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上肌肌腱炎

合集下载

cg冈上肌肌腱炎

cg冈上肌肌腱炎

物 气补血,方用当归鸡血藤汤加减。还
治 可外用万花油,健民克伤痛搽剂,以

及局部疼痛畏寒者,可用温经通络膏。 亦可外用熏洗或腾药热熨患处。
Thank you!
诊 的特征。

• X线检查显示一般无异常,偶见冈上肌肌 腱钙化,骨质疏松,为组织变性后的一种
晚期变化,称钙化性冈上肌肌腱炎。
疼 痛 弧
• (一)手法治疗
• (二)固定方法 急性发作较重者作短期制动,可用三角

巾悬吊患肢于胸前1~2周。 • (三)封闭治疗 2%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2 ml加强的
拔刀,展旋动作等进行锻炼。
• 根据急、慢性不同病期,病情轻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选其所宜。急性期以轻手法为主, 慢性期手法可稍重。应先用拿捏法

松弛冈上部、肩部、上臂部肌肉,

继而按揉,再以弹拨法舒筋活络。

最后用摇肩法和牵抖法,以活动关
节。
• 可内服舒筋活血汤、大活络丸、筋骨

康健片等活血散瘀,通络止痛;虚寒 证服大、小活络丹;体弱血虚者宜补
冈上 肌肌 腱受 到喙 肩韧 带和 肩峰 的摩 擦、
挤压

• 好发于中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一般起病 缓慢,常有轻微的外伤史或受凉史。
床 • 临床表现发病后肩部外侧疼痛,有时向颈
表 现
部或上肢放射,肿胀不明显。 • 专科检查肱骨大结节上方压痛,肩关节外
展受限,肩关节自动外展于60°~120°时

出现剧痛,小于60°和大于120°运动时无 痛,称为“疼痛弧”,这是冈上肌肌腱炎
冈上肌肌腱炎
江西中医学院 骨伤教研组 陈岗

冈上肌腱炎症状及按摩穴位和按摩手法

冈上肌腱炎症状及按摩穴位和按摩手法

冈上肌腱炎症状及按摩穴位和按摩手法
冈上肌位于肩胛骨上方,肌肉收缩时可使肩臂外展,它是肩部肌肉中最易受损的肌肉。

慢性劳损或急性轻度扭伤可引发此病。

表现为肩部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睡眠、饮食,当肩外展用力或着凉受寒疼痛明显加重,严重者疼痛放射到三角肌或手指,肩外展60°~120°范围受到限制,此范围之外基本正常。

