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第3节水的分布与组成、密度资料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第3节水的分布与组成、密度资料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第3节水的分布与组成、密度资料

课题水的分布、组成、密度

教学目的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了解并熟悉掌握水的分子组成,与元素组成。

4、熟练掌握氧气,氢气的相关特性。

5、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6、了解水的密度的相关知识。

7、养成学生由浅及深,从本质分析的方法与思维。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新学期课,无课前梳理)

二、知识梳理

水的分布:一、水: 1.海洋水,96.53%

2.湖泊咸水与地下咸水,0.94%

3.陆地淡水2.53%:

i,冰川水68.69%

ii,地下淡水30.06%

iii,其它水体:①永冻土底冰 0.86% ②土壤水0.05%

③湖泊淡水0.26% ④沼泽水0.03% ⑤河流水0.006% ⑥生物水0.003% ⑦大气水0.04%

4.水主要以液态与固态的形式存在,同时在空气中以气态存在。

5.人的体重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水分,儿童达到了4/5,水母达到了98%。

二、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见P4表实验:黄瓜放盐)

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举例:绿色植物 A.光合作用

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蒸腾调温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

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举例:气根、叶刺、骆驼、沙拐枣)

三、水的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

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2、水循环的重要性: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课堂练习:

1.地球上存在着水且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水覆盖,可以说地球是一个巨大的___水___球。

2.地球上的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海洋水是地球水的最主要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尽管只占

3.47%,但水体的种类却

非常多。在陆地淡水中冰川水占68.69%。可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全部淡水的 0.3%为人类提供了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3.地球上的水的存在形式:固体、液体、气体

4.当今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地球上淡水资源总量的0.3%,主要(A)A.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B.江河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C.江河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

D.海洋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

5.下列水体更新周期最短的是(A)

A.大气水

B.地下水

C.海洋水

D.冰川

6.人们不能直接饮用海水,其主要原因是(C)

A.海水比较浑浊

B.海水常受各种污染

C.海水的盐度高

D.海水温度低

7.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B)

A.无机盐

B.水

C.蛋白质

D.纤维素

8.地球上水含量最多的是(D)

A.地下水

B.冰川水

C.河流水

D.海洋水

9.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B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 大洋循环

10.仙人掌的下列结构中与缺少水分无关的是(D)

A.发达的根系

B.叶转变成叶刺

C.植株高大

D.肉质茎

11.根据课本“水的循环”图,我们可以知道: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合海洋水会以___蒸发_的形式,转化为气体。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出来。固态的冰川会直接升华为气体或融化成液体补给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空气中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回重新液化成为液态的水或凝固成固态的水,并以各种形式降落到地表或海洋。

12.在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水,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冰川、地下淡水和河流湖泊。其中海洋水是地球水的最主要部分,它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很小一部分,但水体的种类非常多,与人类

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饮用用水。

水的组成:

电解水:水→氢气+氧气(通直流电)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

两种气体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木条复燃→氧气

可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

水的基本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在标压下)0℃

状态液态水的异常现象

氧气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支持燃烧、呼吸

氢气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可以燃烧

水由水分子组成

例1:已知水电解后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氢气的密度为0.08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氢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计算: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2:1

二、课堂练习。

1、电解水实验: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 ,质量比为1:8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

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中由 2 个氢原子

和1氧原子构成,水是(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纯净物。

2、根据水的分解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两电极上都有气体冒出,连接电

源负极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连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连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

的2:1倍。实验结论:水电解生成

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1)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D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说明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B.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海水、湖水是混合物,氢气燃烧生成的水是纯净物

D.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5、下列关于水在通电情况下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B )

A.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可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

B.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

D.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8

6、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 A )

A.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而且体积比约为2∶1

C.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

D.水发生分解反应,在插入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7、有人说由氢气+氧气水可以知道,水应该具有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这句话对吗?为什么?错。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8、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

图Ⅰ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

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

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点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实验中发现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任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

说明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呈碱性,管②附近的溶液呈酸(选填“酸”、“碱”或“中”)性。

(2)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Ⅱ所示倒入烧杯中,

发现红色立刻消失。

乙同学、丙同学将试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Ⅲ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

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

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试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

酸量过多。

(3)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碳棒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

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

(4)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

甲同学用酚酞试液来测定溶液,原因是酚酞遇碱变红。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盐酸,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生成的是碱性较强的氢氧化钠。

水的密度

一、

1. 分别用量筒量出40、80、100毫升的水,用天平在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将有关数据填入表格中,并计算出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体积/毫升 质量/克 质量/体积 克/毫升

1 40 40 1

2 80 80 1 3

100

100

1

思考和讨论 你能对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后归纳出结论吗?

结论;水的质量跟体积正比,而且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1克/毫升,即1毫升的水的质量为1克。

2. 把上述活动中的水改为酒精进行实验得到出相关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 体积/毫升 质量/克 质量/体积 克/毫升

1 40 36 0.8

2 80 64 0.8 3

100

80

0.8

结论 酒精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且1毫升的酒精的质量为0.8克。

推广 进一步实验可测得:1立方厘米的铁的质量为7.9克,1立方厘米的铜的质量为8.9克。

结论 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相同。 即: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物质的特性叫密度。

1. 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 密度的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3. 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克/立方厘米 二、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能相互区分辨认的一种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力学性质。它表示相同的体积情况下,不同的物质质量不同;或者说要相同质量情况下,不同的物质的体积不同的性质。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大小、质量的多少无关。密度公式v

m

=

ρ是定义密度大小的公式。但不能决定某种物质密度的大小,所以说,密度不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也不跟它的体积成反比。在学习密度公式时,要明确它的物理意义,这一点十分重要。

例如纯水的密度是1.0×103kg/m 3,它的物理意义是:1m 3的纯水质量是1.0×103kg 。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 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的单位还有g/cm 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g/cm 3=103kg/m 3,由此可知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和体积单位复合而成的单位。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同的,但也有密度相同物质,如煤油和酒精的密度都为0.8×103kg/m 3。若不同物质的体积相等,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若不同物质的质量相等,则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三、测定物体的密度

