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痛性眼肌麻痹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合集下载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眼外肌麻痹临床体会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眼外肌麻痹临床体会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眼外肌麻痹临床体会1 临床资料42例(48只眼)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9~68岁,病程3天~2个半月。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视物重影,29例超声提示玻璃体浑浊,伴糖尿病3例,因外伤所致的麻痹性斜视3例。

2 治疗方法针刺治疗:取患侧上明、球后、睛明、四白、攒竹、丝竹空(双目同时患病则双侧同取)、百会及双侧合谷、风池,手法平补、平泻为主,其中上明、球后、睛明进针后不提插不捻转不留针,注意勿伤眼球,其余留针30分钟。

出针后用棉球压迫针孔片刻,日1次,15天为1疗程。

中药治疗:以祛风活血为治疗法则(糖尿病患者先降血糖再行口服中药),药物组成为羌活10 g、蝉蜕10 g、防风6 g、蒲黄15 g、桃仁g、红花10 g、炒僵蚕10 g。

气虚加黄芪20 g,血瘀明显加川芎10 g,发病日久则去防风加当归15 g,水煎服,日1剂,15剂为1疗程。

3 疗效标准治愈:眼球运动恢复正常,双眼复视完全消失,超声显示玻璃体无浑浊,双眼上睑缘位置基本对称。

好转:眼球运动略受限,复视改善但仍偶有存在玻璃体浑浊未完全消失。

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变。

4 结果4个疗程后,治愈30例(34只眼),好转9例(10只眼),无效3例(4只眼)。

好转和无效者继续针刺治疗,不再口服中药,2个疗程后有4例(4只眼)治愈,其余8例有5例(7只眼)行手术矫正,另3例(3只眼)放弃治疗,总有效率为91.7%。

5 病案举例患者男,56岁,2006年5月2日初诊。

自述5天前双眼突然视物重影,经中国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左眼右上斜肌不全麻痹,建议回当地治疗而来我院就诊。

检查:全身情况尚可,视力1.0,左眼无压痛,无发热,大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略弦。

中医辨证风邪中络,气机阻滞,治疗针刺选穴及针法同前所述,中药方选用羌活10 g、蝉蜕10 g、防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炒僵蚕10 g。

水煎服,日1剂,随证加减,2个疗程诸症消失。

针刺治疗眼外肌麻痹38例

针刺治疗眼外肌麻痹38例

针刺治疗眼外肌麻痹38例眼外肌麻痹主要表现为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和精神紊乱等一系列症状。

笔者10年来针刺治疗后天性、水平位眼外肌麻痹38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半年;其中由于炎症引起者8例,脑血管病引起者4例,外伤者3例,一氧化碳中毒引起者5例,原因不明者18例,均为单眼发病。

2治疗方法取穴:主穴为合谷、光明、风池。

其中合谷、光明为双侧取穴,风池取患侧。

同时内斜视配患侧球后穴,外斜视配患侧睛明穴。

操作:风池穴取1.5寸毫针向鼻尖方向斜刺1~1.2寸,行捻转手法,使针感传至耳根或眼部;合谷向阳溪方向刺1~1.5寸,使针感上传过腕;光明穴直刺 1.5~2.5寸使针感传至膝部,若自觉双眼轻松发亮则效果更佳。

以上3穴留针30分钟,其间每10分钟行针1次。

球后穴操作应谨慎,用左手拇指将眼球托向上方,右手持针沿眶下缘向瞳子〖FJJ〗方向透刺0.8~1.2寸,行轻微捻转手法,勿提插,针感以局部沉胀为度,不留针,出针后按压针孔2~3分钟以防出血。

睛明穴用左手拇指将眼球推向外方,沿拇指甲缘直刺0.8~1.2寸,其它操作手法同球后穴。

针刺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2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3疗效观察痊愈(眼外肌肌力恢复,眼球运动自如,复视及其伴发症状消失)27例,有效(眼外肌肌力部分恢复,眼球运动较前改善,尚残存轻度复视,伴发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8例,无效(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未见改善)3例。

总有效率达92.10%。

对痊愈患者中的18例进行随访,至今无1例复发。

4体会本症的治疗宜祛邪扶正并用,穴取风池、合谷,二穴合用长于祛风通络、疏风解表,用以祛邪;光明为足少阳络穴,别走厥阴肝经,刺之能滋肝阴、抑肝阳,肝开窍于目,故该穴主治眼疾,因其有开光复明之功遂名光明。

