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现场急救演练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一、背景介绍急救演练是一种模拟真实紧急情况的训练活动,旨在提高急救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处理紧急情况的技巧。

为了确保急救演练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制定统一的评分细则,以对参与者的表现进行评估。

二、评分细则1. 急救准备- 评分标准:参与者是否按照规定时间内完成急救准备工作。

- 数据示例: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准备工作,如穿戴好防护装备、检查急救设备完好等。

2. 事故现场评估- 评分标准:参与者是否能够准确、迅速地评估事故现场的情况。

- 数据示例:参与者能够迅速判断出事故原因、事故类型和事故规模,准确描述现场情况。

3. 伤员初步评估- 评分标准:参与者是否能够正确地进行伤员初步评估,判断伤势的严重程度。

- 数据示例:参与者能够准确地判断伤员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出血情况等,正确评估伤势。

4. 急救措施- 评分标准:参与者是否能够根据伤员的伤势情况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 数据示例:参与者能够根据伤员的伤势情况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固定骨折等急救措施,操作规范、有条不紊。

5. 团队合作- 评分标准:参与者是否能够与其他急救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 数据示例:参与者能够与其他急救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分工,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急救任务。

6. 急救效果- 评分标准:参与者的急救措施是否能够有效地改善伤员的状况。

- 数据示例:参与者的急救措施能够使伤员的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得到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7. 急救知识与技能- 评分标准:参与者是否具备扎实的急救知识和熟练的急救技能。

- 数据示例:参与者能够准确回答急救知识相关的问题,并能够熟练地操作急救设备。

三、评分方法1. 采用定量评分,根据每个评分项的具体要求,给予相应的分数。

2. 评分范围为0-10分,满分为70分。

3. 评分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评分公正、客观。

四、评分结果与反馈1. 急救演练结束后,根据评分细则对参与者的表现进行评分。

创伤急救技术评分标准

创伤急救技术评分标准
(20分)
右前臂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法(螺旋形包扎法)
1.指压止血(肱动脉压迫止血法)
5
缺此项或手法错误不得分
2.用无菌纱布压迫出血伤口。取纱布及覆盖伤口时应遵守无菌原则
5
无纱布覆盖不得分
违反无菌原则扣3分
3.用绷带加压包扎,压力均匀,范围超出伤口3cm,抬高患肢
10
包扎不整扣5分,压力不均扣3分,未抬高患肢扣2分
2
未在枕骨结节下交叉扣2分
4.拉紧顶廓扣5分
5、三角巾包扎后整体松紧适宜。
5
三角巾松紧不适宜扣5分
骨折固定(30分)
右股骨骨闭合性骨折固定
1.将脚踝关节用八字法固定(关节处放棉垫)
5
缺项不得分,未放棉垫扣3分
2.将膝关节固定(关节处放棉垫)
5
缺项不得分,未放棉垫扣3分
3.将骨折处上段固定
5
缺项不得分
4.将骨折处下段固定
5
缺项不得分
5.固定过程中手法轻柔,不触及伤处。患者伤处及双腿间、健侧肢体打结处放棉垫。
3
手法不轻柔,触及伤处不得分
棉垫漏放一处扣1分
6.固定后检查伤肢末端的血液循环及感觉情况。
2
缺项不得分
7.固定后整体松紧适宜
5
松紧不适宜扣5分
搬运
(10分)
铲式担架搬运
3.体贴患者,操作动作轻柔、准确、避免造成损伤。
4.无菌操作时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5.动作准确流畅,无重复;口令清楚;
10
四项技术依次操作,应在12分钟内完成,每超过30秒扣1分。
总分
100
得分:
班级:姓名:考评者签名:
考题:某路段发生车祸,现场一名伤者右前臂擦伤,流血不止;头顶可见皮肤裂伤。另一名伤者躺倒在地,右大腿活动受限,可见畸形,请立即给予急救处置。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一、评分细则概述急救演练评分细则是为了对急救演练活动进行评估和改进而制定的一套评分标准。

本评分细则旨在全面评估参与者在急救演练中的表现,包括急救知识掌握、团队协作能力、急救技能运用等方面。

评分细则的使用旨在提高急救演练的质量和效果,确保参与者能够在真实的急救情境中做出正确的反应。

二、评分细则内容1. 急救知识掌握(最高分:20分)- 参与者对常见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急救器材的正确使用和操作;- 对急救流程的熟悉程度。

2. 团队协作能力(最高分:25分)- 参与者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在紧急情况下的团队合作表现;- 对指挥和分工的遵循程度。

