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概述

合集下载

试论述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试论述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试论述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Q Q摘要: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他详细的阐明了学习理论和教学程序。

本文着重阐述信息加工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信息加工理论的分析。

关键词:加涅;信息加工理论;学习理论;引言:罗伯特·加涅,是一位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也是被公认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代表。

他从两大理论学派中合理的汲取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承认行为主义的核心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另一方面又着重探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认知活动。

并在七十年代之后运用现代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大量的研究,建立起了信息加工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对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层次和学习的分类以及学习的方法和条件作了详细的阐述,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比较全面的学习理论,对教育也有一定程度的启示意义。

一、加涅学习理论简述1、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者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有获得信息和使用信息构成的,而人的行为是由有机体内部的信息流程决定的。

因而他们只关注人类记忆系统的性质、记忆系统中知识表征和储存的方式。

因此,加涅认为学习是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记录器)进入神经系统并将这些信息加以编码、储存逐渐转移到长时记忆中。

经过不断的研究提出了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

在此基础上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动机、注意和选择性知觉、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和学习的迁移、作业和反馈这八个阶段。

2、学习层级说加涅认为参照学习与记忆模式可以揭示出学习的各个内部过程。

有些过程如注意、选择性知觉、作业是人们熟知的,而另一些过程如编码和概括与学习迁移是现代认知学习理论中的重要部分。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的分析,提出了学习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法则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八种类型层级。

专题3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专题3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专题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主要表现为内部过程,分为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在这个阶段要引发学生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预期.2领会阶段:也称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引导注意,使刺激情境的具体特点能被学生有选择的知觉到.3获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的作用,即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4保持阶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的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

5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是寻找储存的知识,使其复活的过程。

6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的迁移问题。

7操作阶段:也叫作业阶段。

在此阶段,教学的大部分是提供应用知识的时机,使学生显示出学习的效果,并且同时为下阶段的反馈做好准备。

8反馈阶段:学习者因完成了新的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

加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强化主宰着人类的学习,因为学习动机阶段所建立的预期,此刻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证实。

”加涅强调指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受到外部条件的强烈影响。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和研究学习过程的目的就是为学习过程提供支持,使外部条件能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与学习者的内部活动进行必要的、恰当的和正确的联系,从而给学习者以积极的影响,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

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①吸引学生的注意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②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重点,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

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用原有的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比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举例或用自己的经验解释某种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理论知识——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理论知识——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加涅根据学习水平不同,由简单到复杂,提出了八类学习: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人类学习由五个结果,变现为物种不同的能力: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态度。

一、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

其过程是:刺激—强化—反应。

如巴甫洛夫的实验中,狗听铃声分泌唾液。

二、刺激—反应学习(S-R的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程是:情景—反应—强化,即先有情景,作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

如斯金纳的实验中,小白鼠学会按压按钮获取食物,强化在该类学习中起关键作用。

又例如小孩由于正确回答问题受到表扬,多次以后增加了喜欢回答问题的行为。

三、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例如学习打篮球,学会了一系列的接球躲闪动作。

四、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化。

如将单词组合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

五、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如简单的辨别: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

再如复杂的多重辨别: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分别作出正确的反应。

六、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作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如具体概念通过具体对象来表示,直接观察、归纳得到。

如水果、树、桌子等。

再如定义性概念:通过定义来学习,一般是抽象的。

如温度、质量、负强化等。

七、规则的学习:也称原理学习。

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

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学习了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二倍这一规则。

八、解决问题的学习: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

指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者规则组合去解决问题。

例题解析1. 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分类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的学习属于()A. 信号学习B. 刺激—反应学习C. 连锁学习D. 辨别学习2. 根据加涅学习的层次理论,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是()A. 信号学习B. 规则学习C. 辨别学习D. 言语学习3. 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类?参考答案1. A解析:信号学习(signal learning)是指学习对具有信号作用的某种中性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涅信息加工理论(Neyman-Pearson Theory)是多项发现概率统计学发展过程中的一
个重要分支,它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卡斯廷科夫和纽曼提出的。

