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教案 1 教师用
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 3篇

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3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以学生运用辅导资料自己把握课文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以及背诵课文。
难点: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诵法、讲授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根据作者简介导入文章。
2.新课讲授:诵读课文,分组对课文进行翻译,讲解课文。
3.巩固练习:通过问题,巩固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了解。
4.小结作业:小结: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者而从制,其不善者而改之。
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好的,今天的课程就告一段落。
我们的课后作业是: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
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能够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四、教学手段PPT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
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
文言文教案

文言文教案文言文教案模板六篇文言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疏通课外文言文大意的方法;2、帮助学生养成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好习惯;3、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教学准备1、学生先交流关于学习课外文言文的意义和困惑,以便课前交流;2准备好周末作业;印发关于疏通课外文言文技巧的学案资料;3、做好教学课件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进行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一个半月了,大家是否想过:究竟我们学习课外文言文有何重要意义呢?(学生思考)何映瑶:因为这对于我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一个厚实的基础;章帆:因为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的热情;师:没错,课外文言文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哲理,这是我们了解中国几千年优秀的文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加强课外文言文知识的学习,积累语文素材,提高我们的文化文学涵养。
2、师: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同学们在学习课外文言文的过程中,有没有碰到比较棘手的困惑与难题呢?叶幸然:我觉得最难的就是怎样停顿语句;李雅倩:我觉得最困惑的一点就是很多的闻言词汇不太理解;林纪川:我想,最大的障碍就是怎样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其实,我们如果能够将课外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话,也就是说,最大的困惑就是怎样疏通理解课外文言文的大意,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疏通课外闻言文言文的大意。
二、以例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来教学1、师:首先,请同学看到所印发的资料《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大家先一起来大声地朗读一遍,注意速度稍微慢一点。
(学生齐读,老师事后进行字音订正与朗读评价)2、师:请根据课文自由地进行一次大意的翻译,特备是将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方便待会进行解答。
学生:出声地进行翻译,动笔标记字词等疑难问题,然后提问:何嘉敏:请问老师:参知政事是什么意思?3、师:这是古代的一种官位名称,可以直接翻译就行。
刘泓鑫:“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怎么理解?4、师:也就是说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也”字是语气助词,无需翻译出。
文言文专题教案

文言文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
3、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能够准确翻译简单的文言文段落。
4、引导学生欣赏文言文的文学价值,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特殊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方法。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翻译技巧。
2、难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和辨析。
虚词的多种用法和含义。
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和文学鉴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式、语法等。
2、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言文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诵读法让学生多读多背经典的文言文篇章,培养语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古代名人的故事或者引用一句经典的文言文名言,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介绍文言文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特点,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讲解常见的实词,如“走”“亡”“顾”等,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分析常见的虚词,如“之”“而”“以”等的用法和意义,结合具体句子进行讲解。
重点讲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让学生掌握其特点和翻译方法。
3、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进行字词解释、句式判断和翻译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练习中的问题,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
4、拓展阅读提供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尝试理解文章的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字词、句式和文学特色,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5、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包括实词、虚词、句式等。
强调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多读多练,提高文言文水平。
6、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背诵一篇文言文短文、完成一份文言文练习试卷等,巩固所学知识。
文言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

文言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文言文教案篇11、理解: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2、积累:⑴ 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⑵ 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
3、运用: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1、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
2、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4、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1、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
2、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
3、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
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第一课时一、解题1、本文体裁:游记散文。
2、全文内容:通过游山,阐发两点感想。
二、范读全文,自读三、逐段辨析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对照译文,辨析疑难)1、第一段:⑴ 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浮图、庐冢、漫、华、谬等。
⑵ 译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⑶ 分析“其”字的用法。
⑷ 找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句。
2、第二段:⑴ 找出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侧出。
⑵ 找出形容词作动词的例子:穷、明。
⑶ 解词:旷、拥、怠、加、咎、极等。
⑷ 不要读破句:“而余亦悔之……之乐也。
”3、第三段:⑴ 辨析:“焉”、“而”、“也”等虚词用法。
⑵ 解词:观、得、非常、至于等。
⑶ 读准音:“相之”。
⑷ 口译本段。
4、第四段:⑴ 标出下列句子的语中停顿处:“后世”句。
⑵ 悲夫(fú)5、第五段:⑴ 找出假借字。
⑵ 找出判断句、省略句。
四、作业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一、分段讨论问题1、第一自然段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提示:记所游山名,交待“褒禅”山名之由来,介绍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证“华山”原名叫“花山”。
初中文言教案