现代研究证实,针刺光明穴有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营养眼肌的作用。

中医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病案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病案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病案分析专题报告李**,男,51岁,住院号:NO38544 ,初诊日期:202*年5月25日。

主诉:上眼睑下垂渐进加重一月余。

病史:患者于一月余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右眼睑下垂,当时神情,无头晕、复视及眼球活动障碍,无肢体无力,于202*年4月28日来我院眼科门诊,查颅脑MRI示:左额叶、基底节区软化灶,脑白质脱髓鞘斑,建议至环湖医院进一步诊治,患者症状渐进加重,近20天发展至右眼睑下垂,双眼球活动不灵活,遂于今日上午至环湖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建议内分泌或眼科进一步诊治,现为进一步明确诊治遂来我院并收住院治疗。

现症:神清,精神可,双眼上眼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语言欠利,饮食水无呛咳,无头晕复视等症,肢体活动正常,无四肢无力,无肢体麻木,纳可,寐欠安,小便调,大便秘结,3-4日一行。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双眼球微突出,眼球活动不配合,眼球辐辏不配合,语言欠流利,发音不清晰,右上腹可见三处约2cm微创术后疤痕,左膝关节可见纵行长约10cm手术瘢痕,巴氏征左侧(±),颅脑MRI(202*年4月28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示:左额叶、基底节区软化灶;脑白质脱髓鞘斑。

双眼睑下垂,舌紫暗,苔花剥,脉弦数。

西医诊断:重症肌无力(眼肌型)中医诊断:痿病证候诊断:肝肾亏虚证治疗原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补益脑髓针灸取穴:以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为主:内关(双)、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双)、完骨(双)、天柱(双)、太溪(双);配以双侧人迎、头维、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头皮针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

治疗过程:常规消毒,取双侧内关,进针1~1.5寸,施捻转提插泻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针刺0.3~0.5寸,用雀啄泻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取患侧三阴交,提插补法至肢体抽动3次为度;取患侧极泉、尺泽、委中,提插泻法至肢体抽动3次为度,不留针;取双侧风池、完骨、天柱均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操作1分钟;取双侧太溪,捻转补泻1分钟;取双侧人迎、头维、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捻转泻法1分钟;余穴平补平泻。

针药结合治疗痛性眼肌麻痹验案

针药结合治疗痛性眼肌麻痹验案
会等安 神定 志、调神 止痛口 】 ,眼周 穴位攒 竹 、瞳子磬 、上 睛明等调
史、实验室检查及颅脑MR I 结果,诊断为痛性眼肌麻痹,予针灸结合
2 1 2 ・中医中药 ・
A u g u s t 2 0 1 5 , V o 1 . 1 3 , N o . 2 4
针药结合治疗痛性眼肌麻痹验案
王 文 熠 倪 丽 伟
( 天津 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 0 0 0 7 3 )
【 关键词 】 痛性 眼肌麻痹 ;针 药结合 中图分类 号 :R 2 7 6 . 7 文献 标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5 )2 4 - 0 2 1 2 - O 1
痛,时有头晕 ,左眼睑下垂,右眼结膜充血 ,左眼球活动受限,复
视 ,纳少 ,寐差 ( 因疼 痛无法 入睡 ),小便调 ,大便 干 ,舌红 ,苔黄 腻 ,脉弦滑 。B P :1 4 0 / 8 0 m m H g 。眼科查体 :右结膜下 出血 ,左 眼球 向上 、下 、内转动受 限。水平 、垂直复视 ,左 、左上分 离明显 。右眼 眼压 2 4 . 3 m m H g ,左 眼1 8 . 7 m / n H g 。颅/  ̄MP O 示右额叶区 、两基底节 区、左侧丘脑软化灶 ,两侧筛窦 炎症 。血常 规示WB C 1 2 . 8 5 ×1 0 9 几, N E U T 9 . 2 8 ×1 0 。血糖 7 . 6 3 m m o l / L ,糖化血 红蛋86 . 9 0 %。结合病
1病例 资料 患者男性 ,5 8 岁 ,2 0 1 4 年5 月1 日初诊。主诉 :左 眼疼 痛 ,左眼睑
J 1 1  ̄2 0 g 、麸炒 枳壳 1 5 g 、陈皮 1 5 g 、升麻1 0 g 、柴胡1 5 g 、桔梗 1 0 g 、

