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汉族民歌分类

合集下载

汉族民歌的分类与特点

汉族民歌的分类与特点

音乐感受:请说出“小调”的特点
• 曲调性强,旋 律流畅,婉转 曲折,表现力 强.
A
12
中国民歌体裁的区别
劳动场合
坚毅、质朴 粗犷、豪放
一人领 众人合
山间、田 野、牧场 旋律舒展
独唱、对唱
服务劳动 鼓舞斗志
A
抒发感情
城镇集市 优美抒情 伴奏表演
用于表演
13
听歌辨析
•曲1 •曲2 •曲3 •曲4 •曲5
主讲 梁晓雯
A
1
汉族民歌的体裁: 劳动号子 、山歌 、小调。
A
2
劳动号子:也称“号子”是人们在发展中 为适应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一种和劳 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它 在劳动中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调剂振奋 精神,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
A
3
A
4
欣赏音乐作品:《澧水船夫号子》
A
14
中国民歌欣赏
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 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 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 民族性格。
------舒曼
A
15
音乐奔放、 嘹亮、开朗, 曲调悠长,广 泛使用自由延 长音和拖腔。
A
9
“小调”:又称“小曲”,产生于日常 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
《茉莉花》(江苏民歌):这是我 国民间小曲流传最广的优秀曲目之一。 它借茉莉花抒发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描写江南水乡人细腻的性格。曲调优 美抒情、结构规则匀称。
A
10
A
11
A
5
音乐感受:请说出“号子”的特点。
曲调铿锵激昂节奏更固 定,沉着有力。一人领众 人和。音乐风格坚”:一般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 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著名的汉族民歌-素材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著名的汉族民歌-素材

民歌分区东北平原民歌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部、苏北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区,基本上是一个沿海平原地带。

使用东部北方方言。

这里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

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沂蒙山小调》、《小看戏》等等。

西北高原民歌包括山西、陕西中部与北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

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岭以北。

使用西北方言。

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以及“花儿”。

其次为秧歌、小调。

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刨洋芋》、《绣金匾》等。

江淮民歌包括淮河流域的苏中、苏北、安徽大部、西面以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

使用江淮方言。

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山歌次之。

闻名的曲目有《茉莉花》、《杨柳青》、《凤阳花鼓》、《彼根芦柴花》等。

江浙平原民歌包括江苏南部、上海、以及浙江大部,乃古代的吴、越之地。

使用方言为吴语。

民歌以小调为主,闻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哭七七》、《对鸟》等。

闽台民歌包括福建大部、台湾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

福建与台湾自古以来就有文化的渊源关系,台湾当地汉族一直使用闽南语,此外,两地还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戏曲、说唱音乐等。

民歌以山歌、耘田诗、小调突出,闻名的曲目有《采茶扑蝶》、《茶童歌》、《天乌乌》等。

粤地民歌包括珠江流域的广东大部,广西东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区,北面以南岭为界与赣民歌区相邻。

使用粤方言。

过去广大渔民为该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

民歌以渔歌——咸水歌最为突出。

闻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调》、《哩哩美》等。

江汉平原民歌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带。

使用西南方言。

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灯歌、小调、风俗歌、山歌。

闻名的曲目有《黄四姐》、《洪湖渔歌》等。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汉族民歌是中国汉族民间音乐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各个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的体裁多样,有分为多种类型和特点。

一、 narrative是指用歌词叙述故事、情感或事件的民歌体裁。

叙事民歌是汉族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常见于老百姓的聚会、婚礼、丧礼等场合。

歌词通常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表达主题。

比如,《战马奔腾黄河水》、《走西口》等。

三、 lyric是指表达个人情感、爱情、赞美等主题的民歌体裁。

这种体裁通常以抒发情感、诉说心声为目的,歌词简洁明了,旋律悦耳动人,往往能引发听众的共鸣。

比如,《春天的故事》、《我爱台儿庄》等。

四、 work song是指用于劳动场合,伴随着劳动节奏的民歌体裁。

这种体裁的歌词通常反映农民劳动的辛苦与喜悦,旋律欢快、朗朗上口,能够激发工作的热情和斗志。

比如,《唱支山歌给党听》、《打渔歌》等。

五、 religious是指以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露出的民歌体裁。

这种体裁歌词通常富有宗教性和神圣感,旋律庄重悠扬,能够表达对神明的崇敬和追求超越的心理。

比如,《光明行》、《万相之母》等。

除了以上几种体裁外,汉族民歌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一、旋律优美动听。

汉族民歌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为特点,旋律通常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二、歌词意境丰富。