这一理论主要研究一组
实验受试者如何正确地应用检验方法来辨别出构成特定结果的必要条件。

在卡斯廷科夫和纽曼提出的涅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理论进一步发展,主要建立在
罗杰斯的古典统计学模型之上。

它着重研究当实验受试者可以支配一组实验检验的选择以
及如何以最小的误差接近结论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实验者可以根据观察到的特定类型
的信号来调整所做出的决策。

涅信息加工理论就是对这种支配行为的研究,并以此来管理
可预测的结果。

根据涅信息加工理论,实验者要思考哪种实验检验方式更为有效,以及如何有效地以
最小的误差接近特定的实验结论。

例如,比较两个实验组的数据,实验者需要不断分析不
同实验条件,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实验检验系统,观察信号,进行数据回归等。

由此可见,涅信息加工理论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实验者解决具体问题,还可以提供一个
概括性和系统性的试验研究框架,以有效地收集、筛选、比较和分析实验数据。

涅信息加工理论的可靠性与实用性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它在进行实验研究和决策分
析时,尤为重要。

在现代统计学中,它是一种指导性和可靠性很强的实验设计、检验和决
策分析方法。

它也扩展到可预期风险和期望收益的分析上,用以指导企业决策者进行有效
决策,最终实现最佳的绩效。

(完整word版)加涅的学习理论

(完整word版)加涅的学习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罗伯特・加涅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加涅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重新恢复教育与心理学结合的舞台上一位极有影响的主角,他原是经过严格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训练的心理学家。

在其学术生涯的后期,他吸收入了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认知学习心理学的思想,形成了有理论支持也有技术操作支持的学习理论。

他的关于学习的观点被公认为“行为主义——折衷主义”的心理学理论。

一、加涅对于学习概念的认识广义的学习学习—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较为持久改变的历程或结果。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的获得经验,从而使其行为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加涅认为:学习的本质即是个体可持久保持的容易观察的行为变化。

二、加涅的学习层级论加涅将智慧技能分成由简单到复杂的四个层级.1。

最简单的智慧技能是辨别,即区分物体差异的能力;2。

较高一级的智慧技能是概念,即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因而有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3.再高一级的是规则,当规则支配人的行为时,便是人按规则办事,这是技能的本质;4.最高级的智慧技能是高级规则,它是由许多简单规则构成的。

加涅认为,高级规则的学习以简单规则的学习为前提,简单规则的学习以概念学习为前提,概念学习以辨别学习为前提。

三、加涅的学习过程论加涅——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执行控制和期望是两个重要的结构,它们可以激发或改变信息流的加工.执行控制是已有的经验对当前学习过程的影响,起调节作用;预期是动机系统对学习的影响,起定向作用,它们可以对整个信息加工过程起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四、加涅的学习条件论加涅认为,学习的条件有内部的和外部的。

内部的学习条件包括学习者固有的内部状态(包括先天的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发展形成的,如工作记忆容量、IQ和人格特质),和已习得的性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加涅的信息加工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论加涅的信息加工论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信息处理方法,旨在解释人类如何从外部世界中感知和理解信息。

它起源于心理学领域,旨在探讨人类大脑如何处理来自环境的信息,如何转化成感知和认知体验,并经常应用于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和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其结构、特点及相关应用。

一、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的结构与特点1. 系统性思考加涅的信息加工论着眼于人类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过程。

它认为人类是一个系统,而大脑则是这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对外部的信息传递与处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 序列性处理加涅认为,人类对外界环境的信息传递和处理是一种有序的过程,主要有接收信息、分析和解释信息、提取信息等三个阶段。

3. 自我调节加涅强调人类的思维是一种自我调节的生理现象。

它指出,当人类接收到外部信息时,大脑会自我调节以适应所接收到的信息,这是一种主动的过程,从而达到更为准确地理解外部信息的效果。

4. 抽象化处理加涅提出的信息加工论也强调了人类对于外部信息的抽象化处理。

它认为,在人类对外部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人类的大脑会把信息转换成一个个抽象概念,这些概念将成为人类思维和理解能力的基础。

