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形式之探析_朱宁波

合集下载

新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新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新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残疾人群体的高等教育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残疾人高等教育问题的存在,既涉及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也涉及学校资源的不足,更涉及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认知和包容性。

深入分析残疾人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于促进残疾人群体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包容性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不完善。

许多高校缺乏无障碍设施,导致残疾人学生在校园内出行困难,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残疾人高等教育招生标准和评价体系存在歧视性。

一些高校往往根据残疾人学生的身体状况,而非其能力来判断是否录取,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平等就业的原则,也限制了残疾人学生的发展空间。

残疾人学生在高等教育中面临着心理、社交等多方面的困难。

由于残疾人学生往往处于少数群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导致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不足。

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招生标准和评价体系、心理社交支持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残疾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体系。

2.2 解决对策一:政策支持在新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政策支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任务。

残疾人群体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而政策支持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与资源,使他们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残疾人的学习权利。

这包括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和设施,比如无障碍教育环境、助学金等。

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培训项目,确保他们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政府应该加大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专门的资助项目等方式,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

高校残疾学生教育问题研究

高校残疾学生教育问题研究

高校残疾学生教育问题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已经成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

残疾学生的教育问题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然而,目前高校残疾学生的教育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如何改善高校残疾学生的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我们所需关注的重要问题。

第二章高校残疾学生教育的现状分析1.残疾学生入学情况目前,我国高校已经逐渐实现了残疾学生的入学。

然而,在入学实践中,残疾学生依然面临种种困难。

首先,有些高校对残疾学生入学存在着歧视和偏见。

其次,由于很多高校的校园环境并不适宜残疾学生的进入,他们的进入和学习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2.残疾学生教育质量问题残疾学生的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在高校残疾学生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高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很多残疾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资源。

其次,很多高校还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缺少专业化师资队伍影响了残疾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此外,残疾学生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型,学习与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针对不同类型残疾学生的专业化教学也很不足。

第三章高校残疾学生教育的问题解决方案1.针对残疾学生实施无障碍教育政策为改善残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高校应该实施无障碍教育政策来切实提高残疾学生的教育和生活质量。

这其中包括: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校园服务水平、提供可靠的辅助设施及器材等。

2.培养专业化师资队伍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加强残疾学生专业化教育,打造一支具备残疾学生教育专业素养的专业师资队伍,从而为高校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推行教育个性化服务因残疾类型的差异和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高校应该针对残疾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服务,推行残疾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服务,明确份度和服务的范围、内容,促进残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第四章结论高校残疾学生的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高校残疾学生的教育还面临种种困扰,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新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新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新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关怀也越来越多。

在高等教育领域,残疾人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从新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教育资源不足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残疾人的教育需求更是得不到充分满足。

缺乏适应残疾人学习需求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直接影响了残疾人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2. 社会偏见和歧视残疾人在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着来自社会的种种偏见和歧视。

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对残疾人持有怀疑甚至排斥的态度,导致残疾人无法平等享受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3. 缺乏足够支持和帮助许多残疾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挑战,但缺乏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和教育机构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了解不足,导致他们无法得到有效的援助和支持。

4. 就业机会不足残疾人在高等教育毕业后面临着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

社会对残疾人就业存在歧视和偏见,使得残疾毕业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解决对策1. 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残疾人能够获得与正常学生相同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

加强对教育设施的无障碍改造工作,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环境。

2. 加强法律法规的保障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残疾人高等教育权利的保障。

明确禁止对残疾人进行歧视和排斥,严厉打击任何违法行为,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3.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意识加强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促进残疾人和正常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消除歧视和偏见。

4. 建立专门的支持机构在学校和教育机构中建立专门的残疾人支持机构,为残疾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包括心理辅导、学习辅助、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帮助残疾学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5. 加强就业歧视的打击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就业歧视的打击力度,保护残疾人的就业权益。

新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新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新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近年来,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正常人群相比,残疾人在高等教育领域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新形势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促进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问题分析1. 教育资源不足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比于正常人群,残疾人在高等教育中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教育资源支持,但现实中,很多高校的教育资源并不足以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一些高校缺乏无障碍设施和专门的辅助教育资源,这对残疾人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 就业压力大残疾人在完成高等教育后,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残疾人就业政策,但是就业环境仍然严峻,许多残疾人毕业后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机会。

由于残疾人在身体条件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在就业中受到歧视和排斥,这给残疾人高等教育蒙上了一层阴影。

3. 意识认知不足在一些高校和社会大众中,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意识认知不足。

