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合集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恩格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他的许多理论中,生态自然观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当代社会也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

让我们来看看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他强调了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将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从而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的重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强调了自然对人类的赋予和限制,他的这些观点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当代社会有着重大的启示。

我们需要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所依赖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且环境的恢复和修复也需要长时间和大量的投入。

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推动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还提醒我们,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之上,否则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们需要认识到,自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不断调整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只有通过正确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也提醒我们,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努力来解决。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全球生态环境的共同保护和管理之上,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和哲学家,他在其著作中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生态自然观。

他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不仅是一种物质资源的利用,还包括对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当代社会和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我们应当从他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努力寻找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不足,他主要关注的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控制。

他也意识到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在他的著作中,他提出了一些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观点,这些观点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当代环境问题,还能够指导我们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会导致环境问题的恶化。

他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模式追求无限的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观点与当代环境问题的现实情况相契合,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确实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所致。

我们应当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观点中认识到,我们需要改变现行的生产和消费模式,降低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的理解也包含了生态平衡和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他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种平衡和秩序,人类的生产和活动应当尊重这种平衡和秩序。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当与自然的规律相符合,而不应当破坏自然的秩序。

这一观点对我们认识和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我们找到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对当代环境保护工作的启示。

我们应当重视和保护自然资源,努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提醒人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不能无限制地追求经济利益而损害生态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是世界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
学社会主义者之一,对于生态和自然的观察和理解也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他的生态自然观
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是相互关联过程的,并且认为生物个体和自然环境是相
互依存的。

马克思恩格斯坚持认为,自然环境是生命的基础,任何生物个体离开自然环境都无法
维持生命。

他认为任何为了经济利益而破坏自然的行为都是不可饶恕的错误。

在他看来,
环境问题是一种迫在眉睫的问题,人类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以
保护环境和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和生态的思想,对现在的环保和生态保护有很多启示和影响。

首先,他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当代环保理念的核心之一。

其次,他提出
了环境问题是一种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合作。

第三,他强调了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性,认为经济发展不能破坏自然环境。

第四,他提出了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认为环境问题只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解决。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是对我们今天面临的生态问题给予非常
重要的思想指导和借鉴。

他的观点提醒我们,自然环境保护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要重视人
和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深入探索科学方法来更好地解决生态
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是他们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独特理解,同时也是当代生态学的重要源头之一。

他们关注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以人类实践与自然相互作用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获得生活和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而自然环境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制度的改变会引发对自然环境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方式。

他们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历史演变,并将其纳入到社会发展的范畴之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当代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他们的生态自然观与当代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概念有着相似之处。

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由各种相互关联的生物和非生物元素组成的动态系统,人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种观点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提醒人们要保持对自然的尊重和谦虚态度。

他们的生态自然观对于解决当代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他们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过度经济增长和资源开发导致了自然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

他们主张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这对于当代社会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思考和行动任务。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制度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社会制度的变革会对自然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而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会对社会经济制度产生深远的冲击。

他们的观点呼吁我们要在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保护生态环境主题论文范文精选7篇

保护生态环境主题论文范文精选7篇

保护生态环境主题论文范文精选7篇写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老师为了加深我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此时就会要求我们利用所学的方法写一篇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作文应该怎么写吗?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护生态环境主题论文范文精选7篇”,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保护生态环境主题论文范文精选7篇【篇一】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开始关注全球环境状况,呼吁人类保护环境的历史盛会。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于1974年6月5日由《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建议并确立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蓝天之下你我他,优美环境靠大家,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只有尽到责任,才能使我们的家园更美丽蓝天之下你我他,优美环境靠大家,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自己,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家园。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让明天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

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环境,让草绿鸟儿欢歌,让我们的家园美丽,生机勃勃。

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就可以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达到共赢。

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我县生态环境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我们要从身边做起,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吧!我们是未来的主人,环保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人类必须明白,也许造成水污染的不是每一人,可收到环境污染的,必将是每一个人!大家将水污染这一现象重视起来,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水源,保护水源!近年来,水污染却非常严重,人们大量用水,或排放废水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恩格斯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社会学家,在他的著作中,他不仅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还提出了许多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

本文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出发,探讨其对当代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和借鉴。

马克思恩格斯是生态学思想的先驱之一。

他反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对自然界的掠夺和破坏,认为人类应该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关于生态保护的重要思想。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物质生产力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学说”,即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并且个体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激发了人类的思考和发展。

在其著作《资本论》中,他强调了人类生产活动的两个方面:物质生产和人类社会的生产。

他认为,要实现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的和谐发展,必须采取环保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劳动生态学的原则”的概念,即认为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改进劳动力的应用、提高其教育水平和使工人们更加关心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环境的质量往往与社会中的不平等和虐待工人的行为相关,持久的环境变化只有在工人们意识到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动来改进环境下才能尽快改善。

