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师: 能说 说 你 的解题 思路 吗 ? 生: 我 觉得 一 个班 一 个班 地求 出人 数 太麻 烦 了 , 我 们 现 在 已经 知道 其 中一 个班 的人 数 了,只要把 多出的人 数 平 均 分 摊 到每 个班 不就行 了吗 ?
师: 那么, 一 共 多出 了多少人 ?
生: 9个 。
我灵 机一 动 , 立 即把 他 的创 意在 黑板 上 呈现 出来 , 并 让 该 生 说说 解题 思路 :
师: 有 创 意 !你 能再 仔 细说说 你 的想 法吗 ?
生: 鸡兔共有 4 4只脚 , 每只兔子砍去两只脚 , 每只鸡砍 去 一只脚 , 4 4只脚就 少 了一 半 , 即2 2只脚 。这 2 2由两部分
效 生成 , 学 会 有效 倾 听 , 并选择有效的信息, 让 学 生 的 奇思 妙想 成 为集 体 的创造 , 成为 课堂 的 一大 “ 亮点” 资源 。 例如 , 有 一次 , 我按 照教 材 上的 方 法讲 解 “ 鸡 兔 同笼 ” 的
问题 , 当讲 到 “ 鸡 兔 共有 l 6个头 , 4 4只脚 。问鸡 兔共有 多 少 只 ?” 的解 题思 路 时 , 一 位在 班级 中 向来 不 怎 么守 规矩 的 男
了 4乘 十位 上 的 0这一 步 。 通过 及时 发现 学生 所 犯 的典 型错 误 , 并 予 以纠 正 , 使 学 生 真正理 解 隐含 在计 算过 程 中的 基本 原理 。 因此 , 教师 要 抓 住时机 , 巧用“ 错 误” 资源 , 更 好 地 促 进 学 生 认 知 结 构 的 建
以为是 他又 在 调皮 捣蛋 ,但 转 而 一想 ,或 许他 有 更好 的 办 法, 为什 么不 给他 一 次表 达 的机 会 呢 ?于是 , 我请 他大 胆 地
课堂,因“自然生成”而精彩

同 学 { 4 一组 , 开 了 热 烈 的 讨 论 , 了几 分钟 , l人 ' q 展 过
有 几 位 同 学欣 喜地 高高 举 起 手 。
想 自己动 手 设 计几 个 方 案 来 验 证 这 个结 论 ? 生开 始 发计 方 案 教 师 适 时 地 参 与学 生 的 讨 论 、 流 、 证 , 此 綦 交 验 存 础 上 . 织 学 生 逐 步概 括 出 圆 的 周长 计 算 公 式 与 方 法 。 组 对 一 个 7年 级 学 生 来 说 ,圆 的 知 识 绝 不 是 一 张 白 = = I = 纸 , 况 学 生 已经 预 习 , 例 中教 师 充 分 尊 重 学 生 的 认 何 案 知 基 础 , 准 了 教 学 的起 点 , 时 改 变 预 设 的 程 序 , 找 及 创 造性 地 组织 教 学 . 极大 地 调动 了学 生 探 究 的 积 极 性 。 二 、 彩 。 自生 活 的 体 验 精 来 精 彩 的 课 堂 时 常 涌 动 着 生 命 的 活 力 , 洋溢 着 生 活 的 热 情 , 都 来 自于 生 活 的体 验 。这里 举 一道 图文 题 的 这 教 学来 说 明 。图上 画 的 是 一 个 菜 场 的 货 架 , 架 上 放 着 货 商 品 。商 品 上 的 标 价 分 别 是 : 鱼 5 , 菜 2 , 丝 3 带 元 青 元 粉 元 , 鱼6 , 肉2元, 鲫 元 牛 0 问题 是 : 明 带 了 l元 钱 , 以 小 8 可 买哪些东西? 师 : 学 们 真 聪 明 , 出了 这 么 多 好 的 方 法 。 同 想 生 l 声 地 1老 师 , 还 有 一 种 方 法 ,8 也 可 以 ( 小 : 我 1元 买牛肉的。 生 f 动 地 摇 着 手)不行 , 行 , 不 够 。牛 肉2 元 , 激 : 不 钱 0 小 明 只 有 1 元啊 , 么 买 ? 8 怎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作者:朱雪松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3年第04期叶澜教授曾说:“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洽”的“动态”过程。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促进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呢?一、关注学生的个性,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背景不同,对学习活动的认识也会有差异。