自我按摩穴位和手足反射区:
肩井:低头,颈后部突出骨最高点与肩峰连线中点取穴。

肩骨禺:上臂平举,肩前出现的凹陷中。

肩器:上臂平举,肩后出现的凹陷中。

曲池:尽屈肘,肘外侧横纹尽端。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正中间,肌肉丰隆处。

肩反射区:双足底第五关节外缘凸起之后,右肩反射区在左足,左肩反射区在右足。

自我按摩方法:
1.以左侧为例,左肩放松,右手以大鱼际着力,自颈部侧方至肩按揉5~10遍。

2.右手拇指屈曲,以指间关节突起处点按肩井、肩髑、肩露、曲池、合谷穴,每穴100~200次,酸胀为度。

3.右手大鱼际着力,自颈侧至肩推5~10遍。

4.右手拇指与四指相对,捏拿肩至肘5~10遍。

5.右手掌擦颈侧至肩部50~100次,以热量向下深透为度。

6.拇指搓揉肩反射区100~300次。

每日按摩1~2次。

《冈上肌肌腱炎》课件

《冈上肌肌腱炎》课件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是主要的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肩部过度使用、加强肩部肌肉力量训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案例讨论与启示
添加标题
案例一:患者A,男性,45岁,右肩疼痛,诊断为冈上肌肌腱炎,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
添加标题
案例二:患者B,女性,32岁,左肩疼痛,诊断为冈上肌肌腱炎,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
生物力学研究:通过生物力学实验和模拟,研究冈上肌肌腱炎的发病 机制和治疗效果。
康复治疗研究:通过康复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 疗等,研究冈上肌肌腱炎的治疗效果。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病因研究:深入探讨冈上肌肌腱炎的病因,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干细胞疗法、基因疗法等 康复训练研究:研究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预防措施研究:研究预防冈上肌肌腱炎的有效措施,降低发病率
主要症状包括 肩部疼痛、活
动受限等
病因包括过度 使用、创伤、
炎症等
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物 理治疗、手术
治疗等
症状表现
肩部疼痛:肩部疼痛是冈上肌肌腱炎的主要症状,疼痛可能放射至手臂和 颈部。 肩部活动受限:肩部活动受限,如抬肩、旋转等动作受限。
肩部肿胀:肩部肿胀,可能伴有发热、红肿等症状。
肩部无力:肩部无力,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反复投掷等
保持良好的姿 势,避免长时 间低头、弯腰
等不良姿势
加强肩部肌肉 力量训练,提 高肩部稳定性
适当进行肩部 拉伸和放松, 缓解肌肉紧张
和疲劳
避免寒冷刺激, 注意肩部保暖
定期进行肩部 检查,及时发 现并处理肩部
问题
康复训练

冈上肌肌腱炎

冈上肌肌腱炎
• 冈上肌起于肩胛骨冈上窝,肌腱在喙肩 韧带及肩峰下滑液囊之下,肩关节囊之上 通过,止于肱骨大结节。其形状如马蹄形, 其作用为固定肱骨于肩胛盂中,并与三角 肌协同动作使上肢外展,由于活动频繁又 是肩部肌肉收缩力精品量课件的交汇点故易损伤 。
• 冈上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肩胛 切迹处一易受损伤的嵌压点,为人 体局部解剖的一个薄弱点,冈上肌 肌纤维细长且跨度大,运动中易受 损。
• 某些运动需肱骨头急骤转动;肱骨头大结 节与肩 峰及喙肩韧带反复摩擦;某些日 常工作与体力劳动也有这类动作,皆可使
精品课件
• 肩袖等组织发生磨损、挫伤或慢性劳损, 使肌键的纤维发生炎性反应,变得肿胀、 粗糙、甚至断裂以后继续发生退行性变, 使病情加重,在损伤处形成疤痕组织及 肉芽,嵌夹于肩峰与肱骨大结节间,特 别当继发三角肌下滑囊炎时,其间隙更 小。
• 冈上肌肌腱上方与肩峰下滑液 囊,下方与肩关节囊紧密相连,病 变时可互相波及.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肩外展时滑囊隐藏于肩峰下部,防止大结节与肩峰摩擦
精品课件
• 三、病因病理:
• 本病好发于中年以上的体力劳动者、家庭 妇女、年轻运动员。运动员可由猛力投掷 动作引起肩袖急性损伤,在转肩或摔倒时, 上肢撑地暴力较大,也可使肩袖掼伤。
少数有骨赘形成。肩关节造影可排除肩
腱袖破裂。

偶见冈上肌肌腱钙化,骨质疏松,
为组织变性后的一种晚期变化。
精品课件
• 五、鉴别诊断
• (一)肩关节周围炎
疼痛弧
不仅限于中间范围,而且从开始活动到
整个运动幅度内均有疼痛及局部压痛。
• (二)冈上肌腱钙化
是在冈上
肌腱变性的基础上发生的钙盐沉着,形
成钙化性肌腱炎,导致肩痛及外展、上

冈上肌肌腱炎钩针疗法

冈上肌肌腱炎钩针疗法

冈上肌肌腱炎钩针疗法
冈上肌肌腱炎又称冈上肌综合征、外展综合征,是指劳损和轻微外伤或受寒后逐渐引起的肌腱退行性改变,属无菌性炎症,以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好发于中青年及以上体力劳动者、家庭主妇、运动员。

