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史论

合集下载

敦煌莫高窟千年壁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敦煌莫高窟千年壁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敦煌莫高窟千年壁的艺术与历史价值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佛教艺术作品,包括壁画、雕塑、石刻等,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成为了人们了解古代中国社会、文化、艺术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我们将从艺术与历史两个方面分析敦煌莫高窟千年壁的价值所在。

一、艺术价值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是中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其艺术水平和历史地位不亚于世界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希腊雅典卫城等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风格独具特色,既吸收了中原传统绘画技法,同时还融合了当时西域文化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例如,唐代(618-907)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造型更为丰满、真实,使用的颜色也更加鲜艳,带有强烈的装饰性和表现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敦煌莫高窟的雕塑、石刻等艺术品也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

这些作品包括佛像、龛、石碑、石柱等,其雕刻精湛、布局合理、构思巧妙、形态各异,展现出中国佛教艺术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

例如莫高窟第285窟(唐代)的“摩诃僧伽多罗三尊像”,将佛教雕塑艺术凝练、优美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不仅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成为全球艺术史研究的重要题材。

二、历史价值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奇迹同样令人惊叹。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代国魏晋时期至唐代,历经400多年的建设,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在这段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壁画、石刻、雕塑等艺术品作为历史符号,承载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丰富信息,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敦煌莫高窟还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史料,记录了一个时期的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历史事实,为今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例如唐代的壁画“观音三昧图”,为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唐代宗教文化、唐代艺术等领域提供了重要信息依据。

敦煌壁画艺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敦煌壁画艺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敦煌壁画艺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敦煌壁画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具有重要价值的部分。

历史上,敦煌壁画来源于丝绸之路的交流,同时也是唐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壁画风格独特,内容丰富,自然与文化相融合,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

敦煌壁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艺术发展。

一、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敦煌古城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敦煌在唐朝时期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因其西北地区的特殊地理条件,成为了丝绸之路上重要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唐代时期,西域文化在中原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影响,许多艺术品及文化遗产由此而来。

在唐朝,敦煌壁画艺术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

唐玄宗即位后,特意派遣僧人去敦煌建造佛教寺庙,并在寺庙中挑选具有艺术才华的画家,让他们在壁画上表现出佛教教义。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敦煌壁画风格。

二、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敦煌壁画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艺术表现形式和技法上。

敦煌壁画的绘制使用的是室内绘画方法,即在石窟内绘画,石背作为画布,这为壁画的保存和延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而敦煌壁画风格上则以写实主义为主,表现出深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场景描绘和丰富的细节处理,此外,敦煌壁画中较为常见的手法有剪影法和挂襟法,使得画面更富于动感。

敦煌壁画在内容上则涵盖了佛教神话、历史故事、生活场景、自然景观等多种元素,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唐代文化及佛教教义的重要窗口。

而且,艺术中的敦煌壁画以其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在现代也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三、敦煌壁画的文化价值敦煌壁画的文化价值是指它对于整个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和人文价值,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容忽视的宝贵财富。

因此,有着“东方艺术明珠”之称的敦煌壁画,早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桥梁。

敦煌壁画迄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在国际上不仅仅体现了唐代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融合,更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媒介。

浅析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吸引着无数人们的目光。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接下来,本文将对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进行一份浅析。

一、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宫廷壁画的代表作之一,它起源于公元4世纪,至公元14世纪左右结束,跨越了数百年的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敦煌壁画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变迁,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敦煌壁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艺术的奇迹”。

二、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1. 鲜明的民族特色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之一是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敦煌壁画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和气息,其中融入了大量的汉族文化元素,展现了汉族服饰、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色。

也受到了西域文化和佛教艺术的影响,表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共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

2. 绚丽多彩的色彩敦煌壁画的色彩非常绚丽多彩,丰富而饱满。

这些壁画采用了丰富的色彩和浓烈的色彩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一种欢快、轻松的感受。

