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公路设计计算说明书

合集下载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一级公路路面结构设计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一级公路路面结构设计

公路自然区划Ⅳ区一级公路路面结构设计The Design On The Road Surface Structure Of A Class-A Highway In ⅣRank Nature Division For Highway作者姓名:张孝龙专业、班级:道桥0903学号:8指导教师:魏海霞设计时间:2012-6-10河南理工大学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目录1 引言 (2)2 新建沥青路面设计及计算 (3)基本资料 (3)2.1.1自然地理条件 (3)2.1.2土基回弹模量 (3)2.1.3交通量及其年增长率和设计年限 (3)2.1.4设计轴载 (3)初拟路面结构 (6)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设计参数的确定 (6)2.3.1试验材料的确定 (6)2.3.2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略) (6)2.3.3路面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确定 (6)2.3.4路面材料劈裂强度测定 (7)路面结构层厚度确定 (7)2.4.1方案一的结构厚度计算 (7)2.4.2验算防冻厚度 (9)2.4.3计算机计算过程对比 (9)3、新建普通混凝土路面设计及计算 (13)基本资料 (13)3.1.1自然地理条件 (13)3.1.2土基回弹模量 (13)3.1.3交通量及其年增长率和设计年限 (13)3.1.4设计轴载 (14)初拟路面结构 (16)路面材料参数确定 (16)荷载疲劳应力 (17)温度疲劳应力 (17)可靠度系数确定 (18)极限状态方程验算 (18)附图 (19)致谢 (21)参考文献 (22)公路自然区划IV区一级公路路面结构设计1 引言某地(IV区)拟建一级公路,设计年限为15年,土基为粉质土,确定土基的稠度为,回弹模量取36MPa,路基干湿状态为中湿状态。

有关资料如下:1.初始条件:在双轮组(或多轮组)货车型号中自行选取,型号不少于7种(如表1),日交通量自拟,保证计算的交通等级属于重交通或特重交通。

S1-1-1总说明一级公路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S1-1-1总说明一级公路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总说明一、任务依据根据湖南文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我的设计任务是负责某一级公路(K15+300~K16+700)地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二、路线走向及工程概况本段是某国道的一段,是一条公路运输的主干线,担负着重要的运输任务,起于K15+300,止于K16+700,全长1.40km,路线呈南北走向。

主要工程有:涵洞3道,通道1座。

三、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沿线地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较小。

地貌以河湖冲积平原、侵蚀剥蚀岗地、丘陵为主。

平原区水塘,水田较多。

丘陵区多为灌木、经济林覆盖。

冲沟及谷地中分布有水塘及农田。

路线通过地段地层较简单,地层岩性由新至老为第四系全新统、第四系更新统、寒武系中、上统等。

路线所经区域地质构造较为简单,路线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洞庭湖沉降带。

由于受邻近其他构造体系的影响,构造线呈北东走向,大的构造有河伏—临澧隐伏断裂等。

河伏—临澧隐伏断裂位于河伏山以东,大致沿老国道207展布,走向15~20。

断裂两侧下沉积了厚150m的上第三系和80m的第四系,东侧上升,仅分布有厚10~20m的残坡积红色粘土,断裂两侧水系极不对称,反映断裂近期仍在继续活动。

路线走向与该断裂走向夹角很小,距离约为0.5~3Km,位于该断裂的东北盘上,在本路段范围内没有遇到该断裂。

路线穿越西洞庭湖坳陷盆地、道水断陷盆地,盆地开阔,本设计路段岩层为单斜构造,岩层产状较单一、平缓,倾角为10°~25°左右,受河伏—临澧隐伏断裂及其次一级断裂的影响,地质条件复杂,硅化灰岩中岩溶特别发育,岩层顶面变化较大,节理裂隙发育。

根据国家地震局发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路段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应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地震设防。

本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长、四季分明、春多潮湿阴雨、夏多暴雨高温,伏秋易旱、冬少严寒。

说明(路基宽24.5m公路—I级说明及CAD图)

