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体验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
让语文教学充满情趣

让语文教学充满情趣我还记得,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位大姐姐教妹妹学一首诗。
当时我虽然不知那诗说的是什么,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境。
但由于诗的音韵特别引人,加上妹妹也经常在朗诵,不知不觉之中,我竟把这首诗《春晓》全背下来了,至今不忘呢。
说来真巧,有一年学校开展了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其中有一个节目就是“找地雷”。
地雷是一个纸团,老师把它随地任意藏起来,让学生们去找,找到后,上面有一个问题,如果自己也答对了,就发给奖品。
我经过仔细搜寻,终于找到了一地雷。
上面的问题是:请问《春晓》的作者是谁?看到这个问题,我当然是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正确的答案。
看到拿在手里的奖品竟是一本《跟我学唐诗》,望着这样一本书,心中简直是无法形容的高兴,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学唐诗。
当我在学校真正学到这首诗时,那天,我的老师给我们讲解生字和诗意,他讲得那么认真,讲得十分投入。
我也能入情入境,这才明白还有那么多的不知,尽在此境一一揭晓,好爽,好妙,好美!老师模仿春风的神态和春姑娘的美姿,所讲的内容,至今清楚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在课堂上,老师提到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花儿被风雨打落多少都不知道呢?我大声答到:“那是因为我还在梦中学诗呢。
”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呢!如果不是古诗动听的音韵,不是那如醉如痴的讲解,不是那滑稽的神态,不是那让人羡慕的奖品。
我怎么会对那首诗,那次活动,那堂课那么感兴趣而永远不忘怀呢?这说明了情趣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使教学收到最佳效果。
因此,应该在教学中要有点情趣。
但是,我认为,教学情趣不是为了达到活跃课堂,有意识在课堂上讲一些趣闻,说说笑话而已,其实不然。
说话风趣,教学中虽然可以有一点幽默,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一些,但不能一股劲儿追求活跃而影响了质量。
教学毕竟不是演戏,不是玩耍嬉闹。
如果一味地再追求课堂上的笑声,热闹,逗乐,那就把教学情趣表面化和简单化了。
没有真正起到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目的的。
让情趣溢满语文课堂

让情趣溢满语文课堂情感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
教师通过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加上自己的内化,通过有感情的讲解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直接对话,继而达到情感的跃动。
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情感内涵语文教学师应当使语文课堂充满情趣——教师要披文入情,将文本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以炽热的情感,用晓畅的语言,把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教师、作者、学生三方的情感和谐统一,这就是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
课堂教学中充满情趣,是教师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教材情感的前提。
教师在执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引导得好,学生往往能主动地感知教材,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
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学生就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
一个语文教师而言,怎样使自己的课堂真正做到情趣盎然呢?一、认真钻研教材,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经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己亥杂诗》中那至死不忘的忧国愤世激情,《行路难》中从抑郁苦恼走向自信的豪迈之情,《背影》中那发人深思、催人泪下的父子亲情,《乡愁》中那强烈忧郁的思乡之情,《最后一课》中那浓郁而悲壮的爱国之情……这些都需要教师自己真正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真正达到情蓄于胸而自发的那种自然程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反思,课堂上才能撞击出学生心灵的火花,激发出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
这样,学生的心灵必将随之震动,情感必将随之勃发。
二、精心设计开头语,牵引学生心绪如何打开学生情感的窗户,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拨动学生心中的情弦,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很重要的一环。
学习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让自然界中,如果没有了阳光,动植物将无法生长。
让阅读充满兴趣-情趣-乐趣论文

让阅读充满兴趣\情趣\乐趣摘要: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投其所好,让兴趣变动力;不断尝试,阅读激情趣;有效阅读,享受乐趣。
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浓厚的阅读情趣、健康的阅读乐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持久力和阅读质量。
关键词:阅读兴趣情趣乐趣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是啊,有乐趣才谈得上喜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学生真正地爱学、乐学。
因此,针对具体情况,我在对学生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浓厚的阅读情趣、健康的阅读乐趣,提高了学生阅读持久力和阅读质量。
一、投其所好,兴趣变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内驱力”,尤其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
1、创设阅读环境。
每天清晨,只要你迎着阳光踏进各班教室,总会情不自禁地吮吸空气中书的馨香。
教室的三角橱里静静地躺着孩子们爱读的课外书籍,有名人传记,有文学名著,有科普书籍。
每天的夕会课,就是孩子们畅游书海的时间,你瞧,那一张张专注的小脸写满了对知识的渴求,他们尽情地在静谧的时光中享受阅读的愉悦。
2、推荐适合学生的读本。
对于我校的学生而言,家中的藏书较少。
但在学校图书室几千册藏书中,孩子们都会找到几本自己喜爱的书籍。
因此,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些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书籍就行,除了经典的童话、寓言、故事、诗歌、名著外,当代许多著名的儿童文学家的著作大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
如汤素兰的“笨狼”系列、张之路系列、杨红樱《流浪猫和流浪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
这些书籍因为贴近现代学校生活、学生心理和教学内容,保管学生一读就爱不释手。
3、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就能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经反复训练可以成为天性中的一部分。
(1)培养查阅的习惯。
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情趣

