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学目标的定义与特点1

合集下载

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是对学生行为和能力的期待和要求。

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差异性等因素。

教学目标具有如下特点:1.明确性。

教学目标要具有明确、清晰的表达,帮助学生知道课程要学习什么,为何要学习,以及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2.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要便于操作,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同时使学生迅速领会学习内容。

3.可衡量性。

教学目标要便于衡量,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反馈信息。

4.分层性。

教学目标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能力分层设定,帮助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认知目标。

这是关于知识和理解水平的目标,其中包括知道、理解、应用和分析等方面的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技能目标。

这是关于应用和行为的目标,其中包括能够应用、创造和评价等方面的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和能力。

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兴趣等因素来考虑,并尽量使各个目标之间相互协调。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教学目标具有可执行性和可达性,避免过高或过低的目标设定。

2.在不同学科和年级之间量化目标,将目标与实际教学情境相结合,使目标更加具体和可操作。

3.将上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与目标建立联系,落实目标至实际操作。

4.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相结合,使教学目标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的核心要素,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兴趣等因素制定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的目标,以便有效引导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能力。

浅谈教学目标的特点与表述

浅谈教学目标的特点与表述

浅谈教学目标的特点与表述作者:张剑辉来源:《体育教学》2006年第02期自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目标教学已成为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已被广大体育教师普遍认同和接受。

但在具体的备课中,不少教师对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表述还存在一些茫然和困惑,具体表现在没有掌握目标的特点和正确的目标表述方式。

我们认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反映学生学习后行为变化并产生效果的重要依据和标志,它表述明确、指向具体、便于观测、导向作用明显,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及时矫正,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控制,能有效的促进教师重教向重学转化,从而实现现代教学论的思想。

作为体育学科,主要有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系统中,下位目标都是其上位目标的具体化,课时教学目标是最基本单位,教学总目标的达成基本上是靠课时教学目标来实现的。

那么什么是教学目标呢?相关理论认为: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和标准”。

通俗地说,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具有可观测性、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

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教学目标是具体、明确的教学结果,不是教学过程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和学的达成目标,是以学生学习以后变化为依据,是学生学懂、学会、产生兴趣和追求等变化的标准式证据。

所以,教学目标必须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教师主观愿望的描述。

如“使学生了解、掌握”,这只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观愿望,而不是教学结果。

二、教学目标是可以观测的一种行为表现,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达由于教学目标是学生学懂、学会的标准,必须具体、准确、能够测量的行为水平,所以,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使用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动词,如:做出,说出,写出,指出,使用等一类动词。

不宜使用无明确、具体的质和量规定的能愿感官动词。

教学目标的含义与特点

教学目标的含义与特点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特点[摘要]教学目标就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的,是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是教学过程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教师希望学生从该学科和每节课中应该学到的东西。

根据其含义,其特点有:预期性、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灵活性和生成性等。

并对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进行区分。

【关键词】教学目标含义特点教学目的一、文献综述我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选取了十六篇文章作为参考文献。

并对这十六篇文章进行了分类,分为三类:教学目标的含义、教学目标的特点及其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与联系。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1、刘芳在中国论文万网上2010年01月19日发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研究”一文中指出: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预设的本课时或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和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的身心变化。

是最具实践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和可测评性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主要意图和方针都要通过教学目标来体现,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2、李如密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第5期第39-40页上发表的“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一文中指出: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

3、邵朝恒在2010 年“教学目标的概念”一文中认为:教学目标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它是教师预期的(可观察、可测量)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教、导学、导测量三种功能,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在这三个维度当中,情感目标是最高追求,知能目标是基础,方法目标既是目标也是实现知能目标与情感目标的手段。

4、覃翠萍、梁星全在《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16期中发表的“如何制定教学目标”一文中指出:所谓教学目标,就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用现有技术手段能够测度的教学结果,是教师希望学生从该学科和每节课中应该学到的东西。

教学目标的含义与特点

教学目标的含义与特点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特点[摘要]教学目标就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的,是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是教学过程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教师希望学生从该学科和每节课中应该学到的东西。

根据其含义,其特点有:预期性、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灵活性和生成性等。

并对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进行区分。

【关键词】教学目标含义特点教学目的一、文献综述我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选取了十六篇文章作为参考文献。

并对这十六篇文章进行了分类,分为三类:教学目标的含义、教学目标的特点及其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与联系。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1、刘芳在中国论文万网上2010年01月19日发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研究”一文中指出: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预设的本课时或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和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的身心变化。

是最具实践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和可测评性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主要意图和方针都要通过教学目标来体现,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2、李如密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第5期第39-40页上发表的“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一文中指出: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

3、邵朝恒在2010 年“教学目标的概念”一文中认为:教学目标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它是教师预期的(可观察、可测量)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教、导学、导测量三种功能,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在这三个维度当中,情感目标是最高追求,知能目标是基础,方法目标既是目标也是实现知能目标与情感目标的手段。

4、覃翠萍、梁星全在《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16期中发表的“如何制定教学目标”一文中指出:所谓教学目标,就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用现有技术手段能够测度的教学结果,是教师希望学生从该学科和每节课中应该学到的东西。

