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合集下载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也流传下来许多富有哲理的典故故事。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春秋战国历史典故故事:
1.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博取宠妃褒姒一笑,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结果导致自己身死国亡。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能为了一时的欢愉而忽视责任和后果。

2.尊王之争:齐桓公在会晤诸侯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要求周襄王亲自前来拜见。

然而,周襄王却让齐桓公到周朝首都朝见他。

双方因此争执不下,最终导致了齐国和周朝之间的战争。

这个故事揭示了权力和地位的争夺往往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和战争。

3.赵氏孤儿:赵盾是晋国重臣,然而却遭到权臣屠岸贾的陷害,导致赵家被灭门。

赵盾的孙子赵武在程婴等人的帮助下,最终复仇成功。

这个故事反映了正义和邪恶的斗争,以及个人和家族的复仇。

4.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通过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军队的战斗力。

最终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这个故事表明改革需要勇气和智慧,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取得成功。

5.合纵连横:战国时期,各大国之间互相争斗,时而联合对抗其他国家,时而互相攻伐。

苏秦和张仪是当时的纵横家,分别提出了合纵连横的主张,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控制局势。

这个故事表明外交手段在国家间的斗争中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这些典故故事不仅富有哲理,而且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化。

春秋战国的经典故事

春秋战国的经典故事

春秋战国的经典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故事。

这些故事以其深刻的性格描写、逼真的情节和启示性的主题而闻名。

下面将为您介绍其中几个经典故事。

故事一:管仲与桓公管仲与桓公的故事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管仲是齐国的贤相,而桓公是齐国的君主。

在管仲担任宰相期间,他不仅帮助齐国实现了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发展,还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故事二:孟子拒官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提出了仁政的理念,主张君主应以民众的利益为重。

据传,有一次吴国的君主拜访孟子,并希望孟子出任高官。

然而,孟子拒绝了吴国君主的邀请,理由是吴国的政治制度不符合仁政的原则。

孟子的坚持让人们深受启发,也成为后世的楷模。

故事三:齐桓公与晏婴齐桓公与晏婴的故事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备受称赞的典故。

晏婴是齐国的一位智囊,出色地辅佐了齐桓公。

据传,当晏婴初次进见齐桓公时,齐桓公对晏婴提出了一系列的考验,以测试他的能力和品德。

晏婴通过机智和卓越的才能成功通过了这些考验,并获得了齐桓公的赏识和信任。

故事四:孟子劝学孟子劝学的故事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典故。

据说,有一次孟子路过一个村庄,看到一群孩子在玩耍而不读书,他感到非常担忧。

孟子便告诫这些孩子们要努力学习,因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孟子的劝学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教育理念,也激励着人们不断进取。

故事五:孔子与颜回孔子与颜回的故事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富有启示的典故。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对他非常器重。

据传,在孔子病重之时,颜回前去探望并请求传授真正的道德学问。

孔子告诫颜回要勤奋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希望颜回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与颜回之间的对话成为后世人们追求道德美德的重要指南。

以上是几个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物性格,还带给我们很多有价值的启示。

正是这些故事的传承和演绎,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我国是一个古国,有丰富的文化典籍。

特别值得自豪的是,有数千年不问断的历史记载,这是世界史上所仅见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篇一:秦惠王“送金牛”计取蜀国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变得越发强大起来,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秦惠王为了能够和其他六国争霸,不断蚕食小国以壮大国力。

在夺得河西之后,秦国便开始向蜀国进军。

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国虽然国力不敌秦国,可是却占据着有利地势,任凭谁也攻不进来。

即便敌人攻入,也可以断前绝后,来个瓮中捉鳖。

秦国已经攻打了很多次,可是屡战屡败,损失了大量兵力,但是仍然难以攻入城中。

对此秦惠王十分焦急,他多次察看地形,并派人到处打探蜀国虚实,最后他想出了一个主意。

有一天,秦军突然停止了对蜀国的进攻,而蜀军害怕有埋伏,仍然严守关口长达半个月的。

后来在蜀军当中流传着这样一件奇事:在离蜀军关隘不远的地方出现了一头金牛,屙出来的不是粪便而是黄金。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蜀国的王宫里,蜀王连忙派人前去察看。

派去的人一看,果然如此,一头比普通的牛大三倍的石牛屹立在路旁,屁股下面有几堆碎金子。

那人拿上金子便跑回王宫向蜀王报告。

蜀王大喜,当时蜀国国库正是空虚的时候,这笔意外之财将很好地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