单纯冈上肌肌腺炎发病缓慢,肩部外侧渐进性疼痛,上臂外展60°~120°(疼痛弧)时肩部疼痛剧烈。

冈上肌健钙化时,X线片可见局部有钙化影。

部位:肩髎、天髎、阿是穴。

取阿是穴时患者上肢外展90°,冈上肌上大结节处选准压痛点,此即为进针点。

操作规程:局部给以常规消毒后,医者右手拇、示、中指紧压针身,留出刺入长度,左手示、中指紧压痛点上下,露出治疗部位,迅速将锋钩针刺入皮下组织后,再加压进针直达病所。

先在钩割的组织内轻轻弹拨,然后再有节律地进行牵拉纤维,上下钩割3~4次,以局部酸胀、发热、松快感为度。

钩割完后出针,针眼处用消毒棉球按压片刻。

操作间隔:每周2次,5次为1个疗程。

冈上肌肌腱炎

冈上肌肌腱炎

冈上肌肌腱炎冈上肌肌腱炎冈上肌肌腱炎为慢性劳损或损伤所致无菌性炎症。

以局限性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

易继发冈上肌肌腱钙化,好发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

冈上肌肌腱炎属于中医“伤筋”范畴。

【病因病机】本病是因频繁的外展肩部,造成冈上肌肌腱在肩峰与大结节摩擦损伤或肩部外展起动时用力过度直接损伤该肌腱。

肌腱无菌性炎症在肩外展时疼痛尤为明显。

若长期缺血性肌腱炎,导致病变纤维组织上钙盐沉积,发生肌腱钙化,加重肌腱与肩峰的摩擦,炎性疼痛反应更甚。

中医认为其由劳损和外力损伤,局部经络失和,气滞血瘀引起。

【辨证】肩部外侧肩峰下和肱骨大结节顶端局限性疼痛,时有向颈、肩、肱骨外上髁牵涉。

当上臂外展超过60°时导致疼痛而活动受限,再向上超过120°时疼痛消失,表现为“疼痛弧”。

其痛的定位大多局限于冈上肌肌腱止点大结节顶点,可随肱骨头旋转而移动。

治法:舒筋通络,活血化瘀。

【针灸治疗】(一)刺灸处方肩前肩髃肩髎肩贞肩井阿是穴刺灸方法针用泻法,或加灸,或温针灸等方义本病以局部取穴为主,舒筋通络止痛(二)穴位注射可使用当归注射液或威灵仙注射液等作局部压痛点的注射治疗。

(三)拔罐法在患部用火罐或抽气罐(注意:较难吸定,易脱落)。

【推拿治疗】取穴阿是穴为主,其他基本同针灸处方。

手法衮、按、揉、拿、弹拨、擦、摇搓抖等。

操作患者取坐位。

医者在患肩及肩外侧用衮法治疗,手法宜轻柔缓和,同时配合患肩的外展活动。

其次按揉阿是穴和肩井、肩髃、肩贞、肩髎等穴,拿肩井和肩关节周围肌肉。

患肩外展30°状态下,再在阿是穴及其周围施于弹拨和按揉法交替治疗,搓揉患肩并在其局部施于擦法,以透热为度。

最后摇、搓、抖患肩及上肢。

可加用中药热敷。

【按语】1.本病推拿、针灸治疗疗效肯定。

2.本病急性期手法宜柔和,患肩活动适当控制;慢性期手法宜深沉;使用弹拨法不宜过分剧烈;要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

3.患肩注意保暖。

冈上肌肌腱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冈上肌肌腱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冈上肌肌腱炎(supraspinatus tendinitis),又称为冈上肌肌腱综合征、肩外展综合征,是因肩部外伤或劳损后逐渐引起冈上肌肌腱退行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的肩部软组织疾病。

本病是引起肩部疼痛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本病起病隐匿,发病缓慢,加之肩部疼痛原因的多样性、肩关节的复杂性,故临床漏诊率较高、治愈率较低,对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本病治疗方法多样,临床疗效报道较多,但各种方法疗效不一,作者收集近年以来有关冈上肌肌腱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1. 非手术治疗1.1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肩部的血液循环状况,有利于局部的新陈代谢,从而促进致痛物质和炎性渗出的清除,同时防止病变部位肉芽组织的增生,减少粘连[1]。

