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复苏护理管理
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制度

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制度
1.由麻醉科科主任负责管理,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讨论工作。
2.医务人员进入复苏室,注意仪容仪表,文明礼貌和清洁卫生。
3.非本室工作人员及病人的主管医师,不得随意进入PACU室,外来参观人员必须经医务科或护理部批准后方可进入。
4.作为术后复苏的重要场所,必须保持整洁、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做好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四不准(不准接听手机、不准擅离岗位、不准大声喧哗、不准推诿病人)。
5.复苏室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保持床单位及床边桌等用物的清洁整齐,固定相对位置,方便使用。
6.随时做好接收新病人的准备工作和平稳病人的转出工作,做好转出病人的病房交接工作。
7.PACU各类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各班岗位责任制,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随时做好术后病人的抢救准备工作。
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发生差错事故。
8.切实做好病室的消毒隔离及清洁卫生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9.做好安全保卫,节约用电。
10.做好病室医疗文件的收集、整理与保管工作。
麻醉复苏室护理常规

麻醉复苏室护理常规第一节、麻醉复苏室患者入室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患者病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
2、患者意识状况、生命体征、呼吸状况、给氧方式。
3、皮肤情况。
4、特殊病情、特殊用药情况。
5、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固定情况。
二、护理措施1、向麻醉医生与手术室护士询问基本病情、是否需要呼吸机。
备好床边心电监测设备、负压吸引器、氧气湿化瓶、鼻导管、吸痰用物。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安装好呼吸机管道,并调试呼吸机,保证呼吸机能够正常运行。
2、患者转入PACU后,首先给氧或连接准备好的呼吸机;然后迅速连接好监测生命体征的仪器(氧饱和度、心电监测、血压等);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面色及周围循环、四肢活动及皮肤伤口情况,检查患者身体上的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
3、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与PACU医生及护士交接班。
详细交接生命体征、麻醉用药、术中经过、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留置管等液体出入量、患者皮肤情况,并在手术患者交接单上填写相关内容并签字。
4、及时认真填写监护记录,执行监护期间医嘱并记录治疗处置经过。
5、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患者生命体征发生较大变化时应立即配合医生处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说明麻醉复苏的重要性及复苏过程中的配合。
2、全麻术后的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态度和蔼、耐心细致。
第二节、麻醉复苏室患者出室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患者意识状况、生命体征、给氧方式。
2、引流管引流状况。
3、输液、输血情况及尿量。
二、护理措施1、患者病情达到离开PACU标准,麻醉医生确认,准许患者离开。
2、PACU护士准备好氧枕、呼吸囊、面罩、便携式血样饱和度监测仪、患者物品(如:病历、胸片、CT)等。
3、通知患者家属,联系电梯。
4、与PACU医生一起护送患者回病房,转运途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并保持输液及各引流管的通畅,保证转运途中的安全。
5、将患者转运到达病房后,协助病房管床护士将患者安全移至病床上,做好病情交接,包括:病情、皮肤情况、输液情况等,转交病历。
医院麻醉科复苏室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2015年1月麻醉科复苏室工作制度一、基本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1、每天的检查工作:检查抢救车、填充药品、清理污物桶、清理吸引、备好氧气和吸氧管。
2、病人有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师推入复苏室,共同交接。
3、病人入室后直接躺在手术推床上,安排位置。
4、进行心电监护或呼吸支持。
5、护士观察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其他护理治疗。
6、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由复苏室护士送回病房。
二、复苏室病人交接制度1、交接内容⑴术中情况:手术部位、手术名称、各种留置管道。
⑵麻醉情况:气管插管、术中用药、生命体征。