初中文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全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了解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报国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出师表》全文。
2.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3. 了解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
2. 文中难点词语的解释。
3.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及其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中的重点字词和难点句子,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教师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难点词语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5. 背诵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划分节奏,逐句指导背诵,帮助学生记忆课文。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字词和课文内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出师表》的背诵,并进行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六、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分组讨论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教案文言实词(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常用的文言实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总结其含义和用法。
2.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方法。
3. 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回顾并掌握已学过的文言实词。
2. 难点: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引导学生思考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方法。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用法。
4.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适量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以便学生课后阅读和练习。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的文言实词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查阅相关的文言文参考书籍,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总结其含义和用法。
2. 第2周: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方法。
文言文教案模板(通用8篇)

文言文教案模板(通用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文言文教案模板(通用8篇)文言文教案模版(通用8篇)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大家最陌生便是古文了啊?实际上,文言文是相对性现如今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而说的,古时候从未有过古文这一说法。
文言文《师说》优质教案通用

文言文《师说》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文言文《师说》1.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2. 章节内容:本课主要学习韩愈的《师说》,通过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对于师道的认识和阐述。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师说》全文,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能够分析并解读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对于师道的观点和态度。
3. 能够运用《师说》中的观点,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师道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并背诵《师说》全文,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重点:分析并解读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对于师道的观点和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笔记本、课本《师说》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师道,为什么要尊师重道。
2. 讲解:讲解《师说》的背景和作者韩愈的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分析:分析《师说》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于师道的认识和阐述。
4. 练习:学生随堂练习,对《师说》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进行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师说》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尊师重道的短文。
2. 作业答案:尊敬的老师,您好!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老师是至关重要的人。
他们传授给我们知识,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帮助我们解决困惑。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老师,珍惜他们的付出。
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是帮助我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人,他们不仅仅是我们的知识来源,更是我们的人生导师。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避免走弯路。
因此,我们应该对老师充满敬意,虚心听从他们的教诲。
在现代社会,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尊重老师,不仅是尊重他们的职业,更是尊重知识和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题练习(一)一、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明臣言行录))注: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就。
③沃:浇。
文中有“洗”之意。
④重:兼有两种(事物)。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
(4 分)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③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谪:②录毕,走送之走: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2 分)答:18.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答:16.①假:借;②走:跑;③谪:降职远调;④妻子:妻子和儿女。
(每词l 分,共4分)17.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先”“后”l 分,句意1 分,共2 分)18.家境贫寒;刻苦读书。
(每点1分,共2 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13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
②箧:书箱。
③舍:学舍,书馆。
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小屋。
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敬佩。
⑧易:交换。
10.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
(2分)(1)手指不可屈伸(2)夫人好学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媵人持汤沃灌汤:(2)以衾拥覆衾:(3)负笈从师负:(4)编茅为庵为:12.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4分)(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13.〔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3分)10.(1)手指/不可屈伸(2)夫/人好学(画出此处即可)(每小题1分)11.(1)汤:热水(2)衾:被子(3)负:背(背着) (4)为:做(做成)(每小题1分) 12.(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
(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成就事业)?(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
)(每小题2分)13.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
(答到一个方面给2分,答到两个方面给3分。
只答“从师学习”给1分)三、阅读下列短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言默戒杨时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
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
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⑴或.旦而不鸣或:-⑵皆足取.祸也取:_ 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翻译: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1 .⑴有的⑵招致2 .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3. 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4.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参考译文: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
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
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
(二)目不见睫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1.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楚庄王欲伐.越B.此智.之如目也齐师伐.我其家甚智.其子C.王之.伐越,何也D.庄王乃.止无丝竹之.乱耳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自见之谓明。
翻译:3.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1.B2.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明智。
3.示例:知(智)者不惑人贵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百战百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参考译文: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杜子规劝说:“大王想要讨伐越国,是为什么呢?”楚庄王说:“他们的政治混乱军队软弱。
”庄子说道:“我害怕智慧(就)象眼睛(一样),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自己看见它的睫毛。
大王你的军队自从战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
庄跷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
大王(你的国家)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象眼睛(一样)。
”楚庄王就停止了(讨伐越国的事宜)。
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看见别人(如何),而在于看见自己(如何)。
所以说:“(能够)自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
”(三)大鼠蒲松龄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
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关闭。
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仅;止。
⑤龁(hé):咬。
1.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3分)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⑵适.异国来贡狮猫()⑶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⑷既而鼠跳掷渐.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翻译:4. 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3分)A.釜底抽薪B.走为上计C.欲擒故纵D.调虎离山E.声东击西1.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2.⑴总是⑵正巧(恰逢)⑶都(全)⑷缓慢(迟缓)3.看到这种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
4.C参考译文: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为害极为严重。
(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
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
把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窗户,偷偷观察。
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出来巡视,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
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
如此往复,不少于一百多次。
大家都说猫胆怯,以为是没有能为的猫。
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跃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
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啾啾的呻吟。
急忙打开窗户查看,老鼠脑袋已经嚼碎了。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1、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参考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参考答案1.D 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 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