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整本书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导读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案与反思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尼尔斯骑鹅旅行的经历,关注人物的命运,了解尼尔斯性格特点的变化。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大家是不是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呢?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开启快乐的阅读之旅吧,等待我们的将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它是一部集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的著名的教育性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在瑞典有一项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就是用书中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

它就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骑鹅旅行记》,也有译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板书课题)一本好书,背后都有一位好作者。

她的生活经历、个性情感往往和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作者,你对她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课件出示作者介绍)二、阅读课文,初步感知1、课文中节选的是《骑鹅旅行记》中第一章节的部分内容。

快速阅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指名反馈)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尼尔斯刚被小狐仙施法后的遭遇,以及为了留下雄鹅,最后随着雄鹅飞向天空的经过。

)三、感知人物1、从节选的部分中,你认为尼尔斯是怎样的一个人?预设1:我觉得尼尔斯是一个聪明、勇敢的人。

当他明白自己一时半会儿变不回去时,就积极地想办法,去找小狐仙讲和。

预设2:我觉得尼尔斯是一个淘气、爱搞恶作剧的人。

《骑鹅旅行记》导读课(教案)

《骑鹅旅行记》导读课(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骑鹅旅行记》的教学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尼尔斯这个角色的成长变化非常感兴趣,他们能从故事中感受到勇敢、智慧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分析故事情节时,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吃力,这说明在讲解难点时,我还需要更细致、更生动地进行剖析。
其次,实践活动中的角色扮演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课堂氛围很活跃。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对角色性格的把握不够准确。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表演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角色,提升表达能力。
举例: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述,如尼尔斯与鹅的互动,从中分析尼尔斯的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
(1)角色形象分析:尼尔斯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角色形象,理解其内心世界。
举例: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探讨尼尔斯在旅行中遇到困难时如何克服,从而实现性格的转变。
反思本次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1.对于难点内容的讲解,要更加生动、具体,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3.关注每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这次教学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骑鹅旅行记》的基本情节。这是一部讲述尼尔斯骑鹅旅行的奇幻故事,它体现了勇敢、智慧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尼尔斯在旅行中的具体经历。这个案例展示了尼尔斯如何从顽皮、任性成长为勇敢、智慧的孩子,以及他如何帮助鹅和其他动物解决问题。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4篇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4篇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4篇《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整本书阅读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期待。

2.借助思维导图,猜读故事,梳理要点,初步感知本书的脉络,领略整本书的主要内容。

3.学习深入阅读这本书的方法,并推及整本书阅读书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课件。

2.思维导图设计用纸。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品味评论,猜测书名1.获奖背景:所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本书,什么书呢?唯一一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儿童小说,1909年这本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一一(出示:她的作品具有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生齐读。

)2.精彩书评:大家熟知的著名作家曹文轩,读完这本书后是这样说的一一(出示:一篇作品被我们称之为名篇,前提是它已经经受住了漫长时间的考验。

生齐读。

)3.作品影响:这本书受到了全世界孩子的喜爱,2011由著名导演迪尔克・雷格导演的同名电影轰动全球。

它就是改编自这位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同名童话书。

这本童话书早在1980年就已经被日本导演改编成同名动画片,在1983年被引进中国,是众多80后和90后的童年记忆。

很多人每年都会重温一遍,不,可能还不止一遍,这其中就包括我。

着实赚了不少人的眼泪,那这本如此受欢迎的作品叫什么呢?猜出来了吗?4.生猜,出示封面。

【设计意图】:推荐一本好书,先从相关评论的中找到推荐的理由,好的评论就像人对事物初步发生的如音乐一样的意识,从而从精神层面感染学生(黑格尔),并激起学生的感受欲望,使学生产生初步的阅读期待。

二、仔细观察,欣赏封面,获取信息(一)观封面,初品环境1.观封面:请同学们细心观察封面,你看到了什么?(生说)2.品环境: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作品中对尼尔斯的家乡作了很多精彩的描写一一(出示:他们飞过怒吼的大瀑布,壮丽的高山,当他看到大山东边可维基约克的小教堂时,激动的泪水溢满了他的眼睢。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导读教案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导读教案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2.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动物,珍惜友情,勇于面对困难。