3. 急救技能运用(最高分:30分)- 参与者在急救演练中的技能运用情况;- 对各种急救操作的准确性和效果;- 对急救器材的熟练程度。

4. 急救应急反应(最高分:25分)- 参与者在急救演练中的应急反应能力;- 对紧急情况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在应对急救场景时的决策能力。

三、评分细则使用方法1. 评分细则的制定者应先对急救演练的目标和要求进行明确和详细的说明,确保评分细则与目标一致。

2. 参与者应提前知悉评分细则,并在急救演练前进行相关培训和准备。

3. 在急救演练过程中,评分人员应根据参与者的表现进行评分,评分应客观、公正、准确。

4. 评分人员应根据评分细则的要求,对参与者的表现进行逐项评分,并记录评分结果。

5. 评分结束后,评分人员应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评估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评分细则的改进和优化1. 定期对评分细则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与急救演练目标和要求的一致性。

2. 听取参与者和评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完善评分细则的内容和准确性。

3. 结合实际情况,对评分细则的分值和权重进行调整,使评分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4. 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类似评分细则的经验和做法,以提高评分细则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五、总结急救演练评分细则是对急救演练活动进行评估和改进的重要工具。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一、评分细则概述急救演练评分细则是为了对急救演练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分和评估而制定的一套标准。

通过评分细则的使用,可以客观、全面地评价参与者在急救场景中的表现,为提高急救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二、评分细则内容1. 急救知识(总分:20分)- 对急救常识的掌握程度(分值:5分)评估参与者对基本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方面的知识。

- 对急救器械的熟悉度(分值:5分)评估参与者对急救器械的名称、使用方法和适用场景的掌握程度。

- 对急救流程的熟悉度(分值:10分)评估参与者在急救过程中是否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急救操作。

2. 急救技能(总分:40分)- 心肺复苏技能(分值:10分)评估参与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正确步骤和手法,包括按压位置、按压频率和深度等方面的技能。

- 创伤处理技能(分值:10分)评估参与者对创伤处理的正确操作,包括止血、包扎和固定等方面的技能。

- 意识评估和急救体位(分值:10分)评估参与者对患者意识状态的判断和采取相应的急救体位的能力。

- 呼吸道管理技能(分值:10分)评估参与者对呼吸道管理的正确操作,包括清除呼吸道阻塞物、气管插管和使用呼吸机等方面的技能。

3. 团队协作(总分:20分)- 沟通协作能力(分值:10分)评估参与者在急救过程中与其他成员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包括信息传递、指令执行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 领导能力(分值:10分)评估参与者在急救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团队成员,包括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4. 急救场景应对(总分:20分)- 应急反应能力(分值:10分)评估参与者在急救场景中是否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包括判断情况、采取措施和应对突发状况等方面的能力。

- 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分值:10分)评估参与者在面对复杂急救情况时的处理能力,包括应对多伤员、多病种和恶劣环境等方面的能力。

三、评分细则使用注意事项1. 评分细则应在急救演练之前向参与者进行说明,确保参与者了解评分标准和要求。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一、评分细则的目的和背景介绍急救演练评分细则是为了评估急救演练的效果和参预者的表现,以提供参考和改进急救能力的培训和实践。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救演练评分细则的各个方面,包括评分标准、评分方法和评分等级。

二、评分标准1. 急救知识与技能(占比30%)- 对急救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急救器材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技能- 对急救流程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规范2. 急救反应和应对能力(占比30%)- 对急救场景的快速判断和决策能力- 对急救现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对急救措施的灵便性和适应性3. 急救团队协作(占比20%)- 急救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配合能力- 急救团队的角色分工和协作效果- 急救团队的领导和指挥能力4. 急救演练场地和设备(占比10%)- 演练场地的安全性和适合性- 演练设备的完善程度和可靠性- 演练场地和设备的整体印象和效果5. 急救演练安全措施(占比10%)- 对演练过程中安全事项的重视和遵守程度- 对演练现场的安全隐患的发现和处理能力- 对演练参预者的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三、评分方法1. 评委打分法由专业的急救教练或者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委团,根据评分标准对每一个参预者进行评分。

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委根据参预者的表现赋予相应的分数。

2. 视频录相评分法使用摄像设备对急救演练过程进行录相,评委根据录相回放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同样采用百分制,评委观看录相后赋予相应的分数。

3. 实时观察评分法评委在场地观察急救演练过程,根据实时表现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同样采用百分制,评委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赋予相应的分数。

