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1)
第六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二)散布图法
1.含义:散布图法上指在坐标纸上, 分别标明一定期间内业务量(X)以及与 之相应的混合成本(Y)的坐标点,通过 目测画出一条尽可能反映所有坐标的最佳 拟合直线,据此推算出固定成本和单位变 动成本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能够考虑所提供的全部资料, 比较形象直观,但由于靠目测决定直线, 容易造成误差,运用时可根据需要与其他 方法结合使用。
生产总成本
142500元
要求:采用高低点法将该企业的生产总成本进行
性态分析
第六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六、成本性态分析应用的范围
成本性态分析是管理会计实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职能 的一个基础,在内容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对计划期总成本进行预测(如承前例1 ,若该企业1月 份的产量为65000件,预测其混合成本及生产总成本各是多 少?)
②对总成本中的混合成本进行分解,建立混合成 本性态模型:
Y1=a1+b1X
③将混合成本分解出来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汇 集于原固定成本部分和变动成本部分,建立总成本性 态模型:
Y=(a+a1)+(b+b1)X 第六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 例1:某企业去年12个月中最高产量与最低产量的生 产总成本摘录如下:
一、成本性态分析的基本假设
成本性态分析是有条件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 个方面:
1.特定成本对象假设:针对某一成本对象而言, 如产品、劳务、客户、作业以及研发计划等。
2.特定时间水平(长度)假设:时间水平上的 长期和短期是研究成本变动与否的前提。
3.特定成本动因假设:是针对特定引致成本发 生变化的因素。
型。
第六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三)回归直线法或直线回归法
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

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引言成本是一个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部分。
了解和管理成本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在成本管理中,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是两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并讨论它们在实践中的优缺点。
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性态分析是一种根据成本的行为特征对成本进行分类和分析的方法。
它根据成本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变动性,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无论企业的产量高低,固定成本保持不变。
典型的固定成本包括租金、工厂设备的折旧费用、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固定成本与企业的产量无关,因此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影响较小。
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它与企业的产量大小成正比。
典型的变动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随着产量的增加,变动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变动成本的变动性使得企业能够在经营过程中更好地控制成本。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一种以变动成本为基础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的方法。
它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通过计算和分析变动成本与产量的关系,为企业提供成本控制和决策的依据。
变动成本的计算为了进行变动成本的计算,首先需要确定变动成本的费用项,并将其与相应的产量进行关联。
例如,如果原材料成本是企业的变动成本,那么可以将原材料成本与产量进行相关联。
然后,根据相关联的数据,可以使用成本-产量关系表、成本方程或者其他数学模型来计算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的分析变动成本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的变动规律,并根据变动成本的大小和趋势来制定成本控制策略。
通过分析变动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企业可以确定成本的弹性和敏感性。
例如,如果变动成本与产量变动的弹性较大,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产量来控制成本。
如果变动成本与产量变动的敏感性较小,企业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控制成本,如谈判供应商以降低原材料价格。
应用实例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管理会计实训资料——变动成本法 (1)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_管理会计_______班级:_10级财务管理(4)班___姓名:卢宏芊、林猛雄、杨绍原、虞帆学号:3100510185、3100510182、300510183、3100510258指导教师:__周凌燕_____管理会计实验报告实验项目成本性态分析【实验目的】:增强学生对成本性态分析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巩固,熟练掌握对混合成本的分解。
【实验内容】:结合案例,利用混合成本分解的高低点模型,散布图模式和回归直线法模式对企业混合成本进行分解。
【实验原理】:根据成本性态区分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混合成本进行适当的分解,将其包含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区别开来,以正确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全部成本同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实验步骤】:(1)高低点法分解混合成本;(2)散布图法分解混合成本;(3)回归直线法分解混合成本。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完成后,应根据实验情况写出实验报告,内容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内容;(3)实验步骤;(4)实验结果;(5)问题讨论与实验心得。