色彩的使用也展现了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将生动鲜活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3. 精湛的绘画技法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还在于其精湛的绘画技法。

敦煌壁画是由艺术家们在墙壁上用矿物颜料进行绘画的,他们运用了各种绘画技法,包括勾线、掌握线、铺色、抽丝等,使得壁画的线条流畅自然、形象生动逼真、层次分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4. 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敦煌壁画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多样,涵盖了宫廷生活、宗教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事件等各个方面。

这些题材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又具有历史、神话和宗教的深刻内涵,既有现实的体验,又有超越感官的哲思,倍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5. 宗教神秘的意蕴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还在于其深厚的宗教神秘意蕴。

敦煌壁画以佛教题材为主,描绘了佛教神话故事、佛陀造像、佛教仪式等内容。

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中的历史故事与象征意义解读

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中的历史故事与象征意义解读

2023-10-29•引言•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色•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历史故事再目录现•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象征意义解读•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1敦煌莫高窟的背景与重要性23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

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经过1600多年的绘制和雕琢,成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艺术宝库。

莫高窟壁画描绘了中国古代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03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象征意义仍然存在争议和未解之处。

壁画艺术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01莫高窟壁画自被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

02研究主要集中在壁画的艺术风格、绘画技巧、历史文化等方面,对于壁画中的历史故事和象征意义也有一定的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莫高窟壁画中历史故事的梳理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象征意义和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丰富对于莫高窟壁画艺术的认识,也可以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研究目的与意义02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色壁画的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宗教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敦煌莫高窟壁画将宗教信仰与艺术表现完美融合,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画面,向世人展示了古代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叙事性绘画风格敦煌莫高窟壁画采用叙事性的绘画风格,将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和宗教故事等元素以连续画面的形式呈现,使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精细入微的细节表现壁画中的细节表现十分精细,从服饰、道具到人物表情、姿态等方面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壁画中的色彩运用及搭配色彩丰富多样敦煌莫高窟壁画使用的色彩极为丰富,包括红、黄、蓝、绿等多种颜色,这些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使得壁画更加生动多彩。

敦煌壁画的故事

敦煌壁画的故事

敦煌壁画的故事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游客前来观赏。

而敦煌壁画背后的故事,更是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传承。

敦煌壁画最早出现在公元366年,当时的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来往的商旅和僧侣们将佛教传入这片土地。

在佛教的影响下,敦煌开始兴建佛教寺庙,而壁画则成为了这些寺庙的主要装饰。

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作品。

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佛教故事和传统神话,也有宫廷生活和社会风情。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千佛洞”中的壁画,这些壁画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

而“舍利塔”中的壁画,则更多地展现了佛教故事和传统神话,这些壁画以其绚丽的色彩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然而,敦煌壁画的保存却并不容易。

由于历史的变迁和自然的侵蚀,许多壁画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修复工程和开展科学研究。

同时,世界各地的学者们也积极参与到敦煌壁画的保护和研究中,他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为敦煌壁画的保存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敦煌壁画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它不仅展现了古代艺术的魅力,更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每一幅壁画都是一部历史的长卷,记录着古代社会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世人的心灵,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壁画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人们展现了古代中国的辉煌和智慧,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敦煌壁画的故事在人们心中永远流传下去。

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敦煌壁故宫与兵马俑

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敦煌壁故宫与兵马俑

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敦煌壁故宫与兵马俑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敦煌壁画与兵马俑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

其中,敦煌壁画和兵马俑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从敦煌壁画与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与文化意义敦煌壁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内。

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4世纪,主要由北魏至元代的数十个朝代的艺术家创作完成。

敦煌壁画采用壁画和雕塑相结合的方式,以描绘佛教故事、人物肖像、动植物和日常生活为主题。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在于其独特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

