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甜味剂分类和特性

合集下载

几种重要的食品甜味剂

几种重要的食品甜味剂
引起人体出现轻泻现象。
卜糖在自 然界很少存在, 研究这类糖的目的在于利 用其不被人体代谢而没有能量的特性。对于一特定的 D 糖或L糖, 一 一 两者之间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几乎一
甚金项目: 省自 科学 山西 然 基金资助课题( Z s08。 o N ol2)
收稿日期二 巧 1一 2 一22 X ( 8
应用。( 晤) 孙,
关键词: 功能性甜味剂; 蔗糖; 能量特性; 相对甜度 中图分类号:S6. T 22 T24 ;S0. 文献标识码: 9 2 B 文章编号: 0一2620) 一 90 1 198(070 加4一3 0 4
Sm l Pr n Fo w e u A n o e o加 ods et n g t n t eg e s i
赤鲜糖醇在自 然界分布十分广泛, 为在海藻、蘑菇中的贮藏性化合物, 水
果、柠檬、葡萄和核桃中也含有赤醉糖
三氯嗅代蔗糖
糖精 甜蜜素 安赛蜜
醇。 赤醉糖醇是四碳醇, 色的结晶性 为白 粉末,分子量为 1 . , 2 1 化学结构式见 2 2
图、 3 。
10 2 5 ̄ 0 ) (
赤醉糖醇结晶性好、吸湿性低, 对
5 阿力甜
汁和蜂蜜中, 品质极似蔗糖, 味感纯正, 但甜度约为蔗糖 的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2 一些工业发达国家, 应 用生物技术酶工程生产帕拉金糖。帕拉金糖低热卡, 不
潮解, 不吸湿, 甜味纯正, 风味良好。它不会引起牙齿龋
1 年,美国科学工作者 sh e偶然发现甜味 %5 cl r t a 素之后, 以此为原型, 后续研究了与甜味剂有关的类似 物约20 0 多种, 阿力甜是颇具代表性的一种甜味剂。与 此同时, 还建立了甜二肤的分子模型理论。阿力甜极易
生理功能作一简要介绍。 I L糖 一

功能性甜味剂的功能及其特性

功能性甜味剂的功能及其特性

功能性甜味剂的功能及其特性功能性甜味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们可以为食品添加甜味,同时具有其他特殊功能。

这些特殊功能可能包括改善食品口感、增强食品稳定性、提高食品质量和延长食品保质期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功能性甜味剂的功能及其特性。

除了增加甜味外,功能性甜味剂还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

比如,多聚葡萄糖酸钠可以增加食品的粘度和黏性,使其更加富有弹性。

黄原胶和卡拉胶可以增加食品的稠度,使食品有更好的口感。

这些功能性甜味剂可以使食品更加柔软、口感更好,提高了消费者对食品的喜爱程度。

功能性甜味剂还具有增强食品稳定性的功能。

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遭受氧化、细菌侵害、光照等不利因素影响,导致质量下降。

但通过使用功能性甜味剂,可以增强食品的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菌生长和防止光照等不良因素的作用,从而增强食品的稳定性。

比如,柠檬酸和酒石酸可以防止果汁饮料氧化变质;抗坏血酸可以防止食品褐变;硫亚胺酸盐和亚硒酸盐可以防止食品的微生物繁殖。

此外,功能性甜味剂还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

一些功能性甜味剂具有抑制与食品相关的糖化和脂质氧化的作用。

这些过程是导致食品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使用这些功能性甜味剂可以延缓这些过程的发生,从而提高食品的质量。

例如,糖精钠可以抑制糖在食品中的酸化反应,减少食品的酸度和褐变程度;亚硒酸盐可以通过抑制脂质氧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最后,功能性甜味剂还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氧化、酸化、腐败和细菌污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食品的质量下降和变质。

使用功能性甜味剂可以抑制这些不利因素的作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例如,亚硒酸盐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减少食品的细菌污染,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综上所述,功能性甜味剂具有增加食品甜味、改善口感、增强稳定性、提高质量和延长保质期等多种功能。