因此,他提倡改善劳动条件和工人阶级的生活,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不会影响社会的生产和经济利益。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是环境保护的关键。

他认为,只有通过科学方法和科技手段,才能清楚地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掌握环境保护的最新技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基于此,他反对技术专家自治,强调技术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时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平衡的发展。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学观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

我们应该强调环境和经济的平衡发展,鼓励并支持科技的研发,提高环境领域的教育水平并加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从而达到共同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环境与生态论文(精选五篇)

环境与生态论文(精选五篇)

环境与生态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环境与生态论文环境与生态论文坏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坏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坏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1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世界。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坏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我的家乡是河南,不久前豫皖两省发生跨省污染事件,近日安徽获得来自河南的首笔400万元污染赔款。

近年来,类似跨省界水污染纠纷呈逐年增加之势。

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以部门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相结合的流域管理体制,束缚了管理效力的发挥,加上流域上下游间的污染转嫁,存在流动性和不好定性等问题,增加了协调治理污染的难度。

前段时间,留言板接连收到不同地区有关地下水污染问题的留言。

3月14日,有浙江绍兴网友称,当地一在建污水沉井由于施工工艺原因,使用后可能会泄露,造成地下水及土壤污染,建议采取相关补救措施。

3月15日,河南网友发帖称,位于开封市通许县的某公司将工业污水通过深井排入地下,给周围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威胁。

两则留言都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回应,表示“未发现污水排入深井的情况”、“不靠的。

但类似留言的集中出现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民众对于当前地下水污染问题严重性的担忧。

据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无Ⅰ类地下水。

其中,直接可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仅占22.2%,且沿地下水流向下游逐渐变为以Ⅳ类地下水为主,至中部平原下游和滨海平原主要分布为Ⅴ类地下水。

这说明在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到了一个很严峻的地步。

几乎是与此项研究相佐证,近日,山东、河北等地相继爆出地下水污染事件,而当地环保部门的一些回应,更是引起媒体和网友的质疑。

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4篇_议论文范文_

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4篇_议论文范文_

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4篇,是使每个有道德的人所必须做的事,因为这个大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宝贵的地方。

人不仅来自于自然,也受之与自然。

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篇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它源源不断地向人们提供着丰富的资源,而人类却费尽心思,贪婪地似乎欲吮吸尽地球妈妈的每一滴乳汁……我曾有幸欣赏到周月泉大师的一个作品——漫画,它激发了人类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嘟嘟嘟!”一阵汽车喇叭声划破了夜晚的宁静,一位大卡车司机哼着小曲,开着大卡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爬上了一座浓雾弥漫的小山,向山窝中的一个小村落缓缓驶去。

刚到村庄,迎面走来一位不速之客——林正昆,林正昆一向贪图钱财,受世人唾弃。

司机向他挥了挥手,示意让他过来,对他说:“小伙子,你帮我砍树,油水可不少哦……”一提到“钱”,林正昆眯缝着的眼睛马上睁得比铜钱还大,说:“好!好!我马上去!”话音未落,他早已拿上斧子,奔出了十几米远。

来到小树林,“咚咚咚……”他敲敲这棵树,终于看见一棵壮实的,他便“唰唰”地砍了起来,一道刻痕越来越深,随着一声声“咔嚓”的声音,他的心越来越激动,可他还假充严肃,皱着眉头说:“这棵树里一定有虫,我要把它砍下来……”忽然,一阵翅膀“扑棱”声,一只啄木鸟停在林正昆的肩上,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看完了这幅漫画,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引起了我的深思,人的脑子里难道真的有虫吗?对,不过,它是一种思想虫,这种虫是自私的,是贪婪的,是无知的,他总能钩起人们对金钱的欲望,让人们把“保护环境”的宣言抛之脑后,难道保护环境就这么难吗?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还可以挡住沙尘暴、洪水……难道树做的这些还不足以让人们保护它吗?一直以来,我所到之处,哪片绿地里的花草树木不枝折花落?我总是拿一根木棍当“冲锋枪”,在草地里上演“小八路打鬼子”。

看了这幅漫画,我的脸唰的一下红了,我不就像漫画中的林正昆一样吗?俗话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首先,生态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观念和哲学基础,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自然观的必然要求和实践形式,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活动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其次,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从提出到逐步推行实施,也正在从实践的角度丰富和完善着生态自然观的思想内容。

然后,生态自然观孕育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又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了生态自然观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总之,两者相互依存,互为促进,不可分割。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系统的辩证的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而现代生态自然观的实践行为缓解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危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种关注从某个角度上讲已远远超过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民族种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共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家园--地球。

对生态危机的关注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原有的思维方式、生产及消费方式、发展模式、意识形态、伦理观、发展观,以及世界各国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前途和命运。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任何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又一次重新走到一起。

