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鉴赏评价
文言文的作品鉴赏与文学评析

文言文的作品鉴赏与文学评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叙事与表达方式,是汉族人民优秀的文字艺术创作形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文言文作品涌现出大量的经典之作,真正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古代文言文作品的特点、流派与代表作品三个方面展开鉴赏与评析。
一、文言文作品的特点文言文作品不同于现代白话文,其独特的语言结构使得其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首先,文言文作品注重音韵与韵律的运用。
古代的文人多重视作品的声韵之美,笔者之间常进行声韵的变化,增强作品的审美效果,使文章具有韵律感。
其次,文言文作品凝练简练,注重说理与表达。
在古代,书写材料有限,因此文人必须用极其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受,使作品更加精练。
再次,文言文作品注重修辞与象征。
古代文人常常善于使用修辞手法,通过修饰与比喻等手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文言文作品的流派文言文作品根据不同的主题与形式,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流派。
1.史传类史传类文言文作品主要通过叙事的方式,讲述历史上的人物与事件。
代表作品有《史记》、《资治通鉴》等。
例如,《资治通鉴》是一部汇编了自西周至北宋一千一百余年历史的著作。
作者以叙事的手法,系统地叙述了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迁,成为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
2.诗词类诗词类文言文作品多为以诗词形式表达的作品。
代表作品有《诗经》、《唐诗三百首》等。
例如,《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以古朴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其中的许多诗章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三、文言文作品的代表作品在众多的文言文作品中,有一些作品被广大读者所推崇,成为了文言文领域的代表作品。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例子。
1.《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瑰宝。
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人物的喜怒哀乐,堪称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2.《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对话。
文言文《劝学》鉴赏

文言文《劝学》鉴赏《劝学》作者是荀况,战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那么大家知道文言文《劝学》要如何鉴赏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蹂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蹂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假如)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整天思索,(结果)不如片刻的学习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高处见得广。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文言文教学评价

文言文教学评价一、引言文言文教学评价是对学生文言文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旨在全面评估学生在语言知识、文本理解、文化背景、审美鉴赏、批判性思维、学习态度与兴趣、课堂参与度与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与质量等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文言文教学评价进行详细阐述。
二、语言知识掌握情况语言知识掌握情况是文言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文言词汇、语法、句式等语言知识,能够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随堂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三、文本理解能力文本理解能力是评价学生文言文学习成果的关键因素。
学生需要能够理解文言文的篇章结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能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文本解读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进行评估。
四、文化背景了解程度文化背景了解程度是评价学生文言文学习成果的重要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价值观念等,能够理解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文化背景介绍等方式对学生的文化背景了解程度进行评估。
五、审美鉴赏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是评价学生文言文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生需要能够欣赏文言文的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等,能够理解文言文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作品赏析等方式对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进行评估。
六、批判性思维发展批判性思维发展是评价学生文言文学习成果的重要方面。
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言文作品进行分析、评价,能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进行评估。
七、学习态度与兴趣学习态度与兴趣是评价学生文言文学习成果的重要方面。
学生需要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对文言文学习充满兴趣,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进行评估。
八、课堂参与度与表现课堂参与度与表现是评价学生文言文学习成果的重要方面之一。
文言文阅读中的文学鉴赏与评价

文言文阅读中的文学鉴赏与评价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的古代文学形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文学鉴赏与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分析文言文阅读过程中的鉴赏与评价要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作品。
一、鉴赏文言文的语言之美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其语言具有独特的美感和韵味。
首先,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较为完备,文言文中的音韵节奏感和平仄呼应能够给读者带来独特的享受。
其次,文言文的字词繁复多样,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这些技巧能够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此外,文言文对词汇的使用也较为丰富,通过选择合适的词语,能够准确传达作者的意图,表达细腻的情感。
二、评价文言文的叙事与情感表达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学的表达方式,通常以叙事为主要手法,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情节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鉴赏和评价文言文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关注作品的结构与构思。