二、教学内容1. 小说的人物形象:尼尔斯、马丁、阿卡、灰雁、猫、狗等。

2. 故事情节:尼尔斯的变形、与马丁的友谊、旅行中的冒险、回归家园等。

3. 主题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勇敢面对困难、珍惜友情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领悟小说主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领悟小说主题。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详细分析。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提醒注意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领悟小说主题。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详细分析。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动物,珍惜友情,勇于面对困难。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小说中的人物情感。

2. 开展以“关爱动物”为主题的绘画比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关爱意识。

3.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阅读”活动,共同探讨小说中的主题思想。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概述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阐述。

3. 选取小说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情节,进行详细描述和赏析。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总结成功的教学方法,改进不足之处。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整本书阅读《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整本书阅读《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整本书阅读《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与鉴赏:阅读作品写作背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自主制定阅读计划,在持续的阅读中对名著产生兴趣;学习梳理情节、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自己梳理各章节情节,品读人物形象。

2.表达与交流:分享尼尔斯的旅行线路图,说一说尼尔斯的旅行路程,感受童话故事的神奇有趣;勾连对比阅读,感受尼尔斯的成长变化,学习多角度评价人物形象;仿照作者回环反复的叙事手法,发挥想象力写一段话。

3.梳理与探究:关注关键事件,聚焦尼尔斯三次变成人的机会,探寻主人公成长的动因。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任务一:了解作家,激发阅读兴趣1.观看图片,这是瑞典的20克朗纸币,正面是一位女作家的头像,背面是她的代表作中的一章插图,谁来说一说这位女作家和她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2.读一读塞尔玛·拉格洛夫的生平简介和写作背景,你了解到那些信息?(瑞典女作家,19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尼尔斯是个瑞典孩子,要想了解尼尔斯先要了解这个国家,说一说你对瑞典的了解。

读一读瑞典地图,说一说它由哪些省份组成?4.说说课文中的节选出自这本书的哪一章节?这个时候的尼尔斯是个怎样的孩子?猜一猜经过八个月旅行的尼尔斯发生了哪些变化?任务二:制定阅读计划,明确阅读方法1.读一读目录,我们发现目录大多有地名和人物名组成,请圈画出地名并在地图上标注出来,猜猜尼尔斯和大雁们的的飞行线路?2.在初步把握故事情节基础上,为自己制定阅读计划,填写“阅读进度表”。

2.自己默读小说的前两章,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一章节的主要事件,完成下列表格。

3.抓住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向同桌讲一讲前两个章节的故事。

4.阅读文学名著的方法之一梳理每个章节的关键内容,你还知道哪些阅读方法?方法1:阅读时在空白处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触。

方法2: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或精彩语句。

方法3:阅读小说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骑鹅旅行记》阅读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骑鹅旅行记》阅读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骑鹅旅行记》阅读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寻趣—《骑鹅旅行记》阅读导读课教材分析长篇童话小说《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 .拉格洛夫的作品,是世界上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更是一部著名的集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的教育性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作为一部畅销百年的宏篇巨制,本书将北欧美丽的自然风物与人心灵的陶冶巧妙地熔于一炉,成为了童话史上一部难以逾越的罕世经典。

小说主人公尼尔斯是个懒散、调皮、不爱学习,喜欢捉弄小动物的十四岁小男孩,由于没有对小狐仙兑现诺言而被变成了拇指般大的小人。

变成“小人"后的尼尔斯从此能听懂禽兽的语言。

一群北飞的大雁从天上飞过,尼尔斯家的一只鹅受到诱惑也想跟着飞走,尼尔斯抱住了鹅脖子,但他不仅没有拖住鹅,反而被鹅带上了空中。

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历时八个月才返回家乡。

在整个旅行中,尼尔斯不仅欣赏到瑞典的美丽自然风光,听到了许多古老的传说故事,增长了见闻,还饱尝了风险和苦难。

他逐渐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蜕变成了一个懂事、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作为9 至13 岁孩子的通俗的历史和地理读物,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作者的语言平易、清新。

在她的笔下,风、河流、城市都成了拟人化的形象,巧妙的比喻更让人耳目一新:如“方格子布”——斯康奈的平坦大地;“粗麻布" ——东耶特兰大平原;大雁们把雨称作“长面包和小点心”;海豚宛似“黑色的线穗"。

