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派为推行维新思想进行的活动?.
戊戌变法的经过

回首页
2 《应诏统筹全局折》 (《上清帝第六书》)
(1)时间:1898年1月29日
(2)内容:请求光绪帝正式确定维 新变法政策,选拔人才,改革中央 政权结构。 (3)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 纲领。
4失败原因
回前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应诏统筹全局折》 B《变法通议》 C《新学伪经考》 D《孔子改制考》 2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开始的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制定 B《定国是诏》 B 的颁布 C公车上书 D成立保国会 3支持戊戌变法的阶层有: (1)农民 (2)民 族资产阶级 (3)开明地主 (4)爱国知识 B 分子 A(1)(2)(3)(4) B(2)(3)(4) C(1)(3)(4) D(1)(2)(4) 4支持百日维新的地方实力派是 B A张之洞 B陈宝箴 C左宗棠 D荣禄
D
C
思考题
结合新政内容分析戊戌 变法的进步意义,简要分析戊 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回首页
3保国会的成立
(1)时间:1898年4月 (2)目的:救亡图存 (3)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4)发展:北京、上海设总会 各地设分会
政治 纲领 组织 机构
(5)性质:资产阶级政党
回首页
戊戌变法内容简表
类别 主要内容 进步性 政治 裁汰冗员,澄清吏制 有利于维新 派参与政权 方面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回首页
局限性 未涉及君主立 宪的政治主张
有利于民族 经济 保护农工商业发展 方面 奖励发明,改革财政 资本主义的 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

选择题1.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过很多次战争,其中被国际社会称为“奇怪的战争”的是:( C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日俄战争 D.甲午战争2.在中国近代史上,通过战争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赔款最多的国家是:(D) A.英国 B.法国 C.俄国D.日本3.在中国近代史上,控制中国海关达47年之久的是:(C)A.义律 B.璞鼎查C.赫德 D.瓦德西4.1901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担任统帅指挥的是:(D)A.义律 B 璞鼎查 C 赫德 D 瓦德西5.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主持编辑的介绍西方情况的作品是:( B )A.《盛世危言》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地理大全》6.19世纪40年代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势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妄图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他们的这一图谋,其根本原因是(D)A.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B.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战争1.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经写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这里的胜利者是指(AB)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2.20世纪60年代,倡导进行宪政改革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BD )A.康有为 B.郑观应 C.梁启超 D.王韬3.毛泽东曾经指出:“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签订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其原因是:(BC)A.军事战略的错误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经济技术的落后 D.思想观念的保守4.英国殖民主义者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有关香港问题的不平等条约有(ACD)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C.《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D.《北京条约》5.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殖民者除强占香港外,在中国攫取的权益还有(ACD)A.协定关税 B.投资设厂 C.设置租界 D.领事裁判权1.太平天国后期制定并于1859年冬颁布的《资政新篇》纲领的作者是:(C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冯云山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一些地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兴办了洋务运动,其中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B ) A.曾国藩B.奕訢 C.李鸿章 D.左宗棠3.提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办的洋务运动指导思想的是:( C)A.郑观应 B.马建中C.冯桂芬 D.王韬4.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一些地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兴办了洋务运动,其中创办民用企业最多的代表人物是:(C)A.曾国藩 B.张之洞 C.李鸿章 D.左宗棠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对国内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斗争是(B )A.三元里人民的斗争B.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C.义和团农民运动 D.辛亥革命1.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一些地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兴办了洋务运动。
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第三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1.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1)是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急剧激化的产物。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维新运动兴起的物质条件。
(3)早期维新思想家(其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虬、陈炽、何启、胡礼垣等人),进一步要求清政府吸收西方国家进步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
维新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迅速形成颇有声势的变法维新的社会思潮,并于1898年发展成为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2.代表人物和宣传变法主张的活动(领会1)(按多选或简答理解)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识记1),主要通过以下行动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第一,向皇帝上书。
最著名的是康有为1895年与在京举人的“公车上书”,康有为从此成为举国注目的倡导维新运动的旗手。
第二,著书立说。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第三,介绍外国的变法。
(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等书,希望光绪以明治维新为榜样,走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道路)。