丁宏燕[2]用针刺天宗穴的方法治疗76例冈上肌肌腱炎,针刺天宗穴后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隔5min运针1次。

出针后令患者反复外展肩关节5min,疗程10天,治疗5天后间隔2天,患者总有效率为92.1%。

该作者认为天宗穴下方有多条神经分布,故针刺此穴易得气且运针后针感扩散,直达病所。

王光宗[3]认为齐刺肩髃穴能加强局部的针刺刺激量, 使针感直达病所, 有效地激发经气,加速康复,故采用齐刺肩髃穴治疗冈上肌肌腱炎患者63例,并与常规组57 例进行疗效对比。

治疗方法为选取肩髃及其上下各1cm处为针刺点,肩髃穴垂直皮肤进针0.3cm,另两点进针与第一针成夹角会合之势,皆行提插捻转手法以得气为度,留针30 min,5 次/周,连续10次,期间间隔1周。

结果显示齐刺组治愈52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7%,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

金东席[4]采用肩井穴刺络拔罐治疗本病,每次出血约5-10ml,隔天治疗,治疗10次,最终总有效率97.2%。

王志军[5]等采用患侧秉风、肩髃、肩贞穴位埋线治疗本病,结果穴位埋线组治疗前后的VAS 评分差值较普通针刺组明显降低,总有效率为97.1%,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治疗。

疼痛解剖学|冈上肌肌腱炎:空罐试验

疼痛解剖学|冈上肌肌腱炎:空罐试验

疼痛解剖学|冈上肌肌腱炎:空罐试验诊断是一切治疗的基础,没有明确的诊断,治疗就无从谈起。

可以说,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疼痛医学的学科特点是和多个学科诊疗范围都有交叉,这就对疼痛医生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只有更全面的知识储备才能减少误诊和漏诊。

疼痛科医生不仅仅只是会做治疗的医生,更应该强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尤其是对于疼痛科的住院医师以及疼痛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夯实体格检查的基础,将有助于日后在疼痛医学领域的发展。

冈上肌肌腱炎:空罐试验肩关节的肌腱单位容易遭受炎症侵袭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肩关节的特性决定了他需要做大量大范围重复性的动作。

左肩主动半上举、外展伴前臂旋内,肩峰下空间冠状截面示意图,可以看到肩峰(A)、肱骨大结节(T)、肱骨头和其间的软组织即冈上肌肌腱(S),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箭头)之间的关系第二,肌腱的运动空间被喙肩弓所限制,当肩部大幅度运动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撞击;第三,肌腱血供不佳,微小创伤的自我修复能力差。

这些因素叠加,导致肩关节容易出现不止一条肌腱的慢性炎症,冈上肌肌腱当然也不例外。

冈上肌肌腱炎既可以急性起病,也可以表现为慢性的肩部疼痛。

急性冈上肌肌腱炎多见于肩关节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的年轻人,刺激因素包括搬运重物,投掷损伤过过度使用健身器械。

慢性冈上肌肌腱炎多见于老年人,起病隐匿,发病前并没有特别的外伤事件,症状持续性加重,疼痛性质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影响睡眠。

冈上肌肌腱炎的疼痛主要在三角肌区域,中至中重度疼痛,伴随患侧肩关节活动度的逐渐降低,患者夜间向患侧翻身后痛醒的事情经常发生。

冈上肌肌腱炎的患者为避免有炎症的肌腱被牵拉,通常会主动抬高肩胛骨,形成”耸肩“的外观。

这类患者在肱骨大结节处常有压痛点,在患侧上外展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个“疼痛弧”,当患肢外展于“疼痛弧”中部的时候,因为受损的肌腱在此与肩峰下组织发生撞击或与肱骨头发生碰撞,会突然出现疼痛。