《骑鹅旅行记(节选)》讲述了尼尔斯被小狐仙变成小人,先后遇到麻雀、鹅、鸡、猫、牛,得不到帮助反被嘲笑、教训,正好雄鹅要跟雁群飞走,他想阻止却被带上天空的故事。

节选内容有趣,并且留有悬念,是激发阅读兴趣的极好文本。

选文充满了童话的想象色彩,作者细致的描摹状物非常富有感染力,如“他全身的毛都竖起来了,拱起腰,伸直了腿,四脚抓地,尾巴变得粗而短,两耳朝后,嘴里嘶叫着,瞪大的眼睛冒着火星。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导读教案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导读教案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培养学生对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认识。

2. 帮助学生理解《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和作者介绍:介绍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及其作品《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2. 故事情节概述: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包括尼尔斯变成小矮人、与鹅群相遇、旅行经历等。

3. 人物分析: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尼尔斯和鹅群的特点和性格,探讨其成长和变化的过程。

4.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友情、勇气、成长等主题思想,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讨论。

三、教学方法1.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和看法。

3. 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或故事梗概,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以及对其中的主题思想的思考。

2. 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读后感或故事梗概的写作质量,包括内容、结构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原著或简化版教材。

2. 塞尔玛·拉格洛夫的介绍资料。

3. 阅读指导资料和问题清单。

4. 讨论指南和思考问题。

5. 写作模板和评分标准。

六、教学进程1. 第一周:介绍作者和故事背景,引导学生阅读第一章至第四章。

2. 第二周:讨论尼尔斯的转变和与鹅群的相遇,引导学生阅读第五章至第八章。

3. 第三周:分析尼尔斯与鹅群的互动和旅行经历,引导学生阅读第九章至第十二章。

4. 第四周:探讨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阅读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

《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3篇

《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3篇

《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3篇整书阅读《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文本解析:《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至今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更是一部著名的集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的教育性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作为一部畅销百年的鸿篇巨制,本书将北欧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物心灵的陶冶巧妙地熔于一炉,成了童话史上一部难以逾越的罕世经典。

并且由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使它不仅成为一部极富教育意义的优秀儿童读物,也成为一部成年人喜爱的世界文学名著。

教学目标:1 .默读节选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3 .猜猜在小说中的有趣的动物故事中,会有何神奇之处,读读原著验证猜想。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喜爱阅读课外书。

特别是书中主人公与他们年龄相仿更加喜欢。

但是这是一本外国名著,要在这一节语文课中激发学生读整本名著的兴趣。

设计理念:名著阅读重在引导,因此我围绕着激趣、学法、品人、促思作为本次课堂的设计观念。

教学伊始,我就让学生看图质疑,说说自己对尼尔斯的印象,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看到了一个调皮捣蛋、贪玩任性的尼尔斯,接着我抛出一个问题“他一直是这样吗”,引导学生猜想并从书中去寻找答案,从而引出“成长”这一话题,指导学生立体评价人物。

整堂课借助课件引导学生在想、猜、读、悟中感受读书之乐。

最后,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想象,并完成一本属于自己的旅行记。

教学重点:默读节选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立体评价书中人物。

教法学法:讲授法、质疑法、发现法、表演法、朗读法教具准备:课件名著《骑鹅旅行记》地图作者简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 .看图,质疑:你有什么问题吗?2 .结识尼尔斯:有这么一个小男孩,非常调皮。

他特别喜欢欺负和捉弄别人,连毫无反抗能力的小动物们,他都不放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导读课课时目标:1、了解《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大致情节。

2、结合“情节动态图”感受故事的趣味;抓住细节描写及想象,体会作品的表达效果。

3、围绕整本书合理分类、探究,围绕研究点小组展开综合性探究学习。

教学重难点:1、结合“情节动态图”感受故事的趣味;抓住细节描写及想象,体会作品的表达效果。

2、围绕整本书合理分类、探究,围绕研究点小组展开综合性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最近流行一句话——“得语文者得天下”,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2、师:想要学好语文,最重要的就是阅读了。

你们已经四年级了,相信在这四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们一定读过不少书,谁能说说你都读过那些书?3、这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看来你们的课外阅读量真不少,这么多书都给你们带来了哪些益处?二、猜书名。