第四,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影响较大的学会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重要的学堂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等。
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
“3会3报3学堂”)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培养骨干力量,制造社会舆论,重点则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
(二)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领会2)(按多项选择理解)1.论战的双方:维新派、守旧派。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1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2.活动建议:利用讲故事、阅读材料及课本、分组模拟、自主探究等方式,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知道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失败的过程。
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领会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1.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原因,知道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失败的过程。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领会变法的意义,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利用讲故事、阅读材料及课本、自主探究等方式分析理解得出结论,并且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3.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二)难点:戊戌变法意义和戊戌变法主张不能实现原因的认识。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打通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由梁启超的话导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什么形势?——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启发学生该怎么办?(2)假如你是19世纪末一位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中国人,你会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引入课题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进行回答。
论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维新运动的重要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鼓吹民权,开议院,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4.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戊戌变法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改革运动(论文资料)

∙戊戌变法: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改革运动(图)∙∙时间:2009年01月12日18:25 稿源:北京日报/ 字体:大中小∙∙∙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按中国传统干支纪年,这一年是戊戌年。
它是以康有为为领袖,得到光绪皇帝充分支持的政治运动;又是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爱国运动和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改革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戊戌变法的历史经验至今仍然值得我们重视。
∙在维新派推动下,近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打开之后,在清朝统治阶级中逐渐出现了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
他们针对时局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承认西方“夷人”(洋鬼子)也有比我们高明的地方,可以学习、效仿,用以制服“夷人”。
这是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思想的萌芽,是了不起的进步。
但是,学习西方,接着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于是,就有人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时候,西方世界已经不再被轻蔑地称为“夷”,而且,其优长之处,也从“技”上升为“学”了。
这表明,中国人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不过,这里的“西学”主要指的还是西方的科学和技术。
这批人主张办工厂、兴学堂,用新式武器装备陆军、海军,以求富国强兵,但是,他们认为,中国的伦理纲常和传统文化还是根本,是“体”,必须坚决维护。
历史上称这批人为“洋务派”,他们的一系列作为被称为“洋务运动”,或“自强运动”。
洋务运动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一部分知识分子走出国门,或留学、或出使,他们发现,“洋鬼子”在文化教育及政治制度方面也有许多长处,主张进一步扩大向西方学习的范围。
这一部分人被称之为早期改良主义知识分子,其代表人物有王韬、容闳、薛福成等,但是,他们的主张还没有转化为政治行动,还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
∙1894年发生中日甲午战争,堂堂的中国败在岛国日本的手上,其结果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戊戌维新运动及意义

维新运动(1898年6月11日 - 9月21日)维新运动,又名戊戌运动,百日维新背景自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一天比一天严重,到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国土大面积被割占,而此时软弱的清政府却任凭帝国主义列强宰割。
正在此时,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指出:“瓜分大祸,迫在眉睫,必须当机立断,迅速维新变法,否则皇上与诸臣求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哀求光绪帝行新政,光绪鉴于民族危机也不得不考虑如何使中国富强进而抵抗外国侵略,免除亡国灭种的危机。
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一场变法运动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历史证明,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需要有一定的雄厚的经济及阶级来支持,但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阶级力量弱小,戊戌变法却缺乏雄厚的经济及阶级来支持,中国当时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地主经济、小农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最弱小的就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中国在明朝中后期便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由于中国的封建势力以及阶级力量和政治势力十分强大,中国的资本主义一直都没有发展成为一股强大的新兴的经济及阶级力量,鸦片战争的爆发,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经济被扼杀,只有在洋务运动兴起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才逐渐兴起。