痛性眼肌麻痹8例临床分析

痛性眼肌麻痹8例临床分析
辅助检 查和 类 固 醇激素 治疗 的 效果 。结果 3例 l 周 内恢 复正 常 ,4例 1 个 月内恢 复 ,1 例 3个 月 内恢 复。结 论 痛性 眼肌麻 痹是 发生 于颅 内 海绵 窭 的非 特异 性 炎症 ,主要 表 现为 头 痛或 / 和 伴 眼肌 麻 痹 ,影像 学检 查 对诊 断有 意 义 ,类 固醇激 素治疗 有 效。
I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d  ̄ e c t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T o l o s a — h u n t s y n d r o me ; t o i m p r o v e he t k n o wl e d g e o f T H S a n d t h e r e f o r e
h o r mo n o t h e r a p y . Re s u l t s 3 c a s e s r e t u ne r d t o n o r ma l wi t h i n l we e k . 4 wi t h i n 1 mo n t h a n d 1 wi t l l i n 3 mo n t h s . Co n c l u s i o n T HS i s n o n s p e c i i f c i n l f a mma t i o n h a p p e n i n g t o c a v e mo u s s i n u s i n t h e b r a i n , wh i c h i s a c c o mp a n i e d b y h e a d a c h e o r / a n d o p h t h a l mo p l e g i a . I ma g i n g e x a mi n a t i o n s a r e me a n i n g f u l t o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s t e r o i d h o r mo n o t h e r a p y i s e f e c t i v e .

中医针灸治疗Meige综合征病案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针灸治疗Meige综合征病案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针灸治疗Meige综合征病案分析专题报告张*,男,24岁,初诊日期:202*年9月10日。

主诉:双侧眼睑痉挛、不能抬举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一侧眼睑痉挛,未予重视,后病情加重,双侧眼睑痉挛,不能抬举,曾就诊于当地医院五官科,误诊为“面肌痉挛”,给予药物口服治疗,未见明显疗效。

现症见:患者神清,精神可,双侧眼睑无力、痉挛,不能抬举,畏光,情绪紧张时更甚,时有盗汗,纳可,夜寐欠安,入睡困难,小便可,大便2-3日一行。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舌暗淡,苔薄白,脉沉弦细。

西医诊断:Meige综合征中医诊断:胞轮振跳证候诊断:气滞血瘀证治疗原则:调神醒脑,益气活血。

针灸取穴:主穴取双侧内关、三阴交,印堂,人中,百会,四神聪,双侧睛明、四白、足三里、太冲;配穴:双侧攒竹、丝竹空、瞳子髎、颧髎、手三里、合谷、天枢,中脘。

治疗过程:针灸操作:内关,直刺0.5寸,行捻转泻法1 min;印堂向下斜刺0.1寸,行雀啄法;人中,向上斜刺0.1寸,行雀啄法,使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直刺0.8寸,行提插捻转补法;百会、四神聪,向上与头皮成15°斜刺0.1寸,行平补平泻法;四白、颧髎,向下与皮肤成30°斜刺0.2寸,行平补平泻法;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向眼眶方向与皮肤成30°斜刺0.1寸,行平补平泻法;中脘、天枢,直刺0.8寸,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直刺0.8寸,行提插捻转补法;太冲,直刺0.5寸,行平补平泻法;睛明,指切法沿眼眶边缘缓慢直刺0.2寸,不做手法。

留针30 min。

每天针刺1次,每7天为一个疗程。

中药:清半夏10 g 竹茹10 g 麸炒枳壳10 g 陈皮10 g丹参15 g 茯苓15 g 灯心草6 g 黄芩10 g生龙骨30 g 生牡蛎30 g 炒酸枣仁15 g 石菖蒲15 g郁金10 g 酒大黄10 g 炒栀子10 g 牡丹皮15 g共7付,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150 ml治疗结果:以上法针药并用治疗5个疗程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缓解,右侧眼睑完全抬举,左侧眼睑较右侧抬举略低,畏光改善,偶有情绪紧张、焦虑时眼睑痉挛,盗汗已止,纳可,夜寐安,小便可,大便每日1-2行。

痛性眼肌麻痹病例汇报、定位定性分析、诊疗方法和标准、鉴别诊断和治精品

痛性眼肌麻痹病例汇报、定位定性分析、诊疗方法和标准、鉴别诊断和治精品

痛性眼肌麻痹病例汇报、定位定性分析、诊疗方法和标准、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查房病例汇报患者 42 岁男性,因头痛、视物模糊伴左眼睑抬举乏力7天入院。