学习能力。
开启思维 , 畅游文学的海洋。 此外 , 借助多媒体 , 教师可 以对教学 内
容进行适 当的拓展 , 从而刺激学生的学 习欲望 , 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
二、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 让课堂充满活力
语 文 教 学 的 主要 目标 是 丰 富 学 生 的 语 文 知 识 。提 高 语 文 学 习 趣 , 使他们 主动 去探索新知。 可 以拓展那些学习效果好 的学生 的知
同时期和地区的名人轶事 , 学生感兴趣的各种事物 , 时尚的娱乐节 片 , 在课 堂上利用投影仪 为学 生展示 , 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 , 活跃课
如何让情趣溢满整个语文课堂论文

如何让情趣溢满整个语文课堂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就像火花,常常因偶然的机缘被撞起,飞溅,闪耀,尤其青少年学生,天真烂漫,多方面的兴趣是他们特有的“童性”,他们多方面的智力活动正是从多方面的兴趣开始的,教师,作为课堂舞台的导演者,不但可以扩展和加深他们的兴趣,而且可以由此把他们引向刻苦学习全面发展的轨道。
一、设置导入,激发情趣上课导入,把学生从下课的兴奋状态引入课堂学习中来,精彩的导入,能够缩短这个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采用如下方法:(1)故事激趣导入。
精彩的故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很快从下课的兴奋状态进入故事,从而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我在教授《智取生辰纲》时,我给学生讲述了《杨志卖刀》的内容,学生们被水浒英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感人肺腑的思想品质所感染,很快地进入了情节,进入课文学习。
同时,我还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题目,让他们做好准备,在上课时绘声绘色的演讲,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兴趣。
(2)设疑激趣导入。
中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也会很快的进入课堂学习。
我在教授《阿长与山海经》时,设计提问:阿长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她的真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也不会识文断字,《山海经》是一部内容深奥的书,作者却把她们联系到一起,她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鲁迅的眼里,她又是怎样的人呢?学生带着这些的问题,学习课文的兴趣会大大加强。
(3)多媒体激趣导入。
在教学《消逝的仙湖—罗布泊》时,立体展现先前的罗布泊景色,再展现现在的情景,通过今昔鲜明的对比,学生自己会反思罗布泊为何变成现在这样的?那一幅幅惊心怵目的图片会让学生感受到那种悲凉。
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情境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消除了学生对文章的陌生感。
(4)情景激趣导入。
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论文摘要: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通过导读、品读、研读、诵读弹奏出一曲语文课堂的情感之歌。
关键词:亲近文本激发情感情感转移掀起情感高潮感受文本语感体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更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其中,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一、激发情感小学生知识尚浅,感受、领悟能力较差,情感难以形成和调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开导学生,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去分析、识别事物,自钻自感,以形成丰富的情感。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使我充分地认识到:语文教师的情感投入更为重要,一定要在备课时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语文教学情境之中。
要创设良好的知识情境,问题情境和竞争情境,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教学中的情感,往往是因课文的内容而产生的,学生对于这些新的内容大多是局外者,经历少,未能及时产生教师所希望的情感。
为此,教师首先让学生认识、了解感知新的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一定的程度,为学生情感的产生夯实基础。
要想学生有的,首先必须自己得有。
教师应将自己置身于课文的情景中,来感染、诱发学生,触及学生心灵,引起关爱、憎恨,从而达到“一花引来万花开”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情感转移情感也有好、坏之分。
不是说有情感就能达到目的,就意味着成功。
符合理想的、适应客观规律、符合原则的情感,才是高尚的情感。
课文中所选取内容大多是名家经典的优秀之作,文章渗浸情感是多样的、复杂的:。
这就对情感提出多样化的形式。
现在的课文,特别是更高年级的课文对学生的情感要求更多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转化。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情感体验,让阅读教学点亮灵性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情感体验,让阅读教学点亮灵性人教版新课标体验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学生与文本不可分割的融合在一起,全身心地进入文本之中,文本也以全新的意义与学生构成新的关系。
我们知道,对人生的认识不能依靠经验和理性,而只能是体验,只有体验才能将活生生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出来。
学生要穿透“语表层”进入“内蕴层”,必须通过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文本,从而与文本产生共鸣。
因此,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
不仅仅要使学生有所知,更要使学生有所感,这是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在阅读教学中,经验和体验作为学生的两种不同的“经验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如果说经验是知识的积累,指向的是客观世界和真理世界,那么体验则是价值的叩问,指向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
体验与人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把学生置身于生活世界和价值世界之中,让学生去体味、创造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引发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首先,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课文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
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情趣盎然。
其次,要发挥教师的情感诱导作用。
阅读教学是作者、教师和学生三者情感沟通的过程,其中教师的情感对诱发和深化学生内心体验起导向和催化作用。
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
再次,我们要加强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
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的意识,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真正体验学习的愉悦情感。
从根本上讲,阅读教学是学生主体生命的投入,是他的生命的全部展开。
学生不应该是文本的旁观者,而应该与文本融为一体。
这样才能达到“我在课文中,课文也在我中”体验的最高境界。
案例评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片段(江苏南京潘文彬)师:同学们刚才说得十分精彩,说明你们对这首词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悟。
看来你们对“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和“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是吗?生:是。
让语文课堂情趣飞扬