【实验资料】:电费的混合成本分解M公司某年度的电费及直接人工小时如下表:月份直接人工小时电费(元)1 350 10852 420 11003 500 15004 440 12055 430 12056 380 11007 330 10908 410 12809 470 140010 380 121011 300 108012 400 1230要求:试用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直线法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并说明高低点法和回归直线法的共同点。
(假设业务与成本基本正相关)会计系学生实验报告一、高低点法高点(500,1500)低点(300,1080)即,a+500b=1500 1 a+300b=1080 2由1- 2得b=2.1(元/小时),把b=2.1代入1式得a=450所以成本性态模型为y=450+2.1x二、散点图法a=450 b=(y-a)/x=(1500-425.46)/500=2.1(元/小时)则成本性态模型为y= 425.46+2.1x三、回归直线法月份直接人工小时X 电费Y(元)XY X21 350 1085 379750 1225002 420 1100 462000 1764003 500 1500 750000 2500004 440 1205 530200 1936005 430 1205 518150 1849006 380 1100 418000 1444007 330 1090 359700 1089008 410 1280 524800 1681009 470 1400 658000 22090010 380 1210 459800 14440011 300 1080 324000 9000012 400 1230 492000 160000根据表格得:∑X=4810 ∑Y=14485 ∑XY=5876400 ∑X2=1964100b=(12*5876400-4810*14485)/(12*1964100-48102)=1.95(元)a=(14485-1.95*4810)/12=425.46(元)则成本性态模型为:y=425.46+1.95x四、高低点法与回归直线法的共同点: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是成本预测中两种最为主要的方法。
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

《管理会计》公式第二章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一.总成本的函数模型在相关范围内,总成本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Y=a+bx。
其中,y代表总成本,x代表业务量,b代表固定成本总额半变动成本高低点法根据历史资料中业务量最高和最低期的成本数据,来分解成本的方法,叫高低点法。
由于混合成本兼有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种因素,因而其数学模型可表示为:Y=a+bX其中,Y代表一定期间某项混合成本总额;X代表业务量;a代表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b代表混合成本中的单位变动部分;计算顺序:先算b,再求a=y高-bx高或a=y低-bx低用高低点法来分解成本十分简单,但由于选用的资料有限,因而计算的结果不是很准确。
二.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的损益表如下:完全成本法下的职能式损益表销售收入减: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加:本期生产成本可供销售的产品成本减:期末存货成本销售成本合计销售毛利减:营业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合计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的贡献式损益表销售收入减: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成本合计边际贡献减: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合计营业利润三.营业利润差额=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费用-完全成本法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期末存货量–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期初存货量第三章本量利分析一.本量利关系的基本公式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一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一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设销售价格为p ,销售量为x ,固定成本总额为a ,单位变动成本为b ,利润为P ,则这些变量之间可用下式表达:P=px-bx-a=(p-b)x-a二.单位边际贡献(CM)=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p-b边际贡献(TCM)=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px-bx=(p-b)x =CM·x营业利润(P)=边际贡献-固定成本=TCM-a边际贡献率=(px )TCM)(销售收入边际贡献×100%=(px )CM)(销售价格单位边际贡献×100%变动成本率=(px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bx ×100%=(p))(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b ×100%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三.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价格固定成本-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销售价格×盈亏平衡点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盈亏平衡点销售额=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安全边际=预算(或实际)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或安全边际=预算(或实际)销售额-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安全边际率=)()()(额销售量或实际预算额安全边际量×100% 营业利润=安全边际(数量)×单位边际贡献营业利润=安全边际(金额)×边际贡献率销售利润率与安全边际率和边际贡献率的关系,需要掌握公式: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四.