说明(路基宽24.5m公路—I级说明及CAD图)

第四篇路基、路面及排水一、路基1、设计依据本路段路基设计,根据沿线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及外业调查资料进行设计。

2、路基横断面本路段路基宽度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规定的设计速度为80Km/h一级公路的几何尺寸进行设计,路基宽24.5m,其中路面行车道宽度为2×7.5m,两侧各设2.5m硬路肩,0.75m土路肩;中央分隔带2.0m,两侧各设0.5m路缘带。

详见路基标准横断面。

在边沟外缘,填方坡脚(或坡脚排水沟外缘)、挖方坡顶(或坡顶截水沟外边缘)外侧3.0m以内为公路用地范围。

3、路基高度本路段路基高度4、路基边坡①填方路段填方边坡高度小于8.0m时,边坡率为1:1.5,当边坡高度大于8.0m 小于20m时,其超过部分的下部边坡率应放缓一级,采用1:1.75。

②挖方路段挖方边坡设计以工程类比法为主,根据岩石风化、破碎程度及开挖边坡高度来确定边坡率。

土质密实的边坡,其边坡率采用1:1。

5、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该路段结合地形、土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确定的排水原则:排水系统畅通,不产生积水。

本路段经过地形为平原区,路基排水主要采用浆砌矩形边沟、浆砌梯形边沟等排水设施排除;路面降水主要通过路面横坡自行分散排除。

①浆砌矩形边沟:在挖方路段设置M7.5浆砌片石矩形边沟,断面尺寸为底宽0.8m,深0.6m;边沟内侧、顶面及底面均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每隔10~15m设伸缩缝一道,缝内填塞沥青麻絮;泄水孔间距为3m。

②浆砌梯形排水沟:在填方路段设置C20预制块排水沟,设10cm砂砾垫层,具体尺寸参见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图(边沟、排水沟)。

6、路基防护挡墙的型式主要是重力式路肩墙和重力式路堤墙,具体参见挡墙设计图。

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实例

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实例

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实例一级公路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速公路,需要经过严格的设计计算才能确保路面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一个实例,包括路基设计、沥青路面厚度计算以及路面结构层的设计。

1.路基设计:路基是公路的基础层,承受着交通荷载的传递和分布。

路基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土质和胀缩性,交通量和荷载频率,基床沉降和变形,以及排水和防渗等。

在这个实例中,我们以典型的路基设计参数为例进行计算。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假设路基的土质为砂土,没有明显的胀缩性。

交通量为每天6000辆,荷载频率为20,基床沉降和变形可容许值为30mm,路基的排水和防渗设计要求满足A2级。

计算方法:首先,计算基床厚度:H_base = 0.05 * N * P * f (单位:m)其中,N为每天通过的车辆数,P为荷载频率,f为修正系数,根据表1查得当P=20时,f=1.0。

带入数据,我们得到基床厚度 H_base = 0.05 * 6000 * 20 * 1.0 = 600mm。

然后,计算沥青路面的修正系数 k :k = H_base / (H_base + H) ,其中,H为沥青路面厚度。

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可以选择不同宽度的沥青路面厚度。

2.沥青路面厚度计算:在这个实例中,我们选择沥青路面的宽度为6m,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沥青路面的厚度。

计算方法:首先,计算水平交通荷载分布系数:Z=1.28+0.03W+0.003W^2,其中,W为车道的有效宽度。

带入数据,我们得到Z=1.28+0.03*6+0.003*6^2=1.67然后,计算沥青路面最小厚度:H_min = (P * Z) / k ,其中,P为荷载频率。

带入数据,我们得到H_min = (20 * 1.67) / (0.6) ≈ 55.7mm。

最后,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沥青路面厚度为70mm。

3.路面结构层设计:路面结构层是由多层不同材料组成的,可以有效地承受交通荷载并分散载荷。

云南省某一级公路综合设计设计总说明

云南省某一级公路综合设计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书1.任务依据1.1任务依据本路线在云南境内,根据所给的参数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设计任务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通过交通量计算,确定为双向四车道,由规范查得此路设计车速为60Km/h,整个路段的最大纵坡不大于6%,同时为满足纵向排水的需要,纵向坡度不低于0.3%-0.5%。