1、师:是啊,正如一句古话所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今天这节课,我要向你们推荐一本值得我们大家一起去阅读的好书。

书名我先不告诉你们,请你们根据我提供的信息来猜猜我要推荐的是哪本书。

(师说一条,ppt出示一条。

)2、师:《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就是我今天要给你们推荐的书。

(师展示书)三、观察封面。

1、(ppt出示书的封面)师:拿到一本书时,我们会最先看到这本书的封面。

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这本书的封面,你会从中获取到哪些信息?(师相机介绍作者和译者。

)介绍作者:师:你们对这位作者有哪些了解?我给大家找来了一些作者的简介资料,(ppt出示作者信息)谁对这位作者感兴趣,想给大家读读这个作者的简介?(请两位学生分别读ppt的内容。

)师:同学们,塞尔玛•拉格洛芙虽然患有腿疾,但为了完成这本书的创作,她独自一人忍着病痛走完了瑞典的大江南北,所以书中主人公旅行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塞尔玛•拉格洛芙的足迹。

因此,人们又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称为塞尔玛•拉格洛芙的旅游日志。

介绍译者:师:但是同学们,想要读懂一本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译者翻译的精彩了,读者才会读得津津有味。

(ppt 出示译者的图片)师:这本书的译者是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欧文学专家石琴娥。

大家可能对这个人比较陌生,但我说一本书,你会很熟悉——《安徒生童话故事集》,都看过吧,这本书也是石琴娥翻译的。

2、(ppt出示书的封面)师:这些就是你们从封面获得的信息,请你们再来看看这个书名,告诉我书中的主人公是谁?3、(ppt出示尼尔斯的图片)师:对了,就是这个男孩子,猜猜他有多大?(生猜)猜对了吗?(ppt出示书中对尼尔斯的描述,师读)4、师:你们身边有调皮捣蛋的人吗?他都做过那些调皮捣蛋的事?那这个尼尔斯到底有多么的调皮捣蛋呢?来看看一只叫五月玫瑰的奶牛对他的控诉吧。

(ppt出示书中片段,师读。

)5、师:我告诉你们,尼尔斯干过的坏事可远不止这些。

他曾扯过他家公鸡的鸡冠,揪过他家猫咪的尾巴,除此之外,他为了好玩竟然吊在奶牛的犄角上跳舞,为了解气,他用木头鞋揍一只叫小星星的奶牛……他做过的坏事多不多?难道不会受到惩罚吗?6、师:一只小精灵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决定惩罚惩罚尼尔斯,于是他就将尼尔斯变成了一个小人。

(ppt出示尼尔斯变小的图片)这个小人在一次偶然之下骑上了鹅背,开始了自己的旅行。

四、读目录。

1、师:你们知不知道尼尔斯骑着鹅都去了哪些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

(ppt出示书的目录)2、师: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通过目录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看着这本书的目录,谁能看出来尼尔斯都去过哪些地方?3、(目录中的地名变成红色)师:你们真厉害,这些用红色标注的小标题都是瑞典一些城市的名字,也是尼尔斯旅行过的一些地方。

你们想不想去这些城市参观参观,看看这些城市的风光?4、(ppt配乐播放书中城市的图片)师:尼尔斯在旅途中见识到了斯戈耐那像大方块布一样的土地;当他来到乌普萨拉时,他可没忘了去世界著名大学乌普萨兰大学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环游瑞典的旅行又怎么会少了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呢?在拉普兰他欣赏到了美丽的极光现象;在韦姆兰的旅途中,最让尼尔斯难忘的是那广袤的大森林;当尼尔斯在上空中俯瞰达尔斯兰时,那弯弯曲曲的河流就像明亮的绸带一般……五、片段赏析(一)卡尔斯克鲁纳1、师:这节课我要先带着你们一起去书中一个特殊的城市看看。

(ppt 配乐播放卡尔斯克鲁纳的图片,师解说。

)卡尔斯克鲁纳是瑞典东南部的一个城市,是瑞典唯一的海军基地,也是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军港基地。

2、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尼尔斯在鹅背上看到的卡尔斯克鲁纳和你们看到的一样吗?请几位同学来为我们读读书中的描述。