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目标利润固定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边际贡献率目标利润固定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位变动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目标利润 经营杠杆系数=销售变动百分比利润变动百分比经营杠杆系数=预算利润总额预算边际贡献计划期利润变动百分比=销售量变动百分比×经营杠杆系数第四章经营决策分析单位资源边际贡献=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标准单位产品边际贡献 第五章经营与定价决策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加成率)=单位产品成本×(1+加成率)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总成本×(1+加成率)产品价格=单位产品生产成本×(1+加成率)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变动总成本×(1+加成率)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1+加成率)加成率的计算公式如下:以产品总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加成率=成本总额目标利润×100% 以产品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加成率=生产成本总额非生产成本目标利润+×100% 以产品变动总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加成率=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100% 以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加成率=变动生产成本总额非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目标利润)(++×100% 第六章长期投资决策分析1.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和现值的计算FV=PV ·(1+i)n=PV ·FVIFinPV=FV ·ni )1(1+=FV ·PVIFin 其中:FV 为复利终值,PV 为复利现值,FVIFin 为复利终值系数,PVIFin 为复利现值系数。
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 5. 计算题 6. 计算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不包括下列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制造费用D.固定性制造费用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2.变动成本法把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A.产品成本B.期间成本C.完全成本D.变动成本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3.在变动成本法下,对本期固定性制造费用处理应是A.售出部分转为销货成本,计入损益表B.全额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除C.未售出部分与售出部分均作为存货成本,计人资产负债表D.未售出部分转为存货成本,计入资产负债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4.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包括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变动性制造费用D.固定性制造费用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5.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则是将期间成本全部作为当期费用来处理。
其主要依据在于A.期间成本是不可控的,不应分配计入特定产品的成本B.期间成本一般数量不大,若将其计入产品成本,会得不偿失C.期间成本的分配是主观的,会导致错误的管理决策D.无论是否生产,期间成本都会发生,所以将其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将当期经营活动的成本递延是不合适的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6.变动成本法下,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没有负担的成本项目是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变动性制造费用D.固定性制造费用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7.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组成上的差别,表现在所处理的不同的成本是A.固定性制造费用B.变动性制造费用C.混合成本D.差别成本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8.按变动成本法对存货计价( )按照完全成本法对存货的计价。
管理会计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成本分类
变动成本法将总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而完全成本法则将总成本全部计入产 品成本,包括固定成本。
决策依据
变动成本法提供的变动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而完全成本法则更适用 于长期决策。
利润计算
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成本的分摊不计入产品成本,因此计算出的利润可能较低;而在 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成本的分摊计入产品成本,计算出的利润可能较高。
VS
重要性
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 更加精细地管理和控制成本。通过运用成 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好 地了解自身的成本结构和行为,从而制定 出更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和经营决策。这 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02
管理会计与成本性态分析概述
管理会计的定义和目标
管理会计成本性态分析与 变动成本法
• 引言 • 管理会计与成本性态分析概述 • 变动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 变动成本法的计算和分析 •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分析 • 案例研究与实践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性态分析是管理会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主要研究成 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分析成本性态,企业可以 更好地理解成本行为,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07
结论与展望
对管理会计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的总结
成本性态分析是管理会计中重要的概念,它有助于企 业更好地理解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更
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
输标02入题
变动成本法是一种计算成本的方法,它只将与业务量 直接相关的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成本作为期 间费用处理。
