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三、四 文言文回顾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语文电子课文全集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语文电子课文全集第一单元感悟自然1、黄山记徐迟一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
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
它选中皖南山区。
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末多花冈岩的山峰。
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
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霭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
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
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顶巅,沉浮其中。
然后,大自然又毫不悭吝地赐予几千种植物。
它处处散下了天女花和高山杜鹃。
它还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播在险要处。
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
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
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瀑。
一道温泉,能治百病。
各种走兽之外,又有各种飞禽。
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
希世的灵芝草,有珊瑚似的肉芝。
作为最高的效果,它格外赏赐了只属于幸福的少数人的,极罕见的摄身光。
这种光最神奇不过。
它有彩色光晕如镜框,中间一明镜可显见人形。
三个人并立峰上,各自从峰前摄身光中看见自己的面容身影。
这样,大自然布置完毕,显然满意了,因此它在自己的这件艺术品上,最后三下两下,将那些可以让人从人间通入胜境去的通道全部切断,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
它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
它封了山。
二鸿蒙以后多少年,只有善于攀援的金丝猴来游。
以后又多少年,才来到了人。
第一个来者黄帝,一来到,黄山命了名。
他和浮丘公、容成子上山采药。
传说他在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40公尺的光明顶之傍,炼丹峰上,飞升了。
又几千年,无人攀登这不可攀登的黄山。
粤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粤教版必修三文言文复习古今异义词(写出加点词语的古义)1.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鼓出来,高于周围2.今年欢笑复明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3.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4.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排行在第一位的5.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多指色彩6.天气晚来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7.青海长云暗雪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青海省8.开国何茫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9.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向着前方实词的一词多义虚词五、写出活用类型并解释1.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________ 2.浔阳江头夜送客( )________ 3.强虏灰飞烟灭( )________ 4.赢得仓皇北顾( )________ 5.使人听此凋朱颜( )________ 6.砯崖转石万壑雷( )________ 7.雄飞雌从绕林间( )________ 8.商人重利轻别离( )________ 9.钿头银篦击节碎( )________ 10.江州司马青衫湿( )________ 11.青海长云暗雪山( )________ 12.艰难苦恨繁霜鬓( )________ 13.莲动下渔舟( )________ 14.砯崖转石万壑雷( )________ 15.歌以赠之( )________16.尚能饭否( )________17.遂命酒( )________18.都门帐饮无绪( )________19.中原北望气如山( )________20.庄生晓梦迷蝴蝶( )________21.西当太白有鸟道( )________2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________23.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________24.问君西游何时还( )________翻译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粤教版必修3 第4单元 第18课 诗词三首

◎第14课《唐诗五首》◎第15课《蜀道难》◎第16课《琵琶行(并序)》◎第17课《宋词四首》◎第18课《诗词三首》◎第19课《元曲三首》第18课诗词三首本课话题——悲剧一、从课本中积累《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这种悲剧并不是陆游一个人的,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是南宋所有有志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志士们共同的悲剧,甚至直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以身殉国。
他们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二、从自然中积累爱斯基摩人捕猎狼的办法很特别,也很有效。
严冬季节,他们在锋利的刀刃上涂上一层新鲜的动物血。
等血冻住后,他们再往上涂第二层血。
再让血冻住,然后再涂……如此反复,很快刀刃就被冻血坨藏得严严实实了。
下一步,爱斯基摩人把血包裹住的尖刀反插在地上,刀把结实地扎在地里,刀尖朝上。
当狼顺着血腥味找到这样的尖刀时,它们会兴奋地舔食刀上新鲜的冻血。
在血腥味的刺激下,它们会越舔越快,越舔越用力。
狼这时已经根本感觉不到舌头被刀锋划开的疼痛。
在北极寒冷的夜晚里,狼完全不知道它正在舔食的其实是自己的鲜血。
它只是变得更加贪婪,舌头抽动得更快,血流得也更多,直到最后精疲力竭地倒在雪地上。
令人失去理智的,是外界的诱惑;而最终耗尽一个人精力的,却往往是他自己的贪欲。
狼的悲剧于此,人的悲剧又何尝不是如此。
三、从生活中积累湖北十堰郧县杨溪铺镇王小林,小学期间一直是班长,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994年,王小林从郧阳师专毕业后又到荆州师范学院读书。
姐姐为了供他读书辍学;就连父亲去世,很长一段时间家人都瞒着他,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1995年,毕业后王小林被分配到郧县一所中专任教,由于不满学校的安排,他回到家乡。
在家期间,王小林因干活与母亲发生争吵,甚至将母亲打成骨折。
失望的母亲从此住到女儿家,一住就是14年。
14年间,王小林不做事也不做饭,想吃东西,就到别人家菜地里拔点儿菜。
必修三课内文言文复习ppt 粤教版

介词,对 介词,在 介词,于
(二)典型虚词
因为长句
动词,写、作
为
初为《霓裳》后《六幺》动词,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 介词,替、给
(三)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 不是
(四)特殊句式
考纲要求: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 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学以致用
2008年广东卷(节选)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 君 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 兄 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翻译划线的句子。
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待他,自己为 国君时用兄长礼节对待他就可以了。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小结:
(一)活用字(一般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二)重要的பைடு நூலகம்词 (三)特殊句式 (四)通假字 (五)古今异义词 (六)一词多义
