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竹里馆教案

合集下载

《竹里馆》教案范文

《竹里馆》教案范文

《竹里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竹里馆》;(2)理解诗文中的生字词和语句,了解诗文的背景及作者王维;(3)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王维的高洁品质和淡泊名利的情怀;(2)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诗词;(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和谐共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竹里馆》;(2)理解诗文中的生字词和语句,了解诗文的背景及作者王维;(3)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诗文背景和作者王维的相关知识;(3)对诗中意象的深度剖析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王维诗词,激发学生对王维的了解和兴趣;(2)简介《竹里馆》的背景和王维的生平事迹;(3)提问:同学们对《竹里馆》有什么了解?作者王维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竹里馆》,感受诗文的韵律美;(2)学生自学生字词,查找诗文背景及作者王维的相关资料;(3)组内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诗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文;(2)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竹”、“月”、“琴”等,体会诗人的情感;(3)探讨诗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高洁品质和淡泊名利的情怀;(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3)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鼓励学生积极背诵诗文,提高文学素养;(3)强调课后自主学习,提前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竹里馆》教案设计

《竹里馆》教案设计

《竹里馆》教案设计《竹里馆》教案设计(通用5篇)《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这首诗是《辋川集》王维二十首诗中第十七首。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竹里馆》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竹里馆》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

2.认识部首的意义,并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在括号里选择能够和后面的名词相搭配的动词。

4.练习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竹里馆》。

7.补充图意,再把几幅图连贯起来说一说。

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l.审题。

(1)指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题中的这段话。

(2)学生思考并说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说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晨"、"碧"、"澈"、"粼"4个字。

("晨"和"碧"要把竖画缩短,写得上紧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横画缩短,把字写紧凑)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的步骤。

(先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2.指导。

(1)分别观察最左边的四幅图,说一说这四幅图上分别画了什么。

(提醒学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图意思重在用眼看)(2)仔细观察第二竖行的4个古文字,再和左边相应的图作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古文字是由图形演变而来的)(3)认读第三竖行中的4个部首,并与左边相应的古文字作比较,有什么发现?(部首是由古文字演变而来的)(4)联系左边的图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见"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关?(以"彳"作部首的字与人有关;以"子"作部首的字与小孩、后代有关;以"立"作部首的字与立、直有关;以"见"作部首的字与眼看有关)3.练习。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竹里馆》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竹里馆》,使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古诗词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2.语言建构与应用: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的能力,提高诗词解析和赏析技巧,运用所学创作诗词。
3.思维发展与提升:启发学生思考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激发创意写作兴趣,提升审美情趣。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竹里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部分学生在分析诗的艺术手法时,仍然感到困惑。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这方面的讲解还不够详细,或者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这方面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其次,在实践活动中的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操作不够熟练,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方面的知识还不够熟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安排一些类似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诗词赏析:从艺术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对《竹里馆》进行深入赏析。
5.诗词创作:模仿《竹里馆》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6.拓展阅读:推荐与《竹里馆》相似的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7.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布置相关的诗词阅读与创作作业。
本章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竹里馆》,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竹里馆》教案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竹里馆》教案

《竹里馆》教案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及想象能力。

2.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讲析、讨论、背诵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古诗。

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体味诗的情趣,并作适当的赏析。

【教学难点】运用意象发拙领古诗的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王维的《竹里馆》,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结合书上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学生看书,交流)指名学生交流。

小结:王维的诗多写山水田园生活,诗风清新自然,诗意幽远深长,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进一步理解这首诗。

二、作者介绍王维(701-761),字摩诘。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他一生喜好山水,亲近自然,因而写出了许多描绘自然风景的诗作。

诗风清淡,具有禅意。

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三、解题“竹里馆”是诗人的书斋,人们可以通过名字想象它的环境。

四、品读诗文(一)一读,读准节奏,感受诗的音乐美。

1.划分节奏(学生划,然后交流)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节奏是诗歌的音乐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划分节奏要注意诗句的意思。

不但要划对,而且要划清。

请大家自己再小声地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地方划分得不恰当。

5.学生自读。

6.指名学生交流。

(二)二读,读出诗意,体会诗情。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试着想像一下描绘的画面,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交流。

师总结:一位学者曾经说过:王维的诗是“有我之境”,即“物我合一”。

此诗正是诗人以宁静、淡泊的心情与月、竹的境界交会中呈现出的一种幽深、宁谧、澹泊中有奋发的意境。

3.王维的诗中有画,这首诗就像一幅优美的风俗画,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独坐弹琴的诗人,把琴声与啸声编织在宁静的夜空里,使人感到深林传出啸声,更有幽谷之感。

初中竹里馆教案

初中竹里馆教案

初中竹里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竹里馆》这首诗;(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诗人王维的生平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2)引导学生感受诗人高雅的志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与背诵;(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及诗人的人生追求。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2)诗歌意境的品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简介诗人王维的生平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简要介绍诗歌的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及诗人的人生追求;(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如“幽篁”、“啸”、“深林”等;(2)品味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景象。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独坐竹林、弹琴长啸的生活情境;(2)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热爱自然、追求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

6. 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介绍其他描绘自然景物的古代诗歌;(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意识。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及诗人的人生追求;(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并默写《竹里馆》。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竹里馆》;2. 写一篇关于《竹里馆》的小散文;3. 收集其他描绘自然景物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古诗竹里馆教案

古诗竹里馆教案

古诗竹里馆教案古诗《竹里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竹里馆》是唐代孟浩然的作品,描写了一个位于竹林深处的小院,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唐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环境,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追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宁静与慰藉。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竹里馆》全文,理解诗的意境。