通过使用功能性甜味剂,可以提高食品的可口性、稳定性和质量,同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功能性甜味剂的使用应遵循合理、适量的原则,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品质。

功能性甜味剂-木糖醇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功能性甜味剂-木糖醇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功能性甜味剂—木糖醇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化学系09级应用化工技术班张路24号摘要:木糖醇的理化性质类似于蔗糖,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甜味剂,其自身特有的功能赋予了它保健性。

木糖醇作为一种功能性甜味剂,在糕点、饮料、口香糖以及酒类方面应用比较广泛。

其类似于蔗糖的理化性质、预防龋齿以及代谢与胰岛素无关的特点,使之成为蔗糖、葡萄糖等糖类的优良替代品。

木糖醇与其他多烃类化合物一样,是目前较有潜力的糖类替代品甜味剂。

木糖醇由于产热低,甜味等同蔗糖及其保健功能性,其逐渐成为糖果、食品等领域内的主要甜味剂。

本文介绍了木糖醇的性质,就其保健功能进行了阐述,综述了木糖醇的应用情况。

木糖醇是木糖代谢的正常中间产物,纯的木糖醇,外形为白色晶体或白色粉末状晶体。

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果品、蔬菜、谷类、蘑菇之类食物和木材、稻草、玉米芯等植物中。

它可用作甜味剂、营养剂和药剂在化工、食品、医药等工业中广泛应用。

1.木糖醇的特点:它的分子式为C5H12O5,是一种五碳糖醇。

木糖醇原产于芬兰,是从白桦树、橡树、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植物甜味剂。

若无特别说明,人们很难将木糖醇与蔗糖分辨。

木糖醇低温品尝效果更佳,其甜度可达到蔗糖的1.2倍。

木糖醇入口后往往伴有微微的清凉感,这是因为它易溶于水,并在溶解时会吸收一定热量。

1.1 木糖醇的理化性质木糖醇的理化性质类似于蔗糖,甜度在0.65~ 1.05 之间,与蔗糖的1.00 相当。

它是糖醇中最甜的一种,入口后清凉似薄荷,没有杂味。

热值为16.79 J/g ,低于蔗糖,作为一种低能量甜味剂,被商家大力推广。

它的溶解度、溶液密度和折光系数等理化指标与蔗糖基本相同( 表1 ) ,是蔗糖的理想替代品。

表 1 木糖醇与蔗糖的部分理化性质的比较1.2 木糖醇的自身特点作为一种甜味剂,木糖醇市场消费量的逐年增加与其自身的特点紧密相关,它也是保健品市场的主要甜味剂之一。

木糖醇自身不具有致龋性,是非常适合于糖果的甜味剂。

功能性甜味剂

功能性甜味剂

已知的功能性低聚糖有1000多种,自然界中只 有少数食品中含有天然的功能性低聚糖,例如: 洋葱、大蒜、天门冬、菊苣根和伊斯兰洋蓟块 茎等含有低聚果糖,大豆中含有大豆低聚糖。
功能性低聚糖的摄入剂量和副作用: 功能性低聚糖纯品日摄入有效剂量是: 低聚果3.0g,低聚半乳糖2.0~2.5g, 大豆低聚糖2.0g,低聚木糖0.7g。Hata 等报道大豆低聚糖最大的不引起腹泻剂量为 男人0.64g/kg女人0.96g/kg。 Spiesel等报道低聚果糖引起腹泻的最小剂 量男人44g、女人49g。低聚半乳糖急性 中毒的LD50>15g/kg(对兔) 。
第三节 多元糖醇
多元醇是经过相应的糖经过镍催化加氢得到 的。 多元糖醇均属于功能性甜味剂,是一类重要 的功能性食品基料。
功能性甜味剂以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既能满足人 们对甜食的偏爱,又不会引起副作用,并对糖尿 病、肝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功能甜味 剂将是21世纪发展的方向。它对发展食品工业, 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起着 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功能性单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果糖的生理代谢性质: 果糖优于其它甜味剂的最重要的是其生理代谢特性。果 糖在体内的代谢不受胰岛素的控制,在肝脏内果糖首先 磷酸化生成1-磷酸果糖,然后分解成丙糖,丙糖进一 步合成为葡萄糖和甘油三酯或进入酵解途径。身体正常 的人仅有极少量葡萄糖从肝脏释放出来,因此人体摄入 果糖不会引起摄入葡萄糖和蔗糖容易引起的严重的饭后 血糖高峰和低血糖。 果糖在体内代谢不会产生乳酸,不会引起肌肉酸痛、倦 怠感。果糖与体内的细胞结合力强,在极稳定的状态下 释放热能,具有强化人体耐力及代谢的效果,是运动饮 料的良好甜味剂。