为了防止别人抢先一步,蜀王立即派出军队前往保护,同时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修桥铺路,硬是把天堑变成了通途。

一条通往蜀国都城的通道打通了,金牛被顺利地运回了蜀国。

蜀王迫不及待地想要拿到黄金,可是等了半天,那头牛的屁股里再也没有屙出黄金来。

蜀王十分不解,对着那石牛左看右看,最后生气地责问打探的人,可惜谁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国君大怒,立刻命人处死谎报消息的人。

可是还没来得及执行就传来消息,秦军已经攻到城下了。

蜀王不由得大惊,宫中乱作一团。

其实,这便是秦惠王的妙计,他看强攻不行,便想到了智取。

原来秦惠王打探到蜀国兵少力弱,国库亏空,蜀王正在为财政发愁,于是便命人偷偷打造了这头石头,并在它的屁股下放上了几堆碎金子。

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

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

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那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历史典故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1.爱媵贱女出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昔日秦穆公嫁女儿怀赢给晋公子,准备了非常丰厚的嫁妆,光穿着有华丽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

新嫁到晋国时,晋国人看到陪嫁的女子都那么漂亮,于是都想找个陪嫁的女妾抢回家去,却认为秦国的国主还不如女妾漂亮,而轻贱秦国的国主。

这是则故事是韩非借齐国传墨子学说的田鸠之口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时讲的一则故事。

所举的“秦伯嫁女”一例与“买椟还珠”一起说明一种办事的道理,即切勿怀文忘用,甚至以文害用。

后世常以此比喻办事情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2.白虹贯日出自《战国策之魏策四》: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因为杀人避仇,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

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想要报仇,听说聂政侠义勇为,便送黄金百镒做为聂政母亲的寿礼,并说明欲请聂政刺杀仇人之意。

聂政以母亲尚在需要人奉养为由没有答应。

后来聂政的母亲死后,聂政独行仗剑刺杀韩傀,碰上了白虹贯日的现象,刺中了韩哀侯,他自己也自杀身死。

白虹贯日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就是现在所说的日晕。

古人迷信,常把此做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异兆,也附会为精诚上感天道。

3.毕万昌大出自《左传闵公元年》:春秋时,晋献公灭掉魏,把魏地赐给大臣毕万。

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说:“毕万之后必大。

万,盈数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现在把魏地赏给毕万,是天意要启发他的后代,使其昌大。

”后来,毕万的后代果然建立了战国时的魏国。

其实这些都是古人附会之说。

后世就常以“毕万昌大”的典故指人后辈发扬,繁盛昌大。

4.抱冰握火出自《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复国,常常以艰苦的生活条件来磨砺自己的意志。

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内修军政,外结诸侯,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

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和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历史故事丰富多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更展现了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些春秋战国历史故事吧。

故事一,管仲与齐桓公。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与管仲是一对出生入死的好朋友。

管仲是一个智慧过人的谋士,他和齐桓公一起推行变法,使得齐国的国力大增。

有一次,齐桓公因病而卧床不起,管仲便用一块石头来代替齐桓公,让所有前来朝见的宾客都向石头行礼,以此来维护齐桓公的威严。

齐桓公病愈后,听闻此事,十分感动,对管仲说,“我之于卿,岂独如此!”从此,齐桓公对管仲更加信任和重视。

故事二,孟尝君与荆轲。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贤明的君主孟尝君,他善于用人,善于治国。

有一天,一位名叫荆轲的刺客前来刺杀孟尝君,但孟尝君却对他说,“你为何要来刺杀我?我愿意重用你,让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孟尝君的宽容和智慧感动了荆轲,他最终放弃了刺杀孟尝君的念头,成为了孟尝君的得力助手。

故事三,孟子与梁惠王。

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孟子,他曾与梁惠王有过一段著名的对话。

梁惠王问孟子,“人民为什么不困于饥饿?”孟子回答说,“因为有父慈母爱,有兄友弟恭。

”梁惠王再问,“国君为什么不困于饥饿?”孟子回答说,“因为有忠臣良将,有能者智者。

”这段对话反映了孟子对人民和国君的理想化关怀,以及对政治智慧的思考。

故事四,韩非子与李斯。

战国时期,韩非子和李斯都是著名的法家思想家,他们曾经是同窗好友。

但后来,由于政治立场的分歧,他们反目成仇。

韩非子曾经说过,“李斯以法治国,必然乱国。

”而李斯也对韩非子进行了抨击。

这段故事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家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思想碰撞。

以上就是一些春秋战国历史故事,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更展现了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这些历史故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春秋战国时期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典故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和典故,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以下将介绍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以及其背后的意义。