关节冠状位T1加权像(A)和T2脂肪抑制成像(B)显示肩峰与冈上肌撞击点(白色箭头),可见冈下肌肌腱增厚和早期的肩峰下滑囊炎空罐征阳性患者纵切面动态超声图像显示肩峰下冈上肌肌肉肌腱撞击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法治疗
手法:按、揉、滚、一指禅推、摇、扳、拔伸、 搓、擦等手法。
• 肩井
取穴: 肩髃 肩髎 肩贞 肩井 天宗 曲池 手三里 外关 合谷
手法操作
1、患者仰卧 位或坐位,医者 立于患侧,用滚 法或一指禅推法 施于肩内俞处 (结节间沟处) 三角肌前束,同 时做上肢外展活 动和旋内、旋外 运动。
1 双手高举锻炼法 患者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 手沿墙壁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 再缓慢向下回到原处,反复数次,以耐受为度.
2 弯腰摇肩法 弯腰伸臂,作肩关节环转摇 动,动作幅度由小到大,由慢渐快。
3 体后拉手法 双手后伸,由健侧手拉住患 侧腕部,渐渐向上拉动,反复进行。
4 外旋锻炼法 患者背靠墙而立,双
2.体征(检查)
• (1)压痛。在冈上肌肌腱止点(肱骨大结节处)、肩峰 下滑囊区、三角肌止点处可触及到压痛点和肌腱增粗、变 硬。
• (2)功能障碍。患肩外展30° 内启动困难,在外展60~120° 时疼痛加剧,活动受限,超过此 活动范围则活动不受限。
• (3)肌肉萎缩。病情日久者,患 肩三角肌、冈上肌萎缩。
【功能锻炼】参照“肩周炎”。
• 【按语】冈上肌腱上方与肩峰下滑囊紧密相连,下方与肩关节囊紧密相连, 病变时可相互波及,影响患者肩关节功能,及时推拿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
• 1.外伤劳损冈上肌是肩关节肌群中受力集中的交叉点,易受外伤。肩部外展 60°~120°时,肩峰和肱骨头之间的距离最短,冈上肌腱易受到喙肩韧带和 肩峰的摩擦撞击,肩关节长期反复的外展活动,容易导致冈上肌腱慢性损伤, 出现肌腱充血、水肿、肌纤维断裂等无菌性炎症变化。
• (4)疼痛弧试验阳性,抗阻力外 展试验阳性。
• 3.辅助检查 肩关节X线片检查无异常发现,少数患者可显示 冈上肌肌腱钙化。
【治疗】
• (一)治疗治则: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 (二)手法:滚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拿法、拨
法、摇法、搓法、擦法、抖法。
• (三)部位及取穴:肩关节周围、三角肌;肩井、肩髃、 肩贞、秉风、天宗、曲池等穴。
劳损
充血 水肿
肌腱
粘 连
肿 胀


化Leabharlann 疼痛 外展受限促进了钙盐沉积、摩擦损伤 加重了肌腱挤压、冈上肌腱钙化
【诊断】
1.症状(临床表现)
• (1)肩部有轻微外伤、劳损或感 受风寒之邪病史。
• (2)肩背外上部剧痛,可放散到 三角肌止点处或肘部,也可向颈 部放射。
• (3)肩关节部分活动受限,在肩 关节外展60°~120°时疼痛特别 明显。