甜味剂——精选推荐

甜味剂——精选推荐

甜味剂甜味剂据《⾷品添加剂⼿册》描述: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品或饲料以甜味的⾷物添加剂。

⽬前甜味剂种类较多,可分为: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糖类甜味剂。

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糖和乳糖等糖类物质,虽然也是天然甜味剂,但因长期被⼈⾷⽤,且是重要的营养素,通常视为⾷品原料,在我国不作为⾷品添加剂。

营养甜味剂是指某甜味剂与蔗糖甜度相同时,其热值在蔗糖热值的2%以上。

⾮营养型甜味剂是指热值低于蔗糖热值的2%。

天然⾮营养型甜味剂⽇益受到重视,是甜味剂的发展趋势,WHO 指出,糖尿病患者已达到5千万以上,美国⼈中有四分之⼀以上要求低热量⾷物。

在蔗糖替代品中,美国主要使⽤阿斯巴甜,达90%以上,⽇本以甜菊糖为主,欧洲⼈对AK 糖(安赛蜜)⽐较感兴趣。

这三种⾮营养型甜味剂在我国均可使⽤。

甜味剂环⼰基氨基磺酸钠19.002果冻0.65甜味剂环⼰基氨基磺酸钠19.002酱菜、调味酱汁、配制酒、糕点、饼⼲、⾯包、雪糕、冰淇淋、冰棍、饮料0.65甜味剂异麦芽酮糖醇19.003雪糕、冰棍、糖果、饮料、糕点、饼⼲、⾯包、果酱(不包括罐头)、配制酒按⽣产需要适量使⽤甜味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19.004各类⾷品(罐头⾷品除外)按⽣产需要适量使⽤甜味剂麦⽛糖醇19.005鱼糜及其制品0.5甜味剂麦⽛糖醇19.005糕点5.0甜味剂麦⽛糖醇19.005⾖制品⼯艺⽤、制糖⼯艺⽤、酿造⼯艺⽤按⽣产需要适量使⽤甜味剂麦⽛糖醇19.005冰棍、糖果、饮料、糕点、饼⼲、⾯包、酱菜、糖果雪糕、按⽣产需要适量使⽤甜味剂⼭梨糖醇(液)19.006⾖制品⼯艺⽤、制糖⼯艺⽤、酿造⼯艺⽤按⽣产需要适量使⽤甜味剂⼭梨糖醇(液)19.006糕点5.0甜味剂⼭梨糖醇(液)19.006鱼糜及其制品0.5甜味剂⼭梨糖醇(液)19.006雪糕、冰棍、糖果、饮料、糕点、饼⼲、⾯包、酱菜、糖果按⽣产需要适量使⽤甜味剂⽊糖醇19.007糖果、糕点、饮料代替糖、按⽣产需要适量使⽤甜味剂⽊糖醇19.007⼋宝粥罐头35甜味剂甜菊糖甙19.008糖果、糕点、饮料按⽣产需要适量使⽤甜味剂甜菊糖甙19.008固体饮料、油炸⼩⾷品、调味料按⽣产需要适量使⽤甜味剂⽢草19.009⾁禽罐头、调味料、糖果、饼⼲、蜜饯、凉果、饮料按⽣产需要适量使⽤编辑本段使⽤情况甜味剂乳糖醇(4-β-D-吡喃半乳糖-D-⼭梨醇)果味(味)型饮料、冰淇淋、糕点、乳按正常⽣产需要适量使⽤甜味剂D-⽢露糖醇⽆糖⼝⾹糖200甜味剂糖精钠19.001话梅、陈⽪甜味剂糖精钠19.001⼲果、果仁、五得⾖、炒⾖类甜味剂糖精钠19.001话李、话杏、⽢草橄榄、⽢草⾦桔甜味剂糖精钠19.001芒果⼲、⽆花果⼲甜味剂糖精钠19.001⽠⼦展开甜味剂⽢草酸⼀钾及三钾19.010⾁禽罐头、调味料、糖果、饼⼲、蜜饯、凉果、饮料按⽣产需要适量使⽤甜味剂⼄酰磺胺酸钾(安赛蜜)19.011⽆糖(低糖)糖果、⽆糖(低糖)胶姆糖 2.0甜味剂⼄酰磺胺酸钾(安赛蜜)19.011餐桌⽤甜料(⽚状、粉状)每⽚、每包40mg甜味剂对世界的⾷品有重要的影响,从1900年产量的8百万吨到1970年的7千万吨。

