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技术共52页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的方法ppt课件

中药炮制的方法ppt课件
1、炒:经过修制或加工切制的
干燥药材,置于锅内用火加热, 不断翻动至一定程度称为炒,是 常用的一种火制法,又分清炒和 加辅料炒两类:
(1)清炒: 根据炒的程度不同,
分炒黄、炒焦、炒炭。 ①炒黄 将药材置于锅内,
以微火短时间加热翻动,炒至表 面黄色,内部基本无变化,并能 嗅到药材所散发出的固有气味, 外部鼓起爆裂。
淘法适用于种子果实比较细小的块根根茎类药材操作时药在水中搅拌除去浮起杂质反复淘洗至水清药材丌直接放入水中而用水或其它溶液酒醋反复淋洒并乘湿用草包或蒲包包裹使药材软化便于加工切制如薄荷佩兰等
中药炮制法
1
修制 水火共制
水制
火制 其他制法
2
一修制
A纯净处理 B粉碎处理 C切制处理
3
A.纯净处理
7
(3)叶类:质地厚而韧者,
不易碎者,切成宽约o.3-1.5cm 的丝,如枇杷叶、石苇等。
(4)全草类:茎较细一般
可切成长1.5cm的段,如麻黄、 薄荷等,较粗的一般可切成长 O.6-lcm的段,如藿香,佩兰 等。
(5)花、果实和种子类:
较大的或难以干燥的果实可切 成片,约切成3—4片,如山楂, 木瓜等;有些果皮可切成丝, 宽约o.5-lcm,如瓜蒌;花和较 小的果实,种子一般不切。
(2)暗煅:(焖煅或干馏): 将药材放于锅中,上盖一小
锅,合缝处以黄泥封固,上压一重物,小锅上放数粒米,以 文火烤烧,等米变焦黄,停火后取出药材,本法适于煅炭, 如血余炭、艾叶炭、陈棕炭,莲房炭等。
20
5、炼: 药材放入坩锅中,
经加热提炼,使药物纯净或变 化称炼,其主要内容一是化学 方法提炼,使几种药物混合一 起加热炼制,使升华或化合为 另一种物质,如炼制升丹;

中药炮制技术PPT

中药炮制技术PPT

第一章 绪 论
2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炮炙大法》---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 ---明代—缪希雍
书中在卷首归纳出“雷 公炮炙十七法”
第一章 绪 论
3 中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和应用时期
《修事指南》---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 ---清代—张仲岩
张氏认为炮制在中医药 中非常重要:“炮制不 明,药性不确,也则汤 方无准而病症无验“。
第一章 绪 论
炮制理论、工艺、


规格、质量标准、
历史沿革及其发展
方向的学科。
第一章 绪 论
❖历史上曾有“炮炙”、“修治”、“治 削”、“修事”、“炮制”等称谓。
第一章 绪 论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中药的使用
火的出现
酒的出现
“药食同源”
“炮生为熟” “充实内容”
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系 孙立艳 讲师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药炮制起源与发展
什么是中药?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中药炮制?
炮制前后
GAP ?
原药材
炮制技术
炮制前
GAP
饮片
炮制 后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中药制剂?
制剂前后
饮片
中药制剂技术
制剂前
GMP
汤剂 散剂 注射剂
制剂 后
GMP ?
中药炮制
根据中医药理论, 依照辨证施治用药 需要和药物自身性 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 采取的一项制药技 术。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标准
3、《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又称部颁标准,属于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由卫生部药政局组织编写,于1988年出版。