现病史:入院前7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作性左侧眼眶周围牵扯样疼痛及额颞部胀痛,约每日发作 1-2 次,持续约 4-5 小时,症状持续加重,发作时间延长,伴有左上睑抬举无力,视物重影,经休息后症状无改善。

既往体健。

神经系统查体:左侧上睑下垂,睁眼困难,眼裂窄,左侧面部皮肤无红肿,皮温正常,双侧瞳孔直径约0.3cm,光反射灵敏,左侧眼球内收,上下视受限,外展活动不受限,无眼球震颤,右侧水平侧视有视物重影,有明显复视像,右侧眼裂大小正常,眼球各方向活动不受限,双眼视力正常,余查体阴性。

辅助检查:颅脑 MRI 平扫及增强、颈颅动脉 CTA:未见明显异常;肌电图重复神经电刺激无阳性发现,AchR 抗体在正常范围。

增强磁共振示冠状位及横断面海绵窦无明显异常定位、定性分析定位诊断:左侧动眼神经受累,左侧滑车神经可疑受累,视力及眼内肌正常,即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交感纤维及视神经未受累,受损部位应在动眼神经眼外肌运动纤维与副交感纤维分叉后,考虑病变位置为眶上裂附近。

定性诊断:急性起病,呈逐渐进展病情,激素治疗有效,故考虑炎症可能性大。

辅助检查:颅脑 MRI、颈颅 CTA 未发现责任病灶,排除动脉瘤,海绵窦周围组织的占位。

根据患者入院症状、体征、相关免疫、生化、影像检查结果,初步考虑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鉴别诊断可排除:海绵窦区肿瘤;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糖尿病痛性眼肌麻痹;重症肌无力眼肌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眼肌麻痹型偏头痛;Foxi综合症。

诊疗经过初步治疗:使用地塞米松针剂10mg静滴QD治疗,同时予保护胃粘膜、补钙、补钾,甲钴胺针剂1000ug 静推QD营养神经治疗。

治疗9天后:头痛、眼睑下垂、视物重影有好转,仍有睁眼困难、视物模糊、头晕。

查体左眼眼球内收,上下视受限,水平侧视、下视有重影,无眼震,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

针灸结合药物治疗眼肌麻痹39例疗效观察

针灸结合药物治疗眼肌麻痹39例疗效观察

许某 某 , ,4岁 , 尿 病 史 1 , 20 男 6 糖 2年 于 05年 1 O 月1 3日出现左 眼外 展 活 动受 限。 于 20 05年 1 O月 1 6 日来我 院就诊 。查 : 右侧 眼球 活动 度正常 , 左侧 眼球 向 内、 向上 、 向下及 向内上 、 内下均正 常 , 向外侧运 动不 唯 能 。双 侧 眼底 呈糖 尿病视 网膜病 变 Ⅲ期 表现 。另伴 头 昏、 痛、 头 全身 酸 痛 、 舌淡 紫 、 苔薄 白微腻 , 浮 紧 。头 脉 部C T检 查 正 常 。诊 断 : 侧 外 展 神 经 麻 痹 性 复 视 。 左 治疗 给予胰 岛素控 制血 糖 , 给予营养 神经 、 并 改善微循 环药 物 。针 刺 主穴 取 球 后 、 明 、 子 、 竹 、 竹 睛 瞳 攒 丝 空 、 阳 、 白 , 以足 三里 、 溪 。针刺 得 气 后 , 子 太 四 配 太 瞳
10 其他穴位则分别采用直刺或斜刺 , . 寸, 得气后留针 3 i。瞳子 与 丝竹 空 , 阳穴 与球 后 、 0mn 太 四白 、 血海 、
外关、 百会 、 太溪 、 三 里 、 足 风池 等 任 一 穴 为 1 , 2 对 共 对 穴位 , 刺 得气 后 接 电针 仪低 频 连 续 波 , 率 为 6 针 频 0 次 / , 间 3 i。治疗 每天 1 , 为 1 程 。休 分 时 0mn 次 7次 疗 息 2天后 , 继续 下 1 疗程 , 根据病情 确定疗 程 。
与丝竹 空 1 , 阳与球 后 1 , 电针 仪输 以低 频 对 太 对 用
取穴 : 主穴 取球 后 、 明 、 睛 瞳子髂 、 竹 、 竹空 、 攒 丝 太
经 观察疗 效满 意 , 现报告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患 者共 3 例 , 2 例 , 1 例 。年龄 4 —7 岁 , 9 男 1 女 8 5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治疗痛性眼肌麻痹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宋*,男,63岁,初诊日期:202*年7月20日。