一篇出色的文言文作品应该具备合理的结构和拧巴的构思。
文章的开头应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部分能够有条理地展开叙事,并通过高潮和扣人心弦的情节吸引读者阅读下去。
结尾部分应给予读者有所启发或思考。
其次,在评价文言文的叙事技巧时,要注重描写的细腻与准确。
通过细腻的描写,作者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进一步融入到故事情节中。
准确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感。
最后,需要关注文言文中的情感表达。
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应该能够准确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通过对作者的选词和运用修辞手法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而对作品进行评价。
三、评价文言文的思想内涵与文化价值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艺术性之外,还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在鉴赏文言文时,我们应该对其思想内涵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做出更准确的评价。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道德和伦理问题。
文言文的文学欣赏和鉴赏技巧

文言文的文学欣赏和鉴赏技巧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和智慧。
欣赏和鉴赏文言文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和艺术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文学欣赏和鉴赏的角度,探讨如何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魅力。
一、文言文的特点要欣赏和鉴赏文言文,首先需要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简洁、含蓄、典雅、优美等特点。
其语法结构、词汇用法和表达方式都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文言文中的词语往往具有多义性,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同时,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夸张等,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二、文学欣赏的角度欣赏文言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 词语欣赏文言文中往往使用典雅、富有内涵的词语,欣赏这些词语可以体会作者的文学功底和审美情趣。
例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一章,作者曹雪芹运用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一词语,形象地描绘了黛玉葬花的场景,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2. 句式欣赏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具有独特的韵味,如对仗、排比、省略等。
欣赏这些句式可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和文学造诣。
例如,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运用了对仗的句式,形成了韵律美和意境美。
3. 修辞手法欣赏文言文中广泛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欣赏这些手法可以领略作者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
如《庄子·逍遥游》中的“逍遥游”一词,运用了象征手法,寓意着追求自由和超脱的人生境界。
4. 情感表达欣赏文言文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欣赏作者的情感表达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三、鉴赏技巧鉴赏文言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下几点可供参考:1. 背景了解了解作品的背景信息,如作者生平、创作年代、历史背景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
例如,了解唐代杜甫的生平经历,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的诗歌作品。
文言文的鉴赏与评价

文言文的鉴赏与评价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拥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鉴赏和评价文言文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写作和阅读能力。
本文将从文言文的特点、鉴赏方法以及评价标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
其特点如下:1. 句法复杂:文言文的句法结构相对复杂,常常采用并列、独立、强调等手法进行表达。
2. 词汇丰富:文言文中的词汇包含了丰富的意义和象征,往往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上下文来获得准确的含义。
3. 言简意赅:尽管文言文的句子通常较长,但它往往能够通过简洁有力的表达传递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二、文言文的鉴赏方法要准确鉴赏文言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理解句法结构:首先,我们需要仔细理解文言文中复杂的句法结构,包括修辞手法、行文逻辑等。
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2. 解读词汇用法:文言文中的词汇用法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通过理解古词的词义、音韵变化等,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3. 分析篇章结构:文言文常常采用承接、转折、并列等手法来组织篇章结构。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篇章结构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效果。
三、文言文的评价标准评价文言文的好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表达深度: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应该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内涵。
好的文言文应该能够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 语言通顺:文言文的语言应该通顺流畅,句子之间的衔接自然顺畅,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文中的内容。
3. 表达技巧:好的文言文应该具备一定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节奏感等。
作者运用这些技巧能够使文言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总结:鉴赏和评价文言文需要我们对其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分析其语法结构、词汇用法以及篇章结构来准确理解。
同时,在评价文言文时要注意思想深度、语言通顺和表达技巧等方面的考量。
简单的文言文赏析【10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简单的⽂⾔⽂赏析【10篇】。
欢迎阅读参考!1.简单的⽂⾔⽂赏析 爱莲说 宋代:周敦颐 ⽔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李唐来,世⼈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甚爱⼀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赏析 这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描写莲花⾼洁的形象;第⼆部分则揭⽰了莲花的⽐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况,抒发了作者内⼼深沉的慨叹。