《中药学课件:中药炮制》

《中药学课件:中药炮制》
中药学课件: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是中药学的重要分支,炮制后的中药能改善其药性。下面,我们将 介绍几种不同的中药炮制方法。
蒸馏法
蒸馏炮制
将中药放进蒸馏器内,高温蒸馏从而提取中药有效 成分。
艾叶蒸馏制仙灵脾胃丸
用艾叶直接蒸馏使艾油挥发掉,提取出对脾胃有益 的成分。
参须蒸馏熬制参茸
将新鲜参须先去皮,蒸熟后,当场碾成细粉,加入 水中搅拌煮沸,使其中的有效成分提取。
天麻酒精浸膏
将天麻熬煮后,蒸馏出药材中的成分,用酒精进行 提取制成的膏状产品。
寄生法
绿藻酸钠制药
取绿色孢子,产生菌丝体吸取 其养分,采用方法复杂的提取 及分离技术制成绿藻酸钠制剂。
蛹虫草
蛹虫草寄生在蝴蝶的蛹体上, 寄生的过程中,穿透幼虫的表 皮并长出一根小菌丝,进入虫 体内部,与虫体组织侵入了快 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裂的生殖细胞,利用虫体 中的营养源及物质代谢机制进 行能量转移,最终成熟,在虫 体内部形成蛹虫草子实体。
蛤蚧蚊
蛤蚧蚊属于检疫性害虫,在一 些地区的森林内,搭建竹屋同 时放置吸引它们来的黄色荧光 灯。在嗜气性水螅蝽虫子体内 寄生出卡我的蛤蚧蚊幼虫,最 后形成蛤蚧蚊。
浸泡法
1
黄连清热口服液
将纯净水和黄连等多味中药材浸泡,用微量疏水溶剂浓缩,形成含有效成分的溶液。
2
蒎偏肝胆口服液
将蒎脑、没药以及物茱萸等多味中药材浸泡,用微量疏水溶剂浓缩,形成含有效成分的溶液。
3
前列肾养护口服液
将金针、血余炭等多味中药材浸泡,用微量疏水溶剂浓缩,形成含有效成分的溶液。
制粉法
红参制粉 桑叶制粉 枸杞制粉
淫羊藿蒸制淫羊煎
将淫羊藿实体蒸馏,使其提取过性激素类激动剂和 其他对性功能有益的成分。

中药炮制ppt课件

中药炮制ppt课件

酒炙 醋炙 蜜炙 姜炙
将药物加入黄酒拌匀,闷透后用 文火炒至黄色。
将药物加入蜂蜜拌匀,闷透后用 文火炒煅烧至红透,取出 晾凉。
暗煅
将药物置于密闭容器中,用高温使其 煅烧至酥脆。
蒸法
清蒸
醋蒸
将药物放入蒸锅中,加水蒸至熟透。
将药物放入蒸锅中,加水及米醋,蒸 至熟透。
炮制器具的选择与使用
器具选择
根据不同的炮制方法和药材特性,选择合适的器具,如锅、罐、炉等。
使用方法
确保器具干净、无油污,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使用,避免器具损坏或药材污染。
炮制用水的选择与处理
选用水质
选用纯净水或软水进行炮制,避免使用硬水或含有杂质的水。
处理方法
对水质进行过滤、沉淀等处理,确保水质清洁、无异味。
酒蒸
将药物放入蒸锅中,加水及黄酒,蒸 至熟透。
煮法
水煮
将药物放入水中煮沸,达到软化 或熟透的目的。
醋煮
将药物放入醋液中煮沸,达到软化 或熟透的目的。
蜜煮
将药物放入蜜液中煮沸,达到软化 或熟透的目的。
煨法
面粉煨
将药物与面粉拌匀后加水搅拌成团,再烤至金黄色。
纸煨
将药物用纸包裹后埋入热炭中煨至纸黄。
04
个人卫生
操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
勤换工作服等。
设备卫生
炮制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确 保无残留物和污垢。
原料卫生
中药原料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不得使用变质、腐烂的原料

炮制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要求
减少废弃物排放
中药炮制过程中产生的 废弃物应妥善处理,减
少对环境的污染。
节能减排
分类