汉族民歌的歌词通常包含着丰富的意境,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观、生活场景以及人们的情感。

三、表达真情实感。

汉族民歌的歌词通常质朴真实,能够真实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四、喜庆活泼。

汉族民歌普遍具有喜庆、活泼的特点,这正体现了中国人民向往幸福、欢快生活的心情。

总之,汉族民歌作为中国汉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表达了汉族民间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情感,也展示了中国古老文明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是现代社会中,汉族民歌都始终承载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表达,继续为人们带来温暖和感动。

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

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

信天游:
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流行于陕 西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 区,结构短小,曲调奔放,感情炽烈,具有浓 厚的抒咏性。 第一乐句自由延伸,第二乐句一 气呵成,上、下句在反复中略有变化。
山曲:
主要流传在山西西北部和陕西一带,内 容多为情歌,少部分内容为“走西口”。乐 曲结构短小,多为上下句结构,旋律起伏度 较大。
3、特点
小调的曲调流畅,节奏规整,结构均衡,有乐 器伴奏,它的歌词不是即兴创作,而是通过一定的 传授关系和唱本来传播,比较固定。运用“四季”、 “五更”、 “十二月”等来联缀多段歌词,是我国 小调的最大特色。
五、长歌
1、定义
它大多是在一些风俗性的活动中演唱,结 构长大,有着特定的演唱传统。
2、种类 长歌一般都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民间的风
(3)放牧山歌:是放牧者在田野劳动时为吆 喝牲畜或问答逗趣所唱的山歌,主要为农村的
少年儿童所唱。
3、山歌的特点
山歌的内容非常广泛,歌词常带有即兴 性,它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与和腔 等,节奏自由,音调悠长。
四、小调
1、定义:它是我国民歌数量最多的一类,或称 “小曲”,一般地说:山歌就是“山野之曲”, 小调就是“里巷之曲”。也就是说,除了劳动 号子和山歌之外,各种日常歌唱的小型民歌都 可以归入这一类。
峡江号子王 胡振浩
每一种号子的音乐,都和这种劳动动作 的特点紧密地联系着。不同的劳动,产生不 同的音乐形象(不同的音调和节奏),以及 不同的曲式结构和歌唱形式。
劳动号子的歌词,往往是劳动者在劳动 中即兴随口编制出来的。它们的内容不限于 和劳动直接联系的事情,还广泛地包括有各 种叙事的、诙谐的、以及爱情生活的题材。
三、山歌1、定义:它是泛指除劳号子以外的各种山 野歌曲,是人民在劳动生活中自由抒发内心 情感的一种抒情小曲。

汉族民歌鉴赏作文

汉族民歌鉴赏作文

汉族民歌鉴赏作文汉族民间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被人们广泛传播,一代一代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歌曲中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期望,薪火相传,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

汉族民间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部分。

1.民间歌曲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

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

汉族民歌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在此我重点说说山歌。

山歌多在野外歌唱,环境空旷,不受劳动的限制,歌唱者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发内心情绪,因此,山歌的特点一般是节奏比较自由,音调比较悠长,在演唱时,往往可以根据歌唱者当时的情感需要,时而延长、时而缩短它的节奏,曲调也有自由的变化。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表情达意的特殊方式,它承载着客家人真挚的思想感情。

在客家山歌中,数量最多、最精彩的是爱情题材的山歌。

歌者大多数是不识字的耕夫农妇,歌声缘情而发,天真而又直率,艰辛的劳动和朴实无华的生活是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客家爱情山歌语言生动朴素,贯穿歌中的感情真挚热烈,抒发了客家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和思念之情,表现爱情的悲欢离合。

他们借山歌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例如,青年男女初次相识,互相有了好感,男方会用山歌试探对方的心意:“十八老妹嘀嘀亲,浑水过河不知深,丢个石子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

