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基层试验段成果总结一、施工简况本段起点桩号为K29+003终点桩号为K52+445.32,路线全长23.442Km。
根据施工设计图的要求路面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38cm,分两层摊铺,半幅宽度上基层18.45m,下基层18.75m。
为了尽早开展路面基层施工,提供大规模作业相关技术数据,我分部在2017年3月6日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的施工,具体桩号为K38+700~K39+000左幅,试验段为第一层,铺筑厚度为19cm。
其中K38+700-K38+850段采用4%水泥量水稳碎石进行摊铺,设计最大干密度为2.472g/cm3,最佳含水量4.4%,;K38+850-K39+000采用3.8%水泥量水稳碎石进行摊铺,设计最大干密度2.456g/cm3,最佳含水量4.4%。
混合料采用一台WB600拌和楼进行拌和。
施工时,混合料的摊铺采用三台摊铺机进行,松铺系数暂取1.30,压路机采用英格索兰100一台、三一重工220四台、徐工XP261胶轮一台。
为确保施工质量,为今后大面积的施工提供依据,特将本段试验段总结如下:二、试验段目的1、验证施工的集料配合比:2、确定材料的松铺系数;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水泥剂量、含水量的合理控制;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4、验证混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5、检验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三、施工前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1)在试验段开工前已对技术、质量、试验、测量、资料、安全、设备等施工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
(2)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试验检测报告,已由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复。
(3)所施工段落的底基层经三阶段验收合格。
(4)对沿线水准点和导线点进行复测,进行现场放样后,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2、机械设备配置(1)拌合设备:水泥稳定碎石拌合机1座。
(2)摊铺设备:摊铺机三台。
(3)压实设备:英格索兰100振动压路机1台、三一重工220振动压路机4台、XP261胶轮压路机1台。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报告一、引言二、试验方案1.试验段设计本试验段选取了一条长150米、宽5米的道路段作为试验区域。
设计了两个试验组,分别是纯碎石试验组和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
每个试验组设置5个测点,共计10个测点。
2.试验材料碎石采用了规格为5-10mm的骨料,水泥采用了普通硅酸盐水泥。
试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密度计、强度测试仪、渗透系数仪等。
3.试验步骤(1)纯碎石试验组:将选定的碎石铺设在试验段的底部,保持一定的均匀厚度,并进行压实。
(2)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将水泥与碎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铺设在试验段的底部,同样进行压实。
(3)进行密度测试:对两个试验组的每个测点进行密度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4)进行强度测试:对两个试验组的每个测点进行强度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5)进行渗透系数测试:对两个试验组的每个测点进行渗透系数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三、试验结果1.密度测试结果纯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密度为1.8 g/cm³,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密度为2.1 g/cm³。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密度明显高于纯碎石试验组。
2.强度测试结果纯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强度为20MPa,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平均强度为30MPa。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强度明显高于纯碎石试验组。
3.渗透系数测试结果纯碎石试验组的平均渗透系数为0.001 cm/s,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平均渗透系数为0.0005 cm/s。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组的渗透系数明显低于纯碎石试验组。
四、讨论和结论通过对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相比纯碎石底基层,在密度、强度和渗透系数方面都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2.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平均密度高于纯碎石底基层,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
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平均强度高于纯碎石底基层,能够更好地抵抗外力和变形。
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平均渗透系数低于纯碎石底基层,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