艺术家们以精湛的技艺勾勒出流畅、优雅的线条,表现出人物形象的高贵和飘逸。

同时,敦煌壁画运用大量的鲜艳色彩,如深红、明黄、湛蓝等,使壁画更加生动有力。

敦煌壁画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魅力,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这些壁画展现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

此外,敦煌壁画还揭示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等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对于研究丝绸之路的开放与繁荣也具有重要价值。

二. 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与文化意义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秦始皇陵附近的兵马俑坑内,是秦始皇陵的守护者。

兵马俑的发掘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迄今已经发现了大约8000余个兵马俑。

兵马俑以其逼真的形象和庞大的规模而闻名于世。

这些兵马俑栩栩如生,制作精细。

它们被创造出来的目的是为了陪伴秦始皇永远统治。

每个兵马俑都有不同的脸部特征、服饰和武器,使其个性化的真实性进一步提升。

兵马俑的发现具有重大历史价值。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秦朝军事制度和战争技术的重要线索,还揭示了中国古代皇陵建设的规模和豪华。

同时,兵马俑也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帮助我们了解秦朝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 敦煌壁画与兵马俑的联系与区别敦煌壁画与兵马俑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与区别。

浅谈敦煌早期壁画的艺术发展特色

浅谈敦煌早期壁画的艺术发展特色

浅谈敦煌早期壁画的艺术发展特色敦煌壁画是指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中的壁画艺术。

敦煌壁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一直延续到14世纪。

敦煌早期壁画的艺术发展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多元融合的艺术风格敦煌早期壁画的艺术风格多样,并且吸收了多种文化的影响。

早期壁画主要受到印度佛教艺术和中亚艺术的影响,其中印度佛教艺术对敦煌壁画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

这一期间的壁画作品在形式和题材上明显地融合了印度佛教艺术的风格,融合了印度神话故事和佛教故事的内容。

二、宗教性的艺术主题敦煌早期壁画的主题主要以宗教为中心,尤其是佛教。

佛教在敦煌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故而壁画中描绘了大量的佛教故事和佛陀形象。

壁画表现了佛教的信仰和教义,展示了佛法的智慧和解脱之道。

壁画中也有道家和儒家的题材,但相对较少。

三、绚丽多彩的色彩运用敦煌早期壁画在色彩运用上十分绚丽多彩,充满了浓郁的东方情调。

壁画中的色彩鲜艳夺目,运用了丰富的颜料和纯净的矿物质颜料。

红、绿、蓝、黄等明快的颜色被广泛运用于壁画中,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艺术感。

四、精细写实的绘画技法敦煌早期壁画在绘画技法上注重写实精细,表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特色。

壁画的线条流畅而柔和,描绘人物和动物形象的比例和姿态准确,并能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绘画材料和技法的进步也使得壁画的细节表现更加丰富。

五、形象独特的人物造型敦煌早期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特征,这些形象高度概括了东方人的审美追求和信仰观念。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通常具有修长的身躯、大而明亮的眼睛、纤细的手指和优雅的衣着。

这些形象的创造性地表达了人物的灵魂和精神特质。

敦煌早期壁画的艺术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多元融合的艺术风格、宗教性的艺术主题、绚丽多彩的色彩运用、精细写实的绘画技法和形象独特的人物造型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敦煌早期壁画成为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瑰宝,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敦煌壁画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中国敦煌壁画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中国敦煌壁画的历史与文化意义敦煌壁画是人类文明中最为珍贵的艺术遗产之一。

其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意义。

敦煌壁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66年,从此,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最终成为了现代艺术史上的杰出代表。

在世界艺术史中,敦煌壁画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宏伟的题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为人类传承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敦煌壁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它始于西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传世艺术遗产。

敦煌地处塔里木盆地东缘的河西走廊,自古便为西域文化的交流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从3世纪至14世纪,这里不断涌入各个民族,为这里带来了丰富璀璨的文化。

这些民族随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风格和风情,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对这里的文化进行体验和表现,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