甜味剂

甜味剂

Page
12
三、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
CNS: 19.004
又名,阿斯巴甜或甜味素、蛋白糖,人工合成品,我国于1986年批准在 食品中应用 性状: 甜度为蔗糖的150~200倍; 甜感清爽、类似蔗糖;无人工甜味剂通常具有的苦涩味或金属后味。 可溶于水(1.0%,25℃),难溶于乙醇(0.26%),不溶于油脂。 对酸、热的稳定性较差 。
2.功能性甜味剂:具有生理功能特性的甜味物质。每种甜味剂的生理
功能不尽相同,如:甜度高、用量少、热值低,不形成蛀牙,有些不参 与代谢过程,能被肠道有益菌群利用等等。
二、食品添加剂中甜味剂的概念
是指赋予食品以甜味感的非糖类物质。 此处甜味剂属于功能性甜味剂(包含在其内),但不等同。
(GB2760中甜味剂: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不准确)
因易发生水解,故应把握加入的时机。酸,在其后加入!! 商品通用标签上应注明准确名称,以警示糖精不能为婴儿、肝肾功 能较弱、老年人食用!!!
Page
11
二、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CNS: 19.002 又名:甜蜜素,人工合成品。
性状:
C6H12O3NSNa 甜度为蔗糖的50倍 易溶于水(20g/100m1),几乎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对热、酸及碱皆 稳定。 相对于蔗糖,甜蜜素的甜味来得较慢,但持续时间较久。 甜蜜素风味良好,无异味,还能掩盖如糖精钠等所带有的苦涩味。
精钠具有价格便宜不参加代谢,不提供能量,性质稳定等优点。但 糖精钠单独使用会带来令人讨厌的后苦味和金属味,可通过和甜蜜素等 其他甜味剂混合来改善不良后味。
Page
9
物理化学特性:
名称: 邻苯甲酰磺酰亚胺(俗称的“糖精”是其钠盐)
物理特性:
不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醚。它的水溶液, 对紫外光具吸收作用。 易溶于水(100g/100ml,20℃),略溶于乙醇。 在水溶液中比较稳定,于100℃加热2小时 无变化。

