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脚手架预连接连墙件
外脚手架连墙件如何设置?

外脚手架连墙件如何设置?
外脚手架连墙件设置
1、脚手架的连墙杆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2、高度在24m以下的落地式脚手架,可采用刚性连墙,也可采用柔性连墙;
3、高度在24m以上的落地式脚手架,是挑式脚手架,只能采用刚性连墙件;
4、一字型、开口型架体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
连墙件示意图1
连墙件示意图2
七、电梯井操作架
1、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电梯井操作架及后续防护方式,均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2、主题结构施工期间,在墙内预留180*180方孔,采用两根16#工字钢作为操作架支撑,搭设分段悬挑,架体高度不大于20m,步距不大于1.6m;
3、在施工层张挂水平网,施工层以下每两层且不大于10m设置一道水平防护。
电梯井操作架
八、电梯井防护
1、电梯井钢平台提升离开后,采用钢管穿墙搭设网格进行防护;
2、在预留孔中穿2根Φ48.3*3.6mm钢管,钢管外端用钢管扣件连接固定,以防滑脱;
3、在钢管平台上铺设50*100木枋,上铺硬质材料进行封闭或张挂安全水平网防护。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外脚手架连墙件对外墙施工的影响

外脚手架连墙件对外墙施工的影响近年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因具有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传力合理、使用耐久、牢固稳定、造价适宜、多次周转等特点,在高层、多层建筑施工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连墙杆件在脚手架安全当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设置不当或拆除不当都会对脚手架造成安全隐患,出现安全事故。
这几年国内外发生的几起钢管脚手架倒塌事故案例,几乎都是由于连墙件设置不当或连墙件被拆除而未及时补救引起的。
连墙件的过早拆除往往是由于装修时,对外墙及外窗施工影响时,随意拆除造成的,现就此做一些分析和优化措施,最大可能为外墙施工提供方便。
一、连墙件的作用分析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可以看成是由纵、横向水平杆与立杆组成的特殊的多层、多跨框架钢结构,连墙件的作用不容忽视。
1、脚手架连接杆件的扣件节点,在荷载的作用下具有相当的抗转动能力(即刚性),但由于扣件本身质量和拧紧程度均影响节点的刚性,因此此框架为半刚性节点框架,脚手架的横向宽度比其纵向长度、竖向高度要小得多,因此对一面墙的脚手架又可视为一块“格构式”平板,由于它在垂直于建筑物表面方向的刚度较差,远小于其纵向,因而脚手架必须依靠与建筑物的可靠连接(即设置连墙件)才具有承受其自重、施工荷载和风荷载的能力。
2、连墙件为脚手架与结构主体之间的撑拉杆和限制脚手架纵向自由变形长度的约束连杆,并作为承受水平力作用的支座。
(1)将脚手架与建筑结构工程联结起来,确保脚手架整体稳定和使用安全(2)约束脚手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减少立杆计算长度,增强脚手架横向刚度,提高其向内或向外的抗倾覆能力和承载稳定性。
(3)抵抗风荷载及其他水平荷载作用并传给工程结构。
(4)抵抗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内力,使内力重新分布,以降低架体内部的集中应力,避免架体出现局部破坏。
(5)加强脚手架整体、或局部、或薄弱方向的刚度。
二、连墙件的构造形式连墙件的构造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拉筋与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由拉筋(8#钢丝或Ф6mm钢筋)、顶撑、扣件等构件组成,其钢丝绳或拉筋只能承受拉力,压力由顶撑传递。
外脚手架连墙件可调节式拉结安全施工工法

外脚手架连墙件可调节式拉结安全施工工法第一节引言外脚手架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施工辅助结构,而连墙件的拉结安全性是脚手架施工中的关键环节。
为了提高外脚手架连墙件拉结的安全性,本文详细阐述了外脚手架连墙件可调节式拉结安全施工工法,包括施工准备、施工设计、施工步骤、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