实验根据密度公式V

m

=

ρ来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因此,只要测出固体或液体的质量m 和体积V ,代入公式便可求得它们的密度。

对于规则的几何体可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长、宽、高等有关数据,根据体积公式算出体积。 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固体,可利用量筒(量杯)采用排液法测出体积。但对于不规则且不沉于水的固体可用沉锤法,如测石蜡的体积,方法有二:

(1)在量筒(杯)中放适量水V 1,用大头针压着石蜡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读出体积V 2,则V 2-V 1就是蜡体积;

(2)在盛水的量筒(杯)中放入一铁块,读出体积V 1,然后取出铁块并用细线与石蜡拴在一起,沉入量筒(杯)中,读出体积V 2,则V 2-V 1就是石蜡的体积,值得注意的是用此法测固体的体积,该固体必须是不溶于水的。

使用量筒(杯)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前应观察所用量筒(杯)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以便选择适合被测物体的量筒(杯)。了解最小分度值,才能正确记录。

2.读数时,量筒(杯)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液面相平,若仰视,读数偏低,若俯视,读数会偏高。若液面为凸形,视线应与凸形液面的最高处相平,若液面为凹形,视线应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实验步骤:

1. 固体密度的测定:(1)用天平秤出固体的质量m ; (2)用量筒(杯)盛适量的水,并读出体积V 1;

(3)在盛有水的量筒(杯)中放入被测固体,读出体积V 2; (4)计算被测物体的密度1

2V V m

-=

ρ。

2. 液体密度的测定(如盐水):(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 1; (2)用空烧杯盛一定量的被测液体,并用天平称出质量m 2;

(3)把烧杯中的液体(盐水)倒入量筒(杯)中,测出体积V ;

(4)计算被测液体的密度V

m m 2

1-=

ρ

四、正确掌握密度知识中的比例关系。 密度知识中有三个比例关系

1.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

2

1

21V V m m =

。 2.不同的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质量与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V 一定时,

2

1

21ρρ=

m m 。 3.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同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 一定时,

1

2

21ρρ=

V V 。 例如 一个瓶子的质量为20克,装满水时,用天平测得总质量为120克,若用这个瓶子装密度为1.8×103千克/米3的硫酸最多可装多少千克?

分析:要求瓶子最多可以装多少硫酸?硫酸的密度是已知的,只需知道硫酸的体积,而硫酸的体积等于瓶子容积,求出瓶子的容积是关键,根据装满水时水的质量和水的密度求出瓶的容积,就可求出最多能多少千克硫酸了。

解法一:(分步求解是最基本的解题方法)

根据水的质量m 水=120g -20g=100g=0.1kg 和水的密度水ρ=1.0×103 kg/m 3求出水的体积为

3

43

3m 101kg/m

100.10.1kg -?=?=

=

水ρm V 则硫酸的体积为V 硫酸=V 容=V 水 m 硫酸=ρ硫酸

·V 硫酸=1.8×103 kg/m 3×1×10-

4m 3

=0.18kg

解法二:掌握了密度知识比例关系,也可以用比例方法解题. ∵V 硫酸=V 水

kg 18.0kg 1.0kg/m 100.1kg/m

108.13

33

3

=???==

=

水水硫酸硫酸水

硫酸水

硫酸

m m m m ρρρρ

利用比例关系解题,要明确写出比例成立的条件,再计算求解,利用比例关系解题一般比较简便。

M-V 图像:如图所示,x 轴表示体积,y 轴表示质量,斜率表示密度。 (具体讲解与变式,可由教师课堂变换)

重难点突破:

1、将一块密度为8×103

kg/m 3

的无图放在水明桌面上,将其切去一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B 、体积减小密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 C 、密度不变 D 、密度情况无法知道

考点:密度是物体的本身属性,与体积、质量大小等都无关。

【例题选讲】

例1.下列哪几句话是正确性的( ) ①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②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③物质的密度等于用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④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①②③④都正确

D.只有④正确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仅由物质本身决定,对于给定的物质密度是一定值,即根据公式

V

m

V m 比值,=

ρ是一定的,它不会由于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改变而改变,显然说法①②是错误的,对同种物质,ρ一定,根据V

m

=ρ可知,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说法③④是正确的,故答案为B 。

说明:物理公式都有自己的物理意义,我们不能脱离其物理意义机械地用单纯的数学方法去判定。 例2.将一瓶煤油用掉一点以后,剩下的煤油( ) A .质量和密度都变小了 B .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C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分析:质量是物体的特性之一,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一瓶煤油用掉一点以后,作为物体已发生变化,含的物质减少了,但是作为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煤油,所以剩下的煤油质量变小了,但密度却不变。应选C

例3.人们常说的“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意思指的是( ) A .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 .铁的体积比木头小 C .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D .以上说法都可以 误解:A

分析:产生选A 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对密度的概念不熟悉,平常说“铁比木头重”,这种说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由于铁的密度比木头大,铁的质量就比木头大,铁比木头重。但是,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铁比木头重:一根木头的质量显然比一枚小铁钉大,这时则是木头比铁重了,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指的是铁的密度比木头大。正解:C

例4.如图所示:有四只相同体积的烧杯,依次各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汽油、植物油和硫酸(ρ硫酸

>ρ植物油>ρ煤油>ρ汽油),其中盛汽油的烧杯是( )

分析:对不同的物质比较体积的大小,由V=m /ρ可知,若质量m 相等,则体积V 与密度ρ成反比,由于ρ硫>ρ植>ρ煤>ρ汽因此V 汽>V 煤>V 植>V 硫 故选A

例5.不给量筒(杯),只给天平,小烧杯和一杯水,能否测出几颗沙石的密度,其步骤如何? 分析:根据密度公式V

m

=ρ可知要测密度,则须测出质量和体积,质量可用天平测出,体积可用溢水杯测出。

答:能。步骤:(1)用天平称出几颗沙石的质量m 1 (2)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 2

(3)将小烧杯装满水,并用天平称出其质量m 3

(4)将几颗沙石放入盛满水的小烧杯内,将溢出的水擦干净,然后称出它的质量m 4, (5)求出溢出水的体积V ,即为沙石体积。

()()

ρρ1

4312423m m m m m m m m V +-=

----=

(6)计算了沙石的密度1

4311

m m m m V m +-=

=

水ρρ

例6.有一只空瓶的质量是250g ,装满水后称得质量是750g ,倒干净后再装满油称得质量是650g ,

问这瓶里装的是什么油?