二、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1. 人工智能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也在人工智能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设计过程,就是在以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模型中进行。

2. 神经科学最近,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已经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研究范式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人类对外部信息的处理过程,神经科学家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大脑的神经机制,从而更好地揭示神经系统的本质和作用。

3. 计算机科学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的理念也广泛应用在计算机科学领域。

人们通过模拟人脑的信息处理模式,为计算机的优化与自适应算法开发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

4. 用户体验设计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也被应用到用户体验设计领域。

它可以帮助用户体验设计师更好地设计更为合理、易用、个性化的用户界面,从而让用户更加容易理解和使用这些产品。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认为,参照以上学习
与记忆模式可以揭示学习
的各个内部过程。有些过
程如注意、选择性知觉
(简称为选择)、行为表
现是人们熟知的,有些过
程如编码和检索则是现代
认知学习理论中的重要部
分。加涅根据对学习过程
的“信息加工”分析,提
出了学习行动的八个加工
阶段(可称为学习过程结
构的八级阶梯模式):动
机、了解(选择)、获得、
保持、回忆、概括、作业、
反馈。品 一般产品
核心 利益
启示
加涅的"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启示我们, 教师的教应从学习的学生的学出发,且要落 实到学生的学上;教学的手段和教学方式要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要依据学习的 层次精心组织好教材;要重视教学反馈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直接探索和钻 研教材。
-
制作:MSN组
-
核心利益一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加涅的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启示我们教师的教应从学习的学生的学出发且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MSN组·
小组成员:孟晓晨、孙扬、许佳楠
-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概述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理论是认为 无论人还是机器对信息的加工都符号形式的。 加工的过程是在刺激到反应之间。在对此进 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信息加工模型。并 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学习过程论以及五种学习 结果。加涅在学习中采用信息论是一种创新, 但是也遭受了很多质疑,后来的学者也对其 进行了改进。
加涅信息加工模式的目的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目的不只是为了说 明学习是如何进行的,而是要揭示教学过程, 使教学中的每项工作都适合于学生的内部加 工过程。这个模式在CAI的教学中,为教师 如何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由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也遏 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对化学教学的启示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对化学教学的启示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对化学教学的启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obert Mills Gagne)结合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认知学习心理学的思想,形成了有理论支撑也极具技术操作的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该理论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吸收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计算机科学等当代最新科技成果的精华,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人类学习的内部过程。

一、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简述加涅将人类学习与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进行比拟,将学习行为分为若干加工阶段,假定人脑中的某些内部结构并有与这些结构相应的信息处理过程。

下图是其模型的一种形式。

在这个模型中,表示了信息从一个结构到另一个结构的完整流程:来自环境的刺激信息从感受器到感觉登记器,经过瞬时登记之后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极其有限,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如果不复述,会很快遗忘。

当信息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便要进入编码过程。

编码是指用各种方法将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进行组织。

经过编码的信息可以长时间保持。

保留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可能通过提取再回到短时记忆,由短时记忆直接通向反应器,也可以直接从长时记忆进入反应发生器,引起反应器的活动,最终引起反应。

加涅的信息加工过程除了有关信息处理的过程外,还有一个控制过程,这就是“执行控制”和“预期”。

控制过程影响着注意和选择性知觉,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器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和采用何种提取策略。

“预期”是指学习动机,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对达到学习目标的期望。

“执行控制”和“预期”可以激化和改变信息流的加工,可以影响到信息加工的所有阶段,所以,加涅将它们单独进行排列。

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加涅认为最典型的学习模式是信息加工模式。

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根据信息加工模式,揭示了学习的各个内部加工阶段,并把这些阶段与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对应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概述[摘要]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将学习分成八类,将学习结果归为五类,并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八阶段理论,本文通过对其理论的分析,发现这一理论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理论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教学实践意义重大。

[关键词]信息加工理论加涅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的机制,把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认为学习是由习得和使用信息构成的。

该理论往往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以及工作模式来解释人脑加工信息的过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信息加工和记忆。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这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让一度被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排除在主流心理学研究之外的记忆、信息加工等课题重新被人们所接受,并在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帮助下得到发展。

