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1我们生息的国土》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6

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1我们生息的国土》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6

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二可爱的祖国《1我们生息的国土》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习在地图上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提高识图能力。

2.通过认图活动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辽阔,产生深深的爱国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

3.通过探究邻国的社会状况,学习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

2【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明白我国与这些国家相邻、山水相依,应遵循和平共处的原则,与这些国家友好相处,互通有无。

3【教学准备】
电子课本、祖国政区及授课资源。

4【教学过程】
1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师: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

住在你家隔壁的,我们称为“邻居”,如果是挨在我国旁边的国家呢?我们称之为——邻国。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我们热情好客,广交朋友。

今天,就让我们绕着边境走一圈,看看中国都有哪些邻国吧!【板书课题:绕着边境走一圈】。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共2课时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共2课时

1.小组分享交流:
录音材料: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

台湾岛山地面积大,气候温暖湿润,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经济发达。

“海上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等都是台湾岛的美称。

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生A:余光中为什么这么感慨?学生B:余光中的诗有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大陆和台湾当时是由于政治原因隔绝多年,他非常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

1661年三月,明朝将领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

他们越过台湾海峡,。

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国土的含义和重要性;2.掌握爱护国土的基本知识;3.能够说出保护国土的方法;4.培养学生珍爱国土的情感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1.国土的含义和重要性;2.怎样爱护国土。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国土资源保护宣传片,让学生了解国土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性,以及保护国土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理解国土的含义和重要性1.让学生回答“国土”一词的含义是什么,引导学生懂得国土是指整个国家的土地、水域和天空,是祖国的基础和保障。

2.让学生思考国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国土的保障。

3.在讲述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片、地图、实物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国土的含义和重要性。

3. 掌握爱护国土的基本知识1.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国土的必要性,明确爱护国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针对学生常见的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向学生讲解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应行为准则。

3.通过学习生态文明、低碳环保等相关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爱护国土的意识和行动。

4. 能够说出保护国土的方法1.让学生了解保护国土的方法包括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减少污染等方面。

2.引导学生掌握实际可行的保护国土方法,例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绿化环境、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等。

3.通过讨论和归纳,让学生掌握系统性、科学性的保护国土方法。

5. 培养学生珍爱国土的情感和意识1.通过教育活动、亲身实践和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刻体验国土的神圣性和珍贵性。

2.为学生提供搞好环境和资源保护、爱护国土的机会,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积极行动、争做环保小卫士。

3.通过教育活动、学生之间的交流、科普读物的阅读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珍爱国土的情感和意识。

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习者深入理解了国土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爱护国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珍爱国土、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3.学习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更加深刻认识到保护国土的重要性,明确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美丽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我们神圣的国土》(2课时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我们神圣的国土》(2课时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我们神圣的国土》(2课时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我们神圣的国土》,共两课时。

教材从国土面积、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和行政区划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国土的概念,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国家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国土的热爱和国家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国土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知道国土的概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观念。

3.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我国的基本国情。

3.国家观念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国土知识。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国家观念。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六.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我国各地风光、行政区划图等。