主诉:右眼疼痛伴上睑下垂4天。

病史:患者于202*年7月16日出现头痛,眼干,口干舌燥,右眼不适,于7月17日出现右眼球后疼痛加剧,查颅脑MRI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双筛窦、右蝶窦炎症改变, 诊断为“动眼神经麻痹二后就诊于眼科医院,未予明确诊断,予以维生素Bl,神经妥乐平、鼠神经营养因子及降糖治疗,具体用法用量不详。

患者右眼睑下垂逐渐加重,直至无力上抬。

202*年7月20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时神情,精神好,语言清晰流利,右眼睑下垂,睁眼不能,右瞳孔轻度扩大,右眼球向下斜视,向上、内、下活动受限,向外活动尚可,复视,视力下降,右眼眶及右头颈侧锐痛,对光反射、辐辕反射消失,伴头晕恶心,左侧眼球无异常,四肢活动及感觉无异常,余无不适。

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既往高血压病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11年。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右眼睑下垂,眼球向上、下、内活动受限,舌红苔黄脉滑数。

血常规:白细胞4. 56*10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4.3%θ 202*年7月21日查颅脑MRl示垂体上缘略膨隆,蝶窦、两侧筛窦内少许炎症。

西医诊断:痛性眼肌麻痹
中医诊断:上胞下垂证候诊断:毒热上攻
治疗原则:破瘀散结,清热凉血,通络止痛。

针灸取穴:风池、翳风、睛明、球后、曲池、外关、合谷、太冲、光明、三阴交。

治疗过程:风池、翳风针向鼻尖1寸,行捻转泻法;曲池、外关、合谷、太冲、光明直刺1寸,行捻转泻法;三阴交直刺1寸,捻转补法;睛明、球后避开眼球直刺1寸,提插手法。

中药: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治则,处方如下:
赤芍15g 川苟20g 丹参20g 丹皮IOg
当归20g 红花15g 黄连IOg 鸡血藤30g
菊花20g 穿山甲50g 生地黄20g 石斛20g
桃仁15g 土鳖虫50g 山萸肉20g 三七3g
西药以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开始为80mg∕日,连用3天后改为60 mg∕日,连用3天后改为40 mg/日,后改为口服强的松20mg∕天,维持1周,以后逐周递减。

治疗过程:治疗第1天眶周疼痛明显减轻,右睑上抬3mm;第3天疼痛完全消失,右睑上抬5π≡,右眼向内、向上活动受限减轻,复视较前好转;第7天右睑上抬IOmn1,右眼球活动基本正常,仅遗有复视;第12天右睑上抬12πιnι,无复视。

患者于8月5日痊愈出院。

按语:中医认为本病当属于“上胞下垂”、“头痛”、“视一为二”,究其原委属风热毒邪闭阻经络。

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热裹挟热毒,壅滞清窍发为本病。

瘀热互结
是本病病理要点:患者平素思虑过度,且嗜食肥甘厚味,风热毒邪郁而化热,火热由气及血,血为之凝滞,灼伤津液, 则血行郁滞,导致血涩不畅为瘀热互结,正如《温热论》言“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所以本病治以破瘀散结,清热凉血,方中重用山甲,土鳖以散血中之瘀,通畅络脉,土鳖虫咸寒归肝经,有破瘀血,续筋骨之效,山甲咸微寒,归肝胃经,活血散结,消痈溃坚之用,《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载“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

”二者共奏破瘀凉血,防止瘀郁生热,化火酿毒;辅以桃红四物汤凉血活血,泄血分之热,血凉则热自清,不致煎熬血液成瘀;散血可以孤其热势,不致与热搏结,合用以解血分之毒,热从毒生,瘀从毒结,凉血化瘀有利于解除血分之毒,消除瘀热之源。

佐以黄连、菊花兼清气分,石斛、山萸肉实为散中有补,以防耗血伤阴。

患者以眶周剧痛、单睑下垂、III、IV脑神经损伤为主要表现,糖皮质激素治疗是西医治疗本病首选。

经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症状迅速缓解,因而糖尿病合并痛性眼肌麻痹诊断明确。

但激素冲击疗法的副作用,如升高血糖、诱发高血压、消化道出血等,也是临床不可忽视的。

激素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足剂量足疗程是防止复发的重要因素。

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史,首先在控制好血压血糖的基础上使用,并注意激素的用量,避免发生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