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针刀治疗
针刀治疗肩周炎360例疗效分析

肩 周炎 病人 7 8例 , 中左 肩3 2例 , 1 其 7 右
肩 3 6例 , 4 4 男3 2例 , 7 女3 6例 , 年龄 3 6岁 ~ 7 5岁 , 平
均5 . 2 6岁 。 病程1 5天~ 7年 。 随机分 为针刀治疗组 ( 针
刀组 ) 及对照组 ( 超短波 、 拿、 推 体疗 ) 。针刀组 3 0例 , 6 对 照组3 8例 , 5 两组性别 、 年龄无显 著差 异 。所有 病例 均有肩关节疼痛 , 间及肩关 节活动 时加 重 , 明显 压 夜 有
1 2 方法 . 针 刀 组 : 者 取 坐 位 或 侧 卧 位 ( 肩 向 患 息 上 ) 每 次选 择 1 2个 压 痛 点 ( 甲紫 药 液 标 记 ) , ~ 1 ,
1 4 ; 效 1 , . 。 有效 率 9 . 。 中治 . 无 例 占0 3 总 97 其
疗 1次 1 8人 , 治疗 2次 1 1 , 5 人 治疗 3次 1 2人 , 6 治疗 4
的 1例后 来采 用综 合 治疗 症 状改 善 。 ( 见附 表 ) 。
附 表 肩 周 炎 的 临 床 疗 效 分 析 比较
使 粘 连 、 疤 之 软组 织松 解 。 ~ 7天 治疗 一 次 , 结 5 同时 配 合肩 部 功能 锻炼 。对 照组 : 用超 短 波 治 疗 , 部 先 肩 对 置 法 , 热 量 , 次 2 mi 。接 着 肩 部 推 拿 2 mi , 微 每 0 n 0 n 采用 柔 、 按 、 滚 推按 、 指压 点穴 、 动 摇 肩牵 引等 推拿 被
肩关 节 周 围炎 ( 周 炎 ) 见 于 壮 年 人 及 老 年 肩 多 人, 又称 五 十肩 、 结肩 或 肩凝 症 。它 属 于 肩周 软 组 冻 织慢 性 退 行 性 病 变 , 与反 复 劳 损 及 局 部 受 风 、 、 寒 湿 侵袭 有 关 。疼 痛剧 烈 者夜 间无 法 入 睡 。严 重 影 响 了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160例

部, 医者双手放在患者肩部上方 , 将上臂 抬到一定 高度时 瞬间
文献标识码 : B
中 图分 类 号 : 2 5 6 R 5 .
加大 抬力 , 以顿挫 手法 反 复 2 ~3次 ; 后伸 牵拉 法 : 者坐 ④ 患
文 章 编 号 :0 7 2 4 (0 9 0 -0 4 -0 10 - 3 9 2 0 ) 4 0 5 2
2 1 针 刀治疗 .
患者 取坐位 , 患肢 下垂 , 者分别在 患者 喙 术
突、 肩峰下 、 冈上肌 、 冈下肌抵止点 、 圆肌 、 大 小圆肌抵止 点 、 肱
二头 肌 长 、 腱 走 行 区 , 出敏 感 压 痛 点 , 用 龙 胆 紫 标 记 , 短 找 并 术
区常规 消毒 , 铺无菌洞 巾, 术者戴无菌手套 , 1 利多卡 因局 用
“ 肩凝症 ” 。本科 采用 针刀 配合 手法 治疗 本 病 1 0例 , 等 6 取得
一
定疗效 , 报告如 下。 现
3 1 疗效标 准 .
参 照 国家 中 医药管理 局 1 9 9 4年 颁布 的《 中
1 临 床 资 料
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评定 。痊 愈 : 患者肩部疼 痛症状完 全消 本组 1 0 6 例均 系 门诊病 人 , 中女 8 其 2例 , 男 失, 功能恢 复正常 , 患肢上举> 10 , 展>9 。后 伸> 1。显 3 。外 O, 5; 效 : 治疗 患者肩 部疼痛症 状得 到缓解 , 经 活动 功能基 本 自如 , 但 肩关节活动不能到位 ; 效 : 无 症状无改善 。
位, 医者 一手按 抚患者肩 部 , 一手握 其腕部 , 肩关节 旋转后 使
伸, 同时 向后 牵拉 抖动 , 复操 作 3 反 ~4次 , 牵拉 力 以能 忍耐 为度 。
肩周炎灌注结合针刀治疗120例的护理