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20世纪后50年全球环境遭到空前严重破坏和污染,并被一些生态学家、政治家称为20世纪人类犯下的三大愚蠢行为之一和“第三次世界大战”。

“地球日”发起人盖洛德·纳尔逊曾精辟说道:来自自然的威胁(生态危机)是比战争更为危险的挑战,从德国和日本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起来,但没有一个国家能从被毁坏的自然环境中迅速崛起。

50年代以后,世界环境相继出现”温室效应”、大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日趋严重、有毒化学物质扩散、人口爆炸、土壤侵蚀、森林锐减、陆地沙漠化扩大、水资源污染和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十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全球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正残酷地撕毁人类关于未来的每一个美好愿望和梦想,这一影响不仅会殃及一代、两代人,而且将影响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生存繁衍。

全球环境问题及生态危机从以下一些数据和事实我们就可窥见一斑。

例如,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物种消失的速率较过去6500万年之中的任何时期都要快上1000倍,大约每天有100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20世纪以来,全世界哺乳动物中3800多种中已有110种和亚种灭绝,另外还有600多种动物和25000余种植物正濒临灭绝。

生态学家指出,迄今为止,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如要使其自然恢复至少要一亿年以上。

水污染使人类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据统计有17亿以上的人没有适当安全饮用水供应,30多亿人没有适当的卫生设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项调查指出,在第三世界由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导致的死亡
人数达2.5万人。

再如1983~1984年埃塞俄比亚因植被破坏、土壤流失形成的特大旱灾使得100万人因饥饿而死亡,1991~1992年,非洲大陆12个国家持续旱灾,使得约3500万人濒临死亡。

因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重,中国古文明中心的发源地--黄河,目前年断流最长达227天,与此同时,长江由于洞庭湖等大湖泥沙淤积加速,湖体面积和容量正逐年锐减,洞庭湖1825年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1949年减少到4360平方公里,到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时湖面面积仅为2653平方公里,据此缩减速度,洞庭湖将可能在不到200年的时间内成为又一个”罗布泊”,从中国自然地理图册上消失。

目前,长江中下游防洪大堤也逐年升高,“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悲剧在不远的将来又将可能在长江重演。

今年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多次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天气,再次使得中国人感受到了环境破坏程度之深和距离之近。

全球环境恶化的直接后果就是经济损失。

据估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人民币,这相当于20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

仅1998年长江洪水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亿人民币,而每年全世界因环境污染和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低于2.5万亿美元。

因此,生态学家指出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遭受地球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已直接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持续发展,生态危机已经超越局部区域而具有全球性质,来自于生态危机的威胁,已远远超过战争、瘟疫,保护地球家园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1]。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能只消极地适应,而应该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

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才能形成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

因此,自然观既不象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象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

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2]。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在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神话形态的自然观,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日趋明显。

唯心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形态。

在古代,人们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

近代科学深入自然界的各个细节进行孤立静止的考察,由此产生形而上学自然观。

现代科学则日益广泛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展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这一科学的自然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生态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

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相对于自然世界来说,人类社会有本质不同。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更有社会属性。

生态文明的自然观把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理解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认为自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有机的、内在的、动态
发展的,因而,人对自然不可能做出完全客观而又绝对准确的描述,人对自然的认识过程只能是一个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

所以,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在自然面前将保持一种理智的谦卑态度。

人们不再寻求对自然的控制,而是力图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技术不再是征服自然的工具,而是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助手。

高度认可并维护自然的内在价值是生态自然观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生态自然观看来,人虽然是大自然进化出来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存在物,但并不是自然界中惟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

人的价值只是自然价值的延伸和升华。

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的内在价值也不可能大于作为整体的自然的内在价值。

人与自然界的其它存在物都是一个巨大的存在之链上的环节。

因此,人类应珍惜并努力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和价值的多样性。

生态自然观还高度重视人在大自然中的独特价值和主体地位。

在它看来,人的这种独特价值和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人是大自然中惟一具有道德意识的存在物,能够认识到大自然创造、维持和促进众多生命的潜能和趋势,并能够用道德理想来约束自己对待大自然的行为,自觉地维护和促进大自然的这种潜能和趋势。

因此,在生态文明时代,人们将超越工业文明时代那种认为保护环境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的肤浅的环保
观点,把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视为实现人的价值和主体性的重要方式。

生态文明将从文明重建的高度,重新确立人在大自然中的地位,把关心其它物种的命运视为人的一项道德使命,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视为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和文明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3]。

所以,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及发展对大到世界,小到每个人都有积极的意义,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身为当代有志青年的我们,更应该去学习和了解生态自然观,在将来的生活中时刻注意生态的重要,并以自己的行为去感染身边的每个人。

参考文献:
[1]关伯仁主编.环境科学基础教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2]黄顺基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王伯鲁主编.科学技术教程—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