分析:要想知道瓶里装的是什么油,就是要我们求出该油的密度,然后对照密度表可判断出该油的类别.

已知:m 瓶=250g ,m 水总=750g ,m 油总=650g ,ρ水=1g/cm 3.求ρ油

解: (方法一)根据ρ=m /V 可知,要求油的密度,必须知道油的质量和体积,由题意可知 水的质量为m 水=m 水总-m 瓶=(750-250)g=500g 水的体积为3

3

500/1500cm cm

g g m V ==

=

水ρ ∴油的体积为V 油=V 瓶=V 水=500cm 3, ∴油的密度为3

3

cm /g 8.0cm

500g )250650(=-=-==

油瓶油总油油油V m m V m ρ (方法二):由m =ρV 可知,不同种物质,若它们的体积相同,那么它们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即ρ油/ρ水=m 油/m 水 解:由

油水油m m =

ρρ 得:水

油油m m =

ρ33cm /g 8.0cm /g 1g

250g 750g

250g 650=?--=

?水ρ

答:查表对照,瓶里装的是煤油。

说明:解题过程中应注意对各物理量的脚标加以区别并能正确使用;运用公式计算时三者的单位必须统一,ρ、m 、V 三者在同一公式中应该对应于同一物质。

例7.一铁球的质量是2.2kg ,体积是0.4×10-

3m 3,试鉴定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ρ铁=7.9g/cm 3

分析:方法一:比较密度

假设球是实心的,用求出的铁球密度与铁的已知密度相比,若相等则是实心的,若小于铁的密度则是空心的。

铁球密度ρ=m /V =2.2kg/0.4×10-

3m 3=5.5×103kg/m 3

因为5.5×103kg/m 3<7.9×103kg/m 3,所以是空心的。 方法二:比较质量

假设球是实心的,求出铁球的质量与题目所给的质量相比,若相等则是实心,若大于题目所给的质量则是空心的。

铁球的质量m =ρV =7.9×103kg/m 3×0.4×10-

3m 3=3.16kg

因为3.16kg >2.2kg , 所以球是空心的。 方法三:比较体积

求出铁球中铁的体积与题所给体积相比,若相同则是实心的,若小于题目所给的体积则是空心的。 因为铁的体积:V =m /ρ=2.2kg/7.9×103kg ·m -

3=0.28×10-

3m 3<0.4×10-

3m 3

所以铁球是空心的。

例8.甲金属的密度ρ甲,体积是V 甲;乙金属密度是ρ乙,体积是V 乙,将它们熔合在一起,则其合金的密度为多少?

分析:由ρ=m /V 可知,要求密度则需求出合金的质量和体积,而合金的质量和体积分别是甲、乙两种金属的质量之和与体积之和

解:设合金的密度为ρ合,质量为m 合,体积为V 合 则乙

甲乙

乙甲甲乙

甲乙甲合

合合V V V V V V m m V m ++=

++=

=

ρρρ

例9:小明为了知道自己家里正在装修的房子所用的电线是否为纯铜芯,于是剪下一段,进行测量,他先用刀将线的皮去掉,然后用天平测出线芯的质量为8.91g ,体积为1cm 3

,现假如小明的数据是正确且有效的,那么线的芯是铜芯吗?假如不是,那么该芯成分的密度是多少?(8.91×103

kg/m 3

例10:某工地需用密度为 1.4×103千克/米3的砂子 50米3,若用一辆载重量为5吨的汽车运载,至少运载几趟?(14趟)

例11:一个空瓶的质量为200克,装满水后总质量为700克。今先向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1千克,然后再向瓶内装满水,称得此时的总质量为1410克,问瓶内装的金属的密度是多少?(8.9g/cm3)

例12:小明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

(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一个物体的质量,当把物体放到天平左盘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处的位置如图

18甲所示,天平平衡,请你将数据记录在下表内。

(2)将该物体放到盛有70cm3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如图18乙所示,将物体体积记录在下表内。

(3)按照上两步骤,小明继续测量了2个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一中,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9的坐标纸上用“×”描点,作出图像,观察图像并得出结论:。

表一:表二:

(4)小明又测量了3个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9的坐标纸上用“×”描点。观察分析做出判断:。

(5)一个与D相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是10cm3,它的质量是g。

(答案:(1)27 (2)10 (3)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同种物质的质量量与体积成正比)(4)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5)18 g)

例13:量筒的应用

(1)用量筒测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步骤如下: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

示数V1;把固体浸没在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2,则待测固体的

体积V=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怎佯把握注入量筒内水的多少,才是“适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有一枚质量为3.1g的金币,经查阅资料知,制作金币所用材料的类别及密度如表所

黄金类别24K黄金22K黄金18K黄金

密度(103kg/m3) 19.26 17.65 15.45

小华准备用量筒测出该金币的体积,计算出其密度,从而鉴别它的黄金类别.实验时,小华选用了一个能放入该金币的量筒,其规格如图所示.

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小华能否鉴别该金币的黄金类别?为什么?