目前,信息加工理论主要包括三大类:侧重于数理统计分析的信息论;侧重于计算机模拟的信息加工理论;侧重于实际应用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而研究者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人类记忆系统的性质;记忆系统中知识表征和贮存的方式。

一、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加涅作为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被公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与认知主义心理学派的折中主义者,他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吸取、融合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及人本主义、格式塔学派的相关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自己的学习理论。

加涅的学习理论主要倾向于用信息加工的模式来解释学习活动,他认为,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过程,学习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理论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实际应用,很好地将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1.学习层次理论加涅将学习由简单到复杂分成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连锁、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

加涅的这一学习层次理论认为学习新的知识技能都是建立在原有的、已习得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是一种累积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实际上就是在原有知识能力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各种知识能力累积的过程。

2.学习结果分类加涅将学习结果归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由于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加涅对学习结果的五种分类即教学目标的分类,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是其教学设计观的重要部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3.学习过程加涅认为,学习的典型模式是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见图1),外界环境中的刺激通过感受器转变为神经信息到达感觉记录器,进入感觉记录器的信息通过复述、精细加工,部分被感觉登记了的信息进入到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里的信息经过编码,信息以编码形式贮存在长时记忆里,当信息需要使用时,通过检索,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

信息被提取后,有的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有的又回到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对提取出的信息进行核实确认,合适的则通向反应发生器,反之,回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再次提取。

除此以外,该模型还有两个部分,即执行控制和预期,这两个部分影响着信息加工的整个过程,是信息加工模式中的重要结构,其中执行控制(认知策略)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预期(动机)起着学习定向作用。

从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出,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据此,加涅将学习的过程分为8个阶段(见图2),各阶段设有相对应的教学事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外部环境的刺激进行内部加工,这种加工是在外部教学指导下的学生内部加工过程。

因此,加涅认为教学是一种外部事件,可以通过教学设计来影响学习的内部过程。

加涅依据其学习理论提出了教学设计的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9个部分: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示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引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

二、启示加涅的学习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关于学习的观点以及教学设计的模型对于如何安排教学,意义深远。

其理论揭示了学生课堂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对课堂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加涅的学习理论注重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始终将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同时,他还十分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配合相应的教学事件,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并做出反馈。

可见,加涅所提倡的是一种“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参考文献[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50-251.317.[2]郭斯萍.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3]陆静.加涅的学习理论及其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启示[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2006,21(3):13-17.[4]邢茜.信息加工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0,16(3):127-130.运用信息加工理论建构生物教学过程的探讨摘要介绍了信息加工理论,并结合生物教学案例,将其运用于生物教学过程中,设计出生物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从中揭示了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内部过程,让教师明确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生物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科学方法,从而优化生物教学过程。

关键词信息加工生物教学过程记忆学习信息加工理论原本是心理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可以用来解释人类的许多思维过程,使得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不再那么神秘。

将信息加工理论运用于生物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探究学生学习生物的内部过程,也有助于教师优化生物教学过程。

1 信息加工的基本理论1.1信息加工学习论信息加工学习论简称信息加工,是为解释人类在环境中,如何经由感官觉察、注意、辩识、转换、记忆等内在心理活动,以吸收并运用知识的历程。

信息加工由四股力量合流产生,即: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电脑发明与应用形成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语言心理学发展充实的认知心理学。

1.2信息加工模式在阿特金森一希弗林模式(图1)中,将信息加工分成3个彼此分离但又前后交流的阶段来解释。

3个阶段代表3种不同形式与性质的记忆。

感官收录(简称SR)指个体凭视、听、嗅、味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外界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在3 s以内)记忆。

短期记忆(简称STM)指感官收录后再经注意而在时间上延续到20 s以内的记忆。

通过复述信息,可以防止短期记忆中的记忆痕迹的消退,以便使信息能够按照我们所希望的那样保持下来。

长期记忆(简称LTM)指保持信息长期不忘的永久记忆。

2 信息加工理论与生物学教学运用信息加工理论构建生物教学过程,应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主动建构生物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科学方法,促进他们身心及个性全面发展。