”他们还借山歌表达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

又如:“生要恋还死要恋,不怕刀枪架眼前。

杀头好比风吹帽,坐监好比游花园。

”这首山歌直接表现爱情中的男女为了爱情不怕死不怕受折磨,为了两个人的爱情敢于冲破一切势力,敢于用热血和生命为代价,生死都要相爱的信念,去追求诚挚的爱情,这就是他们冲破封建罗网的最直接呐喊。

高中音乐_《汉族民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汉族民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汉族民歌》教案一、教学理念“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是普通高中课程《音乐鉴赏》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课通过对《黄河船工号子》、《赶牲灵》、《无锡景》等几首汉族民歌的听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让学生主动探究汉族民歌的体裁形式、风格特点、表现手段等方面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今后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推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奠定良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体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l.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对山歌》片断,体验山歌的风格特点和参与课堂互动的感受和气氛。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重难点师生合作演唱《对山歌》这一环节的引导、把握和组织。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2009年,在山东省召开的第11届全运会上,当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运动会开幕后,随着热烈的掌声和绚烂的烟花,一起飘扬在运动场上空的还有一段十分优美的旋律,其中包含着一首民歌的主旋律,是哪首歌的呢?下面:我来回放一下当时的视频片段,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后我要提问。

2/42 5 | 323 | 53 21 | 2 —| 2 5 | 32 3 | 56 56 .| 1 —|12 3 | 23 5 | 65 3 1 | 2 —| 32 16.| 1·12 | 3 2 |6 5 | 5 —| 5 —‖师:这段音乐中有哪首歌曲的主旋律呢?是什么地方的民歌?生:是我们山东的《沂蒙山小调》师:同学们说的没错,这是我们山东的民歌《沂蒙山小调》,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唱一下《沂蒙山小调》的第一段好吗?(师生同唱《沂蒙山小调》第一段)师:在山东承办的这样一次盛会上,这一段音乐的出现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山东的文化精神,成为我们山东形象的另一种体现。

汉族民歌的分类与特点

汉族民歌的分类与特点

汉族民歌的分类与特点汉族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汉族民歌的分类和特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遗产。

一、分类从音乐内容上来看,汉族民歌可以分为工农、城市和山歌三种类型。

1. 工农民歌:以劳动生活为主题,反映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生活、情感和精神面貌,通常由男、女唱组合而成。

工农民歌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革命英雄和先进人物中广泛传唱。

2. 城市民歌:在城市和工矿企业中产生和流传的民歌,通常反映的是城市工人、贫苦市民的生活情感,歌词常常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3. 山歌:主要流传于山区和偏远地区的民歌,歌词多为六言或七言句式,反映山区生活的艰苦和人民的乐观向上精神。

1. 吟唱式民歌:是指传统的民歌形式,歌唱者通常是当地的民间艺人,他们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婚礼、葬礼等普通的社交活动中演唱,形式多为独唱和小组合唱。

2. 剧场式民歌:是指在剧场和广播电视中演出的民歌,这种形式通常需要用舞蹈、乐器、剧场化的表演等方式来体现视听效果,在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二、特点1. 音乐旋律优美、简洁明了,易于入耳记忆,是一种充满动感和线性美的音乐形式。

2. 民歌歌词多是平实、朴素、自然、直接的语言风格,歌词的内容多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与爱情等方面,是中国人民的口头故事库。

3. 民歌在表达情感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巧,通过节奏的起伏、音高和力度的变换,能够表现出各种情感,如欢乐、忧伤、渴望、痛苦等,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心灵。

4. 民歌在演唱方式上,则有着饱满、激昂、淳朴的特点,歌唱者往往在演唱时也会加入一些动作,如手势、面部表情等,以表达更为丰富的意味。

总之,汉族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雄浑、平易、真实的艺术表达,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民族艺术的重要源泉。

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上)

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上)

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上)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上)近似色彩是在颜色的世界中,指的是颜色之间具有相近或相似色调的特征。