四、评分等级根据参预者的得分,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优秀:90分以上表现出色,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高,反应和应对能力出众,团队协作默契,场地和设备使用得当,安全措施到位。

2. 良好:80-89分表现较好,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较高,反应和应对能力较强,团队协作较好,场地和设备使用较为合理,安全措施较到位。

创伤现场急救演练评分标准

创伤现场急救演练评分标准
3.放置担架时应保持脊柱无扭转;并用固定带固定(2分)。
4.检查患者呼吸脉搏,并询问患者有无异常(2分)。
5.配合默契,安全搬运,病人头部方向朝后,医生应看到患者面部(2分)。
2
2
2
2
2
终末质量标准10分
1.操作熟练,沉着冷静,手法正确。
2.配合默契,程序符合要求,连贯性强。
3.体贴患者,操作动作轻柔、准确、避免造成损伤。
4.无菌操作时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5.四项技术依次操作,在8分钟内完成。
2
2
2
2
2
总分
100
报告伤情:右前臂中段掌面有一5*8cm大小软组织缺损创面,广泛渗血;右小腿中段肿胀、畸形,活动受限,可扪及骨擦感。(3分)
12
5.助手立即备齐用物:(1)下肢胫腓骨长夹板两个(0.5分);(2)铲式担架及约束带(1分);(3)绷带(0.5分);(4)三角巾(0.5分);(5)棉垫(0.5分)
3
6.口齿清楚;动作准确流畅,无重复;以上准备要求在2分钟内完成(2分)。
2
止血
包扎
30分
右前臂指压止血(2分),抬高患肢2分钟(口头报告)(2分),敷料选择合适(2分),无菌原则取敷料(2分),创面覆盖完整(2分),绷带捆扎方法正确(4分),加压均匀、适度(2分),范围超出伤口2—3cm(2分),绷带卷无脱落(2分),包扎平整美观(2分),敷料无外露(2分),前臂悬吊正确(2分),检查指端血液循环(2分),将前臂与胸壁固定(2分)
30
骨折固定
27分
1.暴露患肢,去除鞋袜(1分)
2.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小腿内、外侧,长度超出骨折上下两个关节(3分)。
3.骨隆突出部位和空隙处加垫(3分)。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一、评分细则概述急救演练评分细则是为了评估急救演练的效果和参预者的表现而制定的一套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救演练评分细则的内容和要求,以确保评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二、评分细则内容1. 急救知识掌握程度(满分30分)- 急救基础知识(10分):评估参预者对基本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 专业知识(10分):评估参预者对特定急救场景下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心肌梗死、中风等。

- 急救技能应用(10分):评估参预者在实际急救操作中的技能应用情况,如正确操作心肺复苏、正确使用急救药物等。

2. 急救反应能力(满分20分)- 反应速度(10分):评估参预者对急救场景的反应速度,包括快速判断病情、采取紧急措施等。

- 决策能力(10分):评估参预者在急救过程中的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包括正确选择急救方法、协调团队合作等。

3. 急救团队协作(满分20分)- 沟通协调(10分):评估参预者在急救团队中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包括与其他急救人员的有效沟通、分工协作等。

- 领导能力(10分):评估参预者在急救团队中的领导能力,包括组织协调急救工作、决策能力等。

4. 急救场景处理(满分20分)- 病情判断(10分):评估参预者对急救场景中病情的准确判断能力,包括病情分级、紧急程度等。

- 急救操作(10分):评估参预者在急救场景中的操作准确性和有效性,包括正确使用急救设备、操作技巧等。

5. 急救心理支持(满分10分)- 情绪控制(5分):评估参预者在急救过程中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包括保持镇静、稳定等。

- 患者安抚(5分):评估参预者对患者的情绪安抚和心理支持能力,包括与患者的沟通、鼓励等。

三、评分细则执行要求1. 评委资质:评分由具备相关急救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的评委团进行,确保评分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2.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应明确、具体,评委应根据每一个评分项的描述进行评分,确保评分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一、评分细则概述急救演练评分细则是为了评估急救演练的质量和效果,确保参与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迅速地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救演练评分细则的各个方面,包括参与者的表现、急救过程的准确性和效率、团队合作等。

评分细则将根据不同的指标进行评分,以便对急救演练进行全面评估。

二、参与者表现评分1. 急救知识(20分)评估参与者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掌握急救基本原理、熟悉急救器械的使用方法等方面。