管理会计一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课堂练习
①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的变动同业务量之间的内在联 系。
② 按成本性态分类,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 本和混合成本。
③ 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有高低点法 、散点图法、回归直线法。
酌量性固定成本
设计变动成本
按成本 性态分 类
变动成本
酌量性变动成本 阶梯成本
混合成本 半变动成本
产品成本
工程分析法
混合成本 账户分析法 的分解 合同确定法
历史成本分析法
非制造成本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固定成本
期间成本
变动成本
第二节 混合成本分解和成本预测
混合成本的分解是指在成本性态分类基础上,按一 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终将混合成本中的固定和变动因素分 解出来,分别纳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中。
2、阶梯成本(P58) ②
当业务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成本总额固定在一 定的水平上保持不变;当业务量超过一定范围,成本总 额跳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又在新的范围内保持不变。 如整车运输费、企业的运货员、质检员的工资等。
成本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固定成本的特点
➢ 特点1: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而变,表现为一固定金额。 ②
固定成本的特点
➢ 特点2: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的变动成反比例变动。 ②
固定成本的分类①( P56)
➢ 根据固定成本的支出数量是否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 行为的影响,可将固定成本进一步分类,如果不受影响, 则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反之,如果受影响,则为酌量性固 定成本。
有代表性,容易导致较大计算误差。
(管理会计)第四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固定成本
不受产量变动影响的成本,如租赁费、 管理人员工资等。
变动成本
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直接 材料、直接人工等。
混合成本分解
混合成本
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的成本,如设备维护费、部分间接人工等。
分解方法
通过数学方法或经验判断将混合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成本性态分析的应用
80%
决策分析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成本性 态的分类、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以及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这些知识对于企 业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02
01
03
进一步研究成本性态的分类和识别方法,以提高企业 对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关系的理解。
探讨如何将变动成本法与其他成本管理工具结合使用 ,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
根据成本性态分析结果,判断不 同产量下的成本变化,为决策提 供依据。
100%
成本控制
了解成本性态后,可以针对性地 制定成本控制措施,降低不必要 的浪费。
80%
业绩评价
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的 差异,对业绩进行评价和改进。
03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变动成本法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只将生产过程 中直接与产品数量相关的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 而将间接成本作为期间费用。
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成本被 分摊到每件产品上,而在变动 成本法下,固定成本被视为沉 没成本,不进行分摊。
04
变动成本法的实际应用
在决策中的应用
生产决策
利用变动成本法提供的产品成 本信息,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评 估不同生产方案的经济效益, 从而作出最优的生产决策。
定价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一)固定成本
• 1、固定成本定义: • 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着业务量发
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包括:广告费、 租赁费、管理人员薪金、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费、 保险费等。凡成本总额不随作业量的变动而变动 者,称为固定成本。
• 所谓部分(segment),通常系指产品、部门、组、 顾客、销售地区或成本中心而言。
8
(四)按成本(可盘性)在损益表 上列示的时间进行分类
• 1、产品(可盘)成本:与产品的制造或取得有关 而与期间无关。产品成本虽在某一期间发生,但 只要该期间内产品未销售,则就不计入当期费用, 仍作为资产进行递延,只有产品出售时,才列入 当期费用。
• 1)约束性固定成本 • 2)酌量(选择)性固定成本 • 3)专属性固定成本 • 4)联合性固定成本
23
(二)变动成本
• 1、变动成本定义: • 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成正
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 变动成本按发生原因又细分为技术性变动成
本(外购零部件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相关 工资成本)。凡成本总额随作业量的变动而成正 比例变动者,称为变动成本或比例成本。
27
4、变动成本的特点
• 1)在相关范围之内,变动成本总额直接比 例于作业量的变动。
• 2)在相关作业量范围之内,单位变动成本 保持固定。
• 3)容易归属于相关的责任部门。 • 4)可由相关的责任部门对变动成本的发生
通过单位变动成本进行控制。
28
(三)半变动成本(混合成本)
• 1、概念
• 1)既包含随作业量变动而变动部分,又包含不 随作业量变动而变动部分的成本,称为半变动成 本(混合成本);
务量超出此范围时成本
突增一定额度并在一定范围内又保持不变
• 3)低坡式混合成本 (递延、延期变动成本) 在一定范围内成本保持不
a Y={
a+bx
变业务量超出时成比例增长
30
2、混合成本分类
• 4)曲线混合成本:先(或先后两段)成本总额 随业务量按曲线模型变化,后(或中间)成本随 业务量按或近乎按直线模型变化。