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铺总结一、施工简况我标段在10月2日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的施工,具体桩号为K5+000~K5+200右幅辅道,底基层厚度为30cm,分两层铺筑。
试验段为第一层,铺筑厚度为15cm。
混合料采用WDB500拌和楼集中拌和。
施工时,混合料的摊铺采用一台ABG423摊铺机进行,松铺系数暂取1.40。
碾压采用徐工振动压路机两台和轮胎式压路机一台。
我们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并及时进行总结,为今后大面积的施工提供依据。
二、试验目的1、验证用于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①调试拌和机,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②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均匀性;③检查混合料含水量、碎石级配、水泥剂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确定铺筑的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①混合料配比的控制方法;②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的行进速度、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梯队作业时摊铺机的间隔距离);③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④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至少应选择两种确保能达到压实标准的碾压方案;⑤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4、确定每一碾压作业段的合适长度(我部建议以50m为宜)。
5、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艺流程,缩短拌和到碾压完成时间。
6、质量检验内容、检验频率及检验方法。
7、试铺路面质量检验结果。
三、准备工作1、材料准备根据配合比设计材料,选择合格材料进场。
①水泥:水泥采用江阴海豹水泥P〃C32.5级水泥,7天抗压强度为3.5Mpa。
②集料:集料采用宜兴石灰岩,1#料为石灰岩9.5-31.5mm、2#料为石灰岩4.75-9.5mm、3#料为石灰岩0-4.75mm;集料的级配、压碎值,针片状含量经检验均符合要求。
③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我项目部试验室设计配合比进行试验,最后监理根据平行试验结果确定混合料的设计配合比为:1#料(9.5-31.5mm)∶2#料(4.75-9.5mm)∶3#料(0-4.75mm)=44%∶28%∶28%,水泥剂量为4.5%,最佳含水量5.2%,最大干密度2.35g/cm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总结报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我部承建路面养护施工任务,为验证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等,根据管理处文件规定,我部在西宝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处、驻地办的悉心指导下,于2019年4月15日在高速上行线处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现将试验段全过程总结如下:一、试验段目的1、确定用于正式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2、确定标准的基层施工方法;3、确定基层的松铺系数;4、确定标准的摊铺、碾压工艺和机械组合;二、试验段准备工作1、材料:①碎石:采用***有限公司生产的石灰岩碎石,各种规格为A 料(19-31.5mm )、B 料(9.5-19mm )、C 料(4.75-9.5mm )、D 料(石屑)。
该碎石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和良好的颗粒形状,石屑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要求。
②水泥:采用***水泥厂生产的P.C32.5缓凝水泥,各项物理技术指标满足要求。
;2、人员及机械见试验段施工方案。
3、配合比情况:根据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申报审批表批复结果,我部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合比如下:水泥:碎石=4.3:100;集料级配为:19-31.5cm 碎石:9.5-19cm 碎石:4.75-9.5mm 碎石:0-4.75mm 石屑=25%:33%:14%:28%;最佳含水量:5.0,最大干密度: 2.440g/cm3 三、试验段施工过程:1、试验段施工段落及时间:根据监理工程师意见,我部于4月15日在**上行线**处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
2、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厚度为20cm ,采取集中场拌,拌和设备采用1台WBS700型稳定土拌和楼,额定产量为700T/H,摊铺设备为一台徐工RP952摊铺机,碾压设备为1台CC624双钢轮压路机,1台CLG622单钢轮压路机,1台5R22MP 单钢轮压路机,其工艺流程如下:①稳定土拌和楼拌和工艺流程:拌和楼调试→验证配合比→厂拌混合料→检查水泥剂量、含水量→运输②现场施工工艺流程: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混合料拌合→混合料运输→摊铺→修补→碾压→检测→接缝处理→洒水养生→交验3、松铺系数的确定4月15日铺筑的基层试验段参照已施工标段的松铺系数以及根据划分试验段区段分别定松铺系数为:Ⅰ区1.26,Ⅱ区1.28控制,经实际检测,松铺系数为1.28,结果见表1。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对水稳基层进行性能测试,评估其适用性和稳定性,为道路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试验,分析水稳基层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评估其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为后续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二、试验方法1.材料选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级配合适的碎石作为试验材料,根据设计要求使用正确比例的水泥和稳定剂。