2、既往病史3、病人皮肤情况、随身携带物品情况4、与病房交接:呼吸和气道、生命体征、留置管道、皮肤、液体三、复苏室病人监测制度1、所有病人必须监测ECG、BP、RR、SPO2,特殊病人监测体温。
2、观察意识状态。
3、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4、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5、保持伤口敷料完好,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
6、烦躁病人用约束带约束,眼科手术严禁病人揉搓术眼。
7、发现特殊情况须立即通知当班医生。
四、复苏室工作流程1、工作职责:⑴接收、观察、治疗、抢救、护理等⑵医嘱执行和观察记录的书写⑶院内感染预防⑷物资准备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2、工作流程⑴接收病人⑵填写病人登记表、观察记录⑶观察、护理病人五、出入复苏室的规定1、进入复苏室的标准:全麻术后的病人各种阻滞麻醉后的病人、术前有严重合并症的病人。
2、在复苏室停留期间:成人全麻应至少观察1小时左右,局麻是半小时左右,儿童一般情况较好,非气管插管全麻至少观察30分钟,插管需1小时左右,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唇腭裂修补术等经口腔手术至少观察90分钟。
3、离开复苏室标准:病人已完全苏醒(或意识达到术前水平)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正确回答问题。
气道通畅,脱氧情况下能维持SPO2在术前水平,疼痛或恶心减轻或得到控制。
4、转运管理:达到出室标准,有以下情况须有麻醉医生和护士一起护送⑴因病情严重需转院治疗的病人⑵在复苏室病情发生变化,经积极处理后转回原病房⑶发生过喉痉挛、舌后坠、支气管痉挛者,经积极处理后转回原病房⑷高龄且伴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合并症⑸有特殊管道⑹烦躁不合作的病人Steward苏醒评分表评分:⑴清醒程度,完全苏醒2分,对刺激有反应1分,对刺激无反应0分⑵呼吸道通畅程度,可按医生嘱咐咳嗽2分,不用支持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1分,呼吸道需要给予支持0分⑶肢体活动度,肢体能作有意识的活动2分,肢体无意识活动1分,肢体无活动0分总分6分,大于4分才能出复苏室。
麻醉复苏管理制度

麻醉复苏管理制度一、总则麻醉复苏是指在手术或其他麻醉操作结束后,对麻醉患者进行监护和护理的过程。
麻醉复苏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麻醉复苏工作,确保麻醉患者能够安全、顺利地从麻醉状态中恢复过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麻醉手术或其他麻醉操作的医疗机构。
二、麻醉复苏管理人员的资质要求1. 麻醉科主任和麻醉医生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和执业证书,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麻醉复苏管理能力。
2. 麻醉复苏室护士应具备执业护士资格证书,具有相关的麻醉复苏护理经验和技能。
3. 麻醉复苏室其他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应的麻醉复苏管理知识和技能。
三、麻醉复苏设备和药品的管理1. 麻醉复苏室应配备完善的监护设备和药品,包括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氧气瓶、吸引器等。
2. 所有设备和药品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3. 麻醉复苏室应建立相关的药品和器械管理制度,规范用药和使用流程,杜绝用错药物或器械的情况发生。
四、麻醉复苏流程1. 麻醉医生在手术或麻醉操作结束后,将患者送至麻醉复苏室。
2. 麻醉复苏室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包括生命体征、呼吸情况、意识状态等。
3. 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4. 麻醉复苏室护士在患者转醒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跟踪观察,确保恢复顺利。
5. 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或并发症,应及时向麻醉医生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五、麻醉复苏质量控制1. 麻醉复苏室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查,以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2. 麻醉复苏室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麻醉复苏管理水平和技能。
3. 麻醉复苏室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麻醉复苏室环境卫生管理1. 麻醉复苏室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环境卫生。
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措施课件

饮食护理
01
禁食禁饮
全身麻醉后,患者需禁食禁饮一段时间,以避免误吸和呕吐。
02
逐渐恢复饮食
在患者意识恢复后,可逐渐恢复饮食,先从流质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
正常饮食。
03
注意饮食卫生