冈上肌腱炎
又称
一、概述
冈上肌肌腱炎是指冈上肌肌腱在外伤或劳损作用下发 生肌腱的无菌性炎症,以肩部疼痛、肩外展活动功能 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好发于 • 中年以上体力劳动者 • 家庭妇女 • 运动员
是引起肩周炎的常见原因之一。 属中医痹证范畴。
冈上肌起于冈上窝内侧2/3,向外经肩峰下,移行为短 而扁平的肌腱,止于肱骨大结节。
• 肩峰与冈上肌腱之间有肩峰下滑囊相隔, 以减轻两者之间的摩擦。
冈上肌腱炎
•肩部逐渐疼痛 •外展至60~120º时疼痛严重 •可被动上举(与肩周炎区别) •肱骨大结节或肩后部压痛 •X线可见局部钙化影
肩周炎治疗理筋手法要点介绍
•拨动三角肌
•拨动冈上肌、 胸肌 •按摩肩三点、 旋臂 •被动肩内收、 外展 •被动肩前屈、 后伸
解 冈上肌腱密切黏着于肩关节囊的上部,肌腱表面有肩峰 剖 下滑囊。 生 冈上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在上臂外展过程中,冈上肌 理 将肱骨头固定于肩胛骨关节盂,起动上臂外展,协助三
角肌完成外展动作。 由于冈上肌腱与肩关节囊和肩峰下滑囊的密切关系,在 发病时可互相影响。
病因病机
肩峰部
外伤
继发
+风寒湿邪
创伤性炎症
【注意事项】
• 1. 急性损伤,手法宜轻柔缓和,适当限制肩部活动 (避免外展外旋动作)。
• 2. 慢性损伤,手法宜深沉内透,自主活动锻炼(预 防肩关节粘连,恢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
• 3. 无论急慢性损伤,弹拨手法时,刺激要柔和,不 宜过分剧烈,以免加重损伤。
• 4. 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受风着凉。
• 2.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年老体弱,肝肾精气衰退,气血不足,经脉不充,冈 上肌腱失其濡养,产生退化,在此基础上受到轻微的外界因素影响即可出现 疼痛和功能障碍。
• 3.外感风寒风寒之邪侵袭肩部,肩部退变之冈上肌肌腱血运迟滞,瘀结不通, 不通则痛而发病。
解剖特点
• 冈上肌起于肩胛骨冈上窝,从肩峰下通过, 止于肱骨大结节的外上方。
手握拳屈肘,两臂外旋,尽量使拳背碰到
墙壁,反复数次。
5 双肩内收、外展运动 双手交叉置于
颈后部,肩关节尽量内收、外展运动,反
复数次。
6 甩手锻炼法 患者站立位,作肩关节前 伸、后伸及内收、外展运动,动作幅度由小到 大,反复进行。
注意事项
在推拿治疗时用力要轻柔,尤其对该病的
早期(疼痛期)不宜用重手法操作,同时要求
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
原则上要求患者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肩部功能锻炼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下列方法。 1 双手高举锻炼法 2 弯腰摇肩法 3 体后拉手法 4 外旋锻炼法 5 甩手锻炼法 6 双肩内收、外展运动法
• (四)操作:
• (1)用拇指按揉肩髃、肩髎、肩内陵、臑俞、曲池、肩 井、天宗、合谷,各约1分钟,以局部酸胀得气为度。
• (2)用掌按揉法或大鱼际按揉法按揉肩外侧肌肉2~3分 钟。
• (3)用拨法拨冈上肌腱:患肢略外展,肘关节屈曲,术 者一手握持患肘并被动后伸肩关节,使冈上肌附着点在肩 峰下暴露出来另一手拇指在附着点处施以拨法操作1~2分 钟。
手法操作
2、医者一手 握患肢肘部, 另一手在肩外 侧和腑后部用 滚法施于小圆 肌、冈下肌, 配合按揉肩部 穴位,同时使 上肢被动外展, 内收。
手法操作
3、医者站于 后,在颈部及肩 胛部施滚法或一 指禅推法于肩内 俞、肩髃、肩髎、 肩胛提肌等处, 同时,拿肩井、 秉风、天宗等穴。 配合患肢上举, 后弯等被动运动, 然后用摇、搓、 抖肩部作为结束 手法。
• (4)用拿法拿肩井及三角肌2~3分钟。
• (5)用肩关节摇法摇动患侧肩关节,约5~10次,幅度 由小逐渐增大。
• (6)用搓法搓患侧肩及上肢,约1分钟。
• (7)用抖法抖上肢,约1分钟。
• (8)用大鱼际擦法擦肩外侧,以透热为度。
• 冈上肌炎 • 托臂滚肩并外展, • 上肢内收和旋转, • 按揉六穴拨痛点, • 双掌揉球再擦肩, • 托肘大幅摇肩法, • 掌搓肩臂后抖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