一、楚庄王破釜沉舟公元前628年,楚庄王在与郑国的战争中,意识到自己的弱小,并决心要以此次战争为契机,全力进攻郑国,以取得胜利。

他下令将军沉石锅三千,破船而归,以表明决不后退的决心。

这个典故形象地描绘了楚庄王打破后路的决心和勇气。

它告诉人们,只有在面临绝境时,才会激发出个人的潜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取得胜利。

二、孟子见齐宣王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有一次,他想拜访齐宣王,希望能够劝说他推行道义治国。

但是,孟子三次被拒绝见面,并被赶出宫殿的大门。

然而,孟子并没有放弃,他决定再次向齐宣王请愿。

这一次,他直接待在宫门前,晚上外面下起了大雨,但孟子仍然坚持等待。

最终,齐宣王感动于孟子的坚持和决心,在了解到孟子真心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的时候,决定与孟子见面,并聆听他的建议。

这个典故反映了孟子坚持正义和不畏困难的精神。

它告诉人们,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才能使我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齐宣王三过讲筵齐宣王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富有智慧和悟性的君主。

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由庄子主持的讲筵。

庄子从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出发,通过具体的故事和隐喻,讲述了他的哲学思想。

齐宣王听得入迷,忘记了时间,三度迟到。

但庄子并没有因此而对他感到不满,反而赞扬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对哲学的真正理解。

这个典故强调了对于知识的追求和理解的重要性。

它告诉人们,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学习,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获得智慧和真正的成就。

四、吴起的兵法吴起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兵法思想,以“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意”为核心原则。

吴起的兵法强调了灵活应变和出其不意的战略。

他认为,只有适应时代和战争形势的变化,采取巧妙的战术和策略,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_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_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_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充满着各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事件和故事。

以下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悠久的历史。

故事一:孟母三迁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孟子,他的母亲非常注重教育。

为了让孟子接受更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次迁往更好的地方。

据记载,孟母最初居住在一个小村庄,但她觉得那里的环境和教育资源都比较差,于是她带着年幼的孟子搬到了一个邻近城市。

然而,她觉得那里仍然不能给孟子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于是又搬到了一个名叫曲阜的地方。

在曲阜,孟子得到了更好的教育,他后来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故事二:楚国破釜沉舟战国时期,楚国和秦国一直处于互相争夺领土的局面。

秦军围困楚国都城郢城多年,楚王躲在内城中不见外敌,国内局势岌岌可危。

面对危机,楚国将领项燕提出了“破釜沉舟”的计策。

项燕带领楚军在河边猛烈攻击秦军,并将船只和釜甑都砸碎,表示此战只能取胜,无路可退。

这一壮举激励了楚军的战斗士气,最终击败了秦军,挽回了楚国的局势。

故事三:晋楚之间的九合诸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是两大强国,长期争霸。

齐国君主醉翁以文学才华而著称,他在晋楚交战之际提出九合诸侯的策略,通过外交手段将其他国家纳入联盟,共同抗衡晋楚。

这一策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得楚国和其他国家形成了紧密的联盟,最终使晋国遭受挫折,势力逐渐减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交手段的运用在战争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故事四:齐桓公的变法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推行了一系列变革,称为“齐桓公的变法”。

他废除了世袭制,改为任贤制,使得国家重用人才,并打破了封建体制的束缚。

此外,齐桓公还积极推行农业发展,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他的变法为齐国的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上故事只是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历史事件的一部分,这些事件和故事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教训。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战争,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培养出了许多伟大的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的41个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的41个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的41个典故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生了许多有着深远影响的事件和故事。

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遗产,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教训。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41个典故。

一、勾践与夫差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夫差攻打越国,勾践作为越国的国君被俘。

然而,勾践并没有忘记自己复国的理想,他通过在吴国的囚室中坚持学习和思考,最终在机智勇敢的辅佐下,成功发动了反抗,最终重振越国的雄风。

二、庄子梦蝶 - 人生如梦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曾有一次梦境,梦中他成为了一只蝴蝶。

当他醒来后,他开始思考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从而引发了关于真实和梦境之间的思考。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生如梦,要珍惜当下和思考自己的真实。

三、屈原投江 - 爱国情怀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和爱国诗人,他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困境痛不欲生。

