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感受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通过学唱体会气势壮观的黄河以及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拼搏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作品准确的演唱作品,并在探讨中了解体会“重复”的创作手法。
通过活动拓展进一步感受船夫们在行船时悠然自得、自然歌唱的画面。
3、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了解掌握重复的创作手法。
通过感受,尝试演唱方言版本的作品,增强对陕西地区民歌的了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教学难点分析作品,感受作品,通过观察、合作探究等方法使学生掌握作品是如何用音乐语言、音乐元素来表达作品的。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播放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学生说出民歌地区——陕西,学生说出演唱这首民歌的草根明星——阿宝、王二妮。
教师讲解陕西民歌:陕西民歌,泛指陕西各地的汉族民间说唱音乐,是历代汉族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在各种艺术形式不断地相互影响、融合创造、发展,流传下来的。
【设计理念】通过聆听,感受音乐风格,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引入陕西。
(二)新课教学1、教师播放视频《黄河船夫曲》,要求学生回答问题:黄河上的船夫们劳动环境怎么样?性格特征又怎么样?【设计理念】进一步的了解波涛汹涌的黄河以及在黄河上辛勤劳动的艄公们。
并引导学生们对艄公进行性格分析,进一步感受黄河船夫们的性格。
2、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寻找印象最深的句子(学生指出哪一句,教师就教唱哪一句)3、学生学唱歌曲(1)观察旋律线,找出相同乐句,引出歌曲的创作手法——重复(2)讲解音乐中“重复“的发展手法在歌曲创作中,“重复”是发展旋律的重要方法。
“重复”是指将现有的音乐材料反复使用。
“重复”分为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本课歌曲中采用的是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
“重复”可以加深人们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形象的记忆。
(3)讲解“四度音程”利用《沂蒙山小调》《兰花花》来讲解四度音程。
《黄河船夫曲》教案

《黄河船夫曲》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黄河船夫曲》,使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特点和创作意图,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黄河船夫曲》这首歌曲,包括歌曲的背景、歌词解析、旋律特点、演唱技巧等方面。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歌曲背景介绍2.1 歌曲创作背景《黄河船夫曲》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陕北民歌,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
歌曲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船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勇敢拼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2 歌曲创作意图歌曲通过歌颂黄河船夫的精神,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勤劳、勇敢、乐观精神的赞美。
第三章:歌词解析3.1 歌词内容本节课学生自行学习歌词,理解歌词中的寓意和情感。
3.2 歌词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结构、韵律、修辞手法等特点,感受歌词的优美和力量。
4.1 旋律分析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旋律的起伏、节奏、音域等特点。
4.2 旋律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重点练习旋律中的难点和关键点。
第五章:演唱技巧5.1 演唱姿势与呼吸教师讲解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5.2 声音控制与共鸣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声音的控制和共鸣技巧,提高演唱效果。
5.3 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注重情感的投入,学会通过歌声传达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第六章:课堂活动6.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演唱练习,相互交流演唱心得。
6.2 竞赛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歌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第七章:歌曲鉴赏7.1 欣赏不同版本的《黄河船夫曲》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黄河船夫曲》,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唱者的风格和特点。
7.2 讨论与评价学生讨论对不同版本的看法,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8.1 创作歌词学生尝试创作新的歌词,以其他主题为背景,体现勤劳、勇敢、乐观精神。
花城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 《黄河船夫曲》 教案 教学设计

歌曲名称
所属地区
风格特点
《浏阳河》
湖南
欢快、流畅、纯朴、明朗
《回娘家》
河北
朴实、清新
《小小鲤鱼粉红腮》
4、学习装饰音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歌谱,每一句最后一小节都有一个前倚音和下滑音记号,说说这两个装饰音有什么作用?(前倚音和陕北方言的语音语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滑音的使用可以很好地发挥演唱者的情绪。)
我们来学习一下它们的唱法,请模仿老师。
5、歌曲唱法
教师:歌曲的唱法有美声、民族、通俗,还有原生态。同学们觉得《黄河船夫曲》应该用什么唱法?(原生态)因为歌曲内容是陕北人生活的写照,所以,歌曲的唱法是随意的、直白的唱出自己的感情,宣泄自己的情绪。那现在我们带上对歌曲的理解,用原生态的唱法跟音乐演唱。
江苏
婉转轻盈、含蓄细腻
《新货郎》
东北
诙谐、风趣
《黄河船夫曲》
陕西
豪放、粗犷、高亢、质朴
四、课后延伸
1、寄语
教师: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民族众多,音乐文化博大精深,而民族音乐是其核心部分。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更放异彩。