确保食物新鲜、卫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疼痛管理
评估疼痛程度
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了解疼痛部位和性质。
给予镇痛药物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提高手术成功率
良好的复苏管理措施可以 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 术风险。
02
全身麻醉后复苏的准备工作
人员准备
麻醉医师
其他医护人员
负责全身麻醉的实施,确保麻醉过程 顺利,并在复苏期间提供必要的监护 和治疗。
根据需要,可以安排其他医护人员参 与复苏工作,如呼吸治疗师、心血管 医生等。
护士
协助麻醉医师进行复苏工作,包括监 测生命体征、记录复苏过程、提供必 要的护理等。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有必要可使用喉镜 或气管插管辅助通气。
呼吸机辅助通气
如呼吸抑制严重,可考虑使用呼吸机辅助通 气,以确保患者正常呼吸。
其他并发症处理
苏醒延迟
如患者苏醒时间超过预 期,应寻找原因并采取 相应措施,如调整麻醉 药物用量、给予拮抗药 物等。
恶心呕吐
给予患者适当的止吐药 物,以减轻恶心呕吐症 状。
吸氧
确保患者充分吸氧,以避免缺氧引起 的高血压。
应用降压药
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如血压仍持续升 高,可考虑使用降压药,如硝酸甘油 、硝普钠等。
呼吸抑制处理
寻找原因
首先需要确定导致呼吸抑制的原因,如麻醉 药物残留、呼吸道梗阻等。
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措施

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降低 血压。
呼吸抑制的处理
病因分析
分析呼吸抑制的原因,包括麻醉药物 过量、神经肌肉功能受损、呼吸道梗 阻等。
药物治疗
使用呼吸兴奋药物如尼可刹米、洛贝 林等,以兴奋呼吸中枢。
辅助呼吸
必要时进行人工辅助呼吸,以维持正 常的呼吸功能。
解除梗阻
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
促进患者恢复
通过有效的复苏管理措施,可以 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生理 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2 全身麻醉后复苏 的医疗团队
麻醉医生的作用
监测病人状况
麻醉医生在全身麻醉后复 苏期间,负责监测病人的 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 率、血压、体温等。
应对紧急情况
如果病人出现紧急情况, 如呼吸衰竭、低血压等, 麻醉医生需迅速采取措施 ,确保病人的安全。
06 全身麻醉后复苏 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应用在复苏中
新型监测设备
利用先进的生物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 术,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便 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机械通气
采用机械通气技术,辅助患者呼吸, 减轻肺部负担,促进更快恢复。
提高复苏的质量与效率
强化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对于全身麻醉后复苏的专业技能和应对能 力。
恶心与呕吐的处理
病因分析
药物治疗
分析恶心呕吐的原因,包括麻醉药物的不 良反应、胃肠道功能紊乱等。
使用止吐药物如格拉司琼、昂丹司琼等, 以缓解恶心呕吐症状。
胃肠减压
补液治疗
对严重呕吐的患者进行胃肠减压,以减轻 症状。
对因呕吐导致脱水患者进行补液治疗,维 持水电解质平衡。
05 全身麻醉后复苏 的特殊情况处理
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措施

直接转入ICU
• 患者转入ICU后,手术医师必须及时书写术 后记录,与ICU医师交班,提出专科处理意 见。麻醉科医师应将麻醉用药以及术中监 护情况与ICU医师进行交接。ICU医师参考手 术医师专科意见,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制 定治疗及监护方案,并负责书写有关病程 记录。患者在复苏前由ICU医师,麻醉医师 ,专科医师负责复苏工作。
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复苏
• 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 监测治疗工作由 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 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 治疗 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 征。麻醉科医 师与受过专业培训,知晓麻 醉恢复室工作常规的护士进行复苏 工作。 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 疗。。
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复苏
• 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 或输血。观 察意识状态,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 ,保持呼 吸道通畅。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 善固定,引流通畅。保持伤口 敷料完好, 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烦躁病 人用约束 带约束。原则上每个手术间的最 后1台手术病人在手术间内恢复,拔管。