2.视频素材:关于我国国土的短视频。

3.PPT: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4.调查问卷:用于学生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国土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简要介绍国土的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我国各地风光和行政区划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国土的美丽和广阔。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如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调查问卷,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神圣的国土》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神圣的国土》部编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国土的地理位置和疆域四至点、行政区划等重点内容。对于难点部分,如地形气候特点,我会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国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保护我们的国土资源?”。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国土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地图操作活动,找出我国的疆域四至点,并在地图上标注各省级行政单位。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地图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保护国土,我们在行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围绕保护国土的主题,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实现。但在指导学生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为了激发他们的思考,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1.加强对行政区划、地形气候等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
2.增加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难点知识。
3.提高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广度,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启发。
4.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将国土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希望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能够使我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国国土的丰富内涵,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5.探讨保护国土、节约资源、保护环结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祖国国土的直观认识,增强国家意识,培养爱护国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使其认识并尊重我国的国土完整和地域特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6《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教案
3、我国大陆濒临的四大海域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师: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台湾岛。台湾岛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海域。
(出示:课本第46页地图《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
师:阅读《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看看我国都有哪些省,找找我国的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你和家人出生在什么地方?试着在图中找出来,并与同学交流。
(出示:课本第44页活动园的文字资料。)(①②可配音)
①我可以用诗歌来表达:祖国多么广大,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长江两岸,柳枝已经发芽。海南岛上,到处盛开着鲜花。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②我可以用数据来说明: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
2、培养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搜集并观察《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图》《中国地形图》。
3、根据所在地区的生活特色,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的祖国,你了解我们的祖国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神圣的国土》。
承诺人:
师小结:祖国山河多美丽,外出旅游参观时,我们要做到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爱护祖国的一草一木,做文明公民。
(4)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师: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的地方长夏无冬,有的地方冬季漫长,有的地方四季分明。有的地方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有的地方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各具特色。
2、阿里山的风光:到了阿里山,可以观日出、看云海、赏晚霞、游森林、体验高山铁路和小火车。
3、南湾:位于台湾南部垦丁最热闹的戏水基地,绵延600米的白色沙滩,以“金沙白浪”著称。这里适合游泳、冲浪、潜水、帆船等海上活动,沿海有各种珊瑚与热带鱼。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第三单元的单元标题为《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而第6课的标题则为《我们神圣的国土》,由此可以看出,本课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文牵涉到许多关于祖国方方面面的介绍,其本质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和同胞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在本课乃至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具体的知识点是介质与手段,在其他学科中也多有涉及,要把重点放在加深学生对祖国的认识、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怀上面。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

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能力目标:学会看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2.加深对祖国国土、山水的了解,并认识到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懂得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四、教学难点1.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2.不断增加对祖国各地风土人情的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五、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ppt六、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新课导入: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祖国美丽风光的图片。

(课件出示:祖国风光图片)然后想一想: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谜语:蓝色星球浮太空, - -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靠全球最大陆。

(打一国家名称)中国的版图像- - -只雄鸡,你知道我国的首都和全称是什么吗?是的,我们的祖国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幅源辽阔,那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课《我们神圣的国土》。

(板书课题)2.目标解读: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

《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4

《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4

《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首都北京教学目标1、知道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还是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

2、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培养探究收集资料的能力。

3、在探究学习中,激发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述: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

学生介绍。

(略)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二、悠久的历史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她作为金、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国都,前后有近800年的历史,所以北京文物古迹很多,现存的明清宫苑、坛庙等古建筑列全国第一。

说一说:说说你知道的北京的名胜古迹。

三、北京的地理位置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回答以下问题:1、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2、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3、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四、我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和现代化大都市1、政治中心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讲一讲:我心中的五星红旗。

2、文化中心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3、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俯瞰祖国大地教学目标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区划、首都、人口、地势、地形、资源和海域,知道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地球仪、两半球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相关课件,学生探究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1、导入。

“在四年级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我们都知道了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生长的地方。

下面就让我们去寻访祖国,了解我们生息的国土吧。

”2、情感引导。

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作为背景音乐,可配以歌词的朗诵,观察教科书第30页呈现的地图,了解祖国的轮廓,阅读教科书第31页的文字,知道我国的基本轮廓形状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

3、阅读教科书第30页豆博士的话,布置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确定开展“漫游中华”活动的寻秘方向,学生可以按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寻秘小组,认领寻秘的任务。

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种资料分发给学生。

“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探究方向:我们祖国的位置、国土面积和海域;我们祖国的大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祖国的行政区划;祖国的首都北京;祖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全国人口及资源分布。

4、在地图生搜索钓鱼岛的位置。

分组开展寻秘活动。

5、我国的位置“我们祖国的领土如此辽阔,要寻访伟大的祖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于地图。

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在地图上确定方向,让我们利用课桌桌面(或举起一本教科书)来复习一下。

”学生通过摸桌角,模拟确定地图上的8个方位。

6、结合地球仪、两半球图或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介绍:“我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在东半球的北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7、开展识图活动,练习在地球仪或教科书第32页的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上认识我国的位置。

8、我国的面积和海域。

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

结合教科书第30页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或教科书第32页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分组汇报:①我国国土辽阔,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②我国东临太平洋,靠近大陆的部分是海。