最终,他选择了投江自尽,以表达他对楚国的忠诚和痛苦。

这个典故反映了屈原的爱国情怀,也成为了我们珍视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信念。

四、邹忌让梨 - 以小见大战国时期,邹国智士邹忌因为聪明才智而闻名。

有一次,邹忌听说齐国君主晏子非常爱吃梨,于是他送给晏子两个梨。

晏子发现其中一颗梨比另一颗大,于是他选择了大的一颗。

邹忌笑着说:“您真是明智,因为您能以小见大。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有时候细微之处蕴含着更大的智慧。

五、魏无忌避秦谈兵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国时期,齐国将领魏无忌在与秦国使节谈判时偷偷观察到秦国士兵的军事行动,并且根据这些观察为齐国上奏对付秦国的策略。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面对敌人时要善于观察和学习,只有对敌人的了解才能制定有效的战略。

六、白起诈病 - 谨慎行事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将领白起在征战中多次用谋略欺敌,其中一次他诈称病重,引诱魏国进攻。

当魏军进攻秦军时,白起忽然发起反击,大败魏军。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面对敌人时应该保持警惕,善用计谋。

七、曹操和董卓 - 利用矛盾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能够善于利用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变得越发强大起来,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秦惠王为了能
够和其他六国争霸,不断蚕食小国以壮大国力。

在夺得河西之后,秦国便开始向蜀国进军。

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国虽然国力不敌秦国,可是却占据着有利地势,任凭谁
也攻不进来。

即便敌人攻入,也可以断前绝后,来个瓮中捉鳖。

秦国已经攻打了很多次,可是屡战屡败,损失了大量兵力,但是仍然难以攻入城中。

对此秦惠王十分焦急,他多次察看地形,并派人到处打探蜀国虚实,最后他想出了一个主意。

有一天,秦军突然停止了对蜀国的进攻,而蜀军害怕有埋伏,仍然严守关口长达半个
月的时间。

后来在蜀军当中流传着这样一件奇事:在离蜀军关隘不远的地方出现了一头金牛,屙出来的不是粪便而是黄金。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蜀国的王宫里,蜀王连忙派人前
去察看。

派去的人一看,果然如此,一头比普通的牛大三倍的石牛屹立在路旁,屁股下面有几
堆碎金子。

那人拿上金子便跑回王宫向蜀王报告。

蜀王大喜,当时蜀国国库正是空虚的时候,这笔意外之财将很好地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

为了防止别人抢先一步,蜀王立即派出军队前往保护,同时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修桥铺路,硬是把天堑变成了通途。

一条通往蜀国都城的通道打通了,金牛被顺利地运回
了蜀国。

蜀王迫不及待地想要拿到黄金,可是等了半天,那头牛的屁股里再也没有屙出黄金来。

蜀王十分不解,对着那石牛左看右看,最后生气地责问打探的人,可惜谁也不知道到底是
怎么回事。

国君大怒,立刻命人处死谎报消息的人。

可是还没来得及执行就传来消息,秦
军已经攻到城下了。

蜀王不由得大惊,宫中乱作一团。

其实,这便是秦惠王的妙计,他看强攻不行,便想到了智取。

原来秦惠王打探到蜀国
兵少力弱,国库亏空,蜀王正在为财政发愁,于是便命人偷偷打造了这头石头,并在它的
屁股下放上了几堆碎金子。

之后便叫部下四处散播谣言,骗蜀王上当。

后来蜀军在前方运
牛的时候,秦军便悄悄地尾随着进来了。

当金牛到达蜀国时,秦军自然也就到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可是蜀王却遇上了掉金子的事情,怎么想都是一个骗局。

可惜蜀王
太贪婪,贪图小利而亡了国,令天下人耻笑。

春申君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多智、善辩和善客而着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也有一些“预想不到”的事情。

当然,这一切,都怪他自己做了一个
不该做的“春秋大梦”。

春申君是楚国人,因才干深得楚考烈王的信赖,位至宰相。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因此
非常忧虑未来的接班人问题。