对于学生的一些“独特”想法,如能巧妙处理,往往会生成新的教学思路,使课堂中出现闪光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课堂已近尾声,我说:“同学们,对于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话音未落,有位学生腾地站起来,说:老师,文章开头一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也”是关联词,前面并没有句子,那么,“也”关联什么呢?我觉得这里不该用“也”。
那位学生的话音刚落,班中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好多同学表示赞同。
确实,这位学生分析得也有道理。
(说实话,听到这个问题出乎我的意料,但转念一想何不把问题抛给学生,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这时,我循着那位学生的发言抛出一句:“同学们,你们怎么看?”也就生成了下面的精彩:生1:我认为“也”正是作者用的最绝妙的地方,作者所处的大清帝国政治腐败,官府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令人痛不疾首,而东渡日本的留学生也是如此腐败。
生2:我认为“也”字妙在前面有许多潜台词,这里的留白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
生3:我认为前面省略了国内的情景,而如果把国内的情景写出来,就显得累赘?经过学生们的一番探讨,大家终于明白了“也”字放在这里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而这一切,最初并不在我的教学计划之内,不经意间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我感触颇深,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充满个性的解读,如果我们能及时捕捉,并将之作为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不仅有利于学生生成个体性知识,而且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要 回去 了呢 ? )
生3 :青蛙 长期生活在井 里 。 没 有机会说话 , 以说话不连贯 。 所 多独特 的理解 。 多充分的理 由。 我带头鼓掌 .随即教审里 响起 热烈 的掌声 。 以上案例看 出课 堂生成事 件真 实 的存在于教学 之巾 ,足教学 中不 可 避 免 的 阒 素 ,也是 一 种 法 预 约 的 素 。 二、 生成 时独 特 的课 程 资 源 《 基础教育【程改革纲要 ( 行 ) 果 试 解渎》 巾明确指 出: 深堂教学不应 “ 该足一个封闭系统 .也不应 该拘 泥 于预先 没定 的固定不变的程式 。预 生活 课堂 . 堂即生 活。 口 课 虽然 设 的 H标 在 实 施 过 程 巾需 要 开 放 式 这 一教 学环 节偏 离 了教 学 日标 , 但 地纳入直接经验 、弹性灵活的成分 它教给 了学生在生活 巾获取 信息的
生都 是独特的个体 ,都 行独特 的心 灵世 界 .他们用各种 不I 的 式 理 亩 J 解 知识 . 用徉种不l的语 淦释发现。 司 I —切.也许会让成人 晒童 迷茫。甚至不 屑。 佃 碍建陋 学生的想法和看法, 让 学生 畅所 欲言 。放 手 让 学 生 自主 探索 。 坐井观天》人教版二年级 下 《 ( 册 ) 课 时 出现 了 以下 片 断 : 一 师 :如果青 蛙跳出井 u会看 到 么, 说些什么? 生 1呀 ! : 天真 的是无边尢际的 , 我错怪小 鸟了。 我要向小鸟道歉。 师: 一只知错就改的青蛙 。 生 2 天好大 呀 , : 我早点跳 出来 邮递员。” 就好 了。青蛙边说边 向稻 田跳去 。 “ 船 和 风 筝 是 松 鼠 和小 熊 写 纸 3我 还 是跳 回去 吧 ! 同学们 听 : ( 了哈 哈大笑 . 真是 个凋皮蛋 。 怎么 义 的一封封 信。”
让小学数学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林 荣 锡
“ 动态 ”指 事 物 运 动 的 状 态 , “ 成 ”指 事 物 的 发 生 生 、形成 。动 态 生成 强 调课 堂 教学 不 只是 知识 学 习 的过
程 , 也 是 师 生 互 动 的 一 个 动 态 过 程 ,课 堂 中 出 乎 意 料 的
充 分运 用学 生感 兴 趣 的实 例 。设计 每 个 同学 都 有参 与 机 会 的开 放性 练 习题 ,来激 发 学生 的 求知 欲 。例 如 .教 学
“ 的 面 积 公 式 ” 时 ,教 师 发 现 有 的 学 生 已 经 知 道 了 圆 圆 的 面 积 公 式 ,怎 么 办 ? 如 果 按 照 原 来 的 教 案 进 行 教 学 .
