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适与早期白话诗
3 20年代的白话新诗

20年代的诗歌第一节.初期白话新诗(一)胡适的历史功绩新诗实践和理论建构:《希望》1.胡适《谈新诗》“以文入诗”,“作诗如作文”《一颗星儿》2、胡适的新诗实践⏹《尝试集》⏹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集⏹1920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蝴蝶》3、体裁特点(1)以白话入诗。
(2)句式不限长短。
(3)声调不拘平仄。
(4)用韵自由。
4、《尝》中诗歌的内容(1)反封建——《礼》、《威权》(2)反军阀——《你莫忘记》(3)倡自由——《鸽子》、《老鸦》(4)尚进取——《上山》(5)人道精神——《人力车夫》《鸽子》、《三溪路上大雪里一个红叶》、《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5、《尝》的文学史意义(1)展示了白话新诗从传统中蜕变和新生的艰难历程。
(2)既提供了白话新诗的最初形态,也表达了相应的诗歌观念。
多是即事感兴、即景生情之作,说理性强,缺乏诗情和想象力,诗味不足。
(二)早期新诗运动1、刘半农,江苏江阴人。
⏹《相隔一层纸》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现象⏹《学徒苦》反映学徒难言的辛酸《教我如何不想他》2、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前清举人。
诗集《旧梦》最好的诗作是歌谣体的白话诗《卖布谣》:歌谣形式,浅显通俗。
《是谁把?》3、俞平伯(1900—1990)⏹《冬夜》⏹杂糅着旧文学的意象与新思潮的哲理,旧诗词格律的影响与欧化的文法⏹最能反映早期新诗的“过渡”性4、康白情(1896——1958)⏹新潮社成员,四川安岳人。
⏹自由吐出心里的东西,我不是诗人。
——康白情⏹《草儿》集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新诗集,在大自然中发现了新诗的材料。
⏹1921年1月,中国新诗社创办《诗》月刊,为我国第一个新诗刊物。
(三)早期新诗的特点1、以白话作诗,将诗歌从文言中解放出来,重实感,少想象,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白描,来表现社会人生。
2、大多不用韵,表现出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3、大多未脱尽旧诗词的痕迹,是“女人放大的小脚”。
第二节、小诗创作与“湖畔诗人”(一)小诗创作小诗的特点1、作家们广泛地思索着关于宇宙、自然、社会、人生、个性等时代性的命题,引发了诸种“零碎的思想”。
早期白话诗-湖畔剖析

除夕将尽的空中, 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 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 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 飞来在丹穴山上。 „„
凤
歌
啊啊! 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 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
宇宙呀,宇宙, 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 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 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 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1920,1,30
凤凰涅槃
藏晖先生昨夜作一梦, 梦见苦雨庵中吃茶的老僧。 忽然放下茶钟出门去, 飘潇一杖天南行。 天南万里岂不大辛苦? 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 醒来我自披衣开窗坐, 谁人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
藏晖先生作一梦, 苦雨庵中吃茶僧。 放下茶钟出门去, 飘潇一杖天南行。 天南万里岂不苦? 智者识得重与轻。 醒来披衣开窗坐, 谁人知我相思情!
繁星· 二五 死呵! 起来颂扬他, 是沉默的终归; 是永远的安息。
春水· 二八
影儿欺哄了众生了, 天以外—— 月儿何曾圆缺?
春水· 三八 秋深了! 树叶儿穿上红衣了! 她是多么害怕风雨啊!
宗白华《夜》 一时间 觉得我的微躯 是一颗小星, 莹然万星里 随着星流。
一会儿 又觉着我的心 是一张明镜, 宇宙的万星 在里面灿着。
2、反抗、破坏、创造、新生 的时代精神 《女神》体现了破旧立新的时 代精神。
3、热烈的爱国之情 抒情主人公自觉地将自己与祖 国联系在一起,具有传统知识分子 忧国忧民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早期白话诗-湖畔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赠朱经农》片断 旧事三天说不全, 且喜皇帝不姓袁, 更喜你我都少年, 辟克匿克来江边。
寄给北平的一个朋友
藏晖先生昨夜作一梦, 梦见苦雨庵中吃茶的老僧。 忽然放下茶钟出门去, 飘潇一杖天南行。 天南万里岂不大辛苦? 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 醒来我自披衣开窗坐, 谁人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
诗集《女神》中的代表性篇目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天狗》 《太阳礼赞》《夜步十里松原》 《凤凰涅槃》《炉中煤》 《地球,我的母亲》《晨安》
天 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繁星· 二五 死呵! 起来颂扬他, 是沉默的终归; 是永远的安息。
春水· 二八
影儿欺哄了众生了, 天以外—— 月儿何曾圆缺?
春水· 三八 秋深了! 树叶儿穿上红衣了! 她是多么害怕风雨啊!
宗白华《夜》 一时间 觉得我的微躯 是一颗小星, 莹然万星里 随着星流。
一会儿 又觉着我的心 是一张明镜, 宇宙的万星 在里面灿着。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1920,1,30
早期白话诗-湖畔