一些人对残疾人存在偏见和歧视,认为他们无法完成高等教育,这种思想观念严重妨碍了残疾人的正常学习和成长。

二、解决对策为了推动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和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

建立无障碍设施,提供专门的辅助教育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环境。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残疾人高等教育的辅导和指导水平。

2. 完善就业保障措施政府应该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残疾人就业岗位信息平台,推动企业招聘残疾人的积极性,创造更加包容的就业环境。

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帮扶,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加强针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残疾人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促进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公众认知,让更多人理解和支持残疾人的学习和成长。

4. 落实政策保障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保障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合法权益。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思考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思考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思考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但因为基础相对薄弱,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需要从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残疾人高等教育布局、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与就业、残疾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等多方面加以改进。

标签:残疾人高等教育;挑战;思考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起步较迟、规模较小,“九五”、“十五”期间有了比较快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家“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对我国残疾人事业、特别是残疾人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残疾人高等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此背景下,认真回顾和总结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二十多年发展的历程、特点与不足,重新审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对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建设和谐社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现状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现状,有不少研究者做过梳理。

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1人数增长较快从我国第一所专门招收残疾人大学生的山东滨州医学院1985年9月首批招收的几十名残疾大学生算起,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到“九五”末,接受高等教育的残疾人已超过2000人,进入“十五”、“十一五”后,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据2008年的统计,在校的残疾人大学生已突破4000人。

1.2形成了一批专门招收残疾学生的高等院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九五”、“十五”期间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等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全国已有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余所高等院校设立了专门的院系,招收有残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这些学校按照国家政策实行单独考试的形式,择优选拔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使许多优秀的残疾青年圆了大学梦。

1.3普通高校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除肢残学生一般都进入普通高校学习外,我国也有一定数量的高校招收通过正常高考的听障或视障学生随班就读。

目前,残疾青年在普通高校随班就读的人数还偏少,面向残疾青年报考的专业还有不少限制。

新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新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新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残疾人的教育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

在高等教育领域,残疾人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新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教育资源不足在高等教育方面,残疾人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大多数高校的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和课程设置都未能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比如没有无障碍电梯、没有盲文资料等,导致残疾人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障碍。

2. 教育权利受限由于残疾人的特殊情况,他们的教育权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比如在升学考试、学生评比等方面,残疾人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丧失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3. 就业压力大残疾人在完成高等教育后往往面临着就业压力。

由于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误解,许多企业对残疾人持保留态度,这使得残疾人在就业方面遇到了严峻的困难。

二、解决对策1. 完善教育资源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

高校应该完善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应该调整相关课程、制定特殊考试安排等,以确保残疾人能够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

2. 保障教育权利保障残疾人的教育权利,需要政府出台更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这些政策和法规应该明确规定残疾人的教育权利,并采取措施加强对残疾人的关爱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

3. 减轻就业压力为了减轻残疾人的就业压力,社会应该树立尊重和包容的理念,鼓励企业纳入更多残疾人员工,并向残疾人提供培训和职业技能的支持,以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 提倡公众关爱应该加强对残疾人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残疾人的关爱和理解。

只有当整个社会都对残疾人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残疾人在高等教育和就业方面才能真正得到平等对待。

新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和解决。

希望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相关机构能够共同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高等教育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政策分析

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政策分析

2023-11-05CATALOGUE目录•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概述•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政策现状分析•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政策的优化策略与建议•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01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概述定义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残疾人提供的高等教育机会和教育服务。

特点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具有灵活性、便捷性和个性化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类型残疾人的特殊学习需求,提高其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发展能力。

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的定义与特点意义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能够消除教育机会不平等,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同时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有助于减少社会贫困和推动经济发展。

价值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体现了人权、平等和自由的价值,是实现教育全面发展和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

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近年来,我国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教育资源和质量逐步提升,但也存在着教育机会不均等、技术支持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现状如何进一步提高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高技术支持和师资水平,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挑战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挑战02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政策现状分析国内外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概述国外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政策在许多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财政支持和监管措施等方式,为残疾人提供平等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例如,美国通过《残疾人法案》等法律保障残疾人权益,并为他们提供远程教育资助。

国内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我国政府也逐步完善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文件,如《残疾人教育条例》和《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以推动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

国内外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比较分析政策体系的比较国外政策体系相对完善,涵盖了立法、财政支持、监管措施等方面,而我国政策体系尚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探索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探索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探索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实践成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专业、课程、教学、特殊教育师资、服务与支持等多方面的不足,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笔者最后提出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策略。