这些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敦煌壁画了。

敦煌壁画的文化意义在于:它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敦煌壁画是“丝绸之路”的文化杰作,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西方文化的奇妙结合,展现出了多元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华夏文明的开创者和弘扬者在这里留下了精神的烙印;佛教、苯教、红教、伊斯兰教、景教等各种宗教在这里激烈碰撞和交流,使得敦煌壁画呈现出绚烂多彩的画面和深厚内涵。

敦煌壁画是“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也是人文交流的文化宝库。

敦煌壁画的历史意义在于:如一座历史的丰碑,见证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兴衰,是时代变迁中文化和艺术的代表。

敦煌壁画通过巧妙的技法表现了社会生产、生活、文艺融合的情景,具有细致、精湛的艺术技巧。

敦煌壁画中不仅有唐代壮观的佛教造像,也有五代十国方格图的俊秀小型壁画;不仅有北宋景德镇青花画风格的天空聚鹤图,也有明代温江草书和楷书精品作品的流传。

敦煌壁画代表着一代一代的民族艺术和文化传承,是文化和艺术史中的重要篇章。

敦煌壁画的艺术意义在于:具有独特、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今艺术创作的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198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正式批准将每年的4月18日设立为国际古迹遗址日。

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是“共享文化、共享遗产、共享责任”。

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之一,自然也有许多的古迹、遗址可以与世界共享,比如敦煌。

南朝史学家刘昭曾用:“华戎所交,一都会也”这样的一句话来形容他眼中的敦煌,作为河西走廊末梢的敦煌,在中西文化交融下不断繁荣与成长,而丝绸之路的光辉与莫高窟的兴建成为了那个时代留给今天人们最好的财富。

敦煌博物馆复制的敦煌壁画(笔者实拍)
一、华戎都会出敦煌
随着时代的变革,作为东西十字路口的敦煌,留住了月氏、匈奴、鲜卑、吐蕃、西夏、蒙古等众多的少数民族的脚步,他们在这里驻足,并留下了他们那个时代给予敦煌的财富,也成就了今天敦煌灿烂的文化。

早在先秦时月氏人就开始在敦煌一带过上了游牧的生活,之后汉武帝逐匈奴,在河西地区开河西四郡,在今敦煌设敦煌郡,从此这片土地便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敦煌。

就敦煌二字的含义,传统学界认为敦,指大;煌,指昌盛之意。

但后来有学者提出敦煌二字源于吐火罗语或者古羌语的音译。

自汉代以后敦煌便开始持续有汉人迁入此地,进行农耕与畜牧活动,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敦煌又成为了十六国时五凉政权所争夺的地方,其对敦煌的统治权也数次更迭。

甚至敦煌在西凉时期,还做过其都城,但持续的时间仅仅只有二十余年。

敦煌石窟
同时由于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的兴盛,佛教在敦煌有了很大的发展,期间出现了像仓慈、竺法护、鸠摩罗什这样的佛学大师。

他们通过丝绸之路一路披荆斩棘来到敦煌弘扬佛法。

敦煌的佛教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也为后来敦煌莫高窟的兴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至前秦时,一个名叫乐尊的和尚在距离当时敦煌城不远的三危山上开凿了一个石窟以供自己进行修行,而这次开凿成为了敦煌莫高窟发展的原点。

敦煌博物馆复制的敦煌壁画(笔者实拍)
再之后北魏灭北凉正式统一了中国北方,敦煌的王朝频繁更迭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政局的稳定也为敦煌整个地区创造出了难得一见的繁荣景象。

581年隋文帝杨坚灭北周,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至此结束了自西晋以后长达近三百年
的割据局面。

