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曲原理

合集下载

作曲基本原理

作曲基本原理

作曲基本原理作曲是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音乐的和声、旋律、节奏等方面,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作曲基本原理是指在作曲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原则,它们对于作曲的质量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和声、旋律、节奏三个方面来谈谈作曲的基本原理。

首先是和声。

和声是指不同音高的声音同时响起时所形成的音响效果。

在作曲中,和声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在进行和声创作时,需要注意和声的稳定性和和谐性,避免出现不和谐的和声组合,否则会影响整个音乐作品的效果。

此外,和声的变化也是作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合理的和声变化可以使音乐更加生动和有层次感。

其次是旋律。

旋律是音乐中最容易被人们记住的部分,它是音乐作品的灵魂所在。

在作曲时,需要注意旋律的流畅性和易记性,一个好的旋律可以使整个音乐作品更加动人。

此外,旋律的变化也是需要注意的,合理的旋律变化可以使音乐更加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最后是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感,它决定了音乐的速度和节奏感。

在作曲时,需要注意节奏的稳定性和韵律感,合理的节奏可以使音乐更加有力量和动感。

此外,节奏的变化也是需要注意的,合理的节奏变化可以使音乐更加生动和富有变化。

总之,作曲基本原理是作曲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原则,它们对于作曲的质量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作曲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声、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处理,力求做到合理稳定、丰富多彩,使音乐作品更加动人和有魅力。

希望本文对于作曲基本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音乐学习作曲的基本原理

音乐学习作曲的基本原理

音乐学习作曲的基本原理音乐是一门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的组合与表达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维。

作曲则是音乐创作的核心,负责创作和编排音乐作品。

对于想要学习作曲的人来说,理解和掌握作曲的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音乐学习作曲的基本原理,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作曲的过程和技巧。

一、了解音乐理论在学习作曲之前,建议先对音乐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音乐理论是对音乐的基本原则、结构和元素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学习音乐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等。

此外,了解音乐的调性和调式也是学习作曲的基础。

通过学习音乐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音乐元素,为作曲设计提供基础。

二、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作为作曲家,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培养创造力需要我们不断开拓思维,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和处理音乐。

可以通过练习创作短小的旋律或乐句来提升创造力,也可以观察和分析他人的作品,从中获取灵感和启示。

表达能力则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运用各种音乐手法来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学习作曲技巧学习作曲还需要掌握一些作曲技巧。

首先,要善于运用各种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等。

可以通过分析和模仿他人的作品来学习这些技巧。

其次,要学会运用音乐的结构,如曲式和形式等。

了解不同的曲式和形式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和编排音乐材料,使作品具备良好的结构性。

另外,学习和运用作曲的技巧还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和反思,通过创作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来提升自己的技巧水平。

四、发展个人风格与风格多样性在学习作曲的过程中,发展个人的音乐风格非常重要。

个人音乐风格是作曲家独特的音乐创作特点,体现了作曲家的个性和创新。

发展个人音乐风格需要我们通过创作实践不断探索和尝试,注重个人创作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同时,作为作曲家,也要学会在不同的风格中自由切换和融合,拓宽自己的音乐风格范围,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创意。

五、学习借鉴他人的作品学习作曲不仅可以从理论上学习,还需要通过借鉴他人的作品来提升自己的水平。

音乐制作工作原理

音乐制作工作原理

音乐制作工作原理音乐制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音乐的创作、录制、混音和后期处理等多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音乐设备和软件被用来实现音乐的创作和制作。

本文将介绍音乐制作的工作原理,包括音乐创作、录音和混音等环节。

一、音乐创作音乐制作的第一步是音乐的创作。

音乐创作可以是基于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的创新和组合。

创作音乐的过程可以是个人创作,也可以是团队合作。

在个人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通常会使用钢琴或吉他等乐器来找到灵感和创作基调。

创作团队中的成员可以根据各自的专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音乐的创作。

二、音乐录制音乐录制是将音乐创作转化为原始音频文件的过程。

在音乐录制过程中,音频设备和录音室的使用非常重要。

录音师会将乐器的声音或歌手的演唱通过麦克风录制下来,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这些数字信号可以通过音频接口和计算机软件进行编辑和处理。