肩周炎灌注结合针刀治疗120例的护理目的总结120例肩周炎灌注结合针刀治疗的护理措施。
方法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配合医生治疗;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及注意事项指导。
结果120例肩周炎灌注结合针刀治疗顺利完成,1个疗程结束后所有患者肩关节疼痛均缓解,肩关节功能恢复痊愈45例,显效45例,好转25,无效5例。
结论良好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标签:肩关节灌注;针刀松解;护理规范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和退行性变,多发于50岁左右,以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为特征。
我院骨科门诊2008年3月~2011年12月应用生理盐水灌注加针刀松解方法治疗肩周炎120例,现将治疗和护理做一回顾性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男52例,女68例。
年龄46~58岁,平均(52.1±6.3)岁。
病程2~10个月,平均(5.20±3.18)个月。
患者均来自望京医院骨科门诊患者,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诊断标准[1],以肩关节疼痛、昼轻夜重、不能成寐、活动受限,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背手、叉腰等动作难以完成为主要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
1.2 治疗方法1.2.1 肩关节灌注法患者取坐位,手臂屈肘于小腹前,暴露患侧肩关节。
常规消毒皮肤,取盂肱关节前后穿刺点,以5毫升注射器穿刺,确定进入关节腔后,抽吸无回血、无积液后缓慢推注灌注液(2%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20mg生理盐水100mL)约100至关节腔内。
1.2.2 痛点针刀松解灌注后,取肩关节周围压痛点2~4个,定位准确后做好皮肤标记,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双手持针刀刺法进针,其深度以穿过深筋膜为度,多点式松解4~5针,至患者有酸、胀、重感后,起刀,以无菌敷料覆盖针眼并按压3~5s,5次1个疗程[2]。
1.3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和疗效标准》,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
针刀治疗肩周炎

养物质、修复机体的因子及药物等无法到达病灶;以 致病灶长期存在,不能痊愈。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冻结肩的粘连 挛缩常以肩关节囊及周围组织中的某几 个带、几个点最为主要或严重,如果能 够对这些粘连挛缩严重的带和点进行针 对性的针刀松解,其功能和症状将有明 显改善。而当这此粘连挛缩带处于紧张 位时,针刀松解的效果最佳。
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一、针刀治疗肩周痛点 黄公怡认为肩周炎是肩 关节的组成部分包括: 肩峰下滑囊、冈上肌腱、 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腱鞘、
பைடு நூலகம்
• 一、针刀治疗肩周痛点 – 黄公怡认为肩周炎是肩关节的组成 部分包括:肩峰下滑囊、冈上肌腱、 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腱鞘、肩肱关节 囊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炎症的总 称。 – 急性期:称为冻结进行期,以疼痛 为主,疼痛剧烈,肌肉痉挛,夜间 症状加重, – 关节镜观察,可见滑膜充血,绒毛 增厚,容量减少,肱二头肌长头腱 关节内段表面为血管翳复盖。
常见粘连挛缩带及相关的功能障碍: 肩前粘连挛缩带:位于肩关节前侧,为肩关 节前侧关节囊和喙肱
4、使慢性无菌性炎性病灶,变成新鲜病损而痊愈,以治疗多种慢性软 组织损伤。
实践证实多种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存在着慢性无 菌性炎症症灶。如网球肘,腰三横突综合征,棘上韧 带劳损,膝关节侧副韧带劳损,踝关节扭伤后遗症,
手术后切口痛等。
由于病程漫长,病灶周围疤痕形成,血供不良。代谢 产物及炎症介质不能及时排除而在局部积聚;氧及营
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其以肩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为主要特征。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限制,因此寻求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肩周炎的患者十分重要。
本次临床观察选取了50例患有肩周炎的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
患者的年龄在40岁至60岁之间。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7例患者接受了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治疗,23例患者接受了传统的物理治疗。
治疗过程共持续了3个月,每周治疗3次。
在治疗前后,我们对患者的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功能评估以及生活质量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在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治疗组中,疼痛评分明显下降,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提高,功能评估得分明显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而在传统物理治疗组中,这些指标的改善效果较低。
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治疗在治疗肩周炎方面的有效性可能与其独特的机制有关。
超微针刀能够通过刺激肩关节周围的经络和穴位,达到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组织恢复的效果。
而圆利针则可以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通过针刺按摩和温热的作用,促进局部气血流通,消除瘀血和湿气,达到消炎止痛、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肩周炎的方法。
其具有改善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提高功能评估得分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本次临床观察的样本量较小,且观察时间较短,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84例