死了的宇宙更生了。
生潮涨了, 生潮涨了, 死了的凤凰更生了。 ……
我们新鲜,我们净朗, 我们华美,我们芬芳, 一切的一,芬芳。 一的一切,芬芳。 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 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
1920年1月
凤凰意象 用典: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 尼克斯”,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 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 不再死。
凰 歌
流不尽的眼泪, 洗不尽的污浊, 浇不息的情炎, 荡不去的羞辱, 我们这缥缈的浮生 到底要向哪儿安宿?
凤凰同歌
啊啊! 火光熊熊了。 香气蓬蓬了。 时期已到了。 死期已到了。
身外的一切! 身内的一切! 一切的一切! 请了!请了!
……
凤凰更生歌
昕潮涨了, 昕潮涨了, 死了的光明更生了。
春潮涨了, 春潮涨了,
序 曲
除夕将尽的空中, 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 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 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 飞来在丹穴山上。 ……
凤
歌
啊啊! 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 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
宇宙呀,宇宙, 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 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 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 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赠朱经农》片断 旧事三天说不全, 且喜皇帝不姓袁, 更喜你我都少年, 辟克匿克来江边。
寄给北平的一个朋友
藏晖先生昨夜作一梦, 梦见苦雨庵中吃茶的老僧。 忽然放下茶钟出门去, 飘潇一杖天南行。 天南万里岂不大辛苦? 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 醒来我自披衣开窗坐, 谁人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
1胡适与早期白话诗

白话新诗第一人——胡适 (1891~1962)
现代中国著名的学者, 思想家,政论家,外交家,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生在上 海,在台北去世。
生平(一)
胡适,字适之。 清末民初人。世居安徽绩溪。 原名:嗣穈(mé i),又名洪骍(xīng) 改名之由来: 十四岁到上海入学堂,接触新思想: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达 尔文所提出),故以「适」为名。
清末“诗界革命”
提出: 梁启超《夏威夷游记》“三个标准”
–1、新意境(理想之深邃宏远) –2、新语句(来自欧洲表现新思潮的名词) –3、以古人之风格入之(革其精神保留旧诗形式)
问题:以评论家身份出现,保留诗歌形式革 命终不彻底。
实践: 黄遵宪《杂感》
–1、“我手写我口” –2、以“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入诗
意义:因历史条件未成熟,并没有取得 真正的变革,但是其文学因时而变的信 念和关注社会变革的使命感,对之后文 学观念的彻底变革气到了一定的重要作 用,促进了白话新诗的产生。
五四文学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 性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 动。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社会进化 肇始和阵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 办《青年杂志》,1917年迁到北京改名 后集结一大批先驱人物,1919年借“五 四”运动推向高潮。
哄堂听胡说
胡适应邀到某大学讲演。他引 用孔子、孟子、孙中山的话,在黑 板上写:“孔说”“孟说”“孙 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 引得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 “胡说”。
作家墨迹
作家墨迹
诗作欣赏(一)
小诗 胡适 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 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19世纪20年代诗歌创作:新月诗派等

二、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创作
(一)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浙江 海宁人。出生在一个殷实之家,因其是独子, 自小养成任性而为的性格。他日后放弃了父亲 要他成为金融实业家、走实业救国的人生之路, 而成为他们家族中自永乐年间以降,唯一的一 个浪漫抒情诗人。
林徽因(1904-1955)
陆小曼(1903-1965)
一个日本女郎道别时的神态口吻,对诗人而言,仅是一 刹那的感受。诗歌只有5句48字,就构想出一幅淡雅 秀美的清水芙蓉图,把这刹那的感受,永远的定格下 来。诗歌的音韵与意境契合,回旋往复,抑扬顿挫, 错落有致。 “最是那——温柔”,“不胜——娇羞”,“珍重、蜜 甜——忧愁”: 仄起平收,关联呼应,读起来声高声低,从容舒缓。 表达出忧愁中渗入了蜜甜的细腻微妙的情感。最后一 句“沙扬娜拉”四个平声字,回味无穷。
1922年3月,在他赴美留学之前,他完成了中 国诗歌传统问题的研究长文《律诗底研究》和 代表他对早期新诗系统看法的新诗评论《冬夜 评论》,开始了构筑他富有传统色彩的“东方 诗学”之梦的系统工程。 1925年自美回国, 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 的《晨报副刊· 诗镌》的主要撰稿人。
1926年5月发表的《诗的格律》强调了诗歌自 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特别是格律在诗歌创作 中的重要性,是他多年研究的总结性文章。闻 一多这时所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诗的节奏或音 节,而是诗的整个形式。他特别强调了新格律 诗与旧体律诗的区别:第一,“律诗永远只有 一个格式,但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第 二,“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 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的”;
胡适《关不住了》
我说“我把心收起, 像人家把门关了, 叫‘爱情’生生的饿死, 也许不再和我为难了。” 但是五月的湿风, 时时从屋顶上吹来。 还有那街心的琴调 一阵阵的飞来。 一屋里都是太阳光, 这时候“爱情”有点醉了, 他说,“我是关不住的, 我要把你的心打碎了!”
第一部白话诗集