录音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的录音设备,如麦克风和调音台等。

麦克风的选择要根据录制的内容和音色需求进行判断。

调音台则用于控制声音的各个参数,如音量、均衡器和混响等。

通过调音台的调整,录音师可以得到一个清晰、平衡和逼真的录音效果。

三、音乐混音音乐混音是指将录制好的音轨进行处理和整合的过程。

在音乐混音过程中,不同音轨的声音会被合并,并进行调整、平衡和增强,以达到最佳的音频效果。

混音工程师会根据音乐的风格和要求,调整每个音轨的音量、声道平衡和特效等。

除了音量和平衡的调整,混音还可以添加一些音频效果,如均衡器、压缩器和混响等。

均衡器可以调节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使各个声音在频谱中有适当的分布。

压缩器可以控制声音的动态范围,使音频的音量更为稳定。

混响则模拟了不同空间中的声音反射,使音频听起来更加自然。

四、音乐后期处理音乐后期处理是音乐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音频文件进一步进行编辑和加工,以优化音乐的质量和效果。

常见的后期处理工作包括去噪、去混响、剪辑和添加音频效果等。

去噪是通过消除不需要的噪音,使音频更干净和清晰。

大曲制作的实验原理

大曲制作的实验原理

大曲制作的实验原理大曲制作的实验原理大曲是一种传统发酵食品,也是酿造高度白酒的主要原料。

在大曲制作的过程中,微生物发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曲具体是如何制作的呢?以下是一些实验原理的介绍。

原料的选择在制作大曲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原料。

常用的原料包括玉米、小麦、豌豆等。

原料的质量和数量会直接影响到制作的效果。

原料的处理在选好原料后,需要进行加工处理。

这一步的目的是使原料更易发酵。

加工方式包括清洗、磨粉、蒸煮等。

其中蒸煮可以杀菌、破坏酶等,有利于后期的发酵。

发酵微生物的选择大曲的制作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发酵微生物可以分为酵母菌、酸性杆菌、曲霉等。

曲霉是大曲中最重要的微生物,它能够快速地分解淀粉质和蛋白质,产生大量的酶和小分子物质。

因此,选择适当的曲霉是制作大曲的关键。

发酵条件控制在大曲制作的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直接关系到大曲的质量和产量。

发酵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等。

一般情况下,制作大曲的温度在25-30℃之间,湿度控制在70-80%左右。

发酵的时间和后期处理大曲的发酵时间一般在20-30天左右。

发酵完成后,需要进行后期处理。

这一步包括清洗、筛选、干燥等。

通过后期处理,可以去除杂质,提高大曲的干燥程度,保证大曲的品质。

综上所述,大曲的制作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选好原料、进行加工处理、选择合适的发酵微生物、控制发酵条件和进行后期处理等。

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大曲。

大曲的质量评估大曲制作完毕后,如果要使用它来酿造高度白酒,需要对它进行质量评估。

大曲的质量评估主要包括外观、气味、含水量、生长情况等指标。

只有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才能够确保酿造出高质量的白酒。

不同曲种的适用范围在大曲制作的过程中,不同的曲种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例如,江米曲适用于南方地区的白酒酿造,北方的白酒酿造则适用于小麦、玉米等原料发酵的曲种。

因此,在选择曲种的时候,要结合原料和酒的种类来进行选择。

大曲相关的文化大曲作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发酵食品,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作曲的基本原理

作曲的基本原理

作曲的基本原理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作曲则是音乐创作的核心。

作曲家通过创作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追求。

作曲的基本原理涉及到音乐的元素、结构和风格等方面,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一、音乐的元素音乐由多个元素组成,包括旋律、和声、节奏、动态和音色等。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一段具有旋律性的音符序列。