相 荡 而生 涟 漪 ;石 本 无 火 ,相 击 而 生 灵 光 。 我们 呼唤 ”
精 彩生 成 的课 堂 ,但 精 彩 的生 成源 于 教师 智慧 的 掌控 !
一பைடு நூலகம்
、
有效 预设 。激 发 生成
前 苏联 教 育家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曾 说过 :“ 育 的技 巧 教
并不 在 于能 预见 到课 堂 的 所有 细 节 ,在 于 根据 当 时 的具 体情 况在 学 生不 知不 觉 中做 出 相应 的变 动 。 ” 新课 程理 念 提倡 创 造 性地 使 用教 材 。也 就 是要 求 教 师在 进行 教 学设 计时 ,根 据 学 情 和教 材 安排 特 点来 灵 活 地使 用教 材 ,对教 材 的 内容 及 安 排顺 序可 做 一 定 的取 舍 和调 整 ,不 能把 教学 内容 定得 太 窄 、太 死 ,不 可用 老 师
滥 ,教 学 中 出 现 的 “ 态 生 成 ” 成 了 “ 而 不 成 ” 或 动 生
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课堂生成阶段小结

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课堂生成阶段小结语文课题组叶汇琴新课程标准强调: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教学是人的活动,因而教学应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它不应只是按部就班地执行“电脑程序”,而应该是师生共创奇迹、互相激发、唤醒各自的沉睡潜能的时空;它不是由教师事先编织好的精美的“鸟笼”,而应该是一片平等、民主、开放、愉悦的广阔天空,只有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不断地创造美、生成美的课堂才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
有人会说:这样的课堂只能是一种理想,让我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给了我们理想课堂的概念,也让我们找到了实现理想的方法。
一、善于捕捉生成亮点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对课堂生成的种种例举,很形象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课堂的动态生成,她说“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也许,还可以再列出一百个这样的问题,但却不可能穷尽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可能发生的一切。
”这告诉我们,动态生成并不神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能使他们振作,这是动态生成;当学生过度兴奋时,能使他们归于平静,这也是动态生成;当学生茫无头绪时,能给以启迪,这还是动态生成……课堂动态生成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而且是方法,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它包括人的认知、情感等各个方面。
也就是说,学生在这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中,不止是经历着认知的发展,他的整个身心、整个生命都在经历一次全新的发展。
这种发展应该是一种主动的发展,是在课堂互动、教学交往中的发展,是在思想与思想的对话、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交流中生成的。
在实际的教学中,生成既有预料中的,也一定会有预料外的,两方面都存在,必须全面认识。
其实,任何节外生枝的教学现象都是正常的,都可能发生在课堂上。
让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鲁迅先生在 《 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 及 语 文 教 研 组 的 老 师一 起 去 听一 位 老 师
授完课 , 自己 将 要 退 下 来 的 时 候 , 忍 不 住 为很 美的语言导入新课时 , 却发现后面有
知 了。
问先生 : “ 怪哉这 虫是怎 么回事? ” 可得 到
的 回答 却 是 “ 不 知道 ” , 而且 老师 “ 似 乎 很
节题为 《 打 开作 文思路一
生“ 怪哉 ” 事件惊 人相似 的情景在语 文课 登 山队员们 , 在装备条件远不如今天的情 作文课 。 在场的来 自全省 的几百名语文教 堂上不断地上演。 它不但剥夺了老师在教 况下 ,克服了严寒、坎坷 险峻 的山路 、 缺 师 , 无不为其精湛的教学技巧 叫绝。 然而 , 学过程 中的创造性 , 更严重地阻碍 了学生 氧 、 高 山反应 等诸多 困难 , 终 于从 山的北 从其讲课 的内容和过程来看 , 很显然都是
能力与水平 、 每个 同学 的出色表现都让我 文中回 ' I L自己读 书生活 时曾说 , 因为很 的一节公开课 。上课铃响后 , 这位老 师酝 难 以置信。 结果是 , 道理越辩越明 , 也把课 想详细地知道 “ 怪哉 ” 的故事 , 一次 在老师 酿好感情 , 正准备 用精心设计 好的 、 自以 堂推 向了高潮 , 教育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
程 在具体情境 中的动态 生成。教 师可以 堂。这样才能提升语文课 的价值 , 才能使 同桌之间竞争论起来。我一看 , 这是一个
巧 用生成性课堂 资源导入 新课 ;巧 用生 语文课充满活 力, 更为精彩 , 更具魅力 , 也 很值得利 用的生成资源 , 于是 , 我 调整 了 成 情景 ,把课堂 推 向高潮 ;抓住课 堂生 才能使学生的灵性得 以释放 , 从 而达 到发 预设的教学思路 , 临时让学生分成正反两 成, 有效地 实现教学 目的 , 使语 文课堂 更 展学生、 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的 目的。
让课堂因有效的生成而精彩

、
精 心预 设 是 课 堂 生成 的 基 础
教学 是一个 有 目 、 的活动 , 标 计划 教师须在课前 对
