将其分为建构性策略、破坏性策略、回避性策略、释放性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8, 8(10), 1486-1492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18.810172A Review of Emotion RegulationShuyan Shi, Fada Pan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Received: Sep. 24th, 2018; accepted: Oct. 8th, 2018; published: Oct. 15th, 2018AbstractEmotion regulation is the process on which individuals exert influence what emotions they have, when emotions occur, and how they influence their emotional experiences and expressions. That is, a strategy consisting of controlling what kind of emotions they produce, when they generate emotions, how strong they experience emotions, and how they express emot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riteria, emotion regulation i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types.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s of emotion regulation greatly enriched the study of emotion regulation; the role of emotion regula-tion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positive effects on ordinary people but also expanded to the aux-iliary treatment of physiological diseases. Among them,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motion regulation has evolved from the dual process theory to the multi-level framework theory. Based on the latest theoretical model of emotion regulation, the new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value in practice are discussed.KeywordsEmotion Regulation, Multi-Level Framework情绪调节研究综述史书彦,潘发达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收稿日期:2018年9月24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8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5日摘要情绪调节是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对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

即对自己产生何种情绪、何时产生情绪、体验到情绪的强烈程度以及如何表达情绪进行控制所组成的策略。

史书彦,潘发达根据不同的标准将情绪调节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对情绪调节的不同分类大大丰富了情绪调节的研究;情绪调节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对普通人的积极效应上而且日益扩展到生理疾病的辅助治疗当中;情绪调节的理论基础由双过程理论发展到多维框架理论,在最新的情绪调节理论模型基础上,本文探讨情绪调节研究新的发展与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情绪调节,多维框架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人生中充满着跌宕起伏,我们的情绪也会经历高峰与低谷,适当地调节情绪,能帮助我们更好的领略人生的风景。

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根据不同的情境对我们的情绪进行有效的调节,对每个人而言都至关重要。

2. 情绪调节概述2.1. 情绪调节的概念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

即对自己产生何种情绪、何时产生情绪、体验到情绪的强烈程度以及如何表达情绪进行控制组成的策略。

情绪调节是个体在情绪性情境中有意或无意采用某些方法或策略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发生的时间、场合、内容、强度等的心理过程。

2.2. 情绪调节的对象情绪调节调节什么?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体验或相关行为和情境的调整过程,同时也是调节或维持情绪唤醒、体验、认知和行为的过程。

被调节的情绪成分包括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

情绪调节是对情绪反应状态的监控和评估,个体采取的情绪调节策略和个体情绪调节策略的目标适应(刘启刚,2009)。

2.3. 情绪调节的作用2.3.1. 普通人群的积极效应情绪调节使得积极情感增多,有关情绪调节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正情绪的调节量大于负情绪的调节量(黄敏儿,郭德俊,2001),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比较重视正情绪,也能比较多地去有意识的调节正情绪。

情绪调节对积极情绪有很好的预测作用,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方面预测是不同的(杨芳,2007)。

有关情绪调节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研究表明,习惯性情绪调节策略会通过人际关系困扰来影响个体生活满意度,在实践中教育者可有计划、有目的性的通过相应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来改善和提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维护个体身心健康。

认知能力更强,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表明:当情绪强度的增强超过适中点时,将不利于认知操作,史书彦,潘发达如记忆(李静,卢家楣,2007)。

研究表明,负性情绪使工作记忆绩效降低,因此,相关研究通过情绪调节来改变负性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效果(钟建安,雷虹,2010)。

不同情绪调节方式会对记忆、元记忆产生不同影响(李静,卢家楣,2007)。

对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的关系研究表明,情绪调节策略对再认反应时和正确率有显著影响,认知重评组的记忆效果更好(姜媛等,2009)。

不同情绪调节模式对初中生注意转移和稳定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情绪调节模式(无调节、反复思考和重新评价)均能促进注意力的转移(余玉荣等,2017)。

情绪调节进一步发挥着情绪的适应动机功能,影响了日常心境及心理健康状态。

情绪调节本质上是情绪与认知相互调整的互动过程,其功能与目标是为了有效完成既定目标,趋乐避苦,维持内心平和及促进人格整合与成长。

社会认知更好,在明确了情绪调节策略与表情识别的关系之后,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情绪调节训练,培养自我的情绪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对不同人际群体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研究基础上,Eisenberg提出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选择恰当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可以促进个体与他人交流沟通的畅通和有效性(李梅,卢家楣,2005)。

2.3.2. 生理疾病的辅助治疗情绪调节使得消极情感减少,情绪调节策略能够有效降低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

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通过情绪调节的作用借助于自身的力量对灾难有了更深的体悟,获得了自身更高程度的成长。

面对青少年抑郁问题,在原有情绪调节的理论基础上,学者开始将自动情绪调节引入到青少年抑郁患者的研究中。

对于躯体形式障碍、应激障碍、焦虑等个体的情绪调节方式进行研究,通过情绪调节减少精神障碍个体的消极情绪体验,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成瘾情况更弱,使用情绪调节策略干预物质成瘾者的认知使得成瘾状况得到改善。

健康水平更高,对于重大生理疾病患者,适当的情绪调节对于身心的健康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情绪调节通过使患者在负性心理体验的基础上感受到生活中积极改变,从而带来心理的正性成长。

3. 情绪调节的分类3.1. 外显情绪调节与内隐情绪调节在对情绪调节概念进行解释时,Gross认为情绪调节过程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根据有无意识的参与将情绪调节划分为外显情绪调节和内隐情绪调节。

最初对于情绪调节的研究大多围绕外显情绪调节展开,相关理论模型也大多强调情绪调节是发生在意识层面上且需要认知资源的,如策略性的认知重评(Gross, 2001)、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Van Dillen & Koole, 2007)和对情绪反应的抑制(Richard & Gross, 2000)。

内隐情绪调节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调节方式,是指个体在没有意识监控和主观意图的情况下改变自身情绪反应的品质、强度、持续时间等的情绪活动过程。

在对内隐情绪调节的理解上,学者总结其三个特征即:无意识性,由外界刺激引起,调节目标在不需要意识知觉到的情况下被激活并自动执行(任俊,朱琼嫦,2015)。

3.2. 正性情绪调节与负性情绪调节根据所调节情绪的效价,将情绪调节划分为正性情绪调节和负性情绪调节。

大部分个体倾向于减少自己的负性情绪,侧重于对其负性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行为进行调节,在某些情况下,个体也会根据情绪调节的社会性需求对正性情绪进行调节,以达到某种目的。

负性情绪减少如当生气的时候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帮助哭泣的孩子解开他的风筝;负性情绪增加如在一场大赛前使自己兴奋(愤怒)起来;正性情绪史书彦,潘发达减少如在葬礼上收起自己的笑容,帮助睡前笑个不停的孩子恢复平静;正性情绪增加如和亲近的好朋友分享好消息,给某人讲笑话逗她开心。

3.3. 情绪上调与情绪下调根据个体对情绪调节的方向将情绪调节划分为情绪上调和情绪下调,情绪上调是指对情绪反应的延长、维持和增强;情绪下调是指对情绪反应的阻止、缩短、减弱和停止(Hamilton et al., 2009)。

例如,当要完成对抗性任务时,个体更倾向于上调愤怒情绪;而要完成合作性任务时,个体则更倾向于下调愤怒情绪(陈念劬,2017)。

3.4. 自我情绪调节与他人情绪调节根据调节对象的不同将情绪调节划分为自我情绪调节和他人情绪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