第二节施工准备1.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连墙件、拉结杆、扣件等材料,并确保材料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 施工工具准备:准备所需的施工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电钻等。
3.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了解可调节式拉结施工的工艺和质量要求。
第三节施工设计1. 结构设计:根据工程需求,设计合适的连墙件可调节式拉结结构,确保拉结的强度和稳定性。
2. 拉结方式选择:根据外脚手架的搭设高度、墙体结构等参数,选择合适的拉结方式,如可调节式拉结杆、预埋件拉结等。
第四节施工步骤1. 测量放线:对外脚手架连墙件进行测量放线,确定拉结杆的安装位置和角度。
2. 预处理:对拉结部位进行清理、打磨等预处理,确保连接表面的平整度和清洁度。
3. 拉结安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连墙件可调节式拉结的安装,包括拉结杆、扣件等。
4. 拉结检查:在拉结过程中,随时检查拉结质量,确保拉结牢固、无松动现象。
5. 调节式拉结调整:根据外脚手架的搭设高度和稳定性要求,对可调节式拉结杆进行相应的调整。
6. 涂装施工:在拉结施工完成后,进行涂装施工,防止拉结部位生锈。
第五节施工质量控制1. 材料验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验收,确保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2. 施工过程监控: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施工人员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操作。
3. 质量验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确保连墙件可调节式拉结的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第六节安全措施1. 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安全防护: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警示标志、防护栏杆等。
多高层建筑施工外脚手架连墙件设计与应用

建筑鸯 2 2 第 期 金 0 年 9 1
脚手架与模 全
多高层建筑施工外脚手架
连墙件设计与应用
。何双红 房 大伟 ( 西建 工集 团有 限公 司) 陕
【 摘
要 】根据 传 统连墙 件 的弊 端 , 研发 的 工具 式连 墙件 构 造 简单 , 工操 作 简便 , 工省 时 , 施 省
2 方形 垫 片 , 计2 , 寸 为 lO mx O m ) 共 个 尺 O m lO m, 厚度为 8 m, m 中心开有 圆孔 , 孔径2 m 主要起 到增 7 m。
1按 设计 尺寸 准备工 具式 连墙 件各 构件 。 置 ) 购 螺 纹丝 杆 、 片 、 母 , 赁 钢 管 , 一个 螺 母 与 钢 垫 螺 租 将 管一 端进 行焊接 , 缝要 均匀 , 得有 裂 纹等 缺 陷 。 焊 不 将 连墙杆 涂刷 红色 油漆 。 2 )根据 墙 体宽 度 加工P C ,长 度 同墙 体 宽 V 管
外架立杆
\
是决 定脚 手架 支撑 架体 安 全 的关 键 因 素 . 设 置方 其 法直 接影 响施 工脚 手架 的使用 安全 。 但相关 规 范对
连 墙件 的具 体设 置 方 法 , 未作 出 明确 规定 , 并 因此
在 整个 施 工 领域 当 中 , 墙 件形 式 多 样 , 乏 统 一 连 缺 性 , 普遍 存在 构 造复 杂 、 且 施工 繁琐 、 费工 费时 等缺
使 用 专用安 拆 工具 、 易被 拆 除, 不 占用墙体 面积 小 , 工程成 本低 , 可循 环使 用。 大量 工程 中得 到应 在 用, 大大 节约 了工程成 本 。
【 关键 词 】工具 式连 墙件 构 造 简单 成 本低
建筑施工外脚手架装配式连墙件施工工法

建筑施工外脚手架装配式连墙件施工工法建筑施工外脚手架装配式连墙件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的施工工法,具有许多特点和优势。
在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等方面均有详细介绍。
下面是一篇2000字左右的关于该工法的文章。
建筑施工外脚手架装配式连墙件施工工法一、前言建筑施工外脚手架装配式连墙件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的施工工法,可有效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和经济技术分析,并以一个实际工程实例进行说明。
二、工法特点 1. 装配式连墙件是标准化、模块化的构件,便于生产、运输和安装,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2. 通过使用连墙件,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施工平台,提供良好的操作空间,便于施工人员进行作业。