中医药课件-中药炮制技术及质量控制

中医药课件-中药炮制技术及质量控制

3
干燥
将处理过的中药材进行适当的干燥以防止霉变和细菌感染。
中药炮制中的炮制方法
煎炮
将中药材和适量的水一同煮沸, 煮出药剂。
熏蒸
将中药材暴露在烟雾、蒸汽或挥 发物中,进行加工。
炒制
将中药材放入炒锅中炒制,以改 变药材的性能。
中药炮制中的加工方法
切割
将中药材切成适当的形状和尺寸。
磨碎
使用石炮制中的烘焙方法
1 烤干
使用适当的温度,将中药 材进行烤干处理。
2 烘烤
使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将中药材进行烘烤。
3 炭火烘烤
使用木炭火对中药材进行 烘烤。
中药炮制中的配伍方法
中药炮制中的配伍方法指的是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将中药材进行合理的组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药效。
中药炮制的历史沿革
中药炮制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意义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改善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并确保中药制剂的安全性和疗 效。
中药炮制的基本工艺流程
1
浸泡
将中药材浸泡在适当的溶剂中,以提取有效成分。
2
炮制
通过炮制的方法,对中药材进行加热、烘干或蒸馏等处理。
功效评价
• 药效观察 • 药物活性测试 • 临床试验
中药炮制中的质量控制标准
中药材 黄连 麻黄 川贝
检验项目 外观特征 理化指标 微生物检验
标准要求 黄色、凹凸不平 麻黄素含量≥0.2% 细菌总数≤1000 CFU/g
中医药课件——中药炮制 技术及质量控制
本课件介绍中药炮制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涵盖了中药炮制的工艺流程、炮制 方法、加工方法、配伍方法、制剂方法、包装和贮存方法,以及质量控制标 准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中药的炮制医学课件

中药的炮制医学课件
中药的炮制医学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中药炮制学概述 • 中药炮制的历史与文化 • 中药炮制的工艺与技术 • 中药炮制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 中药炮制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估 • 中药炮制的前沿研究与展望
01
中药炮制学概述
中药炮制学的定义与内涵
中药炮制学定义
中药炮制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 向的学科。
THANK YOU
中药炮制与地方特色
中药炮制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文化背景和饮食
习惯等密切相关。
例如,南方地区的中药炮制注重药物切 制和炮炙技术,力求药物纯净、气味芳 香;而北方地区则强调药物干燥和火候
掌握,注重药物质地和药效发挥。
中药炮制的地方特色反映了不同地区人 民对中医药学的理解和应用特点,也丰
炮制新型药物的开发
利用中药炮制技术,开发新型药物,拓展中药的应用范围。
中药炮制学的国际化发展与交流合作
国际化标准的制定和推广01 Nhomakorabea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推动中药炮制学的国际化发
展。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02
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中药炮制学,促进
中药的全球化应用。
国际市场拓展
03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应用和发展。
炮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严格筛选原药材
对中药材进行严格筛选,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位 ,提高药材的纯度和品质。
控制炮制工艺
制定炮制工艺技术规范,明确炮制流程和操作要 求,确保炮制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质量检测与控制
采用理化、生物学等检测方法对炮制药品进行质 量检测与控制,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

《中药炮制技术》PPT课件

《中药炮制技术》PPT课件

(二)饮片类型的选择原则
1.质地致密、坚实者,宜切薄片。
2.质地松泡、粉性大者,宜切厚片。
3.为了突出鉴别特征,或为了饮片外形 的美观,或为了方便切制操作,视不同 情况,选择直片、斜片等。
4.凡药材形态细长,内含成分有易煎出 的,可切制一定长度的段。。
5.皮类药材和宽大的叶类药材,可切制 成一定宽度的丝。
3.厚片 厚度为2~4mm,适宜质地松泡、粘 性大、切薄片易破碎的药材,如茯苓、 山药、天花粉、泽泻、丹参、升麻、南 沙参等。
4.斜片 厚度为2~4mm,适宜长条形而纤维 性强的药材。倾斜度小的称瓜子片,如 桂枝、桑枝;倾斜稍大而体粗者称马蹄 片,如大黄;倾斜度更大而药材较细者, 称柳叶片,如甘草、黄芪、川牛膝等。
2. 对于全草类和叶类药材的饮片,可用 无毒聚丙烯塑料编织袋包装,固定装量 为10~15kg一件。
3. 对于矿物类和外形带钩刺药材的饮片宜 用双层或多层无毒聚丙烯塑料编织袋装, 以防泄露。
4. 对于贵重、毒剧药材的饮片宜用小玻璃 瓶、小纸盒分装到一日量或一次量的最小 包装,并贴上完整的使用说明标签。
第二节 饮片的干燥
药物切成饮片后,为保存药效,便 于贮存,必须及时干燥,否则影响质量。 自然干燥 人工干燥
一、自然干燥
自然干燥是指把切制好的饮片置日光下晒 干或置阴凉通风处阴干。晒干法和阴干法 都不需要特殊设备,具有经济方便、成本 低的优点。但本法占地面积较大,易受气 候的影响,饮片亦不太卫生。
5.直片(顺片) 厚度为2~4mm,适宜形状 肥大、组织致密、色泽鲜艳和需突出其鉴 别特征的药材。如大黄、天花粉、白术、 附子、何首乌、防己、升麻等。
6.丝 (包括细丝和宽丝)
细丝2~3mm,宽丝5~10mm。适宜皮类、叶 类和较薄果皮类药材。如黄柏、厚朴、桑 白皮、秦皮、合欢皮、陈皮等均切细丝; 荷叶、枇杷叶、淫羊藿、冬瓜皮、瓜蒌皮 等均切宽丝。