(答案:(1)V2-V1(2)不可以太少要可以浸没物体,不能太多,物体浸没后液面不超过量程。)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水的组成,分布,密度等相关知识,对于这部分知识,需要进行记忆与理解,同时对于密度需要一定强度的练习,需要达到熟练掌握体积,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课后练习

1、一块学生用的橡皮,用了一年以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 ) A 、密度 B 、质量 C 、体积 D 、以上三项都是

2、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是3:1,体积之比是1:3,则甲、乙两个物体密度之比是( C ) A 、l :1 B 、l :3 C 、9:1 D 、l :9

3、已知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那么一个正常中学生的体积大约是 ( A )

A 、0.5米3

B 、0.05米3

C 、5米3

D 、0.0005米3

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m 与V 的关系图。 由图可知,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与ρ乙的大小关系是( A ) A 、ρ甲>ρ乙 B 、ρ甲=ρ乙 C 、ρ甲<ρ

D 、无法确定

5、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煤油、水、海水,那么三个容器中 液面高度( C )(ρ

煤油

= 0.8×103千克/米3,ρ

海水

=1. 03×103千克/米3)

A 、水最高

B 、海水最高

C 、煤油最高

D 、一样高

6、通常所说的“铁比木头重”其实质是指 ( C ) A 、铁的质量比木头的质量大 B 、铁的体积比木头的体积大 C 、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7、质量和外表都相同的空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其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 ( C ) A 、铜球 B 、铁球 C 、铝球 D 、一样大 8、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同种物质,体积越小,密度越大 C.同种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D.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9、如果1立方米的水全部结成冰后,那么( D )

A.质量、体积、密度都不变

B.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不变

C.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都变小

D.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9、一块质量为 445克的金属体积为 50厘米3,这块金属的密度为 8.9 克/厘米3,这块金属可能是 铜 ;若把这块金属切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为 8.9×103 千克/

米3。

10、某纪念碑高8米,长1米,宽0.8米,用密度为 2. 7×103千克/米3的黄岗石做成,该纪念碑的质量为17.28吨。

11、甲、乙两金属块,密度之比3:2,体积之比1:2,则甲、乙的质量之比为3:4 。

12、一质量为80克的瓶装满水后总质量为500克,装满食盐水后总质量为580克,该食盐水的密度为 1.2×103千克/米3。

13、在测定某矿石密度的实验中,有以下操作步骤:

A、取一量筒,在量筒内倒人一定量的水,水的体积为V

1

B、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C、测出矿石质量m;

D、将石块用细绳系好,放人盛水烧杯中,水面升至V

2

E、整理仪器。

①该实验正确操作步骤为BCADE 。

②矿石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

矿石 =

1

2v

v

m

③某次实验的数据如右图,

该矿石密度为 2.95×103 千克/米3

④若上小题的测量过程中,错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则该矿石的

密度为 2.55×103千克/米3。

14、上体育课用的铅球,质量是4千克,体积是0. 57分米3,该铅球是用纯铅做的吗?通过计算说明。(已知ρ

=11. 3 ×103千克/米3)不是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40分,20小题)

1、生物体内含水量最高的是 ( )

A、人体

B、水母

C、黄瓜

D、水稻

2、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

A、大气水

B、河水

C、海洋水

D、冰川水

3、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 (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大洋循环

4、下列水体中占陆地淡水比例最大的是()

A.地下淡水 B.冰川水 C.河湖水 D.大气水

5、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A.地球 B.太阳 C.雨 D.海洋

6、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它的()

A.质量不断减少,密度不变 B.质量不断减少,密度也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也不变 D.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9、冬天,北方室外水管通常要用稻草包裹,这主要是因为水的哪个性质( )

A、水在40C时密度最大

B、水的凝固点是00C

C、水的沸点是1000C

D、水结冰时体积膨胀

16、在做“测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

(1)用托盘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2)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值

(3)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4)将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

上述步骤合理顺序是()

A.(1)(2)(3)(4) B.(4)(1)(2)(3)

C.(1)(4)(3)(2) D.(3)(1)(2)(4)

17、甲、乙两个物体均匀的实心的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1:2,质量之比是1:2,则它们密度之比是()

A.1:2 B.2:1 C.1:4 D.4:1

二、填空题(本小题30分,共14小题)

1、水的密度是____千克/米3,它表示______________。

2、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需2.5升水;主要供水途径为_________ 和______。

3、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其中一瓶标有“2kg/2714ml”字样,该油的密度是________×103千克/米3。(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0.3米3松木的质量是180千克,松木密度为____千克/米3,若松木质量为360千克,它的密度是____千克/米3。

11、小红利用塑料管和橡皮管和橡皮泥做密度计实验。她把自制的密度计放入纯水中,并在液面处的管上作一标记“A”。若把此密度计放入盐水中,标记A的位置会移到液面______(选“上”或“下”)。密度计在着两种情况下受到的浮力______(选“相等”或“不等”)

12、一空瓶装满水后质量为32克,装满洒精后质量为28克,则空瓶的质量是______克,容积分别是_______毫升。(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

13、在水中通直流电后,一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极为____极,而在___极产生的气体,可用点燃的火柴点燃,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这种气体叫_______。此实验说明了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同时水电解的反应可以这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列“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第3节水的分布与组成、密度资料

课题水的分布、组成、密度 教学目的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了解并熟悉掌握水的分子组成,与元素组成。 4、熟练掌握氧气,氢气的相关特性。 5、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6、了解水的密度的相关知识。 7、养成学生由浅及深,从本质分析的方法与思维。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新学期课,无课前梳理) 二、知识梳理 水的分布:一、水: 1.海洋水,96.53% 2.湖泊咸水与地下咸水,0.94% 3.陆地淡水2.53%: i,冰川水68.69% ii,地下淡水30.06% iii,其它水体:①永冻土底冰 0.86% ②土壤水0.05% ③湖泊淡水0.26% ④沼泽水0.03% ⑤河流水0.006% ⑥生物水0.003% ⑦大气水0.04% 4.水主要以液态与固态的形式存在,同时在空气中以气态存在。 5.人的体重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水分,儿童达到了4/5,水母达到了98%。 二、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见P4表实验:黄瓜放盐) 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举例:绿色植物 A.光合作用 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蒸腾调温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 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举例:气根、叶刺、骆驼、沙拐枣)

三、水的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 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2、水循环的重要性: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课堂练习: 1.地球上存在着水且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水覆盖,可以说地球是一个巨大的___水___球。 2.地球上的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海洋水是地球水的最主要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尽管只占 3.47%,但水体的种类却

8年级上册 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填空题 专项突破 (含答案)