2.试验设计:设计试验段的厚度、施工方式和荷载情况,考虑不同的条件下对水稳基层的影响。
3.施工过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试验段的施工,保证材料的均匀性和稠度,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4.试验项目:对试验段进行上荷试验、动力板载荷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评估试验段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三、试验结果及分析1.上荷试验:上荷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段在预定荷载下没有明显的破坏和沉陷,证明水稳基层的承载能力较好。
但在较大荷载下,试验段出现了局部裂缝和表面凹陷,可能是因为水稳基层的强度不足。
2.动力板载荷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动力板载荷试验中,试验段的反弹模数较高,说明水稳基层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强度。
但在试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裂缝和破坏,可能是由于试验段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设计或施工缺陷。
3.冻融循环试验:冻融循环试验主要评估水稳基层在低温环境下的抗冻性能。
试验结果显示,在经历多次冻融循环后,试验段的稳定性和强度基本没有明显变化,而且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缝和破坏。
说明水稳基层具有良好的抗冻性能。
四、结论及建议1.水稳基层的承载能力较好,在正常荷载下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强度。
但在较大荷载下可能出现一些裂缝和破坏,需要进一步改进设计和施工工艺,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2.水稳基层在动力板载荷试验中表现较好的稳定性和强度,但也需要注意施工缺陷的影响。
建议进一步加强材料的均匀性和稠密度控制,以确保试验段的稳定性。
3.水稳基层具有良好的抗冻性能,经过多次冻融循环后基本没有明显变化。
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更加注重低温环境下的施工和养护,以提高水稳基层的抗冻性能。
2024年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施工、监理总结

2024年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施工、监理总结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公路建设也快速推进。
为了提高公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作为一种常用的路基加筑方式,被广泛采用。
在2024年,我作为施工方的一名工程师,参与了一条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的施工工作,并担任了监理工作。
在此,我将对这次施工和监理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施工方面。
在本次施工中,我们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了施工工作。
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优质的水泥、石子和填充料,确保了施工的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注重施工工艺的控制,采用了合理的施工工艺,保证了土壤和水泥的充分混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了施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了施工质量。
其次,监理方面。
作为监理方,我们充分发挥了监理的作用,确保了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在监理过程中,我们密切关注施工现场的情况,认真对照设计方案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与施工方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调,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还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进行了监督和检查,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总结起来,本次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的施工和监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通过我们的努力,最终完成了试验段的建设,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同时,我们对该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估,为今后的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在本次施工和监理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施工中,我们有时对施工人员的指导和培训不够细致,导致有些细节工作没有做到位。