③距我国海岸线12海里以内的海域是我国的领海。

距海岸线200海里以内,我国还拥有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

9、我国的四大海域我国的海域辽阔,我国的东部由北向南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0、我国的四端:中国地理位置四至点:最北端:北纬53度,黑龙江省的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北纬3度,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西端:东经73度,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东经135度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

11、作业填写课本33页下方“漫游祖国海域”。

《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俯瞰祖国大地教学目标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区划、首都、人口、地势、地形、资源和海域,知道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地球仪、两半球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相关课件,学生探究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1、导入。

“在四年级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我们都知道了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生长的地方。

下面就让我们去寻访祖国,了解我们生息的国土吧。

”2、情感引导。

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作为背景音乐,可配以歌词的朗诵,观察教科书第30页呈现的地图,了解祖国的轮廓,阅读教科书第31页的文字,知道我国的基本轮廓形状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

3、阅读教科书第30页豆博士的话,布置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确定开展“漫游中华”活动的寻秘方向,学生可以按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寻秘小组,认领寻秘的任务。

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种资料分发给学生。

“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探究方向:我们祖国的位置、国土面积和海域;我们祖国的大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祖国的行政区划;祖国的首都北京;祖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全国人口及资源分布。

4、在地图生搜索钓鱼岛的位置。

分组开展寻秘活动。

5、我国的位置“我们祖国的领土如此辽阔,要寻访伟大的祖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于地图。

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在地图上确定方向,让我们利用课桌桌面(或举起一本教科书)来复习一下。

”学生通过摸桌角,模拟确定地图上的8个方位。

6、结合地球仪、两半球图或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介绍:“我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在东半球的北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7、开展识图活动,练习在地球仪或教科书第32页的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上认识我国的位置。

8、我国的面积和海域。

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

结合教科书第30页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或教科书第32页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分组汇报:①我国国土辽阔,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②我国东临太平洋,靠近大陆的部分是海。

③距我国海岸线12海里以内的海域是我国的领海。

距海岸线200海里以内,我国还拥有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

9、我国的四大海域我国的海域辽阔,我国的东部由北向南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0、我国的四端:中国地理位置四至点:最北端:北纬53度,黑龙江省的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北纬3度,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西端:东经73度,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东经135度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

11、作业填写课本33页下方“漫游祖国海域”。

《我们生息的国土》教案—俯瞰祖国大地教学目标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区划、首都、人口、地势、地形、资源和海域,知道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地球仪、两半球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相关课件,学生探究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1、导入。

“在四年级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我们都知道了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生长的地方。

下面就让我们去寻访祖国,了解我们生息的国土吧。

”2、情感引导。

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作为背景音乐,可配以歌词的朗诵,观察教科书第30页呈现的地图,了解祖国的轮廓,阅读教科书第31页的文字,知道我国的基本轮廓形状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

3、阅读教科书第30页豆博士的话,布置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确定开展“漫游中华”活动的寻秘方向,学生可以按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寻秘小组,认领寻秘的任务。

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种资料分发给学生。

“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探究方向:我们祖国的位置、国土面积和海域;我们祖国的大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祖国的行政区划;祖国的首都北京;祖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全国人口及资源分布。

4、在地图生搜索钓鱼岛的位置。

分组开展寻秘活动。

5、我国的位置“我们祖国的领土如此辽阔,要寻访伟大的祖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于地图。

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在地图上确定方向,让我们利用课桌桌面(或举起一本教科书)来复习一下。

”学生通过摸桌角,模拟确定地图上的8个方位。

6、结合地球仪、两半球图或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介绍:“我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在东半球的北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7、开展识图活动,练习在地球仪或教科书第32页的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上认识我国的位置。

8、我国的面积和海域。

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

结合教科书第30页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或教科书第32页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分组汇报:①我国国土辽阔,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②我国东临太平洋,靠近大陆的部分是海。

③距我国海岸线12海里以内的海域是我国的领海。

距海岸线200海里以内,我国还拥有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

9、我国的四大海域我国的海域辽阔,我国的东部由北向南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0、我国的四端:中国地理位置四至点:最北端:北纬53度,黑龙江省的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北纬3度,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西端:东经73度,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东经135度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

11、作业填写课本33页下方“漫游祖国海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