8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水填空题 一、地球上的水 1.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讨论“水”的话题,大家积极参与,话题如下: (1)如图,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渗透、地表径流等环节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其中“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________(填序号) (2)能确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A. 水的蒸发 B. 水的电解 C. 水的净化 D. 水的蒸馏 (3)某同学发现最近家里的自来水有点浑浊,就想着自制一个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该净化过程中,用到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___ _____等(填一个即可)。通过这个简易装置净化后的水还是不能直接饮用,原因是__ ______。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是水循环示意图,其中环节③表示的是________;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检验D 试管中的气体的方法是__ 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 ___组成的。 3.请分析下列水资源的相关图示,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⑥表示的环节是

______ __。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长江水引至华北地区)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填序号.),来达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3)请阅读资料一和资料二: 资料一:水资源紧缺指标 资料二: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 上述资料显示,浙江省用水紧缺程度属于________。 (4)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节约用水,请你说出一种节约用水的具体方法_____ ___。 4.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 上述资料显示,北京属于________缺水城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节约用水,你家中的节水办法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 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获取淡水。回答问题: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______,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___,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________(填“淡水”或“海水”)。 6.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八年级(上)科学 生活中的水 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96.53%。 2. 河 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 3.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水母的含水量达98%。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 7、大气水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冰川的更新周期最长。 第二节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

第三节.水的密度 1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 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一般密度不同; 1、密度的公式: m ρ= —-- (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v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 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 (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 1毫升 = 1cm3= 1×10-6 m3 1吨=1000千克=1×106克 1毫升= 1×10-3升 1升=10 -3 m3 4、常温下气体的密度是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千分之一。 5、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6、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 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 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 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F 6、压强的计算公式:P= ――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S 7、压强的单位:帕 (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一块砖对地的压强是1000Pa,人站在地面 上,对地的压强是15KPa)

第1章 《生活中的水》详细复习提纲

第1章《生活中的水》重点知识 第1节水在哪里 1、地球上的水,96.53% 是海洋水,只有2.53% 是陆地淡水,目前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全部淡水的0.3% ,陆地淡水中,冰川水含量最多。 2、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其余的以固态和气态存在;随着温度的改变,水的状态也会发生改变。 3、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分,人体重量的2 / 3 是水,儿童可以达到4/5 ;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5 升水。水母的含水量高达98% ,黄瓜含水达95% ;千年古莲子在有水通气的环境下发芽,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4、水循环: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水汽输送、下渗、径流(沿地表或地下运动的水流)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联系,不断循环,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人类通过对地表的改造能影响水循环。 5、水循环的动力:太阳辐射、重力作用、水的三态变化(熔化、汽化、液化[凝结]、凝固、凝华、升华)。海陆间水循环能为陆地补充水分,其关键环节是水汽输送; 大气水的更新周期最短。植物有蒸腾作用,所以森林良好的水库区,水循环活跃。 第2节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口诀:正负氧氢12 。加少量硫酸或烧碱,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两极都产生无色气泡。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直流电氢气+ 氧气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氢气的检验: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氧气的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如电解水时,生成了新物质:氢气和氧气。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水结成冰,冰升华等,仅状态发生了改变。4、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水的电解,体现了水的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第3节水的密度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可根据密度判别实心球或空心球。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2、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ρ = m / V , 其变形公式为:; 密度(ρ)有2套单位: g/cm 3 或 kg/ m 3 ,且 1 g/cm 3 = 1000 kg/ m 3 。 3、了解课本P 10 的常见物质的密度。水的密度(40C)是:1 g/cm 3 = 1000 kg/ m 3 。 物质的质量跟自身的体积成正比;而密度跟质量、体积均不成比例关系。4、测量固体的密度:①先用天平(砝码)称量出质量m ; ②再用排水法测固体的体积V = V 2-V 1 (该固体应不能与水反应,也不溶解于水); ③最后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ρ = m / (V 2 - V 1 )。 5、测量液体的密度:①先用天平(砝码)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1 ; ②倒出一定量液体到量筒中,测出其体积V ; ③再用天平(砝码)称量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 2 ; ④最后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ρ = (m 1 - m 2 ) / V 。

外语学校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测试卷

外语学校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测试卷 一、我会选(每题2分 共40分) 1、下列水体中占陆地淡水比例最大的是 ( ) A 、地下淡水 B 、河湖水 C 、冰川水 D 、大气水 2、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关于其读数的正确读法..是 ( ) A .每立方米0.8×103千克 B .0.8×103千克除以每立方米 C .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为0.8×103千克 D . 0.8×103千克每立方米 3、关于水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纯净的水是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颜色的液体 B.天然水是一种溶液,因为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C.蒸馏水通常可看作是纯净水,可以直接饮用 D.矿泉水甘甜适口,洁净透明,是一种纯净水 4、如图所示两个密度计a 、b .a 密度计最上部刻线为1,而b 密度计最下部刻线为1.若要测定酒精的密度,则应 该使用密度计 ( ) A .a B .b C .任意一个 D .都不好用 5、在下列因素中,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是 ( ) A .溶质的质量 B .溶液的质量 C .溶液的温度和溶质的性质 D .溶液的浓稀程度 6、在水平放置的书架上,并列放10本完全相同的书(每本书与书架的接触面积相同),书架受到书的压力为F , 压强为P 。当取走右边的4本书后,其余6本书不动,则书架受到书的压力和压强是 ( ) A 压力为3F/5、压强为3P/5 B 、压力为F ,压强为3P/5 C 、压力为3F/5,压强为P D 、压力为F ,压强为P 7、纸盒包装的饮料,一般都配有一端尖另一端平的吸管。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用尖的一端插 入,这样做可以 ( ) A .增大受力面积 B .增大压强 C .增大压力 D .增大摩擦 8、甲、乙两个容器横截面积不同,都盛有水,图中a 、b 、c 、d 四个点的位 置如图所示,则水在a 、b 、c 、d 四处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 、P b 、Pc 、P d ,下 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 、Pa < Pc B 、P b = P d C 、Pa = P d D 、P b > Pc 9.在20℃时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5克A 物质,4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10 克B 物质,则A 和B 的溶解度相比是 ( ) A 、A > B B 、B >A C 、A =B D 、无法比较 10.某温度下100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26.5克氯化钠,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克氯化钠和6.5克水,则所得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 、30% B 、26.5% C 、 ×100% D 、 ×100% 11、体积相同的铁球、铝块和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 ) 11题图 A 、铁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B 、铝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C 、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D 、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12.某温度时,有硝酸钠溶液80克,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溶剂,有下列实验数据记录: 26.5g +3.5g 100g +6.5g 26.5g +3.5g 100g +6.5g +3.5g