3. 该工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能够有效防止坍塌事故和其他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4. 装配式连墙件施工工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柱板结构等,具有广泛的适应范围。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高层建筑、别墅、商业建筑等各类建筑工程,特别适用于剪力墙结构施工、柱板结构施工等难度较大的工程。
四、工艺原理装配式连墙件施工工法是基于装配化施工理念,将传统的砖石墙体改为采用连续排布的墙板和连墙件,通过连接件的固定和砌筑墙板的拼接来构建墙体。
这种工程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完成施工任务。
五、施工工艺1. 施工准备:包括场地平整、施工图纸设计、材料准备、施工人员培训等。
2. 基础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施工,确保墙体稳定。
3. 连墙件安装:按照设计图纸安装和固定连墙件,保证连墙件的稳定性和垂直度。
4.墙板安装:依次安装墙板,保证墙板的平整度和间距。
5. 连接件固定:使用螺栓将墙板和连墙件牢固地连接起来,确保墙体的整体稳定性。
建筑施工外脚手架预埋式连墙件重复使用施工工法

建筑施工外脚手架预埋式连墙件重复使用施工工法首先,预埋式连墙件是指在混凝土墙体中事先埋设的金属件,用于固定脚手架。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预埋式连墙件是固定脚手架的关键部件,也是施工中最常用到的部件之一、传统的做法是将每次使用的脚手架安装完成后,使用膨胀螺栓固定于墙体内,等到脚手架使用完毕后再进行拆除。
而采用预埋式连墙件施工工法后,只需要在施工之前将预埋式连墙件固定在墙体内,然后在脚手架安装时将脚手架与预埋式连墙件连接即可。
预埋式连墙件重复使用施工工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设计施工方案:在施工前,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脚手架施工方案的设计,并确定预埋式连墙件的数量和位置。
2.墙体预留孔洞:在施工前,需要在混凝土墙体内开设与预埋式连墙件相匹配的孔洞,并保证孔洞的位置准确无误。
3.安装预埋式连墙件:在施工前,将预埋式连墙件按照设计要求插入到预留的孔洞中,并使用螺栓进行固定,注意固定螺栓要紧固牢固。
4.安装脚手架:在进行脚手架安装时,将脚手架的连接件与预埋式连墙件的对应位置进行连接,确保连接紧固。
5.完成脚手架安装:完成脚手架安装后,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检验,确认脚手架的搭设符合安全要求。
优势:1.提高施工效率:采用预埋式连墙件重复使用施工工法,可以减少装拆脚手架的时间和劳动力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2.节约材料成本:预埋式连墙件可以反复使用,减少了材料的浪费,降低了材料的采购成本。
3.减少施工噪音:采用预埋式连墙件施工工法可以减少装拆脚手架所产生的噪音污染,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影响较小。
4.提高工程质量:预埋式连墙件可以确保脚手架的固定牢固,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和工程质量。
总结而言,建筑施工外脚手架预埋式连墙件重复使用施工工法是一种高效、节约成本和环保的施工方法,对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以及减少施工噪音都有显著的优势。
在实际工程中应用预埋式连墙件重复使用施工工法,可以为施工单位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效益。
外脚手架预连接连墙件

预连接的外脚手架连墙件脚手架的失稳通常分为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
其中整体失稳是脚手架失稳的主要破坏形式,破坏始于无连墙件、横向刚度差或初始弯曲较大的横向框架。
而设置合理、承载力高、构造符合要求的连墙件,对计算单元的计算跨度的改善和横向刚度的提高,均起直接作用,因而对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一、常规连墙件的后连接方法常规连墙件通常分为拉撑结合方法、后锚固方法、箍柱法等。
1、拉撑结合方法拉撑结合方法通常适用于脚手架搭设高度小于24m的低层、多层建筑,采用预埋钢筋与脚手架拉结,再加水平钢管撑住主体结构的方法。
拉撑结合方法的连墙件做法详见下图。
拉撑结合方法具有成本低,在多层建筑中使用较为普遍。