TF
AF
21
2、固定成本的特点
• 1)在相关的作业量范围内,成本总额是固 定的。
• 2)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作业量的增加,单 位固定成本降低。
• 3)不容易归属于相应的责任部门,通常按 管理决策或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于各部门。
• 4)在多数情况下,固定成本有赖于高层主 管而非低级作业员进行控制。
22
3、固定成本的分类
TV
AV
24
2、变动成本特征
• 1)变动成本总额(bx) 成正比例变化
• 2)单位变动成本(b)的 不变性
25
26
3、理论分析
• 1)生产函数:TP=f(Q) • 2)TP、AP、MP的共同特点:随Q的增加,它们
都是先升↗然后达到最大,继而↘。 • 3)Q<A时,MP ↗,单位产品要素成本↘; • 4)Q=A时,MP最大,单位产品要素成本最低; • 5)Q>A时,MP ↘,单位产品要素成本↗; • 其中Q=C时,MP=0,Q>C时,MP<0
•
的成本。
• 3、有关成本与无关成本
• 有关成本:是指与制定决策相关的成本。
• 无关成本:是指与制定决策不相关的成本。
16
若干特定的成本概念:
• 4、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 可控成本:是考核对象可以控制的成本。 • 不可控成本:是考核对象控制不了的成本。 • 5、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 • 可避免成本:当决策方案改变时某些可免予发
第二章 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本章结构 2.1 成本性态分析 2.2 变动成本法
1
2.1 成本性态分析 一、什么是成本
• (一)成本定义 • 1、成本:为制造或取得商品或劳务,或者为达
到某种目标,所付出的价值牺牲。 • 2、成本不仅仅是指产品制造成本,也不仅仅是
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支出,它是一个比较宽 泛的概念,是全面成本的概念。
(八)按成本相关性分
• 1、相关成本
• 2、无关成本
13
(九)用于决策分析的成本分类
• 边际成本 • 机会成本 • 沉入成本 • 差量成本
• 现支(付现)成本和 非现支成本
• 可控成本和非可控成 本
• 约定成本和意定成本
• 可免成本和不可免成 本
14
若干特定的成本概念:
• 1、付现成本和沉入成本 • 付现成本:指需动用本期现金、有
案而放弃次优方案, 被放弃的次优方案的 价值是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18
(十)按照成本习性进行成本分类
• 1、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 依存关系——成本性态、成本习性,指成本总额 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 成本习性是指成本对作业量的依存性,也就是成 本与作业量客观存在的依存关系。
–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2)从理论上来讲,只要对成本动因进行深入的
分析,任何固定成本都可以转化为变动成本。
• 3)在实际管理活动过程中,要根据管理决策,
进行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出于控制的考
虑,应尽量把成本都划转为变动成本,即使做不
到或没有必要,仍要对固定成本的发生额进行总
• 2)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但不成比例;
• 3)为了便于管理,常将半变动成本分解为两部 分,各自归属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 2、混合成本分类
• 1)半变动成本(标准变动 成本)先有一F,然后V
TC
AC
29
2、混合成本分类
• 2)阶梯式混合成本
(步增成本、半固定
成本)业务量在一定
范围内成本不变,但业
31
3、划分半变动成本的常用方法
• 1)统计检查(直接检查估计、经验估计、技术 测定)
• 2)合同确认 • 3)历史成本分析(概算 法、散布图法、高低点 法、回归分析法)
32
4、管理中运用成本习性进行成本分
类和管理中需注意的问题
• 1)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都是相对的。
– 所谓的变动和不变动都是相对的,它取决于管 理决策、作业量的选择和一定的攸关范围。
• 2、期间(不可盘)成本:与期间有关的成本,作 为当期费用列入发生期的损益表,期末账户不留 余额。
9
(五)按成本实际发生的时态分
• 1、历史成本:过去、本期已经发生的成本 • 2、未来成本:即将、预计发生成本 • 1)估算成本 • 2)预算成本 • 3)标准成本 • 4)计划成本
10
(六)按成本核算目标分
35
韩国、日本及美国公司中各成本 类型所占的百分比
• 成本类型
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
韩 日 美 韩 日美 韩 日 美
• 生产人工支出 41 48 71 13 5 5 27 40 7
• 安装人工支出 25 35 49 27 5 20 26 40 12
• 维护与修理支出 29 8 23 25 18 36 26 58 24
+ 财务费用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期间费用
=7
制销总成本
(三)按照成本的可追溯(辨认)性 (计入成本的方法)进行分类
• 1、直接(可追溯)成本:在核算、控制和分析 时,可直接归属于某一发生部分的成本。
• 2、间接(不可追溯)成本:在核算、控制和分 析时,不能或不便直接归属于某一特定部分(成 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 工具支出
22 28 24 26 23 27 32 38 25
• 能量支出
40 38 21 20 28 36 15 25 23
• 监督支出
10 3 3 15 3 22 52 75 58
• 折旧支出
61 9 0 6
66 80 78
• 这些百分比加总后的数值并不等于100%,是由于某些成本被归到不止一个 成本类型中。
• 1、业务成本
• 2、责任成本
按核算目标分类
• 3、质量成本
反映业务耗费——业反务映成业本务耗费——业务成本
• 反映业务耗费——业务成本
• •
落 确实 保责 质任量————责质任 量落成 成本 本实责任——责任成本
确保质量——质量成本 11
(七)按成本可控性分
• 1、可控成本
• 2、不可控成本
12
(三)成本和费用的关系
• 价值牺牲
• 成本
• 递延
• 已耗用
• 资产负债表
• 费用
损失
• 损益表 5
二、成本的分类 (一)按成本项目的性质划分 按成本的经济用途分类(自然分类)
• 1、制造成本或工厂成本、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间接材料、间接
人工、其他制造费用)
• 2、非制造成本、非生产成本:期间费用(销售 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 2)精确
• 3)工作量大(少用)
37
(二)合同确认法
• 依据供需双方合同中的规定确认计量。
38
(三)历史成本分析
• 1、概算法 • 1)概算法是用任意两个时期的成本额和业务量
资料以分解混合成。即
• y=a+bx y1=a+bx1 y2=a+bx2 • Y2-y1=a+bx2-a-bx1 • b=(y2-y1)/(x2-x1) • a=y2-bx2=y1-bx1 • 2)简单 • 3)不可靠
• 2、实际应用成本:是按现行制度有关成本开支 范围的规定,以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依生 产过程的实际消耗及实际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