生活中的水知识整理填空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材料 1.1水在哪里 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态和态形式存在。 2、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它覆盖了地球大约71%的表面。 3. 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用水。 4.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温度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二、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 2.水和生命的关系。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人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以上,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其中水母占,草本植物中约占。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活动过程,即生物的活动也离不开水。例如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就是。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例如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为了得到并保证充足的水分,茎、叶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能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而根却非常发达,可达几十米深。 (4)总之,水对生命活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人来说,水比食物更重要。 三、水的循环 1.水循环的涵义:在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和进入大气。 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凝结、和径流等变化。 2.水循环的领域。 (1)海陆间循环。可以表示如下: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它能使陆地上 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 (2)内陆循环。 (3)海上内循环。 1.2 水的组成 一、水的电解 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 (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两玻璃管内液面;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火焰呈,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这是气; (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极;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和

8年级上册 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选择题 专项突破 (含答案)

8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选择题 一、地球上的水 1.2018年11月5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获悉,已正式启动“天河工程”卫星和火箭工程研制,“天河工 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计划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进行干预() A. 水汽输送 B. 蒸发 C. 降水 D. 径流 2.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 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 生活中接触的纯水多,水溶液少 D. “南水北调”工程说明我国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3.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 B. 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C. 目前你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河浅层地下水 D. 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 4.2016年夏天,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 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B. 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 我们可以利用冰进行人工降雨来缓解局部干旱问题 D.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5.杭州地处中国沿海地区,水资源应该比较丰富。但我们却强调节约用水,否则也会陷入水资源匮乏的境地。 其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 杭州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不多 B. 杭州用水主要取自钱塘江,一旦钱塘江被污染,很难找到替代水源 C. 杭州用水主要取自地下水,而地下水资源不丰富 D. 杭州工业发达,用水需求不断增长 6.读“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③的影响 B. 人工增雨会改变④的时空分布 C. 图中①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 D. 植树造林种草会造成⑥的减少 7.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A.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B. 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应爱惜水 C. 我国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八十几位 D. 水资源不足,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 二、水的组成 8.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 )分析示意图,可作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溶液专题

溶液 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 1.如下表是物质 A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现向 100g 水中不断加入固体 A 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 的溶液①—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 A 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 A 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2.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 t1℃时,a 的溶解度等于 c 的溶解度 B.c 的人家的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 C.a 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至 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 a 中含有少量 b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 3.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在此温度下,向50g水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40.0% B.30.0% C.28.6% D.23.1% 4.下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0 20 40 100 甲溶解度/克0.173 0.165 0.121 0.076 乙溶解度/克13.3 31.6 63.9 246 A.20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100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C.20 ℃时,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20 ℃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 5.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6gNaNO3晶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 6.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 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甲乙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D.20℃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7.烧杯中盛满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溶液密度约为 1 g/cm3),全部倾倒后烧杯内仍残留0.5 mL溶液,

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安全知识

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安全知识 1.什么样的水是安全饮用水? 答: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七大营养素(矿物质、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水和膳食纤维)之一,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安全的饮用水,才能保障生命的健康生存。 从饮水与健康的角度来讲,良好的饮用水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干净,不含致病菌、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二是含有适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三是含有新鲜适量的溶解氧;四是偏碱性的,水的分子团要小,活性要强。 目前,我国居民的饮用水主要有:自来水、纯净水、人造矿化水、矿泉水和天然水。 自来水是直接取自天然水源(地表水,地下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净化消毒后再输入到各用户,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生活饮用水。 纯净水一般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把有害物质过滤的同时,也去除了钾、钙、镁、铁、锌等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不宜多喝。 饮用矿物质水是通过人工添加矿物质来改善水的矿物质含量。这样的水虽然补充了纯净水中部分矿物元素的不足,但是添加的矿物质能否被人体吸收、利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人工开采所得到的未受污染的天然地下水。矿泉水含有一定的矿物盐、微量元素和二氧化碳气体,容易被人体吸收。适量饮用矿泉水对身体健康有益。 2.我们应该喝什么水? 答: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饮用水。烧开水的最佳时间是水烧开后再用小火维持沸腾3至5分钟。研究显示,加氯消毒的水,随着温度的升高,所生成的卤代烃等致癌物质的含量也不断升高。烧到90摄氏度和刚烧开的水,潜在的危险最大。沸腾后再加热3到5分钟,这些有害物质可迅速挥发。但是,水烧的时间太长也不利,因为烧的时间越长,水分蒸发越多,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可能越高,会危及人体健康。 喝白开水的水温以25到30摄氏度为宜,不宜过高或过低。水温太低会引起肠胃不适,过高可致口腔、咽部、食管及胃的黏膜烫伤而引起充血和炎症等,长期发炎可能成为癌变的诱因。 生水和蒸锅水不宜饮用。生水是指未经洁制、消毒的水,如河水、溪水、井水、库水等,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直接饮用后会发生肠道疾病。如急性胃肠炎、伤寒、痢疾、寄生虫病等。蒸锅水是指蒸饭和蒸馒头的剩锅水。因加热时间长,其中重金属和亚硝酸盐会浓缩,含量增高,对人体会造成危害。 合理选择饮料。饮料的主要功能是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同时带给消费者愉悦的味觉感受。但是很多饮料产品都含有糖和蛋白质,又添加了香精和色素,饮用后不易使人产生饥饿

八年级科学生活中的水测试题1

八年级科学阶段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A.水母 B.草本植物 C.黄瓜 D.植物风干的种子 4.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循环十分活跃的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 B.赤道附近地区和距海比较近的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 C.干旱的沙漠地区,水资源比较贫乏