[标签]全纳教育残疾人高等教育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为缓解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矛盾,我国在全国新建多所特教学校,仅在中西部就将新建1150所,显示出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特殊教育。

当前,特殊教育正在向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两头延伸,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必须探讨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残疾人高等教育是针对障碍个体在中等教育后继续实施的教育,包括高等院校的教育及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类职业和技术教育。

(一)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实施成效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起步较晚。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山东省滨州医学院招收第一届肢残学生,长春大学首次专门招收盲、聋、肢体残疾人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上海开放大学实施对残疾人的开放教育(借助远程教育),使残疾人更加便捷地以多种形式接受高等学历教育。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走出一条残疾人高等教育办学新路子,为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残疾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逐渐扩大为了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推动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九条规定:“普通高级中等学校、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

”这就为残疾人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提供了保障。

根据我国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全国共有8296万残疾人口,其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残疾人9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13%。

另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专门招收残疾人的本专科的特殊教育学院的高等院校有14家,每年采取单招的方式,增加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形式之探析X朱宁波(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大连,116029)摘要目前,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

但是,采取何种形式、设置何种专业才能使残疾人获得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知识与技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这是实施残疾人高等教育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试从安置形式和专业设置两方面对残疾人高等教育形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残疾人高等教育安置形式专业设置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Forms ofthe College Education for the Adult with Disability Zhu Ning Bo(Education Department,Liaonin g Normal Universi ty,116029)Abstract At present,the College education for the Adul t with disability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to all over the world.However we must think about what forms and what majors offered could give the Adult with di sability real develop ment which accord to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bodies and minds.This is a key problem as we carry out the College education for the Adult with di sability.Based on the arrangement and major offered,this research tries to analysis the educational forms of the College education for the Ad ult wi th disability.Key words Adult with disability College education for the Adult with disability arrangement major offered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目前,我国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一是专门为残疾青年举办的高等教育院校或专门招收残疾青年的系(专业)。

二是通过高考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在适宜的专业中接受高等教育,三是通过国家认可的业大、电大、函授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方式学习高等教育课程,经考核成绩合格者,取得大学专科或本科的学历。

本文重点对实施残疾人高等教育过程中,如何根据残疾人的特殊情况,从安置形式和专业设置两方面分别采取的教育措施进行分析。

一、安置形式(一)残健合一它起源于北欧特殊教育界提出的/正常化0运动。

在英国称/融合0、/一体化0,是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思想体系,与/隔离式教育0相对。

在美国称为/回归主流0。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特殊教育界的广泛倡导,而成为一种新的特殊教育体制的同义语,并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受到法律承认,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其核心内容是:让残疾人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受教育,5中国特殊教育62001年第3期(总第31期)Chines e Journal of Speci al Education(Quarterly)No.3,2001(Serial No.31)X本文撰写过程中,辽宁师大教科院张宁生老师、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曲学利老师、南京金陵职工大学史金芬老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美术系老师及本刊编辑老师无私地提供了信息资料和具体指导,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依据残疾程度的不同,设置各种类型的特殊教育形式,制订个别教育计划,使大多数残疾人尽可能在普通学校或普通班级与健全人一起学习和生活,改变以往将残疾人集中到特殊学校,与健全人隔离开的传统教育方式,达到让特殊教育的/支流0回归到普通教育的/主流0中,特教与普教融为一体的目的。

但不完全取消特殊学校,因它仍将继续发挥接收和教育残疾程度重、不适合在普通学校学习的残疾学生,向普通学校提供特殊教育咨询服务等作用,这一思想同样适用于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

在当前残疾人教育发展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设置专门招收残疾人的学院、系、专业是必要的措施,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办学方式不宜无限发展。

因为,一方面,片面发展隔离式、专门招收残疾人的学校及专业,并不能保证残疾人高等教育权的实现,反而会形成误解,使其他院校关上招收残疾人的大门,影响其就业和参与社会生活;封闭式的发展也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限制了残疾人对所学专业的选择。

因而这种教育形式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控制在一定规模之内,以免引起更多的问题。

另一方面,它把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范围限制在有限的专业中,容易造成某些专业人才过剩,而其他专业空白的现象。

因此,应实施残疾人高等教育一体化。

具体可采取由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或一部分综合性大学创办特教学院的方式,每年按全校招生人数的一定比例录取残疾人,不限定专业、系科,实行/集中入学、分散就读0的方针。

入学后,根据考生所报专业分散到各系与正常学生一同学习生活,互相沟通,获得教育上的裨益。

学校内的各部门都应有专兼职特教工作者,专门负责对残疾学生的管理和服务。

采取这种安置方法,既可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共同需要,又可照顾到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同时又避免了重新建校的大量投资。