2、课后自主作业
教师: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呢?同学们有空,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来找到答案。 如:黄河的历史与文化、黄河的故事、黄河的起源、黄河的流域面积等等。
6、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二)表演和小结
1、分角色表演
教师:这首歌曲有两段歌词,采用了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现在,老师和同学们扮演黄河上的船夫,老师问,同学们答,要求唱出歌曲的韵味哦。(播放音乐)
《黄河船夫曲》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黄河船夫曲》教案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船夫曲》的创作背景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情感。
3. 通过学唱《黄河船夫曲》,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合唱水平。
教学重点:1. 感受《黄河船夫曲》的音乐特点,体会其独特的韵味。
2. 学会《黄河船夫曲》的歌词和旋律,能够进行合唱。
教学难点:1. 《黄河船夫曲》的节奏变化和音乐处理。
2. 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音准。
二、教学准备教材:《黄河船夫曲》乐谱音响设备:播放《黄河船夫曲》的音响设备教学挂图:黄河船夫曲相关图片教学视频:黄河船夫曲演唱视频(可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黄河船夫曲》的创作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唱《黄河船夫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声部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合唱练习:将各小组合并,进行整体的合唱练习,教师注意调整音量和音准,使合唱效果更加协调。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黄河船夫曲》,加强节奏和音准的掌握。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练习,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 教师通过家长群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在家的练习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演唱水平。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回家后的练习情况,关注其进步和问题。
3. 合唱效果: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评估合唱的整体效果和学生的协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其他黄河题材的音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黄河颂》等,让学生对比欣赏,感受不同作品的艺术特色。
2. 文化传承:介绍《黄河船夫曲》所属的陕北民歌文化,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黄河船夫曲-湘文艺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黄河船夫曲-湘文艺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船夫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学习黄河船夫曲的曲调、节奏和唱腔。
3.掌握黄河船夫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4.能够合理运用音乐知识,演唱黄河船夫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美的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本土音乐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强化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教学内容(1)黄河船夫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黄河船夫曲是源于山西、陕西等地的民间音乐,是中国的传统音乐之一。
这首曲子曾经广泛传唱于黄河流域的船夫和边塞官兵之间,讲述了黄河船夫们的生活和传奇故事,寓意着人民对生命和未来的向往。
黄河船夫曲不仅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在其音乐和歌词中又透漏出深刻的哲理和精神内涵。
(2)黄河船夫曲的曲调、节奏和唱腔黄河船夫曲的曲调为戏曲音乐中的调式,采用平调式的古板清细小调,在口头传承中不断演变,其节奏感强烈,节拍清晰,曲调起伏跌宕,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同时,黄河船夫曲的唱腔还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表现性,需要演唱者熟练掌握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3)黄河船夫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演唱黄河船夫曲需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的把握,同时还需要注意发声技巧、咬字清晰和声音转换等方面的问题。
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简洁明了、铿锵有力,不可过分追求技巧,而失去音乐的真实感。
2.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选择好一些黄河船夫曲的录音和视频,让学生提前感受与熟悉这首曲子的特点和魅力。
(2)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黄河文化、介绍黄河流域的地理和历史背景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黄河船夫曲的背景和意义。
(3)学习黄河船夫曲的曲调和节奏首先,教师可以播放黄河船夫曲的曲调和节奏,让学生熟悉这首曲子,明确每个音符的位置和节奏感。
(4)学习黄河船夫曲的唱腔和情感表达接着,教师可以结合黄河船夫曲的歌词和情感内涵,让学生了解黄河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在更深层次上感受和体验音乐情感的传递。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4.1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1、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
艄公是船尾掌舵的人。也泛指掌船的人。黄河两岸沟壑林立,水流湍急,但这些人用自己的力量与这汹涌的流水抗衡,一同书写着黄河的历史。
7、你能听出它有几段歌词?以什么形式出现?这首民歌的体裁是什么?