D.全球大约有30%的地区面临着缺水的煎熬 5.蒸馏水是通过哪种方法获得的?…………………………………( ) 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馏法 D.以上都不是 6.一块体积为100厘米3的冰融化成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体积变小 B.它的体积不变 C.它的质量变小 D.它的密度变小 7.在右图水槽中有四种质量相等的物体,你认为密度 最小的是………………………………………( ) A、松果 B、花岗岩 C、铁块 D、铅块 8、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B)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D)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9、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比较……() A、木块的大; B、铁块的大; C、二者一样大; D、无法比较 10、下列关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0克 (B)t℃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10克 (C)把20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20克

生活中的水(案例分析)

第一节水在哪里 一、体会水的重要性 影象: 讨论:P4——说明饮水与补充水的关系; 水循环:内因和外因难理解 二、掌握水循环 利用网络资源,播放课件; 思考:水循环包括哪几个环节; 降水与降雨是不同的; 水循环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PPT 领域(分类):海陆间水循环(大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小循环) 原因:内因(水的物理性质)、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意义:使淡水资源得到补充,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成为一整体 第二节水的组成 一、水通电电解实验 正大光明:正氧阴氢 二、水的组成 三、水的异常现象 第三节水的密度 一、引入:水表的读数和计费,但农村孩子没有这个概念,所以可以调查水厂收费以什么为 标准。 第四节水的压强 一、分析学生思维障碍 (1)学生在学习之间已形成了压力的“前概念),以为压力就是重力,或压力一定由重力产生; (2)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存在压力大产生的效果越明显,这对学生理解压强体现压力作用效果的本质有思维障碍; (3)受力面积——桌子的四只脚、人走路和站立的时候不同;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给出压强的概念等 (1)观察饮水机中的气泡的变化 (2)观察水沸腾时气泡大小的变化 第五节水的浮力 一、分析浮力的重要性和学生情况 (1)难于理解沉入水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2)实验到实验室中完成,观察弹簧秤的读数,并分析原因; (3) 二、液体、气体都能产生浮力,知道用称量法测浮力

(1)难于理解浮力与物体自身的重力有关、与自身的形状是否有关;(2)准备二支弹簧秤、 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一、 第七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

第一章__生活中的水解析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水在哪里 教材知能精练 【知识点1】水的分布: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它覆盖了地球大约71%的表面。(2)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 2.53%,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大气水: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的云就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4)生物体内的水: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针对性练习 1. 地球上水的状态呈 ( ) A. 液态和固态 B.液态和气态 C. 气态和固态 D. 固态、液态和气态 2.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淡水水体是 ( ) A. 海洋水 B. 陆地水 C. 冰川水 D. 湖泊水 3. 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 ( ) A. 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 陆地水、冰川、江河水 C. 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D. 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4. 下列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 ( ) A. 青蛙 B. 水母 C. 人体 D. 植物种子 5.查看课本中的统计图,下列有关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A. 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 B. 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 C. 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 D. 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 6. 水是_________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当生物体内__________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停止。人体重量的__________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达到体重的_______。 【知识点2】水的循环: (1)水循环的涵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蒸发和蒸腾进入大气。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 (2)水打循环的环节: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和径流等环节联系在一起,并不断循环。 (3)水循环的意义: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针对性练习 7. 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 ) A.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B. 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C. 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D. 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8.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 ) A. 地球 B. 太阳 C. 雨 D. 海洋 9.下列水体中平均更新周期最长的是( ) A.长江水B.太湖水 C.大气水D.珠峰上的冰川水 10.陆地上有源源不断的淡水,主要是由于 ( ) A. 海上内循环 B. 海陆间循环 C. 内陆循环 D. 地下水上涌 11.地球上的水呈态、态和_______态,分布于、和大气中,形成水、水和大气水,大气水主要是由水蒸发而来。 12.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________ 、、,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学科能力迁移 13.下列现象不能证明空气中存在水()A.放在空气中的饼干会变软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啤酒外瓶壁上会“出汗” C.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周围出现白雾

水与我们的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水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2012年第十五周-第二十周 活动目的: 1、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经验。使学生了解水的作用和重要性,对“生活中”的水有初步的认识。 2、运用多种渠道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探讨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和淡水资源问题的兴趣。 3、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阶段,给学生布置以下三个任务:1、观察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到水的地方?每次停水时你有什么感想?2、试着从书上、网上、报纸上、杂志上或者询问你的父母,找到有关水的知识,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水的重要性等。 3、对你了解的有关水的知识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我们的生活相联系,有何感想? 活动时长:5课时 第一课时有限的水资源 一、提出话题: 1、在生活中,你观察到有哪些用到水的地方呢?(学生众说纷纭) 生活中用到水的地方真的很多很多,如果没有了水我们将无法生活。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停水的时候。 2、为什么会停水呢?停水时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谈感受) 二、观察地球仪,开展辩论赛 1、用塑料地球仪做抛球游戏,接到球时,看你摸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 学生发现地球上的水很多,水的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那么我们地球上的水是不是很多呢? 2、让学生之间开展小型辩论赛,用自己找的资料说明“水资源”是多还是少? 三、联系生活,探讨生活中的水 1、通过上一环节的辩论赛,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水虽然多,但能被人类