(ppt出示书中片段,请一组同学逐句朗读)3、师:尼尔斯眼中的卡尔斯克鲁纳神秘吧,多么光怪陆离啊,想不想知道尼尔斯在鹅背上俯瞰其它城市时看到的又是怎样一副景象?那就去看这本书吧,书中的描述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二)小组合作学习《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到不同城市的地域风光,而且在整个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好多有趣的故事,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对我们的表达也有很大的启发。

小组合作学习:1.《美丽的花园》哪些故事情节吸引你?2.《白鹤之舞》这一章,想一想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启发?选择其中的一篇展开阅读;先自读,再小组内交流。

总结:运用情节动态图,可以清楚的把握故事的情节变化过程,充分的感受故事的趣味性,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补充完善其中的情节变化过程,来充分感受故事中的趣味。

读了这本书中,相信同学们也能从中学到许多表达方面的知识,请同学们浏览《白鹤之舞》这一章,想一想在习作和表达上有哪些启发?总结:抓住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充分发挥合理的想象,就可以感受到所描写动物的活灵活现,这对于我们的习作表达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希望同学们可以加以应用。

(三)语文综合性探究活动1、师:同学们看,围绕整本书的内容,我们可以研究其中涉猎到的城市,也可以围绕有趣的故事来展开探究,还可以结合着作品中的表达,联系到我们自己的写作写作和生活,当然这本书还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分类,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能不能将文中的内容合理的分类。

每个小组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来提出自己的分类框架和标准。

2、师:每个小组可以选择其中感兴趣的1~2个研究点,来展开小组综合性探究活动,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且加以推进。

3、最后,同学们别忘了阅读“延伸阅读”和“品读思考部分”,结合其中的部分内容,说说自己成长的收获吧。

六、班级共读1、师:故事呀就讲到这儿,尼尔斯最后是回到家乡了还是继续旅行?他是恢复了原来的身高呢还是依旧那么袖珍?一切精彩尽在书中。

2、师:接下来的时间,请你们翻开《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和尼尔斯一起开始他的旅行。

(ppt播放阅读背景乐)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导读课城市风光(环境奇异)有趣故事(情节动态图神秘)精彩表达(动作神态想象).......《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学情分析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分析能力不断加强,形象思维走向深入,并且开始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萌芽。

对于语文学科中的各种能力、知识、方法、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都为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体现在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阅读的习惯,方法和知识体系的牢固程度都不一样。

就现阶段推广整本书阅读而言,一方面,有些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不够积极,很难坚持下去,另一方面,不少学生知识体系不够健全,经常出现知识和方法的混淆。

因此,在进行相关阅读板块时,往往由于知识把握不清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进度。

此外,在教学核心点的挖掘上,容易忽视学生的学情,或者对学生学情把握不到位,使教学知识点和学生学情出现错位,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在进行《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导读课时,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同时与学生语文核心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在兴趣、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协同发展。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效果分析从课后测评结果来看,全班共46人,有百分之90的同学,掌握了本课中的教学知识点。

充分理解了教学研究点的分类,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探究;对于教学中提到的环境描写,人物的细节描写及想象,以及情节动态图的理解,学生能够结合文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

全班共划分了14个研究小组,每一个研究小组,都能围绕教学中的研究点,选择其中的1~2个,提出本组研究计划,进行合理的分工,初步完成语文综合性学习计划;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全班全班100%的同学,能够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增强精神动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07年。

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都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整本书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结合着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生活以及学生的学情,积极拓展整本书阅读。

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本课活动内容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谈话导入,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猜书名引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三部分:观察封面,封面可以提供给学生很多的阅读信息,比如作者、译者、主人公的信息。

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就要引导学生怎样获取整本书阅读的信息,为接下来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部分:读目录,由目录中可以大体了解整本书阅读的内容。

第五部分:片段赏析,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划分不同的阅读板块。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板块信息中,进一步深入阅读。

第六:班级共读,在本课导入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拓展课外阅读。

二、重难点及整合资源。

1. 在阅读《卡尔斯克鲁纳》这一部分中,可以结合文中的环境描写,以及光怪陆离的感受来体会瑞士军港的特色。

在阅读此部分中,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比如青岛的特色,以及独特风光,将课内阅读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实现语文学习生活化。

2.在小组合作探究这一部分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自己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