旋律的构成有其规律可循,如音程的运用、音符的连续性和跳跃性等。

和声是指同时出现的多个声部之间的关系,包括和弦的运用和声部之间的音程关系等。

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组织方式,包括拍子的划分和节拍的强弱等。

动态是音乐的音量和音色的变化,通过音符的长短、力度和演奏方式等来表现。

音色是乐器或人声所具有的独特音质,不同乐器和声部之间的音色组合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二、音乐的结构作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音乐的结构。

音乐结构是指音乐作品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组织关系。

常见的音乐结构包括复句、三段式、变奏曲和奏鸣曲等。

复句结构是由两个相似的乐句构成,第一个乐句为A段,第二个乐句为B段。

三段式结构由三个不同的乐段组成,通常是A-B-A的形式。

变奏曲是在一个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奏和发展,通过改变旋律、和声和节奏等来展示作曲家的创造力。

奏鸣曲是一种具有严谨结构的音乐形式,通常由三个或四个乐章组成,包括快速的第一乐章、慢速的第二乐章、舞曲风格的第三乐章和终曲等。

三、音乐的风格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会受到不同的音乐风格的影响。

音乐风格是指音乐作品所表现出的特定风格和风格特点。

古典音乐、浪漫音乐、现代音乐等都是不同的音乐风格。

古典音乐强调对称和平衡,追求严谨和完美,常见的作曲家有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等。

浪漫音乐注重个人情感和表达,追求富有感染力的旋律和丰富的和声,常见的作曲家有肖邦、舒伯特和柴可夫斯基等。

现代音乐则更加注重创新和实验,常见的作曲家有斯特拉文斯基、德彪西和亨利·考尔等。

四、作曲的创作过程作曲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过程。

酱油生产工艺之制曲.

酱油生产工艺之制曲.

3、通风制曲的操作要点
①一熟:要求原料蒸熟,不夹生,蛋白质适度 变性且淀粉全部糊化,这样易被米曲霉吸收, 促进繁殖,适于酶类分解。 ②二大:即水大和风大。 ③三低:即装池料温低、制曲品温低及进风温 度低。 ④四均匀:即原料混合及润水均匀、接种均匀、 装池疏松均匀、料层厚薄均匀。
4、成曲的质量鉴定
①感官 a.手感曲料疏松柔软,具有弹性。 b.外观菌丝丰满,密密着生嫩黄绿色孢子,无夹心。 c.具有种曲特有的香气,无霉臭及其他异味。 ②理化 • a.水分含量要求视具体情况,一天曲在32%~34%, 二天曲在26%~28%。 • b.费林氏法测中性蛋白酶活力在1000μ/g(干基)以 上。 • c.碘比色法淀粉酶活力在2000μ/g(干基)以上 • d.细菌总数50亿个/g以下。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2 酱油生产技术
2.3 制曲
制曲
制曲是酱油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直接关系 到酱油品质的优劣和出品率的高低。 制曲的目的是给米曲霉创造最佳条件,使其 大量生长繁殖并分泌和积累大量的酶类,而 酱油制曲所需的大量的米曲霉通常是由种曲 提供的,因此种曲制造是酱油制曲的前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种曲

二、制曲

厚层通风制曲是把曲料置于曲池内,利用风 机供给空气,调节温、湿度,使米曲霉在较 厚的曲料中生长繁殖,完成制曲过程。固体 深层通风制曲与传统固体制曲工艺相比,具 有节约制曲面积,管理方便,减轻劳动强度, 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控制,利于提高成曲 质量等优点。
制曲的工艺流程:
麸皮 水 种曲 通风机 ↓ ↓ ↓ ↓ 豆饼→粉碎→混合→润水→蒸料→冷却→接种→通风制曲→成曲
种曲是制酱油曲的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由 试管斜面菌种经逐级扩大培养而成,每克种 曲孢子数达25亿个以上,用于制曲时具有很 强的繁殖能力。生产上不仅要求孢子多、发 芽快、发芽率高,而且必须纯度高。种曲的 优劣,直接影响酱油的质量、酱油杂菌含量、 发酵速度、蛋白质和淀粉的水解程度,因此 种曲制造必须十分严格。

酱油生产工艺之制曲.