使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 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水真正的被利用了么?人们是否珍惜我们有限的水资源呢? 2、学生在探讨中发现地球的淡水虽然有限,但是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经常出现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 四、活动延展 学生对生活中浪费水、污染水现象很感兴趣,以此为课题开展下一课题,引发学生调查生活中的水。 第二课时水的调查 活动目的: 1、在能力上,通过学生实践中的调查,培养学生简单的考察、研究能力。用做一做、算一算的活动,培养学生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的能力。 2、让学生懂得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是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责任,加强学生节水、保护水的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地球上的水很多,但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去非常少。在生活与生产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和污染水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使用水的地方呢?你们调查中发现了哪些浪费水和污染水的现象呢? 二、学生各种调查的展示 1、个人用水情况的调查 课前已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天的用水情况,如洗脸、刷牙、喝水、吃饭、洗澡等,计算自己一天的用水量。 2、家庭用水情况的调查 a、家庭中每月的用水量 家庭中每月的用水量在15-25吨左右,与个人用水情况比较,超出很多的用量,原因是什么? b、找出家庭用水浪费的方面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主要内容剖析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第一节水在哪里 重难点分析 1.了解地球上主要水体的组成和分布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为后面两个知识点作铺垫。 2.通过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物对环境适应三方面阐述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3.水的循环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先了解水循环定义,再按照其发生的领域可分为海陆、海海以及陆陆之间循环三种情况,学习它们的特征和相互转化关系。 例题分析 例1 下列有关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A .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 B. 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 C .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 D.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 例2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水量最大 B.内陆水循环的水里取大 C .内陆水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的水量一样大 D .水循环使水体之间不断转化 知识延伸 磁水和磁化水指南针发明后,人们长期寻找液态“磁铁”,本世60 年代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磁液,磁水就是磁液的一种。把颗粒直径为微米级的铁氧体磁粉在皂化剂(如肥皂液)的作用下,溶化在普通水中,形成1018颗粒/厘米3的悬浮的乳化液体,这种水就是磁水,它的比重比水大。 磁水有磁性,可以与磁铁作用,表面张力很大,可使磁液表面变成弧形。碳水的浮力很大,钨球都可在磁液内浮动。磁水还有双折射现象,可使自然光通过时由一束变成二束。 磁水的用处很大,如用作特种真空泵中抽吸空气的介质;用作超大功率扬声器的阻尼磁铁;作成磁性墨水用于宇宙空间失重情况下的自动记录;用磁水制的针剂可对人体任何部位病变进行治疗;用于新型磁染色工艺等。 让水通过强磁场(我国常用2,000?8,000奥斯特的磁场)具有一定流速(一般在0.7?1.5m/s), 这样形成的水就叫磁化水。 磁化水的用途也很大,它能使水壶和锅炉里的水垢疏松,达到清除水垢的目的。用在制碱工艺中,可提高产量。用磁化水冲洗照片、底片等可减少耗水量。 利用磁化水灌溉,可加快作物生长。如大豆、玉米、萝卜、黄瓜等,产量可提高10?45%;饮用磁化水,可以使体内结石(如肾结石)溶解掉。 第二节水的组成 重难点分析 1 .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解释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尚未学过物质组成的知识,只能从实验现象来推 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从而说明水分子在通电情况下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而这些氢分子和氧分子都是通过水分子分解而来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2.水的重要性质。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主要应从水的状态、颜色、气味、沸点、凝固点等物理性质上入手,结合生活实际经验来学习。 例题解析 例1 在水电解的实验事实说明了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分子里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水是一种混合物D。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课题 1.1 水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一、引入: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 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 海洋水 96.53% 冰川冰 68.69% 1、水陆地淡水 2.53% 其他水体………… P2 地下淡水 30.06%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 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三、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见P4表实验:黄瓜放糖 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 举例: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

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蒸腾调温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举例:气根、叶刺、骆驼) 四、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 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 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2、水循环的重要性: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五、小结: 【讨论】如何节水?即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课题 1.2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八年级科学上册 1.1《地球上的水》教案 (新版)浙教版

1.1地球上的水 一、教材分析 1.内容特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第一节,本课是“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主题2——人类生存的地球中的地球上的水体与“物质科学”中的主题——常见的物质中的“水”有密切联系,水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它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是学生容易体验和领会的,因此教材以“水”为主题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章节,本节先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循环,知道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以及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树立要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知道水的存在状态。 (2)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探讨,体验水无处不在。 (2)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一系列挑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养成对知识“乐学、乐用”的积极心向。 (2)通过对淡水资源分布、储量和水的重要性的学习,认识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水循环过程和产生原因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水的体验十分丰富,对于“水在哪里?哪里有水?”“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等都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且在第一册中曾经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水与地球上生命的密切关系等知识。学生经验体系中的这些关于水的知识片段是本节内容的学习基础。 从水在哪里→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存在的?它们怎么转化?是什么力量促使它们转化?从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水对生命有多重要呢?这些问题在原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情境被提出来,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头脑中关于水的零碎知识将链接起来,并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深入,对各类水体的存在及其转化和循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生活中的水》这一课题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设计思路

生活中的水(易错题)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第1节水在哪里 1.下列地区水循环可能比较活跃的是() A.太平洋 B.南极大陆 C.撒哈拉大沙漠 D.温带草原 2.科学家宣布,“机遇号”火星车已找到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液态水强有力证据。证实了水的存在,就可以进一步探索火星上是否曾有过生命。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进一步探索”的理由?() A.水是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 B.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 C.有水的环境里才有生命 D.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需要水的参与 3.目前人类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是() A.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 B.全球大气的降水 C.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输送 D.以上方面均做不到 4.下列不能证明空气中存在水的是() A.放在空气中的饼干会变软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啤酒外壁上会“出汗” C.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周围有“白雾” D.利用降温和加压的办法可使空气变为液体 第2节水的组成 1.冬天地上的霜是水蒸气直接而成的固态水,霜受热时会成液态的水,雾是由空气中的气态水降温成的液态水。 2.据测量,靠近河底部的水温是4℃,而河水与冰相接触处水的温度是。 3.在水电解实验过程中,整个装置内水的质量将()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都有可能 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两种物质,而氢气又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物质,想一想,这种物质是什么?如何来验证你的假设? 5.根据水的有关性质解释下列现象。 (1)严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水的缸容易破裂。 (2)结冰时节,江河里的水生动物仍然能生存而不被冻死。 6.夏天,饮料销售商常常把饮料放入冰柜中冷冻,以增加饮料冰爽的口感。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饮料销售商放进冰柜的都是一些用塑料瓶、塑料袋包装的饮料,而没有将玻璃瓶包装的饮料放进冰柜里。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7.能够证明水只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的实验事实是() A.氢气和氢气燃烧只生成水 B.电解水只有气体生成 C.水电解的气体可以燃烧 D.水电解的气体可以助燃 8.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它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下列过程中,你认为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 A.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B. 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 C.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D.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第3节水的密度 1.关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