第一部白话诗集胡适(1891一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学者。
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
诗集第一编大多是脱胎于旧诗词的`作品,第二、三编在运用自由诗体和音韵节奏的改革等方面作了尝试,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
作品或诅咒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旧礼教的虚伪,或表现个性解放和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劳工神圣。
胡适无疑是第一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胡适先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1920年,他出版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之所以命名为《尝试集》,是因为他相信“自古成功在尝试”。
他在《尝试篇》中,对尝试的意义和价值做了独特的阐释:“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
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莫想小试便成功,哪有这样容易事!有时试到千百回,始知前功尽抛弃。
即使如此已无愧,即此失败便足记。
告人此路不通行,可使脚力莫浪费。
我生求师二十年,今得“尝试”两个字。
做诗做事要如此,虽未能到颇有志。
作“尝试歌”颂吾师,愿大家都来尝试!《尝试集》一共三编并附《去国集》。
一编尚未脱胎于旧体诗,二三编则属自由诗体的大胆革新。
《尝试集》集初版于民-国十二年(1920)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共出十四版,直到抗战事起无再版。
从第二版到第四版,曾有增删。
此拍品即为其中第二编第二版稿本,包括目录及自序一则,共录《一念》、《鸽子》、《人力车夫》、《十二月五夜月》、《老鸦》、《三溪路上大雪里一个孔叶》、《新婚杂诗五首》、《戏孟和》、《四月二十五夜》、《看花》、《你莫忘记》、《如梦令》、《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关不住了》十四首白话诗及《老洛伯AuldRobinGray》、《希望》两首英文译诗并附原文铅印三张。
四章节20年代新诗一演示教学