路面宽度23m,最大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1.2设计标准1.2.1主要标准、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2003(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3(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6(10).《公路工程预算定额》1996年版(1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1.2.2主要技术指标表-1 主要技术指标表12.设计主要过程2.1工程的性质和作用(1)性质:该工程是云南省一级公路第1标段,属于山区,地质条件良好,适合建设一级公路。

(2)作用:该工程主要是联结昆明和桂林两个地区的路线,缓解两地区间目前紧张的交通状况,加快两地区的发展,并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兼顾防洪和景观功能设计,使线形设计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2.2总体设计的原则该工程的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进行综合考虑,做到合理利用地形,遵循路线设计标准,达到路线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

结合本工程沿线的地形、地物、地质、水文、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合理使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尽量减少拆迁,以降低工程造价。

同时本设计着重公路景观设计,使其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公路一级路 说明书

公路一级路 说明书

1 概述1.1 任务依据受xxx交通局的委托,我公司对xxx新建工程进行了勘察设计。

全线分为3段进行设计,第一段为K0+000-K7+170,第二段为K7+170-K10+455.424,第三段为AK0+000-AK0+735.296。

1.2 技术标准本设计执行交通部标准,同时执行辽宁省“十一五”公路技术政策,主要设计技术标准包括:1.2.1 K0+000-K7+170公路等级: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 km/h;最大纵坡:5%最小坡长:200m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250 m竖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凸):3000 m(凹):2000 m设计安全等级:二级;环境类别:Ⅱ类桥涵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桥涵为1/100;路基、路面宽度:全线路面宽度为21.5米,两侧各有0.75米的土路肩,路基宽度为23米;小桥涵与路基同宽,大中桥与路面同宽。

1.3 测设经过根据委托要求,我公司设计人员于2009年2月进入现场,进行外业勘测。

首先用1:10000地形图做路线方案选定,然后依据选定方案沿线布设控制点及水准点,并结合实际地形、环境等进行选定方案的局部调整。

导线点采用北京54坐标系统,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统。

依据交通部发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等标准进行施工图设计。

1.4 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第一段(一级路部分)K0+000-K7+170路线起于xK34+100处,终点位于x,起讫桩号为K0+000—K7+170,长度7.17公里。

路线途经夹xxxx中间控制点有大沙河、引碧入连工程引水工程水渠、鹤大公路沿线交叉的公路:xxx沿途所经河流:大沙河流域。

2 沿线地质环境2.1沿线地形、地质:本工程路线通过山区台地,纵向有起伏,但高差不大,地表层为种植土和砂砾土,1.0m以下为碎石土及强风化片麻岩。

某一级公路涵洞设计说明

某一级公路涵洞设计说明

桥涵设计说明十二、涵洞工程1、设计标准(1)设计结构工作年限:50年;(2)结构安全等级:二级(3)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公路—Ⅰ级;(4)设计洪水频率:1/100;(5)环境类别:Ⅰ类环境。

2、现状涵洞概况本路段位于仙公山西侧,现状共分布有四座涵洞。

其中石拱涵一座,圆管涵一座,盖板涵两座。

由于受改造后平面及纵断面影响,本段现状管涵及盖板涵均无法继续使用,均需拆除。

K0+278拱涵检测评价为五类涵洞,需拆除重建。

本段四座涵洞作用均为排水,典型现状涵洞图片如下图所示:K0+278 石拱涵K0+530 圆管涵K0+700 盖板涵K1+020 盖板涵现状涵洞一览表中心桩号孔数-孔径-台高(孔-m)类型交角(度) 备注K0+278.00 4.0×4.0 拱涵90 检测五类涵洞,拆除K0+530.00 1-φ1.0 钢筋砼圆管涵90 道路挖方,涵洞被挖除K0+700.00 1-1.3×1.5 钢筋砼盖板涵90 道路挖方,涵洞被挖除K1+020.00 1-2.0×2.1 钢筋砼盖板涵90 道路挖方,涵洞被挖除3、涵洞布设概况根据沿线现状排水,并结合道路平面及纵断面,本段共设置四座排水涵洞。