之后隋文帝下令在各州兴建舍利塔与佛寺,此时敦煌迎来了历史上第二个佛教发展的高峰。

唐时将敦煌所处的瓜州改为沙州,从此沙州成为了敦煌又一个名字,同时敦煌的佛教也因为丝绸之路的再度畅通得到飞速的发展。

敦煌壁画
二、东西对峙下的敦煌艺术
安史之乱后处于东西要冲的敦煌又成了唐与吐蕃所争夺的前沿阵地。

至安史之乱后,敦煌被吐蕃攻占。

但政权的交替并没有使敦煌的佛教遭到破坏,反而敦煌的石窟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因为吐蕃等政权也笃信佛教,致使敦煌莫高窟为主的石窟体系并未受到战乱的破坏。

在吐蕃统治敦煌的九十多年时间里,敦煌充分吸收了藏传佛教艺术精华。

吐蕃贵族
矗立于今天敦煌城区的“反弹琵琶伎乐天”雕塑,成为了今天敦煌城区的标志。

而“反弹琵琶”的最初就来源于吐蕃时期开凿的敦煌第112窟。

在今天西藏大昭寺内保存着一件兽首胡人金银瓶,这个金银瓶就制作于7世纪的吐蕃时期,而上面也出现了反弹琵琶的胡人造像。

敦煌城区的反弹琵琶
但反弹琵琶并非是吐蕃时期留给敦煌的唯一财富。

在今天在敦煌以西的瓜州境内的榆林窟,藏有一座被中国画家张大千誉为“中国最美石窟”的第25窟,其内容反映了藏传佛教辩经的场景。

唐朝前期,盛行占满整面墙体的巨幅辩经画,但到了吐蕃时期,这种壁画样式开始逐渐变小,画风也更加趋于严谨,而笔法也更加趋于公整,细腻。

敦煌石窟第25窟壁画(局部)
至9世纪末,随着吐蕃末代赞普郎达玛灭佛,导致吐蕃王朝整体分崩离析。

而在郎达玛灭佛之前,敦煌一带就出现了长期的抗蕃运动。

终于吐蕃被张议潮所率领的军队打败,沦落多年的敦煌重新回归大唐。

在今天敦煌莫高窟有近61座洞窟都是张议潮归义军时期所营建的。

而第156窟就是张议潮时期的经典之作。

此窟就绘有一幅张议潮统军时的行军图。

在长达近8米的画卷中,充分展示了张议潮归义军的行军时的盛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队伍中有8名舞者身着长袖,踏足舞动,而这里有4人则穿着吐蕃的服饰。

而在壁画时还有一排文字:河西节度使、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张议潮统军,除吐蕃、收复河西一道行图。

这一切都招式着在张议潮归义军的统治下,吐蕃已经臣服于归义军,各族人民和谐共处的场景。

敦煌156窟张议潮出行图
公元1036年西夏的李元昊自东而来,将归义军政权击溃,并占领敦煌。

敦煌莫高窟以及周边石窟的营建开始出现了新的风格。

这一时期作为敦煌莫高窟体系的榆林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之后蒙古人灭西夏,至此敦煌又归于蒙古人的统治,但此时统治者对敦煌经营已经大不如前,石窟开凿也开始日渐衰落。

至明代随着嘉峪关成为了明朝最西的边境之地,作为关外的敦煌城被彻底荒废,直至清代才慢慢引起人们的注意。

清代敦煌城城址复原(笔者实拍)
作为丝绸之路要冲的敦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促使敦煌石窟艺术汇集东西方佛教艺术的精髓。

从前秦乐尊和尚开凿了敦煌第一个佛教洞窟开始,敦煌先后经历了隋、唐、吐蕃、张氏与曹氏归义军、西夏与蒙元等政权的交替,形成了以莫高窟为核心,东千佛洞、西千佛洞与榆林窟为辅之的带有敦煌特色的石窟艺术群。

随着清末敦煌藏经洞的发现,经历千百年风雨的敦煌艺术重见天日。

参考文献
1.荣新江:《敦煌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中华遗产》编辑部:《中华遗产》(敦煌专刊),2019年12月。

3.林梅村,《丝绸之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