功能性甜味剂汇总

功能性甜味剂汇总

功能性甜味剂“塔格糖”的生产及应用塔格糖(tagatose)(见图1)是果糖在C一4手性碳原子上的对映异构体,分子质量180.16u,CAS 87—81—0。

它是一种很好的低能量食品甜味剂和填充剂,并具有抑制高血糖、改善肠道菌群、不致龋齿等多种生理功效。

2001年,美国FDA批准塔格糖为GRAS。

1、塔格糖的性质与功能纯净的塔格糖为白色无水晶体物质,无臭,熔点134℃,玻璃化温度15℃。

其水溶性很好,溶于水后还会引起沸点升高和冰点降低,但并不吸热,因此不会产生清凉的口感。

塔格糖的吸湿性较低,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很好,在pH 3~7范围内均可稳定存在。

它很容易发生美拉德褐变,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发生焦糖化反应[1]。

塔格糖的甜度为蔗糖的92%,是一种很好的填充型甜味剂。

其甜味特性与蔗糖相似,无任何不良异味或后味。

相对而言,塔格糖的甜味刺激较蔗糖快,与果糖类似。

此外,塔格糖对强力甜味剂还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包括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菊糖、纽甜和三氯蔗糖等[2]。

机体所摄取的塔格糖,并不能被小肠所完全吸收。

被小肠吸收的塔格糖,通过肝脏,经糖酵解途径代谢。

未被吸收的塔格糖则直接进入大肠后,几乎被其中的微生物菌群完全发酵。

其发酵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几乎完全被机体重新吸收代谢。

在诸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美国FDA确认,塔格糖可在营养标签上标示其能量值为6 280.2 J/g[1]。

塔格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许多食品(如灭菌牛乳、超高温灭菌乳、乳粉、热可可、各种干酪、某些品种的酸乳、婴儿配方食品)以及某些植物、药物中都存在有一定量的塔格糖[3]。

塔格糖在机体内的吸收率较低,不会引起机体血糖水平的明显变化,很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研究显示,塔格糖并不会引起健康受试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明显变化,并可明显抑制糖尿病患者因摄入葡萄糖所引起的血糖升高[4],但对其胰岛素敏感性并无明显作用。

另据专利报道,塔格糖可缓解改善糖尿病的症状,抑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5]。

功能性食品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功能性食品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判断及填空1.功能性甜味剂的分类及主要代表性甜味剂:(1)功能性单糖,结晶果糖、高果糖浆和L-糖(2)功能性低聚糖,低聚异麦芽糖、异麦芽酮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乳酮糖、棉子糖、大豆低聚糖、低聚乳果糖、低聚木糖(3)多元糖醇,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氢化淀粉水解物等。

(4)强力甜味剂,包括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二氢查耳酮、甘草甜素、甜菊苷、罗汉果精、甜蜜素、安赛蜜等。

2.真菌多糖抗肿瘤机理真菌多糖可以刺激宿主的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抑制移植瘤生理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它诱导或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T细胞及NK细胞的活性,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升高白细胞,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形成等。

使机体体质增强,提高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

同时还可增强机体对放疗、化疗的耐受性,以达到抵抗肿瘤细胞的目的。

同时多糖又是细胞壁的组成成份,可强化正常细胞抵御致癌物的侵蚀。

多糖还可抑制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从而阻断非特异性反应的发生,因此可抑制手术后肿瘤细胞的复发和转移,为化疗的补充手段3.主要功能性低聚糖分类及结构特征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低聚半乳糖、低聚乳果糖4.机体酶类和非酶类清除剂的种类及其作用机理5.W-3,w-6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类型、性质及其主要生物活性6.常见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功效和缺陷病维生素A,抗干眼病维生素,维生素B1,硫胺素,又称抗脚气病,患口舌炎症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D,钙化醇维生素K称为凝血维生素钙是骨骼和牙齿的必需材料,磷人体中80%的磷存在于骨骼中,它对于骨骼和牙齿的钙化和生长发育都是必需的,钠、钾在体内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就是维持体液平衡,即水分在体内的分布。