涵洞中心位置及孔径如下:涵洞设置一览表中心桩号孔数-孔径-台高(孔-m)类型交角(度) 备注K0+268.00 1-3.0×3.0 箱涵60 拱涵拆除还建K0+530.00 1-2.0×2.0 钢筋砼盖板涵90 圆管涵挖除还建K0+700.00 1-2.0×2.0 钢筋砼盖板涵90 盖板涵挖除还建K1+020.00 1-2.0×2.0 钢筋砼盖板涵90 盖板涵挖除还建4、涵洞布设概况(1)结构设计荷载等级取公路-Ⅰ级,重要性系数取1.0。

环境类别为Ⅰ类环境,最外侧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2cm。

(2)涵洞水位计算本项目排洪涵洞水文计算方法:流域面积在≤30km2采用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径流简化公式为:()βγδφ5423FZhQ-=结合形态调查法等水文计算的有关规定推求设计流量,设计流速,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河流、水系、沟渠、地形地貌、上下游桥涵设置、规划、近远期等情况,确定涵洞的孔径、孔数,以满足排洪、灌溉的要求。

毕业设计一级公路桥梁工程设计计算

毕业设计一级公路桥梁工程设计计算

毕业设计一级公路桥梁工程设计计算公路桥梁工程设计计算是指针对一级公路建设项目中的桥梁工程,通过运用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原理,对桥梁各部分的尺寸、材料、荷载等进行计算和确定,确保桥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整个设计计算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桥梁类型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桥梁类型,如梁式桥、拱桥、悬索桥等。

2.车行荷载计算:根据设计标准和实际使用情况,确定车辆荷载的大小和分布形式,以此进行桥梁的承载能力计算。

3.地基承载力计算:对桥梁的地基进行承载力计算,确定桥墩和桥基的尺寸和深度。

4.结构分析计算: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计算。

对于梁式桥,需要对主梁和支座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对于拱桥,需要对拱体和桥台进行力学分析;对于悬索桥,需要对悬索和桥塔进行计算。

5.材料选择和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相应的强度和耐久性计算。

6.施工工况计算:在桥梁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施工阶段的荷载和施工过程中的承载能力,进行相应的计算。

7.防护装置和附属设施计算:对于一级公路桥梁工程,还需要进行相关的防护装置和附属设施的计算,如护栏、标志牌等。

整个设计计算工作需要运用相关的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理论和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计算。

同时,还需要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桥梁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确保桥梁满足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设计人员还应该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和安全裕度,进行必要的校核和验证。

同时,设计计算过程中还应该积极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工具,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

总之,一级公路桥梁工程设计计算是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它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进行全面、准确的计算和分析,确保桥梁的设计符合工程技术标准和要求,为实际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Ⅰ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 Ⅱ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 Ⅲ评阅教师评语 --------------------------------------------------------- Ⅳ答辩会议记录 --------------------------------------------------------- Ⅴ中文摘要 ------------------------------------------------------------- Ⅵ外文摘要 ------------------------------------------------------------- Ⅶ1 前言 (1)2 线路设计 (2)2.1交通量资料 (2)2.2 选线原则 (2)2.3方案比选 (2)2.4 平面设计 (4)3纵断面设计 (10)3.1 纵断面设计要求 (10)3.2 纵坡设计 (10)3.3 坡长的要求 (11)3.4 竖曲线设计 (12)3.5 平纵组合设计 (14)4横断面设计 (16)4.1横断面设计方法 (16)4.2 横断面组成 (16)4.3 交通量情况 (17)4.4 横断面要素的确定 (17)4.5 横断面其他组成的设计要求 (17)4.6 路基设计 (19)4.8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24)5路面设计 (27)5.1 路面设计原则 (27)5.2 路面类型的选定 (27)毕业设计小结 (47)参考文献 (48)致谢 (49)1 前言毕业设计是对我们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回顾和提升,做好设计能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路交通是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从“七五”开始,公路建设进入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新阶段,近几年随着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路桥方面知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本次设计中,运用了鸿业市政道路、AutoCAD2008等软件。