2. 教学难点:通过诗词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境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竹林的图片,引出竹林是中国独有的自然资源,简要介绍竹子的特点和用途。

2. 预习导入让学生预习课文《竹里馆》,提问:你们对竹子有什么了解?竹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要求学生先自由发言,然后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3. 学习课文(1) 集体朗读课文《竹里馆》,学习《竹里馆》的诗词形式、诗的基本含义。

(2) 分组合作,小组内对诗的意境进行探讨。

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小组发言,介绍小组的结论。

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评论和补充。

(3) 整理归纳,向学生展示《竹里馆》的主要景物和主题,可以做成海报或诗意图画。

4. 提高拓展(1) 邀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自己理解的诗的意境。

并适当引导学生,使他们对诗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 学生自由发挥,结合自己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创作一首小诗。

可以是对竹子、树木、花朵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或是写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感受和体验。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竹子的特点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通过诗词了解了唐代文人的生活和追求。

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景物,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自然景物,写一篇观察日记,把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体验写下来。

七年级语文下册《竹里馆王维》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竹里馆王维》教案、教学设计
2.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待古典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
3.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竹里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竹林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竹里馆》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行阅读《竹里馆》,理解诗意,标注生僻字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竹里馆》的诗意,感受诗中所描绘的宁静、淡泊的意境。
2.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并能熟练背诵这首诗。
3.了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风格,体会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难点
1.诗中意象的深入理解,如何引导学生从诗人的视角去感悟自然之美。
2.王维诗歌创作背景的掌握,以及如何将其与诗歌意境相结合。
(四)课堂练习
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我会布置以下课堂练习: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竹里馆》的诗意。
2.请举例说明诗中的“拟人”修辞手法。
3.课堂小练笔:请以“竹”为主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我会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以及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同时,肯定学生在讨论、练习中的积极表现,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阅读王维的诗作,深入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作业要求:
1.认真对待每一项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体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3.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无误。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竹里馆》精品教案

《竹里馆》精品教案

《竹里馆》精品教案一、导入新课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竹里馆》,领略其诗歌亦诗亦画的意境。

(板书文题)【设计意图】从王维的诗歌独具特色的角度简洁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1.识作者。

(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简介”栏目)2.知背景。

(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背景链接”栏目)师小结:对作者及诗歌写作背景的详细了解,既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王维诗歌中的情感。

【设计意图】了解了作者的基本情况后,再明确诗歌的写作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歌。

三、朗读感知诗歌内容1.读顺字音节奏。

(1)师配古筝乐范读,生听读正音,划出节奏并自由朗读。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生自由朗读,师从节奏、感情基调等角度指导学生。

师指导:这首诗采用的是“二二一”和“二一二”拍。

整首诗感情基调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因此诵读时应有一种寂寞、伤感的意味。

(3)生齐声朗读后,师指名朗读。

2.读懂诗歌大意。

结合课本旁边的注释和工具书,以及这首诗下面的解读,尝试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预设(我)独自闲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只有一轮明月静静地与我相伴。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情味。

同时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为后面理解诗歌的情感、志趣做铺垫。

四、品读揣摩诗歌情志1.读出意境画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问题。

(1)作者写了哪些景?在这些景物衬托下,人做了哪些事?这景与人之间构成了怎样的画面?(2)整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生齐读后,小组交流、讨论问题,师指导明确)预设(1)作者写了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闵行区民办文博小学备课教案

设计者孙学静执教者孙学静


语文单元课题竹里馆


1课时班级执教日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古诗意思,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3.情感目标:诵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

二.目标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整体分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

2、学情分析
本首诗是本册书的开篇之作,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也学习过王维的诗,所以对于诗人学生并不陌生,学生学习古诗也比较快,在自己预习的基础上,加上老师的引导也很容易理解古诗,古诗本身短小精悍,学生很喜欢学习古诗。

三、板书设计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四、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竹里馆》齐读诗名明确本
出示自学要求
二、初读古诗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课的自学要
求。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2、理解诗的意思。

3、了解诗人(出示资料)
1.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
读,老师请同学来读
2.同学们读得很准确,听录音范读
一边,注意诗的节奏
3.要求学生齐读
4.学习生字,出示生字
馆弹复深
生自读要求
指名学生读
齐读,读准节奏
学生自由学习生字
课的学习
要求和任

初步感知
古诗,读
准字音
三、深入学习古诗,了解诗意1.同学们,从我们刚刚读过这首诗
里,你们觉得哪些方面你不理解,
或者词语不理解的,请同学们提出
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解决
2.出示词义:
竹里馆:是作者在辋川别墅二十景
之一。

幽篁:幽深的竹林。

篁:竹子。

长啸:撮口发出清越而悠长的声
音。

3.同学们根据词的意思,和同桌讨
论一下,每句诗是什么意思,老师
请同学老汇报
4.教师小结诗意:自坐在幽静的竹
林里,一边弹琴一边悠闲长啸。


林深处无人知晓,只有明月来为我
映照。

5.简单小结诗人写诗的心情。

生自由提问
生自由读一读
学生自由汇报
学生自读一边
通过古
诗的朗
诵,和同
学们对词
义的了
解,加上
学生自己
的理解,
和老师的
引导,学
生基本了
解了诗
意。

四、指导背诵,作业1.小组齐读
2.指导背诵
3.抄写古诗、背诵古诗
齐读、背诵
在了解的
基础上达
到背诵的
目的
教学反思之前也学过王维的诗,这节课学
习起来也不难。

孩子们也愿意学习
古诗。

通过师生配合读,男女生搭
配读,很快有部分孩子就会当堂背
诵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