⾸句“⽔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可爱”⼆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极见其⽴⾔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的⽥园逸趣。
“独爱菊”,显⽰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继写“⾃李唐来,世⼈甚爱牡丹”,写了唐⼈,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且此句⼊⽂,让对⽐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洁铺下了引⼦。
⼤意是周敦颐本⼈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份⾼洁,宁愿终⽼南⼭。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不染的君⼦。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与独⾃避世求真的⼼态,与众⼈皆羡富贵的从众⼼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不染”作了的铺垫。
然后作者撇开⼀笔说,让那些⼈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这⼀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的渲染。
经典短篇文言文赏析【五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经典短篇⽂⾔⽂赏析【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短篇⽂⾔⽂赏析 滥竽充数 朝代:春秋战国|作者:韩⾮ 齐宣王使⼈吹竽,必三百⼈。
南郭处⼠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以数百⼈。
宣王死,湣王⽴,好⼀⼀听之,处⼠逃。
赏析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乐,尤其喜欢听吹竽,⼿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前显⽰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在⼀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听说了齐宣王的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去,吹嘘⾃⼰说:“⼤王啊,听过我吹竽的⼈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王。
”齐宣王听得⾼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300⼈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就随那300⼈⼀块⼉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家⼀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他压根⼉就不会吹竽。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家摇晃⾝体他也摇晃⾝体,⼈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副动情忘我的样⼦,看上去⽐别⼈吹奏得更投⼊。
南郭处⼠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天⼜⼀天,不劳⽽获地⽩拿丰厚的薪⽔。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
于是齐湣王发布了⼀道命令,要这300个⼈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
南郭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
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李逃⾛了。
像南郭处⼠这样不学⽆术靠蒙骗混饭吃的⼈,骗得了⼀时,骗不了⼀世。
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被揭穿伪装。
我们想要成功,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真本领,才能抵挡住⼀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应注意几点:
• 要完整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 要坚持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 要从作品实际出发,不能以偏概全,也不
能故意“拔高”。
• 整体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立足文本原则。
评价的一般思路
1、具体分析 • 分析和评论都必须紧密地结合文学作品的实际
材料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客观评价 • 对于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观
在文中有什么好处?评析文段的语言风格。
文言语段“评价鉴赏”能力的
常见命题形式
4. 鉴赏文段的写作技巧
变式:文章阐述观点使用了什么方法?有 何效果?文段在叙述中,使用了什么描 写方法?它们对表现人物的特点有何作 用?某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意义?全文 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评其效果。
5. 上述命题形式,如果是填空题,则直 接概括出;如果是简答题,则要在明确 观点的基础上作适当精要分析。
语势流畅,多用短句。
多用长句,多对比性和辩证性语言
赏析文章表现形式的 简答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根据题干要求,简要概括出文章的表现 形式某一方面的特点
2. 基于文章主旨的理解,考虑文章该形式 特点对于服务主旨的达成效果
3. 可根据文章的该表达形式特点,适当关 注文学作品对于一般读者的审美效果
4. 论述要点完整而简洁,条理清楚。
点态度,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依据个 人好恶随意评说。在具体的评价中,时代背景、 作家生平、思想倾向也应考虑到。(不同的立 场和角度)
高考评价性的简答题 回答三步骤
• 简要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或者作者的 中心论点
• 明确自己的评价态度——认同或质疑 • 依据文本,简要分条阐述自己的理由
• 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 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为什么?
托物 能深入浅出地表明抽象道理,使之生动具体。 言志
类别
议论 描写 表 达 方 式
抒情
特点与作用(效果)
(1)叙议结合:点明题旨,画龙点睛; (2)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1)人物动作、肖像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法 借代 以少胜多(以简代繁,以奇代凡),言约意丰。
夸张 突出本质,给人启示;增强联想,丰富意境。
设问 引出下文(指出观点),发人思考之后作答,更具启发 性与深刻性。
反问 加强语气,增强说服力与感染力。
反语 正意反说,活泼幽默,耐人寻味,富有情味和生活气息,或诙谐与
调侃气息,表现亲密关系;反话正说,往往含讽刺与嘲弄,具有强 烈的揭露性和讽刺性。
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 比喻、设问等手法。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很少描绘性语句。
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 偶、用典等修辞手法。
文章的话题较为严肃、语气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 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语气轻松幽默、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文言文鉴赏评价
——文言专题复习
文言语段“评价鉴赏”能力的 常见命题形式
1. 概括传记性(故事性)文言语段中人物的特点 变式:人物表现了怎样的品质?