因快速生长发育,消耗较大,补充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厌食、偏食、易生病等原因,易缺乏锌、硒、碘、钙、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易缺乏锌、硒、钙、碘、铁、钼、锰,老年人易缺乏锌、硒、铬7.衰老脑中心学说、代谢失调学说的主要观点及相关证据8.成人和儿童肥胖的特征和区别9.肥胖主要测定方法10.肥胖症分类及其主要特征11.膳食纤维的定义、构成和性质12.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及内容㈠试验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口服急性毒性(LD50)、联合急性毒性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至畸试验短期喂养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1、国内创新物质2、与已知物质的化学结构基本相同的3、已知的化合物4、食品新资源5、毒理学资料较完整的6、国际组织或国家批准使用的7、天然植物制取的单一组分、高纯度添加剂、新产品8、无资料可查、国际组织未允许使用的名词解释: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营养功能、感觉功能和调节生理活动功能的食品亚健康人群:包括年纪大的人还有长期处于竞争压力大的人,以及生活饮食习惯不良的人膳食纤维::是指不被人体肠道内消化酶消化吸收,但能被大肠内的某些微生物部分分解和利用的一类(非淀粉)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及木质素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结晶果糖在pH3.3时最稳定,热稳定性较蔗糖、 葡萄糖差。
• 具有还原性,能与可溶性氨基化合物发生美拉德 褐变。
• 可被酵母发酵,故可用于焙烤食品。 • 果糖不是口腔微生物的合适底物,不易造成龋齿
。 • 净能量值15.5KJ/g,等甜度下,能量值较低。
(二)果糖的甜味特性
• 甜味评价受专门训练的人通过感觉器官 的感觉评价而确定的,以蔗糖为参比。
可供糖尿病人和低血糖病人食用; • (2)活化肠道内双歧杆菌并促进其增殖,
L-;右旋糖D-。 • 通常所见的糖都是D-糖,其中D-果糖为功能性单糖
。 • 特点: • (1)甜度大,等甜度下的能量值低,可在低能量食
品中应用。 • (2)代谢途径与胰岛素无关,可供糖尿病人食用。 • (3)不50年代开始系统深入的研究 。
• 芬兰、法国、德国,60年代工业化生产 • 目前,仅少数国家有工业生产技术。 • L-糖:自然界很少,研究这类糖目的在于利
功能性甜味剂(三种):
功能性低聚糖→促双歧杆菌,低能量 果糖、L-糖和多元糖醇→与胰岛素无关,能量值低,不龋齿 强力甜味剂→甜度很大,用量极小,能量值为0。 特点:低能量
功能性甜味剂分为四大类
• (1)功能性单糖,包括结晶果糖、高果糖浆和L糖等。
• (2)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异麦芽 酮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乳酮糖、棉子糖 、大豆低聚糖、低聚乳果糖、低聚木糖等。
,胰岛素水平和血糖值变化小。 • 糖尿病学家和食品工艺学家一致认为果糖
是糖尿病患者一种较好的功能性甜味剂。
(二)L-糖的代谢特性
• 化学法制备L-糖、D-糖,培养细菌,发现D-糖被 消化吸收而L-糖完整地保留,可知L-糖无能量。
• L-糖的代谢特性: • 能量为0 • 与D-糖的口感一样 • 不引起牙齿龋变 • 对细菌引起的腐败、腐烂具有免疫力 • 作为D-糖的替代品,不需另加填充剂 • 在水溶液中稳定 • 热处理食品加工中稳定 • 能发生美拉德褐变,用于焙烤食品中 • 适于糖尿病或其他糖代谢紊乱病人
:补充由于流汗造成的水分、能量、糖分和矿物质的短缺。 • 要补充矿物质、糖分,需在与人体体液相同渗透压混压下即
等渗状态下补充。 • 使用果糖的运动饮料,能量转化快,血糖不升高。 • 美国:Active 8,意大利:Enervit G 等都添加了结晶果糖