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的含义关于教学目标的报告报告人:骐骥小组摘要: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

它具有预测性、全面性、层次性、可行性、灵活性、时限性的特点。

本文重在探究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教学目标的表述及它同教学目的的区别。

关键词:教学目标特点表述区别1.关于教学目标的含义的阐述及其作者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

[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它在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一词,表示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并用现有技术手段能够测度的教学结果。

[3]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或标准。

[4]教学目标指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

教学目标包括两类,一是结果性目标——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5]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

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实现该目标的教学策略,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教学目标可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6]小组观点: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

2.关于教学目标的特点的描述闫艳: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微型性,层次性,全面性,类型性刘要悟:1、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2、具有系统性和层珠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常常由许多目标构成一个目标群。

3、既有动态性又有稳定性.教育随社会发展而发展,教学目标也随社会需要而变化。

教案教学目标

教案教学目标

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核心,它是指导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良好的教学目标能够明确指导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与成就感。

本文将介绍教案教学目标的概念、特点以及编写教学目标的原则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和特点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目的和结果,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而希望学生达到的预期效果。

教学目标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明确性:教学目标应该清晰、明确,具体描述教学活动的预期效果。

2.可操作性:教学目标应该是可以量化和评估的,可以明确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3.可测量性:教学目标应该是可以测试和评价的,通过测验等方式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与技能。

二、编写教学目标的原则编写教学目标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确保目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符合学科要求:教学目标应该符合教学大纲和学科标准,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和发展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具备层次关系:教学目标应该有明确的层次关系,逐步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学习。

3.与学生特点相适应:教学目标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因素,确保目标的可达成性。

4.满足社会需求:教学目标应该与现实社会需求相适应,培养学生具备社会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三、编写教学目标的方法编写教学目标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实际可行性。

1.参照教学大纲和学科标准:教学目标应与教学大纲和学科标准保持一致,紧密结合学科知识与能力要求。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考虑他们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

3.参考经典案例:可以参考已有的优秀教案和教学设计,借鉴其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和层次结构。

4.简明扼要:教学目标应言简意赅,突出核心要点,避免过多的废话和冗长的叙述。

5.具体明确: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用具体的行为动词描述学生预期达到的能力和表现。

充分认识和重视教学目标的编写,对于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教学活动的若干特点

浅析教学活动的若干特点

浅析教学活动的若干特点教学活动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

教学活动的特点,是指教学活动所具备的独特性和不同于其他类型活动的特殊性质,这些特点反映了教学活动的本质、目的、功能等。

1. 目标性特点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内容,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具体、明确、可操作的目标。

教学活动的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技能、态度等方面,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及不同学科教学来说,教学目标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教学活动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进行目标设定和实施,以达到有效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二是具有整合性。

整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各种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综合起来,把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教育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在整合性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项目化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使学生通过多方面的感知和认知,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进而达到涵盖全面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综合性教育目标。

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三是具有交互性。

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信息交流的过程。

教师通过教学,不仅能引导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学生则通过教学活动,不仅能理解知识,更能深入思考、质询探究其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意见、建议,适当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活动的特点之四是具有差异性。

差异性指学生在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如智力上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等。

因为学生个体间差异的存在,教学活动中应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以实现教育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的含义

关于教学目标的报告报告人:骐骥小组摘要: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

它具有预测性、全面性、层次性、可行性、灵活性、时限性的特点。

本文重在探究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教学目标的表述及它同教学目的的区别。

关键词:教学目标特点表述区别1.关于教学目标的含义的阐述及其作者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

[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它在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一词,表示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并用现有技术手段能够测度的教学结果。

[3]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或标准。

[4]教学目标指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

教学目标包括两类,一是结果性目标——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5]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

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实现该目标的教学策略,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教学目标可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6]小组观点: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

2.关于教学目标的特点的描述闫艳: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微型性,层次性,全面性,类型性刘要悟:1、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2、具有系统性和层珠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常常由许多目标构成一个目标群。

3、既有动态性又有稳定性.教育随社会发展而发展,教学目标也随社会需要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成员:王列
张晓慧
王雪芹
马秀萍
宋胡宁
李二亮
浅析教学目标的定义与特点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慢慢成熟,教学目标不仅是反应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向,而且必须在传统或信息教学中继续强化。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对象。

我组总共查阅26篇文献,其中比较有效的有11篇,其中只包含教学目标涵义的文献有8篇,只包含教学目标特点的文献有1篇,包含教学目标涵义与特点的文献有2篇。

将其内容分为:教学目标的定义、教学目标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表述。

文献综述
一、教学目标的定义
李如密在《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提到: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调节、控制整个教学过程;
王国华、林祖荣在《课堂教学目标探究》提到:教学目标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二、教学目标的特点
杨心德1998年在宁波大学学报第21卷第4期《试论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说设计得好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观察性、清晰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等特点;
付生宝在2003年中国教师报第T00版《你会确定教学目标吗》一文中说当我们陈述教学目标时,应从不同方面表现教学目标的科学性、规范性、艺术性和系统性;
王国华、林组荣在1998年《教学与管理》第6期《课堂教学目标与管理》中说好的教学目标要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层次性、全面性、实际性、明确性和重点性。