8、想象歌曲中描绘的黄河岸边船夫们在行船时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体会船夫们自由、舒畅的情绪,力求用歌声来表现这样的情景和情绪。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课题名
《黄河船夫曲 》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知道《黄河船夫曲》具有我国民歌中劳动号子的特征,知道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事迹及《黄河船夫曲》这部作品。
艺术表现:能根据歌曲旋律、节奏的情绪。
创意实践:通过编创动作表现歌曲,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
3、聆听歌曲:
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4、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5、找出旋律中装饰音,跟着伴奏,哼唱旋律。
6、理解歌词:是不是天下黄河真的如歌曲中所唱的一样只有九十九道弯?艄公指的是什么人?
布置作业
去网络上搜集陕北民歌与同学分享。
《黄河船夫曲》教材设计

《黄河船夫曲》教材设计《《黄河船夫曲》教材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黄河船夫曲》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感受这首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逐步产生对西北各类音乐的喜爱之情。
2.积极与学生配合参加齐唱和欣赏等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1.在欣赏与模仿中初步感受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2.通过准确学唱,力求用自己的歌声表达音乐的情感。
3.了解并体会“重复”这种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法。
(三)知识与技能1.准确学唱《黄河船夫曲》并尝试表现陕西地区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2.了解并体会“重复”这种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法。
教学重点:1.初步感受陕西音乐风格及特点,准确演唱这首歌。
2.了解音乐创作中“重复”的手法。
教学难点:力求准确并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在学生参与活动中更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这堂课的开始,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
在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歌是那个地方的民歌?演唱风格是怎样的?(播放视频)。
这首歌是我们河北的民歌《茉莉花》。
演唱时带有我们北方民歌的特色,声音嘹亮、明快。
二、民歌特点民歌都带有民族地方特色,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首民歌,同学们听听这是哪里的民歌?这首歌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播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听完这首歌之后,你对陕北民歌有什么印象?(豪放、高亢、粗犷)三、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一) 唱简谱1.调号:G大调拍号:四四拍速度记号:中速2.唱简谱3.注意倚音、下滑音、附点音符。
4.旋律“重复”手法。
(二) 唱歌词,体会节奏,体会感情1.老师范唱,学生学唱(注意唱法、音准、感情的指导)1)、老师范唱(要求学生仔细听)2)、学生听录音,说出演唱这首歌曲时的情绪。
(这首歌表现了船夫们在风平浪静时,自由舒展、悠闲快乐地划船的情景。
)3)、再听最后一遍,把难唱的乐句找出来。
4)、老师伴奏,学生唱歌。
初中音乐_《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六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
2、了解《黄河船夫曲》中旋律重复手法的运用。
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1、体验、感受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逐步产生对西北音乐的喜爱之情。
2、积极与同学配合参加齐唱和欣赏等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兴趣。
二、过程和方法1、在欣赏和模仿中初步感受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2、通过准确学唱,力求用自己的歌声表达音乐的情感。
3、在创作简单乐句的过程中,了解并体会“重复”这种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法。