《中药炮制技术》PPT绪论pptx

《中药炮制技术》PPT绪论pptx

炮制技术创新
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受限于经验、手工操作等,因此需要加强炮制技术的创新,引入新型的工艺和设备,实现炮制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炮制药理研究
深入研究中药炮制后药物的药理作用、药效及作用机制,为开发更具有针对性、高效、安全的中成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中药炮制的发展趋势
05
中药炮制的安全性与环保性
能源消耗与节能减排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中药炮制的重要性
中药炮制技术的定义与重要性
中药炮制历史
中药炮制技术起源于秦汉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今天的中药炮制技术体系。
中药炮制的传承
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技术特点。同时,中药炮制技术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中药炮制的历史与传承
炮制过程中成分变化
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炮制条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较大,通过对炮制过程中成分变化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炮制后药物的药效及作用机制。
标准化与规模化
随着中药产业的不断发展,中药炮制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通过制定统一的炮制标准,建设自动化、智能化的炮制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后,其药理作用可能发生改变,如增强药效、降低毒副作用等。
炮制对药物药理作用的影响
中药炮制后,其作用机制可能发生改变,如通过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
炮制对药物作用机制的影响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04
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与发展趋势
炮制工艺与质量控制
中药炮制的安全性
中药炮制过程中使用的辅料如麦麸、石灰等应符合环保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炮制品
操作要点
鉴别要点
麻黄
圆柱形短节段。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
原药材,净制,切 有细纵棱线,触之有粗糙感。体轻,质
段。
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髓部红
棕色。气微香,味涩、微苦。
蜜麻黄
麻黄段蜜炙。每 100kg 净 麻 黄 段 , 用炼蜜20kg。
表面深黄色,略有焦斑,微有光 泽,稍具黏性,有蜜香气,味甜。
炙黄芪
蜜 炙 法 切面皮部浅黄色,木部黄色,周边浅棕黄色或棕 ( 炒 至 深 黄 褐色,略有光泽,稍带黏性,有蜜香气,味甜。
茎。
《中国药典》2019版载有甘草和炙甘草两种 炮制品。
甘草炮制方法及鉴别要点
炮制品
操作要点
鉴别要点
甘草
原润干燥药透,材,筛,切去厚净碎片制屑,,。类纤明灰棕圆维显色形性,。或,射气椭线黄微圆放白,形射色味的状,甜厚粉。而片性周特边,,殊红切形。棕面成色略层或显环
炙(蜜) 甘草
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微有光泽,质 蜜炙法(炒至黄 稍黏。具焦香气味,味甜。《中国 色至深黄色,不 药典》2019版规定:含水量不得过 粘手时取出)。 10.0%;总灰分不得过5.0 %;酸
麻黄知识拓展
蜜炙后,其发汗成分挥发油(麻黄油)含量下降, 辛散发汗作用得以缓和,而对其止咳平喘的主要 成分(麻黄碱)的含量影响不大,且蜜能与麻黄的 止咳平喘功效起协同作用,从而增强宣肺平喘止 咳的效力。因此蜜麻黄多用于表证较轻,而肺气 壅阻、咳嗽气喘较重的患者。
蜜炙
---黄芪
本 品 为 豆 科 植 物 蒙 古 黄 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 或 膜 荚 黄 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喘咳,风水浮肿,支 气管哮喘。
蜜麻黄
蜜炙后缓和辛散发汗作用, 多用于表证已解,气
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喘咳嗽的患者。
适于患有风寒感冒的 麻黄绒 作用同麻黄,较之药性缓和。老人、幼儿及体虚者。
用法与麻黄相同。
蜜麻黄 绒
作用同炙麻黄,较之药性缓 和。
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 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用法与蜜麻黄相似。
的干燥根。
《中国药典》2019版载有黄芪和炙黄芪两种 炮制品。
黄芪炮制方法及鉴别要点
炮制品 操作要点
鉴别要点
黄芪
原 药 材 , 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切面的皮部黄白色,木部 净 制 , 润 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呈枯
透 , 切 厚 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纤维性强,并显粉性。 片 , 干 燥 ,周边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 筛 去 碎 屑 。纵沟。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味。
代表药物(熟悉)
百部、百合、款冬花、蛤蚧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和成品规 格。
炙法
适用药物 主要目的
辅料用量