文言文的考点,尤其是翻译的得分点
学以致用
2008年全国卷(节选)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丁母忧,服阕, 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 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 哺 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 莫若 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 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 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翻译划线的句子。 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 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必修三课内文言文复习
一、检查课文熟悉程度
• 朗读 • 默写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3.剑阁峥嵘而崔嵬,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粤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古文知识整理备课资料(粤教版高三)

粤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古文知识整理备课资料(粤教版高三)一、通假字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见”通“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转”通“辗转”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耐”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4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曾”通“增”;“内”通“纳”46.再拜便辟“辟”通“避”展开全文阅读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通“毋”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5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5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倍”通“背”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60.不嗛,则奋击“嗛”通“慊”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62.太尉判书,辞甚巽“巽”通“逊”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覆”通“复”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66.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67.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无”通“毋”69.无庸,将自及“庸”通“用”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71.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通“掘”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赐”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摩”通“磨”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76.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7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二、词性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2.杂彩三百匹,广交市鲑珍3.辞楼下殿,辇来于秦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5.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前辟四窗,垣墙周庭9.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10.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11.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1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13.要其何以成何以败14.遂命酒,使快弹数曲1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1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17.王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知识点一《劝学》【荀子】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3.词类活用(1) 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3) 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4) 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5) 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4、一词多义(1)绝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佛印绝类彌勒(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2)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记(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4)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5)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二、文言虚词1.而⑴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 于(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倒装句(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知识点二《过秦论》【贾谊】一、实词1、通假字:(读本字音)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合纵)制其弊(通“敝”,困顿,失败)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呵问)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百有余年(通“又”)威震四海(通震,震慑)始皇既没(通殁,死)2、古今异义(1)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2)流血漂橹(橹:古:盾牌今:指划船的工具)(3)赢粮而景从(赢:古:背负、担负今:获胜,获得)(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外: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一样)②名词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用破瓮作,用草绳系)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次序)③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亡:逃走的人)④动词的使动用法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流血漂橹(漂,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 ⑤形容词作名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险固的地势)⑥形容词作动词尊贤而重士(重:敬重、看重)⑦形容词使动用法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变弱,削弱)以愚黔首(愚:使……愚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⑧形容词作动词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处于困境之中)。