拔管指征
• 没有单一的指征能保证可以成功地拔除气 管导管,下列指征有助于评估术后病人不 需要辅助通气:
• 1.PaO2或SpO2正常。 • 2.呼吸方式正常。T型管通气10分钟试验表
明,病人能自主呼吸,呼吸不费力,呼吸 频率<30/min,潮气量>300ml。单纯测定肺 活量或最大吸气气压的价值有限,因为并 不可靠。
• 8、其他临床医师认为有必要进入ICU监护者 。
直接转入ICU
• (二)病患人需者转护运到送IC管U时理,与必须交是麻接醉科医师,与外科医师 同时参加。记录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以确保循环平稳。 检查简易呼吸器是否完好。保护好气管插管及动、静脉通路, 以防止脱出。持续动脉压监测,无连续动脉测压者搬床后, 必须再测至少一次无创血压。用血管活性药的患者,应选用 充电良好的微量泵。搬床后观察动脉压,如血压降低,不能 运送病人,应加快输血或调整血管活性药物,使循环平稳后 方可转送病人。断开麻醉机,接简易呼吸器时必须立即检查 胸部是否正常起伏。到达ICU在搬床前、后仔细观察血压变 化并做相应处理。
麻醉复苏流程

麻醉复苏流程麻醉复苏是指在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后,将患者从麻醉状态中恢复到清醒状态的过程。
该流程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和措施来确保患者安全和顺利地恢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麻醉复苏的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患者监测在麻醉复苏过程中,患者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在专业医生或护士的监护下,实施心电监测、血压监测、呼吸监测等,以及必要的体征观察。
这些监测手段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参考,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呼吸道管理麻醉复苏过程中需要进行呼吸道管理,以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畅通,防止气道堵塞等问题。
医生或护士会使用气管插管、面罩、喉罩等设备来辅助患者的呼吸。
同时也会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氧气饱和度,确保患者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并随时调整呼吸支持。
三、镇痛和镇静在麻醉复苏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疼痛感或焦虑情绪。
因此,镇痛和镇静是必不可少的。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来进行镇痛和镇静。
在给药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以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
四、液体管理麻醉复苏过程中,患者需要适当的液体管理来保持体液平衡,维持血压稳定。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根据具体的指导方针进行液体补充。
液体管理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尿量,以避免液体过多或过少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五、术后恢复指导在麻醉复苏过程中,医生或护士还需要向患者提供术后恢复指导,包括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的建议。
这些指导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避免术后并发症和不适。
总结:麻醉复苏流程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对患者的恢复和安全至关重要。
准确的监测、呼吸道管理、镇痛和镇静、液体管理以及术后恢复指导都是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医务人员需要熟悉整个流程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以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复苏服务。
在麻醉复苏过程中,医生和护士的配合十分重要。
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流程管理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后顺利恢复。
麻醉复苏流程也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不同患者群体和手术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CU的管理制度
6.麻醉复苏室医务人员职责
✓ 麻醉复苏室医生职责
1).与手术间麻醉医生交接患者情况,确认呼吸机各参 数,监护仪报警参数 2).开具复苏室患者所有用药、拔管、出复苏室等医嘱 3).统筹安排进复苏室患者床位 4).及时治疗患者,处理病情
PACU的管理制度
6.麻醉复苏室医务人员职责
✓ 麻醉复苏室护士职责
程病人持续面罩供氧,持续血氧监测。
PACU的管理制度
3.转运管理
✓ 运送病人的车床必须有护拦; ✓ 所有病人均使用固定带,不合作病人适当约束四肢 ✓ 由一名工人和一名护士共同护送返回病室。 ✓ 运送车配简易呼吸器,特殊情况配置氧气瓶,运送过