教学有清晰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 ,对教学 目标准确把 握, 对学生 的知识经验 、 思维特点 、 兴趣爱好 、 心理变化 情况有所分析 , 为课堂的生成创设条件 。 应考虑 :“ 学生
如 果 教 师 在 设 计 教 案 时 很 精 细 , 生 被牵 着 鼻 子 走 , 学 缺
Hale Waihona Puke 乏主动探究学习的机会和兴趣 , 课堂会死气沉沉 。教师 应尽可能考虑到教学 中发生的各种意外 , 为预想不到的
的观点 , 创设一个宽松 、 民主的课堂气氛和辩论的平台 , 有针对性地引导 , 激活学生的思维 , 让学生在活动 中体 验, 在体验 中感 悟 , 在感悟 中成长 , 也使课堂充 满生命
社 母蔫 熊 簟 冀 币 谋 谚
“
成 , 活学生思 维 , 激 使 学 生 在 生 成 性 教
时生成超 出预设 方 案 之 外 的新 问 题 、 新情 况 ,它随着 教
。
l● l
摹 一 。 . * }
学 中得到真 正 的发
展。
j
广西容县容 州 第_ 中学(3 50 周小盖 570 )
2 81 0 . l0; O
课 堂 生 成 是 在 教 师 与 学 生 、学 生
嚣 螺囊嚣一嚣黧 雾 彩 的 课 堂 捕 捉 生 j 辫 嚣i 麓 警 0 翳l 0 翳 l … 薯
动 。” 师 可 以为 精 教
与学生合作 、 话 、 对
碰 撞 的课 堂 中 , 现
某 教 师 在 思 想
学环境 、 学习 主体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
而具有活力的精彩的数学课堂取决于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课堂生成又源于学生的思考过程。
在关注学生思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今天,课堂生成尤为重要。
课堂生成可分为预设生成和预设之外生成。
所谓预设生成,就是师生在互动中形成的过程与结论,是在教师预设的期望之中的;预设之外生成,就是师生互动中形成的过程与结论在教师预设之外而又有意义的部分。
课堂上的生成应当是学生围绕问题解决,通过积极思维所形成的对问题的理解、感悟、解决方案以及疑问等。
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一方面要把课前的预设用生成的状态呈现给学生,不露强加的痕迹。
另一方面,要及时补足未意识到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一、预设生成的丰富与否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可以说,一堂课能否得到丰富的预设生成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
当然,预设生成不是借学生的口说出教师想说的话,而是把教师的预设用生成的状态呈现给学生。
这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探究材料,选择多样而有效的学习方式,特别是组织学生通过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一般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在对称性方面的不同点,学生较难主动意识到。
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自主生成?我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研究材料,并要求小组合作探究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后,交流研究成果。
生1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轴对称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2马上反对,认为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并拿出手中的三角形进行示范。
而赞同生1意见的学生也不示弱,纷纷拿出手中的三角形,无论怎样对折,都不能让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
这时,生3发现了秘密:生1和生2的三角形不一样,一个是一般的三角形,另一个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接着,生4说梯形也存在这种情况:一般的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而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上面的教学过程,围绕“判断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展开,学生通过操作、观察、验证、争辩、交流,不仅对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而且学习了探究数学的方法,体会到数学内容的辩证关系。
这一教学过程更彰显了“用事实说话”的理性精神。
数学知识生成了,数学的思想方法生成了,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成了。
教学的成功得益于教师精心的预设:在给各小组提供学习材料时,有的组提供一般的图形,有的组提供特殊的图形,从而让学生在交流时产生冲突、引发争辩,逐步完善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虽是不着痕迹的自然生成,但一切都在教师的预设掌控之中。
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运筹帷幄,就不会有课堂中游刃有余。
二、演绎未曾预约的精彩,促进学生精彩的继续
即使教师备课再充分,也难以设想课堂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
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状态,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心态在变化,学生的思维状态在变化。