针 刀松解与手法配合 , 相得益彰 , 促进 了本病 的快 速愈合 。
参 考文献 :
[] 1郑邦荣 .温针加拨 罐治疗肩周炎 l5例 临床 观察L] 川北 医学院 O J.
学 报 ,9 7 1 ( )7 . 19 ,2 2 :4
囊作通透剥离 , 周其 它部位 压痛 点作疏 通剥 离 。术毕 用 创 肩
2 1 年第 3 卷第 4 00 1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4 1
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 8 4例
郑邦 荣 ,李 香
( 四川省攀 枝花 市 中西 医结合 医院 ,四 川 攀枝 花 67 0 ) 10 0
关键词 : 周 炎; 丛麻醉 ; 肩 臂 小针 刀 ; 法 手
中 图分 类号 : 2 5 3 R 4.1 文献标识码 : B
2 治 疗 方 法 21 小针 刀松解 . ①定点 : 喙突处 、 峰下 、 在 肩 冈上 肌 、 下 冈
刀对肩周病 变组 织直接松解剥离 , 解除粘连 , 善血循环 和淋 改 巴循环 , 纠正局部 缺血 、 氧状态 , 缺 一方 面有 利于炎性 产物 的
吸 收 和 炎 症 的消 除 , 轻 疼 痛 ; 一 方 面 改 源自 了组 织 的 新 陈 代 减 另
腿上或治疗床上 , 肤常规消毒 ; 针刀操作 [ : 喙突处 、 皮 ④ = 在 } ] 肩
峰下 、 冈上 肌 、 冈下 肌 、 圆肌 抵 止 端 作 切 开 剥 离 , 肩 峰 下 滑 小 在
谢, 加快病 变组织的修复 。手法可放 松肌 肉痉 挛 , 一步松解 进
粘连 , 滑利 关 节 , 正 关 节 错 位 , 患 肩 建 立 新 的 动 态 平 衡 。 纠 使
动明显受 限 , 以前 屈 、 尤 外展 、 内旋 、 旋障 碍 明显 , 外 日常 生活
小针刀结合针刺治疗肩周炎36例

表 2示 两 组 患 者 治 疗 后 总 体 疗 效 情 况 ,其 中 治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9 -%,对 照 组 总有 效 率 为 6 . ,两 组 患 者 治 疗 疗 效 等 44 2% 9 级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叭 ) 尸 . 。
关键 词 :小针 刀 ;针刺 ;肩 周 炎
◎
d i 0 99jsn17 .7 9 002 . 7 o:1 . 6/i . 22 7 . 1.1 2 3 .s 6 2 1
文章 编号 : 17.7 9 (00 2 -190 6 227 2 1 )一1 4 -1 0
肩 周 炎又 称肩 关 节 周 围 炎 、冻 结 肩 、五 十 肩 等 ,是肩 关 节
分 开,使受压的神经 、血 管得到松解 ,使局部血液循环结构建 立 ,使细胞 组织供养 得以改善,神经功能得 以恢复f,结合针 4 】
表 1 两组 患者 一般 情 况 比较
痛 一 年 , 就 诊 时 诉 :始 感 右 肩 部 疼 痛 酸 重 ,逐 渐 加 重 ,右 肩 部
疼痛夜睡痛甚,右肩 活动困难 ,不能穿脱 衣服 、梳头 。查:右 肩周压痛广泛 ,尤肩 峰下 ,三角肌腱止 点处 、肱二头肌长头肌 腱处压痛 ,右上肢外展 5 。 0 ,上举 后伸 困难 ,治疗采用小刀针 结合针刺治疗,治疗 ld后右肩部疼痛 消失,右肩 功能完 全恢 O 复,右上肢活动 自如 。
例,取得 了较 好的疗效 ,现报 告如下: 程
1 资 料 与 方 法 教
1 资料 . 临床 1 育
符合肩 周炎诊断标准f 2 j 的患者 7 例 ,均来 自 1
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肩周炎是指发生于肩关节周围的疼痛以及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
肩周炎患者早期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非手术方法来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但是在某些顽固性肩周炎患者中这些方法效果甚微甚至无效。
对于这类患者,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小针刀是一种微创手术工具,通过局部麻醉将细小尖锐针通过皮肤刺入病变组织,热射频电流经针尖传导到组织中产生高温,从而使病变组织热凝固坏死。
超声波治疗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和热效应来改善炎症病变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细胞代谢和增加组织弹性,从而促进组织修复和恢复。
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通过小针刀的热凝固作用和超声波的物理作用来治疗顽固性肩周炎,其有效原理主要有三个方面。
小针刀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病变组织热凝固坏死,破坏病变组织中的炎症介质和神经末梢,从而缓解疼痛。
超声波能够增加炎症病变区域的血流量,改善组织代谢和营养,促进炎症病变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超声波还能够通过增加组织的弹性来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为了评估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我们收集了相关的临床试验数据。
根据目前已有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在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小针刀或超声波治疗。
其中一项研究显示,在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组中疼痛缓解率达到了90%,而在单独使用小针刀治疗组和单独使用超声波治疗组中疼痛缓解率分别为60%和70%。
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组中肩关节的活动度明显改善,肩关节外展角度增加了30%,而在单独使用小针刀治疗组和单独使用超声波治疗组中活动度改善相对较小。
小针刀联合超声波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