春申君知道后,“先王之忧而忧”,四处寻找能生育的妇女
进献给烈王,但长久没有奏效。

春申君喜欢养士,门下食客三千。

其中有个叫李园的食客,家中有个妹妹,长得非常
漂亮,专门献给了春申君。

春申君对其非常宠爱,不久怀上身孕。

李园得知妹妹怀孕后,
便与妹妹谋划,让春申君把妹妹献给烈王。

对于这个想法,春申君最初不太同意。

李园的妹妹对春申君解释说:如果把我献给烈王,生了儿子后,就会成为太子,烈王
死后,他就能当皇上,你就是实际上的太上皇,可以掌控天下。

春申君听了,感觉这个主
意不错,于是就答应下来。

于是,李园很快来到烈王身边,并得到烈王的宠爱,被封为王后,满十月后,剩下了
一个男孩。

长大后被立为太子。

那时候,一看到这个孩子,春申君便从心里有一种抑制不
住的高兴。

因为,他自己才是孩子的真正父亲,烈王不过是当了一个冤大头。

春申君当丞相二十五个年头的时候,烈王重病,这时候,看到自己的计划不久就要实现,他更加高兴了。

这时候,有个叫朱英的人来见春申君,提出了三个“意想不到”。

他说:“世上有意想不到幸福,也有意想不到的灾难,现在您正生活在不可预测的世上,侍
奉喜怒无常的君主,怎么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人呢?”
春申君对“三个意想不到”并不理解,朱英说:“您即将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太上皇,
这是意想不到的幸福;烈王死后,有人会杀人灭口,这是您意想不到的灾难;我出面帮你把
对手除掉,属于意想不到的人。


春申君听了,并不以为然,他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你考虑太多了。

我了解你
所说的那个人,我对他很好,他不会杀我灭口。

”朱英一看形势不妙,赶紧跑了。

十七天之后,烈王病死,太子继位。

正当春申君的春秋大梦即将实现的时候,朱英的
预言变成了现实。

李园派人将春申君杀掉,春秋大梦戛然而止。

都是春秋大梦惹的祸。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不要想。

春申君临死前应该这样想。

上海,简称申。

申与春申君有关。

春申君是战国时期人,其一生经历比较有意思。

春申君名黄歇,楚顷襄王时期,黄歇与楚太子熊完作为人质抵押于秦。

过了好多年,
楚顷襄王生病了,王位的继承人太子完作为人质抵押在秦国,没有归楚,眼见楚王其他儿
子有可能成为继承人,因而黄歇向秦王提要求,要求楚太子熊完回楚,但遭到秦王的拒绝。

黄歇考虑,一起逃走肯定会受到秦兵的追击,逃不了。

于是偷偷地给楚太子熊完进行伪装,让其逃跑到楚国。

楚太子熊完到楚国后,黄歇才向秦昭王告诉:楚太子回楚了。

秦国的法
律是很严厉的,黄歇把最重要的人质放跑了,秦王自然大怒,要杀黄歇,但考虑到黄歇确
实救主而不畏死,是个忠臣,考虑再三,还是把他放了。

黄歇回楚后三月,楚顷襄王病死,太子熊完顺利继承了楚王,也就是史书上的楚考烈王。

楚考烈王感谢黄歇的救命之恩,封黄歇为春申君,并为丞相。

先封淮北之地十二县,
后来根据黄歇的要求,改封在江南吴墟,也就是今天的上海、吴县、湖州一带。

上海的简
称申也就由此而来。

春申君当丞相二十二年的时期,楚考烈王遇到了一个大难题,生不出儿子。

于是遍寻
楚国会生儿子的妇女,给楚王生一个儿子,原因出在楚考烈王身上,结果自然事如愿违,,没有一个妇女能替楚襄王生儿子。

春申君黄歇有一个手下名叫李园的人,他的妹妹生得很漂亮,送给春申君做妾。

不久,李园妹妹有了身孕。

一天晚上,李园妹妹对春申君说:“老公你在楚国做了丞相二十多年,得到了楚王的充分信任。

现在楚王无子,王位的继承人可能被楚王的兄弟得到。

你做丞相
时难免得罪他们,你不仅官位不保,而且封地和性命也难保。

”春申君着急地说:“怎么办?”李园妹妹说:“我已有身孕了,但还看不出来,你把我送入楚国宫中,等到我生了
儿子,此儿子自然是楚国王位的继承人,你就是新楚王的父亲,自然得到了保护。

”春申
君恍然大悟,于是把李园妹妹送到了楚国宫中。

不久,李园妹妹生了儿子。

此儿子顺利成了楚国的王位继承人。

春申君当丞相二十五年的这一年,楚考烈王病死了,春申君的儿子做了楚王,也就是
史书上的楚幽王。

楚幽王称王的第一年,春申君到宫中见他的儿子楚幽王。

不料,中了埋伏,被李园杀害。

李园为什么要杀春申君,主要是怕泄密,阴谋暴露,杀人灭口。

春申君死后,他的家
人也被李园杀害。

春申君是个悲剧。

早期,为了救太子,奋不顾身,是个忠臣;后期,竟然为了保名利,用移花接木、李代桃僵的手段谋取王位,成了奸臣,结果自身性命不保,还害了家人。

看过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