高考教材文言文知识复习精品课件(粤教_必修3)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必修3古典诗歌: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四块玉•别情》《哨遍•高祖还乡》复习篇目 《山居秋瞑》 《从军行》(之四) 《登高》《石头城》 《锦瑟》 《蜀道难》 《琵琶行》(并序) 《雨霖铃》 《念奴桥•赤壁怀古》《声声慢》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美人》《书愤》《扬州慢》 《宫曲•叹世》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开心时刻皮日休与归绍仁唐代诗人皮日休,有一次去拜访朋友归绍仁, 就写了这样一首见归不在死诗:硬骨残形知几秋,尸骸终是不风流。
顽皮死后应钻遍,都为平生不出头。
归绍仁回来看了皮日休的诗,即作了一首诗回敬: 八片尖皮切作球,水中漫了火中揉。
①皮诗咏的是A (谐B ),描写其C的特征,以嘲笑归绍仁的D 。
②归诗咏的是A (“ B ”字双关),写其__C—过程, 表面是在取笑,实则劝告皮日休要[答案]①A•龟B.归C.硬骨、顽皮D.谨慎怕事②A.皮球B.皮C.制作D.心平气静地过日子, 不要惹事,以免招来灾祸。
ii*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o基磁弊決拖理o—、通假手(阳出JS慚子开解粹)1.所守或匪亲(“—”通“—", ________________ )2.拽坝扶锄(“—”通“—” ,______________ )3.见放着文书(“—”通“—”,______________ )[答案]1•匪非不是2.坝耙一种平地碎土的农具3 •见现现成的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二、古今异义词(写出加点词语的古义)1.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鼓出来, 咼于周围2.今年欢笑复明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3.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4・老丈嫁作商人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排行在第一位的5.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多指色彩4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6.天气晚来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7.直海长云暗雪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青海省.开国何茫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ii*9.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向着前方[答案]1•爆发出2•第二年3•整理4•年纪大5溶颜6•气候7•青海湖•时间久远9•于是创作10•以前,先前_: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词的一词多义1.严尔远道之人胡为乎來战(《蜀道难》)(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道得道后多助(《孟子・公孙「〔下》)(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可以横绝峨眉颠(《蜀遭难》)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秦伏兵绝其后(《屈原列传》)绝秦赵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三岁贯女(《诗经•硕鼠》)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女亦无所思(《木兰辞》)「危乎高哉(《蜀道难》)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代岀自蓟北门行》)I正襟危坐(《赤壁赋》)〔感斯人言(《琵琶行〈并序〉》)(凡六百一 T -六言(《琵琶行〈并序〉》)(5.言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复驾言兮焉求(《以公来兮辞》)(、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并序〉》)('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C .公死肌,杀-:虫(《捕蛇者说》)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并序〉》)(犹厌言兵(《扬州慢》)7.兵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赤壁之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料大王上卒足以半项王乎(《鸿门宴》)垣墙周庭,以当南0(《项脊轩志》)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今当远离,临表涕零(《H *i师表》)木兰半户织(《木兰辞》)、安步以当车(《战国策》)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答案]1.名词,道路/名词,方法/名词,风尚/名词,道义/动词,取逾动词,述说、谈论2.动词,越,渡/动词,停止/副词,很,极/动词,截断/动词,断绝/形容词,隔绝的,封闭的3.形容词,矮的/通“汝”,你/名词,女性/名词,女儿4.形容词,高/形容词,危险/形容词,端正: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名词,话/名词,字/名词,著作/助词,无实义/动词,7.名词,战争/名词,兵器/名词,士兵.动词,把守着/动词,抵挡/动词,遮挡/动词,处在/副词,应当/副词,将要/动词,对着/动词,当做5. 6.动词, 距离/动词,除掉/动词,离开/形容词,过去的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四、虚词的一词多义'但见悲鸟号占木(《蜀道难》)心卿但暂还家(《孔雀东南飞〈并序〉》)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但坐观罗敷(《陌上桑》)2.(危乎高哉(《蜀道难》):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乎―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君子博学而FI参省乎己(《劝学》)、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3.-蚕丛及鱼凫(《蜀道难》)(疾在勝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方急时,不及召下兵(《荆轲刺秦王》)(:R初:I:大如车盖,及H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H》)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子色论战》)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一人匕升•仙及鸡犬(《促织》)(、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厂: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4.(所守或匪亲(《蜀道难》)(或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答案]1.副词,只,仅/副词,只管/副词,不过/副词,只是2.叹词,“啊” /语气助词,无义/疑问语气词,“吗” / 介词,对/介词,在3.连词,和/动词,达到/动词,来得及/动词,到/介词,趁着/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动词,延及/动词,比得上4.连词,倘若/代词,有的人/副词,也许: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五、写出活用类型并解释1-朝避猛虎,乞避长蛇2.潯阳江头屋送客3.强虏灰飞烟灭4・赢得仓皇北顾5.使人听此週朱颜6.磁崖转石万壑雷7.雄飞雌从绕林间■商人重利轻别离)))))乙) _______) _______) _______9.钿头银篦击节礎10.江州司马青衫湿青海长云暗:雪山12・艰难苦恨繁霜鬓13.莲动王渔舟14.毬崖转石万壑雷15.歌以赠之17. 遂命酒16.尚能饭否17. 遂命酒))))) 乙) _______ ) _______) _______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18.都门帐饮无绪19.中原北望气如山20. 庄生晓梦迷蝴蝶21.西当太白有鸟道2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23.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24.问君西游何时还)))))) _______) _______) ) ) )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答案]1•名词作状语 在早上;在晚上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名词作状语 像灰一样;像烟一样名词作状语向北动词使动用法 使••… 咲色 动词使动用法 使••…•滚动 形容词作名词 雄鸟; 雌鸟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轻视形容词作动词敲碎2 3 4 5 6 7 9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10.形容词作动词浸湿11.形容词使动用法使•…12.形容词使动用法使••••13.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14.名词作动词冲击15.名词作动词作歌16.名词作动词吃饭17.名词作动词设酒宴18.名词作动词设帐幕…变暗…增多: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22. 名词作状语 23. 名词作状语 24. 名词作状语19. 名词作状语 20. 名词作状语 21.各词作状语 向北 在早上 在西面 在上面 在下面 向西: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六、指出句式的特点并翻译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粤教版高中语文古文知识整理