第二节 功能性低聚糖
• 一、生理功能 • (1)难消化性,低热值而不会导致肥胖,
一、功能性单糖的物化性质与甜味特性
• 1792.德国Löwity发现果糖阻碍葡萄糖结晶 。
• 1843.Mitscherlich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 这种糖在水果中较多。“水果糖” →“果糖”
• 果糖:180,C6H12O6,葡萄糖的同分异构 ,α、β异构体
(一)果糖的物化特性
• 结晶果糖:无色针状或三棱形结晶。吸湿性,强 吸湿后是粘稠状。
• 已报导,果糖的甜度是蔗糖的1.2-1.8倍 。
• 但随温度有变化。凉,甜;热,不甜。 • 主要与互变异构平
衡体系的移动有关。
二、功能性单糖的代谢特性
• (一)果糖在人体中的代谢途径 • 果糖→果糖激酶(与胰岛素无关)→1-磷
酸-果糖→进一步代谢 • Olefsky和Crapo研究指出:50g果糖服用
• L-糖的研究方向:
• ①人体是否有酶能使L-糖穿过肠酶或转变成 可代谢的D-糖
• ②肠中是否有微生物能分解L-糖至人体可消 化吸收的中间产物
• ③完全彻底的毒理实验。急性、慢性、遗 传
三、功能性单糖的制备
• (一)果糖的制备
(二)果糖与高果糖浆的比较
• 结晶果糖:固体,优越的加工性能 • 高果糖浆(42%、55%、90%):异构
化玉米糖浆,最高可达50%以上的葡萄 糖、麦芽糖及其他糖类,国内生产(安 徽蚌埠,湖南长沙) • 果糖易吸湿、操作上不便,但可保持以 其加工的食品如蛋糕、面包的新鲜度和 水分
(三)L-糖加工
• L-糖可通过化学合成法、酶法、化学异构化 法(使D-型转化成L-型)和遗传工程法等来制 备,可以由这些方法合成包括L-葡萄糖和L果糖在内的十几种L-糖。
• 目前投入工业化生产规模的仅L-山梨糖一种 。
(四)果糖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
• 美国1975年应用于低能量蛋糕,明胶点心,布丁,口香糖 ,冰冻甜点心,软饮料,餐桌甜味剂,固体粉末饮料等。
• 结晶果糖成功地应用于生产高质量的角豆糖衣(Carob coatmys)
• 果糖占糖衣总量的35%,由于甜度大,可制得很薄 • 重点:在运动饮料中的应用 • 在欧美:果糖是运动员饮料的一种基本原料,又叫等渗饮料
• (3)多元糖醇,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山梨糖 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氢化淀 粉水解物等。
• (4)强力甜味剂,包括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 甜、二氢查耳酮、甘草甜素、甜菊苷、罗汉果精 、甜蜜素、安赛蜜等。
第一节 功能性单糖
• 单糖:葡萄糖,果糖,木糖,甘露糖和半乳糖。 • 根据不对称碳原子所形成的立体异构体,分为左旋糖
功能性甜味剂分类和特性
• 功能性甜味剂(Functional Sweeteners)是指 具有特殊生理功能或特殊用途的食品甜味剂,也 可理解为可代替蔗糖应用在功能性食品中的甜味 。
蔗糖:甜味纯正,16.7KJ/g,粘度、质构、体积适于食品加工。 蔗糖与健康:肥胖症、龋齿(直接),糖尿病、冠心病
新型甜味剂应运而生。
用其不被人体代谢而没有能量的特性。 • D-和L-糖: • 化学组成,化学性质一样 • 生化特性截然不同,人体内的酶只对D-糖
起作用,而对L-糖无效。 • L-糖分子与酶分子不匹配。
• 1981.4.14美国专利4262032,报导了可应 用于食品、饮料和医药品中的L-糖:11种
• L-左洛糖(L-gluose)、L-果糖、L-葡萄 糖、L-半乳糖、L-阿洛糖(L-allose)、L艾杜糖(L-idose)、L-塔罗糖(L-talose )、L-塔格糖(L-tagatose)、L-阿洛酮 糖(L-allulosse)、L-阿单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