小组的观点与评论
(一)评论
经过辩证的讨论,我组比较认可李如密在《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提到教学目标的含义,不仅是比较全面,突出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而且是对教学结果的一种科学的预测。

然而王国华、林祖荣在《课堂教学目标探究》中教学目标的含义,只是说明教学目标的一些客观作用,未对教学目标做深入的研究,所以我组持反对意见。

对于教学目标的特点,我组比较同意付生宝在《你会确定教学目标吗》与王国华、林组荣在《课堂教学目标与管理》中的观点,系统全面的说明了教学目标的外在内在的特点,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杨心德在《试论教学目标的设计》中简单描述了教学目标的特点,一方面是比较具有进步性,另一方面是具有某些缺陷。

总体而言,我们反对他的观点。

(二)观点
经过思考讨论,以下是我组对教学目标含义与特点的观点: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是教学者以教学对象为主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有计划性的确定,进而在教学活动中达到对教学对象学习情况有效的展现;另外,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对象学习技能的具体的描述的一种工具。

高效成功的教学目标,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明确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中的要求跟地位;
2.合理分析教学对象的技能;
3.教学目标必须简单明了;
4.教学目标要有步骤性。

二、教学目标的特点
1.强调教学对象——学习者的主体性
众所周知,教学对象在教学过程占有重要的地位。

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作用,是以学习者明确教学目标为前提条件的,这样学习者在课堂学习中会主动的、
有条理[6]。

只有高度地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转换学习方法,才能成功高效率的完成学习内容。

走出一条符合新课改要求下的由“学会”转变为“会学”的道路。

2.教学目标的设计以通俗易懂为原则
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只有每个学生清楚教学内容,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达到有效地掌握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制订的教学目标要简单明了,不能模糊,学习者才能懂得。

否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掌握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和提高。

3.教学目标要明确“三维目标” 的多元化
加涅提出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是:认知、情感和技能。

这三个领域之间的目标既是互相依赖、互相递进,又是具有协调作用的一个整体。

只有教学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合理体现出“三维目标”,这样会有效地培养学习者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趋向,形成一定的社会
责任感与清晰的价值追求[7]。

4.教学目标具有层次
布卢姆、加涅等人对教育目标分类都是有层次性的。

一方面,教学目标是有不同目标组成的,我们必须明确所学科目、所学单元、所学课文的教学目标,掌握这些各级目标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通过这个合理的精确的目标,表现出学习
者的学习结果的层次性[8]。

三、如何正确的表述教学目标
(一)要明晰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凸显学生主体
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定教的思想。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经过一节课的学习,自己必须掌握哪些知识,达到什么程度。

唯有这样,教学目标才是真正的学习目标,才能真正体现课改的理念。

2.表述明确到位
由于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表述教学目标时,语言要明确,行为动词要准确。

3.注意重点突出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新课标的这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

用新课标上的话来说,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文教学目标时,要兼顾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所侧重,注意突出重点。

(二)设计教学目标应注意的事项
1.全面性;
2.具体性;
3.难易应适度;
4.重点应突出;
5.学习结果便于检测。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1997,(5);
[2]王国华,林祖荣.课堂教学目标探究[J].教学与管理,1998,(6):39-40;
[3]杨心德.试论教学目标的设计[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1(4);
[4]付胜宝. 你会确定教学目标吗[N].中国教师报2003(T00);
[5]王国华,林组荣.课堂教学目标与管理[J].教学与管理,1998,(6);
[6]姚华强. 对新课标下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Z].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1);
[7]白仁莉.科学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04
[8]金军华.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性原则.
/mingshigongzuoshi/ShowArticle.asp?ArticleID=
494;
附:
一、小组介绍
研究小组:漩涡(第三组)
组长:张晓慧
组员:王列王雪芹马秀萍宋胡宁李二亮
二、小组分工:
☺王列、张晓慧、王雪芹、马秀萍、宋胡宁和李二亮六人查阅资料;
☺王列、张晓慧、王雪芹、马秀萍、宋胡宁和李二亮六人进行文献综述;☺王列、张晓慧、王雪芹、马秀萍和李二亮六人进行观点与评价;
☺张晓慧、王雪芹、马秀萍、李二亮四人进行参考文献的格式调整;
☺李二亮、王雪芹负责梳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张晓慧制作PPT。

三、小组讨论情况:
1.5月15日,10A-106教室,分配任务(参加人数六人);
2.5月22日,10A-106教室,讨论资料的查阅情况,并进行汇总,交流各
自的观点(参加人数六人);
3.5月29日,10A-106教室,小组讨论,确定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参加人
数六人)
4.6月2日,网络中心,统稿完成研究报告的电子文档及ppt(参加人数四
人)
5.6月5日,10A-106教室,小组讨论,对研究报告及ppt进行修改(参加人
数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