其次,在监理过程中,我们对施工方的考核和评价不够严格,有时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施工和监理的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本次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的施工和监理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与施工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

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试验段总结一、试验段总体情况目前,我项目部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人员、机械、材料等均已进场,拌和设备经计量部门标定合格并经过监理调试验收,摊铺、碾压等设备已检修完好,级配碎石底基层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为了优化施工工艺,确定最佳的机械组合、摊铺速度、合理碾压区段长度、碾压方式、碾压遍数以及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终了的时间极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更加充分合理的安排人员、机械,确保整体施工高效快速。
我合同段于2007年7月13日在K22+700—K23+000段完成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的施工,通过现场控制并采集数据,获得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最佳机械配合、松铺系数、摊铺速度、碾压遍数、实测项目、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数据,证明试验段是成功的,使用的施工工艺能够指导以后的流水式生产、全日连续施工。
二、试验段位置及自检数据试验段位置为K22+700—K23+000全幅。
1、压实度:检查6处,合格6处,合格率100%2、平整度:检查3处*30尺,合格30尺,合格率100%3、纵段高程:检查6断面6处,合格6处,合格率100%4、宽度:检查6处,合格6处,合格率100%5、厚度:检查8处,合格8处,合格率100%6、横坡度:检查6个断面,合格6个断面,合格率100%7、强度:检查2组,合格2组,合格率100%8、松铺系数确定为1.259、外观平整密实、无坑洼、无明显离析,施工接茬平顺稳定后附自检资料三、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施工组织1、人员组织试验段的施工是关系后续施工能否保证质量的关键,试验段施工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总体负责,项目总工负责现场总体,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分别设专人盯岗,且现场配备主要技术管理人员施工员3名、测量员4名、试验员3名、质检员2名全过程对各项技术参数进行控制和检测,另外现场配备民工20名,负责配合机械施工。
主要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一览表见附表1。
2、机械组织遵照合同要求,结合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的施工特点,为后续工程配备了拌和站1台、装载机2台、自卸汽车15辆、平地机1台、推土机1台、压路机2台、洒水车2辆等足够数量和性能符合要求的机械设备。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实验段工作总结报告

XX境改建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
试
验
报
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实验段工作总结报告
我标段为保证施工质量,并本着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组织连续均衡地生产和工序衔接,做到紧张有序,确保工程质量,尽量缩短工期。
并做到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施工工作业水平。
在指挥部和总监办的指示下,依据公路施工技术规范,于20XX年10月5日进行了我标段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实验铺筑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以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启到一个指导作用。
一、试验段概况
起止桩号:K19+250---K19+550
工程量:长300M,宽9M共计工程量2700M2
二、试验路段施工组织
1、人员组织: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驻地监理工
程师(),试验监理工程师(),试验人员(),测量人员(
),民工20人。
2、设备:9米宽摊铺机一台,18T振动压路机两台,光面
压路机一台,洒水车一台。
3、检测仪器:全站仪一台,水准仪一台,50M卷尺一把,
EDTA测灰剂量实验仪器一套,灌砂法测压实度仪器一
套。
三、试验路段所取得的经验数据:
1、集料配合比(水泥剂量6%):
10-20mm碎石:5-10mm碎石:石粉=30:45:25
2、施工最佳碾压含水量5%
3、松铺系数:1.3
4、松铺厚度:23.5厘米
5、碾压遍数:振动压路机快跑稳压一遍,大振4遍,三轮光面压路机碾压2遍
二零零二年十月五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我项目部选K0+000-K0+150 段全幅底基层上,铺筑长150长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水稳基层厚54cm分三层施工。
通过试验室试验资料和现场各工序记录资料,特编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厚试验段施工总结。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测量准备:导线点、水准点联测完成,底基层已通过验收。