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做了以下工作:1明确设计任务的依据和概况。

包括设计标准以及原则,沿线筑路材料等。

2确定公路等级和技术标准。

3平面设计,包括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首先拟定路线方案根据孙家驷主编的《道路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根据选线的一般要求,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条件等影响因素,按照选线的步骤选定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

纵断面线形设计是根据已经确定的路中线的位置,结合所经地面的起伏情况,在地面上确定各中桩点的具体位置和桩号,并用内插法计算各点面的地面高程。

4路基设计。

运用《土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基础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邓学均主编的《路基路面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的各项规定对挡土墙进行设计。

5路面设计。

路面结构设计是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的要求,完成各项指标的设计。

本设计的内容全面地包含了交通土建专业所学知识,是一次全面的设计演练。

设计应达到的技术要求为满足实际施工要求,即所设计的内容正确、可行。

为此,设计过程中要以设计规范为准绳,严格控制各设计内容满足规范和相关条例的要求。

限于时间和经验的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有不尽合理和完善之处,尽请指正。

2 线路设计2.1交通量资料据调查,预测该公路2017年的交通量与车辆组成如下:表2.1 交通量2.2 选线原则一、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1.路线应与农田水利建设相配合,有利农田灌溉,尽可能少和灌溉渠道相交,把路线布置在渠道上方非灌溉的一侧或渠道尾部;2.当路线靠近河边低洼的村庄或田地通过时,应争取靠河岸布线,利用公路的防护措施,兼作保村保田之用。

二、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1.国防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应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较密集的居民点;2.一般沟通县、乡、村直接为农业运输服务的公路,经地方同意也可穿越城镇,但应有足够的路基宽和行车视距,以保证行人、行车的安全;3.路线应尽量避开重要的电力,电讯设施。

2.3方案比选2.3.1 方案比选的一般原则和要求方案的选定要从国家和当地的战略全局出发,服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讲求社会、企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方案比选要把国家和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因此应根据不同设计阶段,深入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充分收集资料,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听取各级领导部门的指示和建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严肃认真的态度,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全面比选,不遗漏有价值的方案。

2.3.2 方案比选意见推荐方案的优缺点:1.方案一优点:(1)路基基本为新建,不存在新旧路基结合处理问题;(2)线形较缓和。

(3)基本不要建桥,比较经济;(4)土方填挖相差不算太大。

缺点: 平曲线占路线总长较短。

2.方案二优点:(1)旧路利用率高,工程量小,占地少;(2)拆迁建筑物面积少,工程造价低;缺点:(1)穿越山头较多且较陡,挖方量会较大;(2)竖向坡度变化比较快,不利于行车安全。

综合比较,方案一更理想经济。

2.4 平面设计2.4.1 平面设计要求平面设计中,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半径长度的取值必须满足其相应的规定。

在此基础上,应根据设计条件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选用指标中的最大(或最小)值,并保持各种线形要素的均衡性、连续性。

2.4.2 圆曲线设计圆曲线半径的确定,必须能够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行驶。

选用曲线半径时,应充分注意地质、水文条件,使曲线既能更好地吻合地形,减少工程,又能满足桥梁的要求和隧道、路基等建筑物的设置条件。

一般地段曲线半径的选择受地形影响不大,应结合占用农田等情况,尽量采用较大半径的曲线。

圆曲线能较好的适应地形的变化,并可获得圆滑的线形,圆曲线在适应地形情况下,应尽量选用较大半径,在确定半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一般情况宜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2.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3.应同前后先行要素相结合,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4.应同纵断面线形相结合,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合;5.每个弯道半径值的确定,应按技术标准根据实际选用。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所规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取值,具体规定见下表2.2。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为了保证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圆曲线的长度也宜有3s的行程。