而在音乐的世界中,音色所传达的情感和氛围同样具有近似色彩的特点。

汉族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展现出丰富多样的音色特点。

本文将探讨汉族民歌在近似色彩区的划分。

汉族民歌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各个地区。

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汉族民歌在音色上呈现出多样性。

根据音调的高低、音色的明暗、音量的大小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将汉族民歌的近似色彩划分为明亮色彩、暗调色彩、柔和色彩和激昂色彩等四个区域。

明亮色彩区是指那些音调高亢、音色明亮、音量较大的民歌。

这些民歌通常表达着乐观、积极、充满希望的情感。

常见的明亮色彩区的代表是《茉莉花》、《听浪费农》等。

这些作品的音调高亢明朗,给人以振奋和舒畅的感觉,象征着一种向上的力量。

暗调色彩区则是代表音调较低、音色较暗沉的民歌作品。

这些民歌通常表达着忧伤、悲痛或深沉的情感。

代表作品如《刘三姐》、《地道战》等。

这些作品音调低沉,音色柔和而深情,给人一种凄凉、哀怨的感觉,代表着一种沉思和沉默的情感。

柔和色彩区是指音调温和、音色柔和的民歌作品。

这些民歌通常表达着和谐、温情、亲昵的情感。

代表作品如《明月几时有》、《套马杆》等。

这些作品的音调轻柔、音色温暖,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象征着一种友爱和亲近的情感。