2)水泥稳定碎石所用水泥、碎石等原材料经过复试合格,且配合比
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材料准备
1)水泥、碎石、石屑等原材料拌合站准备充足。
储存量满足施工需求。
水泥采用安阳湖波水泥、碎石产地为淇县。
混合料用水,来自于日常生活饮用水。
3.机械准备
1)现场准备摊铺机2台、单钢轮压路机2台、胶轮压路机1台、洒水车1台、自卸车10台。
4.人员准备
施工机械操作人员10人,辅助工20人,测量人员5人,试验人员4 人。
施工工艺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的施工工艺流程:
清理下承层T施工放样T水稳拌和机拌和T自卸汽车运输T摊铺机
械铺筑T压路机碾压T接缝处理T洒水养生。
三、施工过程
(一)准备工作
1、在铺筑前进行施工放样,恢复中线。
中线、边线测量,用石灰划出铺筑宽度,并标出两边边线位置,用水准仪测量基层高程。
2、清除石灰土底基层表面浮土、杂物等,并使表面湿润。
3、安装自动找平钢丝,测设钢线位置,每次安装长度应在100m以上, 钢钎间距10m并用细钢丝绑扎牢固,钢丝采用紧线拉紧,不能下垂,其次,根据摊铺速度陆续拆除和安装。
4、将钢轮压路机、胶轮压路机、摊铺机,洒水车调到现场,并调试结束。
(二)水稳混合料的拌和
拌和场位于双山路,距施工现场约1.8公里。
混合料拌和采用电脑控制拌和机,试铺时采用5%水泥剂量,最佳含水量为5.4%,各种碎石
材料的比例采用16.-31.5 : 10-20 : 5-10 :石屑=13: 22:27:38。
6月30日,试验段实际拌和从上午开始生产,至下午15:30分
结束,共生产混合料约1500吨,按生产能力450t/h进行拌制。
生产的
混合料经项目部、指挥部、监理检测,混合料的合成级配、含水量及水泥剂量等指标均符合试验室配合比的要求。
(三)运输装卸水稳混合料
调集10辆自卸汽车,从拌和场装车出发,15分钟内运到铺筑现场。
倒料时有专人指挥,做到倒车迅速,位置准确,在摊铺机前1米左右停车,不能撞击摊铺机,由摊铺机推动运料车前进。
(四)水稳混合料的摊铺
水稳混合料的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铺筑,其中松铺系数暂按 1.3控制。
2台摊铺机相互错开10m同时向前铺筑,确保连续铺筑而不停机,行走速度控制在4m/分钟,熨平板高度控制是按事先测量的高程和松铺系数架设传感轨道,通过传感器实现慰平板按要求高度进行铺筑。
控制摊铺机铺筑长度40m~50m所需时间不超过25分钟,并即时压实,采用一次成型的方法施工。
摊铺过程中及时复测水稳虚铺厚度是否满足计算值,即23.4cm,出
现误差值及时调整传感器。
由于采用摊铺机铺筑水稳,大面积无离析现象发生,人工只对边沿设专人消除粗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铲除局部粗料窝,用新拌和的混合料填补。
我部安排6名工人随摊铺机施工,两人负责看护摊铺机传感器,两人负责对边沿修补,消除离析,另外两个人及时铲除运输车倾
倒时散落的混合料,保证摊铺机平稳的前进。
在整型过程中,严禁任何
车辆通过,并保持无明显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外观平整、均匀。
(五)水稳基层的碾压
1、碾压采用初压、复压、终压的顺序。
初压:整型后,先用钢轮
压路机在全幅全宽内进行静压1遍。
复压:钢轮压路机振压1遍。
随后强振2遍,终压用胶轮压路机碾压1-2遍。
最后钢轮压路机光面。
初压采用1.5-1.7km/h的速度,复压采用1.8-2.2km/h的速度,终压采用2.5-5km/h的速度碾压,做到表面无明显轮迹,外观平整、均匀。
钢轮压路机复压时,强振1遍之后,采用灌砂法试验检测水稳压实度达到93%以上。
终压结束后,水稳压实度达到97%-98%经过碾压前、后两次测量结构分析,松铺系数采用1.3基本满足要求。
碾压注意事项:
1)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掉头和急刹车,确保水稳底基层不受破坏。
2)碾压过程中,水稳基层的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如水份蒸发过快,及
时补
洒少量的水,严禁洒大水碾压。
3)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即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的水泥)或换用新的料进行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4)经过拌和、运输、整型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水泥初凝前在试验确定的时间(6.5h )内完成碾压。
并达到密实度的要求,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外观平整、均匀。
实践证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这样的机械组合和碾压方式,一次成型碾压的施工方法是可行的,满足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
(六)养生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碾压完后,立即开始养生,采用透水土工布湿润覆盖养生。
洒水的次数视土工布的干湿而定,始终保持表面湿润,养生7天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五、试验段成果整理:
1.混合料的松铺系数:1.30
2.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顺序、速度和遍数:先用钢轮压路机在全幅全宽内进行静压1遍;复压:钢轮压路机振压1遍。
随后强振2遍;终压用胶轮胎压路机碾压1-2遍,最后钢轮压路机光面。
初压采用1.5-1.7km/h的速度,复压采用1.8-2.2km/h的速度,终压采用2.5-
5km/h的速度碾压。
3.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1台600T水稳拌和机,10辆自卸汽车运输,2台摊铺机,10人协助,2台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胶轮压路机、1台洒水车。
4、密实度的检查方法:采用灌沙法,碾压终了,立即安排检测。
每一作业段的最小检查数量:每200m每车道3处;现场检查压实度均达到97%以上,满足压实度要求。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