极限最小半径是指按计算行车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

它是设计采用的极限值,当路面横坡和横向力系数最大时,可按R=V²/127(μ±i)计算出极限最小半径,道路曲线为极限最小半径时,设置最大超高。

一般最小半径对按计算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和舒适性,它是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

它介于极限最小半径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之间。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是指曲线较大,离心力较小,靠轮胎与路面间的摩阻力就足以保证汽车安全稳定行驶采用的最小半径,这时路面可以不设超高。

此时对行驶在曲线外侧车道上的车辆,其i值为负值,大小等于路拱横坡。

从舒适角度考虑,此时取的μ值比极限最小半径所采取的μ值小的多。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是取μ=0.035 , i=-0.015 。

因此根据汽车转弯的横向稳定分析:)(1272i v R ±=μ (2.1)式中:μ—横向力系数;i —路面横坡,无超高时为路拱横坡。

取μ=0.1,i =1.5%,代入上式(3.1),得R=438m 。

所以在此段公路设计中根据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拟采用圆曲线半径为R=1000m 。

2.4.3 缓和曲线设计直线与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圆曲线相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

本设计中圆曲线半径取R=1000m,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R=5500m (路拱≤2.0%),所以需要设置超高。

由于车辆要在缓和曲线上完成不同曲率的过渡行驶,所以要求缓和曲线有足够的长度。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 的一级公路中缓和曲线最小长度是70m (见表2.3)。

表2.3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旅客感觉舒适RV L s 3036.0(min)= (2.2)2.超高渐变率适中pB L is ∆=(min) (2.3) 3.行驶时间不过短2.1(min)VL s = (2.4) 式中:R —圆曲线半径(m ); V —设计车速(km/h);B —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 );i ∆—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代数差(%);p —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取1/200。

因此,根据上式(3.2)、(3.3)、(3.4)得)(4.18100080036.0036.0(min)33m R V L s =⨯==)(171200107.025.12(min)m pB L i s =⨯=∆=)(672.1802.1(min)m V L s ===结合以上要求,取)(200m L s =。

2.4.4 组合曲线类型及设计1.内移值:3238424RR p ss -= (2.5) 切线增值:232402R L L q ss -= (2.6) 缓和曲线角:πβos R L 18020= (2.7)切线长:q p R T H ++=2tan )(α(2.8)曲线长:s oH L R L 2180)2(0+-=πβα (2.9) 圆曲线长:oY R L 180)2(0πβα-= (2.10)外距:R p R E H -+=2sec)(α(2.11)切曲差:H H H L T D -=2 (2.12) 则由上式(2.5)、(2.6)、(2.7)解得p =1.67(m),q =94.8(m),0β=5.73(°) 2.逐桩坐标计算本次路线设计的逐桩坐标计算采用坐标法,且本路线设有一个控制交点。

见逐桩坐标表(1)直线上桩坐标计算设交点坐标为JD (X J 、Y J ),直线的方位角为A 1、A 2。

则ZH 点坐标: X ZH = X J + Tcos(A 1 + 180)Y ZH = Y J + Tsin(A 1 + 180)设直线上加桩里程为L, 曲线起点里程为ZH,曲线终点里程为HZ,则前直线上任意点的坐标:X = X J + (T + ZH –L)×cos(A 1 + 180) Y = Y J + (T + ZH –L)×sin(A 1 + 180) 后直线上任意点的坐标(L>HZ ):X = X J + (T –ZH + L)×cos A 2 Y = Y J + (T –ZH + L)×sin A 2 (2)设缓和曲线的单曲线 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横距.........5990403456406613449225+-+-=sssL R l L R l L R l l x 式中:l —缓和曲线上任意点至ZH (或HZ )点的曲线长;Ls —缓和曲线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