让语文课堂情趣飞扬情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石,广大教师只有在儿童视野下进行语文教学,我们要从关心语文教学,转到关心儿童的心理和需要;从太关心自己的教法,转到关心学生的学法,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生为本,才能让学生学习情趣飞扬。
一、焕发课堂的生命力,吸引学生兴趣《课程标准》认为教师要在课堂上“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老师必须深入文本、解读文本,发掘文本中潜在的情趣因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学情、学法。
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知道学生对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课文的中心的把握可能会有疑问,于是在开始上课时,我就娓娓动听地给学生介绍了老舍的生平以及他的一些作品,毛主席称他为“人民的艺术家”。
让学生对老舍先生产生兴趣,对老舍先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思想感情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再让学生领悟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后,我又引入了老舍的《猫》和《养花》,让学生再次感受爱的教育,让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滋润学生的心地。
二、善用独特的话语,激发学生情趣在儿童视野下,学生们易于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
阅读教学正是利用他们心灵上这种最宝贵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情感的纽带、驱使作用,激发学生情趣。
语文的文本向学生揭示世间的奥秘,并让他们在文本中学习掌握语言文字。
“文本——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
文本中蕴涵的情感是靠教师去发现、去传递、去强化。
教师的真情成了导体,成了火种,就可以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一)善用立体的话语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形象化的立体的语言描述,笔者把文本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场景、意念惟妙惟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文本对象上。
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需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进入认知活动。
(二)妙用质疑性话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根据学生实际,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从而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问题的迫切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呼伦贝尔市胜利街小学谷屹玲
摘要:语文教学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 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
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 二、鼓励质疑问难,勇于创新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
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 三、开启求异思维,促于创新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语文教学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
又如教学《王二小》一课时,设计以下问题对学生对进行求异思 维的训练:(1)王二小是以放牛为主,还是以放哨为主?学生通过 求异思维,深入领会了课文内容: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是以放牛做 掩护,实际上是帮助八路军放哨的。(2)王二小愿不愿意为敌人带 路?为什么?在激烈的争辩中学生领悟到王二小用计把敌人带进了 八路军的埋伏圈,使八路军消灭了全部敌人,他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 子。(3)你能否给课文换个题目?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提 出了《小英雄王二小》、《儿童团员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王二小》 等符合文意的题目。如此层层深入地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不但使学 生学懂了课文,而且还在生动活泼地氛围中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促 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冲的做法在当时就是创新,但我们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向先进经验挑 战,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创新中发展、完善的。又如《狼牙山 五壮士》一文,学习时有学生提出,五壮士既然光荣地完成了掩护任 务,为什么还要跳崖呢?通过质疑,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 了阅读教学的效果。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有时思维的触角达 不到隐含在课文中的疑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隐含疑点处质疑,投石 击浪,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教学《卖火柴 的小女孩》,文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 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句中两处用到"幸福",学生读时,一眼 晃过,似无所疑。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质疑:句中的两个"幸福"是同 一个意思吗?从而引起学生注意,激起思维的浪花。
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 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 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具民主和谐和学习氛围。宽松的环 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 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这忍俊不禁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 说,所谓的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 有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 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学生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和宽松 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 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 习语文的心理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敢于开口,敢于 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提倡六可以: 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 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这样,
学生才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力。 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诚于嘉许,宽于称
道"的态度,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 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在足够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 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二、鼓励质疑问难,勇于创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 新意识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 的冲动。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 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 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 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 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置 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 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 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 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称象》一文,教师启发:你们能否把曹冲称象的办 法变一变?因为搬运石头又费时又费力,你们能帮助曹冲出个更好的 主意吗?一石激起层层浪,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水代替石头;有的不 家务事认为可用泥土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还认为用岸上的人称象,因 为人听从指挥,即省时又省力。这位学生的想法多富有创意。尽管曹
思维。 四、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
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立足自主 着眼创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江泽民主席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 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 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 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 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四、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 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应充 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 学《狐狸和乌鸦》一课后,可设疑延伸想象:"如果乌鸦再找到一片 肉,狐狸又想得到这片肉,情况会怎样?"同学们思维活跃,纷纷争 着发言。有的说:"狐狸故伎重演,加倍奉承乌鸦,乌鸦接受上一次 教训,不再理睬,狐狸只好夹着尾巴灰溜溜地爬进洞里去了。"有的 说:"狐狸先说好话,乌鸦毫不理睬,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随即破 口大骂起来,诬陷乌鸦偷人家的东西,迫害小麻雀,造小白兔的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