酱油生产工艺之制曲.

成曲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2 酱油生产技术
2.3 制曲
制曲
制曲是酱油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直接关系 到酱油品质的优劣和出品率的高低。 制曲的目的是给米曲霉创造最佳条件,使其 大量生长繁殖并分泌和积累大量的酶类,而 酱油制曲所需的大量的米曲霉通常是由种曲 提供的,因此种曲制造是酱油制曲的前提。

一、种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曲

厚层通风制曲是把曲料置于曲池内,利用风 机供给空气,调节温、湿度,使米曲霉在较 厚的曲料中生长繁殖,完成制曲过程。固体 深层通风制曲与传统固体制曲工艺相比,具 有节约制曲面积,管理方便,减轻劳动强度, 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控制,利于提高成曲 质量等优点。
制曲的工艺流程:
麸皮 水 种曲 通风机 ↓ ↓ ↓ ↓ 豆饼→粉碎→混合→润水→蒸料→冷却→接种→通风制曲→成曲
1、制曲设备

曲室的结构和设备,与传统固体制曲曲室基本相 同,曲室内设置曲池。曲室的面积,应根据曲池 的大小而定。曲室靠风机供给空气和调节温湿度, 为了使曲室温度恒定,最好风机与一个空调箱连 接。
2、制曲操作
(1)冷却、接种和入池 原料经过蒸热出锅后,迅速冷却到35~40℃,并把结块打 碎,接入0.3%左右的种曲,一般不超过0.5%。立即送入曲 池内培养。 (2)培养 曲料装池的厚度一般为30cm左右,曲料入池时,为了保持 良好的通风条件,必须做到料层均匀,疏松乎整。 (3)制曲时霉菌的生长变化 孢子发芽期 、菌丝生长期、菌丝繁殖期、孢子着生期
3、通风制曲的操作要点
①一熟:要求原料蒸熟,不夹生,蛋白质适度 变性且淀粉全部糊化,这样易被米曲霉吸收, 促进繁殖,适于酶类分解。 ②二大:即水大和风大。 ③三低:即装池料温低、制曲品温低及进风温 度低。 ④四均匀:即原料混合及润水均匀、接种均匀、 装池疏松均匀、料层厚薄均匀。

从大曲微生物生长角度看制曲

从大曲微生物生长角度看制曲

从大曲微生物生长角度看制曲一、大曲发酵机理1.微生物演化过程微生物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微生物特性及制曲工艺特点。

由于制曲前期采用低温培菌,这使得需氧量大、生长温度低的霉菌和酵母菌在曲侧表层和曲包表层大量繁殖,特别是生长快的根霉。

后来,随着微生物有氧呼吸启动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和翻曲垒坯,使品温迅速升高,不再适应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这时,霉菌以休眠体(孢子)状态存在,大部分酵母菌衰老死亡。

而高温细菌则利用曲坯生成丰富的营养和水分,在曲坯内大量繁殖。

经过高温阶段的培养,最后形成以细菌、霉菌和部分酵母为主的微生物菌系。

2.酸性蛋白酶的生成条件能生成酸性蛋白酶菌系有霉菌、放线菌和嗜热芽孢杆菌。

2.1 曲霉由于曲霉的酸性蛋白酶生成量在品温超过35℃—40℃时逐步下降。

因此,在制曲的环境中,并不是酸性蛋白酶生成的主要菌种。

2.2 根霉随着制曲品温的提高,根霉的酸性蛋白酶活力增强。

2.3 放线菌放线菌不产淀粉酶,但其酸性蛋白酶生成量却随着制曲品温的上升而不断增长。

2.4 嗜热芽孢杆菌尽管嗜热芽孢杆菌不生成淀粉酶,却有着极强的酸性蛋白酶活力,并随着品温的上升而增长。

因此,经较高温度的大曲培养,嗜热芽孢杆菌是产生酸性蛋白酶的主要菌系。

3.“高湿微氧”是制曲要点高湿微氧环境是大曲内在品质保障的核心。

要营造微生物生长的良好环境,就要保持温暖潮湿的曲坯环境,这就要求在低温培菌期的空气流动必须减弱,如此,水分才不至于被迅速带走。

环境空气流动弱,微生物生长繁殖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势必会降低曲坯环境中的氧气浓度,形成微氧环境,也就是说,“高湿”造就“微氧环境”。