忘掉她
❖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 那朝霞在花瓣上, ❖ 那花心的一缕香, ❖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 像春风里一出梦, ❖ 像梦里的一声钟, ❖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
❖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 听蟋蟀唱的多好, ❖ 看墓草长得多高, ❖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一)
第一节 20年代新诗概述 一、 初期白话诗 胡适与《尝试集》
鸽子
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选自《尝试集》
人力车夫
“车子!车子!” 车来如飞。 客看车夫,忽然心人酸悲。 客问车夫:“今你年几岁,
早期白话新诗的艺术特点:
重实感,少想象,偏于说理; 大多不用韵,表现出随感情 起伏自然变换节奏和句式的 散文化倾向。
二、20年代诗体诗风流变
1、风行一时的小诗创作
冰心、宗白华、徐玉诺、何植三等受日本短歌 、俳句和泰戈尔的影响,写作三五句一首的 即兴式短诗。
特色:捕捉刹那间的自我感受与哲理思考,变 外部世界的客观描绘为内心感觉的主观表现 ,抒情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第二节 徐志摩、 闻一多
一、徐志摩生平与创作概述 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 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徐
陆
志
小
摩
曼
林徽因与梁思成
徐志摩的诗歌作品
四本诗集: 《志摩的诗》(1925) 《翡冷翠的一夜》(1927) 《猛虎集》(1931) 《云游》(19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在台北去世。
生平(一)
胡适,字适之。 清末民初人。世居安徽绩溪。 原名:嗣穈(méi),又名洪骍(xīng) 改名之由来:
十四岁到上海入学堂,接触新思想: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达 尔文所提出),故以「适」为名。
自由体白话诗的出现
以胡适为首的早期白话诗人继承了“诗 界革命”师法欧美、以文为诗、以议论 为诗的文学观点,并彻底打破了中国古 典诗歌的形式规范,创立的自由体白话 诗,取得了是个领域的突破性变革。
诗体大解放引导的自由创作
1917年2月,《新青年》刊载胡适《白话诗八 首》(如《蝴蝶》)——已使用白话,但仍 有旧诗词体式的束缚,思想偏向说理;
胡适和中国早期白话诗
近代诗歌的演变
中国文学发展到清代,一直以诗文为正 统,用古人的思想约束着今人。清朝末 年,随着国门的打开,一批先进的知识 分子在中西文化的交流激荡中开始思考 通过文化的变革推动社会进步,以梁启 超为代表,掀起了一场文学改良运动。 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 说界革命”等口号。诗歌作为中华文化 的正统,其变革首当其冲。
胡适留美照片
文人的爱情
胡适由母亲冯顺弟经办,与比他大一岁「裹 脚的半文盲姑娘」江冬秀订婚。
美国女友:韦莲司
(Edith Clifford Williams)
周质平在《胡适与韦莲司:深情五十年》中 说:「胡适之不毁(注意:不是『不悔』) 婚约,与其说是为江冬秀,不如说是为他母 亲。换句话说,胡适的坚守婚约不是为爱情, 而是为亲情。」
清末“诗界革命”
提出: 梁启超《夏威夷游记》“三个标准”
–1、新意境(理想之深邃宏远) –2、新语句(来自欧洲表现新思潮的名词) –3、以古人之风格入之(革其诗歌形式革 命终不彻底。
实践:
黄遵宪《杂感》
–1、“我手写我口”
–2、以“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入诗
新文化运动直接促成了文学革命,而文学革 命又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实绩。
文学革命:
–批判、摒弃旧文学:革表现、传达封建思想文化 和意识形态的旧文学之命。
–主张、提倡新文学:用新的文学语言、表现方式、 文体样式承载、灌输新文化运动的时代主题、纲 领理念。
新诗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新诗的创作走 在最前列。用白话写小说早有先例,旧 文人并无多大反对,但是他们坚决不允 许白话入诗。因此文学革命能否成功, 白话文能否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的“正 宗”,白话新诗的成败是一个关键。
意义:因历史条件未成熟,并没有取得 真正的变革,但是其文学因时而变的信 念和关注社会变革的使命感,对之后文 学观念的彻底变革气到了一定的重要作 用,促进了白话新诗的产生。
五四文学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 性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
动。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社会进化 肇始和阵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
他还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 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 母。」
生平(三)
光绪30年2月间(1904年春),先 生赴上海求学。
宣统2年7月(1910年8月初),考 取清华学堂庚款留美官费生。9月, 进入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院。
之典范
成就贡献(二)
提出文学改良刍议(八不主义)
一.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
二.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
胡适早年摄相
生平(二)
父胡铁花,清岁贡生, 仕至台东直隶州知州。
母冯顺弟。对他 幼时的影响最大。
母亲的教诲
据胡先生描述他的母亲说:「她是慈母兼任 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 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 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胡母十分敬爱她的先夫,有时会对胡适诉说 他父亲的种种好处,要他学父亲的榜样,不 要丢父亲的脸。说到伤心处,胡母往往会掉 下泪来。
办《青年杂志》,1917年迁到北京改名 后集结一大批先驱人物,1919年借“五 四”运动推向高潮。
主要主张和目标
–(1)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 倡导思想自由。
–口号:“人权、民主、自由”
–
“科学、民主”
–(2)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促进 思想启蒙。
2、新文化运动VS文学革命
民国元年(1912)春,胡适先生改 入文学院。
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 大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 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 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 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胡适还是 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胡适27岁当清华大学教授,一生 得过35个博士学位。
记得那年
看了多少世态炎凉。
你家办了嫁妆,
锈了你嫁妆剪刀,
我家备了新房
改了你多少嫁衣新样,
只不曾捉到我这个新郎。 更老了你和我人儿一双。
这十年来,
只有那十年的陈爆竹,
找了几朝帝王,
越陈便越响。
成就贡献(一)
「五四运动」健将 (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 新诗老祖宗
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新月诗派:徐志摩、梁实秋 开拓白话文学时代,树立一代宗师
1918年1月,《新青年》刊载胡适《一念》沈 尹默《月夜》刘半农《相隔一层纸》等九首 白话诗——语言和体式方面都有较大突破;
1919,周作人发表《小河》,被称“新诗中 的第一首杰作”,语言、节奏、情感突破;
1921年朱自清、叶绍钧、俞平伯组织成立中 国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
白话新诗第一人——胡适 (1891~1962)
民国6年(1917)7月,返国,9月,任北京大 学教授,主要的科目为「中国哲学史」。12 月,与江冬秀女士结婚。
胡适的婚姻 胡适14岁时,就由母命与江冬秀订婚了。他18岁 时,母命他由上海回家结婚。他因家中没钱办婚事, 自己也没钱养家,就以求学要紧,坚决地拒绝了办这 桩喜事。直到他由美国回来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年已 27岁才完婚。写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