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飘香话端午活动方案
《粽叶飘香话端午》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粽叶飘香话端午》班会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六年级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2)学会包粽子,体验端午节的传统活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端午节的背景和习俗。
(2)动手实践,学会包粽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2)学会包粽子,体验端午节的传统活动。
2. 教学难点:(1)端午节习俗的深入了解。
(2)包粽子的技巧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活动。
(2)准备包粽子的食材和工具。
2. 学生准备:(1)提前查阅资料,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2)准备记录笔记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的历史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端午节习俗和活动。
2. 自主学习(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2)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4. 动手实践(1)教师示范包粽子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动手实践,学会包粽子。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学会包粽子的喜悦感受。
6. 课后作业(2)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程度。
六、教学延伸1.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2. 文化欣赏:(1)教师展示端午节相关的诗词、画作等文化作品。
(2)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七、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端午节的重要性和传统习俗。
(2)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5篇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5篇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5篇重温习惯中的童年记忆,用细致去感受每一个陪伴过你的人,站在充满喜庆与温馨的独特景象中,享受节日带来的刮目相看的意境。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供大家参考学习。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精选篇1)一、活动主题家园共育,“粽”情欢笑。
二、活动目的1、通过家长和孩子们亲自动手包粽子,让大家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具体的工艺,比如包粽子的方法和馅料的搭配等等,以轻松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2、在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家长代表和我们一起过节,增进大家之间的亲密联系和相互交流,也各自送上节日的问候。
在集体的温暖中度过异地的传统节日。
三、活动时间20__年6月8日上午九点半。
四、活动地点前进路幼儿园院内。
五、活动流程1、6月6日-7日开始报名,7日下午五点截止报名,各班选出5名包粽子比较熟练的家长。
2、集合:参赛家长九点到学校集合,到指定场地等待。
3、全部人员到齐之后,九点半准时开始,4、参赛人员领取到自己需要的材料后,等待裁判老师的指示开始进行。
初赛是每人制作3个高质量的粽子,以最先完成的为优胜,最前完成的十名家长进入决赛,决赛是在规定时间内制作的最多,质量最好的,不浪费材料且场地保持最干净的家长获胜。
活动分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不并列,出现并列继续比赛)5、制作结束后由负责人员将大家包好的粽子集中放置,然后将剩余材料整理,对于盛装不用的盛装容器洗净返还给食堂工作人员。
6、对评选出来的优胜家长,我们会为您和小朋友送上小礼物一份!7、晚上放学,孩子们就能吃上您制作的粽子了,家长们,踊跃报名参加吧!六、注意事项1、各参赛员人员按时到既定地点后应预先了解包粽子的有关方法。
2、不要随意放置器具或是材料,以至于现场凌乱。
3、注意个人和食材卫生,不应弄混弄乱。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精选篇2)活动背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最高兴的莫过于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了。
《粽叶飘香话端午》(教案)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

粽叶飘香话端午(教案)一、活动目标通过本次端午节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历史和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二、活动安排1. 环节一:介绍端午节(30分钟)通过PPT和课件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历史和文化。
并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民俗活动、食品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 环节二:制作粽子(60分钟)老师提供粽叶、米、豆沙、肉馅等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粽子。
同时,老师也要向学生示范如何包粽子,并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包粽子技巧。
3. 环节三:品尝粽子(30分钟)学生自己制作的粽子可以煮熟后一起品尝。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感受,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4. 环节四:传统文化体验(60分钟)让学生穿上汉服,体验传统的端午节文化活动,如龙舟竞渡、踩高跷等。
通过体验,学生能更深入地感受到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5. 环节五:总结学习成果(3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验。
同时也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让学生表达对端午节的感想和祝福。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
2.教学生制作粽子,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传统文化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四、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并能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活动效果评估1.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检测他们对端午节历史和文化的了解程度。
2.通过学生自己制作的粽子以及传统文化体验,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小组讨论和表达,评估学生对本次端午节综合实践活动的反馈和总结。
六、教学建议1.教师在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提前准备好所需材料。
2.在制作粽子和传统文化体验环节,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
3.活动后,要对学生的反馈和总结进行评估,及时反馈和改进活动。
七、参考文献1.《中华民族端午节》(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粽叶飘香话端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3.《百家讲坛》:《端午节的历史与传说》(CCTV)。
优秀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5篇)