但是他们的力量一直都很弱小,根据统计,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前,中国总共只拥有商办企业100多家,其中有50家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才建立的。
这100多家商办企业虽然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但是在一个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经济大国中,只能是九牛一毛而已,况且还有50家企业是甲午战争后才建立的,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它的力量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是可以想象到的。
再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便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
据资料统计,1895年到1900年创办的资本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104家,资本总额估计为2300 万元。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课时教学设计
任务二:梦圆——百日维新评价量表(对应目标1)
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对应等级自评等级
自主学习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借助教材精准
完成表格内容和作用的填写,并进行角色
转换。
A
能够独立思考,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完
成表格大部分内容,进行角色的转换分析。
B
能够完成表格大部分内容的填写,但无法
独立思考分析内容带来的影响,在不同角
色间的转换存在困难。
C
6.学习活动设计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导入——出示谭嗣同的诗词《有感》提问:结合第五课内容,让四万万人齐下泪的原因是什么?谭嗣同将如何实现自己的救国救民梦想?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大屏幕展示的诗歌内容,结合第5课学习内容,得出四万万人齐下泪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活动意图说明:以谭嗣同的诗歌为导入,联系已学知识,同时引出本课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资产阶级才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缺乏经验
(7)主要原因: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课堂练习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A
A《应诏统筹全局折》 C《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2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开始的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制定 B《定国是诏》 的颁布 C公车上书 D成立保国会
B
3支持戊戌变法的阶层有: (1)农民 (2)民
族资产阶级 (3)开明地主 分子
(4)爱国知识 B
A(1)(2)(3)(4) B(2)(3)(4) C(1)(3)(4) D(1)(2)(4)
4支持百日维新的地方实力派是
A张之洞 B陈宝箴 C左宗棠 D荣禄
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说《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 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二、戊戌政变
1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的阴谋破坏 (1)控制京、津地区 (2)控制人事任免权 (3)旧官僚及各地督抚的阻挠 2戊戌政变及戊戌变法失败 (1)时间:1898年9月21日 (2)经过:(戊戌六君子) (3)残留成果:京师大学堂
三、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1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意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作用: (1) 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2)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思
想启蒙作用。 4失败原因 5失败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4失败原因
回前页
(1)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用改良的方法
(2)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3)在顽固势力面前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 予幻想
(4)脱离害怕群众,得不到群众支持
(5)在力量对比上,无论经济力量还是阶级基 础,维新派都不及顽固势力
1《上清帝第五书》
(1)背景:1897年11月,德国强 占胶州湾
(2)时间:1897年12月
(3)内容:瓜分大祸,迫在眉睫,
必须当机立断,迅速维新变法,否
则“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 可得矣”。
回首页
2 《应诏统筹全局折》 (《上清帝第六书》)
(1)时间:1898年1月29日
(2)内容:请求光绪帝正式确定维 新变法政策,选拔人才,改革中央 政权结构。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现立制宪度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8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
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翼(期望)。概念横 目,徒具深悲,至此竟茫无可倚。”表明他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C
C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思考题
A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提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6保国会与强学会的最大区别是
D
A规模更大
B持续时间更长
C代表的阶级利益更广泛
D制定了明确的纲领
7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
法,是因为他们
D
A不感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维新派为推行维新思想进行的活动?
1著书立说
思想准备
2设立学会、学堂
组织准备
3办报、进行论战
舆论准备
敬请指导
丁蜀职业高级中学
王复盛
2002-10-31
第七节 戊戌变法
一、戊戌变法
1 《上清帝第五书》 2 《应诏统筹全局折》(《上清帝 第六书》) 3 保国会的成立 4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898.6.11—9.21 共103天
(3)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 纲领。
回首页
3保国会的成立
(1)时间:1898年4月
(2)目的:救亡图存
政治
(3)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纲领
(4)发展:北京、上海设总会 组织
各地设分会
机构
(5)性质:资产阶级政党
回首页
戊戌变法内容简表 回首页
类别
主要内容
进步性
局限性
政治 裁汰冗员,澄清吏制 方面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保护农工商业发展 方面 奖励发明,改革财政
军事 裁汰绿营,精练陆军 方面 实行征兵制
有利于维新 派参与政权
有利于民族 资本主义的 发展
有利于提高 国防实力
未涉及君主立 宪的政治主张
未触动封建土 地说所有制, 未深入民众
未认识到掌握 武装的重要性
文教 办学堂,学西学,废 有利于西学 未彻底排除封
方面 除八股,改革科举, 的传播
建思想的毒素
设立译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