在微氧环境中,诱导生长繁殖起来的微生物进入酿酒糟醅体系这一微氧环境中,可再度生长繁殖并进行物质变化。

因此说,高湿微氧的制曲环境,有利于调节、平衡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遵循大曲“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发酵规律,保证大曲质量。

二、大曲培养过程控制1.低温培菌期由于低温培菌期是根霉等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大量繁殖的时期,而霉菌是由外往里生长的,酵母菌和细菌是整体生长的,在生长过程中,分解淀粉等有机物,生成高温细菌等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因此在低温培菌期尽可能使其充分生长,使菌丝能布满整个曲坯内外,就需要低温时期的时间控制在3-5d,基于我厂有低温时期温度升高过快的现象,这里把曲房安曲时的曲块间距略增大为 1.5-2.0cm,曲坯之间塞上稻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tse13090140450140黄豆酱发酵工艺研究MKFVQMLCYY7GBW
米曲霉在试管、三角瓶、曲盒的不同环境中,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封闭、半封闭、开放培养,逐级扩大繁殖。

利用逐渐形成的生长优势和有利条件,克服杂菌的生长,繁殖出大量的、较为纯净的、生活力强的分生孢子。

并保持原有的优良的生产性能,为制造高质量的酱油打下良好的基础。

制曲
采用厚层机械通风制曲。

1 熟料的冷却、接种、入池
将曲料蒸熟,迅速冷却,并将结块的部分打碎,使料温降至40℃左右时接种,(一般冬季38~40℃、夏季34~36℃),接种量为原料总量的0.2%~0.5%,种曲应与少量干蒸灭菌的麸皮拌匀后掺入到熟料种,以求混合均匀。

接好种曲的曲料置于曲池(曲箱)内,曲料入池要松、匀、平,厚度在30cm左右。

入池曲料品温要求控制在30~32℃,在曲料的上、中、下层各插一支温度计,以观察品温变化情况,如入池后品温高低不一致,应及时开动风机使品温均匀地保持在30~32℃。

2. 静置培养(孢子发芽期)
曲料入池后,曲室室温应保持在28~30℃,干湿球温度差保持在1~2℃,静置培养6~8h,当料层温度上升到35~37℃时应及时开动风机通风,调节温度在32℃左右,以后通过开机、停机间断通风的办法来维持品温在32~34℃,不能低于30℃。

3 第一次翻曲(菌丝生长期)
曲料入池12h后进入菌丝生长期,曲料开始发白,并结块,虽然连续通风料温仍有上升趋势,此时应打开曲室门窗,进行第一次翻曲,把料温降至30℃以下,使曲料疏松,翻曲时间不要超过0.5h,翻曲完毕立即开动通风机通风,防止料温错过35℃。

4 第二次翻曲(菌丝繁殖期)
第一次翻曲后,菌丝生长更加旺盛,料温上升也极为迅速,又形成结块,这时要继续连续通风,严格控制料温不能超过35℃,当曲料全部发白,曲料结块层面有产生裂缝迹象,料温相应上升时,应进行第二次翻曲。

5孢子生长期
第二次翻曲后,应连续通风,料温应维持在30~32℃,经2~3h,菌丝开始着生孢子,此时米曲霉的蛋白酶分泌最为旺盛,应调节进风的温湿度,严格控制料温在30~32℃,使曲料不发干。

当曲料从白色逐渐转为黄绿色,料温要逐渐下降,到出曲前2h,应降料温降至30℃以下,直至出曲。

6成曲质量标准
外观块状,疏松,内部白色菌丝茂盛,并着生少量嫩黄绿色孢子,具正常浓厚曲香,无异味。

成曲含水量26%~30%,蛋白酶活力1000~1500单位(福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