激昂色彩区则是音调高亢、音色明亮但又富有激情的民歌作品。

这些民歌通常表达着激情、奔放、豪迈的情感。

代表作品如《恰似你的温柔》、《喀秋莎》等。

这些作品的音调高亢、音色明亮,充满活力和情感的张力,象征着一种热情和坚韧。

汉族民歌的近似色彩区划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歌的音响美。

不同的近似色彩区代表了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反映了不同的地域、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种划分帮助我们从视听的角度去感受汉族民歌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一领众和等。常有乐器伴奏。
(5)常见的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
以上就是福建教师招考为您整理推荐的汉族民歌分类归纳梳理,希望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小学音乐基本乐理
名师答疑:
徐老师任老师陈老师詹老师郭老师
小学是学生的音乐启蒙阶段,很多孩子都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惊人的天赋。本文根据福建教师招考中小学音乐考试大纲的要求,梳理了基本乐理,方便大家更加顺利地开展学习。
小学音乐教案
一、基础知识
1.人声可分为童声、男声、女声三大类,男声可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三大类,女声可分为( 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三大类。
2.民歌大致可分为: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刚劲有力的叫( 劳动号子),大多在山野劳动是歌唱,旋律爽朗朴素,节奏自由舒展的叫(山歌 ),旋律流畅抒情,节奏整齐的叫( 小调)。
2.认识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顿音记号、连线、升级号、强弱记号。
3.掌握二、三、四拍子的指挥简单手势。
4.初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并能简述音乐含义。
5.了解简单的音乐创编知识,间奏、乐器等。
五年级:
1.熟练掌握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六拍子拍号)。
2.唱准装饰音和带记号的音。
3.欣赏的音乐能够有一定自己的见解。
3.(民族乐器)弦乐组 管乐组 弹拨乐组 打击乐组 (西洋乐器)键盘乐器 打击乐器 铜管乐器 木管乐器 弦乐器
4.聂耳歌曲:《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大路歌》、《新女性》、《义勇军进行曲》乐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山国情侣》
5.中国的人民音乐家——聂耳
歌曲之王—— 舒伯特
乐圣——贝多芬
(4)曲式结构:大部分短小单纯、多样化。密集性与抒情性相结合。南方的山歌中四乐句单乐段较多。
3.小调
(1)结构较为严谨、即兴性少。转向定型化,艺术上较成熟。
(2)旋律性强、曲调流畅而优美。有着曲折、多样的旋法。
(3)节奏、节拍多规整、均衡。南方小调节奏较平稳、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歌词比较固定。
12.演唱:能用轻声高位、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清晰、整齐、细腻)
13.打击乐器:
(1)长音乐器:三角铁、碰钟、锣、镲。
(2)短音乐器:双响筒、串铃、铃鼓、木鱼、锣鼓、响板。
二年级:
1.要学会手势音阶,唱准,能够听唱歌曲,认识简单音符。
2.认识弱起小节。
3.认识附点
4.认识反复记号,知道其作用。
5.认识字母谱,用唱名唱出旋律。
3.风格色彩分类法
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
二、常见题材类型
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1.劳动号子又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6.认识重音记号, 顿音记号。
7.十六分音符。
8.前十六、后十六、四十六 。
三年级:
1.会识谱唱歌。
2.掌握个别音符时值。
3.认识升降记号,掌握其作用。
4.巩固弱起小节的唱法。
5.复习附点的知识,将附点音符唱准。
6.认识五线谱中的八分休止符。
四年级:
1.要进入二声部训练,能够识唱整首歌曲乐谱,能够听出敲击的节奏,并记录。可自己创编节奏。
2.山歌
(1)山歌歌词:反映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兴创作,歌词以七字句为主,较多使用衬词,山歌中最多使用语气衬词,语气衬词与自由延长音或拖腔的结合,形成山歌独有的特征。
(2)山歌音乐:奔放、嘹亮。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与拖腔。自由延长音与曲首、曲尾的呼唤性衬词结合形成前腔或后腔,为山歌所独有的特征。
(3)歌唱形式:独唱居多,另有对唱,数人接唱、齐唱、一领众和等。
1.按体裁形式分类
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2)唱词带有很强的即兴性,其内容广泛,有叙事的,有抒情的,有诙谐的,有爱情的,也有的索性就是唱现场的情景。
(3)工种性强,拉纤的、撑船的、撒网的、起锚的、搬运的、挑担的、装卸的、打夯的、伐木的、采石的、插秧的、舂米的、打麦的、车水的,各不相同。打夯时唱的号子,要求节奏规整有力;挑担时唱的号子,要求节奏短促轻捷;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唱的划船号子,节奏悠长舒展,旋律逶迤起伏。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
音乐神童—— 莫扎特
俄罗斯之魂——柴科夫斯基
钢琴诗人——肖邦
二、阶段培养
一年级:
1.要掌握好歌曲节奏,认识五线谱或简谱音阶,要学会说唱音高,纠正走调。
2.节奏:能读出四分、和八分节奏的不同。
3.节拍:能感觉出两拍子和三拍子,四拍子的不同。
4.音:能听辩出音的长短、高低。
5.连音线、增时线、减时线、三连音。
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六年级:
1.能够很快识谱唱歌,并且可以进入三声部练习,可以很准确的演唱本学期要求掌握的戏曲片段。
2.欣赏曲目可以更加广泛,培养学生深层次欣赏能力。
3.掌握二、三、四拍子的指挥简单手势。
4.节奏摸进主要训练节奏与节拍的同时进行。
5.认识了解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
以上就是福建教师招考为您整理推荐的基本乐理归纳梳理,希望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2.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
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6.反复记号、C大调音阶:12345671。
7.音符:5----,5--,5-,5,八分音符。
8.休止符:0----,0---,0-,0,八分休止符。
9.情绪:欢快的,优美的,活泼的,悲伤地,天真的。
10.速度:快,慢,稍快,
11.力度:f—强,mf—中强,ff—很强。P—弱,pp—中弱,PPP—很弱。
音乐:汉族民歌分类
中学阶段应该注重对孩子们的乐理知识教学,本文根据福建教师招考中考试大纲对小学音乐的要求,梳理了汉族民歌分类,方便大家更加顺利地开展学习。
一、中国民歌的分类
民歌的分类一直是民歌研究工作中的重点课题,不同的分类方法表明了不同的研究角度。除了音乐学外,文学、历史、民俗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也要对民歌进行分类研究。由于目的和方法不同,以及研究阶段的不同,民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常见的有:
2.山歌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花儿、山曲、爬山调、 神歌。
3.小调分为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绣荷包调、剪靛 花调)、地方性小调、歌舞性小调(花鼓调、灯调、花灯调、采茶调、秧歌调、跑旱一般都是坚毅质朴、粗犷豪迈,节奏富有律动性,音乐材料常重复使用。劳动强度大的活,号子唱得简单些,劳动强度小,音乐上就会花哨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