拉撑结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连接作用必须在边梁模板拆除后进行实施,作用滞后,脚手架的横向刚度相比于刚性连接方法较弱,起撑作用的钢管无法紧密连接脚手架与主体结构,导致脚手架易产生晃动,并且在外墙粉刷时易被全部拆除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2、后锚固方法后锚固方法是针对上述拉撑结合方法的不足而作的改进。
后锚固方法是在梁的侧面钻孔,安装膨胀锚栓或化学锚栓,再用事先与钢管焊成一体的锚板连接即可。
见下图:后锚固方法的优点是刚性好。
后锚固方法的不足是施工极其麻烦,尤其是钻孔时极其麻烦。
通常是采用2颗膨胀锚栓,承载力不高,易松动,不可承受反复荷载,施工要求高,并且施工完成后,锚栓也报废,无法重复使用,造成成本也较高。
实施该措施要在边梁模板拆除后进行,时间滞后。
3、箍柱法箍柱法是指不在主体结构内预埋,柱子模板拆除后,用四根短钢管和四个扣件将砼柱箍住,并通过一根长钢管与脚手架立杆连接的方法,见上图:箍柱法的优点是刚性好,施工灵活方便。
箍柱法的不足是所需要材料最多,相比于预埋钢管法,增加了三个扣件和四根短钢管,对于施工周期长的高层建筑来说,经济性极差。
同时也不能满足规范关于连墙件的布局要求(二步三跨、三步三跨)。
二、预连接方法预连接方法是在楼层平台砼浇筑前用一根小横杆装上一竖向短钢管,将该竖向短钢管置于边梁内约15cm,露出梁顶约15cm,待砼浇筑完成并终凝后,即可起到刚性连接的作用,如下图所示:下面是对该连墙方式的稳定性计算:连墙件扣件连接示意图(说明:连墙件的计算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考虑扣件的抗滑;二是考虑连墙件短钢管的受压。
关于外脚手架连墙件节点做法

关于外脚手架连墙杆做法得明确关于外墙脚手架连墙杆得施工做法需要请教您,以下做法一就是我司建议采用得外墙脚手架连墙杆得施工做法,麻烦您帮我们确认该做法就是否合理、就是否符合万科要求,具体内容详见下文所述:做法一:一、连墙件设置:连墙件采用预埋22号圆钢(预埋端)与水平向钢管(双扣件连接)组合,按结构楼层每层设置,下段脚手架水平间距3跨(18层以下),上段脚手架水平间距2跨。
该外架连墙件具体施工做法详见附件所示二、对该做法得连墙件进行受力计算(1)18层以下连墙件每3跨设置一道,间距4、5米连墙件得轴向力计算值应按照下式计算:Nl = Nlw + No其中 Nlw ——风荷载产生得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应按照下式计算:Nlw =1、4 ×wk ×Awwk -- 风荷载标准值,wk = 0。
329kN/m2;Aw—- 每个连墙件得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得迎风面积,Aw = 2、8×4、5 = 12。
600m2;No ——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得轴向力(kN);No =5、000经计算得到 Nlw= 5.8kN,连墙件轴向力计算值Nl = 10。
8kN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f = A[f]其中——轴心受压立杆得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i=130。
00/1。
58得结果查表得到=0。
71;A = 4。
89cm2;[f] = 205、00N/mm2、经过计算得到 Nf = 71.152kNNf>Nl,连墙件得设计计算满足要求!连墙件采用钢筋(预埋端)及钢管(双扣件连接)组合。
双扣件抗滑力12KN大于10、8KN,满足要求、φ22钢筋抗拉强度:205×11×11×3.14=77、88KKN,大于10.8kN,满足要求!焊缝验算: Qa≤Lw hefwtLw—焊缝长度,Lw=100mmhe—焊缝计算厚度,he=0。
75s(s取3mm)fwt—焊结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MPaLwhefwt= 2×100×0、75×3×170= 76、5KN≥10、8KN,满足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连接的外脚手架连墙件
脚手架的失稳通常分为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
其中整体失稳是脚手架失稳的主要破坏形式,破坏始于无连墙件、横向刚度差或初始弯曲较大的横向框架。
而设置合理、承载力高、构造符合要求的连墙件,对计算单元的计算跨度的改善和横向刚度的提高,均起直接作用,因而对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一、常规连墙件的后连接方法
常规连墙件通常分为拉撑结合方法、后锚固方法、箍柱法等。
1、拉撑结合方法
拉撑结合方法通常适用于脚手架搭设高度小于24m的低层、多层建筑,采用预埋钢筋与脚手架拉结,再加水平钢管撑住主体结构的方法。
拉撑结合方法的连墙件做法详见下图。
拉撑结合方法具有成本低,在多层建筑中使用较为普遍。