程病人持续面罩供氧,持续血氧监测。
PACU的管理制度
4.麻醉复苏室病人交接制度
❖ 药物供应系统 ❖ 耗材供应系统
专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 PACU的管理制度 ✓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 ✓ 消毒隔离与感染控制 ✓ 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 应急预案
PACU的管理制度
1.基本管理制度
1)手术台:复苏室床位比<3∶1 2)配备医护人员满足临床需要 (能独立实施麻醉的麻醉医师) 3)复苏室每床配备吸氧设备、监护设备; 4)复苏室配备麻醉呼吸机、抢救用药及除颤仪等设备并定期维护 5)PACU护士每天检查抢救药品、物品、设施 6)复苏室接台情况由复苏室麻醉医生统筹安排 7)术后患者由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共同护送至恢复室,共同交接。 8)护士观察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其他护理治疗 9)病人神智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由手术医生送回病房。 10)不迟到,不早退,坚守岗位、不玩手机
1).与巡迴护士交接;接好呼吸机、监护仪,执行复苏室 医生医嘱 2).严密观察监护患者,及时向复苏室医生汇报患者病情 并做好记录 3).做好患者的安全保护措施 4).检查并准备好抢救的药品、物品、仪器,配合医生做 好抢救工作
PACU的管理制度
7 恢复室医疗问题的报告
除本常规中允许的护理人员有权利处理的问题,均应报 告麻醉医生或手术医生
麻醉后患者观察、监护、治疗、至生命体征恢复稳定
❖ 收治范围:
1、全麻或区域麻后住院患者 2、重大手术、重要器官功能受损、术中危重患者、转ICU前观察 3、非住院患者麻醉后需要一段时间恢复
❖ 特点:
患者多不清醒、年龄跨度大、病情轻重不一、周转快、护理任务重
2.麻醉复苏室的基本建设要求
❖ 规模:
床位:手术台比例1:(1.5~2),隔离床1张
麻醉复苏室(PACU)的 护理管理
➢ 麻醉复苏室的规划建设 ➢ 专科护理管理与持续改进 ➢ 人员培训
麻醉复苏室的规划建设
✓麻醉复苏室的任务与特点 ✓麻醉复苏室的基本建设要求 ✓麻醉复苏室的人力配置与要求 ✓麻醉复苏室的仪器设备配置 ✓麻醉复苏室辅助支持系统配置
1.麻醉复苏室的任务与特点
❖ 任务:
患者手术结束后,应由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共同送入麻 醉复苏室,麻醉医师向复苏室的医师交班,巡回护士向 PACU护士交班。
交接内容:
术中情况:手术部位、名称、时长、各种留置管道,输血,输液情况 麻醉情况:气管插管、术中用药、生命体征、需要注意的情况 术毕情况:皮肤情况、随身物品情况,各种管道是否脱落、受压、扭曲
PACU的管理制度
2.出入复苏室的规定
(1)进入PACU的标准
全麻术后的病人 椎管内麻醉及各种阻滞麻醉后尚不稳定的病人 术前有严重合并症的病人。
PACU的管理制度
2.出入复苏室的规定
(2)离开PACU标准 (Steward 评分标准)
清醒程度 分值 呼吸道通畅程度 分值 肢体活动度
完全清醒 2 可按医师吩咐咳 2 肢体能有意
及通畅情况 既往病史
PACU的管理制度
4.麻醉复苏室病人交接制度
患者达到出PACU标准后,由麻醉医师或PACU护士送回 病房,与病房医师及护士交班。
交接内容: 患者的生命体征、留置管道、伤口情况、皮肤、补液、 镇痛装置、特殊情况、麻醉同意书、麻醉记录单、手术 护理记录单、手术安全核查表等。
PACU的管理制度
5.麻醉复苏室病人监测制度
✓ 常规进行ECG、BP、 RR、SpO2监护 ✓ 特殊病人监测ABP、血糖、血气分析、体溫、CVP、尿
量、引流量等 ✓ 观察意识状态、瞳孔,评估麻醉深度,实施供氧治疗 ✓ 严密观察病人呼吸和肌松恢复情况 ✓ 关注四肢温度、末梢循环 ✓ 保持病人身上留置的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 病人安全护理(约束护理) ✓ 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助理护 士、技术工程师、运输工人)
4.麻醉复苏室的仪器设备配置
❖ 病床:
宽80~90CM,护栏、约束带、输液杆、供氧设备等
❖ 监护、治疗设备:
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急救车、麻醉机、温毯机、 液体加温仪、血气分析仪等
❖ 电源与气源
5.麻醉复苏室辅助支持系统配置
❖ 信息系统
自动记录护理单和收费
PACU的管理制度
❖ 布局与设计:
采用大房间集中安排床位,床位间距合理
❖ 地理位置:
一般在手术室转运通道出口处
❖ 环境要求:
光线明亮、地面清洁平滑、空气层流消毒、可调式中央空调、温度23 摄氏度、湿度50~60%
3.麻பைடு நூலகம்复苏室的人力配置与要求
❖ 医护人员配备基本要求:
1、独立实施麻醉的能力 2、专业训练的护士 3、对护士长的要求 临床护理专家、管理者 4、其他工作人员的配置要求
手术伤口出血,引流量超出正常范围,手术引起的异常 情况报告手术医生
麻醉苏醒延迟,循环,呼吸不稳定,疼痛及其他不适等 麻醉相关问题,及时通知麻醉医生
原则上只执行麻醉医生医嘱,特殊情况除外
PACU的管理制度
8.复苏室常见问题护理管理
*恶心,呕吐管理
*寒颤,发热管理 *口干管理 *低Spo2管理 *呼吸困难管理
嗽
识的活动
分值 2
对刺激有 1 呼吸支持可保呼 1 肢体无意识 1
反应
吸道通畅
活动
对刺激无 0 呼吸道需要给以 0 肢体无活动 0
反应
支持
评分在4分以上方能离开手术室或恢复室
PACU的管理制度
3.转运管理
✓ 运送病人的车床必须有护拦; ✓ 所有病人均使用固定带,不合作病人适当约束四肢 ✓ 由一名工人和一名护士共同护送返回病室。 ✓ 运送车配简易呼吸器,特殊情况配置氧气瓶,运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