变幻莫测的课堂充满不确定性,学生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随时可能不期而至,超出教师的意料。
教师应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即时作出判断,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并加以放大,演绎未曾预约的精彩。
再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并概括出圆柱的表面积公式为两个底面积+侧面积,用字母表示S=2∏r²+2∏rh,大部分学生都在品味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时,突然一个叫丁宁的孩子大叫起来:“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2∏r提出来,后边的是(r+h),而2∏r是底面圆的周长,所以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就变成了S=C(r+h)”。
我仔细一看,马上兴奋起来。
这样做计算时,因避免了3.14与一些数平方的计算,就能规避许多因计算能力差而造成的许多错误。
当意识到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这时的我内心一阵暗喜,但为了扩大发现者的影响力,也使一部分学生受到其勤于思考精神的影响,我马上决定放弃继续教学下一环节的念头,说:“这样做可以吗?”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展开交流,最后,这一举措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再看丁宁同
学,眼睛里充满了“再发现”、“再创造”获得的自我创造的积极情感体验的光芒。
“你太棒了!”我言不由衷的表扬和同学的艳羡的目光激起了这个孩子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自此也发自内心地热爱上了数学,直到中学连续六年荣获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
三、教师要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并有效利用课堂生成
应对预设之外的生成,重要的在于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心。
教师少了一颗爱心,就会因学生随意插嘴而妄加指责,课堂上就会少了与教师想法相左、与常规相悖的声音,课堂就会因缺乏激情而失去生气;教师少了一颗爱心,就不可能耐心倾听学生断断续续、不具条理但却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见解,课堂上就会继续演绎着“一言堂”,学生创新的火花也就不可能点燃。
应对预设之外的生成,重要的还在于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
教师要善于敏锐地捕捉课堂情境中的每一次思维灵感的闪现和每一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或挑起一场争辩,或引发一次讨论,或促成一次合作。
这要求教师有宽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专业积淀、厚重的教学底蕴。
拥有了这些,未曾预约的精彩就会不期而至,课堂就会弥漫一种开放的、浸润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文化。
四、生成的课堂不能缺少教师所应具有的引导作用
强调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并非意味着生成是可以随意的,并不等于教师脚踩香蕉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教学是一种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
一方面,教学投射、蕴含着教师的主观意趣,这种主观意趣内含着教师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另一方面,学习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
过分强调前者,教学就会成为强加灌输的活动;而过分强调后者,教学就会沦落为一种信马由缰的活动。
因此,生成的课堂不能缺少教师教学中所应具有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为了“迎合”少数学生的“表现欲望”或惟“生成”而忽视了由此对大多数学生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课堂上,面对无意义的“不确定因素”,教师不应立即予以肯定,而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对这些说法的恰当性进行讨论或及时加以引导。
这样,不仅有益于相关的当事者,而且也有益于其他所有学生认知活动的深化。
对于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站在宏观的角度选择重点进行引导。
尤其是当预设与生成出现矛盾时,教师应着眼于“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去解决。
面对课堂中出现的“节外生枝”,我们应立足发展,放眼全体,或“放大”或“缩小”,或“搁置”或“延迟”,以智慧来启迪智慧,以“生成”来应对“生成”,课堂教学中主体与主导就能相得益彰,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才得以落实。
有效生成的课堂更具有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上,闪耀着创造的光辉,老师水平无形中得到提升,学生心智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作为教师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我喜欢:因生成而精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