2.1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图2)2.2实施说明下面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教学为例,对该教学程序的实施进行说明。

2.2.1创设情境,引发环境刺激[隋景1]不同颜色的牡丹花杂交,黑毛羊与白毛羊杂交,子代会是什么颜色?生物的遗传是否遵循“融合遗传”呢?此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刺激学生,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联系旧知识,也符合个体适应环境时以旧经验为基础,处理新问题的原则。

[情景2]首先教师要求几位学生对课前收集的有关孟德尔的生平事迹作个介绍,让学生走近这位科学伟人。

然后教师将学生的发言作个总结,强调了以下几点:孟德尔家境贫寒却刻苦学习;他对杂交实验的研究长达8年之久;孟德尔的实验并非一开始就成功,他曾用山柳菊、玉米等多种材料做杂交实验,都没有成功,最后用豌豆做实验才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创设生物学史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体会到科学家艰苦的劳动和坚韧不不拔的毅力,激发学生对“孟德尔究竟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发现的”等问题的强烈学习欲望。

2.2.2科学探究,增强感官收录感官收录保留时间极短,且在记忆中保持着刺激本身原来的形式。

感官收录是选择性的,如决定予以进一步处理时,就加以注意,并予以编码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否则,即予以放弃,形成感官收录过的遗忘。

[探究过程1]探究前,师生结合挂图或幻灯片、课件共同分析总结豌豆的结构特点,给出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为给学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作铺垫。

感官收录是选择性的,个体在选择时所根据的标准,可能与他的动机、需求以及经验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探究前,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可使学生对需要进一步处理的信息加以注意。

[探究过程2]教师绘制遗传图解时,学生通过感官获得实验数据和结果,但此时的记忆时间极短,且保持着实验本身原来的形式。

教师及时要求学生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分析遗传结果,会发现F2呈现近似3:1的数量比,使感官记录上升为短期记忆。

若不继续处理该信息,短期记忆随即流失。

2.2.3归纳抽象,形成刺激编码短期记忆在有限的时间内,除接受从感官收录输入进来的信息,并适时做出反应之外,另具有运作记忆(简称WM)的功能。

运作记忆是指个体对信息性质的深一层认识与理解,理解之后刻意予以保留,将知识收到长期记忆之中。

[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规律性的遗传结果,总结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一信息有了深一层认识与理解,即运作记忆。

当理解这些内容之后刻意予以保留,例如:复习等,即可将知识收到长期记忆之中。

[步骤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F1全为高茎?为什么F2出现了高茎和矮茎,并且比例约为3:1?根据初中的遗传学习基础,尝试对孟德尔的实验进行解释。

总结孟德尔的假说。

教师通过层层设问,学生结合图解阅读教科书,理解孟德尔假说的内涵,并概括孟德尔假说的要点。

在信息处理理论中,这一过程即为编码,是将外在的具体物理、化学事件,转换为抽象的心理事件(如具体物品的抽象概念)。

译码是一个双向的心理运作历程,而编码是译码的输入过程。

2.2.4巩固应用,贮存并提取信息将一般规律运用于新的具体反应中,实现了由心哩事件转换为行为事件,使得从输入编码到输出解码这一心理表征很完整。

[应用]普通金鱼(tt)和透明金鱼(TT)杂交,其后代为五花鱼(Tt)。

现五花鱼之间进行杂交,问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和比例是( )A 2种,3:1B 2种,1:1C 3种,1:2:1 D,3种,1:1:1当学生在理解孟德尔假说的内涵后刻意保留,使知识收到长期记忆中。

以后无论是出现有关该信息的情节记忆(指有关生活情节的实况记忆)方面的知识,例如:“实验中F2呈现的数量比约为多少?”等问题,还是有关语意记忆(指有关语文所表达之意义的记忆)方面的知识,例如:“基冈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等问题,都可以检测出学生的长期记忆已实现,学生对该信息已接受并掌握。

3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加工理论的几点启示刺激选择不应是随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