为了把残疾人培养成有用人才,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已有许多普通高校开设专门招收残疾人的系和专业。

如北京大学于1987年首次招收肢残学生,2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考生得以进入中国最高学府学习,翌年,又有11名残疾考生进入了北京大学。

在已毕业的学生中,除有本科生外,还有硕士生和博士生,如哲学系博士毕业生赵向东。

目前,全国累计已有万余名残疾考生步入普通高等学校大门。

这其中还包括部分视力和听力残疾学生;如江西省全聋学生唐英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浙江省聋生杨洋、北京市聋生杨军晖等。

同时,在普通高等院校随班学习并毕业的聋人、盲人均已有先例,如辽宁师大教科院99届毕业的李颖(听障,现在美国盖洛德大学读研究生);还有同校2000届本科毕业生王峥(视障0.04)和周婷婷(听障95分贝)。

又如,南京金陵职业大学计算机系从1997年开始招收经济信息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聋人大学生(大专),2000年又招收26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美术系从2000年起开始招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聋人大学生(大专) 17人,2001年计划招收20人,说明采取残健合一形式实施残疾人高等教育已经得到普通高等院校的支持。

(二)专门培养主要是指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采取专门设立特殊教育机构或特殊班级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根据我国5残疾人保障法6中提出的:依据残疾类型和接受能力,在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入学年龄可有适度的弹性,可采取对残疾学生集中编班。

这种做法的好处:一是有利于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特殊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和管理。

二是可集中设置适合残疾人使用的教学、生活、活动的设施,节省人力、财力,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

三是可根据残疾人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

四是集中对残疾学生进行教育,有利于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并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如山东滨州医学院将残疾人单独编为一个系;1987年中国残联和吉林省政府联合举办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这是我国第一所高等特殊教育学院,面向全国部分省市招收盲、聋、肢残考生;1997年正式成立的天津理工学院聋人工学院,面向全国招59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形式之探析/朱宁波生;北京联合大学从1998年开始招收盲聋大学生,开设按摩、装潢广告专业,面向北京地区招生,并于2000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了特殊教育学院,增设办公自动化专业,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从1998年至2000年已招收盲、聋大学生8个班共约110多人。

2001年将招收艺术设计(本科)、园林(专科)专业的残疾大学生;1993年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盲人学校联合创建的南京盲人联合大学等。

在民办高校中,还有1995年成立的烟台永康残疾大学,首届招收80人(专科)和1996年成立的河南郑州黄河科技大学国际残疾人学院,侧重招收肢体残疾学生。

近年来,我国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适当开办适合残疾人身心发展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残疾人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对残疾人进行专门培养的过程中,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一是根据残疾青年的特殊情况和他们由于残疾而带来的特殊困难,给以相应的安排和照顾。

如在招生工作中,要在坚持政治、文化、业务条件的基础上,对年龄、婚否等问题,采取适当放宽的做法。

二是在培养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寻找出一种讲究实效的办法,如在教学安排上,针对不同残疾青年的特点,采取分专业、分层次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形式。

例如,对视力残疾学生可采取多种感觉途径综合利用、教学过程与补偿盲生视觉缺陷相统一、重视语言指导等原则进行教育,有针对性地开设如按摩、针炙推拿等医疗保健专业,使他们成为某一专业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对听力残疾学生可实施多种语言形式综合运用、集体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等原则进行教育,有针对性地开设如美容、美发、计算机文字处理等专业,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对肢体残疾和病弱学生在教学上,既可根据他们身体的具体情况,在个别科目和活动上对他们降低要求,也可实施普通文化知识教育与缺陷补偿教育相结合等。

(三)自学成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社会自学成才者进行的学历考试,它是个人自学成才、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自从这项考试制度设立以来,每年都有一些残疾青年通过高教自学考试取得大专文凭。

为鼓励残疾人自学成才,中国残联设立了残疾人自学成才奖,已有近700人获得此项奖金,其中有盲人、聋人、肢体残疾人。

上海广播电视大学筹建残疾人分校,开辟了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新形式。

此外,通过非正规形式的高等教育除了高等教育自学成才考试外,还有函大、夜大、职大、电大等多种形式,吸收大批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弥补了普通高校的不足。

如张海迪、陆启铿、李志军等等,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惊人的成绩向社会证明,他们不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专门人才。

二、专业设置(一)传统的残疾人专业主要是根据残疾人的不同情况而开设的能发挥他们特长的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