拉撑结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连接作用必须在边梁模板拆除后进行实施,作用滞后,脚手架的横向刚度相比于刚性连接方法较弱,起撑作用的钢管无法紧密连接脚手架与主体结构,导致脚手架易产生晃动,并且在外墙粉刷时易被全部拆除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2、后锚固方法
后锚固方法是针对上述拉撑结合方法的不足而作的改进。
后锚固方法是在梁的侧面钻孔,安装膨胀锚栓或化学锚栓,再用事先与钢管焊成一体的锚板连接即可。
见下图:
后锚固方法的
优点是刚性好。
后
锚固方法的不足是
施工极其麻烦,尤
其是钻孔时极其麻
烦。
通常是采用2
颗膨胀锚栓,承载
力不高,易松动,
不可承受反复荷
载,施工要求高,
并且施工完成后,
锚栓也报废,无法
重复使用,造成成本也较高。
实施该措施要在边梁模板拆除后进行,时间滞后。
3、箍柱法
箍柱法是指不在主体结构内预埋,柱子模板拆除后,用四根短钢管和
四个扣件将砼柱箍住,并通过一根长钢管与脚手架立杆连接的方法,见上图:
箍柱法的优点是刚性好,施工灵活方便。
箍柱法的不足是所需要材料最多,相比于预埋钢管法,增加了三个扣件和四根短钢管,对于施工周期长的高层建筑来说,经济性极差。
同时也不能满足规范关于连墙件的布局要求(二步三跨、三步三跨)。
二、预连接方法
预连接方法是在楼层平台砼浇筑前用一根小横杆装上一竖向短钢管,将该竖向短钢管置于边梁内约15cm,露出梁顶约15cm,待砼浇筑完成并终凝后,即可起到刚性连接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下面是对该连墙方式的稳定性计算:
连墙件扣件连接示意图
(说明:连墙件的计算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考虑扣件的抗滑;二是考虑连墙件短钢管的受压。
因为就整个连墙件系统而言,因风向不同,其可能受压,也可能受拉。
)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照下式计算:
Nl = N1W + N0
式中:N1——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
N1W——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
N0——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kN);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定,N1W=1.4×Wk×AW
式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m2);
AW——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
Wk=0.7×µz×µs×w0
式中:µ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选用,选取为0.92;
连墙件风荷载标准值按脚手架顶部高度计算μz=0.92,μs=0.214,ω0=0.4,Wk = 0.7μz·μs·ω0=0.7 ×0.92×0.214×0.4 = 0.055 kN/m2;
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 Aw = 16.2 m2;(两步三跨布置横距为 1.05m,纵距为1.5m,大小横杆的步距为1.8 m:3.6*4.5)
按《规范》5.4.1条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kN), N0= 5.000 kN;(对双排架为5.00KN,而对于单排架为3.00KN)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按照下式计算:
N1W = 1.4×Wk×Aw = 1.25 kN;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 Nl = N1W + N0= 6.25 kN;
连墙件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Nf = φ·A·[f]
其中φ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由长细比 l/i = 300/15.9的结果查表得到φ=0.949,l为内排架距离墙的长度;
A = 4.24 cm2;[f]=205 N/mm2;
连墙件轴向承载力设计值为 Nf = 0.949×4.24×10-4×205×103 = 82.487 kN;
Nl = 6.25 < Nf = 82.487,连墙件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连墙件采用单扣件与墙体连接。
由以上计算得到 Nl =6.25小于单扣件的抗滑力 8 kN,满足要求!
三、效果分析:
预连接方法的连墙件优点是起作用早,不用等拆除模板,且刚性好、埋设位置准确,省时省力,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