优秀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5篇)优秀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5篇)在包粽子时需要先将竹叶泡水然后进行煮煮的过程,以使得竹叶更加柔软便于包裹食材。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秀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秀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篇1)活动日期: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教室活动目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活动内容:一、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同学们在家通过看书,上网查阅等途径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具体内容如下:(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二、与妈妈一起包粽子(主持人):同学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
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和妈妈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1、将粽叶折成漏斗形2、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
、蒸煮。
学生和家长动手包。
三、诗歌朗诵(主持人):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看诗朗诵表演。
第一、__同学朗诵。
第二、小组朗诵。
第三、女生齐诵。
第四、男女朗诵。
第五、家长和学生齐诵(诗歌内容附后)四、观看赛龙舟录像。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到过汨罗江吗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Word范本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Word范本一、活动主题:粽叶飘香—话端午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和传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活动时间:1课时四、活动对象:初中学生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重要性。
2. 粽叶飘香: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家乡的端午节习俗,共同感受端午节的氛围。
3. 手工制作:学生分组进行粽子的手工制作,教师提供制作指导和协助。
4. 端午节知识竞赛:教师设计有关端午节的知识竞赛题目,学生分组进行竞赛,增加对端午节的了解。
5. 分享与品尝: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并互相品尝,增进友谊。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协助制作一张关于端午节的绘画或手抄报,下节课进行展示。
8. 板书设计:粽叶飘香—话端午1.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2. 手工制作粽子3. 端午节知识竞赛4. 分享与品尝9. 教学资源准备:粽子制作材料、知识竞赛题目、绘画或手抄报模板等。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参与度、制作作品质量、知识竞赛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活动准备:1. 提前准备粽叶、糯米、馅料等制作粽子的材料。
2. 设计端午节知识竞赛题目,涵盖端午节的历史、习俗、饮食等方面。
3. 准备绘画或手抄报的模板,以便学生回家后进行制作。
七、活动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粽叶飘香: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家乡的端午节习俗,共同感受端午节的氛围。
3. 手工制作:学生分组进行粽子的手工制作,教师提供制作指导和协助。
4. 端午节知识竞赛:教师发放竞赛题目,学生独立完成,之后进行答案的核对和讲解。
5. 分享与品尝: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并互相品尝,增进友谊。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协助制作一张关于端午节的绘画或手抄报,下节课进行展示。
关于开展“粽叶飘香话端午”端午节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推荐五篇)

关于开展“粽叶飘香话端午”端午节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推荐五篇)第一篇:关于开展“粽叶飘香话端午”端午节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粽叶飘香话端午”端午节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各班级:端午节(今年是阳历6月23日)是中国传统节日。
为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爱国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决定开展端午节系列活动。
具体事宜如下:一、活动背景:“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等,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
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
二、活动分主题(1)第一主题:端午祭屈原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是纪念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具体要求: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不同途径了解屈原及他身上体现的高贵品质。
每人摘抄一首关于屈原的诗词。
(提示:屈原的生平、屈原的故事、屈原的精神、赞美屈原的诗篇和词句,或者屈原创作的诗词等。
)(2)第二主题:端午识艾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艾草与端午节有着不解之缘。
每到端午节,按照民间传统,家家户户门前都挂艾蒿,以驱邪祛毒。
具体要求:到野外观察、采摘艾草,做成标本,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艾草在端午节的特殊用途。
(3)第三主题:端午做香袋佩香袋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传说具有避邪驱瘟之意,也做点缀装饰。
具体要求:请教家长,自己动手做香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可参考如下步骤完成: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丝线(或中国结细线)。
2、工具:剪刀、针、缝衣线。
3、做法:(1)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碎布画上自己喜欢的、有创意的形状,大小不限。
(2)剪下相对的两片。
(3)用线将三边从反面缝合,留下一边。
(4)翻过来,塞入沾有中药店买回来的香料粉的棉花。
(5)将最后一边缝合,再加长绳装饰即完成。
4、在香袋上贴上标签,注明班级和姓名。
(4)第四主题:端午摄习俗端午节的习俗很多,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挂艾叶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我们威海人如何过端午节?请带上相机,捕捉身边彰显节日特定元素的镜头,用镜头记录下你的见闻。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5篇)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5篇)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幼儿对端午节民族文化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粽子的制作方法,尝试手工制作粽子。
二、活动准备1、教学课件《端午节》2、儿歌《快乐的端午节》3、故事《屈原的故事》4、端午节相关习俗文化图片5、粽子若干三、活动过程1、教师厨师教学课件,进入芝麻开门环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跟读儿歌《快乐的端午节》,感知端午节的习俗。
(2)你们刚才听了儿歌,儿歌中描述了什么内容?(3)这是什么节日?图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幼儿观看图片,人们正在赛龙舟,这是端午节的习俗。
2、教师继续出示课件,进入社会大观察环节,幼儿观察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2)你们家里是怎样过的端午节呢?3、教师讲述故事,调动幼儿的情感。
(1)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屈原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情感。
(2)请幼儿听完故事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故事中的屈原说点什么呢?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认识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步骤方法。