评分标准如下:- 熟悉急救知识,能够准确回答相关问题(10分)- 对急救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回答不够准确(5分)- 对急救知识了解不足,回答错误或不清楚(0分)2. 急救技能(30分)评估参与者在急救场景中的操作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方面。

评分标准如下:- 操作规范、流程正确,技能熟练(20分)- 操作基本正确,但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15分)- 操作错误或不熟练(0分)3. 急救应变能力(20分)评估参与者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包括判断病情、制定应急方案等方面。

评分标准如下:- 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15分)- 判断病情较慢或存在一些错误,但最终采取了正确的急救措施(10分)- 判断错误,采取不正确的急救措施(0分)4. 急救沟通能力(10分)评估参与者在急救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包括与患者、家属和其他急救人员的沟通交流。

评分标准如下:- 能够与各方保持良好的沟通,有效传递信息(10分)- 沟通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影响急救过程(5分)- 沟通不畅或存在严重问题,影响急救过程(0分)5. 急救心理素质(20分)评估参与者在急救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包括应对压力、保持冷静等方面。

评分标准如下:- 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压力(15分)- 在紧急情况下存在一些紧张或焦虑,但不影响急救过程(10分)- 在紧急情况下表现过于紧张或焦虑,影响急救过程(0分)三、急救过程评分1. 急救流程准确性(30分)评估急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准确性,包括病情评估、急救措施的选择和实施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放置担架时应保持脊柱无扭转;并用固定带固定(2分)。
4.检查患者呼吸脉搏,并询问患者有无异常(2分)。
5.配合默契,安全搬运,病人头部方向朝后,医生应看到患者面部(2分)。
2
2
2
2
2
终末质量标准10分
1.操作熟练,沉着冷静,手法正确。
2.配合默契,程序符合要求,连贯性强。
3.体贴患者,操作动作轻柔、准确、避免造成损伤。
创伤现场急救演练评分标准
紧急医学救援之—
创伤现场急救操作评分标准
编号:评委签字:
项目
考核内容
标准分
扣分
实得分
准备质量标准
23分
1.仪表端庄(分);服装整齐(分)。
1
2.评估周围环境(1分);表明身份。(1分)
2
3.医生安慰伤者(1分);告知伤者不能随意活动(1分);告知伤者配合检查(1分)。
3
4、查体:检查伤者头面部(1分)、耳(1分)、鼻(1分)、气管(1分)、胸骨(1分)、胸廓挤压试验(1分);检查腹部、会阴(1分);骨盆挤压试验(1分);四肢(1分)
30
骨折固定
27分
1.暴露患肢,去除鞋袜(1分)
2.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小腿内、外侧,长度超出骨折上下两个关节(3分)。
3.骨隆突出部位和空隙处加垫(3分)。
4.用绷带或三角巾先捆缚近端,再捆缚远端,距离均匀(3分)。
5.绷带或三角巾不得捆扎关节、骨折端上(2分)。
6.环绕两圈后将结打在夹板面(3分)。
7.松紧度以绷带能在夹板面上下移动1cm为宜(3分)。
8.捆扎完后,检查伤肢末端的血液循环及感置:骨折断端两侧、膝关节上下方、足踝部
10.踝关节及脚掌“8字固定”(3分)
1
3
3
3
2
3
3
3
3
3
搬运
10分
1.将伤员放置仰卧位(2分)。
2.将铲式担架放在伤员身下,担架应分离后分别置入(2分);
报告伤情:右前臂中段掌面有一5*8cm大小软组织缺损创面,广泛渗血;右小腿中段肿胀、畸形,活动受限,可扪及骨擦感。(3分)
12
5.助手立即备齐用物:(1)下肢胫腓骨长夹板两个(分);(2)铲式担架及约束带(1分);(3)绷带(分);(4)三角巾(分);(5)棉垫(分)
3
6.口齿清楚;动作准确流畅,无重复;以上准备要求在2分钟内完成(2分)。
2
止血
包扎
30分
右前臂指压止血(2分),抬高患肢2分钟(口头报告)(2分),敷料选择合适(2分),无菌原则取敷料(2分),创面覆盖完整(2分),绷带捆扎方法正确(4分),加压均匀、适度(2分),范围超出伤口2—3cm(2分),绷带卷无脱落(2分),包扎平整美观(2分),敷料无外露(2分),前臂悬吊正确(2分),检查指端血液循环(2分),将前臂与胸壁固定(2分)
4.无菌操作时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5.四项技术依次操作,在8分钟内完成。
2
2
2
2
2
总分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