三、知识与技能1、准确学唱《黄河船夫曲》并尝试表现陕西地区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2、了解并体会“重复”这种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感受陕西音乐风格及特点,准确演唱歌曲。
2、了解音乐创作中“重复”手法的运用,并尝试用此手法创作简单的乐曲。
教学难点力求准确并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在学生参与活动中更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民歌,不同地区的民歌具有各自的地域风格特点。
同学们,你知道的民歌有哪些?生回答,演唱,说出地区如: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人人那个都说哎江苏民歌《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共同感受陕西的音乐文化。
二、学唱《黄河船夫曲》1、请大家仔细聆听歌曲,感受一下歌曲的演唱风格。
(高亢、奔放、粗犷的演唱风格)2、我们再来聆听一遍歌曲,观察并分析歌曲旋律的创作手法有什么特点?(旋律创作运用了重复的手法)3、这首歌曲的速度、节拍是什么?(中速 4/4拍)4、下面我给大家演唱一遍,请同学们采用拍手或指挥的形式感受歌曲的速度与节拍。
(教师弹琴范唱)5、这首乐曲中运用了很多音乐记号,你能找出来吗?(前倚音下滑音)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加上前倚音和下滑音与不加有什么区别?唱唱试试,进行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了解歌曲中旋律重复手法的运用,
感受歌曲的粗犷豪放的风格特点,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
2、根据陕北民歌四度跳进的特点创编简单的乐句。
重点:学唱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感受陕北音乐风格及特点
难点:有韵味的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钢琴、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引入陕北民歌。
师生合作完成歌曲。
(学生完成地名部分)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还是走在羊肠小道,到处都可以听到悠扬的歌声,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能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
二、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1、设计活动
说到民歌,我已经让大家提前了解了,我想看一下大家准备的怎么样。
击鼓传花的游戏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改一下游戏规则:用一句陕北民歌的旋律来代替鼓声,一个音符代表一位同学,最后一个音符停在哪位同学那里,那位同学就回答一个问题。
大家看屏幕:
4/4 2 ·2 6 5 4 ︱2 4 2 1 1 2 4 2 ︱1––0 ‖
我们先跟着琴把这个旋律学唱一下。
课代表当做“击鼓的”,我们大家一起唱旋律
问题:(1)、什么是民歌?
(2)、按照体裁,民歌可以分为哪几类?
(3)、根据内容连连看
给与肯定和表扬。
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在听的过程中我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2、播放《黄河船夫曲》
(1)、边听边思考:这首民歌节奏(自由或节奏单一,律动感强),旋律(旋律简洁,粗犷有力或曲调婉转)?属于民歌中的(号子、山歌或小调)?
(2)、这首歌曲有哪一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最后一句
带入歌词学唱
(3)、你感到的场景是激流险滩还是风平浪静?
3、再听歌曲(学生跟琴小声的哼唱旋律)
设计问题:你能找出歌曲的旋律特点吗?
a、重复使音乐形象集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装饰音使音乐形象更加丰富,感情表露更充沛
教师示范加装饰音与不加装饰音的区别,学生学唱
c、旋律跳跃性强选择:表现的是委婉细腻还是粗犷豪放
(陕北人生活的环境沟壑纵横,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造就了陕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这种性格特点也表现在他们的民歌中。
)
4、跟琴唱词,体会歌词的特点
(1)、语言简洁,有问答之意。
(2)、方言特色。
听原生态演唱
5、情境表演
想象歌曲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自由、粗犷的表现歌曲。
过渡:我们刚才学习的《黄河船夫曲》表现出的是风格质朴、粗犷豪放,这也是陕北民歌的特点,它用陕北方言和特有的曲调表现出陕北人率直真诚朴素大方。
我们尝试补充一个富有陕北特色的乐句
三、旋律创编
4/46□6 65 ︱6 □ 6 ︱6 □︱5 ·6 3 32 ︱
1 6.│
2 ·
3 □│3 □ 5 3 │2·3 21 6
5 │
6 ║
学生展示
欣赏陕北民歌《兰花花》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