(1)教师播放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2)教师分发好吃的点心:粽子。
(3)幼儿品尝粽子,在吃粽子的环节中感受节日的气氛。
四、活动延伸(1)教师将手工制作材料:卡纸、纸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区,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动手制作“包粽子”。
(2)教师在本次端午节主题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举行一次端午节班级亲子活动。
让家长和孩子在当天一起来包粽子。
五、资料库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2.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怎么包粽子吗?今天咱们就跟着作者到外婆家去看看,怎么包粽子。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
(1)端午是什么时候?(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3)带着疑问读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同桌互读,讨论问题。
4.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学习生字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
2.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
3.争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同桌互读,检查。
5.给生字组词。
6.识记生字。
(1)加一加。
(2)减一减。
(3)比一比。
7.游戏巩固生字。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
2.指导书写。
真字最后一横要长。
豆的第一横要短3.描红,书写。
4.作业展示,评一评。
五.总结作业设计1.把《端午粽》读给爸爸妈妈听。
2.把端午节的由来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游戏复习词语(摘苹果)。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二、美文赏析1.学习第一自然段,选学生读。
2.赏析“盼着”。
3.用“盼着”说一句话,体会“外婆盼着我们回家的心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选学生读。
5.粽子是怎么做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6.用“一.就.”说一句话。
7.外婆做了哪些花样的粽子?为什么吃了之后还要带回家去,分给邻居?(体会分享的快乐)8.再读2,3自然段,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快乐与怀念之情。
9.学习第4自然段,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三、指导朗读。
长句子的断句。
学习儿歌:遇到长句不要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已酉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推荐一个老师必备的在线工具易查分,可以将电子表格转换为在线查询,方便家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④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2、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同学们交流从各种渠道了解的有关于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附:习俗的传说。
①吃粽子
因屈原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
②喝雄黄
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传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黄酒之后,差点现出蛇形,所以民众则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七、呼号
八、退旗、奏乐、敬礼
九、活动结束
附活动资料:
1、故事概况。
①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②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③挂艾草、菖蒲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去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蒲剑”,可以斩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粽叶飘香话端午活动方案
“粽叶飘香话端午”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同学们对端午节的印象只是吃粽子、挂香包、看划龙船,从来没有深入去认识端午节,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的去认识端午节。整个活动设计先从端午佳节的习俗切入,让学生去寻找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动手做香包,以及认识端午节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进而让学生在吃粽子之余,关心一下自己,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划龙船之余,也能体会一下团体同心的重要性。
队员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辅导员讲话:
同学们,今天的活动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们表示祝贺。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相信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会过得特别有意思。到时候我们再一起畅谈节后的感受。
2.工具:剪刀、针、缝衣线。
3.做法:
(1)将碎布画上自己喜欢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桃形、动物形等。
(2)剪下相对的两片
(3)用线将三边从反面缝合,留下一边。
(4)翻过来,塞入沾有中药店买回来的香料粉的棉花。
(5)将最后一边缝合,再加长绳装饰即完成。
学生动手做香包,然后进行评比。
(三)与诗共舞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各小队表演诗朗诵。
⑤划龙船竞赛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现代则为一种表现团队精神的最佳活动,而且举办划龙船比赛,近年来有逐渐发展成国际邀请赛的情形。龙船比赛会让外国友人喜欢的原因:它是一种有别于国外盛行的独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而是一种需要更多默契的力与美的运动。
④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各种起源故事附后)
(二)做香袋比赛
(主持人):同学们,佩香袋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每到那一天,小朋友的脖子挂上了妈妈为自己做的各式的香袋,心里乐滋滋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做香袋,看谁的手最巧,做的香袋最漂亮。
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丝线(或中国结细线)。
⑥游百病
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⑦佩香袋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3、诗歌内容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第一小队:女生小组朗诵。
第二小队:配乐朗诵。
第三小队:小队齐诵。
第四小队:男女朗诵。
(诗歌内容附后)
(四)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活动准备:赛龙舟录像各种香袋及做香袋的材料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活动过程:
一、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
二、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人数
三、出旗、奏乐、敬礼
四、唱队歌
五、主题活动开始:
(一)端午奇缘话习俗(可以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了解。)
具体内容如下:
1、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