2. 评价文言语段中的思想观点 变式:你是否赞同文中人物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人物
的这种做法?简评文中几个人物的不同观点。你 如何评价划线句子的思想意义。
3. 概括文言语段的语言特点 变式:分析划线句子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划线句子
2、评价文言语段中的人物思想观点:
一般要予以辩证评价。一方面评判人物观点在文本中的合理 性;另一方面要站在今天的高度审视古人思想观点的局限性。 局限性一般表现为:忠君轻民、封建迷信、主张人治、消极遁 世等。
3、评价文言语段的思想性:
指评述主旨。具体指评价思想感情是否健康,观点是否正确、 深刻;主题是否鲜明、突出,是否具有现实意义,符合时代精 神;表现的人物事件是否具有积极的社会历史意义;文章素材 是否真实或者符合生活逻辑。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背景,写明事件 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促进故事情节发展。也可以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特殊 效果;
(5)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其思想; (6)白描:简洁传神地描写人物,凸现其特征; (7)细节描写: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
1.直接抒情:淋漓尽致,一吐为快,点明主旨;
类别
特点与作用(效果)
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生动,使深奥变浅显。
比拟 描绘形象(绘声绘色),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
排比 增强气势、突出所强调的内容,语言典雅、富有铿锵的
节奏感。
修 辞
对偶
形成音乐感,表意凝炼,抒情酣畅,便于吟记。
手 反复 咏叹强调,增强感染力。
竹鹤轩记
请对文中划线句的语言特点进行赏析。
整散结合,于整齐中富于变化,使语言 流畅有气势。加强文章说理的气势,强 调人要有像竹和鹤一样高洁不屈的气节 和品德。
三、学会评价人物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1. 评价文言语段中的人物:
主要是评价人物在特定事件中发挥的作用。当然也要结合文 段中关键的描写性文字,以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
• 作者认为人才须经长期修养,成熟之后, 才可以到社会上施展才能;修养不足, 却早得功名,不利于自己进一步的发展, 难成大材,难为大用,所以作者认为是 “不幸”的。
关系如何
一、快速、准确掌握 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
对文论、诗论杂感类的文章,我们要特别留意以下 信息:
• 针对什么人、事、物、论而发的意见 • 观点是什么?有没有不同的观点(肯定或否定) • 支持作者观点的主要事实、道理是什么,有多
少 • 这些事实、道理能否支持文中的观点? • 不同观点间的分歧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分歧?
一、快速、准确掌握 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
对于一段记叙性文字,我们应该善于很快捕捉以下 信息:
• 写的是什么人(什么职业、什么身份、什么特点) • 生活的时代(什么特点、有什么关系、影响) • 做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共做了几件
事 • 事情的性质、指向、特征(作者对此的褒贬态度) • 文章还涉及了什么人,这些人与主要人物之间的
类别 豪放
柔婉
语 直露 言 含蓄 风 格 质朴平实
华丽典雅
庄重
诙谐 简洁 繁复细腻
特点与作用(效果)
题材多为雄心伟业;描写的景象境界多开阔;多运用富 有力度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有时有激越昂 扬的抒情,形式上多表现为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表述的对象纤巧细致,表现的情感细致缠绵;描写的画 面色调轻柔;修辞上少用排比、夸张、反问。
二、学会鉴赏分析
文章的表现形式
• 熟悉专用术语,了解在文章中的作用效果。
类别
特点与作用(效果)
表 象征 现 手 法 对比
用某个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 想感情。具有暗示作用,能引起读者联想,加 深读者对文பைடு நூலகம்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互比较,有力地显示事物差 异,突出事物特点。
衬托 包括正衬和反衬。以某种事物为背景突出某个 事物相同或相反的特点,使之更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