粤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古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见”通“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4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曾”通“增”;“内”通“纳”46再拜便辟“辟”通“避”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通“毋”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5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5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倍”通“背”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60不嗛,则奋击“嗛”通“慊”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62太尉判书,辞甚巽“巽”通“逊”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覆”通“复”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66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67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无”通“毋”69无庸,将自及“庸”通“用”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71.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通“掘”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赐”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摩”通“磨”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76.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7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8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之
1、蚓无爪牙之利
四、而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树之以桑
3、寡人之于国也 4、寡人之民不加多
2、不患寡而患不均
3、弃甲曳兵而走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重点翻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反省自己,就理智而又清醒并且行为没有过错 了。
君子疾夫舍曰预知而必为之辞。
能施展才能则居其位,否则就不要去(当那个官)。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如果这样,本国以外的人不归顺,就加强(礼乐)等文教和(施行)德政 从而使本国以外的人前来。
寡人之于国也
一、实词
1、或百步而走 2、树之以桑 3、填然鼓之 4、河内凶 或:有的人;走:逃跑 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填然:形容鼓声,象声词 凶:名词作动词,遇到饥荒
必修四第四单元
文言文知识回顾 content
重点实词
词类活用 重点虚词
重点翻译
content
重点实词
1、故远人不服 7、陈力就列 8、金就砺则利
2、是谁之过与
3、填然鼓之 4、木直中绳 5、虽有槁暴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9、则修文德以来之
10、輮使之然也 1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2、或五十步而走
Add your ti之后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文言文知识回顾 content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 师说
季氏将伐颛臾
一、实词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1、指有军事行动 2、责备 2、无乃尔是过与 3、名词作动词,找借口 3、必为之辞 4、本意为兵器,代指战争 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加强 5、则修文德以来之 二、翻译 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君子痛恨那种不说想做却一定为此找借口的态度。
Add your title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用孝敬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百姓。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没有到达千里的方法;不积累每一条涓涓细流,就 没汇聚成江海的办法。 Add your title
二、翻译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用孝悌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花白 的老人不用在道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干活。 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大王不要归罪于收成(不好),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到你 这里来了。
劝学
一、实词 1、其曲中规 中:符合 2、輮以为轮 輮:通“煣”,用火烤来使木材弯曲。 足:名词作动词,善于走路。 3、非利足也 4、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生的资质。 二、翻译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一定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过秦论
重点实词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外连衡而斗诸侯 3、孝公即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5、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6、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7、追亡逐北 8、逸及孝文王
过秦论
重点实词 1、吞二周而亡诸侯 2、履至尊而制六合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4、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5、瓮牖绳枢之子 6、赢粮而景从 7、序八州而朝同列
词类活用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据崤函之固 3、无乃尔是过与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6、既来之,则安之 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重点虚词
一、 是
1、无乃尔是过与 3、夫如是
2、是社稷之臣也
二、以 1、輮以为轮 2、无以至千里 3、斧斤以时入山 林 4、则修文德以来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