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炙
炼蜜制备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蜜炙
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 一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
止咳平喘 补脾益气
增强疗效 缓和药性 消除副作用 矫味
每100kg净药物,用炼蜜20kg。用蜜量与药物 质地、粉性、粘性及油分大小有关
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
蜜炙甘草
甘 草
甘草炮制作用及临床应用
炮制品
炮制作用
临床应用
甘草
味 甘 , 性 平 。 归 心 、 肺 、 脾 、用 于 咽 喉 肿 痛 , 肺 热
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 咳嗽,脘腹、四肢挛
解 毒 , 祛 痰 止 咳 , 缓 急 止 痛 ,急 疼 痛 , 痈 肿 疮 毒 ,
蜜炙
---麻黄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 中 麻 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
《中国药典》2019版载有麻黄和蜜麻黄两 种炮制品。
麻黄炮制方法及鉴别要点
6-3 炙法(传统炮制)(三)
说出蜜炙、油炙的适用范围、主要目的、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知道炼蜜、羊脂油的制备。
教 能熟练进行蜜炙、油炙药物的炮制,并能正确评判其

质量。
任 代表药物(掌握)

甘草、麻黄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炮制原理和成品规格。
黄芪、枇杷叶、淫羊藿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和成品规格。
甘草知识拓展
甘草大量使用后,甘草酸类成分会引起水钠潴 留,出现浮肿、高血压、头痛、四肢无力、低血 钾等症状,称为“假醛固酮”症。在临床上用于 肾上腺皮质机能低下症(即阿狄森氏症)和慢性 肾上腺皮质作用减退症(血压低、厌食、恶心 等)。甘草蜜炙后甘草酸的含量约减少了20%(若 样品计重时不扣除蜜量),降低了甘草的副作用。
调和诸药的作用。生品长于 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等。
炙(蜜) 甘草
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作 用。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 乏力,心动悸,脉结 代。
甘草知识拓展
甘草对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体内代谢物中毒、 细菌毒素等有一定解毒作用,是由于甘草甜素对 毒物有吸附作用,能减少毒物的吸收而解毒;甘 草甜素还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增强肝 脏的解毒作用,保护机体免受毒害;甘草甜素水 解后生成的葡萄糖醛酸,能与含有羟基或羧基的 毒物结合生成在体内不易吸收的产物,分解物从 尿中排出,达到解毒的作用。
蜂蜜→不锈锅→加适量水→加热煮沸→过 滤→滤液→加热有鱼眼泡,手捻有黏性
先加蜜后炒药 先炒药后蜜(质地坚实的药物)
开水稀释 炼蜜程度及用量 润药时适时搅拌 小火 适时出锅 蜜炙品凉后密闭贮存
蜜炙
---甘草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 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
麻黄绒
麻黄段,碾绒,筛 去粉末。
呈松散的绒团状,黄绿色,体轻。
蜜 麻黄绒
麻黄绒蜜炙。
粘结成绒团状,深黄色,有焦斑, 稍带黏性,味微甜。
蜜麻黄 麻黄
麻黄绒
蜜麻黄绒
麻黄炮制作用及临床应用
炮制品
炮制作用
临床应用
麻黄
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用 于 风 